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伊凡·克里玛中篇小说卷(上下)读后感10篇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读后感 >

伊凡·克里玛中篇小说卷(上下)读后感10篇

2018-02-07 21:22:02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伊凡·克里玛中篇小说卷(上下)读后感10篇

  《伊凡·克里玛中篇小说卷(上下)》是一本由[捷] 伊凡·克里玛著作,中国友谊出版公司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29.80元,页数:258;270,文章吧小编精心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伊凡·克里玛中篇小说卷(上下)》读后感(一):对于作家而言,一直都在底线

  在生命的底线,可以自由呼吸,因为没有更糟糕事情发生。克里玛在少年时被命运打压到底线,真正的生命由此开始

  一般来说,当一位作家不怕更糟糕的事情发生,才可能有自由的呼吸与写作

  但在我读到的这本书里,没有任何新鲜故事发生。与其它故事相同的小说相比,本书中的主人公戴维教授,在不自由的国度里感到太久的压抑,试图通过对性爱禁锢的一次有限的反抗,来反对社会强加在知识分子身上的遏制。其中的意义对于戴维教授十分巨大,但对于读者已经十分微弱

  克里玛可能有更好的作品,我还没有阅读

  我希望,读他的小说,是在读他经历过死亡后的感受,以及他在强权下富有勇气的写作,毕竟在这世界上不会有很多的作家有克里玛的经历和勇气

  对于写作而言,对于作家而言,一直都在底线——假如没有自由,假如现在的我们。

  是不是还有一个翻译的因素,比如,汉语写作的小说近些年的商业气息浓重,影响了很多写作者与阅读者,如果在延续一下,就会影响的外国小说的汉语翻译。我在这本书里看到的一些很轻松好看文字风格,已经有了商业化的气息,但这气息是克里玛的呢,还是翻译者的呢?我现在无法知道。

  《伊凡·克里玛中篇小说卷(上下)》读后感(二):一个可怜男人的荒谬

  最近看到捷克作家Ivan Klima的《风流夏天》,伊凡君与昆德拉大叔同列捷克文学界三巨头,然伊凡君艰苦奋斗天天向上,近年来在国际文学界声誉日隆,已有超越昆大叔的势头。此书并非伊凡桑的代表作,但却同样让人如饮甘露神清气爽通体舒泰醍醐灌顶幡然醒悟如拨云雾而见青天。。。(此处省略一万字),让一向怠于读书的我坚持两天,一气读完。掩卷回思,所得匪浅,于是又奋起余勇,打了这么多字跟大家分享。

  小说主人公戴维是一个在研究所任职的副教授。不管从什么角度来看过的都不错房子车子票子妻子俱全,还有两个可爱的小萝莉,从事着自己热爱的科研事业,在《nature》上发表文章,还收到了去英国讲学的邀请。一切看起来都很正常,一切都朝着预先设想的方向发展生活平静安好。然而就在他去英国前的那个夏天,在房东的葬礼上的一次邂逅——不应该用邂逅这么相对“浪漫”的词语,应该是“遇到”,我们(读者和作者)是严肃认真的看待这件事的——彻底改变了他的一切。

  人到中年激情燃尽,对一切都司空见惯疲于应付。戴维就是这样在日复一日公式化的上下班和家庭琐事中逐渐迷茫沦为“迷途的羔羊”,找不到生活的意义所在,只能继续漠然的维持现状,并隐隐期盼着什么不一样的际遇。“近来他醒了的时候常常想到,为什么他要这么快爬起来,为什么他需要活着…..他平时不能驱走这种感觉,他太忙了,不允许为自己的感情去折腾。”

  他是从事人类寿命的研究的,科学告诉他的只是一大堆的小鼠数据实验报告,他渐渐忘却了生活的意义和人生目的,或许“人盼望永生是因为没有生命,他的存在也就失去了意义。”对于大多数人来说确实如此,但是有了生命的存在就有意义吗?芸芸众生只会“将生命之光驱赶到至今仍在闪烁的徒劳和迷误之光的地方去。”庸庸碌碌,聊过残生。无所求更不知所求。

  在戴维——为表尊重我们应该称之为博士或者教授——36岁,以为人生就是这样的时候“遇到”了一位学习表演的女学生。毫无疑问青春靓丽但却目不识丁,至少比家里整天和他谈论白菜价格以及娘家琐事的太太要能给他带来更多的新鲜感和期待。此女跟一个搞音乐时常外出演出的长期男友(除此之外,据此女所讲,遍布欧洲大陆,“有十几个男人愿意为我掏腰包”)住在一起。怎么搭的讪已经不重要,刚开始的时候戴维总是利用中年男子收入稳定,有车有财的优势经常主动搭载女生,毫不犹豫的用将来买房子的存款姑娘昂贵的皮鞋和外衣。姑娘也总是投桃报李地对他说“哦,戴维,我爱你,因为你爱我,用车子载我,给我买靴子。”他的妻子却在家省吃俭用,穿着他俩当年谈恋爱时他买的衣服

  从一开始戴维博士那习惯理性逻辑分析和对生活中的一切给出合理解释大脑就给了他很明确的分析报告:“在她的生活中没有固定的,肯定东西。她的记忆中的人她分不出谁厚谁薄,没有一种感情能让她格外触动,没有一种思想使她感到鼓舞,所有的人和事,汇成一股流水,从她身边流逝,她却丝毫不为所动。”就是这样一个“她的世界里有做爱的地方,却没有爱的位置,”这样一个“同他出去吃午饭却对他的姓名也不感兴趣”,一个“认为他的殷勤好意是理所当然的事,同别的毫无联系”,一个“死亡和爱情在她犹如葡萄酒的牌子一样”,一个对戴维博士“愚蠢忠诚的爱(虽然是婚外)感到不妙和害怕”的女人,一个不关心任何和“意义”有关的东西的女人,让我们的在《nature》上发表论文的戴维博士爱的深沉,爱的纠结,爱的坑爹,爱的悲催!!

  戴维博士那颗终日沉浸在解释人类寿命的大脑却搞不懂这个只关心欲望(身体的和心理的)的女人的感情(或许她根本就没有感情,这个悖论就如同牛顿当初证明不了上帝的存在一样)。他陷入了无限的悲催中。明知道她是那样一个人,明知道“我根本不可能娶她,也不想娶她”,却还是奋不顾身义无反顾。他开始像情窦初开的少年一样患得患失,优柔无断“只希望她爱我,又不希望她爱我”;他开始妄自菲薄顾影自怜“我需要爱,至少需要某人的爱,某人的慰藉”;他开始不再确信一些东西,一些他不懈追求深深渴望并身处其中的的东西“我不知道是因为我爱她,我才如此动心,还是因为她让我动心,我才爱她?”。总之,事业有成,家庭美满的博士先生走上了一条不归之路“我走出了原来的生活,却走不进你的生活。”

  姑娘给博士带来的是一具新鲜的年轻肉体,是不停的说“我爱你,小海马”——只要他肯为她花钱。博士进行了无数的正确的实验和推理,然而此刻他判断不出自己的行为是否正确,自己需要的是什么,姑娘给他的又是什么。甚至对于姑娘和别的男人在一起他都能忍受,从事人类最高贵的科研事业的博士先生裹着毯子偷偷睡在厨房里守着电话,然后连夜偷偷的出去跟她厮混。他只是已经离不开这样一具肉体,以爱之名。

  博士不停的对妻子撒谎,面对妻子排比句的质问和伤心眼泪虚弱的毫无还手之力,但却依然在妻子回娘家的时候带着女人去英国旅游,甚至为了和这个“我不知道爱不爱你,但是现在我和你在一起”的女人在一起,推掉了可以是他的科研事业更上一层楼的去英国讲学的机会

  小说讲的不是一个俗套的坐D301的男人的感情故事,那太落于下乘了。作者借以探讨的是生活的意义和人生的方向。从一开始我们就看到这样的一个荒谬:一个从来不考虑幸福悲伤的女人却给别人带来无尽的幸福和悲伤,一个灵魂空虚不管生死的人却给别人带来空虚和灭亡。愚蠢表示缺乏知识,荒谬则说明缺少怀疑。那么这个荒谬的故事里悲剧人们缺少的是什么样的怀疑?他们没有怀疑自己的存在,存在的意义,存在的目的?他们没有怀疑自己的追求?最终被一个除了存在就只剩下存在的女人毁了一切。他因为空虚而离开了自己的世界(轻率而盲目的),却没有走进她的世界,最终留给他的还是无尽的空虚。“人不可能拥有一切,不可能承受两种彼此相尅的激情,否则人就会被毁灭”。已经找不到激情的戴维博士在偶遇激情的路上,毁灭了自己。最终一个轮回过后,姑娘香消玉殒,割腕自杀,同样是在去给葬礼买花(上次是给房东,两人相遇)的花店里,博士最终把买给姑娘的花转送给了卖花的姑娘。“他转身尽快走出花店,尽管他实际上已经没有地方可去了。”他无路可走了。他本以为生活无路可走,于是走上岔路寻找风景那边独好,结果,他无路可走了。

  这是一个讲述可怜人的荒谬的故事。这是一个讲述生活的故事。最后以伊凡大叔深刻的一段直白结束。

  “在这个世界,人们至今仍然不可理解地、前途未卜的在生活,相爱,嫉妒,受苦,还有无法预测的失望绝望和死亡的降临,并不提醒他,那另一个世界,真正的、不可逻辑的、充满激情的世界依然存在,同他本人的世界格格不入,无法是他对自己的一切所作所为产生怀疑。”

  我们都是,迷途的羔羊。

  《伊凡·克里玛中篇小说卷(上下)》读后感(三):四折买的但还是让我觉得亏了的克里玛

  在长沙买的,然后吭哧吭哧的拉回广州。然后看完,觉得亏了。

  评论者说其在本国的影响力“超越昆德拉”,我看完之后大失所望

  或许人觉得昆德拉有其非常局限,但是他有他有滋味部分,甚至可成为经典的部分,我个人很喜欢《生命不能承受之轻》和《不朽》。而克里玛,简直是味同嚼蜡。风流的夏天还稍微好一点,至少男主角有一个比较有意思背景:研究长生不老科学家

  但是,但是,那文字怎么可以如此简单苍白无聊呢?噢,也许是翻译的原因。我读过的昆德拉版本,是韩少功翻译的。翻译克里玛的我没听过,但为克里玛这套书写序的先生,在网上跟韩寒吵过一架,甚为有名

  Translation matters。记得大学的时候在图书馆借LOLITA,借到一个91年的内部版本,封面香艳,翻译得叫人看了厌烦,通篇的“小妞”,纳博科夫的低沉回旋的语气荡然无存。而村上春树幸而是交给了林少华;依此类推,或许克里玛就是如此被埋没了。总之,看克里玛,不要看这个版本。若是他翻译得十分贴切,则不必看克里玛。

  如果有哪位不相信以上所述,大可以联系我,我愿以四折转让这套中篇,以及一本长篇《被审判的法官》。呵呵。

  《伊凡·克里玛中篇小说卷(上下)》读后感(四):坏女人

  有一段时间,我很喜欢在图书馆里借一些不出名又不太厚的外国文学书籍,因为我觉得这些书不会太艰深也不至于太肤浅。这本书就是那时候借的其中之一。

  这本书的写法基本上是平铺直叙,故事也很简单,所以读起来比较轻松,读完之后,并没有多深的感受,不过现在想起来,我总是想起卡门。书里的女主人公是个坏女人,男主人公很爱她,可她根本不爱男主人公,跟卡门比起来她显得更坏,因为卡门是喜欢那个男人的。可男主人公终于要离开她的时候,她竟然自杀了,让人难以置信。她曾经讲过一段往事,她曾经为了她如今的男朋友割腕,最后被及时救活过来,她说她很幸运,因为她的男朋友对她很好,那时候大概她的男朋友真的很爱她,她们现在依然很好,只是好像已经谈不上还有爱情。在这样的一个坏女人身上,看不到丝毫的爱情,而因为爱情才使卡门显得可爱,虽然卡门也不是一个传统意义上的好女人。对于那个女人的自杀,解释只有一个,她是真的爱上了那个男主人公,虽然她从未表露出来,她的甜言蜜语总让人觉得是虚情假意,可她最后付出了生命,死亡是很动人的,让人追忆往昔,伤感不已。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