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檞寄生》读后感10篇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读后感 >

《檞寄生》读后感10篇

2018-02-07 21:39:02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檞寄生》读后感10篇

  《檞寄生》是一本由蔡智恒著作,中国戏剧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19.80元,页数:293,文章吧小编精心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檞寄生》读后感(一):向左走还是向右走

  花了一个月,终于看完了《檞寄生》

  之所以这么久,是因为荃出现得太突然

  而且痞子蔡与她第一次见面的对话玄乎得有些无聊

  于是我放了很久都不看这部小说

  但是今天的无聊大于痞子蔡首见汪荃的无聊

  于是我又继续看~~

  和前几部一样,成大的校园加念理科的我加至交的好友加聪慧的美女加些许感动加若干搞笑

  每盘菜的佐料都差不多,但每盘菜吃起来都不一样

  这次女主角有两个,而且几乎都是倒追

  确实不一样

  不变的是依然的搞笑文字

  比如

  “柏森的家在台北,原本他想到新竹的科学园区工作

  可是当他在BBS的系版上,看到有个在园区工作的学长写的两首诗后,

  就打消回北部工作的念头

  第一首诗名:《园区旷男于情人节没人约无处去只好去上坟有感》

  “日夜辛勤劳碌奔,人约七夕我祭坟。

  一入园门深似海,从此脂粉不沾身。”

  第二首诗名:《结婚喜宴有同学问我何时要结婚我嚎啕大哭有感》

  “毕业二十四,园区待六年。

  一声成家否?双泪落君前。’”

  比如:

  “这里很安静,除了隔壁栋五楼有对夫妻常吵架以外。

  我和柏森第一次听见他们吵架时,还以为是八点档电视剧声音

  因为他们吵架时常会说出:

  “天啊!你已经变了吗?你不再爱我了吗?你是不是外头有别的女人?”

  “喔!为什么我坚贞爱你的心,必须承受你这种嫉妒与怀疑的折磨呢?”

  我和柏森觉得他们一定进过话剧社。”

  还有感动的文字:

  比如:“下雨时,不要只注意我脸上的水滴,要看到我不变的笑容 。”

  比如:“谨以此文,献给我的过儿。”

  比如:‘愿你最爱的人,也最爱你。’

  ‘愿你确定爱着的人,也确定爱着你。’

  ‘愿你珍惜爱你的人,也愿他们的爱,值得你珍惜。’

  ‘愿每个人生命中最爱的人,会最早出现。’

  ‘愿每个人生命中最早出现的人,会是最爱的人。’

  ‘愿你的爱情,只有喜悦幸福,没有悲伤愧疚。’

  和大多数读者一样,还是喜欢明菁

  她的鼓励支持对蔡的成长决定性的

  总感觉她有一种母性的力量

  这种母性在于蔡相处时间表现的愈发明显

  以至于掩盖了相遇之前她原本太阳般的明媚

  大概她真的把他当“过儿”了吧

  她送他檞寄生,告诉他她心中思念方向

  把第一次和男生电影机会给他,记住他们认识的时间和地点

  与他的朋友愉快相处并不时奉献厨艺

  鼓励他重新认识自己与众不同

  因他的工作而忧虑,为他的失意而放声哭泣

  当朋友一个个搬离,她坚定的留在他所在的台南

  在他说他爱的是另一个女孩子的时候勇敢离开,不让他为难

  在网友最喜欢的痞子蔡女主角中,眀菁的得票率最高

  民心所向

  荃有敏锐的洞察力,加上静若处子的飘然,以及黛玉妹妹柔弱气质

  给人超凡脱俗的感觉

  虽然很温和,却会直接明确的表达

  如果眀菁也能这么直接明确,大概就不用含蓄的等六年

  等到蔡的天平严重倾斜

  很可惜

  这个时代一见钟情已经没有什么稀奇了,眼疾手快才有杀伤力

  虽然荃也很好,但还是替眀菁惋惜

  我跟主流民意是一致

  《檞寄生》读后感(二):爱情。爱情。爱情。

  爱情,好久不见。

  捧着这书的时候,

  在那个炎炎的夏日

  在爱情的微风

  我沉浸在自己的小小幸福之中

  跟他的对话

  常常会和书里的一些情景不谋而合

  在夏天的冷气房里 暧昧地蔓延

  只是

  荃的他是爱她的

  多年之后

  他乘着火车去找她

  不论找到与否

  对与我们都是一种安慰

  爱情是经得起时间的

  即使当时看不清

  总有一天会明白

  彼此是注定的

  书里的明菁

  给与他养分

  真心的爱他

  为他的一些善意而感动

  但他终究会离开

  寻找下一个寄主

  我爱他

  从来不曾告诉他

  他说,我爱你

  我并不相信

  两个人在一起

  除了互相喜欢

  还需要一种认定

  认定了你就是天意

  才愿意放开自己

  我们不是一个世界

  我们迟早要分离

  于是

  我不愿开始

  这样 就不会有结束

  《檞寄生》读后感(三):那年`

  這是看的第一本痞子蔡的書.已經不記得看過多少遍了.喜歡,就是淡淡的喜歡喜欢.!

  我一直都那麼希望自己是荃.淡淡的,没有明菁光亮,菜虫最終还是选择了她.

  "深海里的鯊魚看到跳躍在陽光下可愛的海豚總會躲的遠遠的".那時的心境,就是這樣的吧.

  這本書这于我,不僅僅是個故事.是段回憶.一段痛一輩子,溫暖一輩子的回憶.

  是男孩"逼"女孩看這本書的,那是男孩的書.

  男孩說"你很重要",女孩祗知道假裝不在乎...

  那年青澀的男孩女孩,為了些莫名其妙的事鬧別扭,說些傻傻但也窩心的話,還有...

  可惜最后,什麼都沒有.祗有女孩一個人留在原地,其它的,都不見了.

  女孩開始學會溫暖,可惜男孩已經走遠了,再也不會來到女孩身邊了...

  《檞寄生》读后感(四):十年了,蔡老师

  蔡老师:

  蔡老师,从此开始我便叫您蔡老师,而不是菜虫了。蔡老师。

  多快,距离您发《第一次的亲密接触》已经十年了。这本书刚出的时候,我还是个极其讨厌看书的丫头,只知道这是本很火的书而已,执拗着没有去瞧上一眼。那时候同宿舍的张佳音在看,而且说很好。就这样,还是错过了《第》的首发。也因而至今也不接受痞子蔡这个昵称。

  《爱尔兰咖啡》也同样的错过了。

  不久后,您到沈阳,又再错过。

  初三时听Huuu的劝告考虑多看看书,便抽空去了东宇。正值您的《檞寄生》才刚刚上架,摆在还算显眼的位置。封面看起来好丑,书名的第一个字还不敢确信读音,拿起来又放了回去。到处看看实在摸不到什么头脑又转了回去,随便买下,其实当时仅仅想对Huuu的劝说有个交待罢了。是的,这个交待让我没有再错过《檞寄生》,没有再错过蔡老师的长长短短的故事。

  《檞》的前半部分看了好久,请原谅当时的我看不懂,这个是什么倒叙插叙的写作方法吧,丝毫不会看故事的连贯性。除了一段段让人喷饭的少年故事和比喻修辞。半个月里有一搭没一搭的看,不知什么时候开始懵懂。子尧走了,我哭。秀芝走了,我再哭。柏森走了,索性合上书哭个痛快。最后明菁也走了。于我,那时的《檞》不是在爱情上取胜的,是友情,是一个接一个寄主的离开。

  高中三年,周末回家总会抽空翻来,总会是在马桶上的时光,并没有想上有人厕所那般的焦急

  后来大学到了一所水利方面不错的大学。报考的时候我在想,也许哪天您能过来给水利的学生演讲,也许三峡工程学校和您会有合作。在这所学校学了商科,一晃,大四了,想来当年的想法多么幼稚可笑

  这次来往南京沈阳的火车上是最近一次重温《檞》。南京至沈阳,始终是太阳般的明菁。沈阳到南京,便换成荃与明菁的水乳交融。只有菜虫还来往穿行于两地,一直犹犹豫豫的个性。猛然才发现,明菁和荃是没见过面的,这本身就是件好事儿。

  每次看您的书都会异常喜欢序的部分,超过小说本身,因为总能在哪儿感受着您那份创作的诚恳。小说总归是别人的故事,而序确是您说话欲望真实,是这样么?

  蔡老师,您说“台北的脉动也许左右着我的喜怒哀乐,却始终得不到我的灵魂”,我曾以为南京也是这样。但渐渐的,它俨然已经不同,难道您在台北的时候没有因为感受到荃曾在哪儿生活过而觉得有什么不同么?蔡老师,南京的脉动也许始终得不到我的灵魂,但确左右了我许多的喜怒哀乐啊。

  记得您对网络评价么?“让虚幻的归虚幻,现实的归现实吧”。十年间,网络显然翻天覆地的变,您也从当年矮子中的高个子混迹到职业篮球运动员了。虽然没能嚣张一方,却也拥有一片自己挖的井里的天空。十年间,有骂人火了的,有抄人红了的,有无病呻吟紫了的,五颜六色的早已掩盖掉您仅仅靠反射太阳在黑夜泛的光。就这样十年间,您的写作速度越来越慢。是因为您回到那个喜欢让所有的东西停留在脑海,不必化成文字的您?还是因为您已经到了看到红色枫叶开始叹气的年岁?是啊,十年了,我都已经随着靠近了二十五,何况您。

  不知怎么,今日想到您,还是最后说一句最重要的吧。

  蔡老师,身体健康。蔡老师,身体健康。蔡老师,身体健康!

  ======================================

  某日,发了这篇到蔡老师的邮箱,收到下面回复,是简体,很贴心

  ======================================

  你的文字很好,表达很清楚味道很浓。

  很适合写东西。

  面对写作这件事,我一直保持一段距离。

  有很多东西确实会让它停在脑海,不化为文字。

  但更多时候是因为自己的专业

  我有一些事要做,而这些事只有我这种人能做。

  写作这件事,我不写,还有千千万万个中国人会写。

  总之,就是随缘。

  小说有它的主题,但「序」没有。

  在序中我可以讲话,不用考虑情节人物设定等。

  有段时间很喜欢写序,但现在确实老了。

  老得不太想开口。

  谢谢你祝我身体健康,这是最重要的。

  谢谢,也祝你健康。

  jht.

  ======================================

  熟悉的语气。笑。

  《檞寄生》读后感(五):男人的犹豫就是不爱

  如果一个男人对你总是犹犹豫豫、躲躲闪闪、暧昧无限、友达以上恋人未满,就不要再指望他会真的爱你。

  小说中男主和悲剧的明菁居然还黏糊了六年之久,实在是为女生感到怒其不争哀其不幸,对男主的懦弱自私恨到牙痒痒。

  但是又回到那个永恒的纠结话题上——爱我的人和我爱的人,他们大部分时间不会同时出现,还涉及到两个人在一起合不合适的万年老梗。

  书中写道:

  “荃,是爱的感觉

  明菁,是感激,宇宙无敌喜欢的感觉;

  如果‘我’是宝玉,那明菁是宝钗,而荃,才是黛玉。”

  又引申出来一个永恒纠结的话题——感动和爱。

  在我有限认知范围内,如果一个女生不爱一个男生,长期时间内也没有出现自己所爱,那么这个女生往往会被这个男生感动,慢慢生出爱意。可惜身边有几对这样的情侣,最后居然是以男生的劈腿而狗血结束。

  而如果一个男生不爱一个女生,基本上都会很快很明确地告知对方(是因为我认知范围内的男的都还算靠谱吗)。而小说中的男主呢,不依不舍下不了决心开不了口,一度还妄图在两个女生中求得平衡。说的好听一点,就是小说中描述的懦弱,说难听点用“极品奇葩”也不过分。

  刚好看到陈奕迅和杨千桦的故事,虽然各种暧昧醋意横飞,但在单身的时候都不去争取,各自结婚后还爱怜个什么劲呢?帖子里截图是陈奕迅在节目中说两个人星座不合性格不搭。真是瞎扯,陈奕迅唱的《红玫瑰》《白玫瑰》,不就是对此最好的解释么?

  【附八卦贴http://www.douban.com/group/topic/52527053/】

  “明菁和荃,你的选择呢?”

  网友做了粗略调查,男读者偏向荃,女读者偏向明菁 。确实是这样,当知道最后三人都天各一方,男主又去找荃了的时候,我倒吸一口凉气。

  就像买东西的时候最后二选一,如果一直犹豫不决,一般建议二者都先不要买,否则极大可能后悔

  如果在感情中也出现二选一的情况,暂时谁都不要选吧,男主的这一点做法我还是赞同的。经过冷却期之后才知道真心爱谁。

  《檞寄生》读后感(六):你的自私贪心伤害了所有人,包括自己

  看完之后觉得很空,居然很像使劲打一下主角菜虫。他其实是自私的,像一个犹豫不觉的摆钟,看起来他在痛苦之中,但实际上他是在享受这种暧昧的感受。6年时间去感受明菁,去体会这种懵懂的亲密接触,然后同时又用交差的三年去感受荃的荃的喜爱。。。他说这些是为了寻找一种平衡,说实话那就是男人的贪心,不是平衡,而是希望鱼与熊掌兼得的暧昧!

  就像柏森说的“如果爱情像沿着河流石头,而且规定只能弯腰捡一次,你会如何?菜虫,你就是这种人。所以你手上不会有半颗石头。为什么? 因为你总是觉得后面的石头会比较大,自然不会浪费惟一的机会。可是当你发觉后面的石头愈来愈小时,你却又不甘心。最后……”作者已经告知了主角会面临的悲剧了。

  主角的犹豫和贪心在自己看来是多么纯洁和痛苦,可是苦苦等他开口的女孩们算什么。两边都爱,可都不敢要,但谁都不放开,又全部都放弃!他的贪心和自私造成了他们三个人的痛苦,如沙漏一般,一点点溜走的感情,会被时间变了颜色,再也不鲜亮。

  如果说在学生时代朦胧的爱情是美丽的,那么在成熟后继续的这种朦胧的暧昧就是残酷的可恶的。

  主角是一个槲寄生,去吸干寄主的所有养分,嘴巴中说着抱歉和痛苦,却又在吸干别人的同时反而抛开了寄主给他的养分,让自己枯萎来偿还寄主的付出。结果呢?没有一人得到幸福。

  我讨厌书中主角的性格,如果我是寄主,那个寄生在我身上的槲寄生吸干我养分后就一定要幸福。如果我是槲寄生,我绝对不会成为摆钟,思念着下个寄主的养分又怀念着这个寄主的付出。

  这本《槲寄生》是我朋友介绍给我他最喜欢的一本书,感谢你介绍这本书给我看。

  《檞寄生》读后感(七):让我想到了自己

  第一本看痞子蔡的书,是《孔雀森林》;

  然后是《鲸鱼女孩 池塘男孩》;

  每次若是在书架上偶遇他的书,就会有想捧在手心阅读的愿望。

  于是,我遇见了《檞寄生》。

  怎么说,痞子蔡的故事都是很平淡的白开水,连他笔下的爱情都是纯得不行的淡淡的味道,

  但他的文字总有一种魔力,让人有想听他讲故事的渴望。

  他写的爱情,缓慢而连绵,点到为止,不曾触碰。多是一种相与守望,相互陪伴的深情,

  就像在平常的日子里总会忍不住想起你,就像太阳每天都会从东边升起。

  以对白,以内心的独白,及人的神情。

  但是这本书男女角的对白,甜到不行,每一句简直都是直白的情话。

  痞子蔡在后记中写道,写作对他而言,“那是一种很想说话的欲望”

  嗯,听你说爱情是“绝对自私”“无分对错”的,

  “决定一段感情的发生,是‘感觉’而不是‘感动’”。

  (一)

  我曾喜欢过一个男孩,不知道他对我的感觉怎么样,也从来没有问过。

  我猜,你是知道的,但是你不喜欢。否则你怎么会回避躲闪,我们怎么会渐行渐远,已经是两条平行线了。而我,也不敢去追了。我不敢再与你说话,见到你会紧张。

  不喜欢就是不喜欢,我知道的,只是偶尔想,有一天你会不会喜欢我一点。

  我从不勉强,甚至过于矜持,所以我从来不表达我的喜欢,曾经我用小心翼翼的关心和最大的善意和帮助,你需要我我会十分开心的,为了你我什么都愿意。所以当一切结束的时候你也不再需要我了。

  我很怀疑我这样是不是自我感动。我没有像明菁一样,如冬日的阳光一样洒在你的心房,总是给你希望和鼓励。你难过的时候,我无法陪伴在你的身旁,甚至都无法表达我的担心。我只是一直在,默默地关注你。

  我想至少能成为明菁那样,陪你走过的路上都不曾缺席,能让你心疼,让你感到愧疚。可是我终究不能成为明菁,我像菜虫一样软弱。

  我都不曾走进你的生活,虽然我曾经真的努力过。但是对不起我害怕了退缩了。

  但我终究明白,你不想再进一步了,我也不敢再进一步了。你害怕爱,我不懂怎么去爱。

  所以,我们怎么会在一起?

  明菁最终离开了菜虫,我很可惜。所以这么多年,明菁都在等那个结果?

  那么爱,是不是意味着得到,如果我无法拥有你,我就只能离你而去?

  为什么我感觉他们的关系更像是亲人或朋友?我佩服明菁长久的付出和等待,现实中太少了,多数人比如我,知道可能没有结果的时候,就会选择退出避免自己越陷越深。

  不是的,明菁始终相信菜虫心里只有她一个,他们会一直这样顺理成章地走下去的。只是这种关系是不是太舒服,没有冲突,没有心跳的起伏。

  如果真的喜欢,怎么会让你等待那么久?

  所以菜虫最终选择了荃,一个懂得他的,会让他心跳,让他冲动的女孩。

  爱情,真的是自私的。喜欢并不需要什么理由,而不喜欢怎么做都没有用。

  只是,你真的确定你不要赌一下吗?

  (二)

  还听你讲最深刻的友情。感觉一生中能拥有这样一个朋友,真的一个就够了。

  我们不必相似,柏森追求与众不同,菜虫却只想和大家一样;柏森对待感情干脆利落,菜虫却是足够善良和软弱,不想伤害别人,结果却苦了自己,也把所有人都伤害了。

  但是一起走过的这么多年,都是一路互相扶持一起成长。谢谢有你这棵寄主植物,给了我生长的养分。以后的日子虽然很难再见面,但是你给我的养分,已经成长为我身体中重要的一部分。

  “柏森,你还有没有东西忘了带?”

  “有,我把一样最重要的东西留在台湾。”

  “我把我这辈子最好的朋友留在台湾了。”

  像刚离开枪膛的子弹,我的右手迅速地紧握住柏森的手。

  我们互握住的右手,因为太用力而颤抖着。

  认识柏森这么久,我只和他握过两次手,第一次见面和现在的别离。

  都是同样温暖丰厚的手掌。

  还有那些我们生命中来去的过客。

  曾经,菜虫,柏森,子尧兄,秀芝姐,明菁和孙樱,

  我们六个是多么要好,从大学,到研究生,再到出来社会工作,

  然而就像蒲公英必定会被风吹散,我们也会因为生活,因为生命中不同的前途和走向,最终走散。

  终究会一个接着一个地离开。但曾经遇到过的人,一起做过的事,真的会变成我的一部分。

  我吸收了你们的养分,也会将我自己的养分,滋养别人,

  生命,得以在这样的流转之中渐渐丰满起来。

  我在这本书里读到好多好多,还有自己的一部分。不仅仅是爱情。

  我想,一本书,不在意它的写法和故事情节,能让人感受到共鸣,从而思考到自身,是不是也算一本好书?

  《檞寄生》读后感(八):choice

  是很多年前读过的一本书。当时还在高中。已经不太记得阅读的情景了。如果没有再略一遍的话。连书的故事都已然忘得干干净净。

  当时阅读的时候或许跟一个男孩子讨论过情节吧。他记忆尤深。以致现在翻阅那本书的时候会想起我。知道这件事后我的第一反应就是书写了什么。晚上终于再看了一遍。记忆一点点回来。然后发现。年少的时候和现在,心境真的是完全不同。人果然是会变化的。而且一直信仰着的保持是根本不可能的。

  我记得。年少时看书情绪特别激烈。当然现在接触什么小时代啦。悲伤啦也是如此。当时一看到有荃的情节就愤愤不平。特别讨厌荃的出现。如果没有她菜虫就会平平静静的和明菁一辈子。不会有如此的结局。所以当时对苏荃这类型的女人完全完全的反感。

  可是。现在如果要让我来说。我却更喜欢荃,站在菜虫的角度。他说的是对的。喜欢有很多种程度。但是他爱荃。我现在却如此相信。当他想起明菁时,会拿起槲寄生把玩。但是想起荃时,会望向自己的右手。这个动作的差别完全就可以看出他对两个人是怎样的感情了。

  遇到明菁之前的蔡,没有经历过爱情,没有遇见过可以在他心里闪耀的女孩子,明菁带着他,一步一步地走出懵懂阶段,像个启蒙教师。她对他微笑,不离弃他,以她宽容的胸怀抚慰着他,感受到幸福的蔡对明菁,是种依赖和相信。

  而荃,才是那个正确的人。他们之间可以一个眼神一个动作就了解对方的想法,这是明菁做不到的。他们可以会心一笑。也许荃给不了蔡明菁那样的关怀和体贴,但是她就像是已经接续在他身体里的血管,怎么也移不掉。

  两个人都对他很重要。但是终究蔡已经不是槲寄生。他已经不用依靠着明菁而活,而当他自己走出来的时候,他看见了荃。

  所以选择了他爱的荃。

  我只是惊异自己为什么会有如此大的变化。以前恨得咬牙切齿的坏女人荃。如今却是可惜明菁作为一个美丽的错误。

  为什么呢。

  也许十年之后,我会有另外的想法和看法。

  年龄和岁月真的会改变很多东西的么。

  想想有些可怕。

  可是必须接受。

  《檞寄生》读后感(九):蔡是神。

  左脑邪恶科学家,右脑多愁善感的作家。

  我只能说在右脑中我偏爱左脑。

  因为我不喜欢太过酸腐而卖弄的人。

  我只喜欢蔡这样才华横溢的卖弄。他的确有资本。

  除了“艺术与科学”我没看过外,别的书都有幸一睹。

  包括最新的《回眸》。

  最先看的是让他一炮走红的《第一次的亲密接触》,

  说出来我看这本书时的年龄会让人讶异。八岁。

  我边看着书,手边放着一本英汉字典。

  还不时问父亲“饭岛爱是谁”。

  最后跑去附近的电影院看了Tantanic。

  由于年纪太小所以没哭。根据蔡说的,我应该不是女的。

  檞寄生大概是他最成功的作品。蔡自己也说很喜欢,很具挑战性。

  是他创作的巅峰。

  读起来,开篇的气氛就不像《第》那样明快轻松。

  除了和柏森,子尧的大学生活让我笑到抽筋以外,许多情节是越看越沉重的。别人说文风取决于作者当时的生活环境,我想那个时候蔡应该比较压抑。尤其是等到荃的出现。

  我不喜欢荃,觉得她有些神经质并且不符合他小说中一向有写幽默感的女主角。明菁也不算幽默,只是很温柔体贴。而荃不一样。她不像是关心,而是非常依赖。她只是像一株不忍吸取养分的檞寄生,宁可把自己的生命消耗殆尽。而她也是唯一名字中不带寄主植物的人。可见蔡很偏心她,不想把她卷入情感的纠纷之中。荃还像是个不染纤尘的孩子。她抵御不了那么多。

  而明菁就比较可怜了。自己付出了那么多。这也不是菜虫的错,毕竟他是檞寄生,生存必须构建在伤害别人的框架上。这也是无可奈何的事情。如果当初不是抽到杨过和小龙女,结局必会翻新。

  这就是神的安排。

  《檞寄生》读后感(十):你在那里看着我的眼睛,那我呢

  这是一本好看得叫人为难的书。

  刚看完这本书时,无法释怀的哽咽默默报复性地刺激着大脑,书中的人物在脑海中一个一个地出现又一个一个地离去,慢慢调整着自己的情绪,默默合上书。

  菜虫和明菁的相遇应该是一次班级联谊,与我们年龄相仿的青葱岁月。“卅六平分左右同,金乌玉兔各西东。芳草奈何早凋尽,情人无心怎相逢。”他们有着这样文艺的一个故事开始,明菁总是毫无保留地给予菜虫自己所拥有的,而菜虫,可能连自己都没发觉吧,像檞寄生一样,源源不断地汲取着来自寄主的正面能量,安详而宁静地生长着,连他自己也会觉得日子会这样像太阳不会坠落到眼前般四平八稳地一直过下去,直到,荃的出现。

  荃是一个安静得感受不到气流涌动的女孩,等人的时候,会安静得看着自己的左脚,一看就知道是在等人,而不是像其他人一般来回走动或者是拿着手机掩饰尴尬。她是一个需要被照顾又会照顾人的这么一个奇怪的人,一般人不太能理解的,这么像,另外一株檞寄生。而这次,菜虫怕是不可自控得成了寄主把。

  随心而走,我想念的是一尘不染的想念,一片空白的满溢。

  在生活中,人人都会有着自己的寄主,也被其他人寄生着。书中菜虫说着:“我想我就是一株槲寄生,吸收了所有爱我的人的养分,全部给那一个我爱的人的。“这要叫我怎么相信,怕是之前的我是完全没法接受这样无赖的想法的吧。其实好像也就是并没有这么多的所谓的对和错,很多事情,很多人,恐怕都只是将错就错,错的也就成了对的吧。

  我们总是看不到赐予我们的正面能量,可能是当作理所当然,可能是当作习以为常。而对于付出的能量,却总是放不开手。在外面的人看来,应该感恩赐予你正面能量的人是理所当然的,这却是不能当作习以为常的。

  这里的雨没有风,兀自下个不停。路边亮着的广告牌,闪过的红色楼顶的灯。我们狠狠拒绝别人拼命硬塞给我们的好,却又拼命把自己所拥有的全都丢给狠狠拒绝我们的人,这到底是怎么了,可是,这不就是名为青春的进行曲所奏响的小小副歌么。身处其中的我们,明知这样做并不符合经济学中对理性人的假定,明知前方是泪水生根的光洁白夜,即使一头撞墙我们也会毫不犹豫地勇往直前,这青春还真是一种害人不浅的东西,害人深陷其中享受其中却又无法自拔的东西。

  就算我们知道旁观者清我们也不会承认。倔强的青春,经不起轮回的青春,既视感什么的是只能在梦里出现的东西。让我们将时间刺伤成诗,挥斩所谓的理所当然。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