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身体向左,爱情向右经典读后感10篇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读后感 >

身体向左,爱情向右经典读后感10篇

2018-02-08 20:04:02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身体向左,爱情向右经典读后感10篇

  《身体向左,爱情向右》是一本由王建一著作,江苏文艺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29.80元,页数:209,文章吧小编精心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身体向左,爱情向右》读后感(一):不是一个人战斗——评《身体向左 爱情向右》

  世界绝大多数事情都是可以一个人完成的,只有两件事除外——一个是杀人,一个是做爱。前者得有个死者,后者得有个伴侣,总之是得有个人配合才行。当然,杀人也可以一个人完成,自己动手自己受用,既当凶手又当被害人;但是做爱不行,你不能既当男的又当女的。所以这样一说,似乎这世界上只有做爱这一件事不能一个人完成。

  既然不能一个人完成,那么“另一个人”则变得至关重要。杀人不是杀谁都行——即使是杀人狂也有特定的对象;做爱当然更不是是个异性就行,虽然它的对象不像杀人那么特定,但是寻找对象的程序一点也不比杀人简单。其实做爱的事比杀人复杂得多,因为绝大多数的人一生当中也不会想到杀人,也就不必寻找杀人对象,一旦想杀人了,往往是被杀的对象比杀意出现得早得多,那么动手就是了;而做爱就麻烦得多,“食色必性也”,几乎每一个人都有做爱的欲望,有欲望就得找完成这个欲望的对象,而这个对象一旦找错了就比较麻烦,有的时候是终生的麻烦,甚至比杀人还要麻烦。

  王建一女士的著作《身体向左 爱情向右》就是讲述这些麻烦。这本书的名字比较文艺,但它的封面上赫然写着“心理专家王建一解读特殊性爱60例”。通读全书,我发现所谓的“特殊性爱”这个词比较隐晦,它代表的并不是不正常性爱——比如恋童乱伦强奸同性恋什么的,而是指不和谐。换一个角度说,凡是夫妻美满性生活都是正常的,除此之外则是“特殊”的。而这种“特殊”有很多是找错了性爱的对象,就像我前面所说。当然这个“对象”很可能是“合法范围”内的,也就是说是配偶,但是配偶也有找错的时候,不是吗?而且这样的“找错”可能更惨一些。

  除了“找错”,这本书里的“特殊”还找一些其他问题,比如“未遂”的性爱,还有类似嫉妒、怀疑、恋物癖等等。王建一女士的写法是先讲一个故事,后面是心理分析故事说是“特殊”,却不“特异”,而且作者讲故事的手法相当平淡,看这个部分的时候完全可以一目十行。后面的心理分析还算专业,不过对于那些熟悉心理学朋友就可能有乏善可陈之感。

  故事是不是精彩、心理分析是不是到位,其实都不是最重要的。重要的是,当下的社会好像有很多性爱的问题,也有很多“特殊”的性爱。人们往往被欲望迷惑、被环境迷惑、被传媒迷惑、被各种各样的迷惑所迷惑。性爱这事本来就很麻烦,前面说过,它“不是一个人的战斗”,所以它就有一种“社会性”;另一方面,它又是一种动物本能。于是,在这个充满诱惑的社会里,动物本能和社会属性激烈地对抗又奇妙统一,麻烦多多也就不足为奇了。

  《身体向左,爱情向右》读后感(二):正确看待性与爱

  正确看待性与爱

  评《身体向左,爱情向右》

  我们经常概叹人生错综复杂,夹杂着感性理性味道。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处理办法,这个处理方式源自于左右脑的支配,我们的左脑控制着我们的理性思维,它让我们的生活显得有秩序、有逻辑;右脑支配着我们的形象整体思维,让我们的生活变得更有激情惊喜。《身体向左,爱情向右》更多的是想用一种综合感性和理性的解决办法,站在经验处理和心理分析的角度上看待各种不同的性与爱。

  如何看待性与爱?这个话题一直是很长时间以来我们避而不谈的,改革开放初期的时候,那时候说起“爱”这个字的时候都会觉得有点别扭,很多人更是谈性色变,但是随着文明的进步和我们思想的变通,特别是当我们碰到越来越多有关性与爱的心理问题的时候,坦诚沟通交流并寻求最佳的解决方案成为了我们的上上之选。书中有60个不同的关于性爱的案例,在每个案例后面,作者对案例中的人物心理和性(爱)行为都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一些个人的建议看法;显然我们的生活中不会碰见到这么多的问题,但是通过每个案例和王建一老师的解读,或许我们能更清楚地看待我们日常生活,看待我们的性与爱;“心理点评”是本书最大的亮点。

  正确地看待性与爱?谈何容易,我们的生活千变万化,没有一个人能一直保持着不败的记录。但是,我们都要形成自己的做事方法和处事原则,在处理性与爱的问题上也是如此:用一种开放式的态度去看待生活,看待生活中的爱、性;用一种体验心态感悟生活,感悟爱、性在生活中的味道。当然生活中首先是理性的,在平淡的生活中添加一些感性的佐料人生活更加精彩,这个佐料就可以用爱来做。爱情首先是付出,而不是得到;在不断地付出中体验快乐,在不断地体验中收获感悟。性更是一种感性的东西,建立在爱情基础上的性,也许会比单纯的爱情显得更加让人喜欢。《身体向左,爱情向右》的每个故事里,透露出主角们的无奈,从反面上给我们的生活提供了可供参考的借鉴

  读完60个故事,你可能明白了性与爱都有可能存在的误区;品完60个解析,你可能洞悉了性与爱的真谛。这是一本比较大胆的书,它道出了我们生活中的一些“敏感话题”;这也是一本非常温馨的书,他抚慰了那些对于性与爱懵懵懂懂的心。

  《身体向左,爱情向右》读后感(三):灵与肉的纠结——评《身体向左,爱情向右》

  弗洛伊德的潜意识理论告诉我们,在人们的意识里,总能唤起的是安全记忆,而在这个所谓的安全记忆的背后,有我们的被压抑的记忆,当我们自觉或不自觉的唤起这些记忆的时候,我们真实的自己就浮出了水面。这是一种纠结,而这种纠结恰恰表现在人们更为纠结的需要中——情欲。在《身体向左,爱情向右》中,我们便透过六十个灵与肉互相背叛、互相逃避甚至互相伤害的纠结案例中,体会人性的复杂、感性与理性的矛盾以及在时下这个巨变时代之中,人们的欲望与困惑。当然,展示这些不和谐的性不是为了满足人们的猎奇心理,而是为了让我们共同思考,如何避免和走出这种灵与肉的纠结。

  在一个个离奇确无法置疑的故事中,我们看到了男人女人区别,尤其是在性上的区别,比如性的比较,女人和男人不同,男人尽管也会比较,但是男人很少会因为比较而让自己深陷其中,男人哪怕觉得那个婚外女性能力方面比自己老婆强,也不会因此而痴迷不能自拔,男人更多会在数量上下功夫,有的成为性爱机器、有的剑走偏锋,也是多找婚外性,和谁性生活舒服就多跟谁做而已,而不是像女性,总是把那个性能力最强的、最让自己愉悦的男人当作“丈夫”而迷恋。小说《色戒》中,本是肩负革命重任、要色诱并干掉易先生的王佳芝,却在最关键时刻放过了易先生,还搭上了卿卿性命,这看似不可思议情况其实就是由上述性心理决定的,易先生“活儿好”、花样多、SM起来十八般武器样样精通,于是便成为王佳芝生死相随的原因

  纵观全书,这些纠结的个案主要是80后的年轻人为主角的,这些纠结的根源,在《身体向左,爱情向右》中,作者也做了深入的探讨,在作者看来,很多80后们没有找到准确的自我概念,由于从小在应试教育的环境中,只注重智商的培养忽视了情商发展,以及幼年父母离异、被侵害等不幸经理,于是在成年生活中逐渐迷失,更是在性生活中纠结而痛苦,从心理学角度看,这就是现实的我与理想的我、动力的我以及幻想的我发生冲突。不论男人还是女人,在恋爱婚姻过程中都向往童话般的生活,却忽视了卿卿我我、性爱激情之后,往往是平淡无奇、是互相的磨合与妥协。不论是一见钟情还是日久生情都很美好,然而如何保鲜确实很难的事情,在这个过程中难免会发生矛盾摩擦、磕磕碰碰意见相左甚至会发现对方的不能容忍的缺点,这些就成为出轨的土壤,灵与肉分离的原因。

  尽管作者没有给出我们具体的解决方案,尽管性的纠结是只能意会不能言传的,但这六十个真实性爱案例缩影了当前中国的性生态,让我们看清了其中的前因后果来龙去脉,懂得了爱情是一种积极的而非消极的情绪,如果是在消极的爱情中积极的用性生活来维持,那无疑是饮鸩止渴,对于读者来说有则改之、闻者足戒

  《身体向左,爱情向右》读后感(四):叫“家庭婚姻爱情心理辅导”更贴切点

  初看到这本书的题目,我还以为是一本中国当代社会性行为的现象报告,心想这类题材在国内倒是不多见,应该颇可一观。谁知拿到书翻看下来,发觉跟我想的不是一回事。王建一在本书里列举的这些案例,主要是自己的心理学诊疗案例,涉及的多为各色男女在婚姻、家庭、交友时遇到的各色各样的问题。在我看来,起一个“解读特殊性爱”的名字实在有些耸人听闻不错,作者在书里的各种案例中确实有提到“性”,并不遮掩什么。但也只是作为各种感情关心理案例中所必然遇到的一种现象而加以解读,而不是作为解读的主体。因此,本书的主副标题有点吸引读者眼球的噱头之感,和书的内容并不贴切。而且,全书到最后也没有对标题里的“性舒压”给出一个解释,有些不妥。

  不过,若说这是个出版商吸引读者的招数,我觉得可能也无法达到预期目的。这本书为“悦读纪”策划出版,还请了马玲、邱钟惠等女“名人推荐,无疑是一本面向女性读者的读物。可中国的女性读者,恐怕还没有到可以对性谈论自如程度。虽然现在看似是一个性开放的时代,食色男女无处不在,可在社会主流观念中,“性”仍是一个应当回避,应当隐晦的话题。“贞洁道德观”依然有着巨大市场。譬如我和一群人在网上聊天,本来相谈甚欢,可如果我说自己是个“性自由主义者”,那恐怕不少女同胞就要对我侧目以视,在心里把我和道德败坏,好色无厌之徒划等号了~所以,怎么看,取这么一个名字都有些两边不讨好的味道。

  那么,抛却名字问题,这本书到底如何?从一本入门心理学辅导书籍的角度看,我还是觉得不错的。王建一在书中从60个不同的心理案例入手,对现代人的婚姻观,爱情观,性爱观做了较为直白的剖析,写得深入浅出。并且对一些案例中遇到的心理学术语及常识也做了简要介绍,即使不懂心理学者,也可作为入门来阅读。有人认为本书所举例子“特殊”“离奇”,有猎奇色彩,乃至以“知音体”来做比。对此我并不同意,这显然是不懂心理治疗者的片面视角。本书所选取的故事,都是作者在心理咨询中所遇到的实际案例。作者是希望通过解读这些故事来分析现代人的心理问题,绝非普通低俗杂志的猎奇目的。至于说本书所选故事太离奇,没有普遍性,则是只看到了表面。书中故事的确是特殊的,但是,这并不是说其没有普遍性。相反,这些情况其实在现实生活中所在多有。所不同者,只是程度没有如此激烈,显现没有如此明显罢了。就好像书中那个女儿离家出走母亲,如果在事发之前,肯定也会认为自己根本没有心理问题。何况,多数人为了面子,还会在别人面前千方百计地遮掩自己的问题。看不到掩藏的问题,便以为问题不存在,直到矛盾激化,问题显现,那已经是后悔莫及了,一般人多是如此。所以,我想女性朋友如果能够读读此书,那应该是对自己有益的。

  不过,虽然对这本书有积极评价,我对它的作用还是较为悲观的。因为人最难做到的便是正视自我。有人评论此书“用揭伤疤的方式疗伤”,言下之意伤口就应该让它自己长好。殊不知,如果不能纠正内心的扭曲,不能正视真正的自我,那么即使表面的伤口长好,也依旧会迸出新的,更大的伤口。那些案例中的男女为何内心失衡,甚至引发病态?原因当然很多,作者也分析了不少。但是若要寻找现代人心灵扭曲的源头,那依旧要从社会入手。正是这个商品化、物质化、拜金化的社会,使得身处其中的人们被不自觉地扭曲,从而产生了爱情观和婚姻观的“异化”。男性视女性为满足征服欲望和社会地位工具,女性则视男性为获得优渥生活条件的工具。在一个仍旧男权主导的社会里,后一种情况更为普遍,所引发的问题也更多。一些女性不愿面对自己攀附男性的事实,千方百计加以回避,编出种种理由借口,并将其当做“爱情”追求;一些女性承认了自己的弱势,但又将其当做了不变的真理,于是产生强烈自卑,为了掩饰自卑,又要用疯狂的物欲来填补……各种心理问题,由此丛生。

  “商品化的社会有一最可怕之处:它用一种有害的方法毒化男女之间的关系。妓女的害处是尽人皆知的。但是,同样有害的是经济因素对于婚姻的影响,在我看来,这种影响更为可恶。在婚姻中普遍存在一种买卖的意念,它要求妇女提供一定标准舒适物质生活条件。长此以往,结婚就很难同当妓女相区别,除了结婚比做妓女更难挨,更不容易逃避之外。这些邪恶的全部根基都在于经济。经济因素使婚姻成为一桩讨价还价的交易和一种契约,而爱情却降低到次要的位置,即使爱情荡然无存也不会构成要求解脱婚姻的明显理由。只要经济奴役的害处代代相传,并继续塑造着我们的本能,就无法想像理想的人际关系可以实现。”这段话如果是出自我口中,估计会被众多女性口诛笔伐,拍砖至死。不过说这段话的不是我,而是哲人罗素,所以还请各位掂量。书评最后引这段话,是要说明如果不改变社会价值观念,那么婚姻与爱情的错乱与纠纷仍然将不断上演。心理治疗医生可以缓解一个病人的症状,却无法医治整个社会的病态,这便是其无奈之处。从本书中,我也颇能读出作者的无奈。何时才能有一个健全的社会?这个问题,恐怕连心理学始祖弗洛伊德也是没法回答的吧……

  《身体向左,爱情向右》读后感(五):爱情和身体,谁更在乎谁?

  拿到这本书的时候,封面就让我感觉很有画面感,当然作为成年人,往往有一种偷窥心理,更何况是别人的隐私问题,看到书名中《身体向左,爱情向右》——心理专家王建一解读特殊性爱60例,想必是大家心照不宣,必选之书吧。

  当我翻开司马南的书序时,看了半天还以为作者要写什么性技巧呢,哈哈,因为他推举的白行简却是写到性爱技巧和细节问题,于是对这部分内容我还是有点生畏的。但是当我花了一个下午时间,一口气看完作者的60个案例时,我并非觉得作者写的是性爱有多少不道德,反而觉得是一本很不错的心理学读本,或许这就是作者最真实的职业操守,把原本生活中琐碎而并登不上大雅之堂的两性生活故事,变成“性舒压”的呐喊之作。

  书的封面果然有一种造势之气,当然这种造势也是迎合了当今人们措奇的心理,当然,纵使噱头用得再火爆,内容还是必须有根基才站得稳的,作者恰恰是这种人,很值得敬佩,而我本人也很喜欢读此类的书,虽然在自己的生活中未曾出现,但能起“防微杜渐”之功效。

  60例的两性生活,我并不想一一评述,毕竟我不是心理学专业,看作者的书也只不过觉得有可学习和借鉴的作用,而且受益匪浅。生活中有很多无奈,我们普通人或许只是会顾着面子、顾着家庭、顾着前途……而让自己深陷而不能自拔,当然只有在无助的时候才会想起来,由心理学专家来解析,让自己原本不平静的心找到安身之栖。而我们的生活,不论是性前性后,婚前婚后,确实存在着很多微妙的变化,而这些变化,不论男女都会为之所动,将爱和性混淆或分清,将是与非判断不明。而作者,站在第三方,静静地叙写着,一方面很职业地将每一例故事背后的心理作了番分析,并进行心理学的专业宣异,这也是我觉得这本书值得参阅的价值之一;另一方面,作者又很正义的将世俗中认为合理的性和爱观点传达给我们,那些合理的两性之爱也是我觉得正确的(当然对此不屑的人也大有人在),这也是这本书带给我惊喜的价值之一。

  作者的坦荡让我觉得性爱并不是什么登不上大雅之堂的事情,而是值得我们去研究和珍惜的一件事情,就像对待工作,对待生活一样,性爱也是同样,太过认真它会伤你,抱着玩乐态度它又会变得无疾而终。总之,心态很重要,而心态的重要正辐射心理学的重要,也正是作者总结出这本书的实质目的吧,推荐这本书作为我们性爱心理学的教本。

  在婚姻的路上,我才涉略几年,今后几十年可能或将要发生的故事,谁也不知道,但正因为读了作者的书,让我对婚姻,对性爱多了一层解析,比起80后的很多人来说,更多的参阅使我更加务实,生活本如此,除了柴米油盐酱醋茶、必要的社交之外,就是家庭中那些父母之间,亲子之间,夫妻之间的琐碎,是我们对它曾抱有太多的幻想,而幻想终究会幻灭……

  如果不是有了这本书,或许我仍在困惑中。我们80后这一辈,讲究男女关系时不在注意的是心态,而是平等,处处都得平等,不平等就非得闹个天下大乱,鱼死网破。但在大环境不平等下,心态又很难平复,这就是我们之所以无限纠结的地方。因为从小的独子教育,让我们觉得我们是不应该受压迫和欺负的,即使是在性爱上,也不能谁不在乎谁?男不能不在乎女,女也不能不迎合男!正是这些无知的纠结,才使80后的离婚率很高,其中性爱是离婚率高的基本原因之一,正如作者也感言:人的一生中很难说没有出轨或外遇行为,重要的是夫妻双方怎么样处理?用什么样的心态去维系?

  这句话,剖析了大众。

  在当今物欲横流、一切向钱看的社会,金钱可以买到一切的现象中,性爱更像是金钱社会“笑贫不笑娼”的战利品。我们如何擦亮眼睛,透过现象看本质,确实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而就算看到了本质,你还能把现象还原,那就更难上加难了。如果说,心理学探究的是一种心理平衡,而生活探究的是一种绝对平衡,不仅仅只是心态。

  生,容易;活,容易;生活,不容易。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