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说园》读后感精选10篇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读后感 >

《说园》读后感精选10篇

2018-02-08 21:40:02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说园》读后感精选10篇

  《说园》是一本由陈从周 文 / 陈健行 摄影著作,山东画报出版社 同济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18.00元,页数:122,文章吧小编精心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说园》读后感(一):偶很崇拜这个古典的男人

  无意在一个朋友那看了这本书,真是相见恨晚

  词文绝非一般作家可比,精炼清丽,非古文底蕴不深厚者难为;对园林的造诣,实为专家深入浅出娓娓道来……

  叶圣陶先生》以“熔哲、文、美术于一炉,以论造园,臻此高境,钦悦无量”评述《说园》。确实如此。

  aidu了下,陈从周先生的简历。“擅长文、史,工诗词绘画,能把诗情、画意和园林三者结合起来……”,我的天啊,你是我的偶像。我发自肺腑的。这样古典的男人,我好崇拜。

  附录:

  陈从周(1918.11.27.-2000.3.15.)古建筑、古园林专家。浙江省杭州人,祖籍绍兴,名郁文。上海同济大学建筑系教授。早年曾从教大千学画,又从古建筑学家梁思成、朱桂辛学习中国建筑学。擅长文、史,工诗词、绘画,能把诗情、画意和园林三者结合起来,更晓新的审美见解。毕生致力于保护和弘扬中国古建筑尤其是园林建筑文化。参与了大量实际工程设计建造,如设计修复了上海市豫园东部、沪·徐汇区龙华塔、浙江省宁波天一阁、江苏省如皋水绘园,设计、建造了云南楠园等等大量园林建筑。成果瞩目,著作颇丰。著有《中国民居》、《绍兴石桥》、《岱庙建筑》、《装修图集》、《上海近代建筑史稿》、《苏州园林与住宅》、《扬州园林与住宅》、《园林丛考》、《梓室余墨》、《园林谈丛》等学术专著。其中《说园》最为精辟,谈景言情,论虚说实,文笔清丽。其影响力之大,远及日本、俄罗斯、英国、美国、法国、意大利、西班牙等地。把苏州网师园以“明轩”的形式移建到了美国纽约大都会博物馆,成为将中国园林艺术推向世界的现代第一人。又有散文《书带集》、《春苔集》、《帘青集》等。

  《说园》读后感(二):一次说走就走的旅行

  这一版的插图特别好,周老的文字风格介于文言与白话之间,工整优美且通俗易懂。文中提到的“梨花院落溶溶月,柳絮池塘淡淡风”、“秋色入林红黯然、月光穿竹翠玲珑”诗句高中曾经政治书上一遍遍涂抹着,企图画出其中的意境。也是因为这本书,一直向往去这些园林亲眼看看亲自走走,体会曲径通幽步移景异的精妙。从高二起,这本小册子翻看了很多遍,苏州之行也计划过好几次,但总是夭折。

  直到大四的初春,终于有了一次说走就走的旅行。背着行囊,到了火车站,本来苏州只是计划中的目的地之一,恰好最近的一趟火车是去苏州的,于是苏州之行就这么仓促成行了。什么攻略都没有,《说园》就是攻略。

  这本小册子,现在每每翻来也依旧受用。除了造园意境上的指导技术方面也有很多实用经验,以及当今对古园林养护管理方面的批判。

  《说园》读后感(三):说园,看园

  08年秋天,和我先生游苏州,初而惊艳,继而迷恋。即使过了半年余,我俩仍念念不忘,甚至“苏州”二字,读来都觉芬芳

  在中国的古镇里,难得有哪一座,像苏州这样兼有山水、园林、历史、文化、民俗,如此意味深长

  如游苏州,应持两本书:《说园》和《老苏州.水巷寻梦》。

  行前我向一个学建筑的朋友请教,哪本书可以助我理解苏州园林。他推荐两本,一是刘敦桢的《苏州古典园林》,一是《说园》。前者被我否了,谁要背着辞典出门呢?而《说园》,艰涩的造园理论,读来却像散文一样清丽可诵,像国画一样引人入胜。即使外行人,读来也妙趣横生

  这次带的《说园》,薄薄一册,图文俱佳。作者陈从周,他简直是最适合写园林的人--当代著名建筑学家、园林艺术家、散文家,且工诗词书画,加上他祖籍江浙,自幼耳濡目染,对园林的理解,简直登峰造极。叶圣陶先生评述《说园》“熔哲、文、美术于一炉,以论造园,臻此高境,钦悦无量”。言极是。

  豆瓣上有人评论说“这书有传统文化人著书的特点,对于懂的人,很精彩,对于外行来说,还是看热闹”,我以为这评价片面。会吃的不一定都能当厨子,外行人未必不能从这本书体会到园林的美。即使不能“知其所以然”,但能够“知其然”,亦善。

  说个题外话,很多人对中国园林怀有偏见--假山假水,兜兜转转,一个小院子,多么胸闷气短!实际上,游罢拙政园,和先生就有了共识--老外想要了解国人,最好的切入点就是来看中国园林。比如,方寸之间却暗藏河川,就像中国人的心机;任何一个物件,都跟周围环境息息相关--种几杆翠竹,窗子就兼做了画框。挂一面镜子,白墙就变成了明窗。正面看像斗笠的亭子,换一个视角,原本不相关的另一个亭子就和这一个叠成了折扇;分明是一座小园,却有无穷无尽风景,你永远无法用一个词一句话概括这个园子。。。这园林,分明就是中国人的心。

  看园林是需要知识储备的,哪怕一点点。

  《说园》读后感(四):说园

  前两天帮妈妈搬家,在书房又搬了些书回家,就有这本《说园》,同济陈从周先生大作。

  这两个月一直在无锡住着,乌镇 楠溪江苏州南京无锡各地的也跑了跑,园林基本没去,怕乌央乌央的人,但是在江南山水里还是有些感触的,平时走过的街角巷陌,虽然是现代丛林,但以前的飞檐斗拱也还是在的,或新或旧,所以看到这本《说园》忍不住还是读一读,涨涨见识也好。

  这本说园一共五篇,是山东画报出版社和同济大学出版社合作的2002年版本,叫摄影珍藏版,还有陈建行先生的摄影,这位陈先生是苏州的摄影家,多拍苏州园林。文字狱图片各占一半吧,共122页。

  陈从周先生是著名的古建专家,也是散文家,还精通诗词书画,读他的书没什么废话,很精练,古人论述园林的文字信手拈来,总的看来,老先生对园林的现状不满的,乱改乱做新,失去原来园林的韵味,但是说得很客气,不带什么火气。“江南市园,无不皆存前奏,今则往往开门见山,唯恐人不知其为园林,苏州怡园新建大门,即犯此病,”还有:近时名胜园林,不修则已,一修就过了头。苏州拙政园水池驳岸,本土石相错,如今无寸土可见,宛若满口金牙。“”老先生心痛可知。

  陈教授强调的还是人,人建园构园,要能品园,这个园是做什么的。各有各个特色,不能为了建而建,也不是堆砌植物,园林不是植物园,要有各自的特点,依山而建还是依水而居,怎么借景,与各地风物要合。这个就是外行看看热闹也就算了。

  摄影多是苏州的园林四时景观,可惜和文字并不搭。不相关。就是生搭到一起的。

  读完很容易,只几天,只是真的能理解并能鉴赏是只读读这本书做不到的。但是比之前总多了点门道。

  购书单竟然还夹在书里,2008年4月4 日在上海徐家汇美罗城思考乐书局购买,原价18元。同时还买了本《纽约明信片》娜斯的随笔集。

  《说园》读后感(五):夜探观音阁

  中秋很完满。

  提前一天跟妈妈、小宝去七宝采买中秋原料是的,七宝。要这样的排场才隆重,才像过节。今天早早出发回家吃晚饭。虽然以往也每周回去,但中秋的感觉似乎还是不同喜欢先到超市感受一下气氛,临时抱佛脚买酒、饮料和月饼的人,让人感受到空气节日的张力,恩,张力,也像浮力,好像有水把人轻轻托起,不饮亦微醺。

  晚饭太完美了,毛豆和芋艿同煮一炉,看着就有秋天的暖意。炒蟹肉,草鸡汤。。。而清蒸大闸蟹是当然的主角,没有它上桌时的香艳和刺激,再多的菜怕也难有高潮满足满足!

  饭后应旅游局之邀夜访桂林公园“唐韵中秋游园会”。在上海这么久,竟从未踏足桂林公园。想来公园这东西,是小孩老人才感兴趣的吧。不过随着年纪渐长,貌似对公园的兴趣有所攀升:p主要是因为,在城市里,只有生长在公园里的植物才能逃过劫难,多少顺利地成长吧。

  果然在这里看到了成林成片的遮天桂花树,那种体量不是路边一般桂花所能比拟的,站在树下,想象花开时节的馥郁和繁茂,恩,今年的桂花之旅要添上一站桂林公园了。

  今晚最大的发现是公园里的观音阁。小桥、池塘、层叠的湖石和错落的植物,被绿色的夜光灯照亮,显得分外曲折幽深。前段时间一直在读陈丛周的园林书,看得心荡神驰齿颊留香但一知半解,今晚在观音阁的池塘边小立片刻,好像突然开了点小窍,看出点门道。

  整个建筑占地面积不大,但造园人通过巧妙的构思和安排,使得整个景观层次丰富,有幽深神秘之感。池塘上有两座小桥通往主建筑,其实池塘很小,一般人可能会直接造一座跨越池塘的桥,可实际上,他造了两座,两座前后相续,但并不直接相连,它们的方向有个错位,错开的部分由一小段湖石小路过渡,而且在高度上有差异,要攀上几个台阶,才到另一座桥,这样,小小池塘的上方,便有了曲径通幽之感。

  观音阁高高在上,虽然绝对高度不高,但一波三折,竟然有若干条蜿蜒的小路可以通达,而每条小路边,湖石、藤蔓、小树和大树立体分布,尤其是低处的丰富植物掩映,让每一条路并不能一目了然,而是时常有发现的惊喜,一条路有可能在某处又分出两个方向,有的通往建筑,有的路,只是通向半途一个小平台,在此驻足可居高临下欣赏池中莲花。有的路便于抬头欣赏参天的广玉兰,有的路却又由细竹掩映,需动手分花拂柳才能前行。我绕着所有的小路走了一圈,发现起码有10个方法可以上观音阁,其下更有湖石隧道可穿梭。

  整个景点的植物也很值得一唱三叹:前景两棵参天的古柏、高处一棵巨大的广玉兰撑起整个景观巍峨古朴的轮廓线,柏树下一棵中等身材的松树填满空间;水池边茂盛的夹竹桃营造夏日“临水照花”的摇曳姿态,与池塘中疏落散淡的睡莲呼应。而那些藤蔓植物,则不可或缺地爬上大树树干、湖石周身,和卵石缝隙,给整个景色增添苍茫的野趣。

  观音阁占地也就几百平方吧?竟能让人流连其中,把玩不已。我提着折纸灯笼上下求索,沿途遭遇小野猫一只,和兴奋探索的儿童若干。抬头看高阁之上的天空,雨后十五的月亮终于露出脸来,把周围盘旋的云彩染出一圈霓虹。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