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巴别塔之犬》经典读后感10篇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读后感 >

《巴别塔之犬》经典读后感10篇

2018-02-09 20:41:02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巴别塔之犬》经典读后感10篇

  《巴别塔之犬》是一本由[美] 卡罗琳·帕克丝特著作,南海出版公司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25.00元,页数:282,文章吧小编精心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巴别塔之犬》读后感(一):第二颗心脏

  我们都有两个心脏,你不知道吗?

  那颗干瘪的,隐藏在人后的小小心脏,是我们潜意识黑暗面,那个永远无法面对的自己,即使是发后的几条小蛇,也无法控制它的发作。

  她站在高处,看着她摊开的破碎的一生,看着她无法承受的将来,第二颗心脏怦然跳出,告诉她此刻除了绝望冲动,并没有其他留在身体里。

  你爱一个人,但是在某一个瞬间,你想离开她,你突然瞥见没有她可能存在生活,而那样的生活似乎比现在光明美满许多。

  你以为她感受不到那一个瞬间,你忽视了她的敏感,你没有想到这一个瞬间有多残忍

  她会在突然之间无法克制情绪大哭,她的第二颗心脏会发作。

  你永远无法走近高中时剃光头参加舞会的她,你永远无法接触和抚慰她的黑暗。

  父母的残缺一定会留给孩子

  这样虚弱崩溃的自己,怎么能够拥有一个孩子

  她要怎样让他幸福,对他负责呢。

  她不过也是一个孩子,赤身露体在浴室里大哭,被他抱在怀里。

  她的情感充沛而又难以控制。

  绝望无法消解。

  只好带着自己和他人走向毁灭。

  《巴别塔之犬》读后感(二):他不懂

  最初,看了悬疑推理的书荐,一直以为本书会是《消失的爱人》的那一挂的:所以我是一直以为就是男主搞死了女主还伪装深情样子

  事实却是男主真是一往情深,先来复习一下人物形象啊!男主保罗:语言学家,大学教授温文尔雅的型男(要不怎么一见钟情性格属于善解人意的吧

  女主露西:面具设计者,个体户,活泼热情的辣妹(明眼人可见)同时也是精神障碍者(具体表现就是敏感脆弱,控制不住情绪)

  小伙伴罗丽:露西的爱犬,属于小说承上启下核心高潮基本靠他了

  都知道的小说情节就不多说了。从保罗的回忆可知,他们曾经充满浪漫爱情婚姻!从初次相识就可以约会一星期似的相见恨晚,到你醒来就能看到我忙了一个晚上的厨房表白(超喜欢这段,简直就是言情的节奏),再到我们第一次吵架,我的控制不住和你的怜爱。。。好多很细腻真实的描写真的是抓住了精髓,尤其是最后保罗知道了露西自杀的真相,独自想象当初露西孤立无援的自杀前夜。那段震撼的我好怕保罗也随露西去了,也真的体会悲观情绪的感染!!(ps:让人始终不愿意相信~乔任梁的去世,这几天铺天盖地报道人前一个乐观积极的暖男,人后却深受抑郁症折磨自杀!我不禁害怕,情绪占领理智时刻怎么这么恐怖,他让你难以把持,难以形容!以前总觉得这是一种想不开,现在真是分分钟要你的命!)

  正如双面论:痛苦往往伴随着美好!最大的欣慰就是罗丽的存在,不同时间段安抚了俩个受伤的心灵!让我不禁也憧憬起了以后有了金毛的生活,它大只的躺在沙发上,我靠在它的背上,听它肚子里奇奇怪怪的声音,叫嚣着以后不让它吃这么饱了。。。

  很多人都说读到了一种讽刺:保罗作为沟通学家却依然读不懂露西,依然到达不了所谓的巴别塔,他爱她,不代表了解她!我想说,作为不同的生命体,谁能足够了解谁?甚至有时候我们自己都弄不懂自己,还怎么指望别人拿你当阅读理解呢?!那谁又是命题人?!如果做不到相斥的磁场,那就等着做相吸的彼此吧,不管痛苦还是喜悦,对得起曾经就可以了!

  让人动情的是,相爱的彼此却不能相守,总有可悲事情世界不同的角落发生。。。

  《巴别塔之犬》读后感(三):女性的世界,男人总是不懂

  2012年2月1日,读完了(美国)卡罗琳·帕克丝特的《巴别塔之犬》,共14万字。

  这个一个充满现实主义,以及些许魔幻、悬疑的小说。

  当我们执著于自己的逻辑时,我们永远看不懂别人,而我们又如此渴望理解与被理解。两颗相爱的心,最终没能到达理解的彼岸,最终酿成了爱情的悲剧

  主人公保罗·艾弗森的妻子露西·蓝森是个美丽,有才华年轻人。即便在婚后的日子里,露西的美丽的外貌依旧对保罗有强烈吸引力,而且她的艺术才华更是他足以让他惊艳,始终能给平淡的生活些许活力惊喜。然而,心灵手巧的露西却太沉溺于自我,沉溺于幻想,太完美主义。因此,当她第一次为亡者做好面具后,发觉保罗对面具不是很赞许,才会直接拿起剪刀将面具戳烂;当保罗和她一起去新奥尔良参加嘉年华时,她宁愿相信蓝玛丽鬼魂的传说是真的,才会把一个伤心妇人误当成蓝玛丽的回魂;当保罗自己画了很多有趣的头像希望能帮露西找到创作灵感,露西才会显示出冷漠并且坚持为自己的灵感而创作。而当露西发现自己怀了孕,知道自己无法控制自己的坏脾气,可能继续对丈夫未来的孩子造成伤害的时候,她便爬上了高达八米的苹果树,以一个自由落体结束了自己的生命

  两个人的生活,缺少了有效的沟通,便如一潭死水包容前提是沟通,欢乐的前提也是沟通。

  露西也是尝试过与保罗沟通的。她按照自己和保罗的面容分别设计了两个面具,互相交换戴上以后跟自己的丈夫互相站在对方角度,学着对方的声音说话,互相挖掘对方的优点,但那仅仅是婚后一个月。初次约会去佛罗里达的迪士尼游玩时他们彼此袒露心扉,但他们第二次长途旅行,露西戴着给亡者父母制作的面具与保罗交欢,而那个面具是露西制作的所有亡者面具中唯一被亡者亲人退回来的,因为露西把那个自杀的女儿想得太理想化,这个面具也成了露西自我束缚、沉溺幻想的象征——此时是露西自杀前的五个月。

  露西的工作室在地下,一个并不特别起眼的地方,甚至保罗说他在妻子死后不止五十次地路过露西的工作室,才决定把门打开。打开门的同时,才打开了露西上锁的心扉。这也让我想到川端康成《雪国》中驹子的住处。那曾经是个养蚕的小居室,同样寓意着作茧自缚

  露西始终努力活在他的梦中。一次,她梦见自己是个作家,非常有名,但却只写过一句话:“忆起我穿白纱的妻子。”所有人都认为这是有史以来最悲伤的字句,完全不管这个作家是否写过其他的句子

  但她并没有活在保罗的现实中。他们至终没有坦诚沟通,露西爱着他,然而心灵咨询师告诉她,为了某个更重要理由,必须放弃一些东西,而且任何行动强过没有行动。这个放弃是你所做过最困难的事,但也许,这是最勇敢,最成熟的。你要做的是正确的事。她选择死亡,面对爱着她的他。

  或许每个人很难走出自己心理的桎梏,但无论如何,要学会坦然,学会沟通。没有了相互的理解沟通,再炽热的心也会走向灭亡。

  网络总结出书中最令人动容的细节 有五处

  第一个 他们去奥尔良,露西带着她做过的一个面具和保罗做爱之后 保罗的内心独白

  “我可以抵抗得更强烈一点的。如果能回到那天晚上,我一定会。只要能让时光倒转,我一定会把她脸上那张面具摘掉,亲吻她那柔软的唇。但是,那天我并没有这么做。我顺服她,躺在那儿任由她摆布,让她戴着那张笑脸盈盈的女孩面具和我做爱。当我到达高潮时,我感觉仿佛背叛了她,也背叛了自己。

  ------------好作品的高明之处无外于将人心袒露

  第二,他们就关于亡者面具吵完架之后,保罗听到露西在浴室里哭的声音,强行进去之后,看见露西光着身子坐在瓷砖地上,膝盖抵着下巴,把脸埋进双掌中

  保罗看到这一幕 整个心都碎了, 怒气顿时烟消云散 在露西的数次拒绝拥抱下 他像棵大树般牢牢站着,根部深深扎进地里她越是推反而将它抱得更紧 直到保罗

  感觉“她像个初生婴儿般赤条条地被我搂在怀里。”

  ------------这一段的描写暴露了作者是个女人 男人很难写出这么细腻的情景 对于男性读者来说可以试着从次更加理解女性,而女性读者 我相信 在读到这一段时, 一定希望自己就是露西希望即使是自己不被理解倔强或是任性时仍有个人能完全的包容自己。当然在这一点上男性应该也一定是渴望的,甚至比女性更希望被肯定

  第三处 保罗回忆起 某天晚上躺在露西身边却无法入睡, 他想起了大学时代爱过的一个女生,他深深的爱过她即使现在想想也会因为她没有以同等的爱情回报而感到心痛。怎么会这样?

  任怎么可以躺在自己最心爱的人身边、躺在爱她胜过自己的女人身边,心里却痛楚地想着那么多年前对自己造成伤害的女人?

  ------------好作品的高明之处无外于将人心袒露

  第四处 那一句 “忆起我穿白纱的妻子”,是本书中杀伤力很大的话语之一

  如果说一部好作品是带给人无限遐想的话 ,那么这句话有这种神力, 读来仿佛一个白发苍苍老人垂暮之年,回想起年幼时妻子美丽的样子,颇有些十年生死两茫茫 不思量自难忘味道

  第五处: 当保罗知道了露西怀孕的真相时, 他觉得好累 那一刻最想的不是揭露死亡之谜也甚至不是露西重新回到他怀中,而是希望能像以前一样,像寻找真相的时候 和狗狗睡在一起。 作者将这种迫切想要知道等真相到来时却退缩的复杂心理描写的淋漓尽致

  故事介绍

  故事伊始,保罗的妻子露西在一个寂静的下午从树上坠落而亡。这是意外还是自杀?妻子坠落前发生了怎样的故事?悲痛欲绝的保罗希望以自己的研究让唯一的目击者——他们家的狗“罗丽”开口说话。于此同时,保罗开始回忆之前与妻子的点点滴滴。书中讲了他们从相识到妻子坠落前的点点滴滴,他们之前的生活波澜不兴却韵味浓厚。他们之间发生的一件件事情,看出了他们从最开始的浪漫,到趋于成熟以后露西的沉溺幻想,封闭自我直至怀孕以后给心灵自寻公司的阿拉贝拉妇人打电话,诉说自己心灵的迷茫。阿拉贝拉夫人希望引导她摆脱束缚走向光明,却被露西消极一面所利用——露西于第二天下午爬到树上坠落自杀。——自杀的真相源于保罗意外从狗的链条上露西留给保罗的线索“你是我最好的武士”。

  书中难忘的细节: 你是我最好的武士 要是昨天我早知道你不会属于我,我绝对会无情地挖出你的心脏,放入一个石头制的心.[这段话出自<坦林>,是仙女皇后在让坦林回到凡人世界在知道自己就要失去他时,对他说的话.那时露西告诉我这个故事,而我认为这段话是狠毒的,充满恶意与怨恨.也许对仙女皇后而言确是如此,但现在当我重读这段话,我却感到一股悲哀.我发现这段话也能被解释为仁慈,解释为保护.这是一种咒语,一个避免造成伤痛心愿.自从露西死后,我有多少次希望眼睛别再流泪心也别再悲伤了呢?

  忆起我穿白纱的妻子

  你花了一整天做这些事,然后你突然觉得害怕,因为生命就这么又过了一天,而你究竟得到什么?他们会发现什么?你纳闷,当他们发现你死掉之时,岁月可以像这样流失,年复一年地过去.身体的愉悦食物性爱走在秋天的树木下,这些事虽能给你一点小小慰藉,但即使是在这时候,你的思绪仍在底层狂奔不休,充满担忧创伤怨恨与绝望.你头发下的那几条蛇不能保护你逃离其中任何一种情绪,也许,它们从来就没有这种功能.你该怎么做才能让自己快乐

  《巴别塔之犬》读后感(四):很多时候,我们习惯自欺欺人,然后疯狂行事。

  拿起它不过是随手挑了一本,开篇就讲述一个疯狂的想法,没错,开篇仅仅觉得疯狂。可后来一直讲述男主怎么想法设法让狗开口说话的时候,觉得这书真tm瞎扯。就在我几乎打算放弃,然后向全世界宣布我看了这么一个荒诞故事的时候,我竟然想看完了再去吐槽。出人意料的,最后两章仿佛一只无形的箭,笔挺挺的戳进了心窝子。才开始理解,所有一切疯狂的、荒诞的行为,只不过是男人不想接受就这么失去爱人的心。他疯狂的想要知道事情真相,甚至一度怀疑这只是爱人的一个神秘游戏,只要他认真思考,努力研究就一定可以重新找到爱人。可当他看到被他视为神迹的狗所发出的音节不过就是变声后怪异的狗叫时,他被逼到了墙角。这就仿佛是压死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无论之前怎么拼命否认,怎么垂死挣扎,再加那么一根稻草,就足以把他打回现实里。他终于开始觉得,爱人是真的离开了,不是游戏不是他杀。可这时却已经是一年之后了。

  把失去亲人的痛,描述的这样入骨。荒诞无稽的行为,就像毒药一样透进你的浑身骨血之中。到最后只需要一点点的药引子,足够能让你疼上好久,好久。

  《巴别塔之犬》读后感(五):忆起我穿白纱的妻子.

  你带走的是我骑士团中最好的武士.

  lt;坦林>[珍妮 仙女皇后]要是昨天我早知道今天的事,我绝对会挖出你的两个灰眼睛,放进泥土做的眼睛;要是昨天我早知道你不会属于我,我绝对会无情地挖出你的心脏,放入一个石头制的心.[这段话出自<坦林>,是仙女皇后在让坦林回到凡人世界在知道自己就要失去他时,对他说的话.那时露西告诉我这个故事,而我认为这段话是狠毒的,充满恶意与怨恨.也许对仙女皇后而言确是如此,但现在当我重读这段话,我却感到一股悲哀.我发现这段话也能被解释为仁慈,解释为保护.这是一种咒语,一个避免造成伤痛的心愿.自从露西死后,我有多少次希望眼睛别再流泪心也别再悲伤了呢?]

  忆起我穿白纱的妻子.

  若是那一天真的到来。你亦明白,遗失与缺憾,生命便也是如此了。

  婚姻并不是爱情的坟墓,时间的磨砺和沟通不利才是

  人(每个人对与另一个人来说)= 过客

  “记住她原本的样子,就是我能送给我们彼此的最佳礼物。”

  《巴别塔之犬》读后感(六):关于文艺以及那些45°角仰望天空的人们的故事

  首先是书名和情节介绍勾引了我,然后漂亮的文字和一个个五彩斑斓的梦境取悦了我,再然后人与狗之间相依为命的维系感动了我。最后读完全书却是一种深深的失望。

  原本以为这披着悬疑的和美丽文字外衣的小说能够给我耳目一新的感觉,最后才发现原来这不过是又一个我欣赏却永远读不懂的故事,一个关于文艺以及那些孤独地在海边,45°角仰望天空的人们的故事而已。

  哪怕最后露西以一种更正常或者更为离奇的原因死去,都能减轻我的失望之感。

  还不如早些时候读过的《没有悲伤的城市》,更不如晚些时候读过的《岛》。同样是描述死亡和苦难,要么如前者那样赤果果的在地狱中煽情,要么如后者那样,在疾病和战争中寻找真正的杯具。

  恕我这个土人无法理解,一个生活在和平时代,衣食无忧,做着自己喜爱的工作,并且有着深深相爱着的丈夫的女人,何来的那么多忧伤。

  还可以再文艺一点么。

  还可以再装一点么。

  可以再无病呻吟一点么。

  这让我情何以堪啊。

  《巴别塔之犬》读后感(七):需要的不止是爱,还有那无所不能的理解

  我已经忘记了买这本书的初衷是什么了。我总是很健忘,忘记好多。

  整本书用一种很平常的方式在讲述,没有什么所谓的高潮之类的,如果一定要说让我最激动的那段,就是罗丽被坏人偷走的那段,我心里很恨保罗,因为他不仅没有保护好露西,他连罗丽都弄丢了。

  但是这个怎么能怪保罗呢,他只是在无尽的生活中,磨掉了自己最初对爱情的憧憬与希望,只剩下平淡如白开水般的一沉不变。白开水大家都离不开,但是却总是忽略。

  生活是一道永远都做不完的习题,谁都不知道下一秒会发生什么,以为永远会在身边的人活着东西,不知道什么时候就已经消失在眼前却还不自知。我们都忘记了,如果不付出真心,付出的真心得不到回应,那么永远只是一个名词,永远只存在于书面上,无论怎样都无法变成现实。永远不远只是坚持有点难。

  相爱,相知,只是一字的差异,可是其中的意思却是相差百倍。相爱的两个人,不一定相知。相知的两个人,不一定相爱。人们总是把对方想象得难以翻越,难以了解。于是便认为这样的一个人很深奥,深奥到只有背道而驰。可是,万一呢,那个人就是你这辈子注定的缘分,就因为你的胆怯,你认为的难以了解你就错过了。错过了就是永远。爱一个人,就要搬到他的心里去住,了解他,然后爱他。

  要是昨天我早知道今天的事

  我绝对会挖出你的两个灰眼睛

  放进泥土做的眼睛

  要是昨天我早知道你不会属于我

  我绝对会无情的挖出你的心脏

  放入一个石头制作的心

  你看,是我自己在用泥土眼睛石头心在看待曾经。

  我以为只要有爱就够了,是我自己忽略你的感受,我只注意到自己的爱,而忘记了靠近,忘记了了解。

  是我自己一手造成的现在的局面,所以最没有资格哭泣和吵闹的人,就是我了。

  在渐渐脱离了曾经之后,我才看清楚自己。

  我就是那样的一个人,我只看得到自己却以为我看到别人,我以为自己做得很好其实却不然,我以为我了解你其实却连最基本的都不知道,所以我们还有什么必要在一起呢,没有必要。

  因为我是那样的一个人,我希望别人了解我,而忘记了了解别人。

  我会努力去看见别人的,看见别人的付出和爱护。

  我也记得最初的我爱上的你的样子。

  我记得我的妻子身穿白纱的样子。

  我记得她在婚礼上走向我,双手抱着一束鲜红色的花。

  我记得她生气不理我的时候,身体僵硬得有如一块石头。

  我记得她睡觉时的呼吸声。

  我记得双手抱住她的感觉。

  我记得,我永远记得,她为我的生命带来了慰藉,带来了悲伤。

  我记得两人共享的每一个阴暗时刻,至于那些光明的日子,我几乎无法直接正面凝视。

  我努力记住她原本的样子,而不是那个为了安抚我的悲伤而被我建构出来的形象。

  我发现,随着日子一天天过去,当宽恕的慰藉渐渐冲刷掉我心上的裂痕和焦躁后,我越来越有这样的体会——

  记住她原本的样子,就是我能送给我们彼此的最佳礼物。

  《巴别塔之犬》读后感(八):第二颗心脏

  其实看到一半的时候就已经知道露西是自杀,一直以为作者最后会让保罗探究出露西自杀的原因。但是直到全文完也没有交待出露西具体的伤痛。于是总体看来,露西就好像只是一个神经质的女人,敏感到仅仅一点小事就可以猛烈爆发,最后因为其天生脆弱的精神特质而导致必然的死亡。

  但就如作者所说——人类的诸多痛苦并不能被一一解开来,条理分明地整理。我们内心里最深处的隐忧,甚至无法对任何人诉说,不仅仅是担心别人不能理解,还因为自己根本无力表达。你要怎样激动地讲述,才能传达出那份重量?不,你没法儿说,有些感情不是言语可以表述的。你只能让那些事情继续沉在心底,苦苦地压着你。形成露西梦里的,那颗瑟缩的第二心脏。

  所以作者才没有白费力气地去描写露西的具体痛苦,只写了一些形而上的痛苦感觉和外在的那些爆发的表现。这也正是这本书与其他无病呻吟之作的本质差别——因为但凡能够说得清道得明的事情总有解决之道,纠结于某件事的痛苦就会给人以无病呻吟之感。

  以前看金原瞳的《裂舌》,完全不能理解书中青少年的做法——他们在自己的耳朵上、鼻子上、舌头上等等一切能穿孔的地方弄出伤口,还渐渐扩大伤口。

  中学时还听说身边的同学自残——自己用刀在身上割纹身。

  一向迟钝的我如今终于能够渐渐体会这类伤痛。不是无病呻吟,真的,当我极度消沉和无望的时候,会在脑海里想象刀割皮肤的痛感。

  那颗瑟缩的第二心脏总是缺乏活力,一副奄奄一息的样子,它需要绳子来紧紧缠着它,借助疼痛的快感来到达激活的目的,从而增强外在感受力,使我们获得重生。

  露西看起来是个折磨人又自我折磨的人,但其实她从未把不开心放在面上,而只有在突然地情绪失控的时候才有所爆发。她也不想那样的,她只是一时收不住了。露西虽然在很多时候都表现得随性、浪漫、热情、友好,但其实内里是一个非常坚忍,非常“收”的人。

  在女人对于爱情的想象里,我们总认为爱能够化解一切忧郁和暴戾的。我们的母性特征甚至让我们自以为可以用爱来解救罪恶。但其实即使是最爱的人,也是无法触及到那第二颗心脏的。最隐秘的痛苦,我们只能靠自己去解决。

  就算保罗用再多的爱,也渗不进露西的第二颗心脏里去。而只能任由她,用死以求解脱。那是她的选择,爱也不能挽回。

  《巴别塔之犬》读后感(九):对话的维度

  在婚姻里,两个诞生于不同的家庭环境、经历不同的人生体验而成长起来的人,因为感情这个无比脆弱的纽带而缠绕在一起,朝夕相对、日夜亲密无间。看一样新东西时间久了也会觉得索然无味新鲜感尽是,慢慢新物变旧物,直至突然某一天就发现上面竟然已经落满了灰尘。这也像极了婚姻。那些曾经很打动我们的行为,那张每天都会见到的一成不变的脸,那种絮絮叨叨说起来没完还尽都是我们不爱听的话的音调,总是因为相同的原因不住的争吵,心碎到无法入眠的夜晚,流到耳朵里的眼泪,熟悉的绝望与无助……熟悉就会导致轻蔑,这是婚姻不幸的等式。对对方提出要求,剥夺本属于他(她)的权利和自由,还视之为理所当然。爱并没有变,但他还是会在躺在最爱的女人的身旁的时候想起曾经伤害过自己的那些女人,会和带着女孩面具的妻子做爱并且达到高潮,会在愤怒的时候像块石头一样坚硬,抛下泣不成声的妻子转身离开。他没想过要去关照爱人的内心,只是用自己的标准要求她,用自己的想象装饰她,用语言欺骗她,用爱束缚她。作者在书的最后写道,“记住她原本的样子,就是我能送给我们彼此的最佳礼物”。

  不需要理解,要的是包容,这样我们才有能力去爱那些我们并不理解的人,就像电影《大河恋》里的父亲在儿子(皮特)死后说的那样。每个人都有两颗心脏,“秘密的那颗心就蜷伏在那颗众所周知、我们日常使用的那颗心背后,干瘪而瑟缩的活着”,有些思绪我们永远不会告诉别人,有些秘密他无法明白。那些沉默的委屈会因为包容而慢慢散去,却也会因为斤斤计较而凝结不化。

  如果是因为人性固有的缺陷使人与人之间竖起了巴别塔,那么女人与女人、男人和男人之间却为什么不像女人和男人之间那么难以调和?归根结底还是因为婚姻的设计(爱情也类似),这座围城将原本陌生的两个人拴绑在一起,按照同样的生活方式、同样的人生目标去过每一天的日子,用同样系统的语言,吃同样口味的饭菜,同样的作息时间,同样的庆祝方式,类似的兴趣爱好,同样的旅行目的地和同一部电影……所以慢慢的我们觉得对方的意志、情绪、感受、思考方式都应该和自己一样,然后我们开始用自己的标准去塑造对方,把自己的理想强加给对方,同时还带着长久积累的偏见。把对方当成自己或者自己的一部分,而不再是一个拥有独立的思想和品味的个人。

  有一部电影《通天塔》,表达的是类似的主题,不管是说着相同的语言的夫妻,还是来自不同文化背景、说着不同话语的游客与当地人,抑或是根本不会说话的聋哑女孩,他们都没能实现有效的沟通,都困囿于自己的悲伤中。对话是有维度的,语言的无用来自理解的偏差。对方的善意被理解成讽刺,自己的悲伤被轻视忽略,他听到的总是他想听到的话,你说出口的话经过他的耳朵已经完全被回炉再造成为他思维方式的结果了,保持本原,才是最难的。

  《巴别塔之犬》读后感(十):在倒带的悲剧中寻回生活的勇气

  从图书馆的书架上拿了这本书,起初是被书夸大的宣传语和销量吸引的,期待能重新感受一把类似于《风之影》与《追风筝的人》带来的震撼与感动。不得不说,最初看完的时候,我有些失望,期待值太高是原因之一,加上这个故事的情节并不复杂,悬疑?科幻?几乎没有,不过也至少是个吸引人的故事,从头至尾,我都被男主人公的深情而深深感动着。而在读完之后的两三天里,也总是不经意地就想到书中的情节。

  女主人失足从苹果树上坠落而亡,唯一的见证是家中的爱犬。悲痛欲绝的男主人,决定教会爱犬说话来获知妻子死亡的真相。教会狗说话,如果没将这本书当成科幻小说的话,读者的反应一定与保罗的那些冷漠同事相同吧。这是一件多么不可思议的事情!而对于保罗来说,露西的死,又何尝不是一件非常不可思议的事情呢?至少在外人眼中,保罗和露西绝对是令人艳羡的幸福一对,一个是大学教授,一个是有着令人眼花缭乱无限创意的艺术家,命中注定的相遇,随性浪漫的出游,热恋终至结婚。保罗对露西非常的包容与体贴,露西则经常用各种浪漫的主意来诉说自己对保罗的情深。这样的幸福,露西为什么还要自杀呢?

  好吧,其实到结局,我还是没太看懂,露西为什么会毫无留恋地从苹果树上坠下。我的理解就是,她心理有病,很严重的病。艺术家在常人眼中总是比较难以理解的,他们的神经比平常人来的纤细敏感的多,也正因如此,他们能捕捉到平常人容易忽视的美。露西有一颗非常纯净的心灵,但又追求完美到苛刻的地步,甚至连路人不遵守秩序的插队,都难以忍受。这种极其敏感却又极度追求完美的个性,可能是最终导致其悲剧的原因吧。

  故事的最后,狗狗当然是没能学会说话的,或许保罗一开始就已知道了真相,不过是无法接受真相而已。而保罗在寻求答案的过程中,也渐渐地寻回了自己,渐渐地接受了妻子自杀的真相,对生活重新燃起了期望。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