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影响力2读后感精选10篇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读后感 >

影响力2读后感精选10篇

2018-02-21 20:41:02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影响力2读后感精选10篇

  《影响力2》是一本由[美]科里•帕特森(Kerry Patterson)约瑟夫•格雷著作,湛庐文化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38.00元,页数:205,文章吧小编精心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影响力2》读后感(一):理论虽然单薄 但还是很有操作性的

  从个人 社会 组织三个层次分析动机能力问题

  我觉得更加有理论性和操作性。

  影响力的纯技巧,象华山剑宗,

  影响力2有点气宗的意思了。

  影响力的6个因素可以很好的对应到影响力2的三个层次两类问题上。

  互惠 -----个人动机

  承诺/一致性 -----个人动机 (道德,内在满足感)

  喜好 -----社会动机:渴望被接受

  权威 -----社会动机

  社会认同 -----社会动机

  短缺 -----个人动机 (竞争意识

  《影响力2》读后感(二):改变一切的力量

  世上的每个人都想拥有影响力。可以用来改变他人,也可以用来扭转自己。如果说,爱是人类永远话题,那么,影响力也可说是人类恒久的追求

  如此说来,书架上仅有一本堪称圣经的西奥迪尼的《影响力》是远远不够的,与它紧紧挨着的就应该是你手上的这本《影响力2 》。

  这本书已经在各种畅销书排行榜上盘踞了很久了,作为中文版的出版商,每天看到它恣意徜徉在各国的畅销书排行榜上,真是莫大的刺激。想让它尽快变成方块字的欲望中交缠着巨大压力,恨不得手持一根仙女棒,口中默念“影响力,影响力,影响力……”,倏地一下,这“改变一切的力量”就先将自己从英文版变成了中文版。

  如同《影响力》一样,我们为中文版特别编制了“影响力学习地图”,这次是以彩色插页的形式呈现在书中,拜托读者不要再以为是作者所为,两本书中的“影响力学习地图”都是小编的点滴心血汇聚而成。

  除此之外,小编还特别把此书英文网站中的“影响力自我测试题”翻译成中文,方便中国的读者们使用,希望大家获得了“附加价值”之后,能够感到些许窃喜。

  目录也为读者大人们重新“丰富”过了,喜欢理论部分的读者和喜欢案例部分的读者,都能从中获取相应的信息

  还觉得不过瘾的读者,希望成为超级影响力大师的读者,可以在本书的英文网站上获取进一步的“加强训练”,那里已经为你准备好了“影响力策略计划”的模版以及包含15道思考题的“影响力一周强化训练”。

  祝你的影响力之旅丰硕而愉快,早日成为影响力大师!你的故事成功经验,就是我们翘首企盼的影响力新作!

  《影响力2》读后感(三):如何去改变?

  在职业生活中止步不前,应该如何去改变?影响力大师们给出的意见是:首先,要找准关键行为(太多行为反而不起作用,能起作用的是少数行为,关键的就是要把“他”拎出来,这是否也是要事第一的延伸呢?呵),改变自己的思维方式体验或替代体验),通过刻意练习和及时反馈超越自身极限

  如何找到关键行为?通过正向偏差,即同样环境,人们解决类似问题,通过对比研究找出解决之道。你的问题比较普遍时,往往已经有人替你做了研究,要向那些大师学习。

  如何改变他人或自身的想法?通过实际体验消除恐惧未知,没法体验就采取替代体验,采取生动的故事唤起共鸣

  如何超越自己能力?要具备成长型思维,以失败为向导,加入小游戏或其他途径引开自己的注意力,从而推迟享受(这是一种建立情绪的小技巧。人类运行有2种模式行动系统认知系统。危险来了,人们启动行动系统,本能让我们逃跑;知性系统则重于分析。在推迟享受中,需要克制诱惑启动认知系统。)。可以练习,所有技巧都源于刻意练习,在练习时提供及时反馈。这让我联想到,学车时总是立刻纠正,这会让你明白你的问题在哪里,应该如何改正。将复杂目标分解为简单具体的小目标有助于取得成功。

  动机和能力是构成影响力模式的两大领域。这两个领域又可以细分为个人、社会和组织来源。个人的动机和能力已经在上面阐述,社会动机方面,可以利用社会认同和意见领袖,社会能力方面,则可以构建社会资本,文中以农民的小额贷款银行帮助妇女摆脱贫困为例。组织方面指的是利用奖惩制度规范人们行为,需要注意的是:对孩子兴趣进行奖励反而会削弱其兴趣,因为孩子会把物质与兴趣挂钩,没了物质也就没了兴趣。奖励应该小,具备象征意义关注行为而非结果。而要惩罚时,首先给予警示。组织的能力表现在利用临近性、整体协调性(破窗理论)、表征直觉推理等来改变环境。

  看书是为了改变自己的思维方式,并且学以致用。今后阅读要朝这方面更加努力。这本书哪些可以运用于自己的生活总结如下:注意力是影响力的前提,需要影响力,先抓取注意力。唤起自己的动机(个人目标或社会认同),提升自己的能力(推迟享受,分解目标,辅以刻意练习并及时反馈)或是改变自己所处环境。完成后,可以给与自己奖励,但奖励必须小而有意义。倘若希望在社会上有影响力,可以“征用”意见领袖,自己也可努力构建社会资本。

  《影响力2》读后感(四):打蛇打七寸

  一次艾滋病相关的会议,大部分演讲讨论应该如何以人文精神关怀艾滋病患者,如何让艾滋病患者受到平等对待,却不到10%的演讲对于怎样改变导致艾滋病如此肆虐的行为有所涉及。就像许多排着长队的汽车一起冲向悬崖,随后全部毁灭,以为领导发现了,于是立即冲到悬崖底下召集大量救护车,而不是冲到悬崖顶端寻找方法阻止司机们冲向灾难

  《影响力2》这本书,在很多地方就是以实例向我们解释,我们应该冲向顶端,而往往我们和那位领导者一样,看到灾难的第一反应就是到悬崖底去救人。这就是告诉我们,要找出关键行为!

  用正向偏差找到关键行为:①审视你有兴趣改变的人群和环境→②找出那些本应遇到问题而并未遇到问题的人们→③发现使他们与众不同独特行为→④将这些独特行为用“替代经验”推广。(替代经验的推广要寻找意见领袖,这样更具有说服力。)

  意识的盲点:很多时候我们注意培养他人的技能,却没有培养他人如何将技能最大化的付诸行动。护士总是培养很多技能和基本知识,但却很少培养指出医生错误勇气和方法。结果当护士助理医生手术时,看到医生犯致命的错误却不敢质疑,那学了又有何用呢?

  运用集体的力量:塔尼卡的事例告诉我们很多事情靠多人来策划和思考,能得出更好的方法。而尤努斯博士成立的信贷公司在为那些毫无偿还能力的妇女提供贷款时,所采用的方式是联合署名,这样一种相联性就要求每一个妇女想要贷款的方案或点子都经过了五个人的认可,他们会团结一个团队中五个人的智力资源,也就保证了事业的成功率和以后的偿还能力。

  过度辩证假说:因人们参加了他们原本就喜欢的活动而给予奖励,可能会产生适得其反效果

  这让我想起了曾经看过的一本书,他提到一个学者在自己的书房看书,而楼下每天放学时刻都有一群小孩草坪上踢足球,甚是吵闹。他想让那群孩子不要打扰他,于是他一天下楼看他们踢,并告诉他们只要踢的好,等他看完后给每人一块钱作为他们的辛苦费。孩子们特别兴奋,也踢的更带劲。连续三天后,学者说自己最近手头紧只给的起每人五角钱,孩子们也继续踢,积极明显没有之前强。接着一天学者说自己没钱了,只能给每人一角钱,结果孩子们当天拿着足球就走了,并且再也没来过了。

  如果是个反面例子,就可以警示我们,如果奖励不当,只会带来失败的后果。将个人动机和社会动机作为首选的影响力策略,让行动本身的价值及社会动机激励人们。外在的奖励越少越好,而且不能只奖励结果,同时要奖励过程

  破窗理论:一个窗户是破的,人们便会以为这个破窗户所在房子无人管理,偷到行为便会增加。美国一地铁高犯案地,通过对乱涂乱画、乱扔垃圾及蓄意破坏等无声的力量发起系统攻击,而使得暴力犯罪减少。

  我们往往只顾及事物人为的一面,却没有仔细观察人所处的物理空间,其影响因素也是非常之大的,刚吃完饭后电影院里吃爆米花,汤碗里的汤剩余量,吃饭碗碟的大小,给第十片土豆片上色,菜单的传递方式……这些都从细微处告诉我们,看似无关痛痒微小物理因素,其实会起到四两拔千斤的用处。

  书写得都是一些影响力大师的一些事件,但着手处非常细微普通,整本书都是用一种独特的思维方式来看待问题,能够透过一般的表征现象去挖掘事物的关键影响因素,而纠正大众的表征推理的错误惯性。

  《影响力2》读后感(五):看书做地图

  看过《影响力II》之后,总体感觉是:虽然不是一本大部头的实用书,但是却有实践指导意义。

  目前,市场上到处充斥着有关行动建议的书,像这本言简意赅的可谓不可多得。实用的书参透一本足矣,顶上囫囵吞枣地看过很多本,所以我做了这个学习地图。

  这种地图当然是方便记忆的,该书前面就有一个地图,可是太过简单,并且跳跃性也比较大。我看了之后有些地方感觉不知所云,对那张附带的图不是很满意。我自己做这个地图的初衷就是希望能将书中建议的逻辑关系清楚一些,让人看得明白,容易记忆。

  真正做起来,才觉得这个工程并非轻而易举制作期间有朋友给过我建议,希望多加入一些图标,简化一些文字说明,毕竟图片更容易记忆。但是因为这种说明性文字找到合适的图标比较困难,因此我只是在《个人动机》部分做了尝试,由于时间关系,其他部分都没有做。我的考虑是,无论如何,先把初稿做出来,这样以后大修大改也好有个基础,也方便我更快地搜集朋友们的改进意见。

  人与人的偏好各不相同,真正适合你要求的地图可能也只有你自己最清楚,所以,你才是最合适你的那张地图的作者。不过,如果有兴趣的话,可以给我留言,我会把我做的第N稿传给你,帮忙提提意见。

  《影响力2》读后感(六):最后的自测题

  方便取用。

  一、找出关键行为:

  当你尝试建立一个影响力方案时,

  1、首先,明确希望达成的具体效果,包括:怎样了解或者测量自己是否获得了成功。

  2、不要盲目轻举妄动,而是试图寻找是否有研究者或者可信的专家。已经在类似的领域掌握了一些成功的经验。

  3、第一件要做的事情应该是明确影响力方案中的关键行为,也就是那些能够带来巨大改变的少数行为。

  4、小心选择要模仿的行为,向资深专家咨询,或者是依循自己的分析,找出哪些关键行为对成功或失败有着巨大的影响。

  5、当付出了非常大的努力依然没有获得太大的影响力时。拒绝放弃,而是试图找出影响力战略中的瑕疵,认真思考后,作出相应的调整

  二、改变影响思维的方式

  当你试图让他人改变思维时:

  1、主要依靠如下方式:言语规劝、演讲、发放备忘录、或者指出要点,帮助人们了解为什么需要改变。

  2、放弃言语规劝、用生动富有感染力的故事,打动他们的心弦。

  3、任何可能的情况下,尽量不使用言语规劝,而是努力创造“体验”和“实验”的机会,帮助他人认识到哪些行为要改变,为什么应该改变。

  4、为了激励他人改变,帮助他们找到那些可以建立信心的经验,依次将希望他们改变的行为转化为他们非常在意的结果。

  5、不禁想办法激励他人改变,更加不遗余力的监理人们的信心,使它们能够乐于以崭新的更为有效地方式来改变自己的行为。

  三、便不想做为想做

  当你试图激励他人做出改变时:

  1、努力帮助人了解改变背后的道德准则

  2、努力让人们从全人类以及个人的角度,了解改变的必要性。

  3、为了帮助人们了解改变的必要性,要先让他们认识到自己真正想要的是什么,以及他们的目标与需要做出的改变有怎么样的联系

  4、明确要改变的行为可以带来乐观的结果时,鼓励人们跨越内心的恐惧,帮助他们亲身体验改变所带来的益处以及乐观的结果。

  5、如果新行为实行起来非常困难,无趣或是一段时间内带来痛苦、竞争性的一位令人兴奋的活动。

  四、超越你的极限。

  当需要学习新的复杂技巧时:

  1、为人们提供相应地练习指导和有明确标砖的即时反馈,直到确认他们能够在困难的环境下,熟练实施新的行为。

  2、设计密集而针对性强的“练习和教练环节,模仿真实世界中人们做出改变时将面临的挑战

  3、不要让人们一下面对过多的挑战,帮助他们将挑战分解成一个个的小任务,并且教会人们如何面对可能到来的挫折

  4、当人们陷入困境或者出现放弃的念头时,帮助他们学习控制这些情绪的技巧,以便他们成功渡过难关。

  5、当人们总是不断地退回老的习惯中去时,避免盲目的下结论,认定她们却发动机;而是宽宏大量地给与他们必要的培训以及其他的帮助。

  五、利用同侪压力

  当需要建立社会人同时:

  1、明确哪些人会关注改变,哪些人会拒绝改变。尽早将他们囊括在影响力计划中,让他们参与其中,至少消除他们的抵触心理。

  2、为了获得进一步的推动力,认真辨别谁是意见领袖,建立具体的策略,让他们鼓励人们做出改变。

  3、明确权威人士(如父母、领导者、管理者)教导、示范、赞扬以及培训人们实施新的行为。

  4、如果新的健康行为违背了人们长期持有的不健康规范,而且人们不愿意公开谈论这个问题,要创造有效地策略促使人们公开地在公共场合谈论这些规范。

  5、如果行为的改变要求一个群体、团队或者家庭集体来达成,要去人整个集体都在为之付出努力,而不仅仅是一两个人而已。

  六、在集体中发现力量

  当需要提供社会资本时:

  1、当人们在实践新行为时遇到阻碍,确保他们能够得到及时的帮助。

  2、明确改变会面临的最大障碍,明确人们在需要帮助时,身边随时有同伴的支持。

  3、保证人们在接受帮助时,不会感到窘迫。

  4、授予人们实践新行为的权威,确保他们不会因此受到惩罚。

  5、确保每个人都了解支持改变的必要信息。

  七、建立奖励机制

  当需要进行奖励时:

  1、不要率先考虑采取奖励的手段。确保人们是出于道德的、个人的、商业的以及其他方面的原因而进行行为上的改变。当这些条件都满足时,才可考虑谨慎采取奖励的手段。

  2、在适当的时候,调整奖励计划,以确保人们在实施新行为时,能够得到明确及时的奖励。

  3、谨慎使用明智的深思熟虑的小奖励,这些富含象征性和意义的小奖励比现金奖励更为有效。

  4、确保任何奖励都和关键行为密切相关,奖励更为关注行为本身,而非结果。

  5、当改变发生后,确保人们能够因为获得了微小的改善而得到的奖励,这将会给与他们很好地奖励。

  八、改变环境

  当需要利用环境时:

  1、使用备忘、常规沟通以及韵律诗的形式,将改变的必要性以“可见”的形式表现出来,并促进其在需要改变行为的人群种常常被提及。

  2、确定有关改变进程的相关信息是明确的、及时的、可见的。

  3、能够改变周围的环境、例如:改变工作场所或者是变更储物空间。物理空间的改变,目的是移除空间的障碍,使新的行为实施起来更加方便和容易。

  4、重组环境,以使陈旧而不健康的行为难于实施和延续。

  5、重组环境(让人们的交往距离更近或重组工作流程),以使人们对于新的行为难于不实施。

  《影响力2》读后感(七):笔记

  1绝大多数人缺乏的并不是改变事物的勇气,而是改变事物的技巧。

  14观察他人的行为会极大的影响我们自身的行为。

  15如果你想改变世界,必须改变人们的行为;而如果你要改变他们的行为,必须首先改变他们的思维方式。

  18影响力大师们关注的是行为。一个关键理念就是:少数行为能够带来巨大的变化。

  20第一条影响力原则:当面临众多可能的选择时,谨慎的寻找那些关注关键行为的策略。

  21第二条影响力原则:发现并改变少数关键行为,不论多大的问题都会像纸房子一样倒塌。

  24使优秀教师脱颖而出的行为,其中一项关键行为就是奖惩的使用。优秀教师比他人更频繁的奖励学生的积极表现,而另一些教师则会很快丧失信心。表扬会不断的使良好的表现更为出色,从而激励学生的学习成果。

  25另一项关键行为是优秀教师能够频繁的进行教学、提问和考试之间的快速转换。一旦需要,他们能够立即纠正学生的错误。

  26正向偏差:1、发现和研究目标问题本该存在但却未出现的区域;2、找出成功应对问题的群体的特殊行为。

  28第三条影响力原则:找到补救行为。人总会犯错,但有些人能够迅速找到办法回到正轨,而非在绝望中越陷越深。将错误当成学习材料,而非该放弃的象征。

  37在试图改变他人的行为时,你只需要帮助别人回答两个问题。第一,值得吗?第二,他们能做到吗?

  38当试图激励他人改变一直以来的看法时,我们应该克服试图用言语规劝和辩论技巧说服他们的倾向。相反,我们应该选择实地体验。来自现实生活中的真实素材才能够真正改变人的思维。(或建立替代经验)

  47成为故事高手:讲述完整的故事;赋予希望;将故事和经验相结合。

  60动机和能力构成了影响力模式的两大领域。我们进一步将这两个领域细分为个人、社会和组织来源。(共六个来源)

  动机 能力

  个人层面 变不想做为想做 超越你的极限

  社会层面 利用同侪压力 在集体中发现力量

  组织层面 建立奖励机制 改变环境

  98刻意练习:在短时间内高度集中精力;依据明确的标准提供及时反馈;将成功分解为一个个小目标;准备应对挫折,增强抗风险能力。

  106推迟享受者通过将自己的注意力转移到其他活动中,管理自己的情绪。

  118最先接受新想法的人们在许多方面与普通人不同,他将这些人称之为创新者。要使任何群体中的大多数人接受某种关键行为,重点在于,找到这些创新者并像躲避瘟疫一样回避他们。第二类尝试创新的群体是那些真正的早期采用者,这就是我们常说的意见领袖。其他人只有在意见领袖接受新做法之后才会随之接受。

  120信息本身没有信息传递者重要。

  123要成为一名意见领袖,需要具备以下素质:1、专业造诣深的人;2、可靠的意见领袖不仅深谙某一领域,也关注他人的利益。

  154外在奖励是第三选择。首先将关键行为与内在满足感相结合;然后,努力获得社会认同;最后,才会考虑选择外在奖励以激励行为。

  155过度辩证假说:如果人们因做自己本来就喜欢的事情而获得奖励,他们会以旁观者的角度看它,变成为奖励而行动。一旦没有奖励,人们会认为从事的活动并不像想象的那么有趣,于是不再会频繁的从事该活动。

  158必须保证所给的奖励及时、令人满意且与关键行为紧密相连。一旦你这样做,即使奖励非常小,也能帮助人们解决一些顽固的长期存在的问题。

  161如果你满怀个人动机和社会动机完成了自己的工作,象征性的奖励具有很大的价值。如果你没有这些动机,外在奖励则会成为一种嘲笑和讥讽。

  163不断的对行为的改进予以嘉奖。不要等到人们实现了惊人的成就时才给予奖励,而要对行为上的任何小进步都进行奖励。

  164奖励正确的行为和结果,只奖励关键行为。

  167要小心谨慎的采取惩罚措施。惩罚之前给予警示,警示无效实行惩罚。

  175通过改变环境来改变人的行为。

  189邻近性对改善关系的促进作用不容忽视。当你让人们互相依赖、共同生活和工作,就可能改变他们曾经誓不两立的关系,促进他们的个人改变。

  《影响力2》读后感(八):教会了我们要改变一件事情应该从根源着手

  虽然在豆瓣上看到了很多关于这本《影响力2》是如何借用《影响力》的知名度,其实当时在图书馆看到它也错以为是《影响力》借回家的。回来以后发现不是,重新去借了《影响力》来看,这本也就一直呆在我床头。

  最近拿起来看,发现也是相当不错的书。如果说《影响力》告诉了我们怎样去应用人们的机械反应去做成一件事情的话,《影响力2》告诉了我们要改变一件事情如何从人的动机、能力以及社会、组织的动机和能力去影响我们需要改变的人的关键行为。

  决不能把改变一件事情想得过于简单,你必须应用通过分析观察找到关键行为,然后再应用三方面的动机和影响以及书中提到了很多的心理学原理去从根源上改变一件事情。

  《影响力2》读后感(九):别和书商置气

  是的,这是本和影响力不一样的书。

  作者不一样

  名称不一样(翻译成影响者似乎更好)

  内容不一样

  研究领域不一样

  不过,不能因为书商——是的,在商言商的书商——的低劣攀附之举,就简单否定这本书。

  如果你是管理者,它告诉你怎么激励员工;

  如果你是执行者,它告诉你怎么推进事务;

  如果你是父母,它告诉你怎么教育孩子;

  如果你是……普通人,它告诉你怎么自我学习和提升。

  我承认翻译有点糟糕,我承认内容有点芜杂,我承认涉及的心理学和行为学有点艰深,但是,我相信,对每个人都会有所启发。

  就这样。

  小时候和不喜欢的老师置气,不好好学那门课,长大后才知道吃亏的是自己。

  和书商置气也一样,他赚的是钱,你赚的是自己。

  《影响力2》读后感(十):影响力就是运用技巧

  本书的整体给我的启示就如同第一章那简明的一句话,运用恰当的技巧你可以做成任何事.

  运用技巧影响思维---作出关键行动---做成你的事

  具体化我们可以理解成如何运用技巧改变自己和他人(社会.组织)

  策略:找出关键行为,运用正向偏差

  为了解决现在遇到的看似复杂的问题关键是找出个人和团体中存在个别关键行为,改变少数的关键行为我们就可以改变整个结果;正向偏差就是在同样或极其类似条件中我们哪一环与其他组织不同导致我们遇到了其它对象没有遇到的问题.(观察的重要性).

  在不同层面如何运用

  在个人层面上,变不想做为想做,超越极限.改变别人关注点在让别人获得内在满足感.这是一种自豪感和满足感,也就是说只有和这两个因素相关,一个人才有动机改变长期的顽固的习惯.说教法或是用激进的情绪去抒发自己的不满是用一种及其低效率甚至是副作用的行为.

  施加对个人影响力(变不想做为想做)就是去从行动中获得内在满足感,包括及时反馈,缩小目标,与自身的整体价值观和道德准则相连.

  如何打败拖延:与自身的整体价值观和道德准则相连.日常中我们逃避道德使命感:淡化自己的行为并为之辩护,转移责任,非人化(淡化受害者人性).最小化.这使得我们难以改变自己缺乏潜能.

  解决之道之一是创造替代经验(医院管理者去身临其境),倾听别人的声音产生共鸣是很有分量的解决问题方法.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