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换心读后感10篇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读后感 >

换心读后感10篇

2018-02-21 21:55:02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换心读后感10篇

  《换心》是一本由(美)朱迪•皮考特著作,南海出版公司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32.00元,页数:380,文章吧小编精心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换心》读后感(一):另一种……意外?

  记得某集TBBT里有过一段话,大意是被告知“情节发展令人意外”本身就已经是足够充分的剧透了。这一点在不那么注重谜题的悬疑小说里经常是真理,比如这本《换心》,封底介绍里的那句“等待她的却是一个更加残酷真相”配合上开头的案件情节便足以让看多了这类作品的读者猜想到所谓的真相是什么——既然是“更加残酷”以及“反转”,考虑到这类美国悬疑小说里的常用套路,以及开头的审判情节中作者展现出的明显情感倾向,那么当然就是那个啦……就是那个,那个嘛。

  于是刚刚看了几页,我便觉得可以想见故事的狗血伦理剧式发展了:母亲在要复仇还是要拯救女儿道德抉择中徘徊不已,顺便夹进对死刑制度的抨击,然后母亲终于想通给女儿做了移植,移植之后的某天偶然得知了当年的真相而到犯人的墓前献花(基于作者在《姐姐的守护者》里表现过的“街上掉下一块砖头砸死了主角”式离奇结局创造力,我还设想过女孩接受移植后由于细胞记忆看到了父亲和姐姐之死的真相然后精神崩溃之类的黑暗发展)。

  但是接着看下去我发现这种想法彻底错了。

  案件的真相确实如我猜想的没错(为免继续剧透就不详细说了),女孩最后也确实顺利地接受了移植,但问题在于,这个故事……它根本就不是个伦理故事。事实上,它是个宗教故事……

  其实回头看来,每章引语里对奇迹上帝频繁提及中就已经隐约暗示出故事里的宗教成分了,然而看到伯恩第N次展现超自然能力时我才意识到作者居然是真的在描写奇迹。让死去的鸟儿复活;让艾滋病人恢复健康;把水变成酒;以及身份上与耶稣的种种重合……没错,这个故事的重点并不是在讲面临艰难抉择母亲的心理斗争,她是几个叙述者里出场篇幅最少的一个;也不是讨论死刑制度的存在理性,虽然结尾玛吉的那番谴责听上去很像作者的声音。书中的最大悬念也在这里:被当作杀人犯的伯恩到底是不是再临的基督?

  故事最后给出的答案是半开放式的,伯恩留给迈克尔神父的遗物似乎在告诉他“一切都是骗局”,但稍微回想一下就会发现这些东西并未成功解释部分奇迹,甚至连那些口香糖是如何来到狱中又如何躲过狱警搜查的本身都可以算是奇迹的一种。将这理解为伯恩对神父的最后戏弄或劝诫也许更加合适,最后移植了伯恩心脏的女孩触发的新奇迹则似乎更是强烈地暗示着伯恩的奇迹确属真实。那么伯恩真的是基督再临吗?他要对世人传达什么?卢修斯听到的他和上帝的争辩中上帝要他怎样做?或者那个移植了他心脏的女孩会继承奇迹的能力成为新的基督?然后……

  然后,故事讲完了。=_____=

  当然这并不是说剧情简介里那些伦理部分并不存在,只是这个几乎让人想大喊犯规的设定足以把它们的预设前提一笔勾销,比如应该接受仇人捐献的心脏吗(事实上按书里所写的“心脏确实会继承捐赠者的许多特性”,如果伯恩真是个邪恶的凶手答案似乎是“不应该”)、死刑是否应该废除(伯恩最后是拒绝了各种还他清白的可能性故意求死的,并且作者应该也同意绝大多数死刑犯远非这样的圣人),由于这个设定的关系全都变成了伪问题。

  至于为什么简介里把涉及宗教的部分完全省掉了,除了提到这部分便难免剧透之外,大概也因为如果简介由“讲述一个母亲面临是否让女儿移植凶手心脏的两难困境的故事”变成“讲述一个死刑犯到底是不是耶稣的故事”,至少在基督教不占主流中国……读者恐怕会减少一半以上吧?||||||

  书中对待宗教的态度微妙,可以确定的是它绝非那些单纯地宣扬上帝之爱的传道式小说之一。故事是由几个立场截然不同人物从各自的角度交替叙述的:信仰虔诚却由于当年投下的死刑票而为自责所困的迈克尔神父;热心于帮助弱势群体却对宗教毫无兴趣、近于无神论者的律师玛吉;原本没有多大信仰但一再亲眼看到伯恩的奇迹而相信他的犯人卢修斯;一心沉浸在仇恨中直到最后知道了真相才决定接受心脏的母亲琼。卢修斯最后依然没有逃过死亡的命运,而最为虔诚的神父得到的回应其实近乎于嘲弄,终于决定坦白当年罪过的结果是被狼狈赶出、最后深信不疑时伯恩又故意用遗言和遗物打破他的信仰。命运发生了最大好转的反而是最不虔诚的琼和玛吉,尤其是案件获胜达成理想还顺便抱得如意郎君归的后者,算得上整个故事里最明亮轻松(最大的困扰是自己体重)以至几乎轻松到和氛围不大协调的人物了。

  所以如果说它是一个宗教故事,它也是一个现代美国式的宗教故事:

  “‘你还是无神论者吗?’金问他。

  ‘理论上讲,你可以称为我不可知论者。’

  贾斯特斯嘲笑他。‘咬文嚼字。’

  ‘不,你错了。无神论者与基督教徒更为接近,他们都认为你可以选择相信或者不相信上帝存在——只不过基督教认为上帝一定存在,而无神论者认为上帝一定不存在。对于我和其他不可知论者来说,上帝是否存在还没有定论。宗教很吸引人,但那是指历史方式。人应该以某种方式生活,不是因为某些神圣权威,而是因为对自己和他人的道德义务。’”(P177)

  典型的美国伦理观,或许这也可以看成作者对书里宗教问题的回答。令玛吉敢于面对自己身材的是真心爱上她的克里斯汀医生,卢修斯在临终前意识到上帝的面目就是自己所爱之人的模样,女孩在始终以为将被移植给自己的是一颗杀人犯的心时还是选择了为母亲而活下去,一切的解决方式永远是这个现代人的流行神话:爱才是最终的救世主。至于那些看上去像模像样的宗教史探讨,比如灵智福音以及犹太教和基督教的问题,相比之下都只是包装纸罢了。

  总之这是本看起来满让人愉快的书,作者讲故事的节奏和氛围把握得非常好,即使预先猜到了真相还是会为真相在故事里展露时的情景感到震撼,煽情的场面足够真挚动人,没有作者前几本书里那种猎奇的结局(看到最后一页时我真是松了一口气),甚至也确实能让愿意认真对待信仰的人产生一些宗教上的思考。作为一本好的流行小说来讲,这样已经足够了。

  至于这到底是个什么性质的故事——就像神到底是否存在以及如果存在又是以怎样的方式——

  有关系么。

  《换心》读后感(二):好书

  阅读的朱迪.皮考特第二本书,作者的写作手法与《姐姐的守护者》相同,均是以每一个人物为视角对故事进行不断的推进,同时我也翻阅了一下她的另一部作品《小心,轻放》写作的手法依然是这个结构的。

  这本书以一场法庭案件的审理为开头,以别一场案件的结案为结尾,而这两起案子都与一位叫:谢.伯恩的人相关联,同时也与一位陪审团里的人也是现在的神父相关联着。这部书采用了双男主角的方式,一位就是罪犯:谢,另一位就是他的精神导师,也就是神父:迈克尔。但是有意思的就是从头到尾作者都没有通过谢的角度来描写任何的事情,所有的事情都是其它人眼中的谢是什么样子的,他作了什么以及他的表情判断谢他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人?看完这本书之后,我不知道谢到底有没有罪,也不知道他到底是一个什么人,更不知道他为什么这样做。所有的一切就像一个谜团一样,但是他就是这样的结束了,结束了他的生命来换取另一个人生命,而所有的事情回想起来,就像是谢的生命存续就像是在等待着这位小姑娘需要。而发生在谢身上的奇迹事件也有很多依然没有办法来解释,而这些故事似乎又是刚刚开始一样。

  这部书可以说是一部将宗教、亲情、伦理、法律混合在一起的小说,作者将这些内容交织在一起,真的很难想像作者当初的灵感是来自于哪里?而最让我佩服的是在本书的最后感谢部分,可以看到作者为了写这部小说,真的对监狱进行了实地的了解,而且也与死刑犯进行了交流,这样的精神,真的不得不让我佩服。

  《换心》读后感(三):野心很大,完成不够

  书名叫“换心”,但整个叙述重点完全不在“换心”这件事上,既没有着大笔墨在父女二人如何被杀的过程, 也没有过多的描述小女儿因为心脏问题受了多少痛苦,甚至琼(母亲)出场的篇幅也是少之又少。

  更多的讨论的是“一个人能不能信仰自己的宗教”这个问题, 法庭上关于这段的讨论很有意思,基督教神父/“鼓吹无神论”的电视节目主持人作为证人/犹太教的法官,包括犹太教家庭长大的律师和作为谢的精神导师的基督教神父在推动整个“换心”的事件的发展,以及百姓听说谢是“救世主”对死刑的态度的转变,处处都在体现着作者的宗教观。但篇幅太长,是在是忍不住跳过了好多页。

  结局关于“救世主”的解密并不足以解释所有的“神迹”啊,还是我没太读懂这样一个开放式的结尾?另外胖子律师和英俊英国医生的感情戏的意义在哪里?

  说说写法吧 刚翻开这本书的时候就在心里默默OS“怎么跟《姐姐的守护者》的写法完全一样?”鉴于只看过Jodi的这两本书 只拿这两本来比较一下 两本书多事不断地切换角色以第一人称来完成叙述的,但是主角并不直接出现,比如《姐姐》中的凯特,这本中的谢伯恩和小女儿都没有直接出现,反而是借助律师/神父/狱友之口来塑造出谢的整体形象的。第二就是主题都是难以抉择,《姐姐》是为了捐器官造出来的妹妹到底有没有权利不给自己的姐姐进行捐献,这本是讨论死刑犯能否选择死刑执行的方式(另外我第一次知道注射死刑也是有极大痛苦的),以及母亲是否要接受杀害自己丈夫和女儿的凶手的心脏的抉择,甚至是关于虐童这方面也有涉及。明显《换心》设计的内容更多更严肃,加上牵扯到宗教进来能看出作者的野心,但完成的并不够好。

  《换心》读后感(四):读书清单09。《换心》

  我真的很喜欢朱迪·皮考特这个作家,这个人写作起来真实惊天动地,直击心灵淋漓尽致,无法取代。她的每本书,基本上都是一样的架构,用一件社会事件来作为大背景,然后全面深入解剖人性,各种穿插各种专业知识,让人深深感到一份难得的诚意。作者的认真,就是对读者最好的礼物

  换心,讲述的是一个救赎的感人故事。谢,是这本书的主人翁。一个有着悲惨童年头发乱糟糟,有严重心理疾病,不能完整表达自己意思的杀人犯出现,但这个杀人犯有着最悲天悯人情怀,有着最与世无争洒脱以及一颗善良到让你哭的心。所有人从一开始,就先入为主地认定了这个即将面临死刑处罚的死囚犯,包括曾经是判决他接受死刑而后来变成神父的人,曾经为了换得关注而介入的律师,监狱隔壁患有艾滋病的犯人以及被谢杀害丈夫和女儿的琼。这些人,随着了解和思考,都变成了谢最好的朋友,因为这个人,拥有无穷大的自我救赎和善良的品格,让人肃然起敬,深深折服。

  在琼的世界里:小女儿需要谢的心脏延续生命,但这是仇人的心脏。

  如果放弃报复意味着拯救你爱的人,你会如何选择?

  如果实梦想意味着成全仇人的临终心愿,又该何去何从

  在谢的世界里:只希望自己死前心脏能保存下来,延续琼小女儿的生命。

  琼收留过谢,给了他人的尊严。琼的大女儿信任谢,让他感到生存的价值

  虽然琼的丈夫其实是一个禽兽般的人,但琼不知道,以为自己一直生活在幸福里。

  谢,明明罪不至死,仍然选择承受死亡,因为她不想破坏琼的记忆,本属于一个家庭的记忆。

  每次读完朱迪的小说,总会有深深的感动,那种从内心深处慢慢溢出的震撼,让你不由自主地折服。书中的每一句话,都将你内心的想法和盘托出,里面的每个角色,都让你感动深受。每次法律的博弈,都会找到最好的归宿。每次尘埃落定之前,总有意想不到收获。在朱迪的世界里,你学会思考人性,你学会思考法律的意义,学会思考价值的作用,在我们生活的周边,大多数都是正常的人,而一些处于社会边缘的人,他们的人生,他们的故事,并让我们如此泪流满面

  无论是喜是悲,你依然会发现:当你无能力反抗时,接受成为你唯一的选择。当你有能力报复时,选择原谅更是一种伟大。因为,这样的时刻,需要跨越心灵最大幅度的谅解和放下,以一种圣人的姿态救赎他人,而这种伟大,让人动容。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读者发表的读后感】

查看换心读后感10篇的全部评论>>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