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夜行记》读后感10篇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读后感 >

《夜行记》读后感10篇

2018-02-21 21:57:02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夜行记》读后感10篇

  《夜行记》是一本由王小波著作,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出版的精装图书,本书定价:29.80元,页数:314,文章吧小编精心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夜行记》读后感(一):读《夜行记》随手笔记

  《绿毛水怪》 年少懵懂无知, 长大了羞涩无言; 或许是深爱彼此, 却都深藏于心底; 或许是苦苦找寻, 却接连失之交臂; 即便她化作水怪, 他也愿随她同去; 但命运终究弄人, 没有遗憾故事, 怎才能刻骨铭心? 《战福》 您说什么? 他本没意识到如行尸走肉地过活, 可他们的言语让他想了起来, 他想要作为一个人活着, 但其实他在他们眼里只是条狗。 那些可憎的面目, 你们可知道? 不以为意的戏谑, 都进了别人耳朵里。 你们不经意间, 向深渊里的人扔了条绳索, 他爬到一半, 你们就松开了手, 摔得他粉身碎骨, 还怪他向上爬。 唉, 即便说了, 你们不会相信, 你们也不会愧疚, 更不会记住。 瞧瞧集市上的那条狗, 知道原来站在那的, 是谁吗? 《这是真的》 一出荒诞不经的变驴记, 别以为他可怜, 你要是知道他干的勾当, 也会咬牙切齿, 恨不得也朝他屁股揣上一脚。 但千万别在他面前露出怨念, 小心他梦醒了, 把你赶回家种田。 《歌仙》 这个世界的确是看脸的, 不好意思这不是童话, 没有你期冀的丑小鸭变天鹅, 世界就是这么残酷。 《这辈子》 一个上辈子不是农民的农民希望, 不只是那城乡的隔阂, 他思来想去也不明白的, 又有几个人能想明白? 且看, “或者为了谁?为了儿孙吗?要是过的跟我一样,要他干什么?为了自己吗,是为了吃还是为了穿?只是为了将来还有希望。可是希望在哪呢?” “难道一辈子就这么吃了干,干了吃就完了吗?”“……还该有点别的,当然了,那是闲的……闲得那么难受!” “但是人上了三十岁,出了挣饭吃的力气,除了维持一家生活用的力气之外就一无所有了。” 我快在奔三的路上走一半了,人总是在不知不觉中如此前仆后继。 《变形记》 之前和她在一起时, 她恣意任性地发起脾气火冒三丈, 而我索性像一块冰块, 对她匪夷所思的行径置之不理。 “男人女人之间天然不合,她们偶尔愿意和男人在一起,而后就开始折腾起来,向男人发泄仇恨。” 这副肉体不是单纯的外壳, 至少, 里面的荷尔蒙发酵着, 无论男女, 都察觉不到。 《猫》 那是人们司空见惯的恶, 如此不以为然的恶, 那便不是恶。 你有什么大惊小怪的? 时间长了, 你再也不闻不问, 因为你变成了他们。 《我在荒岛上迎接黎明》 “看来写诗对我来说是个不堪的重负,可是这已经是一件不可改变事情了。我必须在这条路上走到底了。我必须追求这种能力,必须永远努力下去。我的敌手就是我自己,我要他美好到使我满意的程度。” 这几乎是每个作家心声。 “她希望我能斗争到底,她喜欢的就是人能做到不可能做到的事情,她的一切希望就系之于此。” 所以,在写完每一部作品后,我都第一时间献给你。我想让你知道,我不想让你失望。 “我不需要刻上我的名字。名字对我无关紧要。我不希望人们知道我的名字,因为我的胜利是属于我的。” 那是真正的胜利喜悦与自我满足。没几个人能做到。你问《无限的猴子》是谁写的?我会毫不犹豫地说出那个名字。 《地久天长》 你相信男女之间有单纯的友谊吗? 我本期待着友谊的发展, 却没想到那一刻最终也没有来临。 他和他拿走了她留下来的全部, 离开了过去,开始了新的生活。 《立新街甲一号与昆仑奴》 饮食男女, 人之大欲存焉。 然人有凌云壮志, 非绝代佳人不取, 非白马王子不嫁。 绝代佳人者, 窈窕淑女婀娜多姿, 形貌以上, 温柔体贴善解人意者, 浪漫奔放任君采撷者, 凡此种种,锦上添花; 白马王子者, 英俊潇洒一表人才, 形貌以上, 博闻广识风流倜傥者, 绅士豁达一掷千金者, 凡此种种,多多益善。 然人海茫茫,好梦难圆, 众人壮志成灰,将就缘分。 以上所云,盖古今无不同。 What makes an ideal lover? Nothing is a must, anything could be better. Too many people, along with too many choices, making you get lost in this world. Waiting for the one, you only see them passing one by one. 《夜行记》 如果掩住王小波的名字, 我几乎要觉得, 这是芥川龙之介的文字。 这些唐人故事, 风趣活泼跃然纸上

  《夜行记》读后感(二):夜读《夜行记》

  我喜欢情节简单的故事。

  唐人故事在王小波小说里算情节简单的,而《夜行记》又是唐人故事里情节最简单的一篇,全文洋洋洒洒八千来字,一言以蔽之,曰,吹牛逼~

  年纪越大,就越体会到吹逼的好处,BOSS曾经跟我说,世界上的牛人有两种,要么会吹,要么能做,如果一个人既能吹又会做,那早就牛得没边啦~《夜行记》里的和尚吹起牛来出神入化,半吊子如我,每看一遍都忍不住肃然起敬

  《夜行记》取材唐传奇《汝州僧》,原作故事情节看似诡谲,其实拆开只有两个部分,第一部分叫“路遇疑僧”,书生行路遇到一个怪和尚;第二部分叫“力搏飞飞”,和尚委托书生杀儿子

  刚好最近看了不少古代笔记小说,发现古人写故事真的不怎么逻辑,一门心思想的是情节怎么机巧出奇。比如这篇就有两个大疑点,和尚明明比书生武功高太多,却偏偏要让书生帮忙杀儿子;明明是完不成委托的陌生人,和尚居然“赠绢百匹,垂泣而别”。

  王小波的《夜行记》大刀阔斧砍了“力搏飞飞”的部分,专注于写“路遇疑僧”,并试着解释 为什么和尚最后会“赠绢百匹,垂泣而别”。

  原作故事发生在唐建中年间,建中年有几件大事,一是土地兼并严重朝廷收不上税,开始行两税法;二是藩镇割据,尤以河北最为严重,泾原兵变打得德宗皇帝逃到汉中。不过这些背景 读者不一定了解,所以王小波换了一种说法:“玄宗在世最后几年,行路不太平。”这样读者的代入感增加不少。

  交待完时间背景,原作接着写“士人韦氏移家汝州,中路逢一僧,因与连镳,言论颇洽。”“韦氏”算是长安城里的世家望族,“京兆韦氏”房支众多,尤以九大公房勋声最著。家族人丁昌盛,仅见于新旧《唐书》者,就近千位,诗圣杜甫在《赠韦七赞善》的原注里曾引俚语“城南韦杜,去天尺五”。韦氏之盛,可见一斑。但就是出身望族的韦生,却要“移家汝州”,除了和“建中年间”的时代背景相合,还暗示韦生的随行车仗丰厚,这才引得和尚并驾连镳。

  和尚跟韦生搭上了话,接下来就要带节奏了。原作的节奏带得直白,和尚直接引着韦生在山里兜圈子。王小波却开始围绕“言论颇洽”展开来。

  一个和尚怎么才能激怒世家公子

  王小波的思路是,在见识上碾压他。

  你自以为看尽世间繁华,在老和尚看来却偏偏不足一哂。

  可世间繁华千头万绪,要从哪一种开始说起?

  王小波决定先拿和尚的身份开梗:“和尚在喋喋不休,听了他的话,书生心里痒得更厉害。和尚在谈女人,谁能想象佛门子弟会说出这种话来?”

  说完了女人,又该聊什么呢?

  原作故事里韦生会用两种武功,一是弹弓,二是剑术。最后韦生和飞飞斗罢,和尚终夜与韦生论的也是“剑及弧矢之事”。

  但王小波的故事里,和尚要引战,这两种武功先讲哪一种?

  原作里有分教:“韦引弹....弹丸尽,不复中,韦乃运剑逐之。飞飞倏忽逗闪,去韦身不尺。韦断其鞭数节,竟不能伤。”韦生打完了弹弓,才用的剑;弹弓根本伤不到飞飞,使剑却至少能“断其鞭数节”。所以,韦生的剑术更在弹弓之上,要聊武功,当然是层层递进的好,那就先聊“弧矢之事”啦~

  聊完武功,韦生心里好不舒服,忍不住“悄悄落到后面去,偷手取出弹弓,照和尚脑后一弹弹去。”韦生暗算和尚,原作里只说“僧初若不觉”,王小波加了一段对话:

  “上人,可听见什么声音?” “噢,一个大屎克螂飞过去,嗡的一声!”

  接着就是王小波的自由发挥了,韦生跟和尚开始聊最后一个话题:“如今路上不太平”。这里又和《夜行记》开头第一句“玄宗在世最后几年,行路不太平。”相呼应。

  僧儒二人聊这一段的时候,韦生又徒劳无功地偷袭了两波,此时韦生已经技穷(原作中的剑是和尚给的,此时书生手上没剑),故事也行到了尽头,后面就是韦生跟和尚打开心世纪大和解云云。

  《夜行记》取材实在得体,演绎实在精彩,每看一遍都忍不住再看一遍。

  因为我知道我这辈子都很可能当不了牛逼的人,只好学着当一个会吹牛逼的人啦~

  《夜行记》读后感(三):唐人故事的对照互文

  昨天重读王小波唐人故事,昆仑奴、夜行记、舅舅情人三篇一起看,感觉非常有意思。每篇在结构上都有两两互文对照的线索,读完回味无穷

  昆仑奴这篇是当代的我与唐代的王二之对照,同是落魄的两人,住在破房子里,被同样的情景情绪所激荡着。两段时空之间,反复用这样一句话联结“这种感觉,古今并无不同。”读来带给人一种韵律上的愉悦感。我与王二,尽管落魄,没女人,却有朋友相伴,我有小胡,王二有昆仑奴。小胡与昆仑奴作者都着力描写其身体健壮之美。到了最后两人都抱得美人归。我与王二对女性审美相当一致,都喜欢瘦弱小女子。王二通过昆仑奴得到了这么一位美女。我周围也存在着这么一名可爱少女,看得见但摸不着。但是我却得到了身材壮实的小胡,虽然理想没有完全实现,但小胡也美,我也很幸福。在这里,小胡与当代少女,与唐朝少女也体现了两种女性审美的对照。奇特的是,唐朝以丰满为美,当代以纤瘦为美。两种审美在小说里的最终实现却发生了与时代审美相悖的置换,不知是不是作者特有的顽童式的有意为之。ps,看王小波与李银河旧照,发现李银河的身材倒是和那位丰满的小胡有几分相似

  夜行记自然是书生与和尚的对照。刚开始读,就是感觉两个男人在互吹牛逼。吹着吹着,有各种情绪发生,有一些动作发生。全文高潮发生在最后一页,书生一段话和尚一段话,两人交好,全剧终。像我这种反应比较慢的读者,还不能立马完全理解两人话里的逻辑与思辨,于是翻到前页再一路细细品味,方解其中妙处。前文全是铺垫,最后一分钟高潮。全文只有书生一人的心理活动,然后便是两人对话,看完才知其实每一处暗含和尚之心理活动。书生与和尚,一个好杀人一个好抢劫,一个爱杀人的人与一个爱抢劫的人,文文静静的夜行聊了一晚上的天,聊到晨光熹微,放下屠刀,立地成佛,岂不妙哉。

  舅舅情人在结构上没有上述两篇明显的对照并置,对照体现在两个主要人物女孩与王安之妻。两人很相似,都是高明的贼,带着桀骜不驯气质,两人又很不同,一个是性灵丰富的女孩,一个是身材婀娜的女人。这两人带给王安的,一个是完全性灵的“绿色之爱”,一个是完全肉欲的身体之爱。有趣的是,肉体之爱的妻子最终陪伴在了王安身边,性灵之爱的女孩在得到王安的爱的那一瞬间,就自动消失了。是否指涉了现实与理想的,肉体与性灵的关系呢?女孩与妻子一直没有在小说时空中并存过,女孩虽然一直存在,但只有在妻子入牢之后,才出现在王安面前,这时候的王妻,只在王安的回忆里出现。当女孩得到了王安的爱,消失之后,妻子的真身才进入读者视野。所以在我看来,全文的中心,全在于这两个谜一般的女子。为什么这两个女人从来没有同时在王安面前出现过,是否可以把女孩看作王安妻子性灵方面的一个补充,一个分身,一条飘荡出身体的魂魄,来伴王安左右。当她的性灵一面为王安所肯定,她的真身也就可以回到王安身边(一个胡乱想法)。除了妻子与女孩的对照之外,妻子自身也充满了互文与对照。她成为王妻之前,脖颈儿在套上王安锁链那一刻,恨意与爱意之间完全相悖的两种情绪奔流。成为王妻之后,白天与夜晚完全判若两人矛盾表现。我想,王小波一定是刻意遵循着这种对照原则来设置情节与内容,使全篇充满了互文之美。这是一种加强结构美的手法,同时也是一种智性的游戏

  一个朋友说王小波很推崇卡尔维诺与博尔赫斯,我当时立即觉得这两位作者的行文风格很有几分相似。看到知乎有人引述:博尔赫斯与卡尔维诺都在小说中结合了两种文学价值—我称之为“代数学”与“火”。代数学代表结构的精巧;而火代表触动我们感情因素形式上的艺术性本身当然也足以令人惊叹,但如果代数学有余火不足,那么结果只能是奇技淫巧……如果火有余而代数太少或阙如,结果就是真诚的梦呓……。我认为王小波的这几篇中短篇小说,真是极为靠近这两位作家的作品。很为当代中国文学有这么精妙的文字而感动高兴。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