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死亡9分钟读后感精选10篇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读后感 >

死亡9分钟读后感精选10篇

2018-02-20 21:51:02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死亡9分钟读后感精选10篇

  《死亡9分钟》是一本由乔治·里奇著作,百家出版社出版的简裝本图书,本书定价:15.00元,页数:157,文章吧小编精心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死亡9分钟》读后感(一):死过原知生命

  记录片《生生不息》里,导演为我们展示了几位拥有濒死经验的人的故事总结而言,他们那段独特经历,有着相似特点灵魂出体、见到耀眼光芒超越物质引力的迅移、光组成的隧道、全息形式的回放的自我历史以及已过世的亲人的迎接,还有最重要的一点,经过这些奇迹般的感受后,他们均有一种超越过往所有感受的幸福,也因此,不再想回到肉体里,也就是说,他们更宁愿选择“死”。

  乔治.林奇同样经过了上述体验里的大部分,他所不同的是,他在光芒中,“看见”了“耶稣”,我想,更准确地来说,是在光芒中,接受到了耶稣的能量,他如此确信这一事实存在,是因为,这股力量,为他展示了“地狱”与“天堂”,让他在灵界里见识学习人性的种种渺小局限,这一成果使得他在“复活”后的几十年人生中获益匪浅

  《死亡9分钟》,他写下了这所有的一切,薄薄的一本书,行文简朴、字句流畅,花个大半天就可以读完,然后合上书页,闭上眼睛,用电影的手法在脑子里把乔治的故事播放一遍,你就会感受到一切是那么的真实,它并不仅仅因为你习惯地用好莱坞的特技的思维来进行就显得特别精彩或低俗。而它就是它,乔治.林奇知道这点,他只是被选中去“参观”了这所有的一切,然后回来告诫世人,生命的意义在哪里。

  同时,也告诉世人,“耶稣”一直都在,并无所不在地帮助我们,在每个人的自身,也在你对面的那个人身上。

  曾经有一个习佛的朋友问我,“你相信有地狱吗?”他指的是六界里的地狱,我回答说我相信。但其实我相信的是,地狱天堂皆在人间,我相信我从另一些关于佛法的书籍里所的,心即天堂、心即地狱。当负面的情绪占领我们的时候,那就是地狱,当正念常驻我们的心之时,就是天堂之时。

  在乔治.林奇死亡的九分钟里,他看到的又有所不同,地狱是灵魂纠结在一起,我常常会想起那从文字里勾勒出来的画面一望无际的平原上,密密麻麻的灵魂,相互间继续着身为人时未竟的贪婪、争夺、撕咬、仇恨等等,里面没有我们中国想象的油锅、火烤,但依然的让人绝望的。

  天堂,这个乔治.林奇仅仅远远地瞥了一眼的地方,光芒中平和幸福,“耶稣”并没有将他引入那里去参观个究竟。直到复活后很长时间,乔治才明白,他没能继续前往天堂的原因,他还有未完成的任务,如果说耶稣是选择了他,必然不仅仅是为他开条9分钟死后世界豪华团的旅游路线,这也就是乔治在接下来的所要继续学习感知和反馈回这个“活”着的世间重点

  关于那个让我们大多数活人恐惧陌生之处,我们也只能在半信半疑心情下,通过那些已经被披露的濒死者的经历里窥见棱角。我们的社会儿童享受生命少年疑惑生命、青年在挥霍生命、中年在焦虑生命、老年人在恐惧着生命的远离,不管死后如何,这句话倒是中听:“人种的是什么,收的也是什么”。

  和往常一样,我想用书中的一段话来做为结束语。“上帝忙着在塑造那些懂得如何去爱的人们。我相信这世界的命运完全取决于我们是否努力成长,如今剩余的光阴已不多。那么,我们会在下一个世界里看到什么呢?在此我深信,将来我们会看见什么,这必然取决于我们在今世如何好好地用爱心生活”。

  《死亡9分钟》读后感(二):活着,直奔天堂

  以下文章摘自:http://www.glorybooks.net/

  活着,直奔天堂

  ——《死亡9分钟》读后感

  --------------------------------------------------------------------------------

  发布时间:2007年4月14日 12时18分

  “To be or not to be , it’s a question!”

  当我还在上高中时,英语老师不断地向我们提起这句英文,为的是向我们讲解难学的英语语法。这样,高考过后,我就把这句英语抛了。

  大学年级,我又开始反复诵读这句英文名句。不是为考试;我只是在反复地问自己:“我到底是要选择继续生存,还是立时死亡?”

  我想要选择“死亡”,既然我寻不着生存的永恒意义和绝对理由;但有一位在暗中察看我、密切注视我的,他不愿我现在就离去。他借着我的老师;借着我的导师;借着我身边那些与我没有血缘关系、却爱我胜似亲生的弟兄姐妹们,让我认识了他。他用他那从不改变话语告诉我,我在他眼中有特殊价值,而我在这个世界上继续活下去在他的计划中也有绝对特殊的意义……

  我被他的爱浇灌,以至愿意听从他,向着自己的肉体死了;然后,我选择“生存”。

  于是,我不再背诵莎士比亚的那句英文了。

  直到有一天……

  当有人把一本《死亡9分钟》的中文简体版放在我手上时,我马上看到这句英文的中文简体版:“生存还是死亡?这是个问题。”(在书的背面)

  我惊讶至极。并非我对那阴森恐怖封面反感;我只是诧异如此直接谈及灵魂、谈及死亡和复活的书,何以能在这种封锁严密的环境中面于大众。教经济学的老师们教给我“需求决定供应”这条商业规律,我将它套用在这本书的出版上,便明白:这个充满饥渴心灵的社会需要有人来告诉他们肉体以外、理性以外的世界!

  至少我是需要的!

  我还记得我信主之前提得最多的问题之一就是:“天堂是什么样的?”我可以接受耶稣的存在,因为他爱我,我清楚感觉得到;我也相信天堂存在,因为我相信爱我的耶稣不会对我说假话;他在《圣经》上所提的每件事情,过去的都已经被应验,将来的也必发生。但对我这样一个调皮而顽固的大孩子来说,我并不满足;我希望对天堂有更多的了解,或感受,或体会

  很多人不愿回答我的问题,他们觉得我在钻牛角尖;有些人怀着爱心要安慰我,但是他们确实也不知道该如何回答我的问题。后来有一位老师回答了我,说:“天堂嘛,就是与耶稣同在啊!如果你有耶稣同在,此刻你差不多就是活在天堂里了!”

  在我看来那是有智慧的回答;但对刚刚信主的我来说无疑太抽象了。

  再有一次,当我看到一个从老到少全部是基督徒的家庭其乐融融地生活在一起,他们的整个屋子充满爱与温馨快乐时,我告诉自己:“这差不多就是地上的天堂吧(等我结婚了,我也要求上帝给我能力建立这样一个地上的天堂)!”

  ……

  《死亡9分钟》给了我更直观、可信的解答,让我对天堂有了更深一层的理解作者里奇博士以他死亡9分钟后再次活过来、重回人间的见证,将另一个世界以清晰可见的图画展示在我面前。虽然书中的主人公最后并没有到达天堂,而只是匆匆一瞥便被放回人世,但他依然在书中尽可能地向我们描述天堂的样子。他也告诉我们:“只要有什么东西(无论是肉体的嗜好、物质性的欲望,或者自我的全神贯注)挡住他的光,那就造成了隔离,在这种情形下,我们已算是步入死亡了。”

  “自我的全神贯注”也会导致我们死亡?我深深地被这个提法所震动。

  然而很快我就会心地微笑了。我发现几个月前我已经完全接受了这个意念。

  那时,我为工作上各样的难处愁苦不已,有时甚至也问主既然不给我必要条件来做荣耀他的事,为什么还不把我接到天堂去;几乎每天我都背着自己制造的十字架(而不是主给我的那个荣耀的十字架),困苦地行走于通向死亡的幽谷……不是么,若我们所做的与我们的上帝和他的计划毫无关系,我们又何尝不是随着时间的“滴滴嗒嗒”在一步步走向死亡呢?在那些日子,即使我最轻松的时候,我也只能这样安慰自己:“活着,走向死亡;死了,面向天堂!”

  感谢主!他没有让我继续那样灰心丧气地走下去。他轻轻抬了一下我的下巴,让我低垂的头举起,可以不看脚底下那无底的深渊,而看到这个深渊也只不过半步宽而已,一跨即可过;当我轻松地跨过那无底深渊,我立即忘记背后、努力向前,向着那美好的标杆直跑;当我跑累了,我的头要再次垂下了,我只要稍微再抬一下头,便可看见那高高坐在宝座上的羔羊,时刻看顾、时刻同在;有一次他甚至幽默地对我说:“你若劳苦担重担,可以到我这里来,我就给你一个小推车!”

  于是,我不再让自己陷在魔鬼的控告之下;我不再让自己沉迷于那灰心丧气的心情当中;我也不断地反省我的工作、我的生活,不愿自己所做的任何一件事情不在他的计划当中。我告诉自己,虽我依旧要行过死荫的幽谷(而不是死亡的幽谷),我却不至死;我活着,乃要直奔天堂!

  ……

  这也是《死亡9分钟》的作者在最后两章所要传达给我们的信息;他鼓励我们要带着爱的福音生活,要和耶稣一同得世界上那些仍然迷失的灵魂——我现在清楚知道,这是上帝至今仍留我在这个我并不喜欢的世界的唯一原因。在书的最后,里奇博士写道:“上帝忙着在塑造那些懂得如何去爱的人们。我相信这世界的命运将完全取决于我们是否努力地成长,如今剩余的光阴已不多。那么,我们会在下一个世界里看到什么呢?在此我深信,将来我们会看见什么,这必然取决于我们在今世如何好好地用爱心去生活。”

  两天前我又买了一本《死亡9分钟》,欲送给一位刚信主的弟兄。再次翻看书中的文字,我突然感动要给他写一点东西(写上面这些文字的感动也是源于那时)。我写道:

  “YJ,

  平安!

  认识你以来,每次为你祷告,我都祈求我们的 神来光照你。因为我曾经也这样走过来,试图以自己的理性来求证 神的存在。但惟有 神自己,可以解答我们所有的疑问;惟有那光可以驱走所有黑暗、排开我们心中所有疑云;惟有我们那不惜牺牲自己独生子的上帝,可以叫我们空虚烦躁不安的心全然得到平安、充实满足

  我也求 神以他那完全的爱来浇灌你。有时 神并不直接让我们以理性思辩提出的问题得到解答,因他知我们的理性太有限,即使他回答了我们也不会明白、不会得到帮助。就像爱因斯坦不会去对一个初生的婴儿讲解‘相对论’……他会给他(她)一杯牛奶,或一杯蜜水……如此那孩子知道他存在,并且他爱他(她)!

  每次为你祷告也都为你献上感恩,感谢 神赐你这样爱思考大脑、这样执著追求真理)不迷糊的心。愿主使用他所给你这样的恩赐来祝福你身边的人;也愿你多读取、所思索主的话语,靠主胜过、靠真理得胜!”

  将以上文章与众弟兄姊妹们分享,共勉:朝前走,奔走天路不回头!

  2006年3月31日

  《死亡9分钟》读后感(三):它或许足以改变你的人生

  每个人对于基督的感触和体验应该不同吧。虽然更早的时候已经决定接受耶稣,但最近才在心里有真正,更深刻的心灵体验。一切来自对于死的思考。

  记得那次教会讲的是启示录21章,新天新地。我开始思考到底死了是怎样的。过去只是觉得死就是死吧。死了就像睡觉了一样,没有知觉吧。如果是这样,死不是太大的事,只要延长来到这“永久的睡眠时间”就好。但那天我突然开始一直在想,如果死不是“永久的睡眠”,死后真的有审判,有天堂,那又怎样呢?

  我开始试图去寻求这个问题的答案。我问人,人死了,信耶稣的是不是直接进天堂,是不是也不要经历末日的大灾难。得到肯定答案后,心想这样的信仰似乎是不错的。但即使这样,老实说心里的感触还是不是那么确信。就好像别人说那个海岛度假真的很好,多美多梦幻。如果没有达到那里,这对于我的意义还是微乎其微的。

  有段时间没去的小组查经,这次主题是看视频组长建议我去,于是不好意思不参加。没想到电影的主题正好是关于死亡。讲述的是人在死去九十分钟的时间里,去了天堂的经历。那样的天堂,那样的荣耀,突然照样到我身上。心里觉得无比的安详宁静。哦,原来天堂真的是那样的美好。我的心里开始切切地期盼天堂。我开始希望死后能进入天堂。开始担心万一进不了天堂该怎么办。开始真的希望身边的家人朋友都能在天堂相见。

  于是我更热切地去读圣经,去希望按照圣经的要求生活,去看更多这方面的书或者电影。很快我意识到,这会是一个改变我人生的一个决定。具体来说决定接受死后有天堂,即是要接受耶稣为我的主,接受耶稣是真实存在的。让人生调整到圣经的期盼。一点点开始明白什么时候定睛在耶稣身上。一切好像真的很奇妙

  《死亡9分钟》读后感(四):灵魂出窍,为了拯救智慧

  最近恶补易经等书,为了上陈阳老师关于初级易经的课程,实在觉得“易经”出现在中国真是奇迹,契机,但也是一种不幸。陈老说讲话了,中国文化的“早熟”真让人瞠目结舌,难以想象如此完备精确的天文地理,伦理道德,文化体系是“凡人”创作的。我心里想,这也许是中国人民的不幸,“天书”面对一半智慧一半贪婪的人类,实在是一种嘲笑 -- 没有任何一种动物如此无用,还难以说服的。

  插空看了本薄薄的小书《死亡九分钟》,充分起到了让大脑休息的作用,那就是不需要懂那么多,凭这几页小书就应该知道自己如何过一辈子了。

  乔治里奇作为心里医生,同时也是当事人,亲笔描述自己“灵魂出窍"的经历,他的灵魂在肉体死亡后,自行游荡了9分钟,然后魂归自然,唤醒了那具躯体,从此这个躯体开始成为灵魂的仆人。。。。

  第一,此书告诉我,经过特殊训练,大脑是可以同时看到不同空间,不同地区,不同场景,但那都必须跟自己相关,比如乔治看到他童年至今所有片断,如环球影院一样,围绕“自己”同时播映。 -- 人,是能够认识自己到底是“谁”的。

  第二,的确有人是被神灵选中,来世界执行特殊使命的,如果他的任务没有完成,神灵会帮助他回去。比如他“看到”耶稣,亲自领导他见识了地狱,天堂,还有在阴间,但是不属于地狱也不属于天堂的漂浮生命,这一切只为了告诉他,他的任务是什么。有些人可能会有神通,什么天眼啊,什么死不了呀,象电视剧情“英雄”一样,但是有些人也许非常普通,跟此书作者一样。 --生命,是设计好的,的确。

  第三,被孤单的留在世间,被神指定完成“圣旨”,作者觉得异常孤独,他成了活着漂浮生物,即看不惯处心积虑的生存法则,也不在被世间的光怪陆离所吸引,但是又不没有勇气自杀,这不是一个人的孤独,是“众独”。最终,他找到了“解毒”的方法,就是从身边每一件事情,每一个人中寻找“神圣”的光泽,今天说的话让妈妈微笑了,昨天他看到了邻居脸上张着耶稣那双纯洁和无私的眼睛。。。。于是,他依靠找到这些美好活着,如果今天没有找到,他会自己去创作。 -- 生命,虽然被设计了,但是依然可以改变。这得靠自己,任何神仙上帝真主菩萨都帮不上太多忙。

  所以,天书需要天上的智慧去解,人类需要跟人群的温暖生存。在身体变成“腊肉”之前,我要找到跟我同一温度的环境和生物,呆在一起。如果没有,现在我就得动手让周围发狂的人降温,让冰冷的人温暖起来。

  我后悔自己弄了一堆Hermes,成了Cartier代言人,花大把银子把自己饿得半死,仅仅为了跟体重相当钞票对等的一群“保准瘦型猪”竞赛。现在,我得从“斗兽场”上退役,转去“智利竞赛”了。赶着在灵魂出窍之前,得让它选个去处。

  《死亡9分钟》读后感(五):摘要

  还是很难确定这是真实的事件还是寓言式的小说好像末世系列小说一样。不论如何这是本令我影响深刻的书,摘抄一些美妙的句子。

  “我并非要你相信什么,我只是想单纯地将我所信的告诉你,”

  将一个人的某部分和另一部分分割开,这就是死亡吗?

  我看见自己在未见弟弟之前,已经先下决心不愿喜欢这个新来者。

  但我也看见那种初信的兴奋迅速地转成每逢周日上教堂的沉闷公式,更糟的,我注意到自满与自负跟着在增大。

  “是否我要任凭自己去恨那些干这种事的士兵?这种决定很简单。真的,因为我是律师,所以在我的行业中,我常常看到恨如何波及一个人的心灵和身体。恨曾杀了六个人,六个我在世界上最爱的人。于是我决定利用余生——不论是几天或者几年——我要爱凡我所接触的人。”

  爱所有的人……这就是使一个人身临各种匮乏却能保持健全的力量。

  你如何运用你的一生?

  你如何运用你的一生来彰显我?

  越是贪求,越是焚烧起欲望,在此地就越是无能为力——这很可能就是地狱了。

  我碰见很多过渡着迷于迷灵”的世界的人,最后人他们似乎连万灵之灵的神亦视而不见了。  

  神忙着在塑造一类懂得如何去爱的人们。我相信这世界的命运如何,全决定于我们是否努力地成长——然而如今剩余的光阴不多了。至于,我们会在下一个世界里看到什么呢?在此我深信,将来我们会发现什么,这必是取决于我们在今世如何好好地完成彼此相爱的功夫了。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