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生活就是和喜欢的一切在一起》的读后感10篇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读后感 >

《生活就是和喜欢的一切在一起》的读后感10篇

2018-02-22 20:48:02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生活就是和喜欢的一切在一起》的读后感10篇

  《生活就是和喜欢的一切在一起》是一本由闫月著作,北京时代华文书局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38.00,页数:240,文章吧小编精心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生活就是和喜欢的一切在一起》读后感(一):如果生活只有苟且,远方也不会有诗和田野

  最近朋友圈里一篇文章在疯传,叫做《25岁就把自己杀了,只是到70岁入土》。大意是,人生中曾有这样那样的梦想,又因为各种各样原因扼杀掉它们,最后朝九晚五,行尸走肉般今天重复着昨天。其中一个故事是因为纠结一本8元图画书对于家里是不必要的开支没有去买,刚刚萌芽的画家梦就这样死掉了。看闫月这本书的时候,我忽然就想到这篇文章小故事

  艺考那年我上培训班,有一次是一位学姐来代课,长腿美貌气质。我们私下里聊她,一个同学说,学姐家里肯定有钱的,穷人家培养不出来那么漂亮有气质的女孩。姑且不说,同学这理论不对,看到闫月在书里情感丰沛又克制地讲着自己与音乐的牵绊,享受对音乐热爱,又想起她出身于绘画世家,转身从事了音乐;小叔叔是雕塑家,大姑姑又参与过人民纪念碑的创作;不难想象她是在一个物质精神生活都比较优渥的条件下长大。

  这种人也许是最幸运的。在很多人像《25岁就把自己杀了,只是到70岁入土》这篇文章的主角一样被杀掉梦想,日复一日工作室和家庭之间奔波,因为一句“生活不止眼前的苟且,还有远方的诗和田野”感动泪水盈眶的时候;这种人的梦想可能呵护珍视,成长茂密,不去远方,眼里心中已有诗意

  诗意真的是需要到远方去寻找的吗?

  这本书的封面一行小字已经给出答案:“每个女孩都应该学习一门艺术,让自己不被这个世界过于牵绊。”艺术已经是我们最容易接触到的诗意,哪怕是一个宅家的午后,有音乐的日子和没有音乐的日子也不相同

  不过,我并不完全同意这句话。我不喜欢任何教化一个女孩去如何美好的话,尤其是艺术这件事情上,我觉得无论男女都应该享受的它诗意的馈赠。但是我同意那句“让自己不被这个世界过于牵绊。”有时候我回想最牵绊我们的到底是什么呢,很大情况下生存已经占去生活的大半。试想,一个在本来生活中只有蝇营狗苟的人,永远也不会有诗和远方。

  这本书的名字叫做《生活就是和喜欢的一切在一起》。即使,并不是所有人一开始就能为自己的“喜欢”买的起单,但是成长会让我们有力量。在闫月的故事提到一个四十岁学钢琴老板娘,在寸土寸金的香港,开餐厅也要为自己盖一座钢琴房。闫月这样描写它:“40岁的她依然有梦想,把自己从少女时期就怀有的一份艺术情怀深深藏在心底,无论青年时期艰辛创业,或是人到中年的意气风发,无论是在市井烟火心力交瘁,或是人情世故里的鸿雁过往,她依然带着这份钢琴情怀,在自己可以兑现梦想的时候,义无反顾地投身进去。”

  梦想可以被深藏,也不应该被杀掉,人生也需要一些务虚,只追逐生存的忙碌很容易变成庸庸碌碌。这句话,由尚且20多岁的我说起来可能显得苍白,但是“和喜欢的一切在一起”也是我的梦想

  《生活就是和喜欢的一切在一起》读后感(二):艺术人生,成你之美

  我跟朋友说,这本书的书名就是我的心理话,不论现在我们的生活是达到一个什么样的境界,和喜欢的一切在一起,就是我们生活的最终向往

  现实中,很多人因为各种原因会委屈自己,可能为了糊口做一份自己并不喜欢的工作,或者为了赚钱变成一个自己都不满意的自己,很多的女性成家以后整天围绕着灶台孩子转个不停,迷失了自我。这样的生活方式对有的人来说也许并非强求,可能她也享受其中,但是我会问自己,我希望这样吗?答案是否定的。我的希望是如书名所言“和喜欢的一切在一起”,我会享受在厨房里捣腾的时光,因为做一些色香味俱全的美食,并和自己爱的人们品尝它们,是我喜欢的,但是我不愿意因此而成为篷头垢脸的厨娘。那么闲睱时还要做些什么的,可以学学琴棋书画,不为取悦别人,只为取悦自己。我有时画画、有时品茶、有时听听音乐看看书,这就是和自己的喜欢的一切在一起。

  喜欢作者闫月的这份心境。她弹琴,音乐已成为她生命里的一种习惯。练琴是辛苦的,自己学琴或是家有琴童的父母都深有体会。尤其在学琴的初期,会遇到瓶颈,不论最初是自己自愿选择学琴,还是被父母家人逼迫着学习,总会经历那些段特别痛苦的时期,会觉得学琴是一种负担,甚至从心理上产生抵触的情绪。闫月在书中多处也提到自己小时候被父母逼着学琴的那种难捱。因为我有一个学琴的孩子,所以,我不由地特别关注闫月书里关于弹琴、学琴的那些文字。我希望将她的经验之谈和她对弹琴的感受分享给我的孩子,希望我们一起从中找到学琴的乐趣,摆脱那些负面情绪。闫月说在青春期她以弹钢琴来发泄叛逆经历了人生突变后,弹钢琴陪伴她成长;不论是喜欢或是焦虑幸福还是哀伤,都会通过弹琴来表达自己,琴陪她一会儿听她内心的诉说。到了这样的程度,琴早已成为她的朋友。我的孩子在学琴的时候也经历了一段又一段的瓶颈,但也总会告诉我想把琴当作朋友的想法。我相信当孩子把琴当作自己的一位知心朋友时,孩子就会发现琴、音乐是真的就成为自己喜欢东西

  闫月在这本书的封面上还有一句小小的字:“每个女孩都应该学习一门艺术,让自己不被这个世界 过于牵绊。”艺术,除了音乐,还有很多,比如画画、陶艺、舞蹈等等,认准一样自己喜欢的事物,并去坚持它,做好它,那就是你的艺术人生。

  闫月在书里介绍了那些喜欢音乐的人。聊到了张爱玲中国著名的女作家,她从小也学钢琴,但是却没有一个好的钢琴老师,她的钢琴梦在学生时代就被扼杀了,连带她对音乐的爱好也殃及了。但是她的音乐天赋还是悄悄地影响着她的文学作品以及她的其他艺术潜能

  对于喜欢喝茶的我而言,喜欢闫月在书里的一篇专门介绍了各式茶。《喝喝茶,听听音乐 ,享受属于自己的安静》,茶与音乐、文学是最佳搭档。祁门红茶、碧螺春、肉桂、花果茶、日本抹茶等这些特别适合女性饮用的茶,闫月在书里予以了诗意的介绍,这样的小散文读着清新,如同品茶。

  在春日暖暖的午后,喝喝茶,听着音乐,读着闫月的《生活 就是和喜欢的一切在一起》,就能清晰地明明白白地发现自己正是和喜欢的一切在一起。

  文/ashley

  书评原创,转载刊用请豆邮联系~

  《生活就是和喜欢的一切在一起》读后感(三):你,我,他的生活和喜欢/秋灵洛

  你,我,他的生活和喜欢/秋灵洛

  我爱文字,作者爱音乐,生活就是跟喜欢的一切在一起,不管你喜欢的是什么,只要去用你喜欢的事情,你的心就会变得明媚温暖开心起来。每一个人我相信都是一样的。

  作者闫月爱钢琴,爱音乐,任何能跟音乐牵扯的事情,她都是喜爱的,哪怕仅仅是一杯茶,但是什么样的音乐配什么样的茶也是一种研究啊!

  封面上浅绿色的底色配上棕色的钢琴,安静,素洁,会让你不自觉嘴角上扬。书里作者还配上了很多照片,有花,有草,有人,还有沙漠

  长大后一心想学的是古筝,后来接触了汉服更想学的是古琴,或者我更爱叫它“瑶琴”。一开始作者就告诉我们关于她的音乐作品的诞生故事,渐渐的故事扩展开了,她告诉我们音乐无处不在,哪怕是喝杯茶的时间,也要配上音乐。回想曾经有段时间,我特喜欢拿一本书,点一只香,然后播放列表里放着古筝,古琴的曲子,这特意为之的氛围人心愉悦,也让人更加融入书的世界。不同的书不同的氛围,不同的音乐不同的搭配,一样的道理不是吗?所以作者告诉你大吉灵红茶配《穿越大吉岭》的主题曲,六安瓜片配《春歌》等等。

  音乐无处不在,喜欢的东西也是无处不在,只要我们喜欢的便能让你心情愉悦,可是生活有时候无法跟喜欢的一切在一起,我们无法建一个房子把那些喜欢的都收进去,毕竟这就是生活,所以如果有一件喜欢的不得了的事情,那就不要放手,就像我选择文字,选择书籍,一辈子不会放弃,若给机会,那便让生活跟喜欢的结合,如果不行,那就让喜欢的留在另一个地方,默默的相伴着吧!

  我原以为这是本鸡汤书,会有什么长篇大论,但是还好,作者只是用一个个的亲身故事来告诉我们一些关于音乐,关于喜欢,至少生活就是跟喜欢的一切在一起这句话也不是那么苍白无力。

  天已黑,这个五月我过得浑浑噩噩,不过还好,我跟喜欢的文字在一起,至少生活里还是要有喜欢的东西啊!不至于让你陷入彻底的浑噩中。

  耳边传来了广场舞的音乐,这也是一种音乐,来自生活的音乐节奏,音乐故事。

  《生活就是和喜欢的一切在一起》读后感(四):愿你心有所爱

  被《生活就是和喜欢的一切在一起》这本书所吸引,是因为这本书文艺的封面,一把凳子和一架钢琴,钢琴上还摆着干净素雅的花瓶和美丽的花。起初,我以为这样的封面设计是为了契合这本书的风格,而翻看这本书我才知道这本书的作者闫月是一个钢琴家。 闫月出生在一个艺术世家,一个让任何人听了都觉得会不由自主长大嘴巴的家庭:闫月的小叔叔是新疆克孜尔石窟鸠摩罗什像的作者;闫月的大姑姑也是位雕塑家,24岁时变参与了天安门广场人民英雄纪念碑《淮海战役》的创作,更是中央美院的第一位女研究生。 《生活就是和喜欢的一切在一起》 这本书的封面上写着一行字:每个女孩都应该学习一门艺术,让自己不被这个世界过于牵绊。我想不是每个人都有机会生长艺术家庭,但这不妨碍我们喜爱艺术。 每个人都会对自己感兴趣或喜欢的事情产生更多的共鸣,就像作者看电影《钢琴课》会泪奔,这部在奥斯卡获奖的影片我没有看过,也许我看了也会泪奔,但我总觉得这与她的爱好和专业有关。而就我个人而言,虽然我丢弃了自己大学时所学的专业,但遇到与我专业有关的一切都会让我多驻足一会儿。 《生活就是和喜欢的一切在一起》不是一本简单作者讲述自己对钢琴热爱和自己事业发展的书籍,作者用自己的专业知识为读者介绍了钢琴的选择和保养,在我看来这是读者的一个福利,有些知识从书中系统的看到感觉要比自己在网上搜罗要好很多。作者还利用自己的专业给朋友建议,作者也有自己的困扰:虽然自己的孩子很有节奏感,但是确对学习钢琴完全不能接受,这场与女儿学钢琴的“战役”中,闫月这位才女完全败下阵来。这本书也提到音乐对胎教的作用,我想这个理念是较早为大众所接受和认同的,这样看来好像艺术与生活并不太遥远。 闫月的婆婆在退休后才开始学习钢琴,这也对促成闫月和老公姻缘起到了助力作用。音乐不仅成就了闫月的事业,也成就了她的姻缘。也许你没有机会接触艺术,或许你对艺术不感兴趣,但是每个女孩子都该有个属于自己的爱好,或是貌似高不可攀,亦或看着很接地气,每一个爱好都会让你的人生更加丰满,让你不拘泥于你眼前的小世界。

  《生活就是和喜欢的一切在一起》读后感(五):愿你过得好,不是大道理,而是贴心

  青年时代容易迷茫,但迷茫是自我认知的开始。所以每个人都要拥有自己热爱的生活,拥有很多乐趣,热爱生活从而寻找乐趣,拥有了乐趣从而热爱生活,其实二者是相辅相成的。

  ——李健

  这是李健的一篇文章,文章的标题就是《迷茫时,就去寻找生活的乐趣》。李健是我非常喜欢的一个音乐人,并且这篇文章写得确实很打动我。所以,当我决定写下这篇书评时,就不由自主地引用了这段话。

  闫月也是做音乐的,但与李健不同的是,她主要做幕后工作,所以,在“明星”这一属性上,她与李健有一定的区别。而在“音乐人”这一属性上,他们有很多的相通点。

  “我是谁?我从何而来?我去向何处?”这哲学三大终极问题之所以是终极问题,不在于有很多哲学家穷其一生都在研究它们,而在于这是任何一个个体都需要面对的问题,不可回避但又总是无法解释得通的问题。对于人生和自我的思考,哲学家都会陷入迷茫,我们这样的普通人,就更难以幸免了。

  那么,回到最初的问题上,当我们陷入迷茫时,我们该如何自救?李健答,去寻找生活的乐趣;闫月答,和喜欢的一切在一起。两个音乐人,两个答案,不相同,但相通。

  生活,就是和喜欢的一切在一起。很多人说过这句话。很多人也都在身体力行地践行着。有的人喜欢种花植草,于是成了园艺人,比如我喜欢的植觉先生;有的人喜欢做衣服,于是成了小裁缝,比如很多人喜欢的宁远;有的人喜欢拍照片,于是成了摄影师,比如夏小暖姑娘;有的人喜欢与美食相处,于是成了美食家或厨艺人,比如蔡澜和蔡颖卿;有的人喜欢音乐,于是成了音乐人,比如我们现在看到的李健和闫月。

  做自己喜欢的事是幸福的,把自己喜欢的事做出成就是更幸福的事。很多时候,我们之所以陷入迷茫,并非不知道自己想要什么,而是想要的太多,把最喜欢的事耽误了。人的精力与时间终究有限。在此事上多投入一点,在彼事上必然就要少投入一点。喜欢是分层次的,但欲望是无止境的,过于贪婪的欲望,必然会模糊人的理智,进而模糊了喜欢的界限,以为自己什么都喜欢,什么都想得到,结果精力分散得七零八落,什么都没做好,什么都没得到,只落得个凄凄惨惨戚戚。

  所以,我们需要止贪。止贪并非禁欲。人非草木,谁能无欲。纵然无欲则刚,但太刚就难免少了点人情味,少了点人间烟火的温情。所以说,欲还是要有的,但要有个节制,比如,把更多的精力和时间,投入到自己最喜欢的事情上。一段时间只做一件事,把这件事做好,就是自己最大的欢喜和成就。一件事做好了,再去转移做其他的事也无可厚非,只要不是太贪图全面,一下子想拥有所有就好了。知道自己喜欢什么,并且理智而克制的,往往都会取得成功。闫月就是如此。

  知道闫月并不算早,有一次搜索张爱玲的信息时,无意间发现了一部叫《张爱玲》的音乐剧。当时倍觉惊诧,原来“张爱玲”还可以以这种形式来演绎。不过,那时候已经过了《张爱玲》的巡演期,也就错失了现场观看的机会,现在想想,还真是有点遗憾呢。

  这部音乐剧以年轻时的张爱玲为主角,以她的爱情为切入点,表现了一个最青春、爱得最炽热的张爱玲。为了做好这部音乐剧,闫月搜集了很多张爱玲的资料,并认真向研究张爱玲的专家求教,请专业人士做顾问。在这种精心制作下,这部音乐剧得到了很多业内人士的好评,在营销寥寥的情况下,达到了巡演期内几乎场场爆满的表现,何炅、止庵、庄雅婷、至上励合、阿朵等纷纷点赞。

  写张爱玲的书很多,但以音乐剧表现张爱玲的却是只此一家别无分店,尤其还表现得这么有特色,这么用心。所以,我一下子对这个音乐剧的核心人物——闫月,有了兴趣。况且,她还长得那么像张爱玲。一个长得像张爱玲的人,制作了一部关于张爱玲的音乐剧,这是一件多么有趣的事情啊。

  后来因为关注得越来越多,也越发觉得这个人很可爱。可能乍看之下,会感觉有点难以接近,也许是太像张爱玲的原因,也许是因为信仰佛教的原因,总给人一点不食人间烟火的感觉。但是接触之后才发现,她其实是个很容易相处的人,内心高洁,处世低调,在俗世中摸爬滚打了多年,却还保留着一颗少女心。

  少女心并不是说天真幼稚,而是说对生活有热情,对事物总有一颗好奇心,在她冷静淡然的外表下,还保持着对美好事物的喜爱。喜欢音乐的人都有一颗细腻的心,如此才能感受每个细微节奏中的情感变化,才能把自己的感受以音乐的形式传达给其他人。她是一个完美主义者,无论是为别人创作音乐,还是给自己创作音乐,她都要细心细心再细心地去体会,力求将最饱满而真实的感情用音乐去体现。在她广为流传的钢琴曲《敦煌》中,无论去过还是没去过敦煌的人,都从中感受到了敦煌的苍凉辽阔、神秘悠远,甚至有网友自发为这首钢琴曲制作了MV,让更多的人同时感受到画面的美。由此可见,一首走心的音乐,终将走进人们的心里,让哪怕没有音乐基础的人也能产生共鸣。走心,是因为用心,用心,是因为喜欢。将喜欢化为投入,自然能吸引更多人的投入。用喜欢去生活,生活会更美好。用喜欢去对待家人,家庭会更和睦。用喜欢去对待工作,工作会更成功。用喜欢去对待朋友,朋友会更知心。所有与喜欢有关的事物,都会因为一颗欢喜心而得到美好的回报,这些回报未必是经济上的体现,但却可以肯定是精神上的灵魂上的提升。

  事实上,闫月确实经历过比较大的挫折和困苦,但就是因为初心未变,心底的那份对美好事物的追求未变,对事物的欢喜心未变,才支持她一步步地走出困境,一点点地变得更好。在困境中,她不怨不恨、不舍不弃,最终,依然保持着对美好事物的喜欢,依然为营造美好的生活而努力。就像蔡澜《愿你成为最好的女子》中所说“我喜欢的女人,是求进步的女人”一样,闫月做到了为自己喜欢的事情而努力,做到了为自己坚持的理想而进步,所以,纵然人生会有一点点小坎坷,但走过这段坎坷之后,迎接她的一定是万里通途。

  其实,我们每个人都会有这样那样的挫折,有的小一些,有的大一些,这些挫折会影响我们的心情,影响我们的状态,让我们怀疑自己,甚至陷入迷茫之中。这真的难以避免,但难以避免并非我们就此放弃的理由。李健也好,闫月也好,他们的经历给了我们一个比较真实客观的指点,就是在迷茫时,找到自己最喜欢的事情,用心去做,在做好的过程中,既能重拾生活的信心,更能成就更好的自己。

  这不是什么大道理,这是贴心话。

  愿每个人都能和喜欢的一切在一起,愿每个人都能过得好。

  《生活就是和喜欢的一切在一起》读后感(六):小鱼和闫月

  小鱼是一个鄙视文艺青年的文艺女青年,本着文人相轻的原则,对其他写文章的人一贯的挑剔吐槽瞧不上。小鱼表示知道你在点头啦,因为这句话说到你心里去了。

  闫月的新书《生活,就是和喜欢的一切在一起》,刚一看到题目小鱼就特喜欢。那天早上小鱼刚刚买了一个心仪的玻璃杯,拍照修图发朋友圈,喜欢的不要不要的。就因为这个杯子,小鱼每天都要多喝几杯水,还特意回家拿了一个茶壶配它。生活,就是和喜欢的一切在一起,这句话正巧是小鱼这段时间的心态。书很有质感,封皮很漂亮。拿到书的第一件事,就是让它和杯子合影。是的,小鱼就是这么人来疯。

  闫月喜欢的可不是杯子,她喜欢钢琴音乐张爱玲;她写歌拍电影排练音乐剧;这些都是高级文艺女青年的玩具,小鱼表示很羡慕。闫月年轻漂亮居然身材气质都很好,小鱼表示很嫉妒。小鱼心想:其实你写的书我作为读者都不喜欢。但是小鱼是一名很敬业的书评人,所以继续认真的读着书,想更多的了解闫月这个人。

  小鱼一直相信:熟悉的地方才有风景,常接触的人才会产生感情。“山若不开口海又怎能问”这是闫月的音乐剧《张爱玲》中《命运多无情》的第一句,小鱼感觉自己的心被闫月温暖的小手轻轻摸了一把。继续看下去,小鱼被迫承认了:好吧,闫月确实是个才女啦!

  书里面的生活是闫月的生活,而闫月的态度却可以是每一个珍爱自己热爱生活的女人的态度。闫月说:“女孩,即使外表如何快乐随和,内心也要保持一份优雅和傲娇。”闫月这是在告诉小鱼:要更好的珍惜自己。闫月会写歌弹钢琴,小鱼不会谈钢琴,小鱼可以读书画画来快乐自处;闫月会在喝每一种茶的时候,听相配的音乐,小鱼没有这么高的音乐鉴赏水平去搭配每一种心情和意境,但是小鱼可以用自己最喜欢的杯子,把中国十大名茶都品尝一遍,看看哪种最合口味;小鱼还把闫月推荐的钢琴曲歌曲歌剧都听一听,然后把喜欢的保留下来。音乐的鉴赏和筛选,是需要大量时间的,闫月用她天赋的音乐造诣,帮小鱼选好了。

  看一本书,认识一个人,喜欢上一种茶,爱上几首歌。生活,就是和喜欢的一切在一起,小鱼对这个世界的探索,又向前走了一点点,这不就是读书的意义吗?

  《生活就是和喜欢的一切在一起》读后感(七):生活不易,尽兴就好------《生活,就是和喜欢的在一起》

  生活不易,尽兴就好------《生活,就是和喜欢的在一起》

  “也不知道孩子这个成绩到底能不能去XX中学?哎!心烦啊!”

  “也不知道女儿啥时候才能找到合适的结婚对象?”

  “昨天老师又打电话过来,说孩子又把同班小朋友给打伤了。”

  “我啥时候才能攒够买房子的首付啊?”

  … …

  这些唠叨跟烦恼是我们在日常生活中经常听到的,不管是网络上吐槽还是现实中的朋友聚会或是小区里闲聊。人本来就不易,生不易,活不易,生活更不易。

  生活的阳光并不会照耀到所有的人类。当失望绝望接踵而来,疾病痛苦侵蚀人类脆弱的身体和心灵,就算阳光普照,也无法改变生活。生活本不易,在阳光灿烂的日子里,还是静心享受阳光的照射,我想才是最好的。 就像植物需要氧分,人类需要呼吸一样,生活需要的是阳光。生活之不易,却也要乐观而积极。

  生活本来就不易,我们只要在这不易的生活里找到自己喜欢的一切,让生活丰富起来,让自己开心起来。这样这本书的名字一样《生活,就是和喜欢的一切在一起》,这样我们才能在漫长的岁月里磨砺自己,沉淀自己。让自己变得更加的柔软与美好。

  特别欣赏作者的婆婆能在55岁的年龄从没有接触过钢琴竟然有勇气去学钢琴,这是人生的一个态度。这或许便是我们追求的美好吧!这才是发自内心的喜欢,源于自己真正的渴望。生活里,不仅有油盐酱醋,还需要我们有自己的坚持,有自己的情趣。

  另外一片故事就是作者写自己女儿的,因为本身是学钢琴的,所以肯定会帮女儿选择学钢琴了。这算是人之常情吧!可是没想到偏偏女儿就是不想学,不乐意学,会找各种理由逃避学琴。最后只能无奈的告终。但是作者为女儿选择的芭蕾却坚持了下来。并不是说钢琴更累,也不是说芭蕾更容易,而是因为喜欢。只是因为喜欢芭蕾,所以再累再苦也觉得甜蜜,觉得值得。看到这里想起来现在的小孩子,过个周末比上学还累,父母动不动就给报七八个课外辅导班的,说什么不能输在起跑线上。其实只要孩子真心喜欢的,有一两个就行了!

  作者闫月 也许你从未听说过这个名字。她不是作家,不是歌手,也不是明星。但是,她是电影《敦煌传奇》导演、音乐剧《张爱玲》导演、钢琴作曲家。 曾担任《音乐天堂》杂志主编、湖南卫视《名声大震》第一季、《快乐男声》音乐总监 。 后转入时尚传媒行业,时任美国时尚艺术设计类殿堂级杂志《surface表面》中文版副总经理兼品牌总监。 曾担任朴树《生如夏花》唱片企划、监制了牛奶咖啡《越长大越孤单》等专辑。 曾与著名作家安妮宝贝、设计师hansey推出音乐图文小说《月》,引发了国内的“乐读时代”。其音乐代表作《敦煌》《她》《大海》等收入于此小说中,并被央视、上海国际电影节等选用。

  闫月用钢琴,用音乐剧,用电影,表达自己越简单越快乐,越专注越富足的状态。不必想困难,只知道喜欢什么,专注于什么,像她一样,凭着这个劲,有时真的想到就能做到。不可思议的事情往往就是如此,单纯而且执着的人就能做到。

  《生活就是和喜欢的一切在一起》读后感(八):喜欢,还是不喜欢

  “我觉得自己在给老公家打工,就一长工,而且工资上缴,老板还态度不好。。。。。。”

  “今天天气不好,我又觉得生活了无生趣了。天天起床、上班、忙一天、下班、陪孩子,孩子睡了只剩一点点时间做自己的事,然后又开始上班、下班 。。。。。。”

  “最近好累,根本没时间看书,到家就感觉要趴下的感觉。我怀疑我是亚健康了。。。。。。”

  。。。。。。

  群里聊天的时候,抱怨的多是女人。不是因为女人特别爱抱怨,而是因为女人确实承载了太多的功能。我很少喝饮料和矿泉水,因为我拧不开瓶盖,但是我周末带孩子出去玩的时候,一抱就是半天。我自己吃饭的时候尽量简单,可是在家做饭的时候,总是多做几个菜。不但荤素搭配,有汤有水,有咸有甜,还要精心搭配餐具,让老公孩子美美的吃一顿。忙完这一天,终于等到孩子都睡了,如果想有自己的私人时间,就要克扣自己的睡眠。可是美容觉要不要睡?睡眠不足的话,变成黄脸婆怎么办?

  即使生活一直这样,我仍然想做一个快乐的人,想做一些自己喜欢的事。上下班的地铁上,看几页书,工作终于松一口气的时候,写几行字,感觉很累的时候,给自己一点时间放空休息和发呆。生活要想快乐,需要你刻意做一些让自己高兴的事,需要和能让你快乐的一切在一起。

  今天买了新杯子,拿在手里特别有喝伏特加的感觉,我很喜欢,今天多喝了三杯水;最近手上皮肤很粗糙,不是因为春天少雨干燥,只是因为不喜欢目前在用的护手霜味道。喜欢和不喜欢的差距有多大?应该会是你以为的十倍左右。这些不重要的小事物尚且如此,那些特别重要的大事件更不用说。人生归根到底是自己的人生,多问问自己:喜欢还是不喜欢?

  我能为了一个喜欢的杯子拍照修图写文章,也会一个不喜欢的杯子默默无闻用几年。同样是在喝水,心情不一样了。

  忽然有一天来着兴致,把电视剧里出现过的茶的名字百度了一下:梅长苏爱喝的武夷岩茶属于半发酵的乌龙茶,妙玉为贾母准备的老君眉现在的名字叫君山银叶,还有六安瓜片,祁门红茶这些平时没注意过的茶,小区的超市居然就有卖。把十大名茶喝一遍,仿佛眼前豁然开朗一般,我觉得我生活的天地更宽了一点。

  闫月的书,只是名字就说到了我的心坎里:《生活,就是和喜欢的一切在一起》。我从她的书里,看到她不同心情时饮不同的茶,不同的茶要搭配不同的音乐。我听了闫月推荐的《Main Title Theme》,非常非常喜欢。宏大、华丽、细腻,每一个音符都是诉说不尽的故事。我看着闫月弹钢琴排音乐剧,看她那么积极快乐的生活和工作,这是一个正面的女性典范。她对待自己的小心珍爱的态度,值得每一个女人学习。

  谁不想做自己的主宰?谁不想让自己的生活,在日复一日的繁复忙乱中,时不时有快乐的音符流出来。请用心看看身边的一切,然后在心里问问自己:你喜欢还是不喜欢?

  《生活就是和喜欢的一切在一起》读后感(九):不要囿于厨房和爱,也要去看看远方的山和海

  以前我写过一篇关于我母亲的文章,是讲述母亲只是一个普通的妇女,而我从未想起她也有诗意的追求。这篇文章是真实的,我的确忽视了这点,我以为诗意这种东西应该是属于年轻人,属于在诗里行间行走的人,而不是属于一个年过半百,每日在厨房忙忙碌碌的母亲。可是我后来却在无意中发现了母亲的那一面,于是很愧疚。

  通过对母亲那一面的发现,我知道了人都会有诗意都会有艺术的那一面,不管这个人是谁,多少年纪,什么职业,他们都会有这种形而上的,精神上的追求,而这往往会被人所忽视,没人相信一个在路上遇见的大妈能弹一手好钢琴,没人相信在公园见到的一个老大爷能流畅地吟诵一首白居易的《长恨歌》,对呀,这和充满人间烟火气的生活实在相差太远了,谁能想到呢?

  可是正是这些虚无缥缈的艺术或者诗意才让这个世界变得更美,变得在烟火气外还有别的一些气味,让人在囿于厨房和爱的时候,也能睁开眼睛看到远处的山和远处的海。

  我从来相信艺术或者诗意的力量,相信它们能在凡尘俗世中拉我们一把,让我们不必终身匍匐在生活的泥涂中。所以我坚信去追求艺术,追求诗意的必要,人都应该去追求美,追求美应该和追求生活一样重要。

  所以在看这本书的时候我才有很强烈的认同感——生活是需要艺术的,艺术对生活是有帮助的。正是抱着这种认同感,我对这本书也喜爱起来。闫月是个作曲家,所以在书中多写她和钢琴的故事,写她对钢琴的爱,从钢琴那里的获得,写她通过钢琴体悟到的人生。笔调淡淡的,真如琴键流泻下来的清音。但是这些清音里却有作者深刻的人生体悟,她用她的人生缓缓叙述着——人,真的需要艺术啊。

  我对其中两个故事很着迷,一个是她写她大姑姑的,她大姑姑是一个雕塑家,是中央美院第一位女研究生,参与过人民英雄纪念碑《淮海战役》的创作,是个很厉害的人。这样的人,八十几岁了,还忍受着腰腿病的折磨继续创作。真是一个很了不得的人,生活和艺术已经融为一体了。

  再一个是一个在国外开餐馆的女人,在四十岁的时候从头开始学习弹钢琴。

  作者用很淡的口吻去说这些故事,让人不经意间就读过去了,但是突然停顿下来忍不住感叹,这样的人真是太有意思了,生活中真有这样的人吗?可是闫月却告诉你,真有。于是禁不住诧异。

  作者在一篇文章说她看了电影《钢琴课》后感动不已,这种经历我也经历过几次。记得看过一部电影,名字忘记了,讲的是美军攻进柏林,在一片废墟上,看到一个乐队在演奏,而别的人在有条有理的清理废墟。那个场景是很震撼的,音乐在一片废墟上飞舞,战火已经远去,纵然满目疮痍,依旧能感到无限的希望。这便是音乐给人的力量吧。正如看《泰坦尼克》,震撼于那份爱情的同时,也被那支留守的乐队震撼着。音乐的力量总是在偶然中就展现出来了,尽管在平时,它是那么悦耳柔和,但是在关键的时刻,那种力量真的是超震撼人的。

  《生活就是和喜欢的一切在一起》这本书里错落着许多这样的故事,在闲时读一读真的是件很好的事情。

  记得自己曾经想学画画,学书法,学个乐器,各种想法都有,但是一直没行动,于是就这么耽搁下来了。看了这本书,真想立马去学呀,这些东西也许不会给自己带来多大的经济价值,但是生活情调肯定能增色不少。

  我想这本书的意义就在于此吧,让我们在平凡的生活中,也能有着不平凡的体验。让我们在无声的世界呢,也能听到人间几回闻的天籁。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