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遇见未知的自己》读后感10篇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读后感 >

《遇见未知的自己》读后感10篇

2018-02-22 21:03:02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遇见未知的自己》读后感10篇

  《遇见未知自己》是一本由张德芬 著 / 范薇 绘著作,湖南文艺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29.00元,页数:225,文章吧小编精心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遇见未知的自己》读后感(一):精华之理,糟糠之言

  不厚的小说,喝杯茶,一个下午的时间就读完了。

  开始直接奔着主题内容而去,读完后有种怪怪的感觉,后来看看书后的一些生平介绍,就明白了读着不舒服地方从何而来。

  书中绝大多数道理本质上确实是值得认可的,本我自我的圆形图,马车模型确实让人惊艳,道理都让人感觉深邃。如果只是读这些道理和里面的例子,会让人觉得这是本深厚的书。

  但是整个故事读起来让人觉得味同嚼蜡,就像在口述什么,明显虚拟的故事,神秘老人,一堆成功明星老总学员,不时透露优越感的文字…后来看了后记,原来作者以前是台湾播新闻的,一直活在上流社会,之后觉得活的不开心,读了一百多本相关的书,才写了这本畅销作品

  令人深省的道理源于她的读书笔记。空乏的人生经历,没有文采的文笔,虚假的故事,透露优越感的文字源于她苍白的人生。

  和少有人走的路比起来,差的不是一点两点。少有人走的路从头到尾都在说真诚,故事文字也很真诚。这本书,读读里面的道理很好,故事看了真的很恶心。给三星吧

  《遇见未知的自己》读后感(二):遇见而已

  读书也是需要缘分的。张德芬的这几本书,我几年之前就已经知道, 但一直没有选择去读,当时的原因是,心理学我学过,有资格证的,所以想用畅销书的形式再次给我普及心理知识,我不愿意。当然,就是觉得自己活得很好,没有必要去这样的所谓心灵修行的书,而且,我也不会因为别人的几句话就改变自己的人生。

  但是……

  人生就怕但是!

  但是,几年过去了,生活越大沉重了起来,这个学期伊始,觉得忽然间一下子涌来了很多事,完全打乱了自己的节奏,自己的戾气又严重影响了自己与家人之间的关系,我不喜欢这样的自己。深夜,睡不着玩手机,淘宝当当,4本书只要55吧,索性就买来了。

  因为需要,因为自己此刻很弱,所以我很认真地看着这本书,对照其中一一繁星,当然,这本书不会是灵丹妙药,但我愿它是灵丹妙药啊!!

  任何时候,需自救,这本书,只是打开了一道门,放一点光进来,让我慢慢好起来!

  《遇见未知的自己》读后感(三):努力找出真正的知己

  曾经的自己觉得自己孤单抱怨着这个世界,总觉得这个世界任何事情存在是为了和我作对而存在。一点点懂了其实一切的一切都是因为自己的内心小我在作祟,世界是在自己的眼中,一切都在自己的内心,只有内心臣服事实,检视自己,才会体会到什么是自己,什么是本我。

  书中我觉得其中有一部分关于能量的部分我很喜欢,当一个人总是抱怨,身体会不自然的散发着负能量,而整个世界,也会有无数跟自身同样负能量的同频率的部分会引起共振,这样身边的负能量会越来越多,而坏运气也会随着身边的负能量而来越来越多,所以我们每天都要保持微笑,让我们自身永远都散发着正能量,这样才能引起正能量的东西共振,我们每天都是开心的,也是幸运的~

  这本书很实际的从身体,自身,以及事实三方面进行对于快乐的追寻,对于每个人,身体永远都是最重要的,所以我们要与我们的身体联结,运动是一种很好的方法,对于自身,我学会了要检视自己,检视自己的不足,对于事实,我们要对于已经发生不幸学会屈服,事情已经发生,无法改变,我们能改变的只有自己,自己的心态改变了,纠结的问题想开了,自然就不会再难过,一切都会过去的~

  要记得每天都要开开心心,即使又不开心的事情,我们也要保持微笑,因为有正能量的东西会伴随而生,幸运也会接踵而至的~

  《遇见未知的自己》读后感(四):感谢作者让我重新找回快乐

  近两周来,通过在宁静中的思考和对一些零散记忆回忆联想,我心里如释重负同时还油然升起了一种仿若新生感。早先就一直听说这本书,但却在最近两周才开始阅读

  开始我用了一周时间只读了50页,我把自己对书中文字的理解,加上了一些对自己以往回忆碎片的串联和反思,使用辩证的思考方法和对以往阅读过的一些书籍、看过的一些电影等等之类的联想,没想到我在一周内就把自己在以往一直没想明白的一些事情想通了,使我有一种如释重负的轻松愉悦感。

  再次拿起这本书时,用了一个晚上看完了剩下的150页,发现剩下的内容竟然和我这一周心里想的东西不谋而合,这种惊喜使我在半个月中一下成长了很多,我开始变得轻松自信,也不会再以取悦别人而生活。感谢这本书让我找回了自己在童年时那个简单快乐的自己,也感谢曾经伤害过我和曾经爱过我的人,因为幸福伤痛都让我成长。伤痛是一把通往成熟的直梯,可以直接戳到我内心深处,进而使我在逆境孤独中学会反思和觉悟痛苦,未必是永久的,我相信迎接我的将会是一种成熟和幸福。

  刚刚读完第一本就已经有这么多的感悟,还有剩下的四本,我准备未来三个月内读完。第一次,我感到了一种自己对未来生活的期待向往,我已经在迫不及待中期盼着遇见“未知的自己”那天的来临。

  最后还要感谢,去年在我生命里最脆弱迷茫时期出现的那些人和事。很多人想教我的,和书中很多东西归属同宗,只因当时自己的执迷和一种惯性思维把自己包裹的太厚,没能看到自己内心深处的诉求。现在我向大家推荐这本书,我觉得这本书需要一页一页反复琢磨,如果没经历过一些人生中的痛苦,可能很那领悟书中讲述的那些东西,不过至少可以使我们对生命有些释然。

  人生其实就是一场戏,白天我们扮演各种角色应付各类人群,可是我们知道自己其实并不快乐。只有在夜幕降临一个人静坐在电脑前时,那种迷茫的失落,才让我们开始反思,人生到底是什么?我们是不是都在取悦别人而生活?外物并不能让我们幸福,想拥有的那些东西,其实也都是给外人看的,其实我们并不快乐。有很多东西,摆着没有任何意义,用过才算是拥有,做过才是得到。

  《遇见未知的自己》读后感(五):出书?你考虑过纸的感受么!

  本书通篇信息量比不过本领域专业书籍三页所包含的信息量。

  好吧,退一万步讲,不把它与专业书籍相提并论,就市面上最狗血淋漓的励志书《心灵鸡汤》的故事性、哲理性也比本书强一大截!

  本书内容更像是机场候车厅的那种大本杂志里的夹杂在各种广告彩页之间的所谓“都市”故事的连载合辑!

  文字扑面而来一股充斥在花火之类杂志里的“都市”气以及矫揉造作的弯弯小言风,内容全都是拾人牙慧,还没拾全!作者你的逻辑能更发散么!

  把它当做一本8分+的心理书籍看是最大的错误,浪费时间!实在是太浪费时间!

  浪费别人的时间=谋财害命

  :

  翻了十几页豆友的评论,有不少人在书评中指出本书不足取,但奇怪的是星级评分却与书评内容不符,例如,某豆友在书评中直接嘲讽作者的人生大概也如本书一般浅显,但显示给了四星,呵呵,不知是豆友集体精分,还是豆瓣系统有猫腻!

  《遇见未知的自己》读后感(六):假知

  这是一本怎么样的书,我不敢说我喜欢这本书,我对这本书的写法有点厌恶。总是给人一种不够成熟,却又假装成熟的那种感觉。

  就像是一个少年,装演半成熟的男人嘴角歪叼着一根烟,穿着没什么牌子衣服,假装很老练样子

  这本书是一个系列的,每一本很短,但是作者想表达的内容都是富有道理性的态度,我不可说它富有哲理,这毕竟单拿真本书来说,它告知大家的都是大家都懂的道理,然后赋予中篇故事来诠释这个道理的含义

  其实换一种写法,就是说,一个短篇,一个道理,其实也挺好,至少看上去没有什么网络小时的感觉。

  真本书一共有四本,张德芬身心灵四部曲:《遇见未知的自己》+《遇见心想事成的自己》+《活出全新的自己》+《重遇未知的自己》

  至少我看完这一本,其余三本是不想看的了

  《遇见未知的自己》读后感(七):为什么我的评分从4分降低到3分

  几年前就听过这本畅销书,但我本能对畅销书充满排斥。人们喜欢的东西,未必是好东西;但时间喜欢的东西,必然是经典。后来,在咖啡馆偶然翻到了这本书,翻了一页,内容故事简单,适合消遣着读读,居然当时就把整本书翻了一遍。

  其中很多地方有囫囵吞枣的嫌疑,对故事发展好奇促使我匆匆读完了第一遍。但整个人神奇般地安静了下来。回家后把一、二两部全都买了回来。

  直到今天,在我自知生活和工作都遇到了非常大的困惑,而凭自己的力量已经难以拉出自己的时候,这才再次翻阅起这本书来。

  很多人说,现代人精神要匮乏到什么程度才会喜欢这种浅显的书籍,我承认现代人精神匮乏,也承认这本书不算深奥,但这却并不意味着,精神匮乏者喜欢的书是烂书。在平凡漫长的生活里,每个人都有陷入一个个暗流的可能,面对困境,面对自己有限学识,普罗大众中仍有人不愿顺从环境的改变,不愿让自己变得平庸

  主动用别人书里的思想来自救者,还有救。人生路还长,35岁之前,别轻易说别人是loser。

  书中引起共鸣的地方很多,所以以边看边想边写的方式记录下对这本书的读后感,心理学的启蒙也好,人生的开悟也罢,这本书之后,必然还要面对更多磨炼,才能让书中的许多态度成为自己的态度。

  一、亲子教育

  “孩子的负面情绪会勾起父母自己内在压抑隐藏了多年的痛,所以会不顾一切地用劝慰、转移、甚至恐吓的方式,让孩子停止表达负面情绪,但是这样一来,父母等于在重蹈覆辙——让孩子也和他们童年时一样,无法好好表达自己的情绪,因而造成创伤。”

  其实孩子的哭闹完全无损他们的本质,哭完、闹完,他们可以一下子又回到内在和平喜悦境界,是大人自己没有办法承受,反而去打压他们,才造成问题的。几年前,姐姐有了baby,我有了外甥女,见证了老人与孩子的沟通模式后,我深深感知到这一点。

  虽然baby也有天性,安静或是爱哭爱闹,但这些反应都是正常的。我的外甥女就属于爱哭爱闹的类型,老人不堪其扰,遂以吼叫、恐吓压之,却见哭闹不停反而更深。但老人却没有意识到这一点,孩子的哭闹让她无法安眠,精神逐渐衰弱,脾气愈发暴躁,我姐姐也因为工作无法兼顾孩子的教育。

  老人把自己的负面能量全部发泄到孩子身上,于是孩子也愈发暴躁。直到现在,我外甥女上了幼儿园,“没那么不听话了”,但我姐姐却发现,生活里每次遇见一些不顺遂的小事小孩儿第一反应总是暴躁地哭闹。

  二、能量争夺

  “我们因为与自己生命的源头没有联结,失去了能量的来源,所以不停地向外求取,以获得能量。更糟糕的是,和我们的同胞——其他的人,争夺能量。

  在职场中,我们很多人的工作热情来自于同事老板肯定,证明自己的成就感,总得来说,这种模式的兴奋源来自于外部,一旦没有得到肯定、无法获得超越他人的成就感,工作热情就会被极大挫伤,甚至降低对工作内容本身的热爱

  情绪波动非常大,导致我们感觉无法把握自己的生活、工作,甚至在这种起伏的情绪中失去对工作的热爱。

  我的上司曾说过一句话,相信很多人都接收过这句话,“我希望你们都不是抱着在给别人打工的心态在工作。可能以后你会离开这家公司,但希望你能在这里获得成长。”

  意识到老板、同事的评价对自己产生了过多的影响时,我才明白这句话在工作中的重要性。“工作,只是一份工作”,这并不意味着我们并不热爱它,而是说,我们要时常怀着出离的心态审视这段经历,过于投入会让人迷惘

  所以,将工作变成一件自我驱动的事,才是获得出路的唯一方法。给自己设定目标,并因为完成了目标而肯定自我。别人的评价并不能影响自我的判定,毕竟,这个领域,是你的强项。如果不是,就努力让它变成你的强项。

  ————2016.5.22

  三、多少恐惧被误解成了爱

  多少次由于生活习惯不同而产生激烈争执,回想起来,看到不赞同的行为就会严厉制止的行为,究竟真的是为了对方好,还是只是因为自己的恐惧和担心

  不要老抱着手机,有什么意思啊。当我这么对对方说的时候,何尝不是对自己说的呢?害怕自己因为手机而虚度光阴,何必把这种担忧还强加到别人身上。

  跟小孩儿的沟通也是,别看动画片了,再看就得近视眼了。也是真的为了她好,但也不能因为孩子不听就自己开始烦躁发脾气甚至动手啊。

  小孩哭闹、或者有一些要求是正常的,我们一味地用成人的规则去约束她,而不注意沟通的方式,到头来小孩只会越来越不听话。

  所以在要求别人的时候,最好先问问自己这个要求的初衷,来判断究竟是出于自己的恐惧还是真的为了他好。

  ——2016.5.23

  四、书读到最后

  到了最后,曾经给出的4分降到了3分。连我这个外行也觉得这本书浅了。虽然作者想要把她思考出来的最精华的东西讲出来,让我们拿来用,但是,作为一本小说,她的语言实在是没有吸引力。

  我不否认按照书里的方法一遍遍暗示自己,关注自己的情绪思想,真的会让自己心境变得平和,这一点我非常肯定。但语言太直白也是硬伤。

  当我借着劲儿打开第二本《活出全新的自己》时,我悲伤地发现,第二本竟连情节也没有吸引力。

  所以总结起来,这本书特别像毒品,有瘾,给自己表面的满足与平静感。但同样的剂量能给人带来的满足感越来越少,直到最后,连曾经有的满足的感觉都忘记了。

  ——2016.6.5

  《遇见未知的自己》读后感(八):想看书评,又怕忘了自己想说什么。

  昨天收到这本书开始就觉得拿到它简直是救了我的命,本想通宵看完,还是理智的留到了今早来看,毕竟身体不能垮。

  随着自己渐渐长大,独自面对的问题越来越来,遭受的打击也越来越多,我不得不开始发现并承认自己的承受能力有多差。

  高考和考研前一天晚上的通宵失眠就可以证明这一点,害怕失败,一点也不敢面对失败,是我不得不去面对的问题。

  之前以为是考试综合征,是自己心理素质不好,看完书才知道,这是因为我的潜意识告诉我,必须考好,才对得起自己的努力,我甚至都不敢去想考不好以后的结果。

  索性是考上了,也正是因为一路的顺风顺水,让我根本不懂得如何面对失败。研一开学找导师,因为开学前没有联系好,遭到了好多老师的拒绝,当时竟然想过不读了。

  研一课程结束,开始找实习,一开始自信满满,而我不得不面对的结果是不管大小公司,对口专业的实习一个也没收到offer,只有一个对口公司的非对口专业给我发来了入职邀请。

  内心深处就给自己设置好了振幅,在北京这个人才聚集地,我的竞争力太弱,学校竞争力不强,自己也没考过什么有含金量的证书,实习经历几乎为零。我甚至开始放弃自己,去了那个非对口专业实习那儿工作,我甚至被公司富丽堂皇的工作环境蒙蔽了我的ego。

  是不是说明我本身就是个拒绝潜意识操控的人,在读书之前,我就已经决定不去那儿实习,不去浪费时间做自己不喜欢的事情。看完书之后,更是一点心有余悸都没有了。

  虽然看书过程中不断在自我反思,也找到了一些问题的原因,但我最害怕的是我其实是给自己找了一个绝佳的逃避问题的方式。是不是因为我并不适合做专业相关的工作,所以才因为种种原因收不到offer?这是定数,还是我真正的意识在输出振幅并操控?

  这样的解释是不是就回避了我确实没有足够努力,确实没有过于别人的竞争力这些事实?是不是太侥幸了?

  我不由想起,书中老人也说过。努力不一定有收获,但想要有收获,就非得努力不可。管好自己的事,想清楚自己想要什么,并且言行一致。如果你自己都不为了自己想要的努力,像上帝感恩也于事无补。

  刚刚看完书就来写了,书也是迫不及待很快看完的,缺乏太多的思考,但实在是忍不住说出这些,太怕忘了。但我还是觉得,我的潜意识只是刚刚开始操控我,我的真我还是很容易让我自己找到的。我刚刚开始疯狂的去追逐大家都追逐的东西,而忘了什么才是真,什么才是自己真正想要的,这是我接下来必须去思考的。

  :感恩。

  1 我的父母。不会去打压我的情绪,去操纵我的未来,他们在我开心的时候让我喜悦,在我悲伤的时候告诉我没什么大不了的。我觉得我的负面情绪没有因为父母而被抛到墙角,一直是我自己不敢面对。

  2 我的男朋友。我的潜意识总觉得一些事情他应该怎么做,我以为是为他好,但方式并不对。如果强加观念在他身上,他的小我第一件会做的事就是反抗。我应该意识到这个问题,学会像他一样接受这样的我,并且并不想改变它。

  3 我的生活。不论我每天在发生什么,都是生活的一份礼物。有的让我喜悦,有的让我剥开里面,在遭遇了以后平和的去看我的观念,并且学会接受它。

  etc.

  最后,感恩我那一扫而过的念头,让我终于开始沉下心看书。感恩让我找到了这本书,感恩作者张德芬,也许对我们来说,这本书就是那个老人。我们的生活,将会越来越美好。爱、喜悦、和平才是最重要的,不是么?

  《遇见未知的自己》读后感(九):外面只有你自己

  《遇见未知的自己》表妹已经给我推荐了好几年,她说这是一本对她的生活有着深刻影响的书,我却从来没有绝对对我有任何吸引力。这也是为什么我到今天才看这本书的原因。

  是这本书找的我,或许这就是所谓的“缘分”。

  因为工作的关系,最近几个月,心情一直处于低潮,无论自己怎样努力,总是从莫名其妙的烦恼中无以自拔。从这个意义上说,现在就是《遇见未知的自己》在我生命中出现的契机。

  整本书对我影响最大的就是这句话——“亲爱的,外面没有别人,只有你自己。”正如那个神一般存在的老人所说的那样——“所有的人、事、物都是你内在的投射,就像镜子一样地反映你的内在。当外境有任何东西触动你的时候,记得,要往内看。看看自己哪个地方的旧伤又被碰触了,看看自己有哪些阴影还没有整理好。不要浪费能量在那些外在的、不可改变、不可抗拒的东西上。”正如我所读过的《秘密》一样,也和我现在正在开始的《生命的重建一样》,更与佛家经典所讲的一样,世界是由我们的心所演幻的幻想。我们想什么世界就是什么样。这并不是唯心论,而是切实存在的事实。就像张德芬在书中以若菱的视角看同事一样,本来若菱以为自己被好友背叛的事被同事知道了,所以才从各位同事脸上看到诸如同情、鼓励以及幸灾乐祸的表情,然而,在领导找自己谈过话后若菱才知道原来领导已经帮自己争取到了公平的待遇,再去看同事们的表情,读出来的味道和刚刚完全不同。所以,若菱刚进办公室的时候,觉得有些同事“鼓励、同情”,有些同事“幸灾乐祸”,那是她的大脑自己去筛选、过滤、定位出来的,其实并不是事实。

  回想我们自身,这样的事情其实也发生过千万遍。只是我们一直坚持按我们自己所想的那样去“看”罢了。

  所谓“灵修”我感觉就是佛家的“修行”,向内看远不是说说这样简单,这种超然的“忘我”状态在一开始非常艰难,至少在我还完全无法做到观想自身,脑子中的念头让我难以平静。但是,在读完《遇见未知的自己》之后,我终于明白为什么我在做家务或者进厨房的时候体会到一种叫做“幸福”的感受,那是因为我心无旁骛,我达到了对于自身的一种观察,专注让我变得喜悦。

  是的,喜悦与快乐不同。快乐是由外物给予的一种情绪,一旦外物消失,快乐就不复存在;而喜悦是由内而外的生发,它是一种向外的平静,是一种“忘我”的自然状态。

  我觉得,这就是这本书给我的最大意义,它让我明白了什么是“灵修”以及“灵修”的方向,我知道道路崎岖而漫长,但是只要有方向,我就有力量。

  老人留给若菱的信中还有这样一段话——“记得,每个发生在你身上的事件都是一个礼物,只是有的礼物包装得很难看,让我们心怀怨怼或是心存恐惧。所以,它可以是一个灾难,也可以是一个礼物。如果你能带着信心,给它一点儿时间,耐心、细心地拆开这个惨不忍睹的包装外壳,你会享受到它的内在蕴含着丰盛、美好,而且是精心为你量身打造的礼物。”对现在这样无法振作的我来说,这段话能给我勇气。

  《遇见未知的自己》读后感(十):值得多刷几遍的书

  《遇见未知的自己》

  并不是全懂,但懂了的部分足够给打五分了。

  我从来都认为读书是在寻求心灵的契合点,寻求和自己相遇。不会有永远的畅销书,也不会有适合每一个人口味的书,也不会有适合一个人每个年龄阶段的书。

  但是至少,这本书对我有用处,用处的多少吗?比我在各类社交网站上看到的文章的用处要多,就是这样。

  挖个坑,慢慢填。

  2016年2月20日,刷第一遍。

  书读到二分之一,才有点感觉,它不是小说,所以请不要在乎情节,我也会讨厌灵修这样的词,好在我还是一个不算挑剔的读者,有点共鸣就足够我欣喜若狂。

  开头的部分,圆圈的启示,看不懂,暂时搁置。

  新增的三章,看不懂,暂时搁置。我只是想到了庄子。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