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离婚读后感10篇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读后感 >

离婚读后感10篇

2018-02-24 21:02:01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离婚读后感10篇

  《离婚》是一本由老舍著作,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0.72元,页数:268,文章吧小编精心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离婚》读后感(一):八个便士

  # 八个便士

  我本来是要装系统的,装好系统就紧接着装游戏,然后就倘佯在游戏的世界里,一把一个坑地让时间飞速地流去,那样就不会觉得无聊,说到这里我耳边怎么会回响着一句话“你一天都在打游戏,不无聊啊?”当然,不无聊啊。一把游戏三十分钟就能分个输赢,玩得好三十分钟就能把你带上人生巅峰,我活一辈子在现实中都得不到个巅峰呢,你说我能不玩游戏吗?就好像打几圈麻将,几个小时就能见输赢,你要让我花时间去看书,去记英语单词,十天半个月我也看不到什么成效输赢啊,所以我还得打游戏,而且我不无聊,有时候我觉得成天打麻将才是无聊,人与人之间本来就是不可沟通的,不是吗?

  谁知道片区迎来了停电一整天,没有电是不科学的,因为有了科学才有的电。重庆的冬天晒不到几天太阳,我就裹了个棉被躺在沙发上,说出来你可能不信,我翻起了一本书,当然是电子书。我看了一本什么书呢?老舍先生的《离婚》,昨天才过去了双十一,今天就翻到了这本书,看来是机缘。突然又想到前面才看了他的那篇《歪毛儿》,那歪毛儿说什么人活三十岁也就该死了,一个狗都才活十来年。老舍先生对动物的这番怜悯之情就好像一个沉痛的暴击,深深地将我打动,我仿佛听到了内心深处渺茫的犬吠声。

  好家伙,一口气读完了,三个小时呢。

  歪毛儿说,普通人只能软,不能硬,所以世界没有骨气。他只能硬,不能软,现在没法儿安置他自己。人生真不是个好玩意儿。我是普通人啊,我得安置我自个儿啊,所以我只能软不能硬,所以电来了我还得打游戏不是,但这样看来,人生他依然不是个好玩意儿。

  gt; 生命似在薄雾里,不十分黑,也不十分亮,叫人哭不得笑不得。应当来些日光;假如不能,来阵暴风也好吹走这层雾。

  2016.11.12

  《离婚》读后感(二):每个人生活都有着说不出的痛

  看完离婚,也不知道到底有没有弄懂老舍得真实想法,但却明白生活中确实有太多的不如意了。书中太多人想离婚,却又没离婚,这何尝不是一种悲哀勒。女人和女人之间有着自己的想法,自己的是非观念男人与男人之间又有着自己的思想,总之不能和谐

  老李不快乐,有着自己的思想,却又被现实所束缚,最终的回乡下到底算不算一种解脱呢,我不知道。张大哥平常看起来很快乐热心肠,乐于助人,有儿有女,很好吧!但当天真被抓走后,生活突然失去了意义忧愁不快乐。

  书中的每个人物都有着自己说不出来的痛,这便是生活吧,不全是快乐,有着忧愁。但一切往好的方面想,忧愁便会冲淡点,生活仍会继续,伤痛依然存在,但向前走,不屈服,总会好的,总会好的!

  《离婚》读后感(三):离婚了吗?

  题为离婚,实际没有谁真的离婚了,马太太最后和出去鬼混的老公重归于好了, 并没有因为老公和其他女人鬼混而离婚,旧式女人不是因为爱,而是因为不愿意离婚而丢人吧,也因为离婚之后不易再嫁而恐慌,甚至期盼丈夫早日回心转意,甚至能够接受另一个女人明里暗里的存在,这就是那个时代的女人,悲哀又无奈,那个时候也许还是女子无才便是德的年代吧。第一次看老舍的作品是《我这一辈子》,一个个的小故事力透纸背发人深省决定以后多看老舍的作品。这是第二本书,因为最近在纠结结婚的意义,所以看了这本书,和想象内容不太一样,整个小说没有一对是离婚的,但是没有一对心里不盘算着离婚的,特别是男人,吃着碗里的,看着锅里的,这也许是所有MEN的天性,没办法改变,现在也是如此,千百年本性不变。老李张大哥张大嫂方墩吴太太邱太太老孙小赵李大嫂二妹妹,这些人物看过之后还有印象,很生动的故事,每个人物从言语行为心理活动描述的比较形象化,这也是老舍之所以为文学大家的原因了,不是咬文嚼字,而是平实的语言和真实的生活和丑恶社会背景,都历历在目,挺好的故事

  《离婚》读后感(四):关于人生

  今年大二了,感觉人生观价值观不知道在哪呢,生活就像老李,既看不起周围的平庸的人,自己又不知道如何生活,心理又格外敏感,老是以为别人要耻笑他;既看不起普通的生活,又觉得家庭温暖不错。他只能躲到书里。他梦想有个理解他的女人:安静独立,不言语。

  老李对生活中的一切都充满无力感,偶尔心里有一些想法,却从没有实施过。

  他简直就是一个受惊过度的孩子,不知如何与人相处,不会表达感情,甚至连打招呼都不会。心里渴望温暖,房东老太太一壶热水就让他激动

  渴望爱却不知如何去爱,渴望被爱又不知如何接受。

  从农村来到上海这样的大城市,苦读了十几年的书,就为了摆脱农民命运,但到了大城市,又让人很迷茫,城里真的就比农村好么,奋斗这么多年,究竟是为了什么??

  1933年的书,竟给了我很大的触动,老舍真不简单,特别喜欢老李这个人物。

  《离婚》读后感(五):不敢浪漫而愿有个梦想

  “看生命,领略生命,解释生命,你的作品才有生命”

  ——老舍

  “自这部小说起,我建立了自己的文字风格。在写《离婚》时,我决定抛弃陈腐的文言文,而尽量用接近生活的语言来表达。我希望用一般平民百姓的语言去创造一种新的美感。我在《离婚》中所用的语言是第一个,也可能是最好的。”

  ——老舍

  老李“我并不想尝尝恋爱滋味,我要追求的是点——诗意。家庭,社会,国家,世界,都是脚踏实地的,都没有诗意。大多数的妇女——已婚的未婚的都算在内——是平凡的,或者比男人们更平凡一些;我要——哪怕是看看呢,一个还未被实际给教坏了的女子,情热象一首诗,愉快象一些乐音,贞纯象个天使。我大概是有点疯狂,这点疯狂是,假如我能认识自己,不敢浪漫而愿有个梦想,看社会黑暗而希望马上太平,知道人生的宿命而想象一个永生的乐园,不许自己迷信而愿有些神秘,我的疯狂是这些个不好形容的东西组合成的;你或者以为这全是废话?”

  老李把各位太太和自己的比较了一下,得到个结论夫妻们原来不过是那么一回事,“将就”是必要的;不将就,只好根本取消婚姻制度。可是,取消婚姻制度岂不苦了这些位夫人,除了张大嫂,她们连一个享受青春的也没有,都好像一生下来便是三十多岁!

  家庭是个男女小孩,臭虫,方墩样的朋友们的一个臭而瞎闹的小战场!老李恨自己没胆气抛弃这块污臭的地方!只是和个知己——不论是男是女——谈一谈才痛快;哪里去找?家庭是一汪臭水,世界是片沙漠!什么也不用说,认命!

  老李心中堵得慌。一个女人可以毁一个,或者不止一个,男子。同样的,男人毁了多少妇女不仅是男女个人的问题,不是,婚姻这个东西必是有毛病解决不了这样大的问题,只好替自己和丁二爷伤心。丁二爷不那样讨厌了。世上原没讨厌的人,生活的过程使大家不快活,不快活自然显着讨厌:大概是这么回事,他想。假如丁二爷娶了李太太,假如自己娶了就说马少奶奶吧,大概两人的生活会是另一个样子可也许更坏,谁知道他上了天桥,没看见一个讨厌的人,可是觉得人人心的深处藏着些苦楚。说书的,卖艺的,唱蹦蹦戏的,吆喝零碎布头的,心中一定都有苦处。或者那听书看戏捧角的人中有些是快活的。可是那种快活必是自私的,家中有几个钱,有个满意的老婆,都足以使他们快活,快活得狭小,没意义,象臭土堆上偶尔有几根绿草,既然不足代表春天,而且根子扎在臭土堆上,用人生的苦痛烦恼不平堆起来的。

  男人是要不得的,他想:女人的天真是女人自作的陷阱,女人的姿色是自然给女人的锁镣,女人的丑陋是女人的活地狱,女人怎么着也不好,都因为男子坏!

  我本来是奔着《骆驼祥子》买的书,到手时书里却还有有老舍的另一篇小说《离婚》,我幸运在这个年纪遇到了《离婚》。老舍绘出了不少一个结婚几年的男人自己都无法表达清楚的的感觉出来。这种感觉很棒。这大约就是读书的乐趣吧?

  书中老李的角色常常投射到自己身上,结婚几年有孩子,乡下的出身却受过高等教育,老黄牛一样在衙门做事,还都追求那么一点诗意。

  生活的诗意还是有必要去追求一下的。结了婚,生了小孩,零零碎碎,柴米油盐人情世故把家庭弄成一汪臭水,有的甚至是活地狱。没有一点诗意活着真的没有什么意思了。比如隔壁马家媳妇,比如爱人梦中的呼唤

  老舍把这个世界的恶写出来,也把这个世界的美好写出来;把人情的世故写出来,把人情的温暖也呈现给你看,向生活的无聊和零碎投以失望,又把陡然的感动和诗意爱的火热。这就是婚姻,将就将就到后来,说离婚,却离不开婚姻。

  《离婚》读后感(六):Ctrlc+v的豆瓣书评

  总觉得不多些字 就不够表达我对这本书的喜欢的感情。

  看看豆油们的书评 觉得写得挺好的 故做摘抄 供以后翻看。

  侵删。

  短评:

  1. 张大哥是一切人的大哥。你总以为他的父亲也得管他叫大哥;他的“大哥”味儿就这么足。

  2. 以想离婚开始,以不离婚结束大师文字的魅力就在于,读完总能减少对生活的恐惧不安。把生命当成一个笑话来看,也是很有意思的。生命是求诗意而不得,日子是纠缠中的敷衍,管他的,亲切幽默轻松珍贵的东西。

  3. 很简单的故事 细腻的文字 完全被带入了当年的北平 虽说是快一百年前的故事,但是现在何尝不是这样的世界呢 你我难道不是老李 ?

  长评:

  1. @周六我要休息:我觉乎着,“诗意”,是生命中那么一点美好的东西。是米饭窝窝头上衙门上床生孩子奶孩子养孩子之外的一点点美好,是在人生不如意十之八九中给予慰藉的一些事物,不拘是什么,人也好,物也好,总是生命中世界上的一些“真,善,美”的东西。

  2. @庞二哥:说《离婚》在今天依然有魅力,更重要的原因是前面提到的语言魅力,尤其是幽默的魅力。老舍这部作品的语气一直是调侃的、带点讽刺的。却又不是毫无同情的嘲讽和批判。开头第一句:“张大哥是所有人的大哥。”就定下了作品的基调。

  老舍对狂风、春节、早春、夏天暴雨和酷热都描写得极为精彩,尤其是对雨后的云的描绘,简直会让你历历在目且过目不忘。老舍在《骆驼祥子》里的一段描写烈日和暴雨的文字入选了中学课本,但那段文字是“服务于”祥子这个贫苦人的,是为了衬托他生活的艰辛。到了《离婚》这里,老舍的景物描写则开始“服务于”老李,老李是知识分子,他不像祥子那么贫苦,但他的心理可能更落寞。于是狂风也和他过不去,太阳让本就烦躁不堪的老李“热得恨不得咬谁一口”。

  除了风景,更见老舍文字功力和幽默风格的是对人物的描绘。且不说对人物性格的刻画入木三分,单是人物外形的描绘就已经活灵活现了:张大哥长了一对阴阳眼,左眼会随情绪变化开合;小赵的眼睛则会随心情飞到眉毛上边或干脆飞出去;吴先生说话间也要摆两个太极姿势;要学官话的孙先生不管说什么都带儿化音,并乱用歇后语和“压根儿”…如果说老舍对这些男性的描写让他们跃然纸上的话,那么老舍笔下女性则会直接从书中走出来:李太太梳一对干巴巴的小辫、穿一件很肥的棉袍;邱太太是直板儿一块,却要为了表现自己的“个性”而故意要与别人唱反调;书中最为活灵活现的是吴太太~一块大方肉上面顶着个白球,号称“方墩儿”…这样的一群人物活跃在一本小说里,即使不讲什么故事,就已经足够精彩了。

  老舍把风景写得精彩,是因为他热爱生活;他把人物写得形象,是因为他对人世看得透彻。透彻让他深刻,但热爱又让他宽容。所以他笔下的人物都有来龙去脉,哪怕是小赵这样的流氓也有他的一套哲学。在老舍这里,没有没来由的“痛打落水狗”,更不会爱什么人使自己“变成尘埃”。他会为我们展现小赵是只什么样的“狗”,同样也会告诉我们他的逻辑是什么;老李是老舍比较同情的人物,但老舍也会对他有很多批判。而老舍对人物的展现和批判又多是通过幽默的方式,这就更加意味深长深入人心

  《离婚》读后感(七):真实的人总是不讨喜

  除这本长篇外,老舍的小说中,我好像是只读过《骆驼祥子》。这本其实不如《骆驼祥子》好读。因为这本书讲的故事更家常一点,是个寻常老李的故事。

  这个故事里的人,真的没有完完全全招人喜欢的。就好像读《骆驼祥子》的时候,虎妞也不是一个十分讨喜的人物。我觉得是因为真实吧。那些心理描写,一度让我觉得老舍实在是敢写,也实在是想得明白,所以才写得那么真实。那些小心思,狭隘,自私,愧疚。。。等等等等,其实不好描述的情感,都写得很直接。也是因为这样,我觉得这本书不算一本开篇就很好读下去的书。可能对书中人物产生嫌恶,也可能不想再面对那些直接的心理描写,因为明知自己也曾有那样的心理。

  但其实看至终篇,我们还是明白,这个故事。老李窝窝囊囊过的一生,而后又剧烈地反抗,心酸又寻常,不过也就是我们每个人都可能经历的,正在经历的。

  《离婚》读后感(八):“诗意”没能打过“常识”

  老李——老李是个乡下人,来北平上学,留北平做事。虽不丑、学问也好、做事心细,但于真正的北平人,例如张大哥,看来,这个人总是有些“不顺眼”:“穿上最新式的西服会在身上打转,好像里面絮着二斤滚成蛋的碎棉花;刚刮净的脸,会仿佛顺着刀子冒槐子水,又涩又暗。”

  老李的内心,充满着由矛盾造成的苦痛,他认为婚姻制度是错的,可是却顺了父母,在乡下娶了妻,还生了一儿一女,后来又听了张大哥的劝,把家眷接到了城里;他讨厌那个怪物衙门,可是呢,却也只能为了一家人的生计,将自己卖给魔鬼,“每天往那怪物肚子里面爬”;他自认为和别人不一样的是对“诗意”的追求,可它究竟是什么?我觉得老李也并不十分清楚,只是简单地具化在了马少奶奶的身上,最后,马少奶奶妥协了,老李的“诗意”也就破碎了。

  张大哥——张大哥是一个热情而周到的人,“是一切人的大哥,你总以为他的父亲也得管他叫大哥”,大哥的心中是有一杆尺的,其衡量标准则靠的是他多年积累下的常识:没有卤虾油,涮羊肉就不完整;没有婚姻,一个人就不完整;没有儿子天真,张大哥就不完整。

  张大哥不像老李那么爱琢磨些“诗意”的东西,他“永远顺着车辙走”—“如果没有横祸的话”,而且还热衷于帮别人走到这条正轨上来。可哪儿能没有横祸呢!当张大哥失了方向的时候,周围的人避之不及,还愿意拉他一把的也就只剩下了“乡下人”老李和“废物”丁二爷。

  小赵——小赵是个年轻人,做起事来“精”、“坏”、“狠”。他的眼里只有“货物”和“利益”—十三妹等于一个市长的职位;天真等于一所房子加二百五十块钱再加整老李一顿。孝真算是个例外,击中了小赵心中柔软的那一块,不过就是这以前未曾有过的柔软,让他从故事里的“超人”变成了“死人”。

  丁二爷——丁二爷是张大哥口中的“废物”,这么多年了,故事就只有一个:年轻时娶妻,被嫌,算底当了王八,还不算惨,妻子又带着儿子跑了,从此音信全无。丁二爷有点儿像“祥林嫂”,不断地重复着这个故事——给小时候的天真和孝真、给菱和英——只有小孩子愿意一遍一遍地听他念叨。

  丁二爷到老终于硬气了一把,揍死了小赵,可是?他骨子里到底不是个英雄,怕得要命,天天梦见被枪毙。

  书的名字叫做《离婚》,但故事里面一对儿都没离,连丁二爷都不算,只是老婆跑了,没走法律程序。婚姻中的问题:纳妾(小三)、价值观不合,最终都还是被大家“敷衍”过去了—方墩儿太太如此、高学历的邱太太如此、“诗意的化身”马少奶奶如此、“诗意的追求者”老李最终也是如此。胜利看起来是属于张大哥的,虽被折腾了一番,可到了到了,却什么都没损失,继续在衙门当差、房子拿回来了、女儿没被骗走、儿子还老实了,张大哥又变回了张大哥,继续他那忙碌的媒人生活。

  所以“诗意”可能终究是抵不过“常识”的,作者在讽刺,不过,也许源于一种看穿了的无奈。有多少人能有打破常识的勇气,又有多少最后选择了“自暴自弃不思不虑”地“敷衍”下去。

  《离婚》读后感(九):入了生命这个圈,就像野鸟入了笼

  这会子是民国,北京还叫北平。

  北平春天的生命是短的,正如那千疮百孔的国民政府一般,好景不长,经不起个咂摸。

  世道乱,可再乱也不耽误张大哥给别人说媒拉纤。谁不知道张大哥脑子活泛,人精明,办事儿体面呢。场面人嘛,机关单位也好,街坊四邻也罢,谁不尊敬他?喊他声张大哥!对于张大哥来说,介绍婚姻等同于创造,消灭离婚就是艺术批评。

  gong chan党难免会耽误张大哥的事业,gong chan就会共妻。——他以为。这也没啥,只要人人有个好婚姻就不怕。结了婚,人比老鼠还老实呢,张大哥深信此理。

  可惜谢家宝树,也难免有几片不舒坦的黄叶子。这不,张大哥一双儿女偏偏不让他省心,追求什么摩登啊,布尔乔亚啊。追究就追求吧,张大哥管不了,也懒得管。

  可还有更让张大哥糟心的事儿呢,自己那个一天到晚就知道臭美的儿子,让人家当成gong chan党给抓了。

  这不是晴天霹雳嘛!怎么偏偏抓了自己的儿子呢?怎么不是抓自己的女儿呢?哎。儿子再不争气也是儿子啊,得续香火。儿子要是没了,这是为谁辛苦为谁忙呢?

  张大哥垮了,平日里撑场面的那口气,一下子化成了眼前白蒙蒙的雾,飘着,好歹都不散去。

  长得不难看,但怎么看也不体面的老李,最近虽说不买书了,但是那个“诗意”总是在心窝里揣着,怕凉喽,怕摔个粉碎。

  他有些后悔前阵子去吃张大哥家的“火锅宴”。厉害啊,“诗意”没抵过张大哥给他描述的儿女绕膝的画面。他的心被火锅的温度给烤软了,本就模糊的诗意远方的路,也被这碳火炙化了,粘住了他的双脚。

  机关单位是吃人的巨兽,把他们这帮人吃了进去,再嫌弃着吐出来。那些没消化的渣子化成了一个个的小怪物,变得连他们自己也不认识了。

  渣子们的生命能有啥意思?入了生命这个圈,就像野鸟入了笼,最后不知道又会被谁烩成一锅菜。

  长得不体面的老李是不服的。比方说,对院子里长得还算体面的女人,那有心没胆的“诗意”。会挣扎着和自家婆姨顶几句,对自己的工作也漠不关心。可老李的同事觉得,老李虽硬,可也没比他们硬着多少。一样的小人物,五十步笑百步而已。

  小赵是命有一劫。没办法,他克星太多,有不怎么硬的老李,有张大哥的摩登女儿,还有一位——丁二。可有可无,有肚子没灵魂的丁二。张大哥心里的丁二也就这样,有口饭吃就得了,要什么灵魂呢?布尔乔亚。

  可这平日只会吃饭的丁二生生的把手眼通天的小赵给办了。小赵从此可省了事儿喽,不用惆怅和张大哥女儿的“爱情”,不用担心拐来的女孩卖不出高价,不用担心口舌生疮,也不用担心自己生儿子没屁眼。他甚至连喘气都省了,因为他——死了。活该。

  自己把自己压给小赵的老李松了口气,小赵使不了坏了。张大哥全家也松了口大气,宝贝儿子回来了。锦上添花的是,让小赵讹诈去的两套房子也物归原主了。

  丁二可犯了犹豫,毕竟自己“帮”小赵“省了那么多事儿”。他又是“做好事不留名”的人。

  老李有些烦了,院子里那个给他些许“诗意”的女人让他看出了不堪。切,哪有这么多“诗意”,都他妈的俗。

  不待了,回乡下。

  老李媳妇心里乐了。回乡下好啊,婆姨不就是守着丈夫孩子嘛,城里“狐狸精”太多,专门勾搭汉子,让人不美气。

  走了,丁二也跟着老李一家子走了。

  挺好,眼不见心不烦。女人们的勾心斗角,男人们的暗箭明枪,都看不见了,就权当这世上本没有这些,白茫茫一片真干净。

  张大哥恢复了元气,照样“创造”和“艺术批评”,女儿照样摩登,儿子照样布尔乔亚,他照样管不了子女。

  听说老李走了,同僚们松了一口气,喜洋洋的。多出一个缺,马上会有人补上。老李的走只是为他们茶余话后添了些作料。

  张大哥觉得老李在乡下呆不长,很快就得回来。

  谁能离得开北平啊。

  《离婚》读后感(十):333.15.69《离婚》—老舍。

  据说是老舍先生最满意的作品,不过我觉得结局稍稍草率了些,意犹未尽。老北京写的好不好,重点就是对小人物的描写够不够味。官场上同僚之间表面一团和气,暗地里互相较劲甚至对对方的不幸有股幸灾乐祸的勾心斗角。市井邻居之间,守望相助却又可以为了莫须有的丈夫与女邻居间的苗头勇于指桑骂槐。女人之间不论出身于大学、市井、乡村,在对待丈夫的问题上是惊人一致的。老好人张大哥的处世哲学差一点功亏于溃,但是他挺过来了,虽然说是老李的功劳,也可说是这种处世哲学的生命力。老李追求的诗意在小人物的生活中恰恰只能存在于想象中,是平庸生活中偶尔的意淫,不可浸淫其中,那是大人物的事。最后所有人各归各位,便是说,对待生活不必太认真,小小风波过后,日子仍然按照既定的轨道前进。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读者发表的读后感】

查看离婚读后感10篇的全部评论>>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