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吉祥纹莲花楼(完美典藏版)》经典读后感10篇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读后感 >

《吉祥纹莲花楼(完美典藏版)》经典读后感10篇

2018-02-25 20:11:02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吉祥纹莲花楼(完美典藏版)》经典读后感10篇

  《吉祥莲花楼(完美典藏版)》是一本由藤萍著作,江苏文艺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98.00元,页数:864,文章吧小编精心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吉祥纹莲花楼(完美典藏版)》读后感(一):李莲花,他终于原谅了所有过往岁月

  李莲花,他终于原谅了所有过往的岁月。

  “生当如李莲花,该放下的都放下,死当如梅长苏,该守护的都守护。”

  在第二遍看完《吉祥纹莲花楼》以后,我决定写一点关于这本书,不,应该说是关于这个人。于是,在豆瓣上搜索的时候看见有人写了这句。

  李莲花,梅长苏,恰好,在追完梅长苏后看的李莲花。对于梅长苏,有太多的人写,他的赤焰军,还有那么多人愿意陪他一起走下去,纵使万般艰险,亦有人陪。而李莲花,很多时候,只有他一个人而已。

  “有的人弃剑如遗,有的人终身不负,人的信念,总是有所不同。极喜欢李莲花这种人,君子藏锋携酒负琴天涯走遍,年少意气风发都只是人生的一个幌子,就此遁隐于市乐其所乐也未尝不是一种完满。花有重开日,人无再少年,不须常富贵,安乐似神仙。”

  有人这样写李莲花,而在岁月渐长之后,我也越来越欣赏他身上在岁月面前的淡薄和从容。过去,他不是不想回去,只是无能为力。或者,是不愿意,不愿意去打扰故人生活,不愿让平静的生活被打破。也许,也是一个人在等死。

  也许,是他前半生的光芒太盛,才让后半生的他忍受疼痛入骨,忍受岁月渐渐在他身上越来越残酷,及至再也看不见,听不到。

  那时,所有人都在等待那一场旷世决战,而我明明已知他不会出现,却依然在方多病说出“他说他已经死了”的话时潸然泪下

  从开头至结尾,作者一直都在写,终有一天,他终将疯癫而亡,却依然在结局到来时痛不欲生。因为,不想他死,他是李莲花,他有起死回神护身的扬州慢,他是江湖传奇李相夷。可是终究,他也只是一个凡人而已。

  江湖传说,吉祥纹莲花楼的主人极其神秘,住在一栋会一栋的木质小楼里,有天下卓绝的能让人起死回生能力。然而,却只有极少几个人知道,他很穷,住的楼是从敌手那里捡来的,因为没钱;曾经吃过各种苦头过着暗无天日的生活,因为没钱;经常写信给方多病或施文绝这两个知心好友求救,只因为他到了一个地方,没钱或者拉着木楼的牛累死了……及至他名闻天下,却依然没钱,每天跑到小镇上吃面条度日,楼里的桌椅坏了也只能自己修修补补,漏雨漏水也几乎会要了他全部家当。

  可是就是这样一个人,他隐藏的智慧足够世人臣服在他脚下。只是这不是他需要的,这些,他前半生的荣光已经足够。他的后半生,是隐藏在尘世里的一颗明珠,敛了身上的光芒,暗暗发光,却不受尘世污染。

  那些诡谲恐怖案件,他并不需要刻意,却总是能在无知无觉中踩进那个坑。而他,也是在那些案件中邂逅故人。是故人,纵使过往在他身上留下面目全非痕迹,却依然有另故人动容的地方。

  从前,他跋扈,神采飞扬;如今,他如古井般沉寂,却拥有了让人心安的力量

  岁月和磨难在他身上留下的力量,太浓重,以至于是凤凰涅槃重生般的新生。而这种新生,却又让人敬佩。

  那些逝去的岁月里,他一个人忍受来自身体的疼痛,以及未来必亡的结局,也有绝望伤悲的时候,目光空洞无魂。而很多时候,他其实都是自知自觉的,隐忍,聪慧,不漏痕迹。

  救了方多病和施文绝,无从知晓是凑巧还是他的真本事。从前他是李相夷,江湖中有那么多人跟随,热闹喧嚣。如今他是李莲花,身边只得二三损友,却怡然自得。这,也是他的新生。

  身入江湖,自有万般艰险和不得已。从前的李相夷立于武林之巅,多年后的李莲花,依然以一种方式立于不败之地。他注定是传奇,却让人心生不忍。

  他拖着破败残躯,却能每次化危险于无形。不,也不是每次,他明知每动用一次扬州慢救人,死亡离自己就更远,却依然毫不犹豫去救人。也许,他是觉得有些东西有亏欠,故人,便心有仁慈

  方多病其实是一个幸运儿,身边有知己李莲花,还有显赫的家世,后来又取得公主。然他又如此愚笨至极,离真相那么近却看不到,每每被耍却后知后觉。然他,才是对李莲花情深义重到至死不渝的人。

  后来他在东海边寻到口不能言耳不能听的李莲花,看着那个疯子,虽然无法像过去一样斗嘴一样吵闹,然活着,是最好的结局。

  每每看到李莲花扮作白衣人救方多病,都会觉得想敲开他的脑子大声告诉他,身边的那个人就是传奇!却也想,那样也好,他认识的人,自始至终都是李莲花,而李莲花,也需要这样的一个朋友。不是因为身份,只是普通的知己。

  收到李莲花绝笔信的时候,方多病说,他为何要寄信给我,他若不寄信,我便永远不知道。

  是的,没有信,就不用面对死亡,不用面对朋友离去。这,是方多病的话,也是读者心中的痛。

  剑断人亡,多少次,他看着曾经亲密无比的少师剑,听着别人说着他的传奇,却再也不开口承认。剑在人在,如今剑还在,却被他放弃了。

  知晓死亡,亦不愿让故人有太多难堪,断剑,他一人孤舟远走,自此以为可以一人独自面对死亡。却不想岁月终究待他不薄,在世事变迁之后,大隐隐于市,以一个普通人模样活着,自得其乐

  失去后的放下,他用决战和新生作为代价,终于明白放下,才能快乐似神仙的活着。而那些倥偬岁月里的爱恨情仇,也终于成了过往。

  李莲花,他终于,原谅了所有过往的岁月。获得新生。

  时挽。即日。

  续补:

  其实,有些推理显得无厘头,更是处处硬伤,但因为一个李莲花,已足够。而书中出现的人物,只要是剧情需要,该死的死,该伤的伤。然而,总有一些人身上,那些执着,或成魔,或动容,都留下了深刻印象

  乔婉娩。她是李相夷的红颜知己,十年前,李相夷是她的信仰内心的光。只是十年过去,陪伴在身边多年的肖紫襟,已足够让她爱上。这些,怪不得任何人,如她所言,李相夷依然是她内心牵挂的人,而她也不后悔嫁给肖紫襟。对于一些书迷,是痛恨乔婉娩的,然这样的安排,却又合情合理。她为了李相夷守护了最美好的十年,已足够。

  角丽谯,她是江湖最美丽女子,多少男儿为了她如痴如狂。她对笛飞声一往情深,却又是一个杀人魔,是一个荡妇。她早已恶魔入体,得不到笛飞声,便那样虐待,让人无法动容。只是对于她和帮派的灭亡的描写,显得无力又苍白,好像突然之间就结束了,死的那般容易。也许,她注定是为了那一个复国的梦,入魔成狂。

  肖紫襟。如果没有李相夷,他必定也是一个令人敬佩的人,只是可惜有了李相夷,是既生瑜何生亮的遗憾更何况,他们之间,还有一个乔婉娩。多年前,他知道乔婉娩的心意,自不会对李相夷如何,可是如今,李莲花回来,却让他不甘心到手的一切又没了。所以他要李莲花死,只有死人,才不会威胁到他。可是他却又下不了手。如此矛盾。直到最后,他才明白李莲花对他的成全,此后一生,他也许都将在悔恨中度过。

  笛飞声。对于这个男子,着墨不多出场不多,却一直都在。十年前与李相夷的决战,两人生死不知。是角丽谯亲尽全力追随的男子,却又不远不近。十年后,面对物是人非的李莲花,他却让人敬佩。为江湖而生,只有李相夷只有李莲花,才是他笛飞声的对手。可是李相夷也好,李莲花也好,都无法再给他一战。江湖自此寂寞如斯。

  云比丘。对于李相夷的旧部,人很多,然而这一个,却又鲜明。他为了角丽谯,背叛了李相夷。却又能用十年的时间,来偿还曾经的一切。李莲花恨过他,而后面的不恨,才是对他的惩罚。谁的年少不轻狂,可是他终究,用余下的一生来偿还一场年少轻狂。

  其实,还有很多人可以写,却不知道要怎么落笔,因为太多人死去,因为揭露了太多的隐秘。可是那些案件,最后成全的,是李莲花,记住的,也是李莲花。

  《吉祥纹莲花楼(完美典藏版)》读后感(二):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

  故事不算圆满情节也不甚精彩,最难得的是不落俗套。

  看多了描写英雄发迹史、好汉复仇记、死死生生功力大增、拼着一腔热血最终得偿所愿之类类似心灵鸡汤励志小说,这本书却让人看到了不同。没有主角光环、没有上帝手指,一个本是光芒万丈骄傲潇洒风光无限的门主,一朝不慎遭人背叛跌落神坛坠入尘土,却依然可以悠然淡定的活着,从不食人间烟火有滋有味的欣赏生活中的小确幸,忙时帮人探案解惑,闲时做一些琐碎的事,如洗衣、清扫、做饭、缝缝补补等。在命运的无情和岁月的残酷之中慢慢的原谅了负他的人,也解脱了自己。

  多少人向往风光无限的日子期盼总有一天能够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被美女鲜花、光环所围绕,却不知平凡的生活亦有无限的乐趣天地有大美而不言,只看各人的心境修养了。

  有一句话说“宁可从来没有得到,也不要得到之后再失去”,天命何其不公,让李莲花经历了得而复失的痛苦遭遇了身负重伤而无人帮助的折磨,让他一个人扛过了人生中最艰难困苦时刻,但也使他收获豁达从容、苦中作乐的达观心境。虽然最后的李莲花依然没有如众人所愿地变成最初那个惊才绝艳的李相夷,但是他始终是命运的强者、生活的智者,虽没了一腔热血年少轻狂,但仍保持着一颗善良温柔的心,慢慢的也有了三五好友,有了惦念他的人。

  有一句话自觉很适合李莲花,一个人不一定有悠闲时光但一定要有悠闲的心情,一个人不一定行走在高原大漠,但内心一定要海阔天空。到了故事的最后,李莲花虽然没了武功,眼睛瞎了,神志也不是很清楚,但终于过上了平静安逸世外桃源一般的生活,远离了江湖的刀光血影是是非非。有挚友方多病陪着聊天,有知己笛飞声一起下棋,捕鱼养鸡种菜,在门前晒晒太阳或是跟大叔大妈聊聊八卦。此处应有诗歌朗诵“面朝倒海,春暖花开”,应有背景音乐“让我们红尘作伴,活的潇潇洒洒”。当真是岁月静好,现世安稳

  不管是之前神采飞扬的李相夷还是之后唯唯诺诺的李莲花,其本质都不曾改变,他一直是一个善良、洒脱又有点孩子气的人,虽经历万般磨难,依旧不改初心。第一次读此书的时候喜欢李相夷,喜欢他出众的姿容和精妙的武功,喜欢他年少轻狂、率性而为的少年心性,当真惊为天人。重读此书是几年之后,已经懂得了好事多磨好梦难成的道理,也体会天意难测造化弄人的无奈,终是知道了李莲花的好。比起李相夷的张扬和肆意,李莲花是安静的、是隐忍的,如同珍珠一般在岁月的磨砺下散发出柔和温润光泽,有一种真正的宠辱不惊、去留无意的从容与大气。也难怪书中西妃那样美貌出尘的女子会想“若是嫁了此人,必定是会幸福的吧?”。

  看到很多书评都会把梅长苏和李莲花两个人作对比,也顺便说一下我对《琅琊榜》的看法。初看琅琊榜的时候还是是感觉不错的,里面涉及的庙堂之上的心计与智谋也让人耳目一新,但是看到一半发现故事走向越来越接近重生复仇文的套路,无非是主角早年蒙冤,身世坎坷,后来苦心孤诣卧薪尝胆殚精竭虑运筹帷幄恋人、基友、铁粉、迷妹、作者的帮助下最终斗败了昏庸的君主、险恶的小人,有冤报冤,有仇报仇,最终主角功德圆满名留青史,在斗争过程中主角光环时时围绕,开挂之事层出不穷。不同之处就是把一群女人的宅斗(宫斗)变成了一群男人的权谋,本质并没有什么不同。看到一半的时候就知道最终结果是靖王登基为帝,赤焰军平冤昭雪,梅长苏心愿达成、含笑而逝,遂弃文。对比李莲花,梅长苏何曾是真正的一个人。当然这些都是个人想法

  说说书中最后那一段,我一直认为李莲花不是真的神志全失、再无记忆。李莲花留下书信,随船飘远的时候是想着山高水长、不复相见的,肯定不会想方设法为自己治疗,所以他被方多病救起的时候应该是真的失忆了。之后经过方多病找来灵丹妙药救治,又或是笛飞声偷偷给他疗伤,李莲花慢慢想起之前的一些事,并不是完全记起,只是能想起经历过的几件大事,想起一些重要的人,可能很多细节遗忘了或是记忆力时好时坏,记忆的画面时而清晰时而模糊。他不想让别人担忧,不想朋友们为他难过,也是觉得现在这样的生活也不错,自己也无心无力再卷入江湖的风风雨雨之中了。因而称呼方多病为施公子或者肖门主,就是不叫方公子,偷偷躲开方多病去跟笛飞声下棋,赢了他一两银子称呼笛飞声为有钱人。这样的生活实在妙趣横生妙不可言

  最后写句感想,愿每个人都能被世界温柔以待,如果不幸被命运所捉弄、被世道所抛弃,也依然能够温柔平和的对待一切。

  《吉祥纹莲花楼(完美典藏版)》读后感(三):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

  故事不算圆满,情节也不甚精彩,最难得的是不落俗套。

  看多了描写英雄发迹史、好汉复仇记、死死生生功力大增、拼着一腔热血最终得偿所愿之类类似心灵鸡汤的励志小说,这本书却让人看到了不同。没有主角光环、没有上帝金手指,一个本是光芒万丈、骄傲潇洒、风光无限的门主,一朝不慎遭人背叛跌落神坛坠入尘土,却依然可以悠然淡定的活着,从不食人间烟火到有滋有味的欣赏生活中的小确幸,忙时帮人探案解惑,闲时做一些琐碎的事,如洗衣、清扫、做饭、缝缝补补等。在命运的无情和岁月的残酷之中慢慢的原谅了负他的人,也解脱了自己。

  多少人向往风光无限的日子,期盼总有一天能够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被美女、鲜花、光环所围绕,却不知平凡的生活亦有无限的乐趣,天地有大美而不言,只看各人的心境与修养了。

  有一句话说“宁可从来没有得到,也不要得到之后再失去”,天命何其不公,让李莲花经历了得而复失的痛苦,遭遇了身负重伤而无人帮助的折磨,让他一个人扛过了人生中最艰难困苦的时刻,但也使他收获了豁达从容、苦中作乐的达观心境。虽然最后的李莲花依然没有如众人所愿地变成最初那个惊才绝艳的李相夷,但是他始终是命运的强者、生活的智者,虽没了一腔热血年少轻狂,但仍保持着一颗善良而温柔的心,慢慢的也有了三五好友,有了惦念他的人。

  有一句话自觉很适合李莲花,一个人不一定有悠闲的时光但一定要有悠闲的心情,一个人不一定行走在高原大漠,但内心一定要海阔天空。到了故事的最后,李莲花虽然没了武功,眼睛瞎了,神志也不是很清楚,但终于过上了平静安逸如世外桃源一般的生活,远离了江湖的刀光血影、是是非非。有挚友方多病陪着聊天,有知己笛飞声一起下棋,捕鱼养鸡种菜,在门前晒晒太阳或是跟大叔大妈聊聊八卦。此处应有诗歌朗诵“面朝倒海,春暖花开”,应有背景音乐“让我们红尘作伴,活的潇潇洒洒”。当真是岁月静好,现世安稳。

  不管是之前神采飞扬的李相夷还是之后唯唯诺诺的李莲花,其本质都不曾改变,他一直是一个善良、洒脱又有点孩子气的人,虽经历万般磨难,依旧不改初心。第一次读此书的时候喜欢李相夷,喜欢他出众的姿容和精妙的武功,喜欢他年少轻狂、率性而为的少年心性,当真惊为天人。重读此书是几年之后,已经懂得了好事多磨好梦难成的道理,也体会到天意难测造化弄人的无奈,终是知道了李莲花的好。比起李相夷的张扬和肆意,李莲花是安静的、是隐忍的,如同珍珠一般在岁月的磨砺下散发出柔和而温的光泽,有一种真正的宠辱不惊、去留无意的从容与大气。也难怪书中西妃那样美貌出尘的女子会想“若是嫁了此人,必定是会幸福的吧?”。

  看到很多书评都会把梅长苏和李莲花两个人作对比,也顺便说一下我对《琅琊榜》的看法。初看琅琊榜的时候还是是感觉很不错的,里面涉及的庙堂之上的心计与智谋也让人耳目一新,但是看到一半发现故事走向越来越接近重生复仇文的套路,无非是主角早年蒙冤,身世坎坷,后来苦心孤诣、卧薪尝胆、殚精竭虑、运筹帷幄在恋人、基友、铁粉、迷妹、作者的帮助下最终斗败了昏庸的君主、险恶的小人,有冤报冤,有仇报仇,最终主角功德圆满、名留青史,在斗争过程中主角光环时时围绕,开挂之事层出不穷。不同之处就是把一群女人的宅斗(宫斗)变成了一群男人的权谋,本质并没有什么不同。看到一半的时候就知道最终结果是靖王登基为帝,赤焰军平冤昭雪,梅长苏心愿达成、含笑而逝,遂弃文。对比李莲花,梅长苏何曾是真正的一个人。当然这些都是个人想法。

  说说书中最后那一段,我一直认为李莲花不是真的神志全失、再无记忆。李莲花留下书信,随船飘远的时候是想着山高水长、不复相见的,肯定不会想方设法为自己治疗,所以他被方多病救起的时候应该是真的失忆了。之后经过方多病找来灵丹妙药救治,又或是笛飞声偷偷给他疗伤,李莲花慢慢想起之前的一些事,并不是完全记起,只是能想起经历过的几件大事,想起一些重要的人,可能很多细节都遗忘了或是记忆力时好时坏,记忆的画面时而清晰时而模糊。他不想让别人担忧,不想朋友们为他难过,也是觉得现在这样的生活也不错,自己也无心无力再卷入江湖的风风雨雨之中了。因而称呼方多病为施公子或者肖门主,就是不叫方公子,偷偷躲开方多病去跟笛飞声下棋,赢了他一两银子称呼笛飞声为有钱人。这样的生活实在妙趣横生、妙不可言。

  最后写句感想,愿每个人都能被世界温柔以待,如果不幸被命运所捉弄、被世道所抛弃,也依然能够温柔平和的对待一切。

  《吉祥纹莲花楼(完美典藏版)》读后感(四):不必重来

  藤萍的文总是能让人落泪的。三分悲哀,七分感慨,十分无奈。

  藤萍曾说她心中自有一个结局,是因不忍才给了小花这样一个结局。可我以为,这样便是最好的结局了,不论是对于小花,还是对于这本书而言。

  双双坠海而亡,足够惨烈,也足够圆满了,但却终归是要落入俗套了的。在没有看完之前,我也是这么猜的,因为这样几乎是顺理成章的了。就像藤说的“他根本是个因为偶然而逃脱宿命的游魂,他早就死了,苍天给了他机会以另一种心态游历人生,但谁能永远这样幸运?偷来的总是要还的……宿命是一个圈,他从那里平白得了十三年悠闲,应该还回去在那里结束。”在哪里开始,就在哪里结束,再加上英雄末路的悲壮,太凄美了也完美了不是?可是总归缺了些什么。直到看到结局,我才明白缺了什么。

  一首好的曲子妙在余音绕梁,而一篇好的文章妙在回味隽永。因此,悲剧通常要比喜剧更容易被人记住,而悲剧之所以为悲剧,就在于那些不尽如人意。坠海而亡,虽名为悲剧,但太过圆满,这样的悲剧算不上悲剧,也不够深刻。

  而这样的结局,不悲自悲。“花有重开日,人无再少年。”终归他成了李莲花,彻头彻尾的李莲花。坠海而亡,那么活着的将是李相夷,他虽死犹生;可终究最后他死了,连最后一缕游魂也灭了,活下来的,只是李莲花。这有什么不好呢?对于小花而言,这也最好不过了,做一个普通人,淡泊宁静地安度余生,再好不过了。只是终究要人感慨一句“人无再少年”!怎能不唏嘘?谁不曾年少轻狂?谁不曾肆意张扬?只是几人能一生不羁?到头来不过一句“想当年那个叱咤风云”!还不是安于岁月……只是大多数人又不甘心,偏还要效仿当年角度仰望天空的伪文艺道一声“都成了曾经的自己最讨厌的人。”

  说来,小花是最有资格这样扯上几句的人了,偏他并没有。有一句很经典的评论“生当如李莲花,该放下的都放下了;死当如梅长苏,还守护的都守护了。”藤写人物有多出彩在此不需重申,但我还是忍不住要说,“李相夷”可以出现在任何作者笔下,这一点都不奇怪,一个长得好,武功好,才华好又颇有些不可一世的少年英雄的确讨人喜欢,但仅止于此。而“李莲花”,这些年,也只出了一个李莲花,一个空前绝后的李莲花。他平凡甚至甘于平庸,他胆小甚至唯唯诺诺,他只是一个再平常不过的人,没有圣香的玲珑剔透,没有阿俪的惊才绝艳,也不似沈旃檀遗世独立,他只是一个人。可又有哪个人可以做到他这样呢?他是一个走下神坛的人,但他不念过去,不惧将来。他原谅了过去,放过了自己,才得到了新生,他没有在十三载偷安里惶惶终日。可他甘于平庸,却没有放弃他的责任,他贪生怕死,却没有逃避现实,这才是大智若愚。不争浮利争幸福,这才李莲花。

  我是哭着把这本书读完的,从那一句“当年……月色不如今日。”开始,就几乎是哭着读完了后面的。我的泪点呢,不好说是高还是低,总之戳中了就很低,戳不中就很高。但这是迄今为止唯一一本一句话就让我瞬间泪崩的书。真的是,前一秒还好好的,看到这一句的时候就忍不住泪如雨下。比这更煽情的句子我也见过太多,但就是这么一句,不经意的一句……想起原来看到有人评价藤,说“藤的文采是不经意间流露出来的”(原句记不很清了)。的确是这样。

  只可惜天妒英才,死了一个李相夷,只可喜柳暗花明,活着一个李莲花,只可悲执迷不悟,半死不活的旁观人。

  (分几次写完的,有点不大连贯)

  《吉祥纹莲花楼(完美典藏版)》读后感(五):一本重点不在讲述爱情的武侠小说

  这是一本武侠小说,对于我浅薄的阅读面来讲,只知道金庸和古龙的武侠世界,这本书的作者却令我非常惊艳。

  1.没有落入男主角一帆风顺,美好大结局的完美收场的俗套情节中。

  2.故事以福尔摩斯的探案方式将一个完美的套中套的大背景揭示出来,故事情节跌宕起伏。

  3.男主角不是一个举手投足间都是翩翩风华的美男子,但是那时不时显露出的小糊涂“啊”,面带歉意的说“惭愧惭愧”,居然似有魔力一般吸引人。(我实在很欣赏这种淡淡的,谦虚的性子)

  从书中,我也明白了一些个道理:

  1.没有什么是永垂不朽的,比如爱,他起初爱极了红颜知己,竞为了她在众人面前哗宠取宠的舞刀弄剑,但是时间消磨了红颜对他的爱,嫁与他人,他送上一盒简陋喜糖,完成一诺。比如恨,他恨那些施以援手的旧友,受伤后的落魄,生计的艰难磨蚀他的少年英气。为什么要爱、恨,活着就已很好,干干净净,简简单单就好,这又何不是生活的成全。

  2.呆呆傻傻的他为什么依旧有吸引力?因为他并不是刻意表现的那般真正的憨傻。他是一代剑侠有实在的功夫本事,这是他的掩藏的实力。他的正义,睿智是卓越的化身。但他与方多病小小的耍嘴皮子,捉弄的俏皮,更是多了一分真实存在的人的灵动(似乎把他说成了一个女子)。

  3.观察生活要仔细,世事总有联系。

  4.从盛景摔下来了就是摔了,何必痴恋当日辉煌,活在当下就好。饿了就吃困了就睡,心有余力之时可助人为乐一二,人生足矣。比如《牧羊少年的奇幻之旅》里就是这样的观点,活在当下,只关注一件手边的事。

  5.艺术源于生活却高于生活,从小说之中亦可窥见这光怪陆离的大千世界,得之我幸。

  《吉祥纹莲花楼(完美典藏版)》读后感(六):藏在浮华背后的温润

  9分

  等琅琊榜的日子,再三再四看人提到李莲花,终于好奇去看《吉祥纹莲花楼》

  这部书,不足之处实在太多,尤其开头几个案子,看似奇诡,内里却少细节,行文没有承转,前面一团迷雾,一下子就从里到外交待了个透,特别是各色人物,均是只带个基本设定,面目模糊,毫无血肉,只为剧情出力——只除了一个李莲花。

  众多平面角色中,只有李莲花慢慢走出,所有文字的光芒只在他身上。既然我本是为了看他,也就慢慢看下去了。虽然故事无趣,好在比较爽利,没有夹杂什么狗血天雷。

  一直到第二卷《玄武》的第二个故事,才开始好看起来,“窟窿”和青龙卷的“龙王馆”、“食狩村”、白虎卷的“纸生极乐塔”这几个故事,都很有盗墓探幽冒险的味道,加上越往后,虽然配角仍然刻画不足,方去病、陆剑池却都是很好的搭档,故事颇引人入胜。而李莲花,我真是太爱他了。

  但是看到“食狩村”李莲花出剑救人、“悬猪记”里当众用剑、“纸生极乐塔”里更是当着好友方去病出招,我不禁有些皱眉,猜测莫非作者终于忍不住要让主角重新变成英雄大侠么?

  然后,就是那当胸一剑...生死不明...

  我小瞧了作者,她用那么长的篇幅来写一个李莲花,绝不是为了把他重新变成什么英雄大侠。

  最后两章是整部书的高潮所在,也是精华所在:情节已不是重点(或者说从来就不是),精力都在人物上。

  当李莲花震断随身宝剑,从楼上跃出,落到江上一艘渔船上,回首示意时,我只觉神授魂予,心中隐隐明白将是结局了....

  【单薄粗糙的小木船缓缓靠岸,渔夫跳下船,揣着五十两银子的银票和二两碎银对着李莲花挥手。李莲花左手摇起船桨竿子,将木船缓缓划向江心,任它顺江而下。

  这里是长江下游,看这水势,不消一日一夜,就可以入海。李莲花将船底的小鱼都放生了,抱膝坐在木船之上,看着前面滔滔江水。他在看,若山水有七分,看在他眼里只剩一分二分。

  但他仍在看,两侧青山笼罩着雾气,那苍翠全带了股晦暗,让人觉得冷。他坐在船上,那阴冷的雾气自江上涌起,渐渐地弥漫满船,似沁凉又冰冷。远望去倒见轻舟出云海,倒是风雅。

  李莲花笑了笑,轻轻咳了一声,吐出一口血来,他极认真地摸出一块巾帕来抹拭。接着他又吐了一口血……】

  看着一段时,不禁掩面痛哭!心里却不住的想着,如此开阔清静,“小舟从此逝、江海寄余生”,等气绝船翻,残躯落入深海填了鱼腹,倒也是干净...虽仍不免要落泪...

  然而我仍是小瞧了作者,看到众人等李相夷而不得,方去病念信为李莲花大恸,我以为已经是最后的高潮,不料之后却看到一句“两年之后,东海之滨,柯厝村。...一个人在屋后晒网。”不禁又是一番大哭。

  我自己也很莫名,李莲花死了我要哭,看到他活着,还是想哭。我知道他其实也活不了多久,可是能在阳光下再安静地多活些时日,真的很好,就算李莲花已经连无双的智计都已经失去了,也还是很好...

  很佩服这部书的作者,到底是怎样的胸臆,才能写得出一个这样的李莲花!

  如果说,《琅琊榜》写了一个不论现实如何残酷,终有情义在心、理想不死的故事,那么,《吉祥纹莲花楼》就是讲了一个岁月如何将所有耀眼的浮华打碎抹去,终于磨砺出生命最温润的光泽的故事。人心中自有宝光,非历经磨难不能显。

  .如果,只是如果,苏哥哥可以再活十年,隐居江湖,或者也会变得越来越像李莲花...

  《吉祥纹莲花楼(完美典藏版)》读后感(七):他是李莲花

  《吉祥楼莲花纹》是我书荒,在百度贴吧里逛到的,找到链接后,压了好久才看,没想到越看越惊喜。

  评论里有人说“生当如李莲花,该放下的都放下。死该如林殊,该守护的都守护”。看书评之前,我没有把林殊和李莲花比较过,看了书评发现他们的遭遇的确很像。

  看完了四部书,我始终不能把李莲花和李相夷当成一个人,虽然早就知道他们是一个人,但就是接受不了。不是因为李莲花没有李相夷光芒四射,而是因为他们的思想和处事方式,这分明就是两个人,但他们确实就是同一个人,这种感觉很明确,很纠结。

  最后的结局是李莲花的结局,在一个与世无争的村子里,打打鱼,下下棋,身边有个咋咋呼呼的方多病,日子过得糊里糊涂也快快乐乐。

  我本来以为,他的结局是他有了一个际遇,能治好他的旧伤,然后一个人消失于江湖,在一个小村落里,继续做那个有点贱兮兮的有点温文尔雅的有点小迷糊的有点小抠巴巴的李莲花,身边有施文绝骂他“骗子”,有方多病怼他“死莲花”“李小花”……

  可是作者给他的结局,有点残酷,有点真实,也有点圆满。有方多病照顾,有笛飞声下棋,挺好的。

  至于李相夷,他的结局,是活在那些江湖传说里,死在最后的那封信里。李相夷是一个传说,他的结局,和李莲花不一样。

  《吉祥纹莲花楼(完美典藏版)》读后感(八):没有女主也很好看的故事

  吉祥纹莲花楼没有女主,第一篇故事情节稍嫌简单,除开这两点,很喜欢这个故事。

  李莲花曾经踏月坐在皇帝的屋顶赏昙花,被皇帝误以为是仙人,以花下酒,兴尽而归。李莲花曾经一曲剑舞流为传奇,只为红颜一笑。(时间久了,不知道有没有偏差)。年少轻狂,武功高强,形貌皎皎,得天独厚。这些都是故事里横插着说出来的。这与现在相貌普通,脾气温和的李莲花形成了反差。从一开场,藤萍就写他爱擦桌子爱扫地,用牛拉着房子到处跑,对人和气,对女人十分温柔,全不见棱角。个人觉得,李莲花在故事里最大的特点就是放下,没有执念,所以不论是面对曾经的红颜嫁人,还是背叛自己的兄弟悔过,都坦然接受。对于打伤自己的对手,也没有怨愤。他一个人慢慢活着,破破案子,有时方多病和施文绝来了,就一起走一段,不争不抢,不怨不怒,悠然过着。我最喜欢的一个场景是他打扫完房子,自己满上一杯水,有阳光照进来,坐着好好喝水。

  这种坦然的态度感染了我,以至于没有女主,也无所谓了。杨绛说,“世界是自己的,与他人无关”,李莲花大概是懂了。作者藤萍把这部作品定位为成人童话,说写的浅。前面半句话我是赞同的,后面半句话我是不赞同的。李莲花这个人很难出现在真的现实里,他的经历也没有放到很大的叙事视角里,但是对人性某一点的探索我觉得很成功,对我这个读者来说是有深度的。

  《吉祥纹莲花楼(完美典藏版)》读后感(九):此剑已当沉西海,却问白杨悲不悲

  既然很多人在网上推荐,必须一读。

  故事分类应该叫做古代武侠悬疑剧,全本有四。开始看,只觉得笔下是一个蝇营狗苟却有破案天赋的小人物,文风也是嘻哈刁滑,并不以为然。从《朱雀》篇到《玄武》篇,直到《青龙白虎》篇,真相一点点以无比虐心的方式展开,在一桩桩离奇的案件中,这位主角李莲花不争不抢,恍恍惚惚地见招拆招,稀里糊涂地屡破奇案,而在这过程中,一个少时成名绝代谪仙般名动天下的江湖传奇被逼下神坛的过往清楚地展现在我们面前,那个任性狂妄、眼高于顶却让四顾门甚至全天下赴汤蹈火狂热追逐的孩子再也不复存在。

  当东海之滨天人交战伤重坠海之时,他也曾恨意无以复加,也曾想杀尽负他之人。当那张可以号令武林的门主令被无奈地在当铺兑出五十两银子之时,他面临的是比复仇更迫在眉睫的事情——活下去。当他捡了仇家的船板盖起自己遮风避雨之所,开始种菜养鸡之时,他开始渐渐觉得”从前那样不错,现在这样也不错“。当三年后他攒够五十两银子去赎回门主令之时,他突然舍不得了,就从这一刻起,李相夷彻彻底底地死了,带走了属于“相夷太剑”的所有爱与仇恨,他终于欣欣然活成了李莲花的样子。所以,他可以在昔日情人再嫁的婚宴上,真心地送出一盒喜糖,在她面前不曾掩饰自己的身份,恰恰是为了完结她心中的愧疚。为了能让娶走自己昔日情人的肖紫衿安然,他最终选择毁掉烙印上李相夷神迹的佩剑“刎颈”,不让他背负杀他之名。而为了能让曾经背叛他最深的云彼丘释然,他违背初心让李相夷死而复生去圆满这场原谅。当李莲花对云彼丘悠然说出:“碧海青天,晴空万里,我楼后的油菜开得鲜艳,门前的杜鹃红得一塌糊涂,明日我可以出海,后日我可以下山,家中存着银子,水缸里养着金鱼,这日子有何不好,我为何要恨你?"的那一刻,无人可驳,也让无数读者包括我从那一刻起爱上了这个小人物,爱上他比李相夷平凡却柔软千万倍的内心。他宽恕了所有的人,更重要的是放过了自己,活成了自己喜欢的凡人模样,看客的心中虽有淡淡的悲苦,却很是为他释怀。

  网上有人拿李相夷和林殊相比,有云:“莲花和长苏唯一的不同大概是,一个遇了一场童话,一个负了一局杀伐。李相夷死了,活下来的是李莲花;林殊死了,活下来的还是林殊。”是的,他们都曾鲜衣怒马,美人如玉,也都曾遭遇背叛,被命运捉弄,只是最后,他们一个选择了重生之后去种萝卜,另一个选择了历经磨难涅槃复仇。不同的背景决定了他们不同的选择,不同的选择成就了他们不同的传奇。

  “玉壶西映木兰杯,一床明月照窗扉。此剑已当沉西海,却问白杨悲不悲。”殊途如斯,却一样动人心魄。

  《吉祥纹莲花楼(完美典藏版)》读后感(十):愿所有人都安好

  “生当如李莲花,该放下的都放下,死当如梅长苏,该守护的都守护。”

  完全是冲着这评论去看的这本书。

  看完后有槽点也有亮点。

  槽点自然是情节,打着武侠推理的标签,读起来既不武侠又不推理(推理弱爆了),情节平平淡淡,让人昏昏欲睡。

  亮点自然是李莲花了。一开始并没有觉得主角这种英雄历经劫难大彻大悟放下过往逍遥余生(?)的设定特别出彩。

  但看到最后 他成全了负他的,妒他的,爱他的人…却选择自己一个人死去…瞬间觉得怎么会有他这样温柔的人呢…

  当看到他不舍得用五十两赎回门主令牌时,我知道他是真的放下了,但放下之后呢?他完全可以选择不闻江湖事,游遍名山大河度过他仅剩的两年时光…他为什么要为了救人而回来呢?明知顶着李相夷之名就再也做不回李莲花了…

  他回来做了什么?不光救了比丘的命还解了他的心结,让他的余生不用一直活在对他的愧疚中。也成全了肖紫衿和乔婉娩,让他们能心无芥蒂的相亲相爱。而他自己则选择去另一个地方…一个人死…这种死法显然是不适合李相夷的,他生前那么风光那么热闹…所幸李相夷早就死了,而李莲花呢?他难道就该落得这种下场?

  他为什么要回来?他回来前难道没有想过这样的结局吗?我觉得他是知道的,所以我才只能用“温柔”来形容李莲花。他做的一切谈不上心系天下那种大爱,他只是希望他身边的人一切安好,在没有李相夷也没有李莲花的世界里幸福的活下去。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