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邪恶心理学经典读后感10篇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读后感 >

邪恶心理学经典读后感10篇

2018-02-28 21:04:02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邪恶心理学经典读后感10篇

  《邪恶心理学》是一本由[美] 史考特·派克著作,中国工人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29.80元,页数:249,文章吧小编精心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邪恶心理学》读后感(一):云里雾里的翻译……我太不适

  高中时候读过作者的另外两部著作,获益匪浅。最近在图书馆看见这本书。

  主题蛮吸引我,但我却是强忍着纠结读完它的。

  不确定译者是在什么文化中长大的,光看名字我会猜测她是台湾、香港人。

  她的翻译风格完全不能接受,或者说,那完全不是我的概念中社科学术类书籍的翻译文体。

  那种语言让我想起了《最后的独角兽》,被称为”与《魔戒》媲美的西方魔幻巨著“的书,似乎被出版社和译者定义成了一本低幼童话读物。

  这本书的译文风格也那样让人摸不着头脑

  我喜欢的社科书籍应该是让我宛如置身堆满书籍的教研室中,参与教授学生们地座谈。

  但译者的语言让我感觉是在剧院中观看一个癫狂文人出演的荒诞剧:引颈高呼,仰天长啸……大量地感叹句式来抒发不太贴切的情绪……

  我实在不记得曾经读过的另外两本书中,作者是如此地张扬感情

  我只想说,这样地翻译不符合我的阅读习惯,只想对译者说,这是一部社科学术类著作,不是情感小说更不是童话故事

  不知道大家对这样的翻译怎么看?

  《邪恶心理学》读后感(二):一本烂书

  翻译非常、非常差。

  与其说是作者的治疗过程,不如说是一种对个人主义信仰的徒劳说教。在发展一段健康关系的时候,我们已经学会如何独立自处,而过分的内在关注只会使我们陷入迷茫,但作者对邪恶的定义,或许正是这种过分的内在关注——对父母的过度依赖、缺乏独立自主人格来面对世界,真的是冷漠的父母的错么?如果这样定义,那么世间再也没有好父母了。

  坚强的人会超越父母赋予的印记发展出自己灿烂生命,内在关注往往使我们忽略了自己的力量而寻找归咎对象。像哈利和那个过于强势妻子案例,我认为完全是心理医生处理不当。将自己置于病患关系之中也许是现代心理治疗的一剂万用药,但是它真的没有沙盘有用

  《邪恶心理学》读后感(三):你见过书中的人吗

  作者举的几个案例很邪恶,几乎成为昨晚我的睡眠障碍

  特别是对于伪善冷漠的父母是如何将孩子推向死亡的,你遇过吗?你有细细思考过父母对你所做的一切是正确合理,发自于爱的吗?收拾不好房间,就不准去纽约,读到这时我几乎想哭,这种别扭的强权,我似乎经历过,却想不起细节,只觉得自己的成长表面看来一帆风顺,可为什么心底会如此如此这般这般。这类隐形的邪恶,伪善的教育,却无法被纠正被制止,所造成的新邪恶将传承到下一代,真可怕

  对于作者的行文,译者的语言,我觉得不错,顺畅读完,和他另几本书感觉还是一致的。为什么负面评价多呢?人和人的差别真的很大,想要改变一个人,太难。

  上帝,请赐予我力量,去改变我能改变的,接受我无法改变的。

  《邪恶心理学》读后感(四):邪恶心理学

  连续两个晚上认真看书学习后,我感觉很充实。今天没有整理弗洛伊德的理论,而是把《邪恶心理学》看完了,这本书不深,几乎没涉及心理学的深度知识,只是谈了些个案例,然后作者将压抑的病态平衡说成是一种“罪”,由于欲望现实理想差距巨大的,因此这种“罪”就固然是一种“原罪”,正符合了作为虔诚基督教徒的作者潜意识里的宗教理念。作者指出,那些不愿意承认自己有罪,而用各种手段反过来指责他人不对行为,是“邪恶”,这么做的人,是“恶人”。于是很多父母成为了恶人,军队成了恶人,美国也成了恶人,凡是知错不改反诬他人的,都是恶人。

  作为一个心理医生,作者认为应该用科学的方式来定义这种“邪恶”,把它定位为心理疾病,然后结合宗教的方式来消灭这种“邪恶”。他所提出的是“爱”的解决途径事实上,还有一种“死”的解决途径,只是不为他所尊崇的基督教教义所容纳罢了。作者是个理想主义者,认为人自由意志,可以改造自己本能,所以他相信,净化自身后去“爱”恶人,就能拯救恶人。

  按弗洛伊德的理论说,就是用爱的本能的释放,来瓦解病态的里比多平衡,重建一种正常的里比多平衡。然而,这种救治必须建立在病人回应医生的爱,爱上医生并服从医生,回归童年心理状态,补全缺失记忆,修复个人性格,在成功后还要顺利摆脱因移情作用而产生的对医生的绝对情感依赖。这一切,太难了。不过我还是祝福作者,能早日实现帮助恶人们脱离人间炼狱的梦想

  《邪恶心理学》读后感(五):善与恶

  这是本很奇怪的书。

  作者的角度有意思,与其说他是一名心理医生,还不如说是个虔诚的基督徒更合适

  用善恶来定义人格和心理状态是一件很挑战事情科学家(尤其是自然科学)规避道义就如同神学家规避探索一样,在他们看来,善恶的标准定义模糊界限不明确,不可控而且难以量化,无法建模,无法验证。这里面有太多形而上东西,比如就算用统计数字合成出标准美女长相,给一些人看过之后依然看不出美来。

  道德社会部分意识形态交集不同人有不同的道德标准,在有宗教信仰的人群中,这个标准更加神秘而且偏执,用来辅助科学研究可能从出发点上就有些问题。当然,作为个人爱好的话另当别论

  心理学作为一门摇摆不定的学科,很难严格地把它划分到自然科学或者社会科学任何一个阵营里面去——本身由哲学派生,医学介入之后又增加了些许实用主义的味道。可能也是人对自身的精神层面模糊而盲目的探索反映出的一些情况吧。

  不论怎样,用完全不搭边的元素“混搭”表达自己的观点,只有两种结果——这人是天才,或者疯子。到底是什么状况,大家自己去品味吧。

  长时间不写博,随手写了些文字,行文有些不严谨,有意见的您就当没看过吧。

  《邪恶心理学》读后感(六):善与恶 2

  接上文。

  作者关于“恶”的定义,根据我的理解是这样的:存在一些比较严重的心理问题,但远到不到心理疾病的程度,且表面上十分普通甚至优秀的人群(包括希望孩子死掉以减轻负担的父母,为了满足支配欲不让丈夫长大的妻子……当然,都是潜意识层面上)。他们是伪善与精神暴力的结合体。这种状态,算是人性“恶”层面上的暴露,的确是这样。

  文明的发展让世人看清了这种“恶”——那些“无意间”的举动,可能毁掉自己至今至亲的人一生幸福。但是这个怎么治疗?植根于人性中,不违反法律,甚至都不在道义的谴责范围内的“恶”,怎么去根除?

  伊甸园中的亚当夏娃吃掉了禁果,由此开始,One apple a day keep God away。这是基督教对于“恶”本源的解释——原罪。无论是背叛上帝也好,原始生存本能也好,“恶”每个人身上都有,它仅仅是由社会契约、信仰、教育、共同认知等等外在理念被压抑着的。形象点说,是被封印的一部分人性。不过是有些人打开了潘多拉魔盒,将自己周遭变成了人间炼狱。

  作者本身也坦言:对于绝大部分“恶人”来说,心理治疗是没有效果的——丫们根本不接受心理治疗。强大自卑与自恋让丫们无法正视自身存在的问题。法律和道德更不受用——在这些方面“恶人”都无懈可击。如果有一些良心发现的跑去教堂祈祷,倒是一个不错的选择。然而神父不是上帝,(据我观察)他们之中的“恶人”也不在少数,无异于饮鸩止渴。

  人“定”胜“天”,却胜不了自己……真是一种悲剧

  《邪恶心理学》读后感(七):一点浅见。。。

  上来看了大家对这本书的见解,让我很解气。

  这本书,刚开始看书名和序的时候,我就隐约有些不舒服的感觉。因为,心理学上的阴影投射,你觉得别人恶,说明你自己心里有恶。你看到别人身上的,正是你自己身上的投射。派克在书里,给那些他治不了的病人,统统贴上邪恶的标签,这正说明,派克本人的邪恶。其实,在我看来,派克所谓的那些“邪恶”,根本就算不上什么邪恶。大家认为呢,那些病人既没杀人又没放火,即便是杀人魔王,还能放下屠刀立地成佛呢!佛陀就曾经遇到过一个人人闻之丧胆的杀人狂魔,佛陀一番话感化了他,后来这个人就成为了一个大师。这又怎么说?在佛家看来,善恶本相生,有善就有恶,有恶就有善,这是很浅显的二元对立,非要发展这个邪恶心理学,方向就是错的,就是在制造二元对立。实相本是空性,是没有对立的。

  所以,我觉得派克就是少见多怪。比起荣格,差的实在是太远了。荣格曾经治疗过一个病人,那个女人年轻时,为了得到爱情,杀死了她的情敌,嫁给了现在的丈夫。这件事没有人知道,然而这个女人在之后的几十年里,她养的花花草草都死了,养小动物小动物也不和她亲近,她的女儿成年之后也搬走了离她远远的。她活得很压抑痛苦。荣格在书里分析了这个女人,但是荣格并没有把她定义成邪恶的人。是的。她是做了邪恶的事,可是如果把她定义成邪恶的人,那就等于判了死刑。她也不过是个病人而已,为什么不分析她邪恶的动机呢?在我看来,派克随意给病人贴上“邪恶”的标签,不过是掩饰他没有能力治疗罢了。

  这就是西医和中医区别。西医,进来头疼医头脚疼医脚,一切用仪器说话,并不关注病人,仪器数字显示人死了,就是死了。而中医呢,望闻问切,追本溯源,辨证治疗,看天时地利人和,中医不是用冷冰冰的数字,而是讲究精神气。那个刘海若,不就是在美国被宣判死刑,回来又被中医救活了吗?简单粗暴地下决定,不看根源本质,推动一切运行的气是什么,能行吗?

  再说点好的。这本书刚开始,还是让我饶有兴趣的。也对我起了一些帮助,让我认清了发生在我身上的邪恶之事,让我生起了叛逆之心,可是渐渐地,我开始厌恶别人,也开始厌恶自己了。我变得越来越焦虑,不能自处,看谁都是邪恶的,看自己也觉得自己很邪恶。这是一本让人心仇恨的书。然后,一个星期之后,我意识到我真的不能再读下去了,除了团体邪恶那一章之外,其他的我都读过了,本来我读完查琳那段,我对派克的不满情绪就已经达到顶峰了,不打算再读了,但是,理性驱使我把最后一章也就是结尾再读一遍,看看最后派克能否有些新的感悟。可我发现,他除了仍在唠唠叨叨抱怨职责之外,根本就没有对自己的自省。他的知识体系和情绪体验太贫乏了。

  我真的建议,大家不要读此书了。我就误入歧途了一个星期,饱受折磨

  当然,我们要高屋建瓴客观公正评论他人。我派克并无恨意,也不觉得他是个邪恶的人。派克是一个有智无慧的人,他看到了病症,却找不到解决的办法。按照中医的理念,这很容易理解,就像病人来了,西医先用一大堆先进的仪器测数据,诊断出结果,却告知病人:目前尚无治疗方法也就是说绝症。然而高明大夫能看到你这个病症的根源所在,不但告诉你本质原因,而且还有治疗的方法。

  派克看到了查琳的问题所在,缺乏爱,表现的像个婴儿,那你给她爱不就是了吗!而查琳自己也不断在要求派克给她关心和爱护,这个要求多么合理!查琳从小缺乏关系,这是派克早就知道的事实,那么查琳要求爱,埋怨派克不关心她,这就是人的求生本能,就像饿了要吃饭,渴了要喝水一样的自然。查琳付了钱,派克又是精神科医生,那么,派克给病人关爱,这是多么合情合理的事啊!一个有灵性的通神的高明的医生,会尝试各种办法来抚慰病人,即便病人有不合理的要求(查琳要求性关系),也压根称不上邪恶,这和邪恶有什么关系?要是查琳想杀了派克,或者破坏派克的家庭,这才称得上邪恶吧?大家觉得呢?你觉得不合理,你可以拒绝,然后用你认为合理的方法来关心她。可是派克却嘲笑查琳,动不动就发火,我觉得查琳的感觉是对的,派克确实不关心查琳,而且还仇恨查琳,给她贴上邪恶的标签。我就不明白了,人家查琳一毛钱没少给你,没杀人没放火的,如果这都算是邪恶,那么杀了人的算什么?要是杀了人的来找你,你还不拔腿就跑?

  查琳最后也做了一个正确的选择:换医生。看完这个案例,我觉得查琳一点儿都不邪恶,她身上虽然有着这样那样的毛病,但她的自我认知水平在派克之上。而且最后查琳所做的那件事,太酷了,她在派克面前侃侃而谈,令派克刮目相看,纳闷查琳怎么突然克服了沟通障碍,可以没有冲突亲密深入地和人沟通了!查琳回答说:我就是要证明给你看,我是可以做到的。你们看,查琳在做什么?查琳已经不指望派克给她治病了,而是要自救,要证明派克对自己的定义是错误的,自己并不是邪恶的,更不是无可救药的!这充分说明查琳被派克打压折磨的太久了。然后查琳就告诉派克,他并不适合当自己的心理医生,要换个医生。我觉得查琳早就该这样做了。跟着这样的心理医生,就好像跟着一个天天批评否定自己的坏老师一样,只会扼杀自己的生命力。

  当然,这也不是派克的错,而是派克自己的能力和智慧水平实在有限。他自己能够认识到自己的局限,也能坦承出来,这倒是一个优点。

  这就引出一个观点:人都有恶念,也会犯错,试问,完全没有撒过慌,犯过错,良心上毫无污点,从未生过嗔恨之心的人,有几个?那么,贴上邪恶的标签,就万事大吉,可取吗?还是追本溯源,找出恶行背后那个伤口,接纳它,抚平它,比较可取?孩子都有打翻牛奶的时候,如果父母上去一顿乱骂:你怎么这么笨!孩子如果偷了钱,父母就骂:你怎么这么坏?这可取吗?与所有豆油共勉!

  《邪恶心理学》读后感(八):邪恶的力量

  这本书对恶和罪做了基本的释义。「本质上,恶人的特征不是他们的罪,而是他们冥顽不灵、处心积虑地犯罪;且所犯的罪具有一致性。这是因为有罪不是恶人的主要缺点,关键在于他们拒绝承认自己有罪。」被关在监狱里的罪犯多是承认自己有罪的人,他们当中有的是患有精神疾病的患者,或是在冲动或欲望的驱使下才犯的罪。他们是因为他们的罪行才被判定为罪人。可是恶人不同,我们不能因为恶行而判恶人为恶,因为恶行我们每个人都做过,但我们不是每个人都是恶人。

  可以说恶是较于罪更可怕的一种存在。因为它隐性的特质而不被人发现。他们致力于掩饰自己内心的恶意志力,擅长于把自身的恶掩盖起来或是投射到其他人身上,所以即使恶人不及罪人的破坏力和杀伤力大,但是却在潜移默化的影响中深入生命与活力,杀人于无形中。

  那么到底什么样的人算恶人呢?本书里说「寻找代罪羔羊是恶人最显著地行为。因为在他们的内心深处不容自己受人责难,惟恐丧失颜面。于是他们必须同价挞伐责备他们的人,或是牺牲他人以保存自我的形象。」一句话来说,恶人就是那些为了保护自己完美形象而无休止地投注于维护道德完美假面的一群。所以书里把恶人归结为一群「自恋得很彻底,全无同理心去包容他人」的人。不仅是因为自恋促使恶人找别人替罪,也因为自恋使他们丧失了从同理心与尊重他人所衍生出来的自制力。恶人自认为完美无缺,但是他们也一定不否认本身邪恶的本质。所以事实上,他们谎话连篇,自欺欺人。因为不愿忍受自责的痛苦、幡然悔悟的痛苦、顿悟自己有罪、不完美的痛苦,所以他们奋不顾身地想要逃避正视自己。第二章里巴比父母的案例其实就是最好的佐证。巴比父母傲慢自私目中无人,是很典型的带有恶力量的人。但是他们与常人无二,生活在都市里,脚踏实地地工作生活,表面上是遵纪守法的好公民。但是他们对于第一个儿子的自杀毫无罪恶感,还在圣诞节将那把大儿子自杀用的手枪作为礼物送给已经出现抑郁征兆的二儿子。他们对心理医师的询问和建议怀有敌意并且欲盖弥彰地争辩,不但不承认自己对孩子的疏于关怀还以各种借口推脱,借以诿过。

  其实我在看这个例子的时候就很惊讶为什么世上会有这么蠢的父母,明眼人一看就能明白收到自杀的哥哥用的枪的巴比心里会有多大的沮丧和罪责。可是偏偏就有些人不知道这些,这让我想到那些不明事理强词夺理的人。我们常常在路边看到因为小磕小碰而相互辱骂大打出手的人,按道理来说谁都不会故意拿自己的爱车撞别人的车,可是细听他们的理由都是责骂对方的疏忽和大意。还有一次我和父母开车回老家,对面驶来一辆红色的桑塔纳,里面坐着一些浓妆艳抹的女人。她们的车没有靠右行驶,霸占着大半的道路,而且乡村的路很窄,所以两辆车无法同时过去。我爸爸就让她们向后倒,顺便往右去一点这样双方都能过去。可是驾驶的女子一听到这样的话暴跳如雷,跳下车用很难听的话骂我们,意思是公用的路凭什么叫她们往后倒,甚至狠狠敲击玻璃窗想要袭击我妈妈(可能我妈妈快嘴说了她觉得不好听的话)。后来我爸爸自动倒了车,等她们趾高气扬地开走后安慰受惊的妈妈时,对这种不知道自己有错的人说道理也没用,用武力解决更没用,只能是绕道而行之。

  现在网上流行的微博里总能看到这样的话「找那些有正面力量的人做朋友」。而对于这些拥有恶力量的人我们也应该能避之则避之。因为面对这些满脑子偏见、满嘴谎言的人,自己也会被影响,受一种「挫败感」的伤害。其实这种反感的感觉是一种叫做「反感反移情作用」。因为邪恶危险重重,所以引入反感。而浸淫邪恶太久,足以毁灭一个人。而这种本能和直觉,也可以算是天生拥有的为避免误食恶果的防御雷达系统。当然我举的这些例子不能够很好地说明邪恶是如何影响他人。最典型也是最常见的受害者就是被困在恶父母的圈养下陷入邪恶困境中的孩童。因为孩子还不具备正确的价值观和独立的人格,是社会中最弱势、最容易受到伤害的一群,而父母对孩子的生命具有绝对的专制权,所以孩子很容易受父母的影响。如果孩子在恶父母的孕育下长大,往往会心灵极度不安,难免会产生行为上的偏差,或勉强向生活妥协。

  本书对邪恶是否应该称之为病做了一些解释。因为邪恶很多时候被认为与宗教的非科学联系较多,还有先入为主的把病人当做是受害者观念的存在,邪恶很难被列入疾病的行列。但是人之所以为恶,往往可以溯及童年时代的成长环境、父母的罪以及遗传因子的影响。所以恶人也可以说算是自己为自己造的恶,自己也是自己的受害者。从他们不愿暴露内心邪恶,并把内心的意志力投射到他人的行为来看,他们是最对人类生惧、全然生活在恐惧中的人。故有这样一句话:恶人根本无须被打入任何一层地狱,他们已经置身于人间的炼狱了。

  我曾经想过,同样作为心理咨询师或临床实践者,为什么其他人没有像派克那样发现邪恶的端倪呢?我觉得理由之一可能是作者是一个受过基督思想教育的精神病医生,所以面对非善他最先想到的就是和基督相对立的撒旦邪恶的二元论思想。也有可能是每个心理学家对于同一个案例会有不同的解释和解决办法,因而也可以解释精神分析、特质流派、生物学派等七种不同的人格心理学派的出现。

  其实关于这本书想说的还是比较多的,但是实在没怎么学过心理学的课程所以只能心有余而力不足。这本书的开头就说过,这本书是危险的,是具有威胁性的。危险在于书里的内容有可能会揭开一些人内心的伤痛,这样难免会对号入座。当时我看到邪恶的特点之一是,「对于他人的批评,以及他人伤害其自恋的行为,内心极为不服」的时候就着实小小惊慌了一下,因为实在是和我自己太像了。再联系一下平时其他的行为我承认自己的确会有些怀疑。但是毕竟所有人都会有做恶事的时候,而恶人的定义也并不仅仅是那么简单,否则不会到现在还没有一门关于邪恶心理学完整的备案出来。而且心理学本身就不是一门准科学,其中掺杂了很多概率和归纳的成分,所以只能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可以拿它作为剖析行为防微杜渐的参照和武器,要是太相信也就太不明智了。

  《邪恶心理学》读后感(九):只有用爱才能化解邪恶

  纯粹是图书馆某一个还书的书架上看到被题目吸引了,讲了一个著名心理医生治疗过的个案——关于邪恶!

  印象最深的是学校建议某些家长带自己的孩子看心理医生,但实际上孩子的心理并没有什么问题,如果说有,那也是父母的问题大于孩子自己的。有一对父母把大儿子自杀用的手枪作为圣诞礼物给了小儿子,没有察觉到自己这有有任何不妥;有一对父母宁可看着儿子自生自灭、判定自己的孩子是有亲戚的精神病遗传,也不愿承认自己有什么问题;有一对父母道貌岸然,在自己的领域表现优秀,像是优秀父母,结果他们的每句话都是用谎言堆砌出来的。

  这些人并没有被别人看做是“有病”,是“邪恶”的,但这并不就说他们没有。作者表达了自己的观点,那就是邪恶的人用自己的谎言伪装自己的完美,绝不承认自己有问题,把自己的过错找到“替死鬼”,也就是孩子或者其他,认为他们才有问题。按我的理解就是道貌岸然的伪君子远比真小人可怕恶心的多。

  家庭的影响是巨大的,一般男方有问题,女方也未必没有。最好能及时发现,救不了他们的世界观,还可以救他们孩子的。

  有些人病态了,知道自己有问题,寻求帮助,其实没有任何过错,可有些人死都不承认自己有什么,站在自己的位置制定着世界的规则,既可悲又可气。那么,这样的人如果单身,如果没有地位那还好,只影响自己,最多身边的人,可如果他有权力,按照变态的心理管理公司,影响国家决策,岂不是很可怕?!

  作者库克在最后说到,只有用爱才能化解邪恶。我觉得爱虽然对很邪恶的邪恶不知道管不管用,但每个人都有愤怒伤心疯狂的时候,那爱一定是管用的,理解别人,帮助别人,尽自己的力量让周围没有邪恶就好。

  《邪恶心理学》读后感(十):一些触动我的句子

  68人性之恶的根本心理问题只出现于各种不同类型的自恋之中。

  69心灵健康的人会以心爱的人的需求为重,自身的满足喜乐次之。

  122徹底體會焦慮、憂鬱、疑惑、失望情緒的人,要比自以為是、驕矜自滿、自鳴得意的人健康得多。

  124我们研究一些超凡入圣之人,探讨其特征,可以发现一简要的共同点:一流的智慧、充分的认知力;尽情享受生命;坦然面对且接受死亡。他们在工作上的表现,不仅效率十足,也极富创意。

  136我们往往先考虑自身所受的影响,然后才会想到是否波及别人,或是造成他人的不便。但是当我们特别在意某人,即使他/她的立场与我们大异其趣,通常我们可以,也终究会以别人的角度来设想。可是恶人却非如此:他们自恋得很彻底,全无同理心的能力去包容他人。

  195多年来,我一直认为,群体的行为层次除了比一般预期更原始及更不成熟之外,群体其他的行为模式均与个体大同小异。

  195分工化是群体最大的好处之一。群体可以采用个体在效率上无法企及的运作方式。通用汽车公司的员工分为高级主管、设计师、工具匠、制模匠、装配线工人等,使得该公司能大量生产汽车。人类高度的生活水准完全建立在分工化的基础上。

  199面临长期痛苦不安的人,难免会退化,在心理自行逆成长,舍弃成熟的人格。……人类面临压力,除了退化之外,另一种心理机制则是采取防卫的心态。

  200人们不仅对幼童的纯真印象深刻,对于他们的残忍冷酷也同样难忘。

  219一般人在表面上声称自己并非无过,但是骨子里却认为自己永远是对的,尤其在功成名就且位高权重时,更是明显。

  223我们基于伦理道德的考量,而作出杀生或不杀生的选择尽管颇曲折、复杂,但是自恋显然是促成不必要且不道德杀生的一项因素。由于人类自恋,所以杀害异类的可能性比杀害同类者的可能性大得多。素食者会为了残害动物的生命而产生罪恶感,但是对于植物的生命遭杀害则否;某些专业素食者只吃鱼,不吃肉;也有某些素食者则食鸡肉,不食哺乳肉类;渔夫厌恶捕猎或射杀鸟群的猎人,均是屡见不鲜的例子。

  224不论有意或无意,我们确实教导我们的子女怀抱着国家民族的自恋情结。线条绵延不断的世界地图高挂于无数的教室黑板上方,往往或多或少显示美国是位于地图的中央。同理,俄罗斯的地理位置也多少居于俄国小学地图的中央。类似上述的教育方式有时会导致荒谬可笑的后果。【国家民族的自恋情结】

  236所谓的科学事实,不过是一些科学家现阶段的想法及观念罢了!……令人担心的是,科学家——尤其是心理学家——将针对某些人物或事件的邪恶面,公开发表意见。更不幸的是,我们科学家若骤下不全的结论,会稍比一般人具有豁免权。……前苏联的精神科医生习惯滥用他们的专业权威,将政治异议人士贴上“精神病”的标签;虽然因此达到了政治利益,但却违背了真理及治疗的权益。

  引用:

  243想象中的邪恶是浪漫且多彩多姿的,但是真正的邪恶却是忧郁晦暗、单调乏味、无聊且令人生厌的。【Simone Weil Criteria of wisdom崴儿《智慧的标准》】

  244我们将神智健全与正义感、人情味、慎思明辨、爱的包容力及善解人意画上等号,仰赖神智健全的人使这个世界脱离野蛮、远离疯狂及毁灭。如今我们渐渐明白,正是头脑清楚且神智清楚的人研发的飞弹,以及按下足以造成毁灭的按钮。【Thomas Merton】

  249末页:当忠心耿耿、赤诚的牺牲者代替背叛者而死,则圣桌将碎裂,死神本身的力量也开始退化。【路易士《狮子、巫婆及服装》The lion,the witch and the Wardrobe】【Peck:我只能从玄秘的角度来回答上述问题。我只能说,这世界存在着使牺牲者转化为胜利者的神秘冶金术。】

  2013年寒假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