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美国走着瞧》读后感10篇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读后感 >

《美国走着瞧》读后感10篇

2018-03-01 21:21:02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美国走着瞧》读后感10篇

  《美国走着瞧》是一本由许崧著作,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25.00元,页数:297,文章吧小编精心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美国走着瞧》读后感(一):把好事大声分享

  对一个基本足不出户的人来说,这本书一定会看的很慢。首先我们要一一对应那些看起来形似英文六级的各个地名,其次我们要不停地消灭心中不停地问为什么:为什么他要那么累,跑那么远,花那么多钱……一般来说我接受这样的事实“我不知道我不知道的,我不理解我不理解的”,但我同样相信,有许多我不知道,我不理解的东西,对于其他人来说非常美好,而每一个人,都有义务转达自己对美好的感受——每个人的生命体验都非常有限,如果不敢说出自己的追求幸福,那搞不准你就发现在有限的生命里你没什么可说的了。

  人有各种各样表达幸福的方式方法,比如你看几个妈妈围在一起聊他们的孩子,这是一种;比如你看地铁里有漂亮的小男小女低头不停地发短信,这也是一种;再比如,你现在路过莱福士,会看见一排广告上面宣传着《美国走着瞧》,这……当然也算一种。

  我不知道对于一个想去美国旅游的人来说,这本书有没有太多实用价值。但是我觉得对于一个不想去美国旅游的人来说,这本书有利于人的身心愉悦。有时候我可以轻松地看着老许在书里面很狼狈地找饭店找租车,有时候——大部分时候,我觉得,知道世界上有那么多我不知道,在看的见的未来也不知道能不能体验的客观存在,是一种幸福

  人类是不怕忙不过来的,人类怕的是无事可做。

  每天起床的时候,我都会问我自己,这个是我想过的日子么。我当时决定,如果答案肯定的,我就起来上班;如果是否定的,我就继续睡觉。但时间久了,我发现我自己就是一个每天早上按时到公司的好员工,于是我就继续纠结地想,莫非我对我自己的疑问变成形式主义了?这个真的是我想干的吗?我确定肯定及一定么?

  我以己度人地想,也许每个人,都会有问自己的时候:这个是我想过的日子么?我是过的开心,还是过的没有办法。我甚至想是不是过的足够不爽的人,会连这个问题也不敢考虑了。

  所以人类需要有各种各样生活的方法,需要有各种各样当事人自己觉得不赖的、生活的方法。作为一个不旅游的人,我发现旅游里有我想象不到的喜怒哀乐,我也会觉得心生愉悦,好象世界就为之宽广了一点点。一个人,视力可见,不过区区几百米;胃口再大,一顿饭半斤米半斤菜也基本管饱;象我这样的人音阶也听不清楚几个,气味也无非这么几种——大部分刺激气味还是有毒的,至于最神秘高潮更不用提了,真HIGH的时候能有五分钟很满足了!一个人啊,能够体验的感官真的就是这么一点点,我们的幸福感到底来自那里?我想,也许是来自于我们自己对有限感官的理解和分析

  所以,当看见一个聪明人对世界有与你完全不同的理解时,但差不多可以达到相同效果的时候,你会发现论证答案的方法又多了一个,这是一件,非常有意思事情

  把体验幸福的方法分享出来,这个是人类的义务。

  《美国走着瞧》读后感(二):如果 旅行

  如果旅行,许崧的书值得带着伴随路途

  如果旅行,就要这样轻松自由,随心而动。

  如果旅行,能有和许崧一样,与心爱的小郑同学一起相伴天涯,那么,旅行就完满了。有人说:重要的不是目的地,重要的是与之相伴的人。不是没有道理的。

  老许的书打开了我心灵关于旅行的窗户。用最通俗的说法就是恨不能插上翅膀飞到书里去一起感同身受

  如果去不了美国,去不了印度,那么,跟着老许的游记去感受一番吧。书的后记关于黄石公园的一段话,让我相当动容。“世界上那么多值得去的地方,我不敢奢望都能走到,但至少可以尽量试着不错过每个能走到的地方。”

  《美国走着瞧》读后感(三):一个老愤青的偏见

  等等。看标题,你可能会以为我对这本书的评价很差。如果这样认为,你显然错了。

  那么,下面就这本书说点正经的。

  92天。40个州。25个主要城市平均下来,一个城市还不足4天。即使再感性家伙,4天时间,对一个城市的感知也肯定有限。所以,像许崧一样,为每个城市都码了这么多字,只能说他在去城市之前就携带着强烈看法去的。

  看书后,果然被我猜中了。在《美国走着瞧》中,作者对美国的偏见随处可见。但有意思的是,这些偏见却灰常灰常的可爱文字也轻松极了。

  “我看到了一个不一样的美国”,跟随作者的偏见后,这是我最大的感触。在《美国走着瞧》中,没有美国大片式hero,没有美国式hero人物,没有美国式hero 城市。有的只是普通人,有的只是人性中的贪嗔痴。在作者笔下,任何人事物都可以用来调侃,就连总统也是傻蛋。作者还原了一个普通国家的普通人应该拥有的普通生活。这颠覆了我们幻象中高大全的伟岸的美国形象

  为什么会如此?这一切都要拜愤青的角色所赐。因为在愤青的世界中,很容易拥有一个终极性的偏见:没有伟大。没有英雄。所有人都是普通人。普通人干普通事。

  正巧,作者应该就是这样的一个老愤青。

  《美国走着瞧》读后感(四):美国,你好

  2008年的时候去过一次美国,所以对于这个在车轮上的国家稍有了解。我是指自驾游,跟坐在大巴里看的风景完全不同。所以对于里面如何租车啦,自助加油啦,解决一日三餐啦这种琐碎经历都很感同身受。里面有一段写麦记的可乐分大杯/小杯可是又自助续杯所以作者很无解的时候,真是要会心一笑了,彼时彼刻我也被这个问题干扰,都自助续杯了还有必要大小杯么?你看这就是逻辑上东西很大的不同吧。然后游记里会告诉你很多这种生活习惯方面的小冲击。

  书写的路线清晰事无巨细,普及指导同时又琐碎唠叨,可爱又亲切。要是有谁第一次去美国,我一般都会推荐。很多信息很实用。而且作者应该是个传记百事通诸如此类的家伙吧,很多地方我去过也就了了,可是作者祖上三代一般的一介绍,仿佛又觉得重新见识了一下。

  看书过程很轻松,像听一个旅行回来的朋友跟你唠家常一样,听完感概说“哦~美国原来是这样”。书的结尾作者自己总结的时候有段很感人。大意说旅行琐碎,跟伴侣意见不合,甚至闹到恨不得立马卷铺盖回家。但是在那些美景面前,还是由衷感谢身边人一起见证分享。

  这也是看游记的另一大乐趣吧。一边看书,一边回想当年自己的种种,美好又怀念

  《美国走着瞧》读后感(五):嘿,笛安

  关于环游北美大陆,第一印象还是来自于《在路上》。很早以前就听说过这么一本单单以名字就吸引我的书。但是,毕竟杰克·凯鲁亚克的时代已经是回首的发黄岁月,我们身边也不再有那些放荡不羁的大批人马,说不定少数还在。而许崧的《美国走着瞧》,却在这个现代化的社会中,给了我一个蠢蠢欲动念头

  当初大批购进游记的时候,就因为缺货没能买到这本备受好评的书。可惜一下,也就忘了。直到后来在图书馆发现这本书,借过来的一个星期里,反反复复看了三四次,还做了一些笔记。在同学之间不停传阅的过程中,我仔细回味了一番。

  这本游记跟我以前看过的都有所不同,它很幽默,有点儿不正经,也同样让人产生共鸣(此刻我回想起了万恶的完全没有任何共鸣的一本沙发游记……)。作者算是接触过很多美国文化的人了,一些电影镜头,还有很多比较细致入微的美国历史,他都能一一道来。也因为书中的一句话,我去买了《光荣梦想》,说实话这种书的确应该是从图书馆借比较明智,因为实在是厚的可怕了。也难怪,书里所写的都是相当细致的美国历史。

  《美国走着瞧》写出了北美大陆的粗犷和壮美,也写出了一路上所见所闻。更是因为是自驾旅游,让我想起了笛安·莫利亚提。

  Its goodbye, but we lean forward to the next crazy venture beneath the skies.

  当我们挥手告别朋友亲人踏上新一轮未知旅程时,我们心中又会是何种感受呢?喜悦的,惶惶不安的……不管是什么,眼前的一切都是未知的,未知的,全新的,从没见识过的。更是年轻的。

  许崧的这本书洋洋洒洒地铺开了美国大陆的蓝图,像一个美国牛仔一样,无所畏惧,更是对未知充满好奇。多么难能可贵,我只能那么想。

  很多看过这本书的同学都是满脸后悔地把这本书还给我的。个个都摇着头说:唉,千不该万不该,不该在高中的时候看这本书啊。看了连学都不想上了,就想马上回家打包行李去美国自驾啦。去开始一场冒险的旅程啦。像笛安·莫利亚提那样。

  “行啦,”笛安说,声音柔和却有点儿不安,“咱们走吧!”

  《美国走着瞧》读后感(六):只活一次 不去会死!

  一直觉得,”读书“就是在作者的字里行间里寻找与自己的相似感。所以,相同点越多你就会融入得越多,自然也就会爱上这本书更多…加上我是个很少(一时间想不起比”很少“还要少的形容词了)读书的人,所以染指各类书籍机会就更少了,但这本是个例外

  先不谈内容,就说作者的文笔,语气——充满了喜感,自讽和讽刺别人(这个别人包括了男他,女她,动物它,国家,人种,几乎一切地球上的动产不动产)就像是在看一出郭德纲(作者貌似很崇拜他,我和他不熟)的小品,有声有形有色的。反之,说的不好听,就是痞气十足!

  旅游的本意就是能让自己尽可能的兴奋小心肝怦怦直跳那种)而去看一些博物馆什么之类的东西确实无法发自内心的亢奋。这点我和作者的想法接近——兴趣大于意义

  所以在此书中,你不会看到那些冠冕堂皇华而不实语句,比如什么美得出神入化,摄人心魄之类的。更多的是真实的当地面貌(当然还有作者是无忌惮的对比和嘲讽)。40个洲,每到一个地方都会给你讲出这个地方诞生缘由世人传颂的可笑故事(实事故事也包括在其中)用他擅长的通俗易懂滑稽搞笑的文字,不知不觉的就带你把美国的诞生史走了一遍(这可比课堂上历史课老师口水四溅的讲演精彩多了!)比如迈阿密,你知道还有个迈阿密海滩吧。这两者是共存的,迈阿密海滩才是我们所熟知的”迈阿密“,而如果你想跑到迈阿密去看海,恐怕那里等候你的只有钢筋水泥了。

  就像这章所讲的66号公路,它也只是个挂名的公路,荒的荒废的废,剩下的只是意义(美国人建国没多久,历史也不算长,但什么都要建博物馆,什么都要留恋,忒事儿了)而大峡谷(全名科罗拉多大峡谷,但不在科罗拉州,原因自己去看 哈哈)确是个名副其实伟岸壮观的地方,长度为446公里(书中很多用数据说话的地方,作者还敬佩美国人的统计数据,他找的对比数据也不少…不少)超过了整个台湾岛的长度,从地球表面看下去峡谷是一道深深裂缝…诸如此类的经典介绍还有不少,像黄石公园布莱斯国家公园,峡谷底国家公园,拱桥国家公园等等等等…而所去的40个州也几乎囊括了你熟悉的纽约州,新泽西,俄亥俄,路易斯安那,佛罗里达,佐治亚,加利福尼亚…

  所以,尽管撒手跟着作者去美利坚合众国走一朝吧。亲身领略下作者所说的”只活一次,不去会死“的精神

  《美国走着瞧》读后感(七):旅行,就是一场挥霍 (FrancesMay)

  行走在甘南的那几天,许崧的这本书一直陪着我走了一路。在自己的旅行途中看着别人的旅程,有一种别样的乐趣。尤其许崧的文字还是那么风趣幽默,看着真的让人十分愉快漫长的途中时光就这样笑着驰骋而过了。

  在看这本书之前,一直觉得美国是个值得去的地方,但也绝对没有排在我旅行名单的前列。对于我们而言(甚至可能全世界人民都是一样),美国这个国家是很特殊的,大家都对她感到熟悉,因为几乎人人都看过他们的电影,听过他们的音乐,又天天都能看到有关他们的新闻,大概也只有美国总统是全世界比任何明星知名的“演员”了。可事实上,又有多少人对她真的了解呢?她的历史,她的发展,她的崛起,她的强大,她的民主,她的专制……甚至只是她的美丽

  看完这本《美国走着瞧》,在许崧幽默风趣生动形象的描述中,让我立刻对美国的自然风光人文景观都充满了幻想期待。尤其是他一再强调的黄石公园,对于美国的这个黄石国家公园,我想很多人都是不陌生的,它在美国甚至全世界都大名鼎鼎不说,它还是电影《2012》中最早发现异常的那个地方,我想导演把电影选在那里拍也不是没有理由的。最近又有消息说自今年7月份以来,黄石国家公园开始对游客们关闭,由于地底下的间歇泉热液出现异常现象

  这本书中有两句话让我印象深刻并感同身受,当时就记录在了随身携带的笔记本上:

  “旅行就是这样的,哪怕在最好的时候都会觉得有遗憾,因为无法留住。就如同人生。”

  “为了看到这个世界最美的一面,因而要忍受这个世界最坏的部分,旅行是个很公平的游戏。”

  确实啊,旅行不就是这样么?在旅途中,对这两句话真是深有体会啊!

  看许崧的文字,在大笑甚至感慨的同时,对他的生活更是无比羡慕的。可是我们大部分人都还是做不到像他那么洒脱,,这当然跟很多因素有关系,在此就不细究了。而书封底的那句话——“生命短得可笑,不如把它挥霍个干干净净。”可以说是我最早被这本书吸引的地方,就是这种态度,我无比热爱、无限向往、又做不到的生活态度。

  《美国走着瞧》是每一个喜欢这种流浪的旅行方式的人不可错过的一本好书。所以趁还年轻,趁现在还有力气,好好地去挥霍一下吧。

  原文链接:http://club.99read.com/comment/replyComment.aspx?cmtid=12896481

  《美国走着瞧》读后感(八):诚恳的爆笑的感人的赤裸的游记

  相比很多自我标榜式的游记,这本游记真是一部诚恳之做.

  不知大家身边有没有这样的朋友,他们的语言表达和我们很不一样,从头到脚充满了趣味,和他们在一起,心情再糟糕也会转到晴天.

  许崧就应该是这样一个人吧,他那骨子里透出来的幽默,让我忍俊不禁,手不释卷地看完,想想今日多少" 有意义" 的书能做到呢?

  我就欣赏他那个我就知道自己无聊,但是就是忍不住这样表达的邪乎劲.好像他那些个小幽默一不小心就冒一串,一不小心又冒一串.

  如果没有这样一个朋友,那么读一本能让你捧腹之做也应该算是人生幸事.

  据说史上最长的黄金周来了,据说有2亿人要出游.

  带着着本书出发,不会让你失望的.

  《美国走着瞧》读后感(九):鄙视你

  我常常这么觉得,如果把我锁在一间屋子里,然后只给我水,我应该也不会死掉。因为我随时可以从自己的头顶上拔蘑菇吃,宅到这种程度的人,应该颁张奖状,表彰我对控制全球暖化作出的杰出贡献。我或者可以适当研究一下,看能不能把我身上发霉的物质转为灵芝,也可以延年益寿,或开发经济效益。

  许崧同志一看,就是全球暖化的罪魁祸首了。没事就爱溜达,溜达地球。跟着lonely planet环游世界,见大世面。我以前是守着许老师的blog看。隔几天到一个新地方,讲新故事。我就蜗居在一个小小的房间里,跟着老许同志看新鲜。我是普通人,有颗流浪的心,没有流浪的种。孬得可以。在外国呆了好多年,我连市郊都没去过。除了既定的生活路线,我不跨雷池一步,不走错一个路口。平稳就步地生活在一个小于10公里平方的范围之内。我想大多数人也是如此。

  我们很没种,不敢换工作,不敢换地方,不敢换男女朋友,不敢做想了很久的事情。很多志向不敢去追寻,很多梦想不敢去实现。很多话不敢说,很多感情不敢表达。总是习惯坐在这里想东想西,最后的结果总是不可行。没有去过远方,总是憧憬远方,明明可以提起行囊,最后一刻却被自己吓回去。我们是蜗牛,被包裹,也被拖累,是保护也是负担。

  在这个旅行变得越来越容易的全球化的世界里,你昨天在北京,今天在杜拜,后天在米兰都不是什么难事。总以为困难的旅程,其实一切都会这样顺手而解。胡林翼说:阴阳怕懵懂。我没有说老许是懵懂,老许大概是胡林翼所说的‘人精’,曾国潘那类的,懵懂是说给曾国荃的,是说给我们听的。没有什么不可行,没有什么不可以。我是个什么都会上心,什么都会想很多的人。我会把所有可能,困难和难堪都考虑得清清楚楚并为之焦虑的焦虑症患者。有一天,翻老许的旧blog,一篇一篇的看过去,他老人家从办公室人变为吉普赛人周游世界,突然茅塞顿开,只要老天没玩死我,我为什么要玩死自己?

  每天我都有朋友去国外,往欧洲,非洲,南美洲,美国,北极南极。背着行囊,就可以走。没有太多负担,你哪有那么多负担?其实都是自己给自己的枷锁。马克思先哲说过啊,无产者啊,你打破的只是金色的枷锁啊。

  同志们,你扯断的只是虚幻的铁链啊。不光是到处周游世界的自由,是活给自己的自由。这个世界,人生孰轻孰重,每个人的答案都不一样。请别小时候被父母摆弄,长大了被社会摆弄,老了被后悔摆弄,死了找上帝摆弄。

  说了这么久,我就不说书的内容。俺很厚道。觉得这本书跟林达的《扫起落叶好过冬》有相似之处,不过老许当然更好玩。小调侃,小诙谐,小故事,小感悟,历史常识,地方人情,是您居家旅行必备之良品。当然各位在品鉴此书的时候,别忘了再一次鄙视一下自己,怎么还坐在自己的大屁股上。

  送各位一句老许同志经常引用的名言:活着的时候要快乐,因为你会死很久。

  .s: 老许请记得打个50C给我啊。

  :第一遍竟然因为有敏感词给我驳了回来。。。。。

  《美国走着瞧》读后感(十):旅行的态度

  其实走走看看的事情,有钱都是可以做到的。无论是走旅行社推荐线路,还是走自助线路。不同的只是心情,体会。

  所以我觉得这本书与其说是一本游记,不如说是在完完全全地反映许菘全方面的生活态度。

  那些融入在游记中的点点感受,我现在没有功夫一处一处地找出来,理出一条印证作者三观到底如何的逻辑。但我自认和作者分享许多同样的价值,这是让我看这本书看得很乐的重要原因。

  看最后一篇游记中作者写道:

  “我对时间的恐惧如此巨大,以至对于‘意义’这个词汇已经失去了信心。相对于漫长岁月的这短短一生,几乎让我觉得用在哪里都是浪费,似乎只有孤注一掷地享乐才能稍稍安抚我的恐惧。大概也正是这个原因,才促使我和小郑同学二00四年痛下决心辞了工作到处去云游。反正注定是虚掷生命,至少我们可以选择让过程更美好一些。”

  在这一点上,我们是如此一致。就像在屡屡失败后我还是毫不怀疑会去美国一样,我毫不怀疑“痛下决心辞了工作到处云游”那一天的到来。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