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陕北盲说书人读后感10篇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读后感 >

陕北盲说书人读后感10篇

2018-03-02 21:51:02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陕北盲说书人读后感10篇

  《陕北盲说书人》是一本由黄新力著作,上海锦绣文章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28.00,页数:220,文章吧小编精心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陕北盲说书人》读后感(一):天地不仁

  这本书不是虚构的小说,而是真实发生的一切。就实实在在发生在当下,实在到我发书评时他们凄凉的琴音未落。

  本书记录了一群双目失明的盲艺人,艰难游走在黄土高坡最偏僻的小山村,将一个个悲欢离合传奇故事说给人听。娱人而糊口的经历人心酸。他们被称为“陕北盲说书人”。

  他们生的毫无尊严,活得却极有骨气;他们在痛苦挣扎,却把欢乐带给他人;他们眼中只有无尽的黑暗,但仍努力光明和希望传递下去。他们微不足道,但能告诉你,人应该秉持怎样的态度去面对苦难生活

  面对他们,我无话可说

  孟子有云:“禹思天下有溺者,犹己溺之;稷思天下有饥者,犹己饥之。”

  己溺己饥

  尔等肉食者,知否?!

  《陕北盲说书人》读后感(二):为了生存,另一种的真实的生活!

  本书的序言中引用了苏珊桑塔格的话:“远远地,通过摄影这种媒体,现代生活提供了无数机会让我们去旁观及利用他人的苦痛。”当你读完这本书的时候发现了一种你之前完全不曾了解的生活时,你感受到的是这些人的苦痛、悲伤亦或者是觉得社会不公。真实的东西往往让人语塞。五味杂陈中除了旁观你似乎无力去做任何事情

  翻开书看到那些照片,那千沟万壑的黄土高原,那零零星星的窑洞,那布满皱纹沧桑面孔,使得同样生活在这片土地上的我感到熟悉又陌生。陕北说书在现在可以被称作是一种民间艺术形式,而在过去它实实在在的是一种生存手艺生存技能。对于盲人来说这简直是成了他们最重要的一种生存手段。与陕北民歌不同,陕北说书包含的内容更为繁复。一个是为了消遣一个是为了生存,这就使得两种“艺术”有根本区别。盲人眼疾心明,也许说书也正是他们最好的生存方法之一了。就像本书中写到的“老天爷总得让每个人都有口饭吃。”

  而在现代社会中盲人说书人的生存却越发的艰难了。我见过一些说书人但是盲说书人却不多见,尤其是像书中描述的那种技艺精湛的盲说书人更是不寻常。就像描述的盲人在现代城市中往往被当成是城市的污点是不容许他们存在的。而他们自身也是按部就班的一遍遍的走着昔日的老路。他们感受到的只是社会变了,似乎再也容不下他们这些说书人了,至于社会是变好还是变坏他们根本无从考虑。都说幸福大致相似不幸则各有不同。但是在中国农村似乎不幸总是大致相同的。村子里的年轻劳力大多都出去打工了,村里留下的都是老弱病残,一些村子和土地都已经渐渐的被荒废了,越来越多的人涌入了城市,就连说书的几个盲人的儿子也都纷纷离爱了自己生长的土地。于是盲人说书更多的成了一种形式,他们走乡蹿户也只是为了维持最低的生存需要。如果说在过去他们能从说书带给人们欢乐中找到自己存在的价值,但如今这种价值感越来越低了,因为已经没有人愿意听他们说书了,那些戏迷也只是一些年纪大的人,他们听的更多的是一种回忆吧。书中多次提到盲人的命硬,盲人是可以与神灵沟通的人,盲人给小孩子祝福,或者小孩子拜盲人为干爹会给这个小孩子带来好运,但越来越现代的今天盲人的这种身份也被慢慢的淡化了。总之盲说书人在现代社会中越来越不好过了。

  在看书的过程中我不止一次的想为什么越是善良老实的人越是命苦,这一切又是怎么造成的。书中有一段描写了当一个河南人听说的盲说书人的生活事迹的时候表示惊讶不已,并说这里的生活跟他们河南比相差50年。盲人老人们听后更为惊讶,他们不明白为什么他们那里可以搞的那么好,而自己这样的生活又该向谁去抱怨。我们大多数人都有悲天悯人感情,但当我们处于愚痴状态的时候我们无法去感受,只有当你了解了明白了你才会有所体会感谢作者能真实的描述出一些人群生活状态,更让我了解到在自己生活的土地上还有这么一群人在默默的存在着!

  《陕北盲说书人》读后感(三):黄土地上最后的说书人

  《陕北盲说书人》

  黄土地上最后的说书人

  去年过年因工作原因没能回家,所以在正月十五前赶了回去,一是为了弥补过年时没能回家的遗憾,二是媳妇老家有一场葬礼,必须参加。

  老家离县城虽然只有四十里路,但山高涧深,着实不太方便。我开车在山路间左突右冲,上下颠簸了四十分钟才到,丈母娘说,和以前比这路不知能好多少。路过的村子不叫圪台,就叫圪崂,再不就叫山、卯、畔,也路过《平凡世界》里几个村子争水的东拉河。虽然这是我第一次到媳妇的老家,但我对这样的环境却很是熟悉,不只是因为我出生在类似的环境中,成长于黄土高原的千沟万壑之间,更重要的是去年我读了一本书,对着书,照着地图,我把整个这一片,县城以东黄河以西的乡镇村寨都梳理了一片,书里的故事也都发生在这里,这本书叫《陕北盲说书人》,作者黄新力。

  去年,2014年,一部小制作的纪录片获得了国内多项影展的大奖,导演叫白志强,清涧人,这部片子讲的是他家乡的故事叫《边走边唱》,和《陕北盲说书人》是相同的主人公。《陕北盲说书人》的故事发生在04年和07年的两次卖艺乞讨生活和十年后的14年播出的《边走边唱》别无二致,不同的只是在纪录片中的主人公比在书中照片里时显的更苍老

  在序言中序言作者刘树勇引用苏珊•桑塔格的话:“远远地,通过摄影这种媒体,现代生活提供了无数机会让我们去旁观及利用他人的苦痛。”自问“我们来观看和讨论这些影像,又能改变他们什么?如果不能改变,我们又在瞎忙活些什么呢?”这也是这两年我开始大量阅读并开始关注人文纪实作品后常问自己的一个问题。“读书对当下生活有用吗,没有,那为什么要读。”“纪实摄影对被摄着的生活有用吗,大概没有,那干嘛要拍。”是啊,没用,为什么要读书,没用,干嘛要拍摄。

  我是在豆瓣搜纪实文学作品的时候偶然发现这本书的,评分高达9.0分,在豆瓣这是经典名著才有的高度。内容简介说,这是一本讲述陕北黄土地上最后的盲说书匠故事的书。里面穿插了许多定格了他们真实的生活状态和生活场景的照片。这些照片不可能去改变那些一辈子悲壮、困难无助的盲人命运,但起码能够让看见这些照片的人知道,世界上还有这样一群年事已高、双目失明的盲人长年奔走在崎岖的山道上,游走于村庄之间,为偏远地区百姓传唱着传统的忠孝节义,以及关于生活苦涩欢愉

  迅速下单买了回来,一口气读完。记录本身不能改变什么,但可以让我们重新审视熟视无睹事物,重新认识一些即以成型的观点比如说,我们并不比别人了解我们自己的故土。比如说,读书对于当下生活无用,但真有用了能来得及不说,读书真是为有用才读的吗。这是这本书给我的收获

  书中分别讲述了两段盲人们讨生活的日常故事,一次是04年4月到5月间,在店则沟乡与石盘乡,位置大概在县城的东北方向,北接绥德县。另一次是07年的3月到4月间,在双庙镇和王家沟镇,方向是在县城的东南方,南连延川县。一次时间大概是一个月上下,跑两个乡镇,百八十个村子。四五个人各能讨到一千多块,故事便是这两次讨生活走村过庄的真实记录,亦是没落的现代陕北乡村生活的真实写照

  我对盲说书人的记忆已经很模糊了,记得在我还在村里上小学那会,谁家要是安“场子”,(我不知道这个得怎么解释,我现在的理解,应该是做“道场”,一种道家的祈福仪式民间认为僧道、阴阳和盲人是通神灵的。)一般会请盲说书人说书。记得小时候爷爷家请过一次说书人,很久以前的事了,到现在只剩下些许零碎的记忆。

  也许拍摄、记录、书写真改变不了什么,但我们都开始遗忘了,他们真的就是黄土地上最后的说书人了。

  2015.3.18

  筷子于锦界

  《陕北盲说书人》读后感(四):我们大多时候也是盲着,and在听说书

  他们搭着列队而行,在陕北高原,几粒人而已。高原的山道却传达出古典山水画的意境,让人忽略他们是盲者。

  影像的力量来自于作者对盲说书人在高原的行走和大时代背景下生活的记录。

  “清涧县盲人宣传队,全名叫清涧县毛泽东思想盲人文艺宣传队,成立于1964年。组建之初集合了全县在四处流浪讨生活的盲人约二三十人,之后又不断吸收一些没有说书技能的全盲或半盲人加入。。。盲人的收入由各乡村承担。。。刚组建时,县上划拨了一千八百元用于购置乐器和办公用品。。。1975-1980年前后盲人宣传队每年还要向当时的上级主管部门文化组上缴三千元左右。。。至1990年前后,盲人宣传队的帐上出现亏损。。。改为自负盈亏。。。时至2008年初,全县还在到处演唱的盲人有十人左右,分为东西两组,分别跑全县十三个乡镇,每人每年收入约为二千元到三千元。”

  2009年,作品《陕北盲人说书》被普林斯顿大学,亚洲艺术中心收藏。

  纸上纪录片系列中的一种,图文书。

  《陕北盲说书人》读后感(五):关于陕北的故事

  摄影师通过照片说故事的典范书籍

  平常的照片,平素的语言,陕北说书人的故事以及陕北农村的故事娓娓道来。毫不浮夸,没有丝毫的取宠和炫耀之意。

  相比于照片,我更喜欢的是摄影师说故事的方式以及在摄影师在拍照过程中的那份心。

  # 那些话儿

  48 关于 老婆/结婚

  quot;老马又对我讲:'是个男人都想老婆,娶老婆好,有了老婆就有人给你做饭,和你说话,也就有了后人了,我们盲人最怕的就是年纪大了后体弱多病无人管,有了后人就有人管了,有了老婆就有了后人。'"

  -- 从现实意义出发的老婆和婚姻的意义。盲人的老婆真的很重要。

  98 关于神仙

  ”在陕北,各路神仙在人们心中占据着十分重要的位子,从生儿育女到种地修屋,从生老病死到外出发财,无一不是得到神灵的护佑,求神还愿是他们日常生活的一部分内容。“

  -- 的确如此,据我所知,小小的佳县就有三座数得上名的庙。 里面养着各路神仙;

  120 陕北少年 十四岁 惠凯

  ”从十岁就开始了,他用自己挣到的钱贴补家用,交给母亲用作两个姐姐学费,小小年纪能有此能耐,让我感动和惊讶!我邀请少年和我同去大城市上学,他却一再推辞。他说他是家中唯一的男子汉,要帮助母亲干活。“

  -- 如此少年,让我想起了路遥笔下的那些陕北少年,未来汉子

  148 求雨

  ”每年农历五六月这个干旱,我们会上山求龙王降雨赐福。那天全村男性都要回来,头戴柳条,赤着上身,抬着龙王去村上的各个山头。“

  -- 和黄土地中描述的一样,有机会可要亲自见识一下。

  160 各路神仙

  ”农村信仰的神很多,生儿育女要去求送子娘娘,挖井求水要求井神娘娘,养猪羊要求丁工巨神,盖房挖窑要敬土神。“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