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经济解释卷二:收入与成本(神州增订版)》读后感精选10篇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读后感 >

《经济解释卷二:收入与成本(神州增订版)》读后感精选10篇

2022-05-18 02:06:56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经济解释卷二:收入与成本(神州增订版)》读后感精选10篇

  《经济解释卷二:收入与成本(神州增订版)》是一本由张五常著作,中信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28.00元,页数:257,文章吧小编精心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经济解释卷二:收入与成本(神州增订版)》读后感(一):为什么同一届同学,本科毕业工作的买房了,博士毕业的却买不起房了?

  先对书给个评价,有金矿在里头,但是都是金砂,得费劲淘。

  张五常有两把刷子,但是文章写的天马行空,要想学到精髓得好好琢磨这书里头那些有用,那些是他自吹自擂。

  话说回到标题的内容。有的博士毕业后发出感叹,当初本科一毕业就工作的同学,现在都买了房,而读博出来的人白纸一张,攒首付都费劲。

  为什么呢?本科同学毕业出来时,房价低,工作2-3年攒个首付,就买下一套房子。硕博连读的人,多花了5-6年时间,等毕业的时候,房价涨了3-4倍,最夸张的天通苑,05年最后一波经济适用房2650,10年最高潮的时候到过20000,这个差距是接近8倍,一套05年30万的110平三室一厅,10年要卖220万,假设首付20%,05年首付6万,贷款24万;10年首付44万,贷款176万。

  读博肯定是增值的,对大部分人来说,博士未来的前景比本科毕业的前景好也是大概率事件,可是为什么买不起房呢?

  答案说起来也简单,因为读硕博期间,房产的增值率,比读博的增值率高,而且买房可以贷款,有杠杆效应,就买房花费的代价来说,本科同学一下子就把博士同学甩出几条街去(不考虑未来职场增值速率差异)。

  不过这种读博不如本科只是特例,也就是房价暴涨的几年才会有的现象。房价不可能年年暴涨,大部分时间,读博的投资收益率是大于房价增值速度的。

  写这篇书评的POINT是,如果把任何行为,无论是读书,还是工作,都看成一门生意,投资增值率(或者说利息)和未来现金的折现,都是要考虑的重要变量。

  《经济解释卷二:收入与成本(神州增订版)》读后感(二):万般利害,皆系寻租之形。资本索求,蔚成幂级之势。

  绝壁:大义觉迷(节选)

  饮食货殖,学派纷呈。真知灼见,行天道以富国。浮言诡论,施巧诈以祸邦。重商之流,嗜好金银。重农一派,首倡循环。古典学说,推崇自由。马恩辟伪,揭示剥削。金银之利,实乃输诚授信以张生产。自由之意,绝非放纵无制以任寻租。边际浮饰,辩护利得。克莱派顿,要素和谐。剪刀分析,供求一统。宏观创始,中性自破。币值之要,绳系借贷之重岂是轻弱面纱。就业之重,关乎尊卑之存焉能废弃不顾?货币群小,债权之论。信息不称,假设难立。供给浮说,废税全私。凯恩斯后,重彰信贷。外生之论,痴迷数量之中央控制。内生之说,超脱债务之本位窠臼。呜呼!物欲横流,神思迷乱。先贤形迹,视若无睹。管仲治齐,施轻重慎权衡。计然授策,贵流通尚平均。刘晏理财,治漕运行常平。维喆遗直,裁冗食平赋役。惜哉近人,执相志散。心盲摸象,不亦悲乎!  

  利害之式,租税利费。形上一合,相诸百端。坐拥田土,横征粮秣之租。役使奴隶,搜刮人头之税。置办实业,独占创新之利。罗织知识,暴敛产权之费。名之所有,实异所属。弱肉强食,巧取豪夺。实业之出,移为利息之虹吸。农田之获,泄于地租之盘剥。劳者之酬,奉拜债务之抽取。公有之税,流诸国债之绞索。供求弹性,市场力量。角色征战,内外纵横。剩余价值,去归属而现剥削。经济租值,从不变以觅虚饰。诚哉!万般利害,皆系寻租之形。资本索求,蔚成幂级之势。食利伤国,债台高筑。币值企稳,紧缩生存之所需。流民黯然,偿付侈靡之所欲。是故,海内一体,须除贴现之贪婪。化成天下,当去复利之奢望。怀天下以仁人,柔远邦而体世。均输平准,行轻重之术以保万民社稷。重本抑末,张道法自然以和士农工商。财税之策,重本之要。征核所指,租值归属! 

  全文见此处:

  全文及后续见此处:

  《经济解释卷二:收入与成本(神州增订版)》读后感(三):新古典的传统

  传统价格理论并不区分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此书第三章《宏观分析的失误》值得专业和非专业人士认真研读,让你能在短时间内明白那些传统的经济学家为何反对微观和宏观的区分,也能明白宏观分析的谬误之所在。这是伟大的一章,也是不容易读的一章。读完此章节,突然对现代经济学教育感到很悲哀!

  第四章“财富积累的仓库理论”为重修时新加的章节,解决了自费雪、罗宾逊夫人以及哈耶克等大师一直百思不得其解的历史难题,据说罗宾逊夫人和哈耶克都快为此得了精神病。弗里德曼号称得到了圆满解决,但诸如赫舒拉发都说看不懂。这章很精彩,至少在逻辑上已圆满解决了财富累积的难题,伟大的一章!

  第六章《生产的成本》完全是颠覆性的一章,非常难读,知识跨度极大。

  总之,阅读本书需要扎实的经济学基础,最重要的是要有新古典的传统,否则会看得一头雾水!

  《经济解释卷二:收入与成本(神州增订版)》读后感(四):弗里德曼与凯恩斯之辩

  在这本《收入与成本》的39页——“这里有一个重要的话题。经济不景气,凯恩斯学派主张政府大手花钱,因为会有本科生读过的增加国民收入的乘数效应,从而可救经济。然而,受到费雪的影响,芝加哥的弗里德曼认为该效应无关宏旨,因为市民的消费是由财富或固定(年金)收入决定的,而政府花钱只能增加过渡性或暂时性的收入……”

  果真是没有用吗?但这次读他的《收入与成本》,从他对弗里德曼的推崇来看,他应该是芝加哥学派的。如果知道了一个人属于哪个门派,便对其武功路数有一个大致的了解,就可以对招拆解。

  芝加哥学派信奉的是经济自由主义,反对国家干预。他们认为,理想中的经济制度是自由竞争的资本主义,政府只应扮演规章制度的制定者和仲裁人的角色,只应在反对技术垄断和克服市场的不完全性等方面发挥作用。

  与之相对的是凯恩斯主义,认为经济中存在着有效需求不足的情况,主张国家要主动干预经济,采用扩张性的经济政策通过增加投资,增加需求以促进经济增长。即扩大政府开支,实行财政赤字,刺激经济,维持繁荣。

  这两派孰对孰错?对于经济学,我绝对是一个门外汉,仅仅是知道一些从课堂上学来的鸡毛蒜皮,知道经济学里有好多个学派,就象武侠小说中有诸多门派一样的。而对于张五常其人,我仅仅是偶从报端得闻其大名,知其为一经济学家而已,对于其学术造诣,实在是一无所知。即便如此,在我看来,张五常教授的结论也未免太过绝对。让我来试着辩驳一二。

  其一,“市民的消费是由财富或固定(年金)收入决定的”这一句就不大对。应该说,市民的消费意愿是由其未来的收入而不是现在的收入决定的,那么未来的收入由什么定呢?是由未来的经济形势决定的,如果经济向好,自然预期收入增加,而大胆消费;如果经济继续下滑,自然预期收入减少,而不敢消费。在这里,财富也好,固定(年金)收入也好,始终是一个未来的变数(富人不会永远是富人,穷人也不会永远是穷人,其拥有的财富或未来的收入流不可能终其一生保持不变),决定这个变数的,恰恰是现时下的经济政策。所以,在经济萧条时,加大政府投入,实施扩张型的经济政策,能够提振市场信心,强化市民经济向好的预期,从而增加消费意愿,达到挽救经济,避免经济自由落体式下滑以至崩溃的危险。

  其二,市场不是万能的。经济周期理论告诉我们,完整的经济周期分四个阶段:繁荣、衰退、萧条、复苏。在完全自由主义经济政策下,经济体的运行完全靠市场自身的调节,必然会大幅波动,变动非常剧烈,要么会急速膨胀,要么自由落体,频繁的遭遇危机,而每一次危机都会对人民生活造成不利影响,其中最为典型的就是20世纪30年代的大萧条。而国家主动干预经济运行,则可以起到平滑经济运行曲线,维持经济平稳运行,保证人民生活水平不受较大影响的效果。可以说,大萧条过后能够不再发生那样严重的危机,很大程度上就得益于凯恩斯主义的运用。而最近的金融危机,不正是自由主义过度泛滥,让金融创新无所约束所造成的吗?这是历史不断给予证明了的,也是我所经历的不争的事实。

  其三,政府干预经济是保障社会公平的必须。政府既是经济体制的参与者,又是监管者,两者是矛盾的。但是经济体中的相关各方是逐利的,它身上没有道德的血液。一个没有政府干预的纯粹市场经济,必然走向极化,不但会形成经济危机,还会形成道德危机。当前中国的各种黑心食品泛滥就是如此。张五常在书中说“任何人不怕工作粗贱,或愿意接受低工资,不可能找不到工作。”这倒是的,一个健全的人只要愿意出卖自己,总会找到自己的出路,总会有机会把自己卖掉。但他忘记了人还有尊严,社会还有道义,这是把现代人往“圈地”运动中英国农民的悲惨命运的老路上赶。在经济危机中损失最多的看起来是富人,但受损害最严重的却是穷人。富人有1000万,缩水到百分之一,还有10万,吃饭不成问题,但穷人家无余财,可能下午找不到工作就没有饭吃。所以,穷人需要国家干预经济,以保证一定程度的就业。可见,一方面,政府要以经济监管,以保证市场各方都遵纪守法,按照一定的规则进行交易;另一方面,政府也必须主动参与经济运行,对其进行调节,避免其过度动荡对国家、对人民生活造成危害。因此,不管哪种形式,政府对经济的干预必不可少,只是干预程度的深浅需要度量。

  弗里德曼与凯恩斯分析的起点不同,推理过程不同,得出了不同的结论。但在我认为,这只是同一事物的不同方面而已。同一头猪,不管你从猪头开始杀起,还是从猪尾开始杀起,虽然死的过程不大相同,但结果都是一样的。我是一个折衷主义者,所以我认为弗里德曼与凯恩斯的理论都有对的地方,也都有错的地方,都不是绝对的。经济既要避免政府过度干预,有自由运行的空间,以保持市场经济自身的活力,也要有一定程度的政府干预,以弥补市场调节的缺失,避免市场失灵,促进经济平衡运行。

  忽然想起前段时间,茅于轼因为发表了“不要拿我交的税款去建航空母舰”而引发轩然大波,让人为这样一个著名的经济学家在常识上的缺乏,对博弈的无知感到不可思议。从历史上说,清朝倒是爱好和平,但挡住列强的蚕食了吗?就近里来说,利比亚惹谁了?他要是有原子弹,北约还敢轰炸他吗?茅于轼不明白软弱和退让换不来和平!这就象一个人一厢情愿的自宫了要去当太监,但是宫里不收,他会有什么下场?一个武林高手妄想自废武功以换取平息武林恩怨与纷争,可能吗?只不过又一个笑柄而已。这样的道理是不言自明的。而现在,张五常先生也不明白,经济学不单是经济学,不单单是一个学术问题,而且还是一道道德命题,对于这个问题的如何解答也无时不在拷问我们的道德良心。现在看来,号称制度经济学奠基人的张五常先生象茅于轼先生一样,犯了顾此失彼的毛病,所以他给出的答案至少在某些方面是错了的。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