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晓寺经典读后感10篇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读后感 >

晓寺经典读后感10篇

2018-03-04 21:18:02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晓寺经典读后感10篇

  《晓寺》是一本由[日] 三岛由纪夫著作,上海译文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29.00元,页数:346,文章吧小编精心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晓寺》读后感(一):《晓寺》:轮回与转生

  《奔马》的结尾处,主人公饭沼勋在酣睡中发出了这样的梦呓:“更南一点,……在南国的蔷薇之光里……”,这句话暗示了清显(勋)第三代转世的地方,在《丰饶之海》的第三卷《晓寺》的前半部中,故事背景转换到“更南一点”的热带国度——暹罗。

  故事开始于昭和十五年,即公元1940年,此时暹罗已经改国号为泰国,国际环境正处于反法西斯的关键阶段太平战争一触即发年过半百的本多繁邦受邀来到曼谷,在公干之余,到蔷薇宫谒见了第二代月光公主(曾在日本留学的暹罗王子巴塔那迪多殿下的女儿),年幼的月光公主总是风言风语地声称自己是日本人的转世,故乡在日本,本多询问了公主清显去世的日期和勋入狱的日期,公主不假思索对答如流,并且本多在公主左侧腹部发现了与清显和勋同样的三颗黑痣,于是认定月光公主就是勋(清显)的转世。

  《晓寺》的后半部中,地点回到日本,回国后的本多在战争中潜心钻研转世轮回的学说。时间转眼间过度到了昭和二十七年(公元1952年),此时二战已经结束,作为战败国的日本一片衰颓之象。月光公主只身来到日本留学,再见到本多时,居然已经不记得年幼时对于“前世”的记忆了,自然也不曾记得与本多先生见多面。本多对月光公主的身体产生了迷恋之情,试图再次寻找她腹部的三颗黑痣,多次窥探她的卧室,当本多无意间窥视到月光公主与自己的女性好友庆子搞同性恋的场面时,终于看清了她身上的痣。然而就在这一夜,一场大火将本多的别墅烧得一干二净。月光公主回国后不久,就死于毒蛇之口,如同清显和勋一样,未能逃脱二十岁香消玉殒的命运

  如果说清显拥有爱情,勋拥有忠义,那么月光公主拥有的则是“肉体之美”,本多在研究转世轮回的同时不断试图窥探着月光公主女性的身体,寻找她身上的三颗黑痣,这也是一种“肉欲”的表现,对“肉感”的向往。当公主的三颗黑痣终于被看清时(秘密终于被揭开时),别墅意外的起了一场大火,首先将本多的书房毁于一旦,这也意味这记载着各国历史知识书籍付之一炬。这个情节是十分熟悉的,很多文学作品中都有相似的地方,比如说《百年孤独》的结尾处,布恩迪亚家族的第六代人解开了吉普赛人的羊皮卷的意义后,一阵狂风将马贡多镇连根拔起。《红楼梦》的结局也是落到“白茫茫一片大地干净”上。这就意味着一个唯物史观的问题人类一旦解开了自身的谜题,认清了自己,也就意味着走向灭亡。

  我想整部《丰饶之海》的轮回转生的故事以月光公主的死作为终结,第四部《天人五衰》中的透是“冒牌货”,并且月光公主死前并没有像清显和饭沼勋那样留下“会再见面,在瀑布底下”“在南国的蔷薇之光里”这样的遗言。

  在《晓寺》中,作者三岛由纪夫假借本多之口,阐述了许多对佛教和唯识论的研究,这一点在《春雪》的结尾处已经埋下了伏笔:月修寺的住持尼给本多讲述了“唯识论”、《摄大乘论》的深奥教义,当时年轻的本多对这些并不在意,一心只想帮助朋友清显,殊不知老尼的话早已预示出清显和本多的命运,而清显的遗言“我们一定会再见面,在瀑布底下”中“瀑布”的含义也在《晓寺》中解开:除了指本多见到勋的那个瀑布之外,应该还有“阿赖耶识”的含义,也就是唯识论中包藏着存在世界的一切种子的识,阿赖耶识,“此时犹如瀑布一样,飞沫四溅地长流不息”,三岛这样解释道。

  《晓寺》这本小说汇集了三岛对大乘佛教、唯识论以及种种关于轮回转生的宗教哲学的研究,如今年轻的我做出这样一番解释,我想将来再次阅读时,随着年龄增长,一定会有其他的体会看法

  《晓寺》读后感(二):三岛由纪夫与《丰饶之海》

  那些最伟大作家们的特点之一,便是他们常常游走于彼此之间纤细微弱的丝线上,却并不与其他人产生真正的交流,而是在若有若无的印象里将互相之间的印象交叠,如此一来,他们的创作所产生的美感便常常令人联想起某种似曾相识的感觉,但那种复杂的美感在这一点上仅停留在“似曾相识”的程度而已。不可否认,文学作品之间的传承和影响是难以磨灭甚至无法消除的,不过三岛由纪夫却在自己那彷如诡谲混乱的海域里徘徊的极光一般的创造力中不断汲取诗意的印象,用它们覆盖在某些司空见惯的骨架上,从而制造出一具具美丽绝伦的尸体。三岛作品的美是瞬间的,就像恒星爆发出的光与热的狂舞;同时也是毁灭性的,无论爆发时的瞬间多么震撼人心,但那毕竟只是瞬间,随即而来的就是不间断的灭亡。他似乎不自觉地在作品中为那偶然爆发之后残余的毁灭力量哀悼,同时又在不懈地追寻另一次语言文字的爆发,他比普通人理解瞬间的意义以及瞬间之后那无谓的叹息有多美。所以,似乎可以这样认为:三岛的作品虽然有着欧洲文学和日本文化传统凝聚而成的深刻内核,但他在写作中更注重于瞬间的灵感中意蕴磅礴的美;他期待每个重要瞬间都能在下一个瞬间中留下投影,但他也明白古往今来的一切都只是瞬间的连续。他的作品是美的,是在瞬间的表面涂抹的浓墨重彩包裹着重要主题的投影而形成的复杂的美。《丰饶之海》恰恰是这种复杂的美的结晶,尽管结晶体中不可避免地掺入了杂质,但其光芒依然绚丽耀眼

  读者经常在作家的自传中寻找虚假杜撰的部分,在作家的小说里却寻找一切有关作家的真实。文学作品尽管是现实表演戏剧,但两者并不能混为一谈。不断地探寻文学作品中的现实元素就像拆穿一个迷人的魔术,是对艺术表现形式粗暴破坏。然而有些时候我们不可避免地会在文学作品中见到现实里的人物乔装改扮却在扮演自己,如此一来,对于文学作品的鉴赏就陷入到了一个不断变幻的陷阱里。面对《丰饶之海》,这个陷阱显得尤为具有吸引力。据说,三岛在自杀那天的早上写完了《丰饶之海》最后的篇章,而整部《丰饶之海》也是三岛自己最重视的“大计划”,又是在他自杀前的几年间连续写完的,对于读者来说,这一切意味着《丰饶之海》难以避免地成为了作家留下的某种形式的遗书,对其的解读也必然要蒙上现实的影子。无论三岛是否有意使《丰饶之海》担负这样的责任,他自己一生最难以理喻的一次艺术创作——自戕——让人们目光流连于他对死亡的选择在《丰饶之海》中爆发出的闪光。然而,这种闪光确实存在,只是并非像大部分人所希望的那样具有持久象征意义。

  “丰饶之海”这个名词应该是来源于开普勒和弟谷•布拉赫时代的“月球学”的概念,指的是月球表面可见的一片广袤平原。“丰饶之海”这个词虽然看起来似乎是指蕴含着生命海洋,但实际上却是描述虚无的荒漠,而“虚无”就是整部《丰饶之海》的主题之一,并且在最后一部《天人五衰》的结尾处升华到了一个飘渺境界。《丰饶之海》一共分为四部,分别是《春雪》、《奔马》、《晓寺》和《天人五衰》,连接四部的线索是一个名叫本多繁邦的镜面般的人物以及一个对生命的力量试图进行阐释的概念——轮回。

  《春雪》讲述了一个看起来唯美动人爱情故事。故事开始于日俄战争之后的明治末期,主人公清显是一个异常美丽的贵族少年。清显的父亲松枝侯爵为了让清显学习自己的家族所缺少的“优雅”,在清显年少时把他送到了绫仓伯爵家。正是在绫仓伯爵的家里,清显认识女主人公——同样美丽非凡的聪子。聪子大清显两岁,年少时的清显对聪子的感情平常,并没有任何关于爱情的元素掺杂其中。但后来清显却无可救药地爱上了聪子,并为了爱情而失去生命,聪子出家为尼。故事并不复杂,大体的框架和人物来源于《滨松中纳言物语》。连接四部曲的人物本多是清显在学习院的同学,三岛对两人友谊的描述充满了复杂与矛盾。清显对待朋友的态度想法似乎周旋于他本身肉体的美丽,他对待本多的态度也常常因此忽冷忽热,只是此时的本多似乎对此并不敏感。清显的美是纯粹的,纯粹的美往往会勾起肉欲。三岛在《奔马》里写到清显的学仆饭沼在成年后与本多的一次谈话中谈到了自己从未给清显洗过澡,他说自己“不敢注视公子的身体”,而后竟然羞红了脸。从后来的叙述中读者会看到饭沼并非同性恋,但清显的美显然在他心里燃起了肉欲。饭沼对清显思想上的蔑视恐怕或多或少也是因为他想要逃脱这种肉欲对自己的控制。三岛痴迷于对美的追求,《春雪》中清显和聪子的美与叙事语言和环境氛围的美达到了一种繁盛的局面,这种美所带来的震撼感仿佛都被某种美的力量所瘀滞了,即便最后清显的死亡并非三岛所崇尚的“纯粹形式”,但这种美依然在清显的死亡中臻于完善,美凝固在了青春的瞬间。

  《奔马》开始于四十岁的本多乏善可陈生活:他是社会认可成功人士,但他的生活死气沉沉。在一次剑道比赛中他见到了少年勋,后来在瀑布下他又看到了勋身上的三颗黑痣,这让本多认为勋是清显的转世。清显的身上同样的位置也有三颗痣,而且清显在弥留之际曾说过“还会见面的,一定会的,在瀑布下面”这样的话。勋是清显的学仆饭沼和女仆所生的孩子。勋身上青春澎湃的活力以及肉体的强健让本多对勋的印象极为深刻,再加上勋很可能是清显的转世,本多有意地开始接触这个少年。勋是一个在思想上极端又纯粹的人,他策划暗杀政界人士,以匡正日本的社会面貌,在他看来这是对天皇的忠诚。这种忠诚也是纯粹的,所以勋的计划是成功后要慷慨赴死。日本文化对于自杀的推崇是其它任何文化中都少见的:“对于一个日本人来说,这是勇气意志的某种胜利最高证明……在一个日本人看来,这是一个纯粹英雄主义决定。” 就是这样纯粹的勋却不断地被身边的人背叛,先是欣赏自己想法但害怕实施的伪善的军官,而后是自己的同伴,最后是爱人。勋爱上了一个比自己大很多但还处在美丽年龄的离异妇人——槙子,后来在法庭上,槙子为了救勋而撒谎,让人们误会了勋纯粹的英雄主义思想。勋和同伴在即将实施计划的前夜被警察抓起来,本多听说这个消息,辞去了自己的法官职务,注册为律师无偿为勋辩护。本多的行为当然不只是出于善意,他对勋似乎有着对清显一样的朦朦胧胧的欲望,这种欲望是区别普通欲望的,淡薄到无论是读者还是本多都只是有微妙感觉而已。或许也可以理解为这是某种爱,对纯粹或是对美的爱。勋在出狱后还是刺杀了自己的目标之一,随即自尽了。

  《晓寺》开始时,本多在一次曼谷之行遇见了月光公主,这里的月光公主是《春雪》中提到的跟本多和清显一起在学习院学习的两位泰国王子中的一位的女儿,“月光公主”本是其中一位王子爱人的称号。小月光公主总是吵嚷自己是日本人,本多听说了之后便去觐见公主,他问了公主几个有关勋和清显的事件的日期,公主都答对了。本多认定月光公主就是勋的转世,因为勋曾经在半醉半醒时说过自己变为女子身处热带国家的梦,清显记录梦的日记中也写到他梦见自己带着泰国王子丢失的绿宝石戒指,宝石上映出了一个女孩形象,小公主对本多说的话也像是勋借着她的身体说出来的,只是本多并未在年幼的公主身上见到那三颗黑痣。之后本多游历了印度,对印度的宗教文化有了一个直观又恐怖的认识。多年后,长大的月光公主到日本留学,本多问到当年的事情月光公主却一概不记得。本多陷入了对月光公主的爱,费尽心机引诱月光公主,通过各种方式满足自己的欲望。结尾处,本多偷窥月光公主和自己的好友庆子(一个活力尚存的中年妇人)做爱时,意外地看到了那三颗痣。月光公主回国不久被毒蛇咬伤去世。

  《天人五衰》里的本多已经年近八十,妻子去世,空有万贯家财却无子嗣。他和老友庆子旅游时在瞭望塔遇见了少年透。透有一双美丽的眼睛和清俊的容貌,本多看见透的身上也有三颗痣,决定收他为养子。透有着外表的美丽和内心的自负,他内心的冷漠邪恶似乎直接传达到了本多的心里,本多从一开始就把他看透了。如今的本多只是为了得到一个结果:透究竟是不是月光公主的转世。透凭着自己的聪明机智逐渐控制了本多,邪恶的本性也一并爆发。直到庆子讲述了本多收养透的缘由,透为了证明自己的确是转世而服毒自杀,只是他并未死亡,但却失明了。失明后的透跟一个疯女呆在一起,曾经有洁癖的他身上的汗水和污垢横流。最后,本多拜访了阔别六十年的聪子,身为门迹住持的聪子说从未见过清显,故事的结尾归于了虚无。

  《丰饶之海》的故事跨越了六十年,日本从二十世纪初到一九七零年的风云变幻完整地浮现在《丰饶之海》的背景上。虽然《丰饶之海》有着鲜明的时代背景,并且其价值之一(并不是所有人都这样认为)就是绘制了时代的画卷,但三岛并非把时代或者时间的线性发展作为自己创作的目标之一,正相反,他想要做的是脱离时间、超越时间。三岛的超越并不仅仅体现在对时光流逝所带来的空虚的描写上,更多的是着重在心灵印象与自然诗意的美中寻找语言文字能够制造的永恒。三岛对于美有着近乎偏执的执着,而且他追求的美虽然是纯粹极致的,但经常性地与肉体联系在一起。青春和生命是美的,肉体是得以展现这种美的外在形式,三岛对于青春的美与肉欲的联结有着深刻地偏好,《天人五衰》中的透在瞭望塔的办公室里抬起胳膊为庆子拿信号旗时,本多闻到:“少年人好闻的体臭。”同时看到了少年腋下的三颗黑痣。此处,旺盛的生命力带给感官的愉悦和生命轮回的暗示缠绕在一起,肉欲在宽泛的蔓延中表现出了根植在肉欲上的超脱的美。对于美的仰慕似乎让三岛化身成了在月光下亲吻清显脚尖的聪子。

  阅读《春雪》时有一个问题始终困扰着我:为什么这样一位追求美也能够创造美的作家会有如此极端的“右翼思想”呢?《奔马》中过激的右翼思想和恐怖主义行为无可避免地成为了对三岛由纪夫的脚注。三岛由纪夫在与东京大学的左翼学生团体辩论后认为他和那些学生其实有着共同点,只是两者选择的方向不同。勋的思想虽然极端,但这极端是来源于近乎完全的纯粹和纯洁。既然如此,思想上的极端似乎也是纯粹的特点,三岛的所谓“右翼思想”与他对于美的极致追求并不矛盾。重要的是纯粹,而非政治思想。就像颜色并非是光的本质,只是人类的感觉罢了。

  三岛在《春雪》中映射了现实里自己的生活经历,在《奔马》中展现了自己思想里纯粹的特质。虽然我们并不能单纯地站在作家真实生活的角度来看待文学作品,但不能否认这样的“闪光”也是《丰饶之海》的意义之一。既然是闪光,就不可能持久,真正能够持久闪耀的永远是作品本身的文学性。三岛在创作《丰饶之海》的过程中是粗暴和草率的,可以看出他真正擅长表达的是他的天赋赋予他的灵感凝结成的文字。《春雪》还能将一切融入叙事里,技巧依然掌控着叙事的发展,但在《奔马》中,技巧似乎逐渐濒于失控,思想凌乱地被置于舞台前,突兀的阻挡了观众欣赏的视线。《晓寺》里关于转生和印度的宗教观念更是直接出现在叙事之外,直到《天人五衰》,叙事才恢复了技巧最大程度上的控制。但三岛抛开叙事技巧展现出的笨拙却非常好地承载了他无时无刻不在迸发出的天才,正是这些拙劣让《丰饶之海》被赋予了不同于普通文学作品的美感,作家的灵感没有经过修改和润色同样地出现在叙事中,这种美恰恰保留了原始的纯粹。

  如今,想要以客观的态度来看待三岛由纪夫的文学创作对于中国人来说还是困难的。作品始终拖拽着作家的阴影,而作家思想上的极端纯粹给人们造成的恐惧也难以消除,这就让阴影更加浓重。即便在日本,三岛由纪夫也是不被大众理解的人。他笔下的人物经常透露出病态极端的思想,但他的天赋让他将这些思想转变为具有美感的叙事。人们喜欢阅读这类被艺术化了的极端,就像欣赏暗含着血肉隐喻的花朵。从根本上看,被折下的花与尸体并无不同,人类对花朵的审美和对血肉的恐怖有重合的地方,三岛由纪夫游走在这两者重合的部分并尽力保持平衡,这也就是他的作品虽然让读者经受心灵上美丽的恐怖但依然畅销的原因之一。人类对于美的关注是永恒的,在对抗时间的比赛中,真实总是会输给艺术。随着时间的流逝,政治立场和思想会逐渐单薄,作家的行为也会被人们忽略,真正留存下来的依然是文学作品永恒的魅力。三岛由纪夫精心地策划了自己的谢幕演出,无论成功与否,这次演出必然会被淡忘,不过他的作品或许能够超越时间,即便几百年后,时间的尘土已将他的雕像淹没,但他的作品会飞翔在尘埃之上,摆脱他的影子,在不断地凐灭中释放巨大的能量,像恒星一样发出接近永恒的光芒。

  《晓寺》读后感(三):衰败的种子,一切绚烂终归无常

  《丰饶之海》的前三部曲,春雪是新萌脆弱的芽;奔马是生气勃勃的幼苗;晓寺则是成熟饱满而将趋于腐坏的果实。不可测的轮回又一次展开,而其中已经无可避免的萌生了毁灭的种子。事物发展到极盛之时,便要不可避免的衰败下去,直至老死。每个人的一生也都有这么个转折点,大多数人是在30岁上下,灵气消失,无明渐起,忙忙碌碌,混混沌沌。nmd,想想都悲哀。

  第一次看这本书时,不得要领,读完只有一个混乱暧昧,枝桠丛生的印象,像热带的空气一样黏稠厚重,不清不明。其中还夹杂着大段大段的佛教发展史和唯识论思辨,简直是读者的噩梦。第二次读特意放慢了速度,终于能慢慢感受到书中的妙处。三岛其实是一个意象为主的作家,很多段落是以电影慢镜头(表象)加画外音(隐喻)的方式来展开的,比如挽芭茵的郊游,贝纳勒斯的火葬,黄昏重游清显故宅废墟时与蓼科的相逢,公园内的偷窥,烧死今西的大火,月光公主与庆子的交欢等等。其中贯穿全书的意象是骑着金色孔雀的孔雀明王,悄然显现于世间种种灾难,动乱,丑恶,死亡之上,既可怕又美丽。

  比较遗憾的是月光公主这个形象比较薄弱,没有清显和饭沼勋那样生动可信。虽然说三岛想突出转世中这唯一的女人之不透明性,深入其混沌,肉欲,神秘的特质。但如此的月光公主让人感觉完全不真实,更像是本多幻想出来的一个幻象。她和庆子的恋情也写得比较突兀。(三岛你觉得同性恋就是成熟的恶吗?)全书只有小时候的她那段活灵活现,可爱之极。

  读完此书,心中略有所感,虽然还有点迷糊,但我隐约能明白本多的悲剧源于何处了。他的反思永远挡在他和世界之间。他的“想”总是先于他的“感受”(清显的特质)和“做”(勋的特质)。他是观察者,历史的见证人,却永远无法彻底投入生活的洪流。永远的感受着这层将自己与活生生的世界分割来的隔膜,不难理解本多最终是在肉体而非精神发现了纯粹的快乐。他的丑陋不在于年龄,而在于“思”的毒害。这种病我想也是三岛的苦恼,他戏剧化的切腹自尽也是试图终止这种痛苦的决然之举。明知一切归于虚妄,他仍然选择了死在勋的日出之时,死在腐朽之前。

  《晓寺》读后感(四):《晓寺》书摘&个人感想

  从书名就不难知道要讲宗教。 第三部主角已经变为第一部的配角本多,并且夹杂印度与泰国宗教来解释轮回,这部分头很晕,自己对宗教了解不多。 也是由于一定知道有轮回,一直在等究竟何时三颗痣会出现,最后的几页,包括梨枝的变化以及她站在本多身后拍他,转化无比巨大。从本多的这辈子巨大起伏,获得巨款,并在最后别墅浴火坍塌,感受到一种毁灭的仪式感和无力感,应该影射了日本彼时战败后的现状。 三岛在本书已经开始把意淫性虐,同性之爱,异性之爱等都融合在一起。非常巧妙又优雅。摘抄了一些以供把玩。 关于本多:其实本多这个人很复杂,铺线很长,从以下书摘可以看出来本多(也就是三岛本身的影射)的一些性态和心理,列举一下:同性、异性、虐恋、恋童、意淫、偷窥。 三岛在描写这种边缘情感,甚至都算是非常“小众口味”的爱好的时候,非常谨慎,但是又透露出一种迫不及待的兴奋与期待。(真是非常棒的描写,期望日语早日突破) 1. 【在被繁殖拒绝的世界里,衰退开始了。犹如秋天的下午,被潮水冲上岸的鱼腐烂了一样。梨枝在发了财的丈夫面前不寒而栗了。】 一直没有孩子的本多夫妇关系,从第三本出现了危机和转折。 2. 【在他取出书之后的墙上有个小洞。这落满灰尘的小洞刚好能伸进一个头。那尘土味儿突然唤起了本多少年时代的回忆。少年时代的秘密的快乐,在黑暗中散发出微弱的红色火花。他想起藏青色绵睡衣的天鹅绒领子里夹杂的厕所臭味;第一次在字典上查到猥亵一词以及一切悒郁而腥臊的事。如此吸引清显的那种崇高的激情,此刻也激荡在本多的胸中,他在自己的激动里面发现了卑怯的游戏。尽管如此,这是把19岁的清显和58岁的本多,在黑夜中连接在一起的惟一通道。一闭上眼睛,便出现了幻象:在书架的暗处,鲜肉的微粒子像麋集的蚊子在飞舞。】 这段的比喻写的特别好,味道、文字和回忆混杂在一起。 3. 【本多把他送到门口。雨还在下,饭沼的背影消失在石榴树叶遮盖的院门外。本多望着他的背影,不由觉得他就像黑夜里遍布日本四周的无数岛屿之一,像一个疯癫而荒芜的,依靠雨水过活的饥饿的孤岛。】 其实觉得饭沼挺可怜的,《春雪》里头他其实是有抱负的,《奔马》里成了令人讨厌的自以为是的家长,本书匆匆出现这么一次,孤单而无助。 4. 【本多主观地断定,那青年没把杂志带回家,恐怕不是怕家里人唠叨,也不是因为没地方放。那个青年肯定是一个人住公寓的。他知道一回到公寓里,等待他的孤独,就会像宠物一样扑到他的身上,他肯定是惧怕打开那被捆绑的裸女照片,享受孤独的乐趣。那里有青年造就的牢狱中那样的绝对的自由,那自由在肆虐的小小四方空间,那充满精液味儿的阴暗巢穴里,面对这乳房被嵌入绳索的,痛苦挣扎的青瓷色的裸女的脸,面对这后仰的鸽子翅膀形的鼻孔,一定是极其恐惧的。在这完整的自由之中,与裸女面对面,和杀人是一回事。……因此他才选择了将自己暴露于众人目光中的行为。希望使自己被束缚于他人的目光里,在这危险和屈辱中,面对被捆绑的裸女。这样选择的可怕的条件,表现了潜藏在一切性爱中的丝绸般纤细的心灵。   这是一种极其特殊、甘美之极的卑贱诱惑。如果那是艺术照中的漂亮模特儿,青年决不会如此欲火中烧的。在这座大都市里,有如昼夜刮个不停的暴风般的性欲,是黑暗的巨大的过剩。街上有燃烧瓶火焰肆虐,地下是情感的大阴沟。……当本多远远看见从他父亲那一代就矗立在那儿的威风凛凛的古门柱时,觉得自己与父亲的老年相距多么远啊。他推开小门走进去,一看见白色的洋玉兰花在枝头盛开,顿时感到散步的疲劳,不由得想到,如果自己会作俳句就好了。】 写的超棒...本多自己的关于虐恋的幻想 5. 【没有那一双眼睛,今西和椿原夫人的结合就洗刷不掉赝品的气味,就去不掉野合的弱点。只有那一双眼睛才是最具权威的媒人的眼睛。在寝室暗淡的一角,那闪闪发光的女神般犀利的眼睛,是既连结又拒绝、既允许又轻蔑的证人的眼睛,是置于这个世界某处的带有某种神秘的正义的眼睛,是勉强认可的眼睛。只有在那双眼睛里,才有他们两人的正当性的根据。离开那双眼睛,他们二人就只不过是漂浮着的枯萎浮萍,两人的结合,就不过是一个沉溺于永不知觉醒的过去梦幻之中的女人,同一个执拗于绝对不会到来的未来幻想之中的男人的结合,有如两个无机体的瞬间碰撞,有如棋盒中两个棋子的接触。】 6. 【本多的心虽然被不安所支配,但他还是喜忧参半的。当他发现公主不在房间后,并没有马上惊慌失措地去叫克己,而是着迷地在那个房间里到处品味失踪公主的留香。   那是个异常晴朗的早晨,床铺乱七八糟的。从床单的细褶上,可以看出月光公主烦恼时辗转反侧的热乎乎的身体痕迹。本多从波浪起伏的毛毯下,捡到一根弯曲的毛。那刚好是一匹非常可爱的野兽在那里叫过苦之后的窝。本多察看了枕头的洼坑,看那里有没有公主透明唾液的痕迹。枕头洼陷的形状是纯真的。   然后他才去告诉克己。   克己的脸色苍白了。本多毫不费力地就把自己方才没有任何惊恐的表现掩盖过去了。】 7. 【本多的心像是跌了一跤似的狂跳不已。就要这样,就要这样,这心跳太宝贵了!由于这心跳,人生不再是固体,而变成了液体,甚至变成了气体。光是发生了这种反应,本多已经觉得赚了。方糖在这心跳的瞬间溶入了红茶,所有建筑都变得希奇古怪,所有的桥梁都变得像软糖,人生和闪电、丽春花的摇曳、窗帘的飘动成了同义语,……极端利己的满足与宿醉般不快的羞耻相交织,使本多一下子神情恍惚起来。   夹在两个高大老妇人之间的月光公主,穿着粉红色无袖连衣裙,姿态优雅地从林荫中走出,沐浴在日光下的那头黑曜岩般光亮的披肩发,使本多想起了在挽巴茵游玩时的幼年公主,想起了她被老女官们伺候时的情景。这一切对本多来说,不啻是双重的喜悦。】 8. 【他趴着看见庆子的拖鞋,像是一个尊贵的祭器。褐色的、茶色的、紫色的、白色的干果,一同涌向她那用力踩地的五根脚趾头的红指甲,庄严地守护着她的肌肉饱满的神经质的脚背。本多的嘴唇刚要挨近,那穿着拖鞋的脚又狡猾地缩了回去。如果不撩起她那木槿花图案的裙襟,把头伸进去,嘴唇就够不着脚背。本多钻了进去,那里面充满了幽香和暖气,仿佛突然进人了一个陌生的国土。他亲吻了脚背之后抬眼向上看,透射出朵朵木槿花的光线,全都变成了暗红色。里边有两根微露静脉花纹的雪白美丽的柱子耸立着;在那遥远的上空,悬挂着一颗小小的漆黑的太阳,乱七八糟地放射着黑色的光芒。】 本多亲吻庆子的脚,其实觉得他自己是慌乱又兴奋的 9. 【本多顿时欣喜若狂。这标志着自己得到了原谅,戴戒指的月光公主,又成为原来的月光公主了。于是,本多早年的学习院森林的沙沙声,暹罗的两位王子和他们忧郁的眼神,夏日在终南别墅的庭院里听到的前月光公主的噩耗,漫长岁月的流逝,在曼谷对幼年月光公主的谒见,挽巴茵的沐浴,在战后的日本找回了戒指……所有这一切,都再一次编人了连接着本多过去对于热带的憧憬的黄金锁链。有了这个戒指,月光公主才成为了本多错综复杂的记忆中的,不断奏响的一连串阴郁而辉煌的音乐的主旋律。】 10. 【月光公主仰面而卧,闭着眼睛,额头埋在庆子时而痉挛的腿间,本多看见,从月光公主紧闭着的眼睛的长睫毛里,一串泪珠滚动着流到脸颊。一切都在无限的波动之中奔向闻所未闻的绝顶,为达到那谁也梦想不到的可望不可及的至高无上的境界,两个女人在拼力合作。本多看见那稀有的绝顶,像是一顶灿烂夺目的王冠,浮现在混沌的空中。那是俯视蠕动着的两个女人而悬着的暹罗式圆月王冠,大概只有本多的眼睛才能如梦如幻地看到。两个女人交替着时而仰起身子时而瘫软在喘息与汗水中。在那似乎唾手可得又无法企及之处,王冠凛然地悬浮着。   那梦想的顶点,那梦幻般的金色境界展开之时,情景突然一变,本多看见这两个纠缠在一起的女人现出苦闷之相。肉体剧烈抖动着,紧皱着眉头,似乎那火热的身体痛苦万分地想从灼热的物体中挣脱出来,但是没有翅膀。它不停地从束缚、从苦恼中逃脱的徒劳的动作着,而肉体牢牢地拉住它,恍惚的精神在劝慰它。   月光公主美丽的黑乳,汗水淋淋。右乳被庆子的身体压得变了形,抚摸着庆子腹部的左手握着那直挺挺的喘息着的左乳。乳头在颤动的坟头上打盹,汗水为这新鲜的红土坟头增添了明亮的雨的光泽。】 11. 【此时,月光公主似乎忌妒庆子的腿的自由活动,要把那腿据为已有,她高举起左臂,抓住庆子的腿,像是断了气也无妨一般紧贴在自己的脸上。庆子那威风凛凛的白腿,完全盖住了公主的脸。   月光公主的腋窝露出来了。左侧乳头的左边,一直隐在臂下看不到之处,在那暮霭般的褐色肌肤上,宛如昴星的三颗小黑痣,赫然可见。  本多受到了万箭穿心般的一击。   他从窥视孔缩回脑袋,正要离开书架。   有人轻轻拍了拍他的后背。本多回头一看,只见穿着睡衣的梨枝站在背后,目光严厉,脸色苍白得可怕。】 三颗小黑痣简直心碎,那种你在偷窥,偷窥到高潮,又被掐住,瞬间萎掉(不是因为高潮已过,而是由于突然的打击或者外界期望的落差,想想一下在即将高潮前期家长打开房门(但此处比这个要更加严重))的感觉,然后转身,是那个一直在讽刺的妻子。 加心,加心,加心,文末这段简直太赞。

  《晓寺》读后感(五):晓寺

  我预想的是继续读丰饶之海第三部《晓寺》可能多少会对三岛的作品产生疲劳,同时也怀疑在《春雪》这样极致出色的作品以后,是不是真的还有他保留着没有写的美可以呈现在以后的小说里,毕竟不是所有人(尤其是我)都能深谙:言之无物,不如索性不说 的道理。借用今天刚看到的一句话讲:如果说我能公允地评价这部作品,那肯定是说谎。这是实话,对我自己来说,尽管这本书里的思想几乎没什么独创性,甚至可以简练地概括成三岛由纪夫自己对佛教经典的部分学习思考过程,发现这些能够解释宇宙运转基本规律的人是早于这本书印刷出版两千五百多年前的悉达多,但那些原来只是囫囵吞下的食物却借由作者的反复咀嚼使我自己也消化了不少。所以对那些期待新奇故事剧情,风情万种姿态撩人的主角,或想要找些给自己积极心态的心灵鸡汤式建议的读者来说,它必定无聊到味同嚼蜡。

  春雪是种子,奔马是延伸,而晓寺开始结出成熟的果实。很难想象用这种慢到龟速的递进写就丰饶之海需要多可怕的超出常人的耐心。早早构思过的想法要贮存到很多年后才付诸文字,听起来或许轻松,但履行一定相当煎熬,要不是报着用尽生命最后激情的决心,谁耗得起青春做这种“给一个句号作洋洋洒洒几百万字解释”的事情。

  一直作为穿针引线的旁观的讲述者的本多繁邦成为了这本书的主角。本多是丰饶之海中看起来与作者最接近的角色,都是东京大学法律系毕业,且三岛的精神同性恋经历也在本多身上有大量体现。从清显到他的转世饭沼勋,文中虽没有直白地说,但本多对这二者表现出的关切和奋不顾身的帮助显然掺杂了很多极复杂的情愫。在晓寺中,他终于没有性别隔阂地爱上了勋的转世暹罗的月光公主。本多游历泰国,印度的所感悟到的佛教启示也是三岛自己的亲身经历。

  其中一段写到《弥兰陀王问经》。大致故事是自视甚高,辩才机锋所向披靡的弥兰陀王会见具有真知灼见的高僧那迦犀那。

  在一连串刁钻的追问之后,弥陀王心里萌发了旺盛的探究欲,他执拗地就轮回转世的问题接连发问。其中一个重要的问题就是关于佛教“无我”的论证,既然佛教否定了“我”,那轮回的主体不就是不存在了。那迦犀那就用一盏明灯来比喻轮回转世:那傍晚的火焰、深夜的火焰、黎明前的火焰,都不是全相同的火焰,但又不是别的火焰,而是依存于同一盏灯,彻夜燃烧着。

  就是这里的下一句,作为读者几乎是和作者和作者笔下的本多一起感受到并且赞叹这个比喻无法形容的美。而这种共鸣的美也是不能言说的,读起来很享受,因为有种:不再受到时间限制,也不用考虑空间地域上上千公里阻隔,跨越生死的沟壑,你就能在作者脑子里看着他和自己思考同件事情 “的美妙感受,那种他就静坐在你身边和你讨论同一个问题的比真实还真实的体验。

  所以这虽称不上他最出色的作品,却是我最喜欢的。按奔马中塑造的勋来看,还能对三岛身上”狂热的军国主义分子“的标签将信将疑,读完晓寺就觉得这只是对他的理解简单化庸俗化了,不管是假面告白还是晓寺中他对战争的态度都是很客观的。一个对日本战败尚且无动于衷的人却为了右翼理想而切腹?答案可能正如他自己所说:一旦超越了不合理,以后的路便豁然开阔。

  接下来的几个月都不会接触三岛了。在这里给这个伟大的作家敬个礼。 另外,我真的很好奇每次自嗨的读书报告,有没有人真的会读到结尾,真的有的留个”阅“字啊。

  《晓寺》读后感(六):书摘《晓寺》

  1、摆出一副只有自己猜代表社会正义面孔来沽名钓誉的穷律师,实在是滑稽的存在。

  2、年轻人总喜欢谈论未来,这只是因为他们还未拥有未来“有所失才有得”,这正是年轻人所不知道的“有所得”的秘诀。

  3、固有的思想使人死亡

  4、民族最纯粹的因素中必定含有血腥气,必然带有野蛮的影子。

  5、艺术和艺术家表露出来的不成熟,并以此作为他们这一职业的本质的不成熟,简直是丑陋不堪的。因为他们要拖着这丑陋的东西行走,直到八十岁。拖着的其实是块尿布,却还要向人炫耀。最难缠的是这些冒牌艺术家,他们目空一切,却又自惭形秽,身上散发着懒汉特有的臭气。

  6、因为人们舍弃生命追求的未来的幻想,那些最好的幻想与最坏的幻想,最美的幻想与最丑陋的幻想或许都在同样的地方,更可怕的是,甚至有可能是同样的事物。

  7、人在青年时期总是这样的。在追求最残酷的东西的同时,又被最柔媚的东西诱惑。

  8、我们现在的一刹那中,会显现出这个世界上的一切,而且,一刹那的世界在下一刹那一旦灭亡,又会立刻显现出一个新的世界。现在出现在这里的世界,在下一瞬间仍旧不断变化着存续下去。因为这个世界的一切就是阿赖耶识。

  9、只有在不需要金钱的快乐当中,才隐藏着使人毛骨悚然的快乐。

  10、由需要产生的东西,总伴随着需要的苦涩。

  11、如果是基于事实而展开想象力,心胸就会豁然开朗,而企图揭露事实真相的想象力,则会使心地卑下和枯竭。况且那“事实”如果并不存在,就会晓寺一瞬间,一切都化为徒劳。

  12、追求事实真相,最后又想把它彻底否定的心情。想要否定事实,最终却把获救的唯一希望寄托于事实的心情。这两种心情循环往复,没有尽头。

  13、经验与知识、娴熟与老练、理性与客观等所有能力不仅全部失效,这些东西的累积,反而会不由分说地把人赶向不理智。

  14、与崇高难以分辨的东西,也正是稀奇古怪的东西。促使人做出极其高尚的事业、极其刚烈的行为的力量,与引诱人做出极其卑鄙的快乐、极其丑陋的怪梦的力量,同出于一源,伴随着同样预兆的心跳,使我们最不愿意看到的事实。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读者发表的读后感】

查看晓寺经典读后感10篇的全部评论>>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