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独自上场》读后感10篇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读后感 >

《独自上场》读后感10篇

2018-03-10 20:25:02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独自上场》读后感10篇

  《独自上场》是一本由李娜著作,中信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39.00元,页数:309,文章吧小编精心整理的一些读者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独自上场》读后感(一):接地气的,小女生生活奋斗

  http://blog.csdn.net/toughbro/article/details/39099207

  接地气的,小女生的生活与奋斗。

  和乔丹,卡斯帕罗夫这些雄霸一时的竞争不同无与伦比天赋,永无穷尽的进取心,称霸一个时代),李娜更像一个普通人,通过这样一本书讲述了她所经历的苦与乐,讲述了她所看到的风景,很暖心的故事:李娜现在也很幸福,更多的是源自家庭而非冠军,所以我也使用了两个人看起来很温馨的一幕做首图片

  正因为她更像普通人,她的很多经历或许对于读者更具参考意义一路上连滚再爬,时常陷入痛哭与放弃境地,最后废了好大力气从坑里出来,再以更强大姿态出现在赛场上。

  创伤精神再生(post-traumatic growth)

  老话“苦其心志劳其筋骨”的科学叫法,苦难如果没有干翻你,就会成就你。

  李娜很小的时候老爸就去世了,她妈妈是个小女人结果李娜倒是成了家里的顶梁柱,加上爸爸生病时候感受到的世态炎凉,然后妈妈后来再嫁人,都让李娜很受伤。

  后来成长过程中也是颇为不易,其泼辣直爽的性格,和国家队这种体制内的情况格格不入,各种冲突接连发生,看了也很让人心寒,运动员如同棋子一样被摆布,甚至出现让运动员带比较严重的伤上场比赛(也可能造成严重负面影响)的情况。

  李娜开始自己抗争,或是主动地,或是不得不如此,这些事情应该说是她的对手很少遇到的,在经历了这么多苦难之后,站在赛场上的李娜,攻高血厚防御强。

  同样的事情在传奇棋手聂卫平身上也是有的,其早期的苦日子让他对于职业棋馆里出来的对手有着巨大优势

  爱的力量

  李娜老公姜山,人如其名,如同大山一样守护着李娜,扮演着父亲,老公,教练保姆,出气筒的角色,以另一种方式诠释“男人”二字。

  姜山给了李娜无穷的爱,李娜找到了心灵归宿,只有在姜山面前才会以最本原的面貌出现,一副幸福女人小跟屁虫的摸样,哈哈,也很为李娜高兴

  另外就是对于网球运动的热爱,这里比较喜欢李娜的真实,并不是一些人说的,我爱这个东西爱的不行,怎么怎么样,她就是打球打多了练苦了也烦也讨厌,但是真正离开了,又非常的想念--这才比较像人类啊。

  运动员在进入到一定境界之后,遇到的挑战主要,甚至全部都是精神上的,这些苦或许没有丧父这样的来的剧烈,但却更难逾越,很可能让人走向放弃或沉沦。

  而开发者或者程序员也会如此,遇到的问题也非常的相近(上升时期艰苦,接连的失败,自我怀疑成功之后的目标缺失心态的各种变化。。。)

  心病还得心药医,在李娜这里,可以说就是爱的力量了。

  etter--专业&变革

  毕竟这是一个写高水平运动的书,里面充满了各种专业的东西,我也非常喜欢,精神的原动力固然重要,但是技术,专业这些是铁打不动的。

  而且对于一个运动员来说,也并非打球苦练就行了,背后需要非常庞大专业的系统支持才能达到好的水准

  这其中有技术水平方面的专业:比如李娜非常欣赏的德国的医疗康复,后来请的专门的教练。

  还有就是专业素养方面:从德国医疗机构里面和蔼耐心的医护人员,到德国街上健身房里健康强壮的普通民众,到非常有素养的观众等等。

  简而言之,李娜的运动生涯中,一直能接触国际最高水准的医疗和训练是非常非常重要的,同样是决定性的。

  而这种专业和素养国内与国际先进水平差距还很大,不过好在都在逐渐改善。

  另外就是倔强的李娜所推动的变革,现行的很多体制是比较反人性的,李娜和姜山宁可退役,后来国家队又把李娜请回去:这是一个重要的变化,此前体制只认教练,运动员是不重要的,在抗争和现实面前,运动员的价值才被真正承认。

  后来国家队体制内的训练,对于李娜来说并不能让她发挥出最好的水平,李娜需要自己的团队,专门为她打造,专业的团队,国家也允许单飞了,单飞的李娜也成功了--这非常重要,只有成功才能证明这条路是可行的,李娜所开辟的道路可以说让很多运动员免受反人性之苦,实现自己的梦想

  但是这里也必须说一句,体制的做法也不是都不好的,正是这样才让很多穷孩子可以打上球(全单飞的国家里这点就不行了),走上世界舞台,但是到了一定的阶段,必须要有所变化。

  老女排的孙晋芳担任网管主任对于李娜的职业生涯也非常重要,资深运动员更专业更能理解运动员,这是这样的专业的人走上管理层之后,也才推动体制的变化。

  大师

  李娜书中多次提到他遇到的网球界的传奇人物(桑普拉斯等等),比如纳芙拉蒂诺娃,李娜的描述是:脱俗高雅神采奕奕。。。

  他们都有非常相近的特点,在称霸网坛多年之后,呈现出来的是:大气平易近人,精辟的见解英雄惜英雄等等。

  也是一道风景。

  《独自上场》读后感(二):每个人都要拥有独自上场的勇气

  天知道一个职业运动员背后都要经历些什么。

  生活在一个有着浓厚篮球文化氛围村庄里,篮球运动就是我们小时候为数不多的娱乐节目。一群村里小伙伴,每天放学回家的第一件事就是拿起篮球,到球场上组队。那时候我们都梦想能够进入校队、进入市队,甚至有一天能像姚明一样登录NBA。然而随着年龄增长学业一点点加重,再怎么中意篮球,也不能不在成绩前做出让步,每天大部分时间投入紧张高压学习中。当然,也逐渐认识客观条件确实让自己在在篮球上有非常大的成就。逐渐地,就把一些梦想永远地藏在心里。

  体育梦的断裂,并不妨碍内心澎湃发展的体育精神,它是一种植根在骨髓里因子,随着时间沉淀得越来越深。

  小时候有过全身心投入体育的经历,于是一直就把职业体育者视为偶像。尤其是在举国体制下的职业发展,除了要忍受体育本身的极度枯燥,还要遵循国家体育系统的条条框框,“职业化”一词,在一定程度上仅仅是一种“体育选择”而不是“体育自由”。网球运动发展了二、三十年,才出来一个“李娜”,如果按生产效率来算,投入和产出是如此不成正比。

  所以李娜是幸运的。

  出身在体育世家,父亲是湖北省的羽毛球运动员——“最早将我带上体育这条路的人”,这是李娜的原话,而“父亲”也是那时候李娜打球的最大原因。每一个有天赋的孩子,都需要包容接纳的父母良好的成长环境。而她的父母在这件事上,从来都尽力给她提供了所需要的一切。无论是训练时候充当陪练,还是在体校时期每天接送到学校。甚至后来一直隐瞒父亲的病情,甚至在父亲去世的时候,因为正在比赛期间而选择隐瞒。在独立之前,我看到的是一个承受着体育和家庭双重重担的李娜。这也奠定了她坚强勇敢做事果断的风格

  直到后来因为上大学而选择退役,李娜终于过上了普通人的生活。经历了长期高强度体育训练的青春期,她终于尝到的普通人生活的滋味。因此倍加珍惜地去享受平凡美好,上课学习、和日后的丈夫姜山谈恋爱,尽情享受一段没有网球的时光。这时候的李娜,完全就跟体育人无关了。按书里的说法,就像普通人一样走在街上也不会被认出来。作为曾经的职业运动员,这两年时光对日后的发展有两个方面的帮助:一个是减少了身体的损耗,延长了日后的体育生涯;另一个,是从意识上能够跳出网球运动的视角,从新去审视这项运动。

  从新回归网球运动,李娜的起点并不是很高,从百名开外的世界排名一点一点打,一段时期的顺境之后,偶尔会有一段逆境,在天赋和努力之下,逐渐打到世界排名前五十、前三十,甚至最后打到前十,伴随而来的是媒体铺天盖地关注。赢球自然还好,媒体可以把你捧上天。悲剧的是输球,四面八方的质疑、不实的报道都会延续好长一段时间。碰巧李娜是那种“内心敏感特别在乎别人对她看法”的人,天知道这需要多强大的内心才能应对这一切。“实力一直徘徊”、“脱离体制单飞”、“赛场上炮轰姜山”……在经历了许多波折过后,虽说应对媒体的时候,李娜不能做到游刃有余,但至少也能得心应手。而赛场上的成绩,就像折现图一样起起落落,但总体还是在往上涨的。有一天,我们都惊喜地收到李娜积分进入世界前十的消息十年磨一剑之后,在2011年,我们等来了“李娜取得首个法网大满贯”的惊喜成绩,随后的澳网得了亚军,已然超越了亚洲女子网球以往的成绩。而李娜,也成了中国网球职业发展的一个符号代表着过去二十年间职业网球的一个小高潮。作为一名职业运动员,能够这样的成就,足矣。

  成功表面光鲜,是由无数汗水在背后堆砌而来的。任谁也无法完全体会到李娜在职业体育的种种经历,但是李娜的精神,她为现任所树立的网球体育的形象,在短时间内是无法超越的。作为一个体爱好者,我非常尊敬李娜;而作为一个中国人,我衷心祝福李娜在退役后能够给中国网球掀起一股小高潮,“长江后浪推前浪”。

  致敬每一个独自上场的你我。

  2017年6月25日

  OK哥

  《独自上场》读后感(三):中规中矩+个性流露

  人生中买的第一本明星自传,用来感谢贡献了中国女网那么多个第一次,以及过去八年中的种种惊喜。这类书当然不难读,今天奔波在途中的时间就随手翻完了,还把最喜欢的章节翻来覆去看了好几遍。结构有意思,法网夺冠的三个章节(最有卖点与话题性)放在最前,然后由法网冠军联想到父亲,自此从童年按时间顺序写起,最后三章是夺冠后的心路历程语言轻松幽默神来之笔不少。语言有点点英语写作感觉,不知道有没有同步出英文版。

  本书赚到的不仅仅是稿费,更是对李娜形象的一次出色公关。比较好奇的是IMG在此过程中起了什么作用。写父亲、母亲,同母亲的距离感以及母亲对舅舅们的态度这样的家事与李娜有啥说啥的个性相符,淡处理“一姐之争”等话题则显示了很强的分寸感,不知是不是IMG的杰作——作为业内资深经纪公司他们显然很知道该突出什么该回避什么。国际网坛大腕们出书的也不少,有机会一定要找几本来对比一下。

  《独自上场》读后感(四):心有多远,脚下的路就有多远

  中国的运动员,其实我喜欢的没几个,或者我会主动关注的没几个。姚明和李娜是例外,因为他们走向了世界,因为他们用自己的努力和拼搏取得成功,用实实在在的成绩堵住了质疑的嘴巴。或许还有刘翔,但田径毕竟没篮球和网球好看

  李娜创造历史了,但读完她的自传你会觉得,她是配得上这种成功的。正如NBA的巴克利妒忌乔丹取得的成就,但当他看到乔丹背后所付出的的努力以后就无话可说了。

  年幼失去父亲,和妈妈相依为命,靠打比赛拿奖金帮补家计,凭借出色表现获得去美国网球学校集训,但却因为监护人没给签证文件而被关在海关小黑屋,妈妈再婚,与自己的圈子渐行渐远,拿了全国冠军,被领导折腾,身体出现异常,选择退役,两年后复出,“炮轰国家队机制阴霾,“一碰到前十就输”魔咒,打败前十,养伤做手术,单飞,经济和外语的双重压力,第二次,第三次手术,请教练,打入大满贯决赛,换教练,法网夺冠,陷入低潮,回复心态,继续前进

  就像玩蹦极一样,去到最低谷才能反弹上来。李娜的路绝不平坦,走得绝不顺畅,但所有困难都一一被李娜克服了。因为她一直在坚持一直在奋斗。16岁的时候,她就对着镜头说:“最大的梦想?我希望能达到职业的前十,我知道这个目标特别难,但我自己会努力。”结果,她的确做到了。

  最后是摘取书里面印象较深的几段:

  我是一名职业网球运动员。当然是从2008年底那次著名的“网球体制改革”之后才开始真正进入职业生涯,之前应该是专业运动员。职业运动员和专业运动员,大家肯定会觉得这两个名称没有什么差别,但对我来说却是完全不一样的人生和体会。

  网球是一项孤独的运动。当你独自上场,你就开始了一个人的战斗,你需要独自面对所有的问题,独自化解所有的困难,你的团队只能坐在运动员包厢为你鼓掌加油。同时,网球又是一项充满挑战的运动,每天都是充满刺激的全新挑战。一名球员在一场网球比赛中要做几百次的决策,在场上你不仅仅要扮演球员,还要扮演裁判,教练;不仅仅要面对对手,观众,外界影响,更主要的是你要随时挑战你自己;不管输球赢球都找不到任何可以埋怨理由,不管结局好坏都要你自己一个人去承担,因为都是你自己在场上独立完成的;每天都要经历成功的喜悦和失败的痛苦,可能今天输完了三天后又会和同样的对手对决。

  法国大满贯之后,有媒体形容这是“中国的胜利”。我觉得这顶帽子太大了,我只是一个运动员,承担不了一个国家,更代表不了一个国家。我只能代表我自己,去做好我自己想做的事情。别人给我带的那些大帽子,只是那些人想表达他们的想法,这其实跟我没有任何关系。

  我无愧于自己,我现在做任何事情的信条都是:第一,不伤害自己,第二,不违背自己的良心。我觉得这就可以了,我不是完人,但我是个善良的人,我是个勇敢的人,我不需要每个人都认可这一点,我只需要面对头顶的星空和内心的良知。

  我谁也代表不了,我也不想代表谁,我知代表我自己。

  伦敦之后,我还有很多路要走,我不知道我要走到哪里,也不知道能走多远,但是我想,心有多远,脚下的路就有多远。或许巴黎,或许墨尔本,或许马德里,下一站不管在哪里,我知道,它有一个不变的名字,叫“人生”。

  《独自上场》读后感(五):激情飞扬

  李娜是一位很有性格的运动员,也因此与我们的体制格格不入,显得很另类。

  书中写到过去、现在、将来。对自己的心理写的很详细,比如写到过去自己受的苦,路程,别人的欺负,一直像刀疤一样深深的烙印在自己身上。当下写到自己与体制的苦苦争扎,搞得周围气氛很是紧张,往往最后伤害了自己。而外面往往将自己的每一次独立的表达写成:自负、骄傲、炮轰等等负面的东西。自己往往独自躲在那个角落偷偷哭泣。

  写到自己得到大满贯之后,领导对自己的态度变得很奇特,当然自己的心态也变得起伏不定,接下来的比赛往往处理的很糟糕,而此时不懂的人更是抓住机会狠狠地数落他。

  李娜是一位很有个性的选手、运动员,当然这点或许和他是武汉人有关系,火爆。不过通过此书我们可以很好的理解她,放下对他的误解,让我们更好的了解彼此。

  《独自上场》读后感(六):李娜:人生大满贯 我不是独自上场

  在网球世界里,大满贯的地位至高无上,是网球爱好者和媒体争相追逐的对象,也是所有网球运动员毕生的梦想。面对这样的挑战,2011年,李娜在澳大利亚网球公开赛上个人第一次打进大满贯单打决赛并夺得亚军;同年,在法国网球公开赛女单比赛中登顶封后。

  但不止于网球,在人生的赛场上,李娜同样获得了大满贯。只不过并不像球赛那样是她独自上场,而是拥有了亲朋好友的支持与爱。训练、比赛、结婚、退役、读书、复出、大满贯、再次退役、怀孕待产,她总在适当的年龄做最适当的事情,告诉世人她对人生、对生活的追求。

  网球大满贯从不是偶然

  在《独自上场》的序言里,丈夫姜山毫不讳言自己的妻子令他这个七尺男儿都感到敬佩。这种敬佩不仅仅是她取得的赛事成绩,更多的是源于她对梦想的执着和坚持。

  8岁开始练球,成了体校年龄最小的学员。这之后的人生她几乎全部都和网球绑在一起,一荣俱荣。当然,那个时候的小李娜谈不上对网球有多热爱,这一切都是父母长辈帮她选择的,她只不过顺应了别人对她的期待。在一群同样卓越的体校孩子中,李娜是年龄最小、家境较差的一个,但她却从来不叫人失望,成绩斐然。

  在指引李娜走上网球的路上,父母给过她最大的支持和鼓励。印象深刻的是,李娜的家庭只是普通的工薪阶层,和她一起训练的孩子家境富裕,但她从来不觉得自己和他们之间有什么差距。可想而知,父母在她身上的投入何其多。如今李娜取得骄人的成绩,她最想告知的却是离世多年的父亲,对他说一声:“爸爸,我做到了。”

  最疼爱自己的爸爸走后,李娜像是一瞬间长大了。在那段人情冷暖的日子里,她最大的愿望是强大到足够保护自己和妈妈。1999年她成为职业选手,总是额外争取更多的比赛,希望挣多一点的奖金帮助妈妈还债。她在美国训练营的那段日子,言语不通,经济拮据,给妈妈写信成了她生活的唯一慰藉。

  妈妈总在信中问她钱够不够花,李娜总说有。后来,她回忆那段日子说“其实我们两个人都穷得要死,却还拼命地向对方保证我很好,我有钱。”挣多一点的奖金给妈妈还债,不叫妈妈失望,是李娜那时努力的最大动力。

  再后来,球技突飞猛进,又遇到了知心稳重的姜山,生活开始慢慢变好。从职业选手到各大职业赛事的骄人成绩,直至大满贯,她才实现了自己在网球生涯中最大的价值。

  在这段路上,父母的支持和期待、教练的严苛和指导、姜山的陪练和鼓励都在默默地陪她成长,她从来不是独自上场。

  爱情大满贯的路上有你陪伴

  李娜和姜山十几岁便相识,在一起吃饭、训练,很是默契。当队友知道他俩在一起处朋友的时候都十分诧异,因为觉得姜山那样大男子主义的男人身边该是个小鸟依人的,但李娜偏是那种强悍到不需要人保护的大女子主义。

  但爱便是爱了,哪来那么多的理智章法呢。用李娜的话来说,她就是喜欢姜山沉默寡言,一股子倔劲,反而排斥那些能说会道的男生。而姜山也觉得她够自立、事少。

  李娜能有今天的成功,姜山功不可没。他给李娜的不仅仅是一份恩爱夫妻的支持,他还是赛场上的教练和陪练,体能训练时的监工,生活中是丈夫和保姆,在李娜遇到困难的时会像长辈一样地开导她,有时候又像兄长一样在一起讨论问题。偶尔还要客串一下厨师或者保健医生。

  这样聪明通透、稳重宽厚的丈夫,即便是坚强如李娜,也会从中汲取不少的养分和正能量吧。人一生的性格在童年时便打好底色,李娜幼时父亲是她绝对的支持者,父亲走后她坚强到一定要保护好自己和妈妈。但自传里,每每回忆到幼年的遭遇,李娜总想穿越回去,告诉那个小姑娘:“嗨,不要担心,一切都会好的。”由此可见,坚强和大女子主义不过是她保护自己的面具,她的内心依然充满了不安,无所依凭。这样感性敏感的她需要的正是一个大男子主义的男人,来帮她平复内心的伤痕。

  “姜山有一部分很像爸爸”,这很大程度上弥补了她童年突失父爱的遗憾和伤痛。他是李娜唯一能够放下顾忌倾诉心事的人,很多时候她都觉得如果爸爸还在,看到她和姜山在一起也就放心了。甚至,她还觉得姜山是爸爸冥冥之中挑选给她的。

  李娜说除了姜山是自己主动选择的以外,其他不过是顺应了别人对自己的期待而已。这次选择不仅找到了爱情、婚姻和家庭,更是帮助她在心灵上成长,在事业上更进一步。

  这样心灵契合、互相扶持的感情何尝不是一次大满贯呢。这样的大满贯相信比球赛更能让人觉得幸福、甜蜜。

  家庭大满贯是我的梦想

  李娜14年9月份因膝盖旧伤宣布退役,太多人都为之惋惜。因为事业正劲,各种广告代言接踵而至,作为一个极具商业价值的体育明星却在高峰期匆匆地退场。因病伤退对很多运动员来说不得已的无奈之选,甚至是失意的转折。但李娜和她的家人却是欣然接受的态度,十分坦然。李娜不仅大方地公布了退役的消息,甚至还为钟爱的粉丝举办了全球退役巡回仪式,和网球生涯做一个彻底的告别。

  这已经是她第二次退役了,第一次也是因为伤退下。那时她才20岁,即使在职业运动员中不算高龄,但她还是听妈妈的话,不因为一次比赛而影响一生的健康。如今,再次面对退役,李娜的心境已没有当年的压力和焦虑,而是十分的淡然和轻松。她不再是年轻时那个吃苦也要往前冲的小姑娘了,她的生命里有了更多有爱的人、更加有意义的事情。

  1月19日,面带慈爱的李娜告诉全世界她有了可爱的宝宝,这个孩子将在明年夏天出生。我们认识的李娜一向是那个在赛场上奋力拼搏,气恼时甚至对丈夫破口大骂的急脾气。但现在的她,不论是照片、采访还是所说的话,无不流露出母爱的仁爱。

  面对即将到来的孩子,李娜十分纵容和娇宠。她愿意随他的喜好,不会去逼他学习网球,甚至不会刻意提起妈妈是个网球冠军。对未来,对孩子的期许,她只希望幸福快乐就好。也许是童年时那个孤单无助的自己给自己的影响太深,所以她想补偿,给孩子一个无忧无虑的世界。

  怀孕后的李娜收获了来自各界的祝福,她满怀感激地说很高兴孩子还未出生就拥有这么多好朋友,得到那么多的关注和爱。本来以为随着李娜退役,她的商业价值也跟着降落,但劳力士选择了和她续约。我想这大概是因为李娜的魅力不仅在网球赛场上,更多的体现在她对梦想的坚持,以及急流勇退后的淡泊心境。

  李娜作为一个体育明星,甚至还受到了《奔跑吧,兄弟》栏目组的邀请。但她选择了拒绝,她还说她以后都不会拿起球拍了。剩下的余生,她不愿再和名利做太多的纠缠,只想安安静静地等待孩子的呱呱坠地,和家人度过悠闲的一天天。

  拥有一个幸福美满的家庭、怀抱即将出世的孩子,还有恩爱夫妻的相濡以沫,这大概也是她退役后收获的最幸福的大满贯吧。恭喜她。

  作为体育明星,李娜获得了一般运动员难以企及的瞩目成绩,作为女人,她有爱她的丈夫和妈妈,有一个即将面世的孩童,家庭美满。这样事业家庭双丰收的她无疑是成功的,也赢得了人生的大满贯。

  《独自上场》读后感(七):独自上场 一场关于独立和成长

  突然热血一下,把李娜的这本自传类型的书看完了,语言朴实无华,但是字里行间的坦率和经历风雨之后的从容以及成熟的心态很容易让人喜欢上这样诚实豪爽不做作的人。独自上场,是网球场上的那种孤独,每次比赛,你只能独自上场,于是开始了一个人的战斗,需要面对所有问题,独自化解所有困难,无论结局好坏都要独自承担,而支持你爱护你的人只能在场外为你欢呼加油,你要不断地挑战自己战胜自己然后去战胜对手。

  我想这本书是李娜对于自己从遵从父母希望练球的不情愿,到为了养家努力参加比赛,不适应体制选择退役上学,到遵从内心渴望复出四处征战,不断树立信心后来单飞,经过转折达到自己职业高潮过程的总结,而事业上慢慢达到的成功才让这个武汉女孩终于爱上了网球。不难看出,对于自己从事领域的热爱,是需要不断获得成绩来树立信心和提高成就感的。李娜像是一个在赛场上就会变成雄狮的人,在各种比赛的摸索之中,对于自身实力的逐渐了解和信心,她有对于获胜的野心和期冀感。那种在赛场上对于要超越自己超越对手的渴望、兴奋,是她不可能抑制下来的,因为遵从了内心的渴望,她才能在红土地上自由地挥洒,不受体制观众媒体甚至于自己的限制,我想这是运动员能达到巅峰原因所在吧,那是一种忘我的执着和疯狂。

  她能这样执着和自由翱翔与她背后有那么多支持也是分不开的,十年如一日一直支持爱护理解陪伴她的老公兼教练姜山、让她能够成功完成向职业球员转化的国家体育局网球管理中心主任孙晋芳、不断树立她打进世界前十信心并让她融入国际网球界的前教练托马斯、以及那些网球界的大牛们给予对她的温暖和关注等等,这些因素都给了她很好的外部环境去追求自身的职业目标。当面对数次转折,这些因素都发挥了很大的作用。李娜不断面对和战胜的始终是如何处理好自己和自己的关系,不可否认她很努力,三次手术面对伤痛带给网球生涯的危机她都能度过、网球技能上的不断训练更不用说,并且她也具备成为一个顶级网球运动员的天赋和良好的基础。但看完了整本书,感触最大的还是她那种与自身不断斗争、不能认输、倔强、不妥协的强大心理素质。独立并不意味着自我和偏执,可以是在面对误解讽刺和失败的之后,学会了解自己并原谅别人的自信从容;可以是在名利之中,看清友情和朋友;可以是在一路走来,珍惜那个始终不离不弃忍受自己各种坏脾气帮助自己实现梦想真正爱自己的人;可以是有了更广阔视野之后,对于子女教育、职业目标的思考。。。。。所有人生里的顺利或不顺利的经历都是在教会自己如何独立,人格独立、思想独立,当然不管是职业还是理想都还是需要达到经济独立的。

  独自上场,是在面对赛场的残酷对决和人生的纠结选择时能够坚定信心热血奋战;独自上场,是不管众人唏嘘一片还是齐声高喊都能镇定自若无畏向前;独自上场,是为了不辜负那道始终温暖和鼓励的目光.........

  《独自上场》读后感(八):人生还在继续

  对于网球,脑子里第一想到的是我很喜欢的网球动漫《网球王子》。除此之外,在现实生活中并没有过多的接触这一项运动。而李娜,也仅仅是时常听到这个名字而已,她又得了什么冠军了,她的老公如何如何,哪一场又输得很惨云云。

  封面上的李娜,包括内页里她的照片,眼睛都是闪着光的,特别亮,笑容很有感染力,阳光帅气利落。看她写比赛时候的心态转变,成绩的忽上忽下,很容易就让我想起我自己的中学时代。

  从小因为爸爸妈妈的关系,可能转学的频率有点高,每到一个新的地方,新的起点,我都会取得我自己都没有想到的成绩,然后周围的人包括老师、同学都会对我刮目相看,然后下一次的成绩就烂成shi,周围的目光又变得不同寻常起来。这样的情况总是在周而复始地上演,就像李娜打比赛时候的状态,让你好到一个你从来没想过的状态,然后下次就是一个低谷,让你不敢相信。就像过山车一样,让你晕头晕脑,急于想摆脱这样的状况。李娜就这样反反复复,不断地问自己,伤心、难过、重新来过,再伤心、难过,渐渐地她找到了自己的节奏,比赛的状态越来越好。

  有人说李娜很天才,与众不同,有着很多传奇经历,我觉得这些都是浮夸。她就是一个普普通通的女人,一个一直在坚持的运动员而已。至于什么亚洲第一个四大满贯选手,那也是时代选择了她,而她正好走的是这样一条路。她说她花了15年的时间才爱上网球,才在打网球中感到快乐。看这本书,就好像对面坐着李娜,在跟你讲着她的故事,平实不加修饰,如她的笑容一般。

  她说有些人恐惧父母离去,或者江郎才尽还有衰老。她比较恐惧的是怕以后会埋怨自己,就是在力所能及时没有努力做一件事,当没有机会再去做时,会责备年轻的自己。所以她一直在努力,努力做到自己心中的最好。运动员通常都有一身伤病,她也不例外,有一两次正好赶上全运会,身边除了亲人朋友会真正关心你的身体,其他的人就只会关心手术会不会影响比赛,荣誉会不会受损。我对那些吃着公家饭的人没什么好感,一直记得中学语文老师说别好好的人不当,去当鬼。所幸找的医生和体能教练帮助李娜很快地恢复了,重返赛场,创造了辉煌。

  现在,情况都在慢慢好转,与媒体,与记者,与自己。人的心态都是随着经历的增加而渐趋平和。二十几岁的我还无法达到这样的状态,但是我相信人的心态都是越变越好的,生活的好坏,你给人的感觉,这些都是心态的外化表现。

  到达一个巅峰,不代表你可以停下脚步,还有很多的路要走。虽然不知道自己将走到哪里,但是下一站,它有一个不变的名字,叫“人生”。人生还在继续,李娜在继续,我们亦是。

  《独自上场》读后感(九):独自上场,直至巅峰

  我读过两名中国运动员的自传,一人是姚明,另一人是李娜。高中的时候,我读了姚明那本《我的世界我的梦》。彼时的姚明,是风华正茂的小巨人、火箭队的明星,也是无数中国少年的偶像、中国体育界真正能站在世界主流舞台的运动员。我们或许是在奥运会上摘金夺银的体育强国,但真正能站在世界主流舞台上的体育明星却从来是屈指可数。姚明之后,刘翔凭借在田径上的优异成绩曾经进入这个舞台。除他们之外,大概只有李娜可以称为具有国际影响力的体育明星。

  先回答一个问题,足球是当之无愧的世界第一运动,那么世界第二运动是什么?没错,答案就是网球。和许多国人的想象不同,网球普遍被认为是世界第二运动。网球的历史悠久、影响力广泛,也有着完善的商业开发,是在世界范围内有举足轻重地位的运动。同这种长期大受欢迎的现实相反,网球在国内直到近几年才引起越来越多的关注。这一关注度的上升也是受到中国金花在网坛所取得成就的影响,而中国金花中最耀眼的一朵就是李娜。

  《独自上场》是李娜的自传,成书的时候李娜拿下了11年法网的冠军,成为第一位获得大满贯赛事单打冠军的亚洲网球选手。而现在,李娜已经拿下了14年澳网的冠军,成为亚洲第一位两次获得网球大满贯单打冠军的网球选手。身处巨大的荣誉光环之下,李娜却一直是一位极具个性的运动员。在种种肯定和赞扬的声音背后,李娜从来未曾远离过质疑和批评。在《独自上场》一书中,李娜写了自己的故事,从幼时的成长、练球的辛苦、家庭的变故一直写到各种围绕自己的非议、伴着种种困难夺得大满贯冠军的历程。读过这本书,一定会对李娜有更深的了解,更重要的是,能够从这样一位堪称伟大的运动员身上获得诸多体悟。

  如果让我为李娜的自传寻找几个关键词,我想会是孤独、自信和爱。

  关于孤独,读了李娜的自传我才了解,网球是一份会将孤独感无限放大的运动。偌大的运动场,上万人的观众,隔着球网同对手的搏杀,这种气氛压抑的接近肃杀。虽然网球运动员有自己的教练和团队,但他们能给运动员带来的帮助都是在场外,真正到了赛场之上是不能随意同球员进行交流的。比赛过程中遇到的任何状况都需要球员自己来处理,尤其是局面不利时会面临更大的心理波动。设身处地的想象,若自己置身场地中央,观众的期待、教练的关注都只能分外凸显出自己的无力感,而这样的场景对职业球员来说却如同家常便饭,只能依靠自己来挺过孤独带来的巨大压力。

  面对这种压力,不同的球员会有自己的解压方式。所以我们看网球比赛的时候经常会见到球员大吼,这其实只是在发泄自己的压力。包括有些球员会摔球拍,这也并不意味着他是一个脾气多么暴躁的人,只是在那种情况下总要为无处宣泄的情绪找个出口。李娜也会面临同样的压力,只不过她选择的发泄方式是吼姜山……于是,李娜和姜山成了有代表性的两个意象:脾气暴躁、性格强势的妻子和无辜受累、逆来顺受的丈夫。这大概是一般人从表面中很容易得出的结论,但事实并非如此。吼姜山也只是李娜发泄压力的方式而已,这或许同东方人的性格有关:李娜无法如外国选手那样不加掩饰的在场上随着挥拍而怒吼,只能选择相对低调的发泄方式,将自己不安的情绪转变为对爱人的吼声。赛场之外李娜从不如此,姜山也从没介意过场上李娜对自己的责骂。因为同为网球运动员的他,能够很好的理解赛场上面对的那份压力和孤独感。

  体育本身独特的魅力不言而喻,它引领着无数人投身其中挥洒汗水,或者作为旁观者随着运动员的表现而心绪起伏。体育明星同样吸引着无数的目光,他们是当之无愧的成功者,和政坛领袖、商界巨子、艺术精英等等都是我们社会最优秀的一批人。伟大的运动员往往具有许多出众的意志品质,这种迎着孤独不断奋进的精神就是其一。即使要反复面对比赛中带来的孤独的压力,李娜仍然一次次的将其克服,一次次的赢得胜利。李娜练球的过程同诸多励志故事一样,也是充满了坎坷和痛苦。少年时父亲的逝世,长年的伤病困扰,这些都是生命给予她的考验。也正是从这些历练中走出并获得成功才让人感叹这份成功的不易和李娜自身的强大。想成为伟大的运动员,从来不是四肢发达、头脑简单就可以实现的。日复一日的刻苦训练、直面痛苦的坚韧性格,都是不可或缺的。想起自己练习跑步的经历,身体永远是最诚实的伙伴,你用什么样的态度来磨练它,它就会用什么样的结果来回报你。只是日复一日的重复近乎枯燥的练习以求达致极限,这所需承担的种种痛苦,实在不是轻而易举就能实现的。只有热爱运动、亲身体验运动,才能更加体会到那些顶尖运动员的伟大。

  人生之路莫不如此,很多难关无从寻求帮助。只能相信自己、依赖自己,直至冲破樊篱。或者说孤独是与生俱来的生活状态,因为每个人的生命最后都需要自己来负责,虽然身边爱人、亲人和朋友的支持和帮助是不可缺少的,但真正为人生做决定、走出人生某一步并直接承担人生每一段结果的,永远只能是自己。所以我读到某些章节会分外嗟叹,在我们的运动体制下,运动员的命运很难完全由自己掌控。训练、比赛的具体细节暂且不提,在是否手术这种关乎运动员职业生涯和身体健康的问题上,运动员自身都没有100%的发言权。盘根错节的利益关系太多,运动员的命运有时候也身不由己,只是体制上的那些行政命令、强制要求,有几分是为运动员本身考虑的?甚至有领导劝过李娜,说自己是过来人,让李娜相信他:“大满贯没有全运会重要”,这种说法是应该让人哭笑不得还是如何?所以08年后网球体制的改革实在是意义重大的转折点,从那一刻起,李娜终于能够融入真正的职业网坛,也是从那一刻起,李娜的成绩才能进一步腾飞。如果没有那一次改革,或许如李娜所说,自己这一代运动员,又会像以前那些前辈一样,只能沉寂下去。

  关于自信,我想先引用一段原话来说明法网冠军给李娜所带来的改变,除去心理层面的恍若隔世、难以置信,李娜描写了这样一段故事:“接下来我们得去香榭丽舍大街为我的赞助商——耐克公司的专卖店做活动,我和耐克中国的工作人员,也是我的老朋友石玲坐在一辆车上,聊着家常一路开到香榭丽舍。车到耐克门口时,只见四名身形高大的保镖围了上来,我心中觉得有些多此一举,我只是个球员,不必这么夸张。

  但车门被打开时,我明白保镖的必要性了,潮水一般的人群在耐克的门口等待着……

  活动结束后,我告诉耐克的朋友们我得去同在香榭丽舍大街的一个著名的奢侈品牌的旗舰店逛一下,因为国内的好朋友托我帮她买只包。

  耐克的工作人员问我:‘需要清场吗?’

  我觉得对方在开玩笑:‘太夸张了吧!’

  香榭丽舍大街上的那家旗舰店以奢华闻名于世,号称巴黎的‘时尚航母’。之前我来过几次。这家店有七层楼高,是该品牌在全法最大的旗舰店,每天都有来自世界各地的游客在门口排队,尤以亚洲游客居多。在这家店里,每位游客都能享受私人导购的服务,但每人只能凭护照购买两只包。店门口常年排着长长的队伍,但还是有许多游客趋之若鹜。这么一家奢侈品店怎么可能为我包场呢?我没把工作人员的话当真,一笑了之。

  然而,让我吃惊的是,当我到了旗舰店门口的时候,立刻有店员笑容可掬地过来迎接我,他告诉我:为了表示对我的欢迎,他们在得知我要来的消息后专门安排了人带我去VIP室。

  天啊!

  我目瞪口呆,大为震撼。我知道自己昨天刚刚赢得法网冠军,可这是著名奢侈品牌的旗舰店啊!”

  这就是法网的巨大魅力,登上顶端的感觉让人目眩神离。竞技体育中有一个常见的词,叫“冠军气质”,具体概念难以言会,大约是某种相信自己终将击溃对手的气定神闲和始终如一稳定发挥的强大信念。这种感觉大概如同金庸在《倚天屠龙记》中对九阳神功的描述:“他强由他强,清风拂山冈。他横任他横,明月照大江。……似乎不论敌人如何强猛、如何凶恶,尽可当他是清风拂山,明月映江,虽能加于我身,却不能有丝毫损伤。”

  在尚不能以“冠军气质”相称、仍属于冠军竞争者的时候,站在顶峰之前李娜走过了一段缺乏自信的路。自信对于运动员的影响相当巨大,我自己也是一个运动爱好者,对于自信心对运动表现的影响也深有体会。自信心是能够击败对手的气势,这种气势会给对手压力、让对手畏缩。并且心理层面之外,自信心也会对技术动作施加影响。只有充满自信,整个身体才能打开,完全按照自己的意愿行动,使身体的动作达致极限。对于我们这种业余体育爱好者尚且如此,何况李娜这样的顶尖职业运动员?李娜也是一次次被缺乏自信所累,缺乏自信的直接后果就是失败的时候容易走向自我否定的路。所以输球以后李娜会哭泣、会斥责自己,会陷入失败的阴影。每一次都是姜山的鼓励帮助她一点点走出这种负面情绪。其实这种自信的缺乏同样是被我们的训练体制所累,教练对运动员永远是责骂、批评为主,缺乏鼓励和交流。在这样的环境下成长起来的运动员,自信心的培养肯定是被忽略的部分。从这些故事中可以看见李娜背后的脆弱,但正是这样勇于讲出自己的脆弱,让我更加感觉到李娜是一个真实的人。不是为了塑造某种高大全的形象而粉饰自己,敢于将自己脆弱的一面展示出来,反而让她的形象更富魅力。

  关于爱,还是以李娜自己的一段话来说明。2011年李娜获得澳网亚军,对于当时所接受的采访,李娜这样写到:“站在领奖台上,我很想对姜山讲几句话,我是个不会讲应酬话的人,总觉得‘感谢国家和领导’这样的话一说出口就非常别扭,只有对着姜山讲话,我才觉得是自然和松弛的。当司仪把话筒递给我的饿时候,我问大家:‘你们看到那个穿黄色T恤的家伙了吗?他就是我老公,我总是拿他来开玩笑。’全场的注意力都转到了姜山身上,摄像机镜头也马上对准了他。我慢慢地讲出心里的话:“老公,不管你是胖还是瘦,是帅还是丑,我都会永远跟随你,永远爱你。”

  这时候我真的想为李娜鼓掌,也为李娜的发言所感动。我一直认为在成为一名伟大的运动员之前,首先要成为一个真实的人,而不是躲在虚伪的面具之后。也许是被家国天下的情怀所囿,公众场合谈论爱情,歌颂爱情总会让我们感到小家子气或者不好意思。但爱情本来就是伟大的感情之一,它从不会输给任何其他的美好感情,难道不是这样吗?这种真挚的表达才能让听者为之动容。讲到自己和姜山的感情,李娜提到自己其实是非常依赖姜山的,回到武汉的时候,姜山和朋友聚会打牌,李娜也会一直跟着姜山,坐在沙发上看书,看累了就在沙发上睡去。这样的关系和表现在电视上的完全不同,媒体总会有意、无意的放大事物的某些侧面,但在没有深入的了解真相之前,永远不要为事情的表象所蒙蔽,也永远不要轻率的评价一个人。至少读完这本书,我被李娜和姜山的感情所感动,也愿意为他们祝福。

  书看到最后,突然想起Bob Dylan那首《Blowing in the wind》的那几句歌词:“How many roads must a man walk down/Before they call him a man/How many seas must a white dove sail/Before she sleeps in the sand。”成功之路从来不是一蹴而就,在顶峰的光芒之下,是一步步踏实的向上攀登的脚步。在欣赏最后荣誉的美景之前,更值得回顾和感激的,其实是伴随着泪水的苦痛的路。

  《独自上场》读后感(十):娜些年华

  我是个篮球迷,对网球没有太多的关注,昨天李娜获得了大满贯的第二个冠军,今天就看到了她的这本自传,闲着没有什么事就一口气看完了,不错的一本书,和羽泉的《逆流而上》一样吸引我,他们的成功来得都不容易,他们为了梦想都付出了太多,即使伤痕累累却依旧坚持了下去

  没关系的人只会关心你飞的高不高,爱你的人才会关心你飞的累不累。这句话用在李娜姜山身上正好吧,幸好李娜有姜山;能够有一个这样相濡以沫的爱人,真是件幸运的事。

  即使你是友善的,人们还是会说你自私和不良的动机,不管怎样,你还是要友善。当你功成名就,你会有虚假的朋友和真实的敌人,不管怎样,你还是要成功。你今天做的善事,人们往往明天就会忘记,不管怎样,你还是要做善事。说到底,这是你和神之间的事,而绝不是你和他人之间的事。特蕾莎修女的这段话很是喜欢,做个友善的人,追求成功,做善事...

  当机会来光临梦想时,没有人会埋怨他来得太晚;而当你实现梦想的时候,你会发现,其 实梦想的背后,一定还有一个叫理想的站在那里。 当机遇来临,他之前看似笨拙的努力,就成了灵光咋现的幸运。这是《逆流而上》里面的一段文字,不过我觉得用在李娜身上也很合适...

  你不可能从现在这个点看到将来;只有回头看时才会发现他们之间的关系。所以你必须相信,那些点点滴滴,会在你未来的生命里,以某种方式串联起来。乔布斯传里的这段话好有哲理...

  我等了三年,就是要等一个机会,我要争一口气,不是证明我了不起,我是要告诉大家,我曾经失去的我一定要拿回来。小马哥的这句经典的台词,太经典了...

  人的一切痛苦,本质上都源于对自己的无能的愤怒。心理学方面的东西也十分有意思的,有木有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