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康永的说话之道》的读后感10篇
《蔡康永的说话之道》是一本由蔡康永 著 / 熊宝 插图著作,沈阳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25.00元,页数:167,文章吧小编精心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蔡康永 我不是很熟,我并不看康熙来了等台湾的综艺节目,只知道他出柜了。看到这本书是在朋友家里,看了点开头,然后回来就在kindle上下载了抽空就看。断断续续看完了。看完以后现在如果说不看之前的笔记,就对几个观点有印象
1.说话是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情,比你有健美的身材 动听的嗓音更加重要,因为说话是沟通表达自我的最基本的形式。
2.一句话,换一种表达方式说出来效果就很不一样,你说什么话,你就是什么样的人,书中是用小夫妻之间对话那个例子来说明的。
3.关心他人是一个习惯,每个人都希望被人关注。聊天的时候可以尽量的少用我。
5.考虑别人的感受,如果聚会中途有事情,不必告知每一个人,因为这样会扫别人兴致。
6.考虑别人的感受,不要成为别人的负担。书中引用了一个朋友聚会去日式餐厅的例子,而女主却不爱吃日式,而如何做就很重要,书中给的解决办法就是我先吃饱,或者帮你们订一个泰国的怎么样。其实这点就不单单是说话了,而是做事。
现在能想起来的就这么多,虽然是谈说话,但是说话做事往往不是一起的么,书中也涉及到一些心理学方面的知识吧,只是这些知识是作者本人经历了很多以后自己总结出来的。
因为作者是台湾的缘故,举的很多例子相对于我来说有些难以接受,包括说话的口气等等,就在看这本书的时候,我在想,文化之间的差异,有时候真的是很难克服的。这也许是我看这本书不爽的一点吧。
---------------------------------书摘----------------------------------------------------------
下面列一下我做的笔记吧。因为上面写的那些都单纯的只是我记忆中的想法总结,书中原话也许能更好的表达作者的想法。
让对方聊自己,他就会觉得有趣 不要说出「我」字。每次想说「我」字时,都改成「你」字或「他」字。你会发现自己,忽然变成一个不断把话题丢给对方、让对方畅所欲言的、超级上道的人!
讲话幽默的人,就像走路好看的人,你跟她走在一起,会觉得很平常的走路,也是赏心乐事。而讲笑话比较像翻跟斗,翻得好不好姑且不说,但其实很少人喜欢跟一个没事就翻跟斗的人一起走路的。
别人骂你一句,你回骂他一句,这就叫吵架。别人赞美你一句,你回一句赞美,这就叫社交。
第一,对方很容易有苦衷的、不方便对不熟的人说的。第二,是对方很容易有强硬立场的,谈起来容易起争执的。
不过,我不是一个很在乎「术」的人。我喜欢研究说话这件事的真正原因,是透过研究说话,你会比较根本的搞清楚自己和别人的关系,搞清楚自己在想什么、别人在想什么,以及,最重要的,自己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每天我们说那么多话,有几句话是我们说完之后,会自己放在心头、玩味一番的? 「我为什么说出这句话?」「我为什么会用这个态度说?」,如果没事就想想这样的事,就会发现,我们心里其实藏了很多我们自己都不太明白的东西,这些东西藏在我们的话里、从我们的嘴巴说出去了,如果我们稍加玩味,会比较懂得别人是怎么形成对我们的印象、是怎样评价我们的。
如果,我们练习,把我们相信的事,和我们说的话,尽量变成一体,那我们对说话谨慎、而倾向成为一个谨慎的人、或者会因为注意说话的品味、而靠近有品味的生活、或者,因为训练自己好好倾听别人、而终于变成一个擅于站在别人的立场想事的人。
我相信的,是先对人和人之间的沟通认真看待,然后得到比较多的力量、比较靠近幸福。透过说话,懂得把别人放在心上,这就是我相信的,蔡康永的说话之道。
做自己跟没礼貌常常就是一线之间,每次听到别人说:“我这个人说话就是比较直。”我就开始冒汗,因为接下来一定会有一些被他归类为“直”,但其实挺刺耳的话出现,例如:“你今天气色怎么这么差?”“最近胖啰?”“怎么还不结婚?
但我觉得不只如此。我觉得:你说什么样的话,你就是什么样的人。 “You are what you say.”
少给别人找麻烦的方法,就是把麻烦在自己手上就解决掉。古古不必勉强自己吃日本料理,她只需要回答: “喔,那我会吃饱再去餐厅跟你们会合,因为我不吃日本料理。”
别人并不是为了伺候你而存在的
重点!!!!!!!!!!!!!!!!!!!忘了写出来
他怎么啦?他也没怎么,他就只是跟别人意见不同的时候,老是把对方讲到哑口无言而已。厉害是厉害,但讨人厌。口头上败给他的人,心里都期待他出洋相。
其实,上司们也都算欣赏这位同事,但当他们发现此人人缘太差,事情做不成、没法打团队战的时候,对他的评价就大大降低了。
当你不同意对方的时候,其实你不必像古古这位好辩的同事这样,硬要对方认输认错。这对事情的进展没什么帮助。你可以语带保留,可以迂回地提醒,如果对方不是过于白目(白痴),应该听得出你的立场。反过来,当你遇到了很强势、非逼你认输不可的人,如果认个输并不会伤害到你的原则,我就建议你一笑置之,把那个无谓的胜利让给对方。这会显得你度量很大,对方也会很乐意跟你进一步合作。
舌战如果发生在情侣之间,那“认输”的益处就更大了。情侣之间和同事之间不同。情侣是因为相爱才在一起,不像同事是为了薪水才在一起。
重点!!!!!!!!!!!!!!!!!!!
一个人,如果能做到把对方“看在眼里、放在心里”,就算这个状态,只维持一顿饭的时间,也能让对方觉得“被重视”,如沐春风。
这个看似很专心听你说话的人,嗯,我不知道她是不是你最好的朋友,但她无疑是你“最上道”的朋友
她专注地望着你时,天晓得她心里在想些什么?!她可能望着你的嘴,想着“嘴巴一直动,好像我养的金鱼喔……上排牙齿有披萨的菜渣耶……她讲的那个前男友不是长得像猪吗?……”
另外,在公事上,必须问出尖锐的问题时,我建议拿「抽象的第三方」来当替死鬼。 比方说,老板做出了很蠢的决定,你想提醒老板这个决定很蠢,你就可以把你要问的问题,推给老板「比较没辄」的第三势力。例如:「老板,全省的经销商他们叫我来请问您,如果你海报印这么大,他们要贴在哪里?」这类的问法。
我们有主持人的工作身份做护身符,但一般人在生活中,可没有这样的护身符。我们录完影以后,是可以斟酌剪辑,降低伤害的,但现实世界里一言既出,是没办法剪辑的。别人心里一旦对你有了芥蒂,化解起来总是要费一番工夫,何苦?
“喋喋不休”和“口才好”,完全是两件事。跟一个寡言的人共处一小时,是会很沉闷;但跟一个喋喋不休的人共处十分钟,应该你就会想掐死对方了。说话像机关枪而且很得意的人,也许可以试着改用比较古老的兵器:拉弓→放箭,拉弓→放箭。留一点空当,让听的人消化,只要你的话值得一听,不用担心,对方一样会见识到你威力的。
幽默像走路,讲笑话像翻跟斗
试着了解:幽默感,跟笑话,是两件事。
《蔡康永的说话之道》读后感(二):【蔡康永的醍醐味】
蔡康永的气质是我很喜欢的,与杨澜对话时那么犀利从容的感觉现在都难忘。至于他写的文章总带有很浓很浓的台湾腔,起初不喜欢这样的幼稚写书的方式,但现在我感觉这就是他的风格所在和他的良苦用心。在现代化的台湾,看书的时间都被无限紧缩,那么何必用一种咬文嚼字的方式去说教,通俗易懂不是更能够打入人心。
这就是蔡康永的说话之道。
you are what you say .
【说话的目的是为了让你能和别人连接,语言才存在的,可惜这么多人只顾自己使用语言,却不在乎别人。】
【我觉得语言最美的时候,就是我们透过语言,感受到彼此互相需要的时候。】
【透过说话,你会比较根本地搞清楚自己和别人的关系,搞清楚自己和别人在想什么以及最重要的,自己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大道理小清新,就是他给的感觉。这也许是他既是gay又是电视主持人的关系。
《蔡康永的说话之道》读后感(三):说话是们技术活
转自豆瓣别人总结:
.某些时候,用转述别人赞美的方式,比你自己一味说一些空洞的赞美,要可信得多了。
2.你说话的方式决定了你对自己的定位,以及你在别人眼里的形象。
3.别人并不是为了伺候你而存在的,说话要避免太直接、太自我,应该注意讲话的顺序。
4.。如果怕沉默带来的冷场,请不要给自己压力,不要逼自己随时要找话题。请优先把事情交给音乐来处理。电视啊,就好像一个自以为很了不起的、喋喋不休的、很爱大声说话的人,靠这样一个人来打发时间或者消除寂寞,倒是很不错。但是家人晚餐或好友相聚时,有这么一个人在场是很受打扰的,电视对“闲聊谈天”毫无帮助。
5.当你不同意对方的时候,其实不必硬要对方认输认错。这对事情的进展没什么帮助。你可以语带保留,迂回地提醒。反过来,当你遇到了很强势、非逼你认输不可的人,如果认个输并不会伤害到你的原则,我就建议你一笑置之,把那个无谓的胜利让给对方。这会显得你度量很大,对方也会很乐意跟你进一步合作。
6.约会的时候,当然最好是三不五时地带着感情望着对方,让对方感觉到两人之间有暧昧的电流在传递,而不是“两个饿坏了的人聚在一起填饱肚子”。约会就是约会,就是要含情脉脉,吃喝点菜都是“调情”的好机会。
7.不要说一些让人接不下去的话。遇上对方提起了一个你完全不想接的话题,不必急着要抵抗,而是轻巧地把对方热衷的话题,连接到一个很生活的方向就行了。
8.话题卡住了,就换话题,不要恋栈。如果在相聚的两小时里面,你有三次让对方开心的笑,那对方应该是绝对不会记得你曾经提过几个无聊的话题的。
9.问的问题越具体,回答的人越省力。我建议的发问方式,可以是先问两三个像是非题或选择题的具体问题,把对方有兴趣聊的范围给摸索出来,再用申论题往下问。
10.聊天时,每个人都想聊自己的感觉。尽量不要说出“我”字。每次想说“我”字时,都改成“你”字或“他”字。
11.如果问题很尖锐,可以试着把心里假设的事,倒推回去两三步来问。对方就不会那么难以承受,他知道你是关心,而不是在审问。在公事上,必须问出尖锐的问题时,我建议拿「抽象的第三方」来当替死鬼。还有一种说法,可以尽量把对方听来刺耳的,有审判味道的字眼,改成用一些具体的陈述。
12.适度的挑衅,绝对能让谈话热络,因为每个人都希望自己的意见被重视、被探讨,而不是被一个完全没原则的人敷衍了事的点头称是、应付过去。
13.对于不熟悉的人,要尽量避开有可能成为谈话雷区的话题。
14.自我介绍时,直接硬生生的报出数字,很难给人留下印象的,可与具体的事件和故事相联系。
15.谈话、谈天,空当是很重要的。没有留下空当的说话者,连续讲三分钟就让听的人头痛死了。跟一个寡言的人共处一小时,是会很沉闷;但跟一个喋喋不休的人共处十分钟,应该你就会想掐死对方了。
16.用悬疑式结构叙述,勾引别人对你的谈话感兴趣。
17.适当地改一下故事的顺序,从你的聊天对象更熟悉更感兴趣的方面入手,会更吸引人。你如果习惯把爆点藏在故事的最后面,可能听你说话的人,熬不了那么久,就纷纷上厕所了。
18.幽默像走路,讲笑话像翻跟斗。笑话不是万灵丹,谈话中一定需要万灵丹的话,好笑或有趣的故事,应该会比笑话有效果得多。
20.当所有人都照本宣科的时候,谁能带出惊叹号,谁就会给大家留下深刻的印象。
21.交谈不是有奖竞赛,别急着抢答。
24.说话前要站在别人的立场上想一想,措辞上的细微差别,效果迥异。
25.演讲的人,把台下人当西瓜是没用的。要设身处地的站在台下观众的立场想。人能够集中精神「听事情」的单元,大概是十五分钟。也就是说,在每十五分钟之内,对方只能听进去一件你要告诉他的事。只要你体谅他的疲劳,给他一些乐趣,以及两到三样有用的讯息,他就会觉得你是个非常好的演讲者,下次还愿意听你演讲。
26.如果一个做主人的人,懂得调整自己的心态,懂得“以宾客的乐趣为乐趣”,那么,一个做晚辈的人,一定也可以对他的“长辈”,调整心态,以长辈的乐趣为乐趣。男朋友的妈妈在拨豆子,或者剥虾仁,或者看韩剧,或者在用按摩器按摩肩膀,她都会很在乎的东问西问。只要你愿意,对顾客凑趣,对上司凑趣,对长辈凑趣,都不难。难只难在,你有没有“乐在其中”而已。
27.如果碰到对方,爱憎分明,而且要求你跟他站在同一阵线,你只能让对方尽情宣泄他的不满,但你要控制一下,不要忘形的加油添醋、不要为了讨好对方,就夸张的攻击别人。只要你有疏导对方的情绪,对方就比较可能把你当朋友,但你也不至于讲很多不该讲的话,变成日后他去搬弄是非的把柄。
28.听到烂话题,就像默默地闻到有人放了一个屁一样,既不必抓住不放,也不必追根究底,大家面带微笑,让它自动消失就好。不管多么想摆脱对方,眼睛千万不要露出冷淡的神色,怎样都要表现出“等一下有机会再跟你好好聊”的热情。
29.如果只是客人之一,而且并不是主客,那你最好不必巴着主人讲话,你最好当个融入派对气氛的好客人,大方的参与别人谈话,欣赏音乐、美食,随便谈些最近看的影集,谈谈大家都是如何认识主人的,应该可以快速建立你和其他客人的联结了。很多人一定以为依照礼数,离开一个地方时,应该和大家都说一声再见。但实际上,如果大伙正玩得尽兴,而你却必须先离席的话,实在不必一一去告诉每个人你要先走了,你这样只会打扰其他人兴致,只要悄悄和主人报告一声,特别熟的朋友再说一声,就够了。
30.“我懂你的苦,我懂你的委屈”,未必能安慰别人。?因为他们觉得,“你根本不可能了解我所受的苦!如果不能了解,就不要这样说,因为当事人向你倾诉的时候,她只需要你听,也许她也很需要你给她一点建议,但她可能不需要另一个人再称有别人懂她的苦。
31.开口找别人帮忙时,要大事化小,不要像是「求对方」,应该像是要邀对方「一起做一件有益于双方的事」。不要一次就一股脑的把整件事丢在对方头上,这样「轰」一声砸过去,对方很容易「咻」一声就溜了。最好是把需要对方帮忙的事,拆解成很具体的,听了不会一下就失去耐心的、一个一个小步骤,然后先提出最小的要求,比较不会被立刻拒绝。
32.比较受用的道歉方式,应该是把自己的过错,所造成的麻烦,先在自己脑子里过滤一下,然后,想一下可以采用的补救措施大概有哪些,接下来,就是勇敢地向对方说明自己犯了什么错,有多清楚这样的错给对方带来多大的麻烦,添了多少困扰。对方骂到一个段落时,你再献上你想的解决之道,让对方感觉你不是百分之百的混蛋。
33.不要只听字面意思。对方未必不想告诉你,但他有难言之隐,他的用字潜词、态度、眼神,可能会泄露线索给你,这时你就要抓得住那线索,才能循线索找到原因。如果你老是回答“喔,这样喔。”很难叫听懂,充其量,只能算是个按了把手就乖乖冲水的称职的马桶吧。
34.别人赞美你一句,你就回一句赞美。
35.在祝福简讯里写上对方的名字。人这么喜欢自己的名字,当别人给你写电子邮件、跟你讲电话时,如果三不五十提起你的名字,你专心而且认同的程度,多会因此大大提高!
36.如果是初次跟人相遇,对谈话的方向没什么把握,那不妨来一点观察加推论,应该比较能抓对方向。办公室为什么租在这个地段?厕所贴什么样的标语?放到网络上的自拍照为什么都是右脸的照片?这些都可以告诉我们一些线索,让我们不至于「摸黑」开始一段谈话。
37.一场气氛理想的聊天,其实追求的是一样的事:大家都有机会讲讲自己的事,也听听别人的事。更理想的话,快歌跟慢歌适当交错,有好笑的话题,也有透露心事的话题,那就绝对是一次另大家难忘的聚会。
38.招待别人别只用钱不用心,你关心一个人,就会找话跟他聊,让他说话。我相信“倾诉”是人的本能,关心你的客人,给他吃喝,但也给他机会倾诉,他要倾诉什么,他会自己找到机会说出来,只要你整晚三不五时给他这样的机会。
39.说话别像网球发射机,只顾发射没感情。讲话时,不要使太多“业界”的用语,流露太多“业界”的习性,一般人听起来,都会闻到一股“不够生活”“不够真心”的气味。
40.如果你讲了「具体的事」而不是「抽象的道理」,听的人比较爱听,也比较听得懂、记得住。想要「言言有物」的人,最好能想想那个「物」是什么?才会抓得准自己该说多少话,在什么时候说,说完了以后要做什么。
《蔡康永的说话之道》读后感(四):相处甚欢(再读《蔡康永》)
时隔一年多,因为@财女郎 线上读书会的缘故,再次拿起蔡康永的说话之道,按照每天5个小节,思考着往前推进。结合这些时间的成长历程,感受更深。
康永是个很会说话的人,他的“会说话”并不是单纯的“嘴巴甜”,在序言和中间的每一篇,他都在反复强调着:
说话是让别人开心,也让自己开心。
找的好看的人不一定让人舒服,但是会说话的人一定是舒服的。
我们想要好好说话的出发点在哪里呢?不就是为了让自己和他人相处的更加舒服吗?人是个群居动物,即使再有个性,也总有人对上你的调子。突然就想起来很多年前很火的一部真人秀——《幸存者“,13个不认识的人被关在一个孤岛上,每个环节投票去掉一个人。过程中,要不你就凭体力获得比赛冠军拿下免死金牌,要不就是在投票前反复斡旋。怎么能够说服别人呢?怎么能够和别人真正联结呢?果不其然。
《蔡康永的说话之道》读后感(五):你怎么连说都不会话了
恋爱中的女人最喜欢追问:“你爱我吗?”
身为爷们,脑海里一般会迅速浮现三种回应模式:
快刀斩乱麻——“爱”;
打太极混过去——“这还用问吗”;
显示男子气概——“你烦不烦啊”。
如果有种直接作第三种回答,那我可以负责任地告诉你,接下来一定是大吵或冷战。
前两种回答也好不到哪里去,快速而简单的肯定答案会让她觉得你说话没经过大脑,纯属敷衍;反问式的回答则让她觉得你不够坚定,心存犹疑,她铁定要喋喋不休地问到底,直到你给出第一个答案,她又恨你推诿迂回。
有高人总结出“哄老婆秘籍”,给出了这道题的标准答案:目光怜爱地看对方三秒,然后深情地点一下头,同时发出“嗯”的声音,然后一把把她揽在怀里。
这样避免了肉麻和轻浮感,显得坚定不移、郑重其事,足以让大部分女人心满意足地去给你洗衣服做饭。
恋爱中的女人是感性的,这种回应融合了视觉、听觉、触觉全方位感官体验,正中她们的死穴。
蔡康永新书中有一章提及“看”这件事:和约会对象共进晚餐时,你与其谈天说地找话题,不如带着感情和一点点察言观色看着对方。就算一整天的约会,只有一顿饭的时间维持这种状态,对方也会觉得“被重视”,对你的情意铭记在心。
可是,为什么不说话也是“说话之道”?康永说,沟通的重点不在于“术”,而是“道”。会不会说话,不是流于表面的技巧。
身为主持人,蔡康永虽然不会语出惊人地出风头,但每每在小S的一个“爆点”过后,他的一句话将所有人的思绪拉回正轨,然后酝酿下一轮谈话的高潮。观众一开始都会被麻辣的小S吸引,最后却被蔡康永平实而睿智的语言魅力所折服。
与《演讲与口才》不同,蔡康永的书中没有成段成段的精彩实例,甚至没有准备零星俏皮话供你记着下次谈话时用。
他只想告诉你:
夸人的时候,拐弯抹角引用第三人的话,比劈头盖脸的赞美更有效,因为“XX说你变漂亮了”比“你变漂亮了”显得更真实;
意见不合时,可以语带保留,可以迂回提醒,或者干脆把无畏的胜利让给对方,因为你赢了嘴仗可能输了合同;
千万不要喋喋不休,就算打麻将也要留出洗牌的空当,给对方一点消化的时间;
谈话暂停时,如果对方问“然后呢”,表示你的叙述是吸引人的,可如果对方转开了话题,就表示你刚刚说的一大堆,一点意思都没有。
没错,这一切都是老生常谈,可回想一下,你敢说你每次张嘴,都能使自己酣畅淋漓、让听者领会精神、给双方带来一段愉悦的沟通体验吗?蔡公康永现在鼓励你,只要懂得把谈话对象放在心上,就算你天生口吃,就算只有笨拙的只言片语,照样也能打动对方。
懂生活的人能够把一碗隔夜饭炒得黯然销魂,也能把一句陈词滥调说得醍醐灌顶。你说什么样的话,你就是什么样的人。你要是“说都不会话”了,就注定要被夺走话语权,成为舆论阵地的边缘人。
如果你能言善辩,却不巧碰到对方智商有限,喜欢问一些诸如“我和你妈同时掉河里你救谁”之类的问题,该怎么办?
建议你先送这本书给对方,以观后效。再不行,赶紧抽身闪人,免得对方将你拉到和他一样傻逼的水平,然后用丰富的经验打败你。
《蔡康永的说话之道》读后感(六):喜欢与讨厌也是一线之间
秋水在推荐这本书时,曾引用了小S的话,“做自己跟没礼貌常常就是一线之间”,很是喜欢这句,特意标记了想读。
在金蝶工作时,因为项目缘故,经常要与客户方讨论交流,对沟通能力甚是在意,也特意学习过,还算能被客户认可。但私底下,我仍是极其刻薄的人,往往会刻意把项目中的沟通原则和技巧忘记,只为满足自己一时之欲。到新单位后,在部门内部沟通问题上,一直未能做得很好,读这本书,也是决定要做车改变。
蔡康永不愧是有名的主持,在说方面很有见地,书中观点也是很接地气的,再结合一些小故事,很容易接受,且每节还配有一组小插画,很是可爱。总结起来,有这样几点是对我触动颇深:
1、 把无谓的胜利让给对方,懂得认输的人懂得说话。“每个人,都是自己哪片小领土的小国王“,对于这句话,我理解它包含了两个维度,因为对方是自己领土的国王,更愿意被尊重和认可而不是被冒犯或指责,所以,当与对方意见相左时,不能过于咄咄逼人,最好是迂回提醒;从自身角度来说,我们只能是自己领土的国王,只有在自己的领土里可以做到为所欲为。俗话说的”退一步开阔天空“也是这个道理吧,像秋水常说的“谢谢,受教了”,也是类似的解决之道。在这一点上,我做得不好,尤其是在和家人相处之时,往往是觉得自己有理了,就非要把对方批的体无完肤才好了,这可能还源于不自信,以后定要注意才好。
2、不想交浅言深的话,应该避开地雷。每个人可能多少都有点猎奇的心理,要不然娱记也不至于热衷于拔明星的八卦。可日常的交谈,还是应当注意才好,我曾有过一次很尴尬的经历,现在想来都觉得脸红。
3、问的问题越具体,回答的人越省力。最近在读的另一本关于写作的书中,也有类似的观点,是说怎样斟词酌句能减少阅读者的负担。不管说是还是写,其实都是一种表达,目的是让对方理解,所以,让对方容易接受其实就是帮助自己表达。
4、想巩固友谊?在短信中写上对方的名字。估计大家都有过节群发短信的记忆,我记得最开始的时候是多是群发,通讯录中未保留的短信都分不清楚是谁;后来多数短信都会在内容后面带上发送者的名字,但面对那么多短信还是看完就过。对于这类短信,开始时,是挑个喜欢的内容全部回复,后来觉得不太真诚,就自己编辑祝福短信,但仍是群发回复。也有例外,我的前任领导,每每给发短信或者回复,都会加上对我的称呼,每次看到也会特别记住。看完书中的这一章,还真是汗颜,我明明已经看到了好的例子,却没有学以致用。
5、交谈不是有奖金的竞赛,别急着抢答。这一点我也做得不好,一方面是因为性格过于急躁,也因为缺乏自信急于表现。
说,是展现自我的一种方式,“你说什么样的话,你就是什么样的人”,而语言是工具,用得好与坏看个人内功,让“已经很讨人喜欢的你,在未来更讨人喜欢”,何乐而不为呢。
: 因为小屁孩回来匆忙结尾,再补充一点。说,不同于写,通常是一个互动的过程,所以,说的对象很关键,特别是在商务演讲中,对听众的分析是说前需要重点注意的。关于这一点,本书涉及甚少,如果你是想提升商务演说,建议看更专业的书。
《蔡康永的说话之道》读后感(七):值得一读
康永哥的这本书,不敢说里面的内容主旨我全都听说过或者看到过,但大部分还是不差。只是时间久了,自己就忘了。在这本书里找到一些熟悉的场景,用不同的方式表达出来,再让赤裸残酷的事实摆在你面前让你不得不去面的的时候,会突然想起,原来还有这回事,自己都已经忘了。
突然想起:这个世界的真相:每个人都活在自己的世界里。
你不必假装有深度,只要懂得欣赏别人的深度,就已经是一种美德了。
一个人“很难了解另一个人所受的苦”。
一本书所谓的好坏,个人认为是在阅读的时候至少能让读者产生三次共鸣。更何况我是如此的高歌猛进一路high到底?不同于心理学书上艰难晦涩难懂的专业术语,也不同于其他的说话书那种难以避免的居高临下。也许只是在某一个下午,在咖啡厅和一个睿智的朋友进行一场推心置腹的聊天,让人能够感受到玻璃窗外太阳的温度。
《蔡康永的说话之道》读后感(八):总结 触动我的几条
1 通过转达第三者的赞美来与对方建立良好关系
2 you are what you say 所以言善,更重要的是(无意识情况下暂且不谈)不要故意言恶
3 享受沉默。学会运用音乐来填补沉默的空白,而不是电视这个自以为很了不起的、喋喋不休的,很爱大声说话的人。怕沉默带来的压力?不要逼自己随时要找到话题,请优先把事情交给音乐来处理。或者,也可以享受沉默,看夜景的时候,两人散步时,三五好友一起下厨煮菜时,“正在做的事”本身就很有趣,沉默反而比喋喋不休更丰富,更值得回味。
4 把无所谓的胜利让给对方,懂得认输的人很懂说话。
5 约会吃饭时,不要过分关注“菜单”,重要的是交流。通过菜品找到话题,相互了解才是重点。要让对方感受到“受重视”是最好的效果,而不是点了最贵的酒菜来招待客人,自己埋头苦吃。招待客人别只用钱不用心,给他倾诉的机会,倾听对方。
6 如何接话。男:我每次都赌湖人队赢。女对篮球不感兴趣:哦,我觉得篮球最无聊了。NG!女:那你一定常熬夜看球了?(生活作息)你都下多大注?(金钱观)你看球你前女友都不抱怨吗?(感情史)不想接的话引向你感兴趣的方向,不要急着结束。
7 话题卡住了就换话题,不要恋战。另起炉灶不尴尬。如果再相聚的两三个小时里你有三次让对方开心的笑,那对方绝对不会记得你曾经提过几个无聊的话题。遇到会卡住的话题,就让他摔破在地上,用脚扫到沙发底下就结了。活在当下,画出如风。不必计较怎样平滑的过度,就地转弯即可。
8 问题越具体,回答的人越省力。以是非选择题开始发问,把对方有兴趣聊的话题搜索到再用申论题往下问。选择项要给自己留后路,即对于选择项自己还有故事要讲,避免对方简单答案后冷场。
9问题很尖锐,倒推两三步发问显得柔和很多。必须问尖锐问题时,用“抽象的第三方”当替死鬼。或者把审判味道的字眼换成具体事实的陈述。
10 适度挑衅绝对能让谈话热络。每个人都希望自己的意见被重视,被探讨,而不是被一个没原则的人敷衍了事的点头称是,应付过去。
11 避免交浅言深,有些话题急不得,不然会被归入不上道的朋友之列。
12 生硬的报出数字很难让人记住。“你是哪一年出生的?”“我出生的那年迈克杰克逊唱了著名的《beat it》。”
13 谈话时的空当很重要,给人接受消化你所讲内容的时间。就像打麻将的时候,重要的事情都是在洗牌的空当谈成的。打牌就是为了空当,而自动麻将机将之本末倒置了。像布道的教主,抑扬顿挫,慢吞吞的讲话对听者的精神是一种按摩,有时轻有时重,又是按摩你的理性,更多的时候按摩的是你的感性。
14 讲故事时把爆点从“然后呢”改到“怎么会这样”
15 做一些无伤大雅的失误,来博得与众不同的关注和深刻印象。“搏出位”。我是某某年大学毕业的,那一年《阿凡达》热映,我们班的毕业照都打扮成了蓝色纳美人的样子。
16 交谈不是有奖竞猜,不要急着抢答。除非“跳针”情况出现对方会感激你接话(那个演那个什么的那个女演员),不要抢答,因为你抢答的答案不一定是对方想说的那一点,虽然你说的可能是对的。这样就很招人讨厌。当然更不能不懂装懂,在高人面前自爆其短了。
17 初次见面,主动报名,才是有教养的表现。即使对方位阶很高,怕打扰对方,也该起码平等互报,即对方报名,你也要报名。夜店适用:“你叫什么名字?”“你就叫我喂吧。我妈说,随便告诉别人名字会被鬼抓走的。”
18 赞赏,观察对方最渴望的部分。太离谱的赞美会强人所难,不坦诚。东张西望就能看到的东西就是对方最渴望被别人看到提及并赞赏的。
19 人能够集中精神“听事情”的单位是15分钟,即每十五分钟你只要讲清楚一件事情,剩下的12~13分钟你只要闲话扯淡八卦你问我答之类的话题即可,过了15分钟你可以开始讲下一件事。一场演讲只要观众记住三件有用讯息就已经是很好的演讲者了,剩下时间逗他们开心,勾起他们兴趣,调查他们星座,或者找其中人缘较好的几个人和你玩些问答或游戏就好。
20 凑趣 并乐在其中
40不要罐头简讯 加名字
39炒热气氛达人 ktv为别人点歌
38 别人赞美一句,你就回一句赞美
38 学会听懂话中话,循线索深入谈话,不要只是一句“哦,这样啊”不算懂得倾听,充其量算个按了把手就乖乖冲水的马桶吧。
37道歉 第一招,先发制人,开口把人捧上天,然后,极力显示自己与对方差了多远
35 找人帮忙,大事化小,尽量具体,不要让人家感觉很繁琐很麻烦。最好还能让对方觉得对自己也有利。
34一个人很难了解另一个人受的苦,所以别用这句话安慰人。对于撒娇似的诉苦,最好的方式就是告诉他:没那回事,现在的你很好,很美丽,很优秀,你想多了。
33 搬弄是非不好,但是太有教养永远不说别人坏话又显得不够推心置腹,交不了朋友。如果对方爱憎分明,而且要求你跟他站在同一阵线,你只能让对方尽情宣泄不满,不要为了讨好对方而夸张的攻击别人。只要努力疏导对方的情绪就比较可能被当成朋友。
《蔡康永的说话之道》读后感(九):《蔡康永的说话之道》摘抄与相关感受
人能够集中精神「听事情」的单元,大概是十五分钟。也就是说,在每十五
分钟之内,对方如果能听进去一件你要告诉他的事(只有一件喔! )剩下的十四
分钟或十二分钟,他可以听些不要紧的闲话、扯谈、八卦、你问我答之类的。这
样过了十五分钟后,你可以再开始讲下一件事,浓度大概也依然如此,十五分钟、
一件事。
但如果你演讲一小时,请不必把六十分钟除以十五分钟,而认为你的听众,
可以记住「四」件事。
我的经验,一场演讲,能让人记住三件事,已经是非常好的演讲了。
点评:参考这个规律的话,培训的时间不宜过长,一个小时的时间之内,要点不宜过多,过多的话就很难达到效果。以前培训的效果不是很理想,也许就是这个原因:要点太多!
我的建议是,如果碰到对方,爱憎分明,而且要求你跟他站在同一阵线,你
只能让对方尽情宣泄他的不满,但你要控制一下,不要忘形的加油添醋、不要为
了讨好对方,就夸张的攻击别人。
只要你有疏导对方的情绪,对方就比较可能把你当朋友,但你也不至于讲很多不该讲的话,变成日后他去搬弄是非的把柄。
对方充满怨恨时,宁愿做无言又可爱的小丑,不要逞强当强出头的英雄,因为他只需要推心置腹的“感觉” ,而不是生死之交。
开跑车的人,不一定比开小货车的人有钱,但他肯定是希望别人「认为」他
有钱。不但开跑车,进了咖啡厅,还要特地把跑车的车钥匙放在咖啡桌上,那他
就不只是「希望」别人以为他有钱,而是要「确定」别人会以为他有钱了。
点评:和我的看法一样,这个就是虚荣心的关系吧。于丹貌似也说过这样的话吧:炫耀什么的人往往就是最缺乏这个的人。
一场气氛理想的聊天, 其实追求的是一样的事: 大家都有机会讲讲自己的事,
也听听别人的事。更理想的话,快歌跟慢歌适当交错,有好笑的话题,也有透
露心事的话题,那就绝对是一次另大家难忘的聚会。
点评:没必要每次都把自己当做主角。我们有时候说要“出位”,当然那是可以锻炼自己,也可以适当的表现自己,但是要想长期融洽的交往的话,最好是真实一点,不要太出位,也不要太低调。毕竟能一起出来玩,就是图个痛快。
如果是你根本就不关心的人,用酒
把他灌醉叫他回家就收工了。但练习关心别人,而且表现出你的关心,我觉得
是非常值得的,因为你生命中必须有你最在乎的人,你才会活得有滋味。而对
那些你最在乎的人,你一定会关心,而且更重要的,是把你的关心表现出来,让
他们收到。
点评:和对方吃饭,也要分辨对方是不是你关心的人,是不是值得你去倾听他的讲话。
这些人对说话这么“敷衍了事” ,有各种原因:职业倦怠、没兴趣回味一下
自己一天说的话、太匆忙没空想别的说话方式,都有可能。
但这些都是借口,都改变不了听的人的不良感受。听的人就是会觉得,你
只是把话从嘴里发射出来,就像练习打网球用的网球发射机那样,没感情的,一
球接一球的射。
点评:这个意思是提醒大家,说话一定要经过大脑想一下,不要老把一些没有营养的口头禅挂在嘴上。
如果你讲了「具体的事」而不是「抽象的道理」 ,听的人比较爱听,也
比较听得懂、记得住。
说话,无非是表达自己、打动别人。为什么口才流利的人,有时候一点都不
讨人喜欢?可能是因为他们讲话很空洞,只在乎自己说得爽,从来不在乎听的人
是什么感受。听的人,如果对你失去信心,你的山盟海誓、夸夸其谈,都只是空
洞的声音而已。想要「言言有物」的人,最好能想想那个「物」是什么?才会抓
得准自己该说多少话,在什么时候说,说完了以后要做什么。
点评:多说些实际的东西,要注意自己“言之有物”的那个物,而不是只关注“言”。
、 被别人需要,才会比较明确的感到自身的存在.所以热恋时,强烈的感到被需要,
就会有比较明确的存在感.那如果一直没机会恋爱,却还是想有存在感呢?也许可
以选择有好感的亲人,友人,同学等等,建立较深刻的关系,应该也会有被需要
的感觉,也会得到存在感吧。~~~《康永--给残酷社会的善意短信》
点评:被别人需要,其实就是向别人证明你的价值。被别人需要的前提是你必须要让别人知道你能给对方带来什么,而不是期待对方来发现你能做什么。这和被别人关注也是一个道理。起码你要让对方感觉关注你能带来什么样的好处,这样才能逐渐的建立长期的关系,而不是有事才想起你的时候,却又发现你没有办法处理这件事,于是能找你办事的人就越来越少。结果到最后,别人也不知道你能做什么了。所以说,告诉对方你能做什么,擅长做什么,很重要。
「享有」比「拥有」贵重。我们「享有」空气,但无法「拥有」空气,我们「享
有」阳光,但无法「拥有」太阳。同样的,我们享用友情亲情,但没办法,也不该想「拥
有」那个友人亲人,我们也享用爱情,但没办法,也不该想「拥有」那个爱人。就享
有吧,「享有」比「拥有」贵重多了。
点评:绝对的经典之语!
你要拥有他?真好,只是,你能拥有他的什么呢?你能拥有他的疾病吗?你
能拥有他的疤痕吗?你能拥有他的回忆吗?......好像都不能耶,那,你能拥有他
的什么呢?~~~{康永,给未知恋人的爱情短信}
点评:是该思考下我们能拥有对方的什么?
当你跟他的想法很不同,但你又很想说服他时,你最好不要强调这是“你的”
想法,你可以在措词上转个弯,让他感觉,你是“被他启发” ,才产生这个想法
的。这么做最省力,因为所有人,都不会反对自己的想法。这类有点贱的招式,
最适合以下犯上时使用。~~~~~《康永**给残酷社会的善意短信》
看到别人做不好时,也许会暗爽在心,得到一种“我比他聪明”的优越感。
但真正聪明的人,是观察别人为什么做不好,然后警剔自己,尽量不要犯相同的
错。那些只爱发出嘘声的人,应该是打算一直在台下当观众,而那些警剔自己的
人,则是在准备:有一天要站上舞台。~~~《康永,给残酷社会的善意短信》
你永远都有更好的事可做:不喜欢正在读的这篇微博?立刻跳开,去读别的.
不喜欢正在看的这集节目?转台,去看别的.不喜欢新交的这个朋友?闪人,去认
识别人.不要浪费生命,去忍受这些不必忍受的事.忍受完,又浪费生命去抱怨或咒
骂,这太划不来了.你一定有更好的事可做的。~~《康永,给残酷社会的善意短信》
[都是你啦!把家里搞得像猪窝!]这是指责,通常引起吵架.[你如果一吃完
饭就洗碗,家里比较不会脏乱.]这是指正,让问题解决.指责是小孩常用说话方式,
因为很多事小孩不知有解决方法.但长大后学习过,知道事情多可解决,就不必再像
小孩那样,把指责别人误当成解决之道了...《康永,给残酷社会的善意短信》
孔明若一辈子抱着地图不出茅芦,他就只有卧,没有龙了
你作决定时,依据的观念,真是“好的观念”吗?这些观念有让你成功或幸
福吗?如果没有,那它们有什么好?只因现成的堆放脑中,就顺手拿来用,图个
方便?问题是,总依据不够好的观念做决定,会有好的人生吗?存放酸腐的观念
有害人生啊!定期清理,腾出位子给好的观念吧。 《康永,给残酷社会的善意短
信》
我们有时要勇于说出“关你屁事”四字,或起码怀抱这种气魄。很多非亲非
故的外人爱问: “怎么还不结婚?” , “怎还不生孩子?” ,请问,关你屁事呢?难
道结婚生子你保证幸福吗?不幸福你赔一千万吗?这些人从不自觉失礼,回敬他
一句“关你屁事” ,或可教育他一下。 《康永,给无聊大人的诹嵍绦拧17
《蔡康永的说话之道》读后感(十):用心、过脑、换位思考
想到蔡康永就想到他肩膀上站了只鸟,和他嘴巴快要咧到耳朵边的大微笑,看起来好和善好走心的。用高智商和高情商教出来的“说话和社交”,可信度+32,但是实用度+0。对比身边的那群糙老爷们,动辄国骂,实在是没办法斯斯文文的和他讲道理啊,藏在字里行间的隐喻暗雅,分分钟就被直来直去的刀和剑戳的蛋碎一地啊。
但是其实慢下来研究起周边的人说话还是蛮有趣的。
朋友小A说话喜欢跟着对方的话,每当对方陈述一件事情一个看法的时候,需要一个同盟者,找他就对了。当前一定和你意见是一致的。
朋友小L说话却喜欢跟你反着来,当对方阐述一个观点时,他一定会找不同意见来反驳你,也不管意见正不正确,其实更多有时候只是想说说俏皮话而已,总之反驳对方的话是他习惯而并非是恶意。
朋友小W说话嗓门大,首先在气势上就压住对方,不管是辩论还是聊天,什么事都能扯到自己身上,总之他就是朋友多人脉广,见识多经历炫。还有就是三句话中必带脏字,能喷能吹。
朋友小Q说话很可爱,喜欢自黑好相处,也喜欢自爆,跟她说会话分分钟就能把她家底摸清,说话内容信息量极大,不光爆自己也爆别人,总之别指望她保密。
朋友小M不但自黑还黑别人,损别人是他的乐趣,虽然这样显得双方很熟悉不做作,但是我相信对方还是更喜欢被夸赞的。
每个人都有每个人的特点和说话方式,也会常常说让自己后悔的话,有位大boss给了句忠告是要我们常反思,每天睡前半小时反思一下今天都做了什么说了什么,做的对不对,说的对不对,再应该怎么做怎么说。
而我认为想要会说话善处世则无非是多用点心,多动脑子,多替别人着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