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致无尽岁月》经典读后感10篇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读后感 >

《致无尽岁月》经典读后感10篇

2018-03-17 20:48:02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致无尽岁月》经典读后感10篇

  《致无尽岁月》是一本由池莉著作,江苏文艺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15.60,页数:382,文章吧小编精心整理的一些读者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致无尽岁月》读后感(一):茉莉向晚凝雾紫

  她既是一位女作家同时又是一个女儿,江城武汉的女儿。而她以第一人称的口吻写作时,仿佛更加亲切,一如那傍晚初绽的婷婷茉莉,在夕阳余晖里凝聚了一层淡薄的紫雾……

  池莉在《致无尽岁月》中,让在江城武汉成长起来的女孩冷志超与北方汉子大毛相遇。小说细致地描绘了他们共同成长的岁月,以及青春驿动的独特感受感情的曲线被包裹改革开放的浪潮之中,不露痕迹,又真实可感。而女孩始终不能陪大毛浪迹天涯。她是那么的宁静淡泊,他们的交锋点永远都与这座城市有关:她不愿意离开武汉,即使这座城市有那么多、那么多的缺点……而池莉假借女孩之口所说的一段话,也道出了她的乡情袅袅:

  “况且,武汉的秋天多好呵!有明净而高远蓝天,有泽而清爽空气,这空气里暗香浮动,是桂花甜蜜的香。尤其是在其他三个缺陷太多的季节的烘托下,它是多么令人新鲜爽朗开心感恩啊!

  “而长江的水是甜的,汉江的水也是甜的,所有湖泊河塘的水都是甜的。水就是城市的血液不对?一个大城市,没有大江大河怎么行呢?城市再大,没有江河大,你往长江边一站,只要你愿意,你的心就可以一日千里。这也许就是千百年来的优秀诗人都在湖北的长江边写下了脍炙人口诗篇原因吧?”

  ……

  还有哪位成熟的作家能够像小姑娘似的、热情饱满赞美那座生养了她的城市呢?清新纯净的赞美之词,大胆地美化了武汉那曲曲折折的街道,以及被划分的支离破碎的城区。相对比之下,我们所居住的这座黄河干流唯一穿城而过的省会城市——兰州,岂不是该为她寂寞名字和静默的黄河母亲叹息?

  池莉的爱,不仅仅在于浅浅淡淡的季节、河流、风花雪月……她的爱,刻进了时间的脉络,活在血液里,活在记忆里。她说:

  “我的丈夫在这个城市里到处寻觅,发现了我并且死死地盯住了我,使我在这个城市里成为了新娘,后来又成为臃肿的孕妇,再后来又恢复了体形。这个城市是我作为女人见证。我把我的孩子安排在这个城市最美好的季节出生,我成功了。而在这一切的深处,我父亲骑着毛驴的脚步声在向我走近,永远地在走近。我很怕我离开了这里,他就找不到我了。”

  我们对于生养自己土地,何尝没有过着样的情愫呢?每一片土地上所承载的物质文化、爱恨……都被我们无可选择地继承和吸收着。生命毕竟太短暂,我们能停留的空间本就不多。我们在哪里出世、在哪儿学会说哪儿的话、在哪儿结婚生子……太多的机缘巧合,像泼墨山水一样,一旦点染了墨痕,就是再难抹去的回忆了。

  但含蓄内敛的语言习惯,使得我们对于家乡的批判多于赞美,即便是有人赞美,也是类似演讲稿类的文字华而不实。我们对于赞美,似乎是太陌生了。

  初读池莉的这段文字,我不禁潸然泪下。以至于多年以后,当我真的踏上武汉这片土地、被武汉的热和潮湿折磨着的时候,我还是愿意走过她的大街小巷,慢慢品味这座江城的魅力。池莉的文字不愧是武汉文化的载体!她给了我品尝热干面、牛肉粉、豆皮和麻辣鸭脖的心情,以及朝觐黄鹤楼、龟蛇山、乘坐轮渡的理由

  池莉是江城的孩子。她爱武汉,爱无言的长江、汉江,和被江水浸润着的她的城市——一如浸润在她字里行间世俗琐碎的武汉生活。一个爱自己家乡、有着赤子之心的人,无疑是令人敬仰的。而池莉编织在她小说里的款款深情,也远比那千年前的思妇游子、海峡彼岸的小小邮票、乡间村舍的茅檐翁媪,更能唤起在城市中成长起的、一代人感动

  荆楚大地,当不愧于哺育了这样一位曼妙多姿而又赤子深情的“江城子”!

  《致无尽岁月》读后感(二):30-45岁中年人无奈

  大毛是我喜欢向往的人,但是现实中成为不了的人。

  看池莉的小说是上大学的时候,那时候的迷茫苦闷,看了池莉的小说就更加绝望小人物面对生存、情感婚姻的无奈。

  所以要挣脱这种生活,《烦恼人生》的印家后武钢国企工厂工人一天上下班晚上睡觉的生活、没有房子老婆埋怨没出息

  不能让老婆孩子过上好生活,老婆拼命希望老公出息俞敏洪成功后经常调侃当年是他妻子老骂他窝囊废,周围同学都出国留学了,结果干成了新东方。

  现实中还有一类老婆喜欢玩、不想上班、老想着旅行吃喝,但她们不明白付出才会回报而且才能持久。老公想趁年轻搏一把,他们不是鼓励反而是小任性、闹脾气

  这本书主要讲女主角四十多岁一直留在武汉有工作家庭,在郊区还有一个农舍。和青春时期认识的大毛之间朦朦胧胧的感情故事。大毛后来去了北京,也希望女主角去北京。后来大毛离婚,去深圳闯荡。一帮大学同学又在珠海聚会,大毛混得有声有色

  女主角痛恨武汉的天气气候夏天火炉、冬天超冷没有暖气,对这个城市既爱又恨。大毛又希望她去珠海定居。

  后来大毛又定居德国了,很美。喜欢女主角也能去。

  我看小说时是有带入感的,把女主角当成池莉自己。其实她现实的生活估计也是有这样的场景的、或者她身边的人,有90年代2000年国企武钢下岗职工奔向深圳、珠海下海经商的。

  池莉的女儿去欧洲留学了,她后来离婚了。也是有机会去国外定居的,但是她始终没有。

  吉庆街汉口就是她文学创作土壤,每个文学作家都需要有一块自己的土壤。莫言是山东东北高密乡,刘震云是河南延津县严家庄,马尔克斯是马贡多。

  大概每个对家乡、对母校的感情都如此吧。 欢迎点“有用”和“喜欢”。

  《致无尽岁月》读后感(三):池莉:《致无尽岁月》——一个城市的依恋与生活

  我记得去年看这小说的时候也是初秋时节总的来说,太原的秋天还是很舒服的,可以晒太阳而不会太热,池莉在小说中写道,武汉一年中最美的时节就是秋天,相对于这个季节,春天永远充满了闷雷,夏天气温上升到40摄氏度,冬天会出现冰凌。总之,都是非常令人厌恶的季节,小说女主人公冷志超一个外地人却还是选择留在了武汉,她说不清楚为什么,她的好朋友大毛,这个东北男人却一心从武汉的大学逃离,他说男人绝不能学医,他厌恶武汉夏天的闷热,冬天的严寒,他对这个城市的唯一留恋就是这位女主人公冷志超。

  然而,这就是生活,你要面对选择,大毛选择了去北京,他重新考了北京的大学。

  她也曾因出差到过北京,却在北京这个方方正正的城市不断地迷乱,因为她不懂那边是东,是北,在武汉好似迷宫大街小巷人们只是说上下方向,然而她却从没有迷路过。

  这部小说我一直关注的一条线索就是主人公对武汉这个城市的生活,以及她度过的“无尽岁月”的思考,大毛是优秀的,能言善辩事业有成,他们在北京遇到过一次,那时大毛手里捧着是诸如《看不见的手——微观经济学》、《大趋势——改变我们生活的十个新方向》之类的书,大毛十分煽情地对她说,“新的时代已经到来,中国正处于新旧交替的夹缝事情经济体制的改革是必然的。。。。”大毛想要买她喜欢的真丝绣花手绢送她做礼物,她觉得太贵拒绝了,大毛就生气甩手走掉,售货员安慰她说:咱北方男人就是这样,特大老爷们,如今北京的男人你说她别的没有都可以,要说他没钱,他就跟你急。

  从北京回到武汉不到一个月,就传来大毛结婚的消息,这给她一种虚假和漂浮的感觉,因为在北京遇到大毛的时候他应该已经在筹备婚礼了,却对她只字未提

  大毛到了深圳的时候,在机场鲜花迎接来参加会议的她,这让她高兴的头昏目眩,大毛这时脸上罩着一只宽大的变色眼镜穿着梦特娇T恤,戴着浪琴手表,在宽敞平坦的镶着绿化带的深南大道上开着矫健的奔驰小轿车,阔气又潇洒

  “大毛说:多棒啊,你难道不动心吗?

  我说:动心啊。

  大毛说:那就来吧,每天都有成千上万的人涌进深圳啊。

  我无声地笑了,缓缓地摇了摇头。

  后来大毛还是很无奈地说:我怎么才能说服你呢?”

  在珠海聚会上喝醉酒的大毛攥着她的胳膊,说:你的性格适合珠海啊,你为什么不来珠海!武汉究竟有什么好?我就是想不通武汉究竟有什么好,值得你牺牲一切呆下去!你是不是有病啊?正常的人谁不知道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啊!

  她开始想起她的工作,她们单位同事对他的关爱,她治疗过的病人在街上送她的花,她的丈夫在这个城市里到处寻觅,发现了她,是她成为新娘,又成为臃肿的孕妇,后来又恢复了体形,这个城市是她作为女人的见证,她把她的孩子安排在这个城市最美好的季节出生。

  大概就是这些吧,这就是她正常呼吸基础,是她生存巢穴里毛茸茸的细草。起初她感觉不到它们一切都是慢慢地生长起来的。她坚信她的本能,本能需要什么就不离开什么,这不是恶劣的气候和人文环境可以与之匹敌的。个体生命的需要在关键时刻可以战胜一切!

  况且武汉的秋天多好啊!有明净而高远的蓝天,有润泽而清爽的空气,这空气里暗香浮动,是桂花甜蜜的香。尤其在其他三个缺陷太多的季节烘托下,它是多么令人新鲜,爽朗,开心和感恩啊!况且武汉的蔬菜是多么香啊!

  在德国留学的时候她遇到过大毛,那是大毛在德国有一座豪宅

  “大毛对我说:留下来吧!

  我肯定回答了他,不。

  大毛说:德国是上帝给人的恩赐,我们要懂得领会上帝的意思,你也知道很多中国人为 了留在德国不惜一切代价

  我说,我知道。我还知道你和隔壁左右的邻居是不可能来往的,我还知道你从北京带来的大葱藏在阳台的花盆地下。黄酱藏在你卧室抽屉里,我还知道几天前就在柏林的地铁上,一个黑人被扔出了窗外,而一伙新纳粹分子在柏林的市郊又烧毁了一个中国难民营。

  大毛不吭声了,过了一会儿,大毛说:一个人为了自己的理想,总得要忍受一些不如意东西

  我说,是的,我选择忍受武汉的冬天和夏天。”

  在武汉自己的”别墅“(就是远郊买下的农舍,有花园,种了蔬菜)她再次和在美国闯荡的大毛相遇,

  “大毛很认真地对我说:你为什么不跟我走?始终?这是我一生最不理解和最不敢相信的事情!

  我无法回答大毛,因为我不知道,我说不清楚,我问:美国人也看《泰坦尼克》吗?

  大毛没有表情地说:也是看疯了。

  我追问:你看了吗?

  大毛说:我?我当然没有。这么多人都看、都说好的东西想必就不是什么好东西,一个通俗故事而已。这是我对一个采访我的记者说过的话,报纸上已经登出来了。

  我说:大毛,我觉得你可以不喜欢《泰坦尼克》不去看它,这很正常。如果你就这么平静地如实告诉记者说我不想看它,那就是真的正常。但是你为什么要对记者下断语说它不是好东西呢?你没有看你就很所它不是好东西的根据何在呢?因为大众都说好,那个东西就一定通俗不堪?对吗?你以为你是谁呢?你不是大家,对吗?你是极少数的精英对吗?你要发出和大家不一样的的声音,以便引起大家注意,不是吗?其实这不就正好说明,你毫无事实依据地否定某个东西的心理基础纯粹初一最世俗的动机吗?”

  “我在想我这个人为什么要这样?要像现在这样生活,而不是那样生活。是不是由于我从小的经历就埋下了我一生的伏笔呢?是不是我这个人注定了或者说是习惯了在忍受苦难中捕获那细小微弱幸福呢?或者说人生的幸福本来就细小和微弱,我是为了扩大它而在病态地自虐呢?为了看见事物那炫目的美好,我宁愿饥饿。为了永远的相聚,我宁愿一再地分离。我在用失去收获得到吗?我在用坎坷拒绝平淡吗?我在用缺陷逃避完满吗?。。。。。。”

  小说就是这样结尾,给人留下无尽想象,想象自己的无尽岁月又会是怎样,我忽然很想去武汉,我不知道自己能否考到那,试试吧,生活,谁又能说得清呢?---邢龙,2008.9.3 12:08

  《致无尽岁月》读后感(四):你有你的坚持,我有我的放弃

  开始以为这是一本回忆录,读到一半以为是特定岁月的青春读本,读完才发现,是对不同生活态度的反思。

  你,知道什么是自己想要的吗?

  你,会坚持自己的理想吗?

  你,活在别人的评价里吗?

  成功,可是你真的快乐吗?

  与众不同特立独行,最后获得近乎所有人的称赞。可是在异国他乡,能够勾起最深沉认同感的是不是就是藏在厨房碗柜下的那一捆大葱和甜面酱呢?

  平凡,也许没什么不好。只要心之所往。

  可又有几个人心甘情愿的做一个无名小卒,在一个不为人知地方安静的生活。

  还是会不甘心的吧。

  那,要怎么做呢?

  悖论是吧?

  或许,我们都活在悖论里。

  《致无尽岁月》读后感(五):那个年代的真实,总是让人感动

  知道这本书,是从一个男同学读的津津有味开始。继龙应台之后,又爱上了一位写实女作家。

  从故事发生在武汉起,就给我一种熟悉亲切的感觉。不是生活在那里,只是因为大学的时候和男票一同去了武汉看樱花,那一年的樱花格外的美。故事里大毛一生都在希望自己的轨迹和志超重叠,一生都在追寻,一生都在劝说,却一生都没有得到想要的答案。喜欢大毛的放荡不羁,喜欢志超的坚定不移。喜欢TA们每一个人清楚的知道自己想要的是什么,要过什么样的生活,坚定什么样的信念。

  另,这本书也包含《怀念声名狼藉的日子》,大爱豆芽菜活泼俏丽的外表下纯洁善良的灵魂。也被她和小瓦的感情感动着。文革时期的故事总给人很多不同的感觉,愤怒中夹着佩服,感动中带有同情。不知道为什么,那个年代淳朴简单地爱情总会让我把我和男票之间的爱情联系在一起。他不是富二代,来自贵州,我来自南京,条件小康。我读研,他工作。情人总分分合合,但是我们却越爱越深,一点不矫情。希望看到这本书的每一位朋友好好珍惜这里的故事,在物欲横流的社会,太需要营养不让自己干瘪下去。

  《致无尽岁月》读后感(六):致无尽岁月

  武汉有那么那么多不好。

  武汉有恶劣的天气,彪悍的民风,尘土飞扬的市政交通,还有日复一日的拥堵。

  北京有那么的好,四通八达的道路,丰富的旅游资源,还有各种文艺清晰的胡同,有各种你想要的东西。

  但是池莉还是激起了我的共鸣。我们爱北京,甚至感到武汉的相形见绌。然而心里总有一方地方留给武汉,不允许其他人来说武汉恶劣的天气,彪悍的民风,还有乱七八糟的公共交通。还是怀念江汉路的老街道,怀念豆皮怀念热干面怀念牛肉粉。

  池莉笔下九十年代的故事,清新而古朴。我们很久很久没有这么单纯了,不是吗?

  然而除此之外,实在是不能忍几部短篇的虎头蛇尾不知所云。文笔一般情节一般故事一般。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