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大宋权力场》经典读后感10篇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读后感 >

《大宋权力场》经典读后感10篇

2018-03-19 21:29:02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大宋权力场》经典读后感10篇

  《大宋权力场》是一本由范军著作,江苏人民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42.00元,页数:224,文章吧小编精心整理的一些读者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大宋权力场》读后感(一):你方唱罢我登场

  历史是任人打扮小姑娘,这是郭沫若老先生的话,也是我历史老师对我们说的一句话作为一个连鸦片战争年代1840年都记不住的数学盲,却很喜欢看历史书,对我来说,历史是一次又一次和旧人重逢,也是一次又一次重新认识那些觉得熟悉人身上令我陌生故事

  《大宋权力场》里面,我们可以遇到很多老熟人,黄袍加身的赵匡胤,破缸救友的司马光变成了政客,变法的王安石,画粥而食的范仲淹,寇准还有苏东坡一门三苏,欧阳修等等都是 这场北宋大戏里不可缺少的人物,而在这本书中,我们可以看到他们在政治生涯中的一些故事,了解他们身上除了诗词歌赋,故事传说之外的更多历史细节的重现。

  《大宋权力场》是由范军著,范军是我 喜欢《百家讲坛》专栏作家,他写实的特点和那些戏说历史或者野史完全一样,都是在我们认知的历史框架中的一些事情,但是他用自己独特角度幽默语言,还有一些现在的in词汇来类比当时的情况,可以说是非有趣的一本历史小说了。

  书中的主旋律是讲杯酒释兵权后的大宋面临种种困局,各种人士开始推行新政,各种变法难免落入党争的窠臼。其中范仲淹的庆历新政不免让我们看到党同伐异的政治残酷,王安石和司马光都是君子之风,自认有底线,也不免在历史的洪流艰苦搏杀,摇摇摆摆,自己的命运被皇家操控,很多行动被皇家掣肘。谁有能在浊世中做一股清流呢,政治就是嗜血的,就算是大宋都是把不同主张的人贬谪到朝堂之外而不是杀戮,我们也能嗅到空气尔虞我诈,仕途凶险的味道

  除了符合历史史实的主线,我们还能看到很多细节的好玩的故事。比如王安石是一个不拘小节的人,可能身体卫生保持的不是很好,苏洵写的《辨奸论》就是针对这个事情的。王安石的政治生涯中树敌无数,只是因为他符合皇家的政治利益才被选择,看起来皇帝力挺他,惺惺相惜样子说到底也不过是一杆枪而已,而他天下为公心意被他指定的事业继承人吕惠卿搞得乌七八糟,他全力支持的吕惠卿也倒戈对他做了令人齿寒的回报。即使他是接受过皇帝从腰上拿下来的玉带的人,最后的结局又如何呢?

  什么人该站在舞台上都是历史进程决定的,人生不过是随波逐流的浮萍而已,很多东西你仔细想想就觉得我们上学的时候,常常会回答一个王朝为什么会寿终正寝,都会说因为不符合历史的发展规律了,个人的命运又何尝不是呢。

  很喜欢看这本《大宋权力场》,除了对变法和党争有了更多的认识以外,对于宋代的文人也有了更深刻的了解,当时你方唱罢我登场的政治家的故事也给我们很多的启示

  《大宋权力场》读后感(二):历史自有人分析,且听他慢慢道来

  大部分人对于历史的初步认识,应该是来自于学校里的历史课本。不过课本上的内容终究只是个概述,大致讲讲曾经的人物以及发生的事情,总归离不开时间、人物、事件以及历史意义这几样,而其背后的深意却不是能够在这些文字表面上能够看的明白的。

  历史这东西,说无趣还真的是没有什么意思,不过是一些早就作古的人经历的故事。可是若说有趣,那还真的是其乐无穷,深挖细究起来处处都是戏。

  很多人喜欢看宫斗剧,瞧着皇帝家后院里的那些女人们为争宠明争暗斗的闹个不亦乐乎。可其实那不过都是一群女人的闹剧,争得不过是皇帝的那点眷顾与恩宠,就好比市井打架一般上不得台面。说到底,真正的斗争还是得在皇宫前面的朝堂之上,男人们搏的是权利天下,那才是一场力量技巧并存的精彩搏击赛。

  说起历史上的宋朝,这还真的是一个饱受争议的王朝。你说他兴盛吧,澶渊之盟、靖康之耻那些饱受史学家诟病的历史事件可是明明白白写在史书上的。可你若说他颓废,他为何又是自秦始皇建立第一个封建王朝秦朝之后,唯一一个国祚超过三百年的王朝?中华艺术文化曾经在赵宋时期达到至巅峰

  万事皆有因果,这样的一个曾经辉煌的王朝究竟是因何而亡败,其中的成因和经历又有什么不为所知的一些秘密呢?

  历史自有人分析,且听他慢慢道来。

  隐隐记得在当年所学的中国古代史的课本上,对于宋朝的讲述有两个篇章印象最为深刻。一是宋太祖赵匡胤陈桥兵变建立大宋王朝之后杯酒释兵权,再者就是王安石变法实行新政最终失败,原有的宰相一职被那位砸缸小英雄司马光顶替,标志着变法彻底结束

  不过几页纸的篇幅,又怎能讲的尽这其中的明争暗斗与刀光剑影?“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变法本是在危急中寻求新的突破,怎奈却在一开始就埋下了失败的伏笔。既不能通,则不能持久

  《大宋权力场》将带领读者重回北宋时期的朝堂之上,看当年的那些历史政治风云人物是如何在这一场场棋局中求存的。深刻为读者分析整个大宋王朝的风云变幻,为你揭示一个人曾经强盛的王朝是如何步步走向衰亡的。

  《大宋权力场》读后感(三):王朝的荒凉惆怅

  写历史,固然离不开史料,但是仅有史料是永远不够的,还需要态度

  《大宋权力场》纵横几百年,从开国闻名的杯酒释兵权,到未代时的蔡京改革,写得活灵活现,写得如风行影,似乎作者在每个历史事件时都是清醒旁观者

  权力二字,无论古今,都是极其重要的,有了权力的人就会自然不自然显露出高人一等的态度,而没有权力的人看着有权之人的行径,也少不了评头论足,甚至举起反旗,也是经常可见的。

  人活着,为的是粮食衣服,但是活着如果只是简单吃吃喝喝睡睡,那也未尝不可,毕竟在这个星球上我们留下的再多的尾巴,映射的都是影子,一重又一重,并不一定推动生产力的发展和生产关系改造

  我们总是如蚁族,在王朝的背景下或东或南、或北或西,总感觉呼吸之外还应该有些作为,但是这种作为,由于权力的存在,有些在当代当世是不能见之太阳的,有些却是在当代当世中大放光彩,而等到时间的洗礼,我们却连一点影子都没有了,就像海沙式的淘尽了千古英雄。

  不争气,也不需要为之辩白,但是争气的,难说不是自欺欺人。王安石与司马光斗来斗去,最终不都是两败俱伤了,成了皇权的棋子,误打误撞,却给了后世无聊写作素材。我们无法还原当时的环境,包括语言、衣服,也包括心情、态度,但是我们作为生物的沿继,我们不得不看到这些好看的、好听的、好说的,一天复一天,一年复一年,最终的只是两手空空,一切名利都成了烟雨,这才是常理。

  王朝的荒凉与惆怅,总是令人感受到谋事在人,成事在天的无奈特别江湖风波恶,仁途有春秋,这样的提炼,更是令人抚摸着自己的肌肤,将耐人寻味的历史让更多的有志者去描摹、去钤刻。

  《大宋权力场》读后感(四):鉴于往事

  

鉴于往事

国人是个善于记录民族三皇五帝、尧舜禹汤这些几千年的人物,我们中国小学孩子都能将他们的事迹大略的讲述出来,靠的就是文明的传承,史书的记录。清末民初,西方学界以出土文物不足为由,否定周以前的历史,随着王懿荣发现甲骨文,史学家们依照《史记》等书的记录与甲骨文互相印证,证明了商朝的存在。前不久前,在蒙古国杭爱山确认了“燕然勒石”,班固所书的《封燕然山铭》与史书记载完全一致。这些都说明了,中国的史书以“信”为念,真实的记录了我们民族的历程

  近些年生活节奏越来越快,人也变得越来越浮躁,在信息海洋的冲刷之下,人们很难安下心来细细品味历史的厚重,于是《明朝那些事儿》这类历史学的通俗读物便流行了起来,当年明月的这本书虽然缺陷很多,立场也大有问题,但的确参考了很多正式史料,不会有太大的偏颇,用来了解一个王朝的故事还是很合适的。但却有一部分人想借着这股东风,在对历史不是足够了解的情况下,仅靠自己的推想来戏说历史,大家给他们起了个有趣的称号——历史发明家。他们的问题就是,书中很多事件并没有相关史料的支持,仅仅依据一些传言就妄自忖度,所写出的东西与真实相距甚远。他们靠猜测得出结论,分析事件的时候从不去分析政治、经济军事,不去分析社会舆论导向、人民发展需求客观历史进程,这些一拍脑袋就出来的结论尝尝令人啼笑皆非

  这些年的厚黑学也大行其道,仿佛谁都想来学点权谋,好在现实世界里多占有一些利益。鉴于往事,有资于治道的《资治通鉴》成了人们口中算计人的教材,却不知道《资治通鉴》是以政治、军事和民族关系为主,兼及经济、文化和历史人物评价,借以通过对事关国家盛衰、民族兴亡的统治阶级政策教育引导后事吸取教训学习治国理政技巧的书籍

  钱穆在《国史大纲》引论中写道:“当信任何一国之国民,尤其是自称知识水平线以上之国民,对其本国已往历史,应该略有所知。所谓对其本国已往历史略有所知者,尤必附随一种对其本国已往历史之温情与敬意。所谓对其本国已往历史有一种温情与敬意者,至少不会对其本国历史抱一种偏激的虚无主义,亦至少不会感到现在我们是站在已往历史最高之顶点,而将我们当身种种罪恶弱点,一切诿卸于古人。当信每一国家必待其国民具备上列诸条件者比数渐多,其国家乃再有向前发展之希望。”我想,这才是我们读史前该抱有的信念

  而本书适合做茶余饭后的消遣读物,若想那它作为历史、政治或者是权谋上的借鉴书籍,是很不适合的。

  我兴冲冲的拿出几本书,打算与这本书对照着看,从党争角度思考一下宋代的成败得失。没想到,随着阅读发现的谬误越来越多,然后拍了几张书籍的内容给一个历史方面非常厉害朋友——河蟹,我们之后的交谈就变成了吐槽大会

河蟹的部分吐槽

  星云敬上

  2017.11.21

  《大宋权力场》读后感(五):党争和变法交织的北宋

  《大宋权力场》应该来说是北宋文人党争和变法交织而成,而造成这一幕的原因不得不从北宋建立说起。

  北宋建立,有点戏剧化,军权过大的将领赵匡胤在陈桥兵变黄袍加身,可以说不是正常手段上位。正是因为非常手段,再加上面对藩镇割据、节度使权力过大等因素存在,赵匡胤担心会发生和自己一样黄袍加身的情况,为避免这种情况出现,使军权分化,而又为宰相权力过大,而进行分化,互相监督,导致了严重的冗官冗费冗兵,从而积贫积弱。内部如此严重,外部也不轻松,面对强辽西夏的压力,在宋太祖和宋太宗压力还小点,但到了真宗时代矛盾激化,让真宗感觉天要塌下来了,所以改革成为北宋之后第一代君王必走之路。

  正是因为变革,党争出现,宋真宗时代,为了改革,同时重用王钦若、丁渭以及同他们做对的寇准为相,党争成型。党争者互相博弈,帝国江河日下

  此后宋仁宗利用范仲淹改革,名为庆历新政,庆历新政的主力军是范仲淹、欧阳修等人,但改革派不避朋党之嫌,公然做《朋党论》上奏仁宗,导致改革功败垂成,范仲淹、欧阳修首提君子党和小人党的说法遭到反对派利用,被仁宗皇帝先敬后疑最后驱逐,仁宗时代的改革失败。

  宋神宗继位后,三冗三费更加严重,国库拿不出来钱了,神宗又渴望建功立业,可见宋神宗必将比仁宗更加坚定变革。宋神宗在意外发现王安石后,发现王安石正是他迫切需要的男人。和庆历新政诸君子命运相近,王安石变法同样面对过于强大的反对派势力,包括司马光在内,但还好有比较坚定的神宗皇帝的支持,没有落与下风。只是皇帝能一如既往支持下去吗?成为疑问。随着司马光的入局,虽说司马光和王安石不是党争爱好者,但是两者理念不同,使得救国的变法与亡国的党争纠结在一起,党争者互相博弈,使得一场本可以力挽狂澜的改革运动不得不半道流产其实以我看,还是神宗皇帝不是过于坚定。

  其后司马光复辟,蔡京反攻倒算,党争更加严重,帝国江河日下。

  北宋就是在党争和变法的背景下的权力场上尔虞我诈,党同伐异被真实而残酷的揭露出来,帝国悲剧的成因和后果铺展在芸芸众生之上,毫无疑问,这是一场困局。

  试想如果神宗和王安石能和秦孝公和商鞅一样,何愁改革不成,历史总不是这么的惊人相似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