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同理心文明》读后感10篇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读后感 >

《同理心文明》读后感10篇

2018-03-17 21:28:02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同理心文明》读后感10篇

  《同理心文明》是一本由[美]杰里米·里夫金(Jeremy Rifkin)著作,中信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69.00元,页数:2015-10,文章吧小编精心整理的一些读者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同理心文明》读后感(一):从生物经济学角度诠释同理心

  在引起大众关注的《第三次工业革命》、《零边际成本社会》等著作中,美国经济趋势基金主席杰里米•里夫金开创性地论述了极致生产力、协同共享、生物圈生活方式等全新的概念。《同理心文明》是他的集大成之作,探讨人类历史发展过程中同理心与熵的矛盾关系,从生态经济学的角度彻底反思我们的哲学、经济与社会模式

  《零边际成本社会》将人类对未来的期许归结为生物圈生活方式。生物圈是我们的整个地球社区,其健康和福祉决定着我们人类的健康和福祉。里夫金希望接近于零边际成本的社会能够将人类从稀缺经济带入可持续发展的富饶经济,这不仅取决于技术本身,也取决于人类历史的发展。《同理心文明》第一章就提出,“同理心是我们构建社会生活和推进文明的手段”。《零边际成本社会》提供了问题意识,《同理心文明》则是里夫金关于这个问题的进一步思索、拓展和解决

  里夫金说:“同理心的演变是潜藏在人类历史背后的一条典型脉络”。本书在梳理脉络上花了很多工夫,从历史、文学、哲学、伦理学、心理学行为经济学等全方位论述同理心在人类发展之路上的演进,作者把熵作为一种新的世界观,强调了能量恒定律的社会学意义,从熵的角度看,如果不改变发展模式,人类无法继续发展。问题在于:人类同理心意识与敏感性的不断增强给整个地球造成的熵也在持续增加。怎样认识这个悖论?里夫金说,从整个人类的历史跨度来看,我们会发现范围的、肆意的暴力并不是人类历史的常态,而是例外。这一观点无疑与斯蒂芬•平克《人性中的善良天使》暗通款曲,不妨做个类同,平克的“善良天使”在本书里更明确地定义为“同理心”,人类历史的内在辩证法就是不断拓展的同理心和不断加强的熵之间永恒的反馈回路。

  阅读这部包罗万象的著作,联系里夫金多部作品传达的理念,得到一个认识:所谓人类社会的发展,其实就是人(社会)与自然相互作用历程,一部人类文明史实际上就是人类社会与自然环境相互作用的历史。里夫金把人类社会与自然环境作为一个整体或者系统来看待,即他所说的“生物圈意识”。在古代文明时代农业文明时代,人类和自然处于相对和谐阶段,进入工业文明时代之后,整个环境社会系统的物质流动迅速加快。本书副标题“在危机四伏世界中建立全球意识”,清晰地表明了作者对于承载过多的生态系统的忧虑。里夫金在书中提交了一份工业时代的熵账单,从气候资源、核武器致命病原体等多重因素发出警告:如果人类的进步都要靠熵的不断增加,以产生更多的同理心,那么人类的命运是否将以终极悲剧结束——在文明死亡的最后时日,人类才开始建立生物圈意识?

  1962年,蕾切尔•卡森在《寂静春天》里揭示了无节制滥用化学农药的严重后果。春天本来应该是鸟语花香生机勃勃的,但人类的行为让鸟儿灭绝了,水干涸了,花草树木枯萎了。1972年,斯德哥尔摩会议发表了“人类环境宣言”,初步提出了“地球村”、“共同的家园”等概念。罗马俱乐部同年出版了《增长极限》,这本书第一次把环境问题和经济发展联系在一起考察,开发出了系统动力学计算模型,认为地球的经济增长已经濒临极限。这些著作在当时都遭遇了“死一般的寂静”,更过分的则是喧闹的群嘲。但时隔不久,现实的境况就赋予了他们的远见和勇气高度肯定。一种全新的人性观正逐渐兴起并引发越来越多的关注。

  人类自诞生以来,就一直为生存和更好的未来而努力。随着人类文明的演进,物质在人类社会系统中的流动,种类越来越多,速度越来越快,链条越来越繁杂,所产生的让自然环境不可消解的弃置物也快要让地球成为“废物星球”。这是一个历史现象,但应不应该当作规律呢?《朱子家训》说:“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以今天的眼光观察,这句话并非仅止强调“节约”,而是带有一种循环经济的意味。如果人类无节制地消耗“物”,一方面资源将面临枯竭,另一方面越来越多的物退出了环境系统的循环,“蓄之既久,发之必爆”,人类社会的生存危机就会全面激化。诺贝尔文学奖得主埃利亚斯•卡内蒂曾说过:“每个人都是国王,脚下横尸遍野。”意思是,如果我们思考一下在一生中为了生存繁衍而使用消费的大量生物和资源,我们可能会因自己的屠杀行为而感到惊恐。对于这个问题的上述两段看法,恰好印证了东、西方文明的同理心。这是我们共同的关切,它说明全人类都是生活在这个星球的同路人

  里夫金认为,新的分布式的第三次工业革命巨大价值就在于,它将世界各地的人们联系在一起,我们只是利用地球上的可再生能源,每一个人都能平等地使用在当地就可以获取的能源。这意味着我们既能在全球范围内利用分布式能源体系建立起复杂的全球人类文明,提升和拓展人类的同情心,又能减少熵账单。这会促使人类在全球经济大潮下形成生物圈意识。与斯蒂芬•平克一样,里夫金看到了人类的物质性和自利心,但对于人类发展的大趋势,他们都抱持着相对乐观态度。里夫金说,我们已经在自己身上发现了同理心的存在,形成了“同理人”的观念,这必将给我们认识与处理人类经济、社会活动以及与环境的关系带来革命性的影响

  在本书中文版序言中,里夫金特别提及了孔子的“仁恕”之道,认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这句简单深刻的箴言,恰恰是同理心意识的精髓所在中国传统文化提倡天人合一、知行合一,要求在认识和实践统一基础上处理好人类与自然界的关系。儒家文化观约束人们的欲望,使得人类能够进行“理性地自我调整来适应世界”而非试图“理性地掌控世界”。这不是要以农业伦理来否定工业资本主义,而是要以一种更为积极的态度跨越政治界限、跨越文化阈限,在更广泛的意义上建立同理心文明。孔子一生追求“朝闻道,夕死可矣”的超越性,这也正是本书作者所强调的“寻找超越生存的意义”。

  原创书评,如需转载,豆邮联系。

  《同理心文明》读后感(二):《同理心文明》:如何正确地安放自己的情感

  容我先讲两件有关“烂”的事情

  众所周知,在NBA联盟里,选秀制度是新秀球员进入到联盟中打球的重要途径,但这一制度还有一个重要的作用,就是在一定程度上,它维持了各支球队实力的均衡——每年的选秀大会上,在前一个球季排名靠后的球队,将拥有新秀的优先选择权。所以为了获得靠前的选秀签位,会有球队以“摆烂”的方式,来处理一个没有太多希望的赛季,从而期望在得到“状元”后实现翻身大计。历史上最成功的“摆烂”恐怕要数97年的马刺了,他们通过状元签得到的蒂姆•邓肯,也为一直延续到今天的“马刺王朝”得到了最重要的一块拼图。

  另一件“烂事情”,则是国内院线“烂片扎堆”的现象。之前人们常会把“叫好又叫座”看成是一部片子成功的标志。可现在的国内电影市场,“叫骂又叫座”的例子不胜枚举,好像是被骂得越狠,反而对票房约有助益。

  任何生物的行为都具有趋利性。趋利意味着通过自己的行为,要实现的,是“越来越好”。所以故意去做一些“烂事情”看上去有些不可理喻,但实际上,故意地“摆烂”却也是符合越来越好的终极诉求的——“摆烂”可以得到好球员;可以得到更多关注,从而实现更好的票房成绩——所以何乐不为呢?

  同样的道理,也可以适用于有关“同理心”的讨论中。我们相信,人类的“同理心程度”,是所有生物当中最高的——这也是《同理心文明》一书里,作者试图证明的一个根本性问题。所谓同理心,简单地讲便是“感同身受”。在面对他者经受的“事件”的时候,人有足够的能力,把他者的情感体验套用在自己身上。更进一步,由于“同理心”的存在,我们可以以自己为中心,构建出一个稳定的、互通有无结构。因为我们可以理解彼此,交流合作也便可以在最大程度上畅通无阻、互惠互利——这甚至可以成为对整个人类文明发展基础的一种有力解说。

  但事实却没有那么简单。应用“同理心”获益的例子比比皆是,无视“同理心”,使他者蒙受苦难状况也一样多如牛毛屡见不鲜战争争执纠纷、迫害,不禁让我们质疑,“这世界会好吗?”如果同理心确实存在,而它又如此“百利而无害”,那么人们为何还会走上歧路呢?

  这或许跟“摆烂”的道理类似放弃美好的同理心,人们同样可以获得某种利益。在《同理心文明》中,作者将置放于人类情感天平另一端的东西命名为“熵账单”——“熵”是伴随人类发展而产生的能量转化的计量单位。在他看来,我们对“同理心”避而不见,是因为受到了“发展的诱惑”。如果在情感上以更冷漠地方式来处置自己与他者的关系,显然可以“极简”地实现自身的发展和利益累积。然而,后患却同样明显

  但从任何角度上讲,“摆烂”都是冒险的行为。用一个赛季的成绩和声誉来赌一个新秀可以给球队带来天翻地覆变化结果自然未卜;而至于“拍烂片赚大钱”,其实也是只有在特定群体、特定时段才能成立的牟利方式——观众只是无处安放自己的情感,才愿意随便找一部烂片,来佐证自己正处于怎样糟糕的生活里。

  决策的根本只能是实现更好的生活。如果两难,不妨选择更善良的一端,那更符合情感,或许也最理智

  《同理心文明》读后感(三):与世界温柔相待

  儿童教育理论称,给孩子足够的爱,他们也会学着爱人,这叫移情。当我捂着磕疼的手臂,八个月大的儿子下意识凑过来在我臂上轻轻摩挲,倏忽有一丝感动。不过仔细想来,这或许是他的本能。更早之前,体检验血看到别的孩子哭泣,他也会皱眉瘪嘴伤痛欲绝。人类的同理心是否与生俱来

  杰里米·里夫金认为同理心是人类的基本特质,它与人类寻求爱、友谊亲密关系和归属感的天性相辅相成。他的论著《同理心文明》指出,社会发展的每个阶段性进展都伴随着同理心文明的进步,更进一步,同理心文明也是解决现代社会危机、缓解自然环境压力的解药。

  达尔文曾试图从生物学角度解释动物的利他行为:牺牲自我的行为可以更大限度保护自己的后代,留下自己的遗传物质,长远看来还是利己的结果。而里夫金眼中的同理心则要感性得多。人类不能离群索居,儿童心理学家朱迪斯·哈里斯将儿童社会化的需求宣扬到极致,认为被群体认同与否会影响儿童的身心健康。里夫金补充道,缺乏同理心的养育环境,会迫使儿童通过其他途径寻求补偿,譬如对金钱的迷恋。理解他人、善待他人的过程,亦是自我完善、自我归属的过程。继而,“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对弱势群体、对非主流价值观的小众群体、对生活状态相左的人群,也能温柔以待。女性、同性恋、异族婚姻、甚或动物,同理心的覆盖面不断拓宽。及至无生命自然资源、地球环境的危机,原无责任归属,人类共同的“熵账单”却成为不容推卸的现实问题。同理心文明虽无功利目的,但最终受惠于每个个体

  同理心联结个体的生命,频繁密切接触,用最低的熵成本创造最大的价值。交流相仿问题的自助小组培养团队凝聚力的敏感性训练,随着时代变迁不断优化,成为我们修身识人的参照;与时俱进的维基百科带动衍生行业发展,群体智慧成为可共享的资源;能源民主化的设想提上议程,实现从所有权到享用权的转变,覆盖整个生物圈的同理心文明前景灿烂

  耐人寻味的是,同理心文明带来的繁荣未必如我们预想的那样要励精图治竭尽全力效率至上并非最健康的发展途径,里夫金说:“将关系变为追求效率以获得产出的手段只会使同理心精神遭到破坏。”生命中有太多无法用效率衡量的东西,譬如倾注的感情付出时间享受生活的闲情,暂时忘却效率才能回归生活的实质。而倘若我们能用同理心与世界连结,这些效率以外的东西绝非奢侈蹉跎,甚至能收获更长远的回报

  体验生活馈赠给我们的美好,推己及人地倾听不同声音自觉维护共同的生存空间,与世界温柔相待。这亦是予我们子孙最好的生活环境,当他们靠近,能闻得满满的善意

  ——乙未年读杰里米·里夫金《同理心文明》

  《同理心文明》读后感(四):同理心能否战胜私欲?

  近两年,有关“同理心”的著作大有愈演愈烈之势。《共情时代》、《猿形毕露》、《人性中的善良天使》等或从生物演化,或从历史发展角度,都力图证明人性中的善良、合作的一面。要说杰里米•里夫金的《同理心文明》有什么不同,就在于它更多元、更丰富,涵盖文艺、哲学、人类学、心理学、经济学、通信等多个领域,并创新性地将热力学定律中的“熵”概念用于人类发展中。

  “同理心”说白了不过是中国“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和西方基督教“爱人如己”的老调重弹,不过现在披上了生物、心理的科学外衣。《同理心文明》的第一部分“同理人”从便生物角度解释了人类的同理心原理。人的神经系统中有“镜像神经元”,它的神奇之处在于可以像照镜子一样把对方的神经活动传达给我们。由此可见,“感同身受”不是一句空话,它也有自己的科学依据。从生物角度论述同理心最全面的,莫过于荷兰著名心理学家、动物学家弗朗斯•德瓦尔的《共情时代》,作者通过对灵长类动物的长期研究,认为“共情”(也即同理)是很多灵长类动物共有的习性,人类自然也在其列。

  本书重点自然是第二部分的“同理心与文明”。同理心虽是灵长类动物共有的本性,但人类却有动物没有的心理意识。杰里米•里夫金认为,包含同理心在内的人类意识是随着人类文明发展而不断变化的。原古的口述文化充满了神话意识,人们的意识中只有神没有自己。文字发明后,书面文化推动了语言的个性化,才提升了人类的个体意识,作者认为这是“人类同理心意识发展过程中的一个分水岭”。基督教兴起后, “爱人如己”的教义掀起了同理心的大潮。但是,到了16世纪的工业革命及其引发的人文主义思潮唤起了人们的自我意识,个人开始觉醒,并与他人产生疏离感。

  市场经济下自私的“理性经济人”似乎是对同理心的否定。但是,提出这一理论的亚当•斯密本人有更为重视的一部作品:《道德情操论》。本书开篇即言“同情感”,他说,“人,不管被认为是多么的自私,在他人性中显然还有一些原理,促使他关心他人的命运,使他人的幸福成为他的幸福必备的条件,尽管除了看到他人幸福他自己也觉得快乐之外,他从他人的幸福中得不到任何其他好处”。 由此可见,经济与同理心也非完全矛盾。1839年,叔本华发表《论道德的基础》,第一次提出真正的现代意义上的同理心意识,杰里米•里夫金将此视为同理心潮流的“高潮”。其后,后现代存在主义世界的心理意识迎来了全球同理心时代。

  本书的另一核心观念是 “熵”,这本是物理学的热力学概念。虽然能量是守恒的,但是一块烧过的煤并不会再变回来。因为能量从一种状态转为另一种状态时,一些能量变成了不能再做功的无效能量,这就是“熵”。能量消耗越多,耗散的无效能量越多,熵也就越大,反过来说,也就是可用的能量越少。没错,这其实就是用一种更严肃的科学理论倡导资源保护。工业时代的污染,就是我们欠地球的“熵”账单。如何将人类意识提升到生物圈意识的新高度,以便打破同理心提升与熵账单增加之间的矛盾对人类发展的束缚就是本书想要解决的问题。杰里米•里夫金在最后提出了一种合作、共享、关怀的社会愿景,用同理心教育等方式促进经济大潮下的生物圈意识。但是真能如歌里所唱“只要人人都献出一片爱,世界将变成美好的蓝天”吗?

  尽管杰里米•里夫金在书中只是提出一种理念,并无任何具体方案,但科学哲学家、系统理论家欧文•拉兹洛的早有了更具体的设想。在他2010年出版的《世界走入混沌点》中,欧文•拉兹洛认为人类正处在崩溃和突破的混沌点,要避免崩溃走向突破就需要一种新文化整体论,这与杰里米•里夫金的生物圈正是异曲同工。但是一旦把这样的理念具体化,比如欧文•拉兹洛建议富有者不要过度消费甚至跟穷人分享,建议贫穷者不要向富有者的生活方式看齐,我们便不难发现这些理论有个最大克星——人类的私欲。正如雷蒙德•戴贾德在《崩溃》中研究的那些资源衰竭的人类社会,他们不会比我们愚蠢,但最终还是走向了崩溃。

  善恶永远同时存在,未来发生资源战争与共建生物圈存在同样的可能。人类将往何处走,目前也许仍然可以取决于我们自己。但是,当“同理心”的呼声越来越大,也正说明我们越来越危险。

  (如需转载请联系本人。欢迎约写人文社科类书评。  QQ175108258(请注明“约书评”)

  )

  《同理心文明》读后感(五):同理心时代

  在这个朋友圈、真人秀泛滥的时代,互联网与新媒体负责传播个人生活,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拉近。这一被里夫金概括为“新拟剧意识”的心理状态,正是“同理心文明”的表现形式之一,人类通过即兴表演传达自我,获得他人的同理心。

  在《同理心文明》中,作者一阵见血地指出:同理心是人类的本性。当人类意识到这一天性,人性随之翻开了崭新的篇章,“进化”成为“同理人”。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假设被推翻,取而代之的是与之相反的人性观:力比多不是一切,社会关系中的同理心互动才是人性的内在需要。社会化的同理心成为物种物竞天择的原因之一,甚至不为人类所独有。

  随着同理心成为人类故事核心元素,人类的认识亦进入了新的领域,从笛卡尔的“我思故我在”转变为了亨里克的“我参与,故我在”,“同理人”群体的社会性特质进一步凸显。同理心是对于逼仄的工业社会效率至上的一种挑战,在横向延展了生命。人与人的亲密关系、感同身受,超越了一味追求效率的冰冷无情感。值得一提的是,里夫金将这一情状进行了更为深入的探讨。他指出:“现代对效率的近乎病态的痴迷反映了一种潜在的队死亡的恐惧,希望能够通过节省时间让人在世上的时间无限地向未来延伸。”而同理心文明的发展,则在另一种方式超越死亡,对于死的承认,从他人向死而生的生命体验中汲取求生的动力,彼此慰藉,携手同行。同理心让人类成为整体,个体的痛苦转化为群体的痛苦,人与人之间获得共鸣。同理心从个人利益最大化的理性经济人利己主义土壤缝隙中,生长出利他主义博爱奉献的绿苗。这是新时代的敬畏与信仰,同理心的精神性在一定意义上代替宗教性,成为构成现世精神世界的根基。

  追溯同理心文明的诞生,可以回望至神学意识的萌发,再到罗马帝国时期城市基督教所导致的同理心大潮,推及至工业社会人文主义的助力,最终在市场经济与后现代存在主义生根发芽。而今,全球化时代更是被作者定义为“全球同理心时代”,因为同理心,人类的世界主义化成为可能。

  在《第三次工业革命》中,里夫金描绘了一个这样的宏伟蓝图:人们在自己家里、办公室里、工厂里自我生产绿色能源,并在“能源互联网”上与大家分享。而在《零边际成本社会》中,里夫金将这一共享理念进一步深化,他指出,在当今时代,“交换价值”将被“共享价值”所取代。他甚至预言,零边际成本、协同共享将导致经济模式超越市场的颠覆性转变。这两本书的理论精髓,在这本《同理心文明》得以集大成,他给这个危机四伏的世界开出了属于自己的药方:构建同理心文明,建立全球意识。

  《同理心文明》读后感(六):Notes

  喜欢这类互联网作者的观点,总体而言,这类作家的同理心(empathy)远远高于其他人文学者。

  1. 人类历史的核心就是同理心与熵之间的矛盾关系,纵观历史,新的能源机制总是与新的通信革命汇集在一起,并催生出更加复杂的社会。

  2. 爱因斯坦:经典热力学理论是唯一普遍适用性的物理理论,永远不会被推翻。

  3. 归根到底,一个政治体系的兴衰、一个国家的自由和奴役、工业和商业的发展趋势、财富和贫穷的起源、一个种族的总体幸福感等,都可以用热力学定律来解释。

  4. 一个生物体赖以生存的基础是负熵,当他在环境中不断的吸收能源时,也会削弱环境的有序性。

  5. 在进化的阶梯上,每一个生物体都在一种有序但不平衡的状态下维持自身生存,却给环境造成了更严重的无序状态,生物体越复杂,维持生存所需的能量越多。

  6. 如何让孩子具有同理心?不是通过教育和告诫,而是要用同理心去对待孩子,孩子对人际关系的理解只会来自他经历过的关系。

  7. 达尔文:每个人肯定都注意到了马、狗、羊被迫与他们的同伴分开的时候有多么痛苦,以及它们和同伴团聚时彼此之间表现出的情感有多么强烈。

  8. 同理心参与是一个人能够拥有的最深刻的协作经历。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