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沿河行》读后感精选10篇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读后感 >

《沿河行》读后感精选10篇

2018-03-19 21:50:01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沿河行》读后感精选10篇

  《沿河行》是一本由[英] 奥利维娅·莱恩著作,未读·文艺家·北京联合出版公司出版的精装图书,本书定价:50.00元,页数:232,文章吧小编精心整理的一些读者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沿河行》读后感(一):河流酝酿的文明

  “人类社会文明起源于河流文化,人类社会发展积淀河流文化,河流文化生命推动社会发展”,这就是所谓的“大河文明。”人类的身体构造元素所占比例最高的是氢元素与氧元素,这也是勾成水分必不可少的两种元素。当人类在地球安居乐业时,他们首先选择地址便是河流附近,人类的生活离不开水,水是生命的源头,也是文明的源头。比如世界四大文明古国皆发源于大河流域,黄河长江孕育了古中华文明,它们也被称为中华的“两条龙”;幼发拉底河以及底格里斯河孕育出了古巴比伦文明;广袤无垠的尼罗河孕育出了古埃及文明;闻名世界的恒河孕育出了宗教氛围浓厚的古印度文明。

  追溯河流的径路,也是追溯历史进程。在河流边漫步时,不仅能感受优美环境变化,更能体会到河流附近历史的变迁。每走一段路程,都能看到模糊身影与你擦肩而过千军万马在你面前厮杀,铿铿锵锵声似乎在耳畔清脆的回响着。当你沉迷于眼中的景色,徜徉在历史的浩瀚中,不知不觉便走完了好长一段路程,这便是河流的魅力,更是河流所衍生出的历史的魅力。

  初读奥利维娅·莱恩的《孤独城市》便被她细致入微文笔所吸引,她能够用最简短的字句调动读者内心深处的“琴弦”。莱恩有几分像泰勒·斯威夫特,泰勒每次与男友分手后,都会写一首歌送给前男友,不煽情,不娇柔做作,仅仅用陌生人视角回忆美好的往昔。莱恩也是如此,《孤独的城市》与《沿河行》都是在她与男友分手后才写下的书籍女性感情的空窗期能够爆发出前所未有感染力,能够将复杂的感情抽丝剥茧的展露在读者面前。《沿河行》这部作品发表于《孤独的城市》之前,这是一部关于河流与时间的书,被《独立报》《金融时报》誉为年度好书,入选翁达杰文学奖、多尔曼旅行文学奖短名单

  在书中,莱恩沿着乌斯河缓缓前行,这是她与男友分手后的独自旅行,她想将往昔的回忆放进河流中,汇入无边无际大海里。她选择乌斯河,是因为她喜欢作家弗吉尼亚·伍尔夫曾在这里投河自尽。莱恩行走的路程一共有四十二英里,她将伍尔夫作为切入点,讲述伍尔夫的生平事迹,莱恩将乌斯河的景观与历史故事穿插在一起。莱恩的写作正如格雷厄姆说过的一句话:“那河还是一个劲儿向他娓娓而谈,它讲的是世间好听的故事。这些故事发自地心深处,一路讲下去,最终要向那没听够的大海倾诉。”莱恩讲到了十三世纪野蛮战争,讲到了十九世纪的博物学家造假事件,讲到了《柳林风声作者艰难的创作故事,讲到了古老的宗教神话故事。莱恩徒步旅行的时光犹如一张织物,将她与所处的周遭全部网罗其中。

  《沿河行》以多样化的叙述角度展现出了一个历史源远流长的乌斯河,更将文坛内高不可攀的伍尔夫还原为一个情真意切女人,还原为一个因世俗烦恼的女人,还原为了一个普普通通的女人,莱恩带领读者了解到了更真实的伍尔夫,了解到了这片容纳伍尔夫躯体的河流到底有着怎样的前世今生。

  《沿河行》读后感(二):乌斯河之行

  “人不能两次踏进同一条河流”出自古希腊哲学家赫拉克利特之口,在他看来,宇宙万物没有绝对静止而是一切都处在运动与变化当中。我想这其中有看得见的河流,自然也有那看不见却扰人思路记忆,不知道为什么我在翻阅《沿河行》一书时会想到以上内容

  《沿河行》的作者奥利维娅-莱恩是英国的作家及评论家,曾获得过麦克道尔奖。在《沿河行》之前我只读过她的《回声泉之旅》,一个极其有趣的作品。掀开《沿河行》的腰封,呈现在面前的这本书至少在外表上有我喜欢样子

  翻开书,开篇第一部分“了断”我反复读了两遍,慢慢理解作者写这本书初衷同时也是沿河行计划的起因。作者十年前在男友的陪同下初涉乌斯河,这条河虽说不上全球闻名的河流,但它固有自己的历史,有过战争及洪灾所留下的痕迹,也有安宁生活中缓缓流淌过的回忆,更甚者是在喜爱文学的人心中,这条河流是接受著名作家弗吉尼亚-伍尔夫死亡的地方,这在我前几日所读的另一本书《走进大文豪的家》中也有所提及。

  当作者十年后,人生陷入工作爱情双失境地而感到生活坍塌、情绪崩溃时,季节的转换,万物复苏,树木回春的景色使其开始想要重新振作的念头萌芽,于是她决定要沿着乌斯河岸行走,从源头一直走到入海口,其长度为四十二英里。因为她相信“一条河流不仅流过空间,也会穿越时间。”所以沿河而行回溯往昔时不仅是同过去的自己对话,也是在这过程中找回自己人生的意义,告别过去,重焕新生

  随着作者的启程,我将心怀憧憬一同走近那条乌斯河,带着所有翻涌而出的思绪,企图找到心中疑问答案。当乌斯河真正呈现眼前时,在作者笔下美妙细腻描述中有如一场催眠,我想象那个场景既不渺小也不壮阔,它就是一个宁静不被打扰的存在。一条不息的河流将给予一个人精神上带来怎样的抚慰与激励,我暗自期待着。

  在《沿河行》中,表面最打动我的是作者在描述风景时所遣词用句竟是如此优美且极富画面感,在被带入这一个个场景中的同时能听见鸟鸣及水流声,闻见花香水气飘过,我喜欢她对风景的描述让我如此身临其境

  沿河而行的这一路上,拉开的不止脚下的距离,时间的流逝,还有对记忆的慰问与修补。量变带来质变,经历带来结果,自问活成如今的样子是哪里出了错。我看着她顺流而下,陷入过去与现在相互交织的思绪中,同时还夹带着大量关于乌斯河及周边地理环境、动植物、历史、轶闻、文学等信息,内容读来丰富有趣。

  读罢《沿河行》竟会隐隐激发想要去徒步行走的念头,阅读魔力果然每每让人惊奇,抱着对作者的好奇及其文字的喜欢,接下来读读那本《孤独的城市》吧,一本题材同样吸引我的书。

  疯猴勿杀20171126读后感

  { "dyna

  《沿河行》读后感(三):一部关于河流的时间之书

  说到河流,你会想到什么?

  是电影《大河恋》中映着落日余晖、鳟鱼欢跃的亲情之河?还是弗吉尼亚·伍尔夫笔下的泰晤士河?也许你还会想到奔腾入海的黄河,或是家乡小城的某一条涓涓细流。

《大河恋》剧照

  河流穿过乡村荒野、城市,最后汇入海洋,无不见证着所经之地的文明与发展。一条河流不仅流过空间,滋润着沿岸的土地,养育沿岸的人们,同样也穿越时间,无形的记录着古往今来,背负历史中的帝国兴衰、名人轶事与文学艺术的创作。

  10月,未读·文艺家带来备受赞誉的非虚构作家奥利维娅·莱恩的另一部著作《沿河行》,继畅销书《孤独的城市》之后,让国内读者进一步认识这位不可多得优秀作家和她穿透人心的作品。

  奥利维娅·莱恩曾任英国《观察家》图书版副主编,她是2011年麦克道尔奖得主,曾获得英国艺术委员会、作者基金会,以及2014年艾克尔斯基金会作家驻英大使馆的奖励。她的著作《孤独的城市》被《纽约时报》《华盛顿邮报》、美国国家公共电台权威媒体重磅推荐,中文版在2017年8月由未读·文艺家编辑出版,被人物凤凰读书、文学报、三联生活周刊等国内权威媒体推荐,多次入选豆瓣一周热门图书榜,同时荣登豆瓣最受关注图书榜,颇受读者好评。

孤独的城市8.1[英] 奥利维娅·莱恩 / 2017 / 北京联合出版公司

  《沿河行》写作于《孤独的城市》之前,同样是一部获赞无数的佳作,不仅受到《时代周刊》《金融时报》《独立报》等多家主流媒体联合推荐,还入选了翁达杰文学奖、多尔曼年度最佳旅行文学奖短名单。

未读·文艺家10月新书《沿河行》

  在本书中,奥利维娅·莱恩沿着伍尔夫自沉的乌斯河,从源头开始徒步旅行,一直走向入海口。这是一次非比寻常旅程,奥利维娅独行四十二英里,将乌斯河与沿岸不同时期的历史串联起来,从十三世纪野蛮的贵族战争,到十九世纪博物学家对恐龙化石的挖掘,从古老的民俗传说,再到《柳林风声》之父创作背后的悲伤往事。奥利维娅还从伍尔夫的私人日记、文学创作和婚姻故事等角度,结合伍尔夫对河流的诠释,向我们展示出一个血肉丰满敏感深情的真实的伍尔夫。

弗吉尼亚·伍尔夫

  《沿河行》为读者们开启了一个全新的历史叙述视角,以河流为主题,从意识流文学大家伍尔夫与乌斯河的故事为切入点,延展出河流与宽广历史潮流的交汇,用优美生动的文字展现乌斯河的静谧流淌与生机勃勃物种丰富的自然环境,同时深入浅出地讲述了世界范围内与河流有关的民俗、神话传说、文学、考古学及自然科学,让我们在收获知识的同时得到了美的享受

  本书沿袭作者奥利维娅的一贯写作风格,将自身的经历和所思所想融入书中,让我们为之共情。在她的笔下,冷酷的历史逐渐有了温度,字字句句中都充满人文关怀。《泰晤士报文学增刊》评论道:“奥利维娅·莱恩清晰而又鲜活地诠释了自己的所见所感。她专注于现实生活并沉浸其中,一如她文字所表现出来的热情。”

作者 奥利维娅·莱恩

  奥利维娅在书中评论伍尔夫的写作时说道:“她渴望对各种事物寻根究底,试图寻找准确的词汇来描写她在世间的所见所惑。”当我们阅读《沿河行》时就能感受到,这句话同样可以作为对奥利维娅写作的评价

  一条河流穿过大地,它会俘获这个世界,并加倍回报。河流穿过一个个文明的城市,如同绳线穿过一颗颗明珠。河流吸引着我们,但它总是神秘难解,从隐秘的源起之地,永不停息地奔流,直到某个终点,这种坚定不移让它拥有抚慰人心的力量

  翻开这本关于河流的时间之书,让我们跟随奥利维娅的脚步,与她开启一段无与伦比的沿河旅行,找到乌斯河的源头,穿越空间与时间,听她讲述曾经发生在这片土地上的故事,在大地的尽头回溯往昔,与自己和世界对话。

  《沿河行》读后感(四):与河流同行

  河流,是人类文明最初的摇篮。当我们的祖先逐河而居,所获无论丰瘠,都仰赖于河流的恩赐。河流穿越时空,一路前行,承载了人类太多的悲欣。它不停息地流淌着,也默默无言地记录着。对于河流,我们总是存有复杂的情感。留在心底伤痛欢笑随时光终将远去,却无论如何,都割舍不断那份深深的依恋。

  乌斯河是英伦三岛众多河流中的一条,全长仅为四十二英里。从发源地海沃兹希思的杂木林曲折而行,直至最终注入英吉利海峡。就是这样一条不起眼的河流,却先后发生过金雀花王朝亨利三世时代著名的刘易斯战役和写有《达洛维夫人》、《到灯塔去》的意识流小说家弗吉尼亚•伍尔夫投水自杀事件,国家和个人的命运席卷其中,烙上了无法抹去的印记。奥利维亚•莱恩在经历了失业和失恋的双重打击之后,萌生了沿着乌斯河源头到入海口的徒步念头。这是一次孤独之旅,也是一场心灵之旅。

  在奥利维亚•莱恩的笔下,乌斯河有着治愈创伤神奇效果。与河流相比,个人的恩怨显得渺小可笑。正是孤独行走,她的疼痛逐渐减轻,转入关于河流的思考。《沿河行》一书中,无论神话、考古,还是事件、个人,抑或河流的生态与城市的沉浮,都注入了深层次的思考。这种思考无疑是痛苦的,却也有助于人性升华

  在神性中我们看到人性,希腊的神有着人类的欲望。林中女仙在儿子突遭横祸时绝望的哭喊:“赫利孔山,我再也不会踏入这里”。这种绝望的呼喊无疑与奥利维亚•莱恩的个人小灾难有着某种关联。而关于伍尔夫的故事更多的是探问个人不幸的心路历程。伍尔夫夫妇与乌斯河结伴,度过了一段平静的生活。伍尔夫把对河流的爱都倾注自己的笔下。关于伍尔夫的故事,《沿河行》中有大量笔触冷静的思考,超越了个人的不幸。

  伍尔夫之外, 奥利维亚•莱恩也花费足够笔墨讲述了曼特尔发现翼龙化石的故事,以及《柳林风声》作者肯尼斯•格林厄姆的悲情人生。他们在某一方面与伍尔夫有着惊人相似处,比如曼特尔与伍尔夫一样都没有上过学,肯尼斯的悲剧命运与伍尔夫不相上下

  关于刘易斯战役更多的含有一种悲悯,奥利维亚•莱恩对于人类命运那种的深切关怀,通过笔端汩汩流淌。此外,我们尚可以看到关于恐龙、刘易斯以及沿河生物命运的普遍注目。自然与人类,城市与文明,个体整体,这种涵盖一切的深沉关怀。都使得她个人的小灾难显得不值一提

  除此,我们也应注意到《沿河行》中提及了大量植物,包括各种树与花,各种野生鸟类和动物随处可见。关于那些花与鸟类的描写,给这部基调略显阴郁的作品以明快、温馨一面

  《沿河行》如一首诗,语言优美,在诗样语言外引起读者思考;《沿河行》也像一篇散文,看似前后不相连贯,却在整体上血脉相连,不可割舍。

  奥利维亚•莱恩把一场徒步投入到奔流不息的河流背景之下,思索人与自然的命运,全书透出对生活的无比深切的热爱。

  《沿河行》读后感(五):潜入心灵深处的精神寄托

  文|轻禅

  伤心欲绝时,我们就返归某处河流。——琴斯洛·米沃什

  倘若我问你,眼前流经一条河流,你会想到什么?我想不同的人会给出不同的答案,就如同一千个人眼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一般。如果学历史,你可能会说河流孕育了人类文明;如果学化学,你可能会分析水的组成元素是氢和氧。但如果你是一个作家,你会说什么?

  先不谈及这个问题,先来看一看英国作家奥利维娅·莱恩眼中的河流,在她所写的《沿河行》一书中,乌斯河仿若她的精神寄托,是潜入心灵深处的。在这部书中,奥利维娅用柔软的笔触记录下她沿乌斯河独行四十二英里的心理历程,这是一次独自旅行,同样也是一次思想的沉淀。在这次独行中,她多次用文字祭奠曾经沉入乌斯河中的弗吉尼亚·伍尔夫,也细致分析她的一生,透过这些文字,不难看出奥利维娅对弗吉尼亚·伍尔夫的怀念,也看得出她对乌斯河独有的情感

  这是一种潜入心灵深处的精神寄托。且看《沿河行》一书的由来,奥利维娅因与男友马修分手情绪极度不佳,加之生活事业也不顺心,她便给自己的心灵放了一次假。沿着乌斯河独行,于目之所及、心之所思之后,她的心渐渐沉淀下来,一如经过时间沉淀的乌斯河一般。她多次提及自己对河流的独特情感,也谈及弗吉尼亚中河流所代表的含义,这是一种宁静的力量,对于心情抑郁者来说,是一剂抚慰的良药,对创作者来说,是无限灵感与激情的源泉。

  奥维利亚与弗吉尼亚相似的一点是对乌斯河的情感,其次一点是她们对文字的情感,不谈弗吉尼亚的文字,只看奥维利亚的文字便知,她感情的细腻,她对生活的热爱,她思绪的灵动。只因沿乌斯河独行,她就联想到关于神话、自然、各种文学作品及作家,弗吉尼亚是最为典型的一个而已。或许,因她和弗吉尼亚兴趣相似,她才对乌斯河产生了独有的情感?关于这一点,不得而知。

  但这并不影响我们理解《沿河行》一书。书中提到弗吉尼亚投入乌斯河一事,也谈及她投河之前心态的阳光,这似乎与弗吉尼亚投河造成了强烈的对比,是不是弗吉尼亚并不如她文字里写到的那般阳光?这无从下结论,但如果想一想三毛在去世之前留下的文字便知,她也是积极面对生活的,可为何会走向不归路?其中缘由,个人猜测有二:其一,并非自杀;其二,心向阳光,可内心深处有太多的悲伤,无从排挤。

  奥维利亚写这些的意义何在?似是在表达自己的情绪,因马修离开她情绪一度悲伤,甚至带有愤恨,然而这一次独行,她似乎心态变得平和,乌斯河成了她的精神寄托。《沿河行》虽是一部旅行随笔,可更是一次对心灵的彻底洗涤。

  正如奥维利亚在《沿河行》引用琴斯洛·米沃什的句子:“伤心欲绝时,我们就返归某处河流。”她用行动来证实了一切,伤心欲绝时,河流或许是最好的安抚良药,当心灵归于某处河流,便有了精神寄托。这正是作为作家的奥维利亚所表达的。

  《沿河行》读后感(六):斯人已逝,山河不老

  ——   古来君主都有一统山河的凌云壮志,为何?   既,山河便能代表一块疆域,也囊括了疆域中的一切虫鱼鸟兽,文化与人民。   在世界上最大的版块欧亚大陆版块的交汇处,有一个古老的文明发源地,东抵扎格罗斯山,西到叙利亚沙漠,南迄波斯湾,北及托罗斯山,在外太空看是一个月牙形的地方,名为美索不达米亚文明。   美索不达米亚又被译为“两河流域”,两河指的是相差距离不到八十公里的幼发拉底河与底格里斯河。在这里曾战火不断,先后有巴比伦和亚述等古国在此建立并且覆灭,孕育出了自己的文化与文字,新巴比伦将美索不达米亚的文明推向高潮。   现如今巴比伦早已消逝在历史的长河中,取而代之的现在的正处于战火中的国家,斯人虽逝,山不倒,河不老,未来被这两条生机勃勃的大河滋养的人,可能也会向我们现在看巴比伦那样的回顾现在的国家。   奥利维亚·莱恩。英国的女作家,极具感性,曾经写过一本《孤独的城市》,那时候的她正处于最孤独的时刻,独居在纽约,与现实生活脱轨,便在虚拟世界中和一群同样在孤独中煎熬的患者一起相互温存,也用精准而独到的笔触剖析了孤独这一感知。   《沿河行》是在她失恋之后创作出的,期待着被治愈,所以想要前往那条能让她感到心安的那条河流——乌斯河。   她喜爱河流到令人费解的程度,如果附近没有河流,就会感到浑身不自在。09年的春天,她进入了人生的一个小低谷中,重要的工作失去了,所爱的男人也离去了,坚强的她对自己说这些苦难都是暂时的,但是令她意外的是,苦难的感觉不但没有远离,反而原来越严重的压在她的身上,前往她心心念念的这条河流便迫在眉睫。离开这乱如麻团的城市,避开无处不见的熟人视线,去往一个干净纯洁的地方,与往事做个了断,废了不少的功夫她才查到这条河的走向,踏上了这条徒步旅行,成为了背包客的一员。   乌斯河全长42英里,英格兰中北部的河川,流经本宁山脉中央和约克谷地,系北约克夏中部巴罗布里奇以东的斯韦尔河和乌尔河衔接处的一片榛树杂木林交汇而成,所以名为乌斯河,穿过漫长的维尔德的古老森林,最后注入英吉利海峡。曾经在乌斯河沉溺的英国女作家弗吉尼亚·伍尔夫,生前在此地与丈夫完成新婚,之后的生活中一度出现过精神崩溃,几次回到这里养病。同作为心思敏感的女作家,莱恩触摸着伍尔夫曾触摸过的冰冷的河水感触良多。   才女总是希望能通过文字来表达自己的心情,莱恩渴望对各种食物寻根究底,寻找准确的词汇描述她在河间的所见所感。不能说莱恩对伍尔夫是崇拜的,但也是极其喜欢的,一面浏览着乌斯河畔的美景,一面细细的品味伍尔夫在这条河边创作而出的作品,慢慢的看到了一个充满血肉的伍尔夫,透过她就算是冷静严谨的文字,也能感受到莱恩内心的喜悦。   乌斯河畔的历史很深远,在无尽漫长的历史的面前,人类的探索始终非常的渺小。在能看到乌斯河夕阳的地方,有一个宁静而和平的国家约克,约克大教堂屡次在战火中被摧毁,然后屡次重建,古老而庄严,矗立在那里便是约克甚至是英国的骄傲,哈利波特中霍格沃兹学员的大厅便是在那里取景。   曾经的约克是英国的中心城市,起初为盖尔人的居点,后为罗马人、盎格鲁人、丹麦人和诺曼人占领,在将近2000年的时间里,约克一直是北英格兰的首府,地位相当于今天的伦敦,可以说约克的历史就是英国的历史,曾经辉煌的岁月,沉淀了现在的从容之美,当人类匆忙的翻阅古籍来还原历史的时候,乌斯河正在不远处缓缓而平静的流淌,因为它亲眼见证了整个约克的变化过程,同样它也将目视着约克的未来。   在古老的中国有两条最大的水线,一定意义上,也是中华上下五千年文化的分割线。第一重要的水线是黄河;第二重要的水线是长江。   黄河以北的人民过着游牧的生活,蓝蓝天空,青青草地,成片的牛羊马群,伴随着嘹亮而质朴的放牧民谣,黝黑的小二郎挥舞着皮鞭驱赶着迷途的羔羊。一年四个季节,只忙春秋两季,一季忙着烫地播种,一季着收成存储。冬天喝热乎乎的马奶酒,啃着金黄酥脆的羊腿棒子;夏天喝倒牙的酸奶,嘴里嚼着硬的崩牙的奶渣滓。以前的蒙古草原人迹稀少,几百里内几家人,茫茫的草原,放牧的人常常会十天半个月见不到人。好不容易见到个人还是熟脸儿,你如果是个外来人,恰好那牧民生活好点,你给他讲一讲外地的见闻,给他一个小礼物聊开了,再陪他喝上几杯说不准就能给你杀只羊。   黄河以南则兴盛着领先世界的帝王文化。所流经的城镇自古以来是帝王建都的热门,朝歌、洛阳、长安、开封。百姓富裕、安居乐业,商业发达、人文交流鼎盛。货币贸易、手工发达、农耕技术先进。往前数千年,新时期时代的遗迹遍布黄河两岸,在黄河流域发现到的距今四万年的河套人遗迹,也是最早的人类部落遗迹之一。   长江是中国第一长河,发源于"世界屋脊"--青藏高原的唐古拉山脉各拉丹冬峰西南侧。相对于黄河来说,长江流域没有得天独厚的肥沃的黄土高原,所以文明诞生的比较晚,在黄河流域已经是蓬勃发展的农耕文明的时候,长江流域还是处于原始的采集文明的阶段。但漫长的时间中也诞生了神秘奥妙的三星堆文化,考古学家对三星堆的研究成果至今还打着一个问号。长江往南,去往云南地区,据传苗族是蚩尤的后代,民风习俗与中原迥异,靠山吃山,靠水吃水。苗族的男子和女子各个能歌善舞,喝苞谷酒,五味杂陈,菜味偏辣。竹蛆、各色鲜花上面过着面糊,过油炸成金黄色的。吃哭肠,所谓苦肠就是将洗干净的青草喂给牛吃,过一会儿把牛宰杀,青草在牛胃中没有完全消化,化成了青草汁,算是比较匪夷所思的“特色小吃”。   黄河与长江两条大河,凝聚华夏民族数千年而不散乌斯河也一样,虽然它远没有长江黄河那般波澜壮阔,但同样在滋着它河畔上历代生存的人。   四大文明古国都建立在容易生存的河川台地附近。在北半球的两河流域、尼罗河、黄河、长江流域以及印度河、恒河流域相继产生了世界四大文明。古印度代表了恒河与印度河流域的文明,古埃及代表了尼罗河流域的文明,古代中国即黄河与长江流域的文明。而巴比伦只是两河流域文明的一个重要时期,西方文明的摇篮是希腊,滋养希腊的两河流域从上数三千年,一直是人类文明的一个重心,几乎大半个世界都接受过它们赋予的文明滋润,因此各种语言都无数遍的重复着两个并不太好读的名字。   斯人已逝,山河不老。   古来今朝,人类文明的变迁总是离不开大河。大河沉淀了无数的历史,可能是仅次于地质能带给我们古老讯息的存在。   《沿河行》是一本好书,用作者的阅历和知识讲述了大河对人类璀璨文明的重要性,有无人得见的美景、有文艺家的心情、有乌斯河与斯卢普路交叉口的上了年纪的小酒馆、还有与世隔绝的老夫妇,是一本沉淀内心、领略世界历史、地里与人情的好书籍,值得大家静心品读。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