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个体崛起》读后感10篇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读后感 >

《个体崛起》读后感10篇

2018-03-20 20:26:02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个体崛起》读后感10篇

  《个体崛起》是一本由陈立飞著作,湖南文艺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39.80,页数:264,文章吧小编精心整理的一些读者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个体崛起》读后感(一):个人品牌打造指南

  这是一个快速发展时代,也是一个彰显个性的时代,更是一个凸显个人实力的时代。互联网的发展,为这个时代的每个人都提供了一个超级舞台,每个人都可以在这个舞台上尽情地表演,塑造出个人的品牌,享受聚光灯和闪光灯的照耀。

  但是,为什么有的人可以在舞台上恣意挥洒,而有的人却只能在台下做个安静观众呢?无数的鸡汤文会告诉你,观众们需要的是“圈子”“勤奋”“努力”,等等。如果只知道埋头拉车,而不知道抬头看天,走得可能不只是弯路,还可能是条不归路。所以,在鸡汤四溅的年代,观众需要的不是补药,而是冷静思考方向性地指引。

  《个体崛起》就是一本集冷静思考与实践方法一身的“纠偏书”。本书的作者陈立飞用两年的时间实现了从小职员到年入千万开公司蜕变,变身职场大V,不仅开了写作课程,还走进了颜值+知识付费的直播间。在本书里,他将自己经验写进书里,让每个想要展现自己的人,都能够站在聚光灯下,接受鲜花掌声

  陈立飞认为,想要做到这一步,首先就要抛弃打工思维。具有这种思维的人具有两个基本特征:自我封闭和追求安逸。一方面,遇到新情况、新问题,甚至新机会,他们都会说,这个我不擅长,那个我不清楚,认为这些事情都与自己无关。另一方面,他们安心于自己的打工状态,认为企业管理市场营销等等超出自己能力范围的事情,都不是自己的本职工作,给多少工资就干多少钱的工资,由此拒绝成长。书中指出,这个世界上从来就没有简单肤浅的工作,只有简单肤浅的人。如果一味地拒绝成长,就无法凸显出个人的价值优势,更无法产生新的收入增长点和价值增长点,也就只能待在台下仰望他人的聚光灯。

  有人说,时间对每个人是公平的。的确,成功与否的差距,就在于时间的价值。作者认为,要学会未来的钱,让你的时间具有复利价值。对于复利,我们并不陌生,爱因斯坦曾经说过:“复利是世界第八大奇迹,其威力比原子弹更大”。很多人都喜欢做一次性交易,完成工作、收获报酬,仅此而已,与未来毫无关系。工资也只是时间和精力换钱的单次买买游戏,很快就会达到收入的天花板。对此,作者犀利地指出,这种方式其实是赚了现在的钱,而失去了未来。想要赚未来的钱,就要学会把自己所做的每件事,都像蓄水池一样沉淀出价值来。比如说以前在纸上写文章的人,并没有太多商业变现的可能性,顶多也就是出书收版税,而新媒体不同,随着你的写作,就会形成品牌价值,沉淀大量的粉丝体现出商业价值。而且,时间越长,价值越大。

  由此可见,无论是打工者思维,还是时间复利价值,最终的指向只有一点:塑造个人品牌,才会拥有体崛起的机会。领跑未来职场,就是你自己最好的时代。《个体崛起》指出了塑造个人品牌的思维模式操作方法,最重要的是,要学会打造自己能力的“单品爆款”和高附加值。碎片化时代,你需要集中有限的时间,把自己打造成“爆款”。打造的方法很简单,只有两个字:专注。专注一件事、布好一盘棋,做好一个闭环,在垂直领域打造自己的单品爆款。高附加值,是指做那些让自己更值钱的事,不要总是做着上级分派的任务,盯着月底的薪水,而是要认真思考自己的成长,关注于高附加值和成长性,有针对性地多做才有机会提升自身的价值。

  当然,所有一切的改变都需要以观念认知的改变为前提。如果摆脱不了以往的固定思维模式,就很难打造出个人的品牌。毕竟,开放环境需要开放的思维,开放的思维才能带来积极行动。积极的行动才能打造出个人品牌,塑造出“超级个体”。各种秘密,都在这里:《个体崛起》教给你如何循序渐进地撑起你的野心

  《个体崛起》读后感(二):个人爆发式成长

  相信这本书是每一个都市青年男女都想看的一本书,因为本书比起那些“五天学会炒股”,“三天学会一门外语”之类的畅销书,更能打动人心!这本书其实是满满的干货,实打实的真实案例

  起初,我以为这本书是《大国崛起》的一类题材的衍生书,当我真正开始翻开这本书之后,我才发现,原来这是一本大v的作品,是畅销的公众作家,陈立飞的倾情制作

  这本书讲了陈立飞的职场生涯的转换,描述了他个人走向成功的奋斗史,同时也向我们每个人,描述了在这个互联网时代有哪些的生机和机会。作者本身的经历就十分的传奇,他是一个从体制内走出来,转行在金融职场,弯道超车,却又靠公众号写作,变成了职场的大v!而且现在不仅开了写作课程,还走进了知识付费的直播间。看起来在各行各业都能风生水起的家伙。作者利用两年的时间,从一个小职员变成了年收入千万,还开了自己的公司。两年的时间,也许我们毫无变化,毫无进展,只是图增了年岁

  陈立飞在香港。主要从事的金融行业,他的公众号已经有了80万粉丝,28岁的时候离开体制,去香港的浸会大学念了硕士毕业一年后跨界做金融,从小职员做到了年收入千万的自己开公司,他的微信订阅号创立一年多,就曝出了多篇报文,在朋友圈疯传,线上付费课程的写作课的报名也非常火爆,成为了知识付费的年度天鹅

  陈立飞认为每个人都能通过塑造个人品牌,拥有至少一次个体崛起的机会,成为超级个体,引领未来职场,现在就是自己最好的时代。这本书里面提出了很多问题和观点,都值得我们去思考,比如你一小时价值多少,你打工者的思维未来肯定会被淘汰,人家都出轨了,为什么你还没有上轨,是去大城市奋斗,你需要三思,公司是职场最大的陷阱,你的死工资正在拖垮你,用商业思维经营自己的梦想,发微信语音浪费了谁的生命流量,你的收入为什么还没有实现,指数增长?有一种人一开口就圈粉儿,我想作者就是这种人,他是聪明的职场人,懂得用精益犒赏自己,压力最大的人往往最优雅

  有人说是风口让他赶上了,他说自己是个体崛起的标杆,每个人每个有准备的人都值得被封口腾起,但是作者找到了从职场进阶的高效步骤,相比技能思考让他走得更远!这本书记录了作者这两年来个人呈快速成长,爆发式成长,不仅需要积累,更需要认清自己。在对的平台,对的时间对的领域做认真做自己聪明的人,懂得用精益犒赏自己,时间也会残酷的,惩罚不改变的人,只会埋头努力,无法实现人生蜕变式的成长,你需要更前瞻的演绎,更具有野心的路径,实现爆发式的成长,让每一个成长焦虑的人都找他帮忙方法,而这本书就给出了答案。比起那些消极被动的努力奋斗,这本书更是一本积极的,主动的去迎接人生挑战书籍,他倡导一种有勇气有方法论的人生态度。

  我想就算我们不想或者不能通过这本书速成一个千万级的富翁,但是我们通过这本书能够,得到一些小思想和小感悟,至少让我们知道在别人比我们更高的眼界更高世面的人,他们看到的世界都是怎么样的,以及什么样的态度决定了什么样的人生会给我们的人生不同的启示期待大家阅读这本书。

  《个体崛起》读后感(三):作为职场菜鸟,如何实现进阶

  这一本书,《个体崛起》是作者陈立飞公众号的文章合集,记录他这两年来个人快速成长的思考。

  陈立飞,也叫Spenser,是个人成长领域的大咖。主业金融,业余写作,有一个80万粉丝的微信公众号。他用两年时间,从小职员到年入千万开公司,高效实现高职场进阶。

  他相信,互联网时代,每个人都有个体崛起的机会。于是,这是一本写给未来“超级个体”的进阶指南,帮助普通人实现爆发式成长的人生规划书。

  我其实没关注过这位大咖,只知道他开了一门写作课。

  我读这本书的第一感觉,是语言激进。又因为有公众号文章特有的性质在其中,标题很长,内容情绪化。文章里有不少用朋友的例子和个人经验支撑起来的观点,道理不少,干货不多。既是一本指南,却没有教人如何行动。

  我起初很反感,后来才注意封面的副标题——如何循序渐进地撑起自己的野心。从“野心”这个角度看,我理解了这本书的意义

  书中提到的一些道理,尤其是Spenser对下属高级要求,对于职场小白的我而言,有警醒作用,可以作为行为参考。我把它们摘抄出来,加入自己的学习清单。

  一、职场菜鸟,要摆脱这3样东西

  1、职场玻璃心。

  职场玻璃心不能有是作者反复提到的一个观点。放下职场玻璃心,即“脱敏”,是心理进阶的重要一步。文章中引用了董明珠一句话:“要让上级哄着做事的,请回到妈妈身边去,长大了再来面对这个世界。”

  作者说,一流人才自尊心不需要呵护,因为他们有自信,知道如何从批评中改进和提升。他们有更深层的执行力。

  书中有八个字我认为很有力:少点情绪,多点行动。

  2、弱者思维。

  弱者思维的两种表现:①拒绝了解不懂的新生事物;②希望轻松得到,而不愿付出代价

  3、伪努力和假辛苦

  伪努力:不能形成和巩固个人品牌的努力。

  假辛苦:不能自我增值的辛苦。

  两个词语其实是一个意思。我想,另一种说法是,不应瞎忙。作者也说,有些忙碌有价值的。当出现这种无效忙碌的情形时,可以从两方面反思:时间管理和团队协作。

  二、做一个自我驱动型的人,学会自己成长。

  4、别太早降低成长速度。成长很累,但是不成长更累。

  5、学会刻意练习培养深度认知。

  6、多想:如何让自己变得不可替代、稀缺、有话语权。——以此找到自己的价值,也就是现在很火热的“个人品牌”。

  7、要用动态眼光看世界和自己。

  8、学一门外语。不同的语言系统可以打开不同的思维方式,且语言自身带有气质

  9、培养高效的表达能力。表达能力也是情商的一种考验

  如何训练:①录下声音,复盘找缺点;②反复操练,训练缜密的思维。

  这两个方法是作者提出来的。我看到“高效的表达能力”时,第一反应是从《靠谱》一书中学来的“PREP”模式。

  这几个字母分别代表:Point(结论),Reason(理由),Example(具体事例),Point(重申结论),即向领导或别人阐述一件事时,先在脑中整理好表述问题的PREP模式,然后从结论说起。

  三、培养深度认知

  10、普通人和牛人的区别

  普通人:舆论认知、经验认知、一味提升技术效率

  牛人:底层人之、行动认知、提升认知效率。

  11、李笑来说:生命中浪费生命、虚掷光阴、永陷贫困的三个大坑:

  莫名其妙地凑热闹

  心急火燎随大流

  操碎了别人的心肝。

  私以为这段话说得特别好。信息洪流中,我们的注意力容易被舆论牵着走,所以作者说,注意力是最稀缺的资源

  今后要学会拯救自己的注意力。

  12、学会区分一则信息的情绪价值、观点价值、干货价值。

  13、以时间为轴,塑造个人品牌:深耕和迭代。

  深耕即在一个垂直领域中发展,迭代即保持动态学习,与时俱进

  14、如何走出焦虑困境

  ①顺势而为;

  ②不要努力去挑一幅好牌,而是尝试打好手里每一张牌;

  ③找到自己的轨道,让自己的观念增值。

  《个体崛起》读后感(四):工作就是最好的诗与远方

  今天中午跟室友一起帮另一位室友修改简历的时候,室友突然指着奖学金那一项,激动地说:“哎哎哎,奖学金那里可以headline一下”。我忍不住噗哧笑出声来,不禁想起了前几天看的陈立飞《个体崛起》里面那篇《有一种人,一开口,就圈粉》,吐槽喜欢用夹英夹中的叙述方式来说话的人——显然是有点装逼过头了。

  陈立飞,这个名字说出来可能会让你觉得有点陌生,但是如果告诉你他是Spenser,你可能会恍然大悟,啊哈,这不就是那个写了那篇刷爆朋友圈的爆款文《没事别想不开创业公司》的自媒体人Spenser嘛!

  是的,陈立飞就是那个坐拥80万粉丝的订阅大号作者Spenser,但是他的厉害之处在于,订阅号只是他的一个副业,一周才更新一次。他的工作重心,在于他在金融界的公司。28岁离开体制的他,不顾世俗的眼光,去了香港浸会大学念硕士,毕业一年之后跨界金融,从一个小职员到年入千万自己开公司,Spenser的职业经历,就像一本说明书,实力验证如何实现“个体崛起”。在他的新书《个体崛起》中,他也阐述了自己是如何循序渐进地撑起自己的野心,才能走到今天这一步的。

  当初关注Spenser,是源于公众号大V之间的荐号,但是在阅读了一篇他关于加班的文章后,我因为不认同他的观念,很长一段时间都没有再打开过他的公众号。直到终于自己踏入职场,在看到职场人的拼杀后,才发现当初不愿意加班的心态真是“图样图森破”,记得那天有个刚毕业的前辈在下班时见到凌晨两点的广州后发朋友圈说:“我也不想加班啊,可是不加班估计要走人了”。一句看似调侃的玩笑,实际也道出了职场人的个中心酸。不愿意加班的心态,本质上是因为不愿意被压榨,太心疼自己,才会拿出“一个优秀的员工是不需要加班的。加班说明工作效率太低了”这种话来搪塞自己,自欺欺人。而事实却是:没被压榨过,永远只能是职场新人。

  只有在年轻的时候不要太过分爱惜自己的羽毛,不害怕自己被压榨了是吃亏,而把自己的工作当事业来做,盈亏自负,才能让你迅速值钱。正如Spenser所说:“熬过被压榨的时光,呼吸到上层的空气,你才不会被替代,你才开始有话语权,你之前所有的委屈,才会换成更多的尊重补给你”。

  难道不是这样吗?当我看到比我有经验的同事们在下班点默默地点了外卖继续工作,我怎会没有危机感?怎会立刻放下手头还没完成的工作下班回家?年轻时偷过的懒,谁能确保不会在未来的岁月里加倍还?

  enser在书中多次提到《奇葩说》里面的奇葩们,试问这些奇葩们有哪个不是真正实现了个体的崛起?且看邱晨:

  自诩“没底线的辩手和不靠谱的记者,干不下去的编辑和半路出家的设计,没动力的创意人和穿拖鞋的管理者。”她没有用静态的眼光看待自己,从不自我设限,才摸索到“辩论”这条道路,大放异彩,实现了一次又一次的个体崛起。

  除了奇葩说的奇葩,细看其他在如今互联网时代真正实现自我崛起的大咖们,他们成功的路线其实也都是有迹可循的。最核心、最重要的是这些人看问题的格局。陈立飞在《个体崛起》中分四章讲职场,从认清自己、思考道路、用精益犒赏自己,最终领跑未来职场的思路切入,为我们阐述了如何在职场中实现个体的崛起。无论你是否认同他的观点,时间总会给你答案。

  而《个体崛起》中给我感触最深的一句话是“如果不想在中年的旷野上一片荒芜,现在的工作,就是诗和远方。”近些年,“世界那么大,我想去看看”、“逃离北上广”这样的月经文层出不穷,每隔一段时间都会刷爆朋友圈,这些文章一经火起,总会在某种程度上触碰到我们内心深处对于现状不满的这根弦。但是,若是你信了,那就输了。这个社会的丛林法则是:只有实现真正的个体崛起,才有资格谈灵魂层面上的“诗与远方”,否则,在尚未实现真正的个体崛起,就鼓吹要灵魂至上,要遵从自己的内心,这难道不是另一种角度上的“何不食肉糜”吗?

  对于我们大多数人来说,真正的诗与远方,实际上就是你手头的工作。在这个“中年危机”言论泛滥的时代,我们唯有真正将工作当做自己的“诗与远方”,才不会在真正的中年危机到来的那一天,“远方的田野”一片荒芜,颗粒无收!

  《个体崛起》读后感(五):改变思维,打造自己的单品爆款

  选择这本书是因为书中的一句话“你和头等舱的距离,差的不只是钱”

  那是什么呢?

  我想听听作者的高见,因为我经常坐飞机,我觉得一般的旅程飞行时间就在2个小时左右,头等舱和经济仓的价格一般都相差不止一半,而且经济仓坐着看看书也没觉得很难受,毕竟两个小时能省几百块块,难道真的是贫穷限制了我的思维?

  是的

  差的是野心还有思维观念。

  作者认为思维观念的转变要艰难得多,他举例

  以前搬家的时候,父母舍不得扔掉那些衣物,虽然以后一般都用不到,但她们宁可让这些无用的东西占据着几万一平米的空间-----因为以前穷过。

  长辈吃饭的时候,明明已经吃的差不多够了,却不舍得剩下,硬是尽量光盘,虽然知道多吃无益,还要花更多的时间运动来消耗掉----因为之前饿过。

  我愕然

  我一直就是这样做的

  这些观念是如此的根深蒂固的埋藏在我的基因和血液里,控制着我们这些年成长的思维习惯,让我们做出现在客观上已经不合理的选择。

  稳定是最大的风险,动荡才有任何可能。

  我是一个保守求稳的人,做任何时候都要想好退路,不能有任何风险,因为我对自己说“我要养父母,老婆,孩子,房子”,如果我一个月没有工作,都会对家里产生非常大的影响。

  所以我这几年的跳槽换工作都是找好下一家再辞退上一家。

  如今我的目标是在家里找到一份稳定的工作,好好的陪陪父母孩子。

  但是我真的害怕,确实有这么一份长久稳定的工作一直能让我一辈子都能稳定心安吗?万一在我四五十岁的时候突然失业了怎么办?我该如何去照顾我的家人和孩子。

  细思极恐。

  书中认为未来职场,没有绝对的稳定,只有动态的平衡。只会有稳定的能力,而不会有稳定的工作。终身学习不再是赞美,而是每一个职场人应该具有的标配。

  书中还有个观点

  打造自己能力的“单品爆款”

  互联网营销里有个思维,叫做“单品爆款”,品类不用太多,集中全部精力做到极致,就能脱颖而出。

  作为自己唯一的单品,我们也需要集中有限的时间,把自己打造成“爆款”

  这个观点跟我最近在看的乔布斯传里面一段刚好不谋而合

  乔布斯在第二次重新掌舵苹果公司后,实行他的个人极简主义精神,将苹果公司的100多项产品砍到只做1一样产品4种款式,第二年就让苹果公司从第一年亏损10亿转为盈利3亿。

  这也是打造单品爆款吧。

  愿你我都能成为一个崛起的个体

  《个体崛起》读后感(六):《个体崛起》精华干货读书笔记

  鸡汤还是干货,就看你做不做。

  《个体崛起》陈立飞,这个名字好熟悉,才知道,我之前看过他的书《优秀的人,都敢对自己下狠手》,相比于过去这本书,现在这本书干货更多,也有更多对我们工作和生活有帮助的干货。特收集以下鸡汤,给大家打打鸡血,或者说,特收集以下干货,给大家补补身子。我是觉得,鸡汤还是干货,就看你做不做。

  1时间更自律,人生更自由。

  2成长很累,但不成长更累。

  3这世上的大多数事,都是关我屁事。

  4年轻时候偷过的懒,都会在未来的岁月里加倍还。

  5一个人财富的积累程度和他对时间的吝啬程度,一般都是成正比的。

  6能用钱解决的问题,就不要花时间。

  7你怎么过一天,就怎么过一生。

  8 too young too simple,sometimes naive.(太年轻 太简单 有时天真。)

  9和时代共振,你才会找到既焦虑又舒服的频率。

  10努力是必要的,但差距在于再哪个平台上努力。你所有努力的回报,不光是和努力程度成正比的,还与你所在的平台规模是正相关的。

  11你可以现在赚不了大钱,但是你一定要让自己越来越值钱。

  12如果真正想做一件事,就一定要尽早地融入行业内部圈子,更加核心或者更加前端,圈外人只有等到变化了才行动,就太慢了。一条赛道就那么多人,招进来的人就卡住了位置,外面的人,要么没机会进来,要么花更大的成本挤进来。第一批做公众号的人赚得盆满钵满,现在杀进去已经很晚了。

  13不要等风走了再行动。(爱情不也一样,花开堪折直须折,莫待无花空折枝。)

  14从之前靠贩卖自己的劳动力赚钱,后来开始用资本赚钱,再往后开始直接用资源赚钱,付出可能越来越少,但是回报越来越大。

  15小隐隐于山,大隐隐于世。

  16时间,是最大的风险。世界越来越大,能做的事越来越多,降低时间成本,提升单位时间的效率,会是我们越来越重要的功课。

  17吴晓波说:只有创业和股权投资才能扛住泡沫。

  18我们要做的事情,是你今天的努力和付出,会让三五年后,甚至未来更长时间的收益,都和你今天的行动有关——这才是一门划算的好生意。为什么要引入资本,为什么要做股权投资,就是让未来价值更大。(在我看来,提高阅读能力,多看书增长见识,多锻炼,这些都对未来有所助益。)

  19存钱是存量思维,花钱才是增量思维,才能赚更多的钱。钱要花出去,而且花对地方,这样才能再付出之后回报自己,产生更大的价值。也许还没挣到很多钱,但是已经越来越值钱了。做到“精神中产”。

  20顺势而为,努力永远干不过趋势,甚至可以说在趋势面前,一个人的成功,和努力的关系其实不大。

  21人的成长就像花开,一定要注意季节。

  22你要让自己有房产思维,随着时间增值。而不是车子思维,时间越长越贬值,成为消耗品。

  23《奇葩说》这种叫好又叫座的干货泛娱乐节目,终究太少。

  24贪便宜确实能省钱,但牺牲了更大的时间成本和机会成本,其实更不划算。(贪便宜、屯书癖、打麻将、沉溺于刷新闻等等都在牺牲更大的时间成本,这些时间你可以写一篇很好的文章,也许可以刷爆朋友圈)

  25选择大于努力,但如何做更聪明的选择,来源于更大的格局;如何获得更大的格局,来源于进更厉害的圈子。

  26在彼此还不是很熟悉的情况下,给对方提供有用的价值,才是最好的沟通方式。

  27人与人之间亲密或疏远,说到底就是看彼此的时间价值对不对等。(我很珍惜自己的时间,觉得自己的时间很宝贵,你却很闲,想要找我闲聊,你说咱能亲密得了么?)

  28忙碌是没有价值的,最重要的是做好两点,一是时间管理,二是团队协作。

  29在这个时代,我们真正要警惕的,不是骗你钱的主,而是不知不觉掏空你时间的所谓“美好事物

  30“每天逛知乎半小时,再看群聊半小时,上公众号半小时,就会成功地离梦想更远一点。”

  31多花些时间锻炼自己才是正道,不要让所谓的半吊子成长鸡汤,榨干你的时间和世界。

  32因为时间是最大的对手,所以,当你抓住一个机会,是要拼命的。很多时候,你错过的代价,实在太大了。

  33熟悉的地方没有景色。

  ------------------------------------------------------------------------------------------------------------------------------------------------

  《优秀的人,都敢对自己下狠手》精华干货摘抄

  1和未知的未来相比,一眼看得到头的未来,更让我恐惧。

  2很多时候,我们没有看过外面的世界,才会以为自己所能看到的范围就是世界的样子。

  3“稳定”已经由原来生活的保障,开始成为创新的束缚。

  4张泉灵:这个世界正在翻页,当这一页已经翻过去了,你还在原来的那一页很高兴呢。

  5自由职业人,其实需要更加自律,因为没有外在规定的区别工作和生活的时间界线,就需要内心有一套时间标准。不然,自由就会变成散漫,滑向慵懒、堕落。没有自律的自由,没有任何价值;真正自由职业的人,内心都有一台永动机,都会给自己设置KPI一通点说,就是不用鸡汤,自带鸡血。

  6未来职场,会更强调创新,更追求艺术与技术的结合,更需要职场人更多元的素质,更丰富的技能。区分一位产品经理是否优秀,不是看写代码的能力,而是看心理学功底和审美能力。跨界的真正优势,并不在于多一个身份、多一份收入。而是通过几个身份带来的资源、平台和流量,进行交叉、整合、互换,最终发挥1+1>2的效果。

  7人成功,并不是因为他做了什么,而在于他选择没做什么。

  8职场的七个素质:时间管理、身体管理、执行力、不设限、原始积累、审美、文字表达。

  《个体崛起》读后感(七):成长焦虑?试着培养个人品牌吧

  《个体崛起——如何循序渐进地撑起自己的野心》,标题很吸引人,指的是在知识经济时代,每个人都可以凭借一己之力获得巨大成功,打造个人品牌,领跑其他人。

  作者陈立夫,从目前来看,就是一个个体崛起的案例。近年来,得到、分答、喜马拉雅等app纷纷推出付费课程服务,其实一直都有,只是都未有这么接近我们的生活——通过手机app。得益于此,我们可以接触到很多讲师。看多了,自然也对这些讲师有好奇之心。作者的这本书,正好可以满足这份好奇心。

  在这本书中,作者从四个方面陈述了自己的理论:超级个体、思维比技能重要、认清自己、用精益犒赏自己。

  虽然书中有一篇文章名为“致90后:请慢点把我们拍死在沙滩上”,但90后的我,觉得90后读这本书正好哩。现在正是90后走向职场,成长焦虑特别严重的时候。

  本书的亮点是书中有很多令人耳目一新的观点,和一些实用有效的方法。

  从一开始,作者就借他人之口提出“未来的商业,一定是品牌的竞争。”后面又提出“圈子不同,硬要强融”的观念,说的是,我们对于比我们优秀的人,不能妄自菲薄,而是要尽力提升自己,去达到对方的水平,努力融进对方的圈子。那么如何融进你想认识的人的圈子呢?作者提出“在彼此不是很熟悉的时候,给对方提供有用的价值”。作者举了两个例子,一个是他公众号只有一两万的时候,勾搭李笑来老师不成,现在做出名堂后,就能成功地在李笑来老师家中,和他私聊一个小时,也得到了对方的肯定。另一个是,作者自己的成都读者,帮作者在成都策划了一场和当地企业家及媒体圈的活动,进而给两人都带来不小的收益,两人也变成很好的朋友。

  我们身边有不少人喜欢炫耀自己和一些牛人的牵强附会的关系:一个班级的、彼此是微信好友。但若是不能互相帮忙,这种关系是很薄弱的。可是我们能看到牛人可以给我们提供的好处,我们能给对方提供什么呢?要知道,我们愿意和比我们牛的人交往,那些比我们牛的人也是这样的。人,总是想往高处走的。

  所以,最根本的问题,还是提升自己的价值。

  以前也读过李笑老师的《和时间做朋友》,感觉内在逻辑性比较强,而本书每篇文章都是比较独立的,乃是作者微信推送的选集。

  ������

  《个体崛起》读后感(八):醒醒

  大部分人评价说‘这本书是写给未来“超级个体”的进阶指南,告诉你领跑职场需要掌握未来生存法则’。但是有些东西无关工作,也无关年龄,是一个人在世界上生存的重要守则。这本书不仅适合刚入职场的“萌新”我更想把它推荐给上大学还没有接触社会的单纯的孩子们。

  刚刚步入大学或者已经大二的我们正处在一个重要的转折期,要么脱离幼稚走向成熟,提前步入社会为未来铺路,要么‘看不透’,和自己的小伙伴吃吃、玩玩、睡睡,浑浑噩噩浪费美好的四年光阴。

  作为一名大学生,大部分人应该和我有着同样的经历,每次买东西付账时,手机支付从来没有迟疑,突然有天你按下确认支付,弹出来的却是账户余额不足的时,候整个人都懵逼了。心想,怎么这么快就没钱了,剩下几天该怎么办呀。脸上波澜不惊的找现金付账其实心里已经嚎啕大哭了。钱去哪里了?这个问题不用多说,女生用在买零食和逛街买衣服,男生一定用在上网打游戏了。吃吃、喝喝、玩玩,没有一个用在提升自己上面。别人眼里的大学生活是轻松的,天天有大把的时间可以干自己想干的事,认真上过大学的人一定告诉你大学很累,非常累。大学生总在抱怨老师上课什么都不讲,还让我们完成作业,这怎么可能?!在读北大清华的同学一定会告诉你:你去自学呀。课上的很多东西老师都不会讲,大部分都是学生课下自学的。课堂知识毕竟是有限的,自学的收获绝对大于上课。名校出身和普通大学的人入职场最大的区别就是,名校出身的人自学能力一定很强。这都是大学学到的呀。你怎么过一天就怎么过一生,这句话我十分认同。

  我看过一个小学调查,你长大想要干什么?很多孩子回答“赚大钱”、“当大官”、“当老板”、“找漂亮老婆”。当然也有什么科学家、工程师、宇航员之类的、可听起来绝不像肺腑之言,或者说,孩子们并没有发自内心的为实现这个目标而努力的想法。高尔基曾说过“一个人的目标越大,他的毅力就会越坚强。”过度富足的生活状态已经消磨了积极向上的思想和行动。在大学的很多人也一直不知道自己的目标,甚至连下一刻应该干些什么都是迷茫的。常见的状态就是躺在床上看手机,无聊的发呆等等浪费时间的事。没有能力决定你未来的方向,步入把握当下,找到近在眼前的短期目标,要知道长期目标也是用小目标堆砌起来的。不要让你最珍惜的大学时光全部成为一堆废纸,一文不值。

  每个人在这小学应该都经历过这样的事。室脏了,老师找几个班干部和同学问原因,结果他们的回答惊奇的一致:“今天不是我值日!”这个理由表面上看起来无可厚非,就是值日生没有完成任务,没有尽到责任,那么其他同学呢?不是我的事就和我没关系,现在是大部分青年的口头禅。不仅是孩子,初中、高中、大学的学生也缺乏责任感,做事能推就推,一拖再拖,实在推不了就应付,不到迫不得已绝不动手。“生活不止眼前的苟且,还有诗和远方的田野。”大对数人会用这句话作为借口,现在的你如果选择诗和远

  现在的中国普遍注重孩子学习,从幼儿园开始父母就为孩子东奔西跑,报完英语补习班,下一个就开始找学高数的地方,生怕孩子输在起跑线上。学校以及家长重视教育,入学成绩不仅在规定的录取分数线上还按成绩分了‘火箭班’‘实验班’‘普通班’。孩子成绩一旦出现波动,老师就找学生谈话有时候还直接找父母沟通,就和世界末日一样。家庭教育、学校教育注重了孩子智商教育却忽略了情商的问题,现在的孩子普遍智商偏高,然而“长江后浪未必推得起前浪”,情商的不合格致使我们不懂得分享,目中无人。对父母索取的理所当然,不懂得感恩。父母和老师有几个真正从心灵培养孩子的感情?信息时代的到来,又是对青年的一锤重击,网络是个好东西,能更加快捷便利地分享各种信息,当屏幕日益侵占孩子的时间时,不仅仅是对视力的影响,碎片式的信息接收使人脑接收事物的兴奋点变低,大量品行不齐的信息被孩子接收,容易被人误导,产生错误的观念认识。但是事物都有两面性,不能说网络一定不好。网络直播平台的兴起成就了一批成功者,陈立飞也在本书中说“平台就是本事”。好的平台最厉害的地方在于它是人才集的高地,让你有机会和一帮优秀的人共事,并有机会让你的才华和能力被他们看到和看上。永远不要满足现状,现在的你就好比‘井底之蛙’看到的只有头顶的小片天空,不知道外面的 世界到底有多大。固有的事物会限制人的想象,禁锢人的思想。本书中就举了一个十分恰当的例子。一份付出换来一份收获,这是很多人的认知。于是就有人天真的认为任何收入的增长,都应该靠时间的同倍增长来获得。所以很多人会陷入劳力收入,不会想到资本收入循规守矩,结果穷人更穷,富人越富。拓宽视野你才能当‘富人’。

  不要因为顾及别人的眼光,而将自己的兴趣无限后置。成功不止一条路子,当所有人都为成名参加各种节目的时候,就有人选择直播,一炮而红。所有的成功都是不能复制的,不要因为鸡汤说‘所有的努力都会有结果‘’你就傻傻的学马云,想要家财万贯。这是不切实际的。正确对待时间,检讨自己。整天无所事事的时候,比金钱更宝贵的时间正在溜走。

  《个体崛起》读后感(九):未来,我们靠什么行走世界

  这是一个个体崛起的最好时代。

  在Spenser的这本《个体崛起》的序言开篇写道:很多人只看到了互联网技术革命对产业和行业的冲击颠覆,却忽视了最重要的一点,就是互联网真正深刻改变的,是每个人的命运轨迹。

  很多人说2017年是知识付费元年,我深表赞同并用实际行动验证了这一观点。这一年里我参加了三个不同类型的知识训练营,购买了二十多门网络课程,在工作和带娃的间隙,逛逛知乎、分答、在行、得到、饭团、社群……也链接到了很多各个领域的大咖、网红,粗略算算,大概花了近万块钱。在生完孩子这两三年时间里,我逐渐感觉自己跟这个时代的脱节 ,加上体制单位的闭塞,更是加重了这种焦虑感。在读了很多公号、大咖的文章、讲座、书籍之后,我愈加感觉到,这个世界正在不同的点层发生着撕裂般的变化。无论你是谁,无论你以前是谁,在这个互联的世界,你都有可能因为一个点,而裂变自己,而这个点,可能是一篇爆款文章,一个奇思妙想,一句无心的启发,一个自我的小确幸或者不起眼的小坚持。

  的确,这个世界正在以不可思议的速度发生着改变。正如吴晓波在他的新书《激荡十年,水大鱼大》一书的序言中所说;

很多人觉得“天”变得比想象的快,旧有的人文环境和商业运营模式正在迅速式微,人们所依赖的旧世界在塌陷,而新的世界露出了它锋利的牙齿,我们要么被它吞噬,要么骑到它的背上。

  我想,这段话很好的概括了当下的极速变化带给人们心理上的真切感受。人们生存的方式和状态更加的多元和开放,互联网拉近了人与人、人与社会的距离,自媒体的形式给了每个人发声的渠道。可能你身边一个平时默默无闻,毫不起眼的90后小伙子,拿着单位最低级别的薪酬,工作八小时之外,他运营的一个千万级粉丝的微信公号,每天光是赞赏收入就超过你一个月的工资。权力和金钱,已经不再是决定一个人阶层地位的唯一因素。传统行业重新洗牌,职业形式的多元附加,让未来充满了不确定和可能。为什么?——互联网,重新定义了一切!

  enser说,“眼看他起朱楼,眼看他宴宾客,眼看他楼塌了。”今后,这种场景我们会习以为常。

  所以,在未来这条深不见底的河流里,你我将要靠什么才能行走世界?这是我这一年来都在探寻和思考的问题。

  被誉为香港第一自媒体、拥有80万粉丝订阅号Spenser创始人,陈立飞28岁离开体制去香港浸会大学念硕士,毕业一年跨界金融,从小职员做到年收入千万自己开公司,在短短一年时间里,弯道超车用实力改写职场轨迹。微信订阅号创立一年多频出爆文,热门文章《没事别想不开去创业公司》、《你和头等舱的距离,差的不只是钱》在朋友圈疯传。线上付费课程“跟Spenser学写作”报名火爆,成为知识付费年度黑天鹅事件。

  在Spenser这本《个体崛起》里,大部分都是收录他微信公号里的爆款文章。我已经想不起来什么时候,是经谁介绍关注的spenser,坐标香港的特质,让我觉得,相比内地的很多公号写手,大部分时间生活在香港的Spenser会有更多国外国内交融的视野,认识会相对前沿、客观和国际化。有人说这本书是本正确的废话合集,有人说这是本高端鸡汤,但是不管怎么,我杂乱的思考在看的过程里又重新梳理了头绪,加深了认识。我这个人惰性太强,而野心又尚苟延残喘,所以我的记忆需要不断被唤醒,认识需要不断被刷新,这样我才能一次次战胜自身的懒散。

  还有一点,我实在无法抗拒这本书的副标题的温柔一击:如何循序渐进地撑起自己的野心。

  ★只有超级个体才能领跑未来职场

以时间为轴,塑造个人品牌,一是深耕,二是迭代。深耕就是在一个专业领域不断精进,做到极致,成为行家,成为细分垂直领域的品牌标签,得到别人或至少行内认可,个人品牌自然就出来了。迭代更加高级,深耕是静态的,而迭代是动态的,是根据外部环境的变化或者自身进化的需求进行的。因为社会在进步,技术在提升,就要求每个个体不断更新。

  一方面很多人都在大谈特谈“工匠精神”,而一方面又在谈迭代。这是一种在自我精进和提升过程中的两个不同层级和状态的要求。现代社会是,能够从一而终的职业越来越少,需要人不断更新和迭代的工作越来越多。对于未来职场,我们该放弃一种妄念:一生只想做一份钟爱一生的事业。我们所谈的深耕是一种专业化职业化的态度,迭代也不是还未贯通就打一枪换一个地方的浮躁追赶。这两种能力,需要相互支撑,相互促进,才有可能让自己成为一个真正的超级个体。

在个体崛起的互联网时代,每个人都需要做自品牌。我们每个人都要有股权思维,要有品牌思维,只有这样,你现在的投入,才会收获未来的价值。

  十年前,我开通了博客,陆陆续续写一些当然没什么影响力的文章,2013年,我发现了微信公号这个好平台自己也注册了一个行业内的公号开始运营,短短一个月涨粉几千,后面因为各种原因无疾而终……等到微信公号一篇红海,我才跺脚,当时要是继续做下去,就是现在的XXX了。

  错过可能有的一个亿的惨痛教训,给了我对自媒体较为深的认识。不要再浪费你的任何一个社交媒体账号——豆瓣、知乎、在行、分答、微信公众号、头条……等等,这是你可以迈入的向世界发声的一个门槛和窗口。你写下的每一个字,每一句话,都在构成你本身的这个人。你可以从这里向世界展现你自己,世界也可以从这里了解和认识你。你用时间在这里的积累,以后将全部积累成你这个人的势能。势能越大,影响力就越大,你以后可以依傍的行走江湖的底气就越足。

  ★相比技能,思考才能让你走得更远

认知决定了你行动的方向和投入的力度,认知的深度决定了你未来的高度。职场上,脱敏很重要。选择大于努力,但如何做更聪明的选择,来源于更大的格局;如何获得更大的格局,来源于进更厉害的圈子。厉害圈子里的人的观念想法,他们拥有的资源、资本、人脉圈子和社会影响力,经常能然你醍醐灌顶,改变你的认知。

  又到年底,单位的各种总结和展望,未来三年五年规划又开始了。我一直都有做年度总结和下年规划的习惯,但是每每都沦为赵sir取笑我行动力差爱说空话的力证。正如网上所说,你的努力程度之低,还轮不到拼天赋。但是,在磨炼技能,刻意练习,持续精进的路上,的确要保持小步快跑,快速调整,不断发现新趋势,及时止损,迅速行动的状态。想太多,或者不去想,都不是健康有利的状态。

  ★认清自己是职场进阶的第一步

工资是职场最大的陷阱害怕被压榨,那还混什么职场老板和下属最好的关系,是彼此成就用商业思维经营自己的梦想

  回想十年前刚进职场的自己,绝对一个职场“玻璃心”,领导批评狠一点,眼泪就要掉下来,回到宿舍饭吃下,觉睡不着,还要给闺蜜打个电话分析分析前因后果,真可谓是战战兢兢、如履薄冰,一天到晚揣摩人心。现在想来,这确实是一种很糟糕的职场心态和表现,也与事业单位官僚氛围浓厚、看关系、奖罚不明不无关系。其实,如今的社会给了人很多的出口,而不用为职场那点事情纠结不清。脸皮厚一点,心理强大一点,保持一种职场的心态和素养,其他的都要聚焦到你的重心上来。最浪费你的时间和精力的,就是你的情绪,即伤心又伤身。人人都应该学着成为职场老司机。

  ★聪明职场人懂得用精益犒赏自己

你的朋友圈,就是你最好的标签。凡事不克制,就是不高级。什么样的人算是见过世面呢?大概这么三条:能讲究,能将就,谦虚。忙里偷闲,苦中作乐,才是生活真谛。

  昨天,秋叶大叔发了一条推文《抱歉,我还没有资格享受生活》,是他参加北京1607房间的视频采访。秋叶大叔是我从2009年起就关注的网络大咖,从他出第一本书到如今他成为知识IP绝对的大神级人物,他始终是我关注和欣赏的偶像。可是,就在这个视频里,我听到他说:“在工作之外想要有自己的生活?三七开?五五开?对很多人来说,这根本不可能,因为你还没有资格,你唯有继续全力以赴的努力工作,享受生活?先等等再说吧!宁可活的短一点儿,都不要过的平庸。”相比较Spenser的单身,秋叶大叔已经是两个孩子的爸爸,还有几个团队需要他手把手带,他的对工作和生活的内心独白更有说服力。刚好看了Spenser的这本书,所以我在想也许秋叶大叔也是这类“注定是要过有压力的人生,才能满足内心的贪婪”的人,已经习惯了有压力的生活,更沉浸于在压力下努力保持的优雅里。所以我在朋友圈给他评论:看完竟然有一丝心酸,加油大叔!一个小时后,大叔回复:好。

  就像胖蛇Cher说的,最讨厌的就是圣母婊,靠着好老公好爹妈,过着琴棋书画诗酒花的生活,动不动来句“你简单这个世界就简单”,“岁月静好”的说辞。这个世界上,大多数人挣钱养家,实现梦想都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都要付出或此或彼的代价。那些好命的圣母婊速速闪开,看你的云卷云舒就好。人生处处都是坑,风景只出现在你爬出坑的那一瞬间。

  所以,作为普通人的我们,更应该牢牢抓住这难得的机遇,穿过这窄窄的时间窗口,给自己一个改变命运和崛起的机会。

  《个体崛起》读后感(十):个体崛起

  “你只闻到我的香水,却没看到我的汗水。你有你的规则,我有我的选择。你否定我的现在, 我决定我的未来。 你嘲笑我一无所有 ,不配去爱, 我可怜你总是等待。 你可以轻视我们的年轻 ,我们会证明这是谁的时代。 梦想是注定孤独的旅行,路上少不了质疑和嘲笑,但 ,那又怎样,哪怕遍体麟伤,也要活得漂亮。我是陈欧,我为自己代言” 曾经聚美优品陈欧自己代言的广告火遍大江南北,成为年轻人成功的标杆和榜样。每个人都渴望功成名就,我们羡慕马云创造阿里帝国,羡慕刘强东的京东商业大厦,每个平凡人心中都有一个充满个性的灵魂,一个不羁的灵魂,一个在大多数人中脱颖而出的灵魂。拒绝平庸,张显个性,成为大众之中瞩目的少数人,是每个人内心的追求。怎样从平凡的众人中脱颖而出,改写自己的人生命运,创造自己的高度,实现个体的崛起,需要学习。

  在互联网大发展的时代,自媒体崛起并蓬勃发展,作者陈立飞从金融职场到写作大V,从小职员到年入千万开公司,实现一次次地自我超越,他认为在现今互联网时代,每个人都能通过塑造个人品牌,拥有至少一次个体崛起的机会。如何找到职场进阶的高效步骤,提升技能,实现快速成长,成就高品质的人生道路,在本书中,作者给出了我们些许中肯的建议。

  “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在广阔的天地中,积累知识,丰富才干,更需要认清自己,在对的平台、对的时间、对的领域,认真做自己。管理自己的碎片时间,一分钟可以做的事情很多,管理时间让自己在时间安排下尽可能做更多有价值的事情,多充电,涨技能,提升自己的内在和外在品质。“认识你自己”哲学家苏格拉底将这一句话作为自己的哲学宣言。去正确认识自我,找到短板和长处,取长补短,将优势和长处发挥到最大的价值,实现个人的突破。 重新审视自我和思考未知的领域,探索自己内在的世界,专注于当下,每次只做一件事情,并持之以恒的做成功,做出彩。人在专注的时候,精神集中,外力干扰会被自动过滤和屏蔽,在内心的世界里,衡量奋斗,付出和成功。

  陈立飞在书中说,聪明人懂得用精益犒赏自己,时间也会残酷惩罚不改变的人。在我们的工作和生活中,压力是常态,没有压力反而不正常。对待压力不同的人也有不同的处理方式。扛过一次次压力,可能是自我的一次次蜕变。在压力下,保持优雅和自律,严格要求自己,精益求精是一种态度。在混乱的时代,抓住机遇,成就自我。身处舒适区,不断挑战自己能力能够承受的学习区,不断来修正自己,不断让学习变成舒适区,用奔跑的人生迎接全新的自己。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