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好读书而求甚解的读后感10篇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读后感 >

好读书而求甚解的读后感10篇

2018-03-21 21:45:02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好读书而求甚解的读后感10篇

  《好读书而求甚解》是一本由叶圣陶著作,开明出版社出版的精装图书,本书定价:46.00元,页数:256,文章吧小编精心整理的一些读者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好读书而求甚解》读后感(一):跟着大师阅读---评《好读书而求甚解》

  时下开启的全民阅读热潮让越来越多的孩子们投入到阅读好书的成长中。因为阅读可以拓展孩子们的成长视野;因为阅读可以激发孩子们的学习热情;也因为阅读的背后是无限的能力拓展与提升。提及阅读,我们迫不及待。但是则呢样才能真正地正确阅读呢?

  最近我分享给家中小女一本关于分享如何阅读的好书。我国著名教育家叶圣陶编写的《好读书而求甚解》。尽管这本书被定义语言文字学的类别,但是我觉得书中的内容除了成人和高年级的孩子阅读,它同样也很是适合小学阶段的孩子们品读

  不得不说本书的书名首先开门见山滴阐述着关于读书的关键点。那就是喜欢阅读书的同时,我们更是同样需要不断地去理解和领会。走马观花的阅读绝不可去;枉加定论的阅读不可发生粗枝大叶的翻阅同样很不妥当。一切从扎扎实实的品读起步。一如叶圣陶先生说说:阅读是一件非常有趣事情。只要我们潜身心地投入阅读,相信我总会从中发现文字背后与众不同的别样精彩。通篇的翻阅,我觉得这本书不仅仅是属于大师向读者们分享的好的阅读方式方法,本书同样也是一段段赏心悦目的文字分享。借助本书,读者们同样可以由此及彼地学习和借鉴正确的阅读方法,还可以欣赏到大师在阅读好方法上精妙文字创作确切而言,全书之中的内容朴实无华。但是我们读者却可以在翻看的过程中不断发掘靓丽风景来。全书一共分为四大不同的板块内容,分别从为什么要读书、读书的难点、读书的方法以及读物的选择方面阐述着阅读的重要性和养成良好阅读习惯的方法。也许这样的阅读不能立竿见影滴让我们获得某些成就,但是在细水长流的阅读过程中,我们却可以通过阅读不断提升自我的素养和能力。阅读本就是一件修身养性好事。那么学习叶圣陶分享的阅读经则是让我们可以站在巨人肩膀上来体会如何由内而外的阅读能力提升。『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读万卷书,行万里路』。阅读的背后蕴藏着无限的能量。而掌握正确的阅读方式方法无疑可以让我们在学习的道路上更加如虎添翼

  《好读书而求甚解》开启着我和孩子们的全新阅读新篇章。吸取叶圣陶大师的经验之谈,走入精彩纷呈的阅读大世界,我想我们的精神生活会更加地丰富多彩

  《好读书而求甚解》读后感(二):如果不懂阅读,你读书就打了折扣

  大文学家陶渊明曾经自称“好读书而不求甚解”,千百年来,这句话不知成为了多少读书人座右铭朋友圈里不乏有一年看上百本的朋友,问起来,也是以这句自诩。但五柳先生可不是真的好读书而不求甚解啊,两汉以后,训诂之风盛行,有感于训诂者的所谓博学的文字,陶渊明先生方有此言,但他还说过“奇文共欣赏,疑义相与析”,可见五柳先生读书不是不求甚解啊。

  所以,你要真是“好读书而不求甚解”,哪怕读了几百本,可能也仅仅是读了而已,但这些书还远远没成为你自己东西

  叶圣陶先生这本旧文新集《好读书而求甚解》,就是教我们怎么阅读的一本好书。

  《好读书而求甚解》收录了著名作家与教育家叶圣陶先生关于阅读的旧作,这些多发表于上个世纪三四十年代、正是中华民族内忧外患时代的文章,却是第一次结集出版。经历中学语文填鸭式教学培养的几代读者,读完此书,方知道在八十年以前,我们已经有了远胜于类似《如何阅读一本书》之类的阅读指导书,在本该学习这本书的中学时代与其失之交臂,不能不说是一种遗憾。但即使现在读,对于纠正曾经在阅读书籍上走过的弯路,仍然是裨益匪浅。

  《好读书而求甚解》中,叶圣淘先生作为一代大教育家,开宗明义指出,中学语文教育的目的即在于:如何帮助学生养成阅读书籍的习惯,培植欣赏文学的能力,训练作文章的技能

  我们曾经是怎么学习语文的?每次上语文课,我们会翻到当天学习的那一课,跟着老师从头到尾学习,记下不懂的生字生词,学着提炼文章的段落大意中心思想,如果是古文,不少章节是需要背诵的。考试时候,我们需要在试题中回答四大名著有哪些,《西游记》的作者是谁,尽管这些名著我们都没有仔细读过。写作文的时候,读过很多作文参考书的我们还是会按照题目苦思冥想,然后尽量写一篇能拔高题目的文章对了,还有一种神器,就是语文书的参考答案,如果有了它,做作业时候就更不用再多思索了。

  中学毕业少年后,读了《好读书而求甚解》,我们才发现,我们其实还不懂怎么阅读与写作!

  与另外一本谈写作的《落花水面即文章》不同,《好读书而求甚解》侧重于讲阅读,但不是把阅读和写作看作不甚相干的两件事,叶先生特别提醒,阅读的基本训练不行,写作能力是不会提高的。阅读必须认真,而且先求认真,次求迅速,这是需要在中学语文学习中得到解决的。否则阅读习惯不良,一定会影响表达也就是说,你的写作能力是不会提高的。

  所以,我们中学语文课上很多文章,本来是需要我们精读的,但这种精读可不是像我们曾经经历的照本宣科地念诵或是逐字逐句地讲解,老师应该带着我们通读全文,认识生字生语,不光是会认识会写,还要掌握这些生字生语的实际用法;要就这篇文章从不同的角度提出问题引导我们思索。但老师提出的问题不是像上面说的考试填空那样的,那样的问题只是让我们学习了些知识,但这些知识是无益于提高我们阅读与写作能力的。

  会读书,也就学会了鉴赏。叶先生就提高鉴赏能力也从不同侧面给出了指点:读文章时候,我们要驱遣我们的想象力,体会作者的“言外之意”;就文章本身,我们还要训练我们的语感,从文字上体会作者的写作意旨与文章况味;除了文章本身,我们还可以看看有关批评文章,好的批评文章会让我们得到启发。很多好的文章,仅仅读一遍未必理解透彻,我们还需要自己在阅读时候带着提问多读几遍,这就是揣摩。

  带着在精读上学到的经验,我们开始了略读。所谓“略读”,不仅是语文课上的应用。我们一辈子需要阅读各种书籍与文章,这其实都是“略读”。略读不是粗略地读或是忽略地读(时下有阅读书就是教你一本书只读对你有用的一部分,不知作者是如何发明的这种方法)。叶先生关于略读的指导,其实就是指导你“如何阅读一本书”,包括:

  关于书籍序目

  十之六七的读者拿到书以后都是先看正文或挑中间有趣味的部分,但这可不是一个好习惯。作为老师,应该在中学时候就告诉学生,读书应该先看序文和目录。序文性质多为全书提要或批评,读过序文,对全书框架会有个了解,就不至于茫无头绪。

  阅读方法的指导

  书籍性质不同,阅读方法也就不同。如果读一本书是为了了解知识、增加经验,就需要抉择书中重要部分,而不需要将全部书中文句记下。读小说等文学作品则不然,读的不仅是故事,更值得关注的是故事中蕴含的作者的人生经验或社会批评,这才是迹象之外的精魂。如果了解了这些,你会发现网络作品中诸如“霸道总裁爱上我”之类,是经不起咀嚼,你就不会再在这样的文字上花费时间了。

  叶先生特意提到了两类书,关于修养方面的书和供欣赏的书,读这两类书,不能但求理解。读时要学着和作者交朋友,由文字做桥梁,求得与作者的心灵相通。而且这两类书往往不能读过一回就算了事,第一回读有某方面的解悟,第二回读,可能又在另一方面得到解悟。这样的书,是需要陪伴我们终身的。

  读书笔记

  读书时想到什么,随时提笔记下。可能想的时候还是杂乱浮泛,写下来就需要有条有理了。所以写读书笔记还是督促我们认真阅读的一个好方法。

  事半功倍的方法

  多看讲述读书方法的书和文章,懂得了方法,再应用在阅读上,会让我们事半功倍。所以,很多对于阅读书籍不屑,觉得阅读是自己的事情的读者,真的可以放下这种心态,看看别人是如何阅读的。

  朱光潜先生曾经在《谈美》一书中说过,“在这个危急存亡的年代,我还有心肝来 ‘谈风月’么?是的,我现在谈美,正因为时机实在是太紧迫了。”很惊叹民国这个时代,尤其是在时日维艰之时,曾经有如叶圣淘先生等一批这样的文化大家,在为文化火种的保存,写下了这么多关于阅读与写作的文章。所以八十年后,读叶圣陶先生的这本《好读书而求甚解》,你会补上曾经错失的一课。

  《好读书而求甚解》读后感(三):如何“开卷有益”地阅读

  随着“全民阅读”活动的开展,《见字如面》《朗读者》《中华好诗词》等文化节目的盛行,读书已经成为一种潮流,不仅小孩子要读书,大人们也要通过阅读充实自我。曾经,很多人以为读书是学生们的事情,似乎只需要好好学课本就够了。而事实上学海无涯,读书所存在意义不是仅仅为了应付考试那么简单,而是为了更好地面对人生所遇到的问题。

  著名教育家、作家、文学出版家叶圣陶先生在《好读书而求甚解》中谈到人们对于读书的三种态度:1.绝对信从的态度,凡是书上说的就是天经地义。2.批判的态度,用现实生活来检验。3.随随便便的态度,从书上学到些什么,用来装点自己,以便同人家谈闲天的时候可以应付,不致受人家讥笑,认为一窍不通。在这三种态度,我觉得第二种最值得提倡。因为读书就是意味着不断地给自己充电,我们需要从书籍中来汲取积极向上力量前人的经验,但与此同时更要有自己的主见,对其内容有则改之无则加勉。

  记得有一句成语叫做“开卷有益,意思就是读书总有好处。可事实上真的如此吗?那可不一定哦。现在市场上书籍种类繁多,令人眼花缭乱,有的书读过能有所获益,有的却未必如此。我们应该擦亮自己的眼睛选择适合自己的或者对自身有帮助的书籍,才能真正做到开卷有益。

  当明白了读书的意义,懂得了如何选书,还应该知道如何正确阅读。读书的方法有很多,一种为精读,一种为略读。而这两种方式都要求读者集中精力,把心思放在书上,每读一段想想这段说了什么,有什么启发,自己有何感悟,然后并把它们通过笔记的方式记下来。这样当读过一本书后,重温笔记,就有了自己的心得体会,才不至于读过一转身就忘了。

  《好读书而求甚解》,这是一本叶圣陶先生对阅读见解独到的感悟,也是一本献给众多孩子的阅读指南。通过阅读,可以从中知道如何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如何选择有益的书籍,怎样提高阅读效率。这些都是值得思考和学习的东西,因此,作为成年人的我们通过阅读也可以有所收获,让读书变得既有趣也有益。

  最后分享一段叶圣陶先生的文字给大家,与君共勉:

  读书忌死读,死读钻牛角;

  矻(读ku)矻复孜孜,书我不相属。

  活读运心智,不为书奴仆;

  泥沙悉淘汰,所取唯珠玉;

  其精既在我,化为血与肉。

  《好读书而求甚解》读后感(四):如果不懂阅读,你读书就打了折扣

  大文学家陶渊明曾经自称“好读书而不求甚解”,千百年来,这句话不知成为了多少读书人的座右铭。朋友圈里不乏有一年看上百本的朋友,问起来,也是以这句自诩。但五柳先生可不是真的好读书而不求甚解啊,两汉以后,训诂之风盛行,有感于训诂者的所谓博学的文字,陶渊明先生方有此言,但他还说过“奇文共欣赏,疑义相与析”,可见五柳先生读书不是不求甚解啊。

  所以,你要真是“好读书而不求甚解”,哪怕读了几百本,可能也仅仅是读了而已,但这些书还远远没成为你自己的东西。

  叶圣陶先生这本旧文新集《好读书而求甚解》,就是教我们怎么阅读的一本好书。

  《好读书而求甚解》收录了著名作家与教育家叶圣陶先生关于阅读的旧作,这些多发表于上个世纪三四十年代、正是中华民族内忧外患时代的文章,却是第一次结集出版。经历过中学语文填鸭式教学培养的几代读者,读完此书,方知道在八十年以前,我们已经有了远胜于类似《如何阅读一本书》之类的阅读指导书,在本该学习这本书的中学时代与其失之交臂,不能不说是一种遗憾。但即使现在读,对于纠正曾经在阅读书籍上走过的弯路,仍然是裨益匪浅。

  《好读书而求甚解》中,叶圣淘先生作为一代大教育家,开宗明义指出,中学语文教育的目的即在于:如何帮助学生养成阅读书籍的习惯,培植欣赏文学的能力,训练写作文章的技能。

  我们曾经是怎么学习语文的?每次上语文课,我们会翻到当天学习的那一课,跟着老师从头到尾学习,记下不懂的生字生词,学着提炼文章的段落大意和中心思想,如果是古文,不少章节是需要背诵的。考试的时候,我们需要在试题中回答四大名著有哪些,《西游记》的作者是谁,尽管这些名著我们都没有仔细读过。写作文的时候,读过很多作文参考书的我们还是会按照题目苦思冥想,然后尽量写一篇能拔高题目的文章。对了,还有一种神器,就是语文书的参考答案,如果有了它,做作业时候就更不用再多思索了。

  中学毕业多少年后,读了《好读书而求甚解》,我们才发现,我们其实还不懂怎么阅读与写作!

  与另外一本谈写作的《落花水面即文章》不同,《好读书而求甚解》侧重于讲阅读,但不是把阅读和写作看作不甚相干的两件事,叶先生特别提醒,阅读的基本训练不行,写作能力是不会提高的。阅读必须认真,而且先求认真,次求迅速,这是需要在中学语文学习中得到解决的。否则阅读习惯不良,一定会影响到表达,也就是说,你的写作能力是不会提高的。

  所以,我们中学语文课上很多文章,本来是需要我们精读的,但这种精读可不是像我们曾经经历的照本宣科地念诵或是逐字逐句地讲解,老师应该带着我们通读全文,认识生字生语,不光是会认识会写,还要掌握这些生字生语的实际用法;要就这篇文章从不同的角度提出问题,引导我们思索。但老师提出的问题不是像上面说的考试填空那样的,那样的问题只是让我们学习了些知识,但这些知识是无益于提高我们阅读与写作能力的。

  会读书,也就学会了鉴赏。叶先生就提高鉴赏能力也从不同侧面给出了指点:读文章时候,我们要驱遣我们的想象力,体会作者的“言外之意”;就文章本身,我们还要训练我们的语感,从文字上体会作者的写作意旨与文章况味;除了文章本身,我们还可以看看有关的批评文章,好的批评文章会让我们得到启发。很多好的文章,仅仅读一遍未必理解透彻,我们还需要自己在阅读时候带着提问多读几遍,这就是揣摩。

  带着在精读上学到的经验,我们开始了略读。所谓“略读”,不仅是语文课上的应用。我们一辈子需要阅读各种书籍与文章,这其实都是“略读”。略读不是粗略地读或是忽略地读(时下有阅读书就是教你一本书只读对你有用的一部分,不知作者是如何发明的这种方法)。叶先生关于略读的指导,其实就是指导你“如何阅读一本书”。

  关于书籍序目

  十之六七的读者拿到书以后都是先看正文或挑中间有趣味的部分,但这可不是一个好习惯。作为老师,应该在中学时候就告诉学生,读书应该先看序文和目录。序文性质多为全书提要或批评,读过序文,对全书框架会有个了解,就不至于茫无头绪。

  阅读方法的指导

  书籍性质不同,阅读方法也就不同。如果读一本书是为了了解知识、增加经验,就需要抉择书中重要部分,而不需要将全部书中文句记下。读小说等文学作品则不然,读的不仅是故事,更值得关注的是故事中蕴含的作者的人生经验或社会批评,这才是迹象之外的精魂。如果了解了这些,你会发现网络作品中诸如“霸道总裁爱上我”之类,是经不起咀嚼,你就不会再在这样的文字上花费时间了。

  叶先生特意提到了两类书,关于修养方面的书和供欣赏的书,读这两类书,不能但求理解。读时要学着和作者交朋友,由文字做桥梁,求得与作者的心灵相通。而且这两类书往往不能读过一回就算了事,第一回读有某方面的解悟,第二回读,可能又在另一方面得到解悟。这样的书,是需要陪伴我们终身的。

  读书笔记

  读书时想到什么,随时提笔记下。可能想的时候还是杂乱浮泛,写下来就需要有条有理了。所以写读书笔记还是督促我们认真阅读的一个好方法。

  事半功倍的方法

  多看讲述读书方法的书和文章,懂得了方法,再应用在阅读上,会让我们事半功倍。所以,很多对于阅读书籍不屑,觉得阅读是自己的事情的读者,真的可以放下这种心态,看看别人是如何阅读的。

  朱光潜先生曾经在《谈美》一书中说过,“在这个危急存亡的年代,我还有心肝来 ‘谈风月’么?是的,我现在谈美,正因为时机实在是太紧迫了。”很惊叹民国这个时代,尤其是在时日维艰之时,曾经有如叶圣淘先生等一批这样的文化大家,在为文化火种的保存,写下了这么多关于阅读与写作的文章。所以八十年后,读叶圣陶先生的这本《好读书而求甚解》,你会补上曾经错失的一课。

  《好读书而求甚解》读后感(五):来自长者叶圣陶的“知行”经验

  写作技巧拥有着庞大的受众群体。除了依靠写作变现的自媒体人之外,在日常的学习、考试和工作中,不擅长写作的人总会吃亏。明明自己在工作中做出了很多成绩,终于轮到自己写篇总结表表功劳了。但在喝了两杯热茶,去了六趟厕所,抽了半包玉溪后,电脑屏幕上仍然是空空如也。

  因为这样的受众群体太过庞大,市场需求缺口大,所以越来越多的人开始用写作技巧来收智商税。在读完这本书后,我突然间涌起了一个恶作剧般的念头:假如叶圣陶老爷爷还活着,那么市面上所有的收费写作课,都会在他的面前黯然失色。就算他去世很久了,但他仍然留下了很多智慧的火种,等待着后人来把它们一一拾起。

  “语文”与“知行”

  在这本《好读书而求甚解》中,作者叶圣陶帮我们重温了“语文”这两个字的含义。我们日常口头说的东西,是“语”;而笔下的书面文字,叫“文”。这两个字,是同一种内容的两种表达方式。当把它们合并到一起时,就是我们所熟悉的“语文”。

  从小学到高中,“语文”都是作为一个整体学科存在的。本科阶段的“汉语言文学”仍然是这个整体学科的延伸。这门学科通常会在硕士教育阶段走向分水岭,被粗略分为“文学”方向和“汉语”方向。而这两个大方向,又包含“古代文学”、“现当代文学”、“比较文学”和“语言学概论”等分支,其研究侧重点各不相同。

  在理解了“语文”这个概念之后,再来理解“知行”这个概念就容易得多了。作者叶圣陶指出:“知”的意思是学习知识,而读书阅读则是学习知识的重要手段之一。“行”的意思是是在实践中运用知识,包括但不限于写作变现等手段。任何形式的知识分享,都是“行”的重要组成部分。

  写作变现的意义所在

  订阅这个公众号的朋友,有相当一部分都是通过写作和我认识的。在写作变现的路上,他们有的比我走的更远,有的则比我差一些。变现的投稿获利终归是有限的,它更大的好处,是“输出倒逼输入”。

  这句话可以用大家耳熟能详的那个例子来解释:想给别人一碗水,你必须要有一桶水。而和杂志/报刊/其他公众号签约的人,经常会收到索取一碗水的压迫。于是,他们会竭尽全力给自己的桶接水,然后小心的舀出一碗水给对方。交易完成后,我们会发现,自己还有大半桶沉甸甸的水。

  这大半桶水,将永远成为你自己的知识储备。什么时候下一个人来要水,你可以云淡风轻的舀出来一碗:“够不够?只要你加钱,我还有的是!”这便是“输出倒逼输入”的意义。

  那我们该如何输入呢

  阅读是输入的重要途径之一。叶圣陶明确指出,书籍是人类智慧的重要宝库,也是人类文明和经验的重要载体。但事实很残酷:个人的精力在这个庞大的宝库的面前不值一提。纵使穷尽一生,我们也只能涉猎其中的一小部分。

  所以,我们首先要选取最适合自己的。需求度最高的、或者最感兴趣的,我们要把它放在第一位;其次,我们要充分提升自己的阅读速度。在本公众号后台回复“快速阅读”,可以看到我总结的一些提高阅读速度的技巧。

  艺术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归根到底,它是植根于生活的。拥有不同职业背景、教育经历和个人经验的人,写出来的东西也是千差万别的。在这本《好读书而求甚解》中,叶圣陶告诉我们,所谓作品不过是连接读者和作者的桥梁。站在读者的角度上,除了字面的意思以外,我们更该关注作者的弦外之音。

  如同一位狼人杀高手总结出的沟通技巧一样:“不要纠结他们说了什么,要关注他们到底想表达什么。”

  看来,早在我们这一代人来到这个世界之前,叶圣陶老爷爷便早已看穿了一切。这位长者的人生经验散落在文章的角落中,等待着读者前去发现。如果肯花费一个下午来精读这本书,我相信,每个人都会受益匪浅的。

  公众号:吃书达理。回复“知识变现”等关键词有干货分享,关注可见!

  《好读书而求甚解》读后感(六):好习惯需要培养,好方法需要学习

  好习惯需要培养,好方法需要学习

  在我的印象中,叶圣陶就是一位德高望重和蔼可亲慈祥有文化的老爷爷,语文课本上有他的作品,名字呢,现在已经记不清了,但是这个名字却是那么响亮,记得那么清晰,这是挺奇怪的一件事。其实想一想我们小时候学到的东西,很大一部分都是学得模模糊糊的,一篇文字或者老师引导过的一些话,都有可能在我们心奠定一个特别模糊的影子。就比如很多年来一直就觉得泰戈尔是个大胡子,后来发现人家长得帅着呢。所以单凭一两篇文字是不足以了解一位作家的,儿时的印象有时也可能并不准确。但是叶圣陶老先生确实是位老先生,他1988年2月在北京逝世,享年94岁。

  这位老先生也确实是德高望重,是现代作家、教育家、文学出版家和社会活动家,也算得上是童话故事的开创人物。众所周知,儿童文学这一门类,以前并没有单独地被分类,直到17世纪儿童才慢慢被重视起来,直到今天儿童文学事业得到了空前的繁荣。而做为教育家的叶圣陶先生一生致力于教育事业,为中国现代教育的发展与创新都做出了极为重要的贡献。

  这本《好读书而求甚解》在今天读来,仍然可以看到,许多观点都是极具前瞻性的。本书第一章节的题目是“我们为什么要读书”。这个问题,直到今天还有人在不断地追问,有不少人仍然意识不到读书的重要性,老先生从中学生教育的角度来阐释读书的好处,更多的篇幅则是关于阅读方法的文字。今天我们来读一位早年学者的文字,仍然不觉得过时,为什么呢?就因为读书永远都是一件极个人极自我的事情,如果没有掌握一定的方法而囫囵吞枣地读书,不仅时间上是一种浪费,也学不到什么真知灼见,只会让孩子们走更多的弯路。

  这本书中的内容都是作者发表过的文字,他曾做过老师当过编辑写过童话发表过小说,文学成就是极高的。在此书中我们可以看出,他关于如何阅读的方法都是针对中学生们的,具有很好的理论指导性与操作性。

  读书的重要性主不必讲了,只说下如何阅读的方法。

  第二章:读书不是件容易的事。

  阅读时要加入自己的研究思考,要用文艺鉴赏的态度去读书。

  除了读到表面的文字,思想要具有想像力,往远处拓展。

  我们常说写作者最重要的是语感,这种语感需要阅读与生活中真实的体验。试想一个对生活无感的人,语言也一定会是枯燥无味的。

  读书不可尽信书,但如果抱着参考的态度,那么就会有所收获。

  读罢书,还要多读几遍,学会多揣摩,多问自己几个问题。

  第三章:读书的方法。

  精读,就是要学会自己预习,学会做笔记。

  略读,就是老师带领全班读一本书,让老师教会学生对版本的选择,读书的顺序,有系统地阅读,带着问题去阅读等等。

  第四章,读物的选择。

  要不要读古文?叶老先生认为,在现代社会非要去模仿做古文,其实是一种倒退,我们不能把灵魂装进骸骨里使它跳舞。

  要不要读经?老先生认为把教育的失败全部归结到不读经上是可笑的。我看到这篇文字时想到时下依然有这种潮流在涌动,就觉得有趣,这篇1934年写成的文字,在今天的21世纪来看,仿佛历史不断地在重演。

  老先生提出,中学生阅读课外读物,一是要养成自己学习的习惯,一是要养成终身阅读的习惯。他也指出,在西方阅读是很平常的事情,而在我国,读书只是学生的事,一迈出校门,人们就不再读书了。到今天看,这些话仍然如滚滚雷声。

  读书是为了培养孩子明澈的识别力,有些书越禁止,他们越要看,即使校园内禁止,出了校门也要看,出了学校也要到社会上看,所以老先生认为,上级的堵是愚蠢的,疏才是正道,应当让孩子多读书,培养他们的识别力才是正途。

  这让我想起我们儿时读书的种种,有人把课外书压在课本下,有人放在抽屉里,孩子们大概都以为老师发现不了。走在放学路上看,晚上打着手电筒在被窝里躲着父母看。对于课外读物的渴求原本是孩子对于知识的天生渴求,可是那个年代却被无情地压制着,但是真的压制住了吗?那少得可怜的一些课外读物,像一道道符号被深深地刻在脑海里,成就了今天的我们。

  幸好今天的孩子不再有这样的遭遇,可是他们又面对着更大的挑战,电子产品无情地争夺着他们的时间。老先生的文章虽然不那么具有现代性,但读书的方法却是永远不过时的话题。因为确实有许多人是不会读书的。就拿我自己来说吧,我也是自己一路走来多少年,读过多少杂书才慢慢地掌握了一些些阅读方法的,这条路走得极为漫长而曲折。我愿意叶老先生这样关于阅读的好书依然可以被重读,因为这是一位老教育家的真知灼见。

  回到书名,作者提出,曾有人说,读书不必求甚解,觉得书读百遍,其义自现。老先生很反对这一点,他认为读书必须有方法,因为习惯不是凭空养成的,方法也不是凭空就能学会的。这些东西必须有人教。我深以为然,之前读过一些让人每天养成好习惯的书我就受益匪浅,还有一些关于如何阅读一本书如何做笔记这些书都对我有很大帮助,我认为大家可以多找一些类似的书来学习,然后再去阅读其他的书籍,对于一个求知做学问的人来说,是非常有必要的。正如谓,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也。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