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落花水面皆文章》读后感精选10篇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读后感 >

《落花水面皆文章》读后感精选10篇

2018-03-23 21:15:01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落花水面皆文章》读后感精选10篇

  《落花水面文章》是一本由叶圣陶著作,开明出版社出版的精装图书,本书定价:46.00元,页数:232,文章吧小编精心整理的一些读者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落花水面皆文章》读后感(一):写文章和说话都是那么一回事

  拿到这本书的时候,我脑海中首先闪过的是这样一句诗:好鸟枝头朋友,落花水面皆文章。同样的七个字,诗里表达了读书之乐,而《落花水面皆文章》这本书则是讲述了写作的种种。

  《落花水面皆文章》是叶圣陶先生写的一本教人写作的书,共收录了31篇叶圣陶谈写作的文章,分为从写作是什么、怎样寻找写作的材料、怎样写作、怎样修改文章、怎样评判文章的好坏五个部分,从不同方面详细地论述写作思路技巧手法等写作要法,并解答了写作中可能会遇到的问题疑惑之处,语言朴实,通顺易读,观点明确,论述恰如其分,确实是一本很不错的写作指导书。

  就如书封上所写:

写作不是一件顶难的事,找到方法,提笔就可作文

  在这本书里,叶圣陶先生为我们介绍了许多写作要法,从写作的根本到从生活中寻找素材,从为什么要写作到如何写作,从修文到评文,其实找对了方法,你我都能作文,而我尤其喜欢的是其中一篇文章中提到一个观点——我们作文,要写出诚实的,自己的话。

  于是乎,我发现了,写作和说话,说白了其实就是同一回事。

  本书的开篇就告诉我们,写作是怎么一回事,写作就是练习思想本质上跟说话是一样的,是为了练习思想,表达思想。只是有的人用嘴,有的人用笔,从这一点来看,写作和说话只是媒介上的差别,用嘴说是说话,用笔写是写文章。所以,写作其实也是一件极平常的事,跟说话一样平常。

  事实上,能说好话的人一般都能写出通顺的文章,因为写作就是写话,就现代文的某个层面说,摒弃了过去写文言文的方式,现代文其实就是写话,既通俗顺畅妥帖。写话,首先要说好话,这一点的根本在生活中。有时候我们看别人讲话、讨论演讲都出口成章,流利准确地表达他自己的意思,这就是讲好话。所以,写文章也要能写明白自己的思想,写出自己的话,要做好这一点,关键在于两个方面:一是积累,二是做好准备

  积累是基础。在第二部分中,作者介绍的写作素材的来源,从生活中寻找素材,从阅读中累积素材,厚积薄发,才会有让人眼前一亮,甚至信服的可能。

  做准备是前提。就像是说话需要先打腹稿,写文章也要先想清楚然后再写,书中《想清楚然后写》《拿起笔来之前》等好几篇文章都在强调这一点,想好了再动笔,就跟想好了再说话一样,是很有必要的。

  我们常说,说话要让别人听得舒服,同样的,写文章也要让别人读得舒服。写作通顺的关键是锻炼语言习惯,一篇通顺、妥帖又有思想的文章会让人想要读一读,而一篇在前者的基础上再加上一种认真诚实的态度,那也许会让读者记住。我认为,要做到这一点,首先要在写之前想清楚,选题很重要,写自己能写的文章,就好比在一定的场合里说自己能说的话一样,见真、闻切、感深、思透。

  不管是写作还是说话,都需要养成正确的语言习惯,学习正确的语法,做好素材和词汇的积累,因为这些除了能帮助我们写好文章说好话之外,更是在锻炼我们的思维,将想法,或者说是思想正确地表达出来,因为写作,和世界的无声对话,和内心生动交流

  但是话说出口便不能改,而文章却有多次修改的机会。在“好文章是改出来的”这一个部分中,叶先生给我们介绍了修改文章的重要性和方法,记得之前看过其他的一些写作指导书,也提及了这一点,在成文以后,修改文章是很有必要的。叶先生认为修改文章必须读出来,至少要改到自己能读通顺,读妥帖。巧的是,叶先生介绍的方法,也正是很多人在用的方法:边读边改。

  本书还有一些关于文气、句法、评文等方面的文章,还特别着重地讲述了文章开头和结尾的技巧。那么在这里,我也来结个尾,其实写文章和说话都是那么一回事,但又不完全一样。

  《落花水面皆文章》读后感(二):所谓的写作技巧无非就是真情实感厚积而薄发

  作者叶圣陶先生,原名叶绍钧、字秉臣、圣陶,1894年10月28日生于江苏苏州,现代作家教育家、文学出版家和社会活动家,有“优秀的语言艺术家”之称。1916年,进上海商务印书馆附设尚公学校执教,推出第一个童话故事稻草人》。1918年,发表第一篇白话小说《春宴琐谭》。1928年,发表长篇小说《倪焕之》。1949年后,先后出任教育部副部长人民教育出版社社长和总编、中华全国文学艺术界联合委员会委员中国作家协会顾问、中央文史研究馆馆长、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政协副主席

  《落花水面皆文章》是叶圣陶先生谈写作的一本随笔,书中所收录的30余篇文章,均为我们在写作方面提出了非常宝贵意见。叶先生提出的文章就是生活本身、要养成认真的习惯、训练缜密的思维方式等概念和相应的方法相信不止对于语文学习,对于其他工作和学习,乃至处理生活方方面面的事情都会有所启发和帮助。

《落花水面皆文章》之思维导图

一、写作的时候我们可以写点什么?

  在叶先生看来,写作的起点很低,那些不会写作的人,多半是因为没有养成写作的习惯。养成写作的习惯很简单,当你想写的时候,把握住写作的念头,写下来就可以了。然后,写作虽是一件寻常事,却也需要通过一段辛苦系统学习和训练,才能掌握好的写作技能

那写作的时候,我们可以写点什么呢?

  1、记录一件事情。

  2、提出一种观点。

  3、说出一个道理

  4、表达一种情感

  以上这些都是我们可以去思考和写作的方向。因为阅读是写作的基础,我们不仅需要在阅读中明白书中说些什么,更需要明白它对于那些“什么”是怎么说的。理清别人的行文脉络,那么在自己写作的时候,心里也就有底了。所以,在学习写作的时候,要从阅读开始进行。

二、怎么去写作?

  写作之前,首先要问问自己的写作动机是什么?你要表达的中心旨意是什么?你准备怎样去搜集和处理你的素材?你打算运用什么技术来处理它?你要知道自己的思路是怎样发展的,而里面人物的情感又是怎样去表达的?

  最重要的一步,就是“定主旨”。定完主旨后,你所有的字、词、句都要去为你的主旨来服务有关主旨的話才说,而且要说得准确,说得妥帖,说得没有遗漏。而无关主旨的話,一句也不要多说。

三、如何对文章进行修改?

  写完文章后也不能够立即松懈了,因为好的文章都需要多次的打磨和修改。改文章无非就做这么的几件事:没写明白的,把它改明白。没写正确的,把它改正确。多写的,把它给去掉。少写的,都给补上。这样写觉得语气不好,就换一种语气。这个词用得不够贴切,就换另外一个。

四、什么样的文章才能算是一篇好的文章

  懂得写作的人,一般也懂得去辨别文章的好坏。而好的文章应该包含以下几点:

  1、言而有物,言而有情。

  2、所写的东西,都要有所为

  3、通顺、流畅

  4、既上口,也入耳。

  5、准确、鲜明、生动。

  叶圣陶先生在书中表明,只有能够感动自己,打动他人的文章,才能算是一篇好的文章。好的文章需要作者结合自身生活历练,并把自己的真实情感,通过后天习得的“写作技巧”来呈现出来。而所谓的写作技巧,无非就是真情实感,通过不断地笔耕,练习,厚积而薄发。

  叶先生在书中给于了我们很多养成良好的写作习惯、提高文学素养的方法,尤其是在增强作文能力,以满足日常生活和工作的需要。非常的实用。此外,作者“谈写作”系列的还有以下书籍,有兴趣的朋友也可以购买阅读。

  《落花水面皆文章》读后感(三):心诚则灵

  如果你不知道写作的材料从哪里来,请你打开这本书。

  如果你不知道怎么练习写作,请你打开这本书。

  如果你不知道好文章是怎么来的,请你打开这本书。

  如果你不知道如何区分好与不好的文字,请你打开这本书。

  如果你连写作是什么一回事都不知道,请你一定要打开这本书。

  这本书的名字就是《落花水面皆文章》,是教育家叶圣陶老先生的著作。无论你是学生、文字爱好者还是作家,都可以从这本书中得到启发。

  写作难吗?不难,只要会说话,你就能写出文字。

  写作难吗?难,想要写出好文字,你就要下番苦功夫

  我们在写作时,面临的第一大难关就是不知写什么?想过这个难关,我们首先要知道写作是什么?写作为了什么?

  写作就是说话,为了生活上的种种需要,把自己要说的话说出来;不过不是口头说话,而是笔头说话。

  如果把写作比喻成一道菜,那么就少不了食材,食材哪里呢?食材可以外购,也可以自家产的。外购就需要我们大量的阅读,自家产的素材就来源于我们的生活。

  想想我们在上小学年级的时候,我们写的什么?是不是看图说话?把你看到的的事物写出来,便成了一篇小作文。

  我们的眼睛每天要看到很多很多的画面。你在车上看到路上的行人、你看天空云层变化、你每天吃的饭菜、你梦里的情景等等,这些都是我们写作的素材,就像这本书的题目一样,生活是写作的好材料。

  我们只需要多观察、多用心,我们就会取得上好的食材,而且是应有尽有取之不尽用之不绝。

  有了食材,我们得下锅啊,比如我们来盘炒菜,是热锅放油还是冷锅放油?这就好比是文章的开头,万事开头难啊,好的开头就成功了一半儿。

  不同文章的载体,有不同的开头。比如,记述文记述的一件事物,就要先提出该事物,然后把各部分分项写下去。演讲稿的开头就要有礼貌,找些新鲜而适宜的话来说。书信的开头就是打招呼和寒喧。说明文大体是要把所要说明事物下一个诠释,立一个定义。所以说,开头也是有讲究的,如果写说明文您用书信的开头,得,这就好比,您想吃醋溜白菜,最后给您上一锅珍珠翡翠白玉汤。

  结尾也和开头一样,不同的体载有不同的结尾方式,写文字切记不能虎头蛇尾

  我们这道菜要出锅之前,总是少不了要闻闻味道,淡了加些盐,颜色浅了加些酱油,色香味俱全才能出锅。

  我们的文章也是如此,在你对外发布之前,也要多多修改。写文章就是说话,就是想心思。把思想表达出来,靠得是一个字都不乱用,一句话都不乱说。

  如果炒菜要求色香味俱全,那么我们的文字就要做到读来上口,听来入耳。我们的文章要做到立场和观点正确,同时还要具有鲜明性和生动性。

  以上这些全部做到,那么我们就是一个合格厨子,以上说的都是技法。其实最主要的是心法,心法是什么?心法就一个字——诚。

  技法相同的人,同样的材料,为什么有的人就能做出一道美味,而有的人做出的确是难以下咽?做菜做的就是一个心境,你诚心诚意,你的菜就是上品。你心烦意乱,你的菜也好不到哪去。写文章也是如此,用我们的诚心,写下每一个字,必会感动和影响每一个人

  《落花水面皆文章》这本书都是围绕着一个诚字来写,语言通俗易懂,值得大家好好体味一下书的内容

  《落花水面皆文章》读后感(四):好鸟枝头亦朋友,落花水面皆文章。

  近来想要重拾写作,无论英文的,还是中文的。购物平台上看到《落花水面皆文章》,着实被书名吸引。如此言简意赅,且富有画面感。

  后来,才知道这句出自《四时读书乐》,附原文。这首七律写的真好,读诗太少,难怪不知。

四时读书乐 By 翁森

  山光照槛水绕廊,舞雩归咏春风香。 好鸟枝头亦朋友,落花水面皆文章。 蹉跎莫遣韶光老,人生唯有读书好。 读书之乐乐何如,绿满窗前草不除。

  处处皆文章,只是要养成良好的习惯。

  我们观察、思考,写正确价值观的文章,抒发内心情感,所有这些并非为了写作,而是我们本该如此,至于文章,只是水到渠成,良好习惯养成之后的一个自然产物

  将来,呦呦到了写作文的时候,我会把这本书推荐给他读一读。不是宝典,只为开阔视野,多个思路,换个角度看待再平常不过的写作。

  《落花水面皆文章》读后感(五):写作并非只是写出文字仅此而已……

  古人云:“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对于读书来说,每读一遍,就能参透一些个中的道理,可是,对于写文章来说,就另当别论了。书读得多,不一定能写得出一手好文章,而书读得少,也不见得就写不出好内容,从如今层出不穷农民诗人、农民作家中便可见一般。从李易农、余秀华到周春兰、范雨素……这些人均出自农村,且文化程度不高,也不可能像很多文人墨客那样接触到太多太多的国内外优秀的文学作品,却都凭借着自己的生活阅历、生活经验创作出惊世之作,继而声名远播。那么,很多人应该会与有着同样的想法,怎么样才能做到提笔可作文,文章出彩不流水呢?希望我能从叶圣陶先生所著的《落花水面皆文章》中解开这“天大的秘密”,开启自己提笔即能创作的那扇神奇的大铁门。

  关于写作练习,叶先生在书中如是说:“你必须有一些材料,有一番意境,才可以习作。材料是实际生活中得来的,意境是此时此地想起的,你凭这些个练习说话,练习思想,绝非应付假设,绝非为他日的说话思想作准备。你练习得好,就是当前说好了一番话,想好了一段思想。所以习作也是一种实际生活,不是假设的游戏”。对于这一点,我很赞同。写作并非只是将文字用手头写出来,或是电脑打出来就行的,有的时候,我们手头写出来或是电脑打出来的文字,经过口头读出来之后,书写的段落或是语句就会觉得不通顺,说白一点就是拗口。虽然叶先生说写作就是用笔头说话,而非口头说话,但是,阅读阅读,除了阅,也要读。尤其是习作练习,一段文字或是一篇作品在正式“面市”之前,除了用眼睛去看之外,也要口头读个几遍,再三思索,反复斟酌,才能修改出一篇极好的习作。当然,这是我个人的一点小小的看法,很庆幸的是,在《落花水面皆文章》中叶先生也说了类似的话,说明我还是有些领悟的。

  书中提到阅读是写作的基础,这一点,我既赞同也不赞同,如果单纯的只是阅读不同的书籍,而阅读完没有自己的思想的话,可能还是没法完成一篇写作练习,但是,如果空有思想,却没有任何的书籍积累,同样也是坐井观天。说到阅读和写作,我很惭愧,有的时候,纯粹是为了写作而囫囵吞枣地将一本书看完,这样导致的结果就是,我对书的理解只浮于书的内容表面,而没有深入到作者想表达的最深层的意思,像极了《落花水面皆文章》中叶先生点名的那种两天看完一部书,还沾沾自喜,愚昧而不自知的学生。叶先生的话可谓是一语惊醒梦中人,想要真正读好一本书,不是一目十行,迅速看完就叫读好了,这一点,我真的需要加强和改进。

  《落花水面皆文章》可谓是让我眼界大开,有种“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的感觉。叶先生的文字并非华丽的词藻组合而成,倒像极了面对面跟我们交谈,没有说些高深莫测的话,所有的教诲皆像是春雨般一点一滴的渗入到我们的脑海中,很受用。看了《落花水面皆文章》我明白,写作除了要多阅读、精阅读外,也需要拥有自己的人生阅历,有些时候,人生阅历的深浅决定了我们对一本书的理解程度。如此说来,想要完成一份优秀的习作,真的非一日之功,我仍需努力。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