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大明王朝是被谁干掉的(原创性的新思路、新观点再度书写中国大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读后感 >

《大明王朝是被谁干掉的(原创性的新思路、新观点再度书写中国大

2018-03-26 20:50:01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大明王朝是被谁干掉的(原创性的新思路、新观点再度书写中国大

  《大明王朝是被谁干掉的(原创性的新思路、新观点再度书写中国历史)》是一本由杜车别著作世界知识出版社出版的424图书,本书定价:39.90元,页数:2017-8-1,文章吧小编精心整理的一些读者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大明王朝是被谁干掉的(原创性的新思路、新观点再度书写中国大历史)》读后感(一):《大明王朝是被谁干掉的》书评

  首先,这本书的作者是杜车别,着重调查明朝的历史,与古往今来做比较,是一本值得阅读的书。   明朝灭亡有以下几点:   1、明朝时代地方胆小如鼠,无官威。   2、当时书生迂腐,抵制外来文化。   3、数学文化我国更为先进,到了元朝,失传将近,到明朝末期,才开始兴起,却已经被西方国家领先。   4、病毒的蔓延和医学落后,使国家沦陷。   5、国库空虚,养不起士兵,造不起军火。   6、民不聊生忍无可忍,只能选择起义。   7、叛乱无数,灭不尽,剿不完;本是良民,却走上歧途。   8、天灾无数。(崇祯十三年,灾荒严重,蝗虫来袭,瓜果蔬菜草根树皮一一被吃尽。饥荒之时,以人为食)   崇祯四年,冬灾。   崇祯五年,盗贼灾。   崇祯六年,饥灾。   崇祯九年二月,以人为食灾。   9、人民无知皇帝赈灾无数,无人感恩。   10、皇帝自己节省,无内帑,却被人民认为有私藏小金库。   11、明灭无腐败,腐败不容易,与今无比。   12、农业税过低。(现代者王毓铨认为,王朝周期循环都是向农民征收过重的田赋榨干了农业经济。实则,明初期平均税率为百分之三点一六,明晚期平均税率为百分之一点九七,平均税率均低于三十分之一)   13、即便税收低,依旧有人逃税漏税。   14、扶持商人。   15、无法控制社会现象。   16、工业发展。(明代炼钢技术是当初世界上遥遥领先地位)纺织业,制瓷业,制糖业,造纸业,印刷业等等不断向外推广,导致没落。(私营企业方面优势使国营企业逐渐没落)   17、海禁令如同虚设。(海禁令长时间放松,岛夷内发生了内讧,恶人王直,徐州海,汪五峰等人勾结起来,深入内地,祸连三省 )   18、科举。   19、利益格局决定征收税。   20、向商人征收税费,无疑虎口拔牙。   21、税收比例失调,官员胆小,向着商人,导致系统崩溃。   22、皇帝下严禁,官僚疏忽办事。   23、被误会的明朝各代皇帝,导致现代人对此有误解。   总结:国亡,乃正常现象,已经有三百年历史的延续。   明朝的灭亡并不一定是贪污腐败,皇帝无能昏庸残暴,社会腐败不堪,民不聊生。   所以,明朝走向灭亡,所有的天时地利人和都有关系

  《大明王朝是被谁干掉的(原创性的新思路、新观点再度书写中国大历史)》读后感(二):名家推荐——李晓鹏

  杜车别的许多文章提出了很多原创性的新思路、新观点,吸引并启迪了无数历史爱好者。这部《大明王朝是被谁干掉的》体现了杜车别一贯的研究功底扎实逻辑推理严谨风格,围绕明朝为何灭亡这个重大历史主题,对整个明朝的历史乃至整个中国历史都进行了别开生面的阐释,行文波澜壮阔,引用广泛有力,中间有许多发人深省、启迪思想的好材料、好观点,是一本难得的有关明史和中国历史的著作。

  ——经济学博士、《从黄河文明到“一带一路”》作者李晓鹏

  《大明王朝是被谁干掉的(原创性的新思路、新观点再度书写中国大历史)》读后感(三):《大明王朝是被谁干掉的》——清风不解明月

  当八旗子弟的长刀战马跨过了万里长城冲进了紫禁城,当吴三桂冲冠一怒为红颜迎接了努尔哈赤的大军,当崇祯皇帝把自己交给了那棵歪脖子终结自己的生命,明朝,这个中国历史上最具有活力,最丰富斑斓的时代,就这样惨烈结束了它276年的统治

  自此,明朝灭亡了,有关大明帝国的所有一切,我们就只能在历史的迷雾传说里听说一二,传的最多的是那些反清复明的江湖人,还有誓死捍卫明朝文人学士,这些人大都被戴上迂腐的帽子,明朝的十六皇帝也在电视剧中一再的被提起,一再的被演绎,也一再的被嘲笑。

  看看吧,最近这几年除了清朝的宫斗剧,就数明朝这些皇帝们的戏份最多了。好像说来说去,大明王朝的十六位皇帝有政治才能,治国能力的真是寥寥无几。在这些电视剧里没本事,没脾气的皇帝们,都被骇人听闻的东厂,大太监魏忠贤,还有锦衣卫等等把风头抢了去。难道这些皇帝们真就是这么不值一提,只是平白有个世袭的皇位吗?人活一世,谁的身后没个故事更何况大明帝国的皇帝们?!大明王朝的皇帝们个个有不一样的传说,比如曾经靠要饭度日的开国皇帝朱元璋,比如抢了侄子皇位的永乐皇帝朱棣。

  大家慢慢的达成了共识,明朝的这些皇帝们除了开国皇帝朱元璋和永乐皇帝朱棣,其余的皇帝还真是没有干实事的,除了做木匠的就是练仙丹的。国家大事不是交给了首辅大臣就是交给了宦官,就是真想干事,似乎能力也有限,就比如亡国的皇帝崇祯,他非常节约,也非常勤奋同时也是一个拿不定主意的皇帝,大臣们让杀了大将袁崇焕他就那么杀了。

  有人说,大明王朝就亡在这些个“窝囊废”的皇帝们手里,说这些皇帝整天在朝堂上除了增加赋税,就是错杀功臣良将,历史真的是这样吗?八旗子弟们入主中原的时候,明朝真的就因为这些皇帝们的治理没有了一丝一毫的反抗能力?难道偌大一个王朝就这样说亡就亡了?

  想想,宋朝的文明在当时与海外各国相比较,已经非常发达,但是经过元初年和元末年的战争消耗和搁置,已经把发展起来文明,文化大都消耗殆尽了。终于,明朝将全国大一统,和周围国家的联络通道又畅通以后,明朝的知识分子们不是和传说种那样抵制,而是对这些外来文化如饥似渴的学习,并把这些知识加以推广。在许多技术落后欧洲的情况迅速学习,有些技术已经赶超了当时的欧洲各国,比如再物质守恒原理运用到化学反应过程的定量分析中,宋应星的分析是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还有薄珏把她制造的望远镜用于火炮实战这在当时世界也是第一人。能创造这样文明的辉煌成就的大明王朝怎么就到了最后的内忧外患呢?

  明朝亡国的17世纪中叶,这个时间段时一个全球政治动荡不安时期,世界上多个地区都发生了动荡和暴乱。明朝更是经历了,历时长达8年的大旱。再河南,竟然整整三年年都没有下过一滴雨。灾民越来越多,没有丁点儿儿粮食,除了造反真是无路可走,饥民变成了反民。这个时候的紫禁城既没有办法安抚,也没有办法镇压。没有办法安抚是因为没钱,没有办法镇压不是没有军队,而是没有军饷。就是与金作战最前线的辽东宁远军的军饷也是没法保证。崇祯时期明朝最先进得火器部队——登州训练的新军,军饷都拖欠三个月之久!为什么会这样呢?不是说经济空前繁荣吗?怎么就没钱赈灾,没钱发军饷了呢?难道这个王朝的灭亡的责任真的就是这些皇帝们造成的。

  难道真的就是,天下大势,合久必分分久必合。真的是清朝的八旗子弟们占据了天时地利人和,灭了这大明王朝。

  所有这些答案都在《大明王朝是被谁干掉的》这本书中,本书的作者杜车别考证了大量的史料和历史文献,让我们看到了一个拨开迷雾重见天日的大明王朝。

  比如一直有人把明亡主要原因归咎于崇祯皇帝,在某些认看来,崇祯皇帝刚愎自用,任用奸人,滥杀大臣,横征暴敛,更是杀了抗敌大将袁崇焕。被神话的大将军和被耻笑的懦弱皇帝,真相到底如何——《大明王朝是被谁干掉的》给你一个信服的答案!

  《大明王朝是被谁干掉的(原创性的新思路、新观点再度书写中国大历史)》读后感(四):名家推荐——许苏民

  每读一本好书,我都会像蒙田一样地问自己:“你知道什么?”更深感洛克所说的“每一个明白事理的人都是抱着几分怀疑来主张己见”的见解深刻。《大明王朝是被谁干掉的》正是这样一本能使我获益,能使我为之赞叹并掩卷深思的好书。你也许不完全同意其个别观点或提法,却不能不正视书中提出的详实论据,不能不承认作者丰富的知识背景。从本著作中,我读出了一种理性探索精神,这种精神是当今中国学界最需要的。

  ——南京大学中国思想家研究中心教授许苏民

  《大明王朝是被谁干掉的(原创性的新思路、新观点再度书写中国大历史)》读后感(五):《大明王朝是被谁干掉的》那些事儿

  《大明王朝是被谁干掉的》那些事儿

  读《大明王朝是被谁干掉的》

  文/方木鱼

  想起来一个笑话的翻版:土豪儿子学习成绩不佳,一天课堂上历史老师问他大明王朝是被谁干掉的?他说不是他干掉的!老师当时就给他爸打电话说:你儿子最近上课越来越不像话了,我问大明王朝是被谁干掉的,他竟然回答说不是他。回家后,被他爸一顿毒打,第二天他爸打电话给老师说:昨晚他已经承认大明王朝是被他干掉的,老师,无论多少钱,我们家都赔。

  长期以来,传统理论封建王城兴衰更迭的历史告诉我们,明朝是亡于皇帝贪婪吝啬,官员腐败,以及政府横征暴敛,而努尔哈赤讨明朝的七大恨更加坚定人们的这一看法

  杜车别的这本书不落窠臼。得益于作者深厚文字功底和学术水平,杜车别的书中提出了很多原创性的新思路、新观点。宋明时代,整个社会的文化程度信息交流都已经达到了相当高的水平。张岱在《夜航船》序中提到:“余因想吾八越,唯余姚风俗,后生小子,无不读书,及至二十无成,然后习为手艺。故凡百工贱业,其《性理》、《纲鉴》,皆全部烂熟,偶问及一事,则人名、官爵、年号、地方枚举之,未尝少错。学问之富,真是两脚书厨。”

  郑和下西洋,这个具有标志意义事件是一个极富争议的话题。大家都知道,明朝在当时拥有世界最强大舰队的帝国,曾以巨大热情拥抱海洋。从1405年开始,郑和在29年中先后七次下西洋,之后明朝的海外航行逐渐终止,在郑和最后一次航行回到国内(1435年)之后80年,葡萄牙人来到了澳门,原来行驶着三保船的海洋已经被欧洲人控制了。郑和率领的明朝海军在舰队规模、航海技术和组织协调水平诸方面都是当时的最高水平。这是史学界公认的事实。但是为什么郑和之后再无郑和?为什么以巨大的热情拥抱海洋的国家最后却退缩起来而错失了一个新的文明时代?

  杜车别的《大明王朝是被谁干掉的》一书,,行文波澜壮阔,引用广泛有力,比如他评说郑和下西洋这一具有标志意义的事件,众所周知的是郑和率领的明朝海军在舰队规模、航海技术和组织协调水平诸方面都是当时的最高水平。但是为什么郑和之后再无郑和?为什么以巨大的热情拥抱海洋的国家最后却退缩起来而错失了一个新的文明时代?杜车别在前人经验基础上,得出了更深层次思考:“郑和七下西洋于公于私,无论对国家中央政府还是对下层手工业者和贫民,在经济上都有莫大好处,那为什么最后却在一片反对声中不得不终止呢?这就牵涉到明代文官集团性质—通过科举制度选拔出来的文官集团,代表的恰恰是部分商人资本家集团的利益。”

  如果你读过《明朝那些事儿》,那么你可能并不一定能接受这样的行文笔法。但如果你只读《明朝那些事儿》,你肯定不定会对书中的某些醍醐灌顶的观点印象深刻。所以,你更应该读一读《大明王朝是被谁干掉的》那些事儿。

  《大明王朝是被谁干掉的(原创性的新思路、新观点再度书写中国大历史)》读后感(六):立意与自述 / 杜车别

  钱穆说:“过去不能包孕未来,不能控制未来,则此过去便成死绝,便成寂灭,亦便于历史无关。”我之所以对明代历史特别兴趣,正因为明代是中国传统思想文化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重大关键节点。澄清明代的历史,意义不仅仅在于明代本身,更在于对华夏文明文化思想价值认识

  历史的发展有其必然性,但也有偶然性。历史道路总体是进步的,但进步的过程又必然是曲折迂回的。一些人因为明清迭代,就认为清比明更有活力、更进步,而中国近代的落后是中国固有文化的劣根性导致的结果—这种观点是不能成立的。

  从始至终保持强大坚固的文明在整个人类历史上从不存在。如果西方因为古希腊、古罗马最终灭亡,就因此对古希腊古罗马的文化弃若敝屣、彻底否定,那就不会有西方的文艺复兴和近代的再度崛起。文明从来是在传承的基础上才能达到新高度,是站在巨人肩膀上。一个国家和民族如果妄图彻底推倒自己的固有文化另起炉灶简单抄袭模仿外来文化,结果只能陷于愚昧野蛮,或沦为附庸,难以对世界文明作出有自己独特价值的创新性贡献

  通过重新认识明朝,特别是明朝灭亡的真正原因,可以真正树立起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坚定信心。中国文化自身本就具有开放进取的精神,从来不缺乏自我革新自我进步的能力。同样要清楚,我们提倡复兴中国文化不是复古,不是认为中国的思想文化越古越好。恰恰相反,中国的历史尤其是明代的历史本身就证明,中国传统思想文化是不断进步的。在当今时代要复兴中国文化,首先是在华夏文明已经达到的高度上继承和发展,而不是希求回到几千年前春秋战国时期的水平。

  在当今时代复兴中国文化,也不是要把某个中国古代思想家或学者当成神圣不可侵犯的偶像或将其言论当成教条,而是要真正恢复中国文化开放自信包容进取的精神,要恢复传统文化那种三军可以夺帅、匹夫不可以夺志的傲气,恢复君子和而不同的宽容,恢复海纳百川的广阔胸怀,恢复那种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的雄心,这才是真正意义上的中国文化的复兴。

  从总结历史教训而言,宋明社会中那些看似涣散的个性解放、看似效率低下的平民力量对皇权的约束、平等精神的崛起等,才代表当时的历史应该前进的大方向。但沿着某个方向过于顺利地直线式前进,有可能跌入陷阱乃至深渊。对于这个过程的认知,应该避免两种思想误区。一种是,因为大方向是正确的,就认为实际的方针策略应该不顾一切都指向这个方向,任何迂回后退都是犯罪,哪怕前进的道路上充满各种陷阱,也不懂回避后退。另一种是,因为在具体的情境下正确策略是迂回甚至后退,就错把后退本身当成了进步,而把另一方当成反动分子,甚至无条件推广到一切情况下,把长期维持这种后退当成了天经地义。

  而所谓的思想误区又往往和不同的利益集团联系在一起,才有可能转变成左右政权方针的巨大力量。不能因为进步的大方向是某个利益集团坚持的而又导致了具体策略上的灾难性失败,就否定其本身的进步属性;但也不能因其大方向上的进步,就否认其在具体政策上呈现的自私短视。历史的是非对错,绝非舞台戏剧那样简单分明,从历史中得出正确的经验教训并非易事,需要有识者长久的耐心、牢慎与公允。

  本书部分主要内容已在网络上发布多年,一些观点也不断扩散。此次出版,增加修改了一些内容。我并不希望能说服所有人,一部分人读后能有所启发、感悟,在此基础上对中国历史有更深入的思考,足矣。

  二〇一七年三月二十五日

  《大明王朝是被谁干掉的(原创性的新思路、新观点再度书写中国大历史)》读后感(七):认知真实的明朝,冷静分析明朝灭亡真相

  可能很多人对于明朝的印象还停留在朝廷腐朽,官员腐败,结党营私,宦官当权,皇帝昏庸无能……甚至有人对朱元璋这个农民得了天下这件事也耿耿于怀。对于明朝的灭亡,主流说法是大明朝廷已腐朽到无以复加,加之连年灾害,民不聊生,老百姓揭竿而起,适逢清军入关,明朝便亡了,甚至历史课本里也是同样的论调。

  真实的历史果真如此吗,还是后来的“历史”进行了刻意引导,描绘了一幅想要展现给我们的画卷?

  没有哪个年代在研究历史方面能够比现在更加便捷,互联网技术带给了人类崭新的学习、交流、研究方式,提供了展现群体思维优势的完美平台,史学爱好者可以第一时间将研究想法和史料论据分享给其他人,互通有无,共同论证史学观点的真伪。这本《大明王朝是被谁干掉的》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诞生的,这是在明史研究领域的资深达人杜车别将群体智慧的结晶总结出的史学论著。

  这本书从几个方面探讨真实的明朝历史,和明朝灭亡的真相原因。

  明朝真的是专制腐败、腐朽落后、人怨沸腾的吗?事实恐怕并非如此,出现这样的主流思想本身的原因就是多方面的,其一,对于历朝历代灭亡原因的惯性思维使然;其二,清朝为加强统治,必然做出的舆论和思想导向;其三,史学研究者在众多史料佐证下愿意相信的“真相”。

  真实的明朝并非一无是处,恰恰相反,中国当时在世界上恐怕是最强大的帝国。在科技方面,中国与西方各有所长,“西方有优势的数学、天文、地理等方面大明也并未落后多少,而在化学、生物、医学、冶炼等领域反而是中国保持领先”。

  在经济领域更是如此,当时的中国与世界贸易频繁,各国纷纷加强与中国的贸易往来,一度世界近半的白银通货在中国,可见贸易的兴盛,从某种程度上来说,这可能是较早的经济全球化发展趋势。当然,世界各国积极发展与中国的贸易,白银海量流入中国还有一个相当重要的原因:中国的黄金白银兑换比率远高于世界水平。对利差及黄金的追求让世界各国疯狂涌入中国(本书并未真正涉及世界金融领域的相关分析,也许是受篇幅所限,作者对经济的分析更多是从贸易、税收等领域展开)。

  从资产阶级发展角度看,中国的资产阶级萌芽及迅速崛起比西方要早不少,工商业的繁荣让当时的中国成为世界性的大帝国。

  在军事方面,当时的中国海军所向披靡,就连后来占岛为王的郑氏都能轻松击溃当时的海洋霸主荷兰的舰队,明朝军事之强可见一斑。

  当时的开放、自由,尤其是对新鲜知识、科技的包容度与适应性是中国历朝历代中较为突出的,积极的学习能力更让中国在诸多领域赶超了西方。

  在思想方面,“中国儒家思想尤其是程朱理学对西方进步产生了革命性作用”。

  那如此强大的大明何以衰败,被清军趁虚而入,并最终灭亡呢?原因当然也是多方面的,很重要的一方面恰恰是因为资产阶级的崛起和工商业的繁荣发展。资产阶级利用科举等方式,逐渐增加了在朝廷的话语权(最终实际控制政权),促使朝廷“改进”政策,极大地降低各领域的税收水平,这在很大程度上继续促进了工商业的加速进步,但在另一方面,财政水平长期偏低,降低了政府的运转效率,降低了国家对各方面的控制力,失去了权威性;这在灾荒时期就显示出其致命缺陷了,连年灾荒赈济,国库都几乎耗空,再赶上边疆有战争威胁,国家连军饷都凑不齐,援辽军队没饭吃,才成为流寇,四处抢劫,国内饥民、百姓不断加入,逐渐演变成了起义,而控制力不足的政府更无饷可用,难以组织其有效反击,清军趁机入关,终结了这“繁荣”的王朝。

  从没有那个朝代像清朝那样受到前朝民众的反对和抵抗,更是提出了“反清复明”这样史无前例的口号,反对时间跨度和范围广度都是绝无仅有的,这恰恰证明了明朝在社会各阶层中是很得民心的。

  作者在本书中提出了很多与之前主流相悖的观点,但这并非刻意标新立异,而是通过群体智慧反复论证过后提出的,有理有据,值得一提的是,本书有近半篇幅是引用的各种史料文献,当真是论据详实,各种观点作者都分别深入探讨和研究,对世人了解史实真相和研究历史都有着积极意义,以史为鉴,这对国家发展积极总结得失也提供了有益的参考。

  《大明王朝是被谁干掉的(原创性的新思路、新观点再度书写中国大历史)》读后感(八):推荐序 / 李晓鹏

  中国进入网络时代以后,许许多多历史爱好者开始利用网络来发出自己的声音。他们利用网络进行共同学习,打破传统史学的藩篱,在日夜不停的网络辩论中,对史料挖掘比对的深度在很多方面都大大地超越了传统史学。这其中,对明朝历史的探讨,一直是网络史学研究的热点。

  杜车别是在过去十多年的网络明史大讨论中表现最为突出的人物,也是最早参与其中的网络名人,他的许多文章提出了很多原创性的新思路、新观点,吸引并启迪了无数历史爱好者。我的《从黄河文明到“一带一路”》中有关明史的部分,有很多材料和观点,都得益于阅读杜车别的文章或者观看他在网络上与各种反对者的论战。

  杜车别阅读史料广泛深入,考证谨慎,这是他超过绝大多数网络明史爱好者的地方。这部《大明王朝是被谁干掉的》体现了杜车别一贯的研究功底扎实、逻辑推理严谨的风格,围绕明朝为何灭亡这个重大历史主题,对整个明朝的历史乃至整个中国历史都进行了别开生面的阐释,行文波澜壮阔,引用广泛有力,中间有许多发人深省、启迪思想的好材料、好观点,是一本难得的有关明 史和中国历史的著作。我希望每一个关心中国历史的朋友都能够阅读这部书, 也一定能够从中获益。

  书中有一些较长段落的文言文史料引证,可能会让文言功底略有欠缺的朋友望而生畏,但我觉得其实并不可怕,很多地方可以跳过,从正文中找到作者的解释或结论即可,并不会影响对全书的理解。只有遇到对作者的观点不太赞同,想要认真寻找史料根据的时候,再来细读其中的文言材料就可以了。我个人的文言功底也很一般,但用这个方法阅读杜车别的著作,一直都很顺利,也 从中受益匪浅。

  (本文作者李晓鹏,系经济学博士,著有《从黄河文明到“一带一路”——中华帝 国的治乱得失》、《这个国家会好吗?——中国崛起的经济学分析》等。)

  《大明王朝是被谁干掉的(原创性的新思路、新观点再度书写中国大历史)》读后感(九):钟永圣博士:《大明王朝是被谁干掉的》让我对导致明朝灭亡的诸多原因有了一个全新的认识

  《大明王朝是被谁干掉的》使我对导致明朝灭亡的诸多原因有了一个全新的认识。

  根据书中例举的比较详实的历史纪录,让人得到这样一个印象:明朝不是毁于一般印象中的崇祯皇帝的贪婪、专制和枉杀,及其导致的一系列无可挽回的亡国诱因,而是毁于已经形成气候的商业资本利益集团,毁于他们“在约束条件下个人利益最大化”的诉求和通过文官集团控制了国家的财政税收制度,导致国家没有足够的课税收入以赈济灾民、发放军饷,致使饥民们为了糊口生存而铤而走险,危害社会,致使军队失去最起码的给养而军心涣散,无力战斗,最终在内忧外患的双重打击下,江山易主,改朝换代。

  这种深层逻辑的史实揭示,将给新时代的国家安全建设提供一个巨大的警示。

  《大明王朝是被谁干掉的(原创性的新思路、新观点再度书写中国大历史)》读后感(十):#大明王朝#一个悲剧延伸另一个悲剧&迟来的个人主义和自由主义

  黑格尔曾说:“中国历史从本质上看是没有历史的,它只是君主覆灭的一再重复而已,任何进步都不可能从中产生。几千年的中国,其实是一个大赌场,恶棍们轮流坐庄,混蛋们换班执政,炮灰们总是做祭品,这才是中国历史的本来面目。事实上,中国任何一次革命都没能使这个历史改变。”

  不可否认,历史的发展过程就是合久必分,分久必合的。而我对这句话理解是中国历史的发展过程缺乏个人主义和自由主义。此书前言写了明末清初,我先举个例子是清朝鼎盛时期,也是历史上未知骄傲的乾隆时代来证明黑格尔的话。

  根据《清世宗实录》:凡国家政事,关系重大,不许闻风妄行传说,恐太后闻之心烦。皇太后仁慈,抚爱朕躬,圣心切至,凡有所知,母子之间,岂有不告之理?但朕与瞩望大臣所办政务,外人何由而知?其应奏闻母后者,早已奏闻矣。宫禁之中,凡有外言,不过太监等。得之市井传闻,多有舛误。设或妄传至皇太后前,向朕说知其事,如合皇考之心,朕自然遵行;若少有违,关系甚钜,重劳皇太后圣心,于事无益。尔等严行传谕,嗣后凡外间闲话,无故向内廷传说者,即为背法之人,终难逃朕之觉察,或查出,或犯出,定行正法。陈福、张保,系派出侍奉皇太后之人,乃其专责,并令知之。

  这是什么意思呢?说白了不让太后干预朝政。也说明皇帝是有先见之明,顺天府修庙宇一事后,这道圣旨看似是颁发给太监了,是给太后。原文曾说:张保糊涂不知事务陈福随圣祖多年理合深知体统几曾见宁寿宫 太后当日令 圣祖修盖多少庙宇朕礼隆尊养宫闱以内事务一切 .仰承懿旨,岂有以顺从盖庙修寺为尽孝之理?(之后,太后与乾隆达到了“理想状态”的母子关系) 可以说乾隆的盛世,饥荒的盛世,是专制制度空前的稳定,是只需有肠胃,不许有脑子的盛世,是失去自由与个人的社会,是坐实了“奴隶”二字的社会。

  再说说清初,顺治十八年,哭庙案,一百多名士子到文庙孔子牌位痛哭抗粮。起因是当地地方官逼赋税太过严苛,希望减轻负担,并无暴力行为,更无推翻之说,但清廷大怒,以“罪大恶极”“不可逭者”三条罪,逮捕多人,十八名参与被砍头,其中一名有名的文学家金圣叹,临死时曾给家人写信说“杀头至痛也,籍没至惨也,而圣叹以无意得之,不亦异乎?

  可以看出在朝代更替时,读书人对官员不满意,而说“天理正从人欲中见,人欲恰到好处,即天理也,向无人欲,则亦并无天理之可言矣。”的陈确,可以说是遇到了与哭庙案类似的,只是后来利用了舆论传播使得官员软下来,最终县令和包庇县令的人被免职。(崇祯十五年)

  可以说在清初时期,官不作为,民不聊生,而且有部分地方的庸官(崇祯十一年)秀才都看不起,对于当时的人来说明朝的灭亡无疑是悲剧。而对于我们活着的人来说,这悲剧的意义更为广泛,具有更深的意义,首先最能想到的就是自由主义与个人主义更为严重的剥削。

  因为在明中到明末都是灿烂的,像是西方的文艺复兴,而对比清朝依旧拿乾隆举例,乾隆在位的六十年正好是英国工业革命的时间。乾隆四十一年美国独立,乾隆五十四年,法国爆发资产阶级革命。

  可以说正是拿短短六十年我国并未跟上世界的脚步,而且还在不断的压制个体的自由,不将就个体,依旧是封建王朝,加上后来的闭关锁国,呵。明代的社会不像清代的社会是死水,而是奔腾的大江,可以看见肥硕的鱼,看见绿荫的山峦滚滚前行,那里有新的科技,新的文艺,新的思想,早已不是个别天才的璀璨天空,也不是孤芳自赏的自娱自乐,而是加速的星火燎原的水乳交融,社会的每一个关节每一个气息都是向前的。

  还是那句话,明朝的灭亡无疑是一个悲剧,但更是一个悲剧进入下一个悲剧。失去人道主义精神的专制是难以长久的,至少可以以史为鉴,那是穷苦的繁华,不利于子民,也能体现领导者的自私。

  优秀的社会应以人类本身”人人平等“”人道主义“出发发展,要不畏惧强权斗争到底。中国历史上似乎很少有革命成功的,我记得中国文学现代史,从最初的美好,被沦为政治的宣传,后经觉悟,甚是凄惨。

  鲁迅说“中国是世界上国耻纪念最多的国家”,历史上,除夷狄对华夏的荼毒,多数时候是自己人戕害自己人,自己人屠戮自己人,其残忍程度绝不亚于外人,只是家丑不可外扬,耶鲁大学华人经济学家陈志武曾言:“中国的钱美国可以用,非洲可以用,朝鲜可以用,政府可以用,官员可以用,富二代可以用,二奶可以用,唯独老百姓不能用。”我们可以发现这不单单说的是“个人主义”“自由主义”的事情,更是为官不作为的悲剧。

  以史为鉴,莫要走苏联的老路。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