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几乎爱人的读后感10篇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读后感 >

几乎爱人的读后感10篇

2018-03-26 20:56:02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几乎爱人的读后感10篇

  《几乎爱人》是一本由秋微著作,中信出版集团出版的软精装图书,本书定价:42.00元,页数:304,文章吧小编精心整理的一些读者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几乎爱人》读后感(一):与爱同行

  人生是一场修行。秋微的《几乎爱人》一本书中,三个故事,都与爱有关,也都与失去有关。失去,不见得是失去对方,有时候,失去的是彼时的心境勇气,倘若让你重来一次,你未必如初那般用力遗憾来自于此,疼痛也来自于此。我们相遇过,也相爱过,我们几乎就成为了爱人。

  在序言里,秋微说,“我是看《红楼梦》长大的,盛筵必散像一个天生的刺,长在我心底时间长了,业已和我的人生观合而为一,时常隐隐作痛,这真是福祉——疼痛的存在,令人确定心神的存在。

  第一个故事《几乎爱人》中的妈妈,身上就有宝钗的影子。在别人看来天塌下来的大事,她都如冷香丸一般,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她爱读《源氏物语》,爱它包裹在故事里的,只能意会不能言传的物哀。很多人喜欢书中的第一个中篇《几乎爱人》,Yuki的母亲,在秋微的笔下,是一个爱读《源氏物语》的女人,爱读《源氏物语》的女人并不多。活得透彻纯粹的人,大多是孤独的,孤独不是坏事,坏的是因为孤独而放纵自己,坏的是因为孤独而选择将就,Yuki的母亲不是这样,她教导自己的女儿:我希望你的世界里没有那么多对不对的分别,我希望,你的世界,更多的是留给美不美。一辈子都要珍惜“美”,一辈子都要宝贝“动心”,这才是最重要的。

  于是,带着这样的心境,她赋予故事中的每位女主人公独特的人生观,她们都活得很积极很尽兴,但骨子里,又充满绝望。这种绝望又不是消极,而是薛宝钗式的”空而无我”。宝钗是个在“找”和“执”中参透看破的人,生性平和,又没有妄想,这就意味着她不会有破灭感,清醒明白,无求无喜,一切有度。

  第二个故事《暗恋时代》,比之《几乎爱人》的空寂感,则多了些喜剧色彩。故事中的女主人公,性格颇多洒脱,像《倾城之恋》中的白流苏,遇到一位可怕可爱可怜对手造化弄人,兜兜转转,擦身将过未过,一回头,恍悟太迟。但是,那又如何呢?“我是俗气之人,对于分别,我既无眼泪,也不懂沉默。”洒落不是落,而是升,对生活提升,对所有物事抱有“大惊小怪”的欢愉,懂得抓住瞬间的快乐

  第三个故事《爱,不由自主》,作者写得最为用力,似乎要把这一生的起跌悲喜,全部集中在短短几年时间内发生,这就使得读者在阅读过程中,像在看一部快进的电影,五十分钟,从序幕到终章,小艺和伍锦程已结束了半生之缘。

  久赌必输,久恋必苦。所以,秋微才会让每个故事中的主人迅速走到结局吧。她们的爱情不是指甲,剪掉可以重新再长出来。她们的爱情是牙齿,失去之后永不再来。当初爱得有多甜蜜,失去时就有多痛苦

  但是,即便爱里有过苦痛,也是人生宝贵经历。因为,与爱同行,我们的人生才不会枯萎。

  《几乎爱人》读后感(二):所谓幸运,就是那个差一点吧

  在《几乎爱人》的前言里作者秋微说,这本书的宣传主题她们定位为“丧式爱情”,有关于“丧文化”虽然早已成为一个网络热词,但我却从未搞懂它的含义为此还专门度娘了一番:丧文化指流行青年群体中带有颓废绝望悲观情绪和色彩的语言文字或者图画。与《几乎爱人》中所讲的三个故事,相互印证,我发觉我看到的不是他的丧,而是一种隐隐的期待与希望。

  我很喜欢与本书书名同名的《几乎爱人》故事。《几乎爱人》里面得钟秋我认为是秋微在本书中塑造的最成功的一个角色。以至于在你看完这个故事后,你会在大脑完整的呈现出她的模样,甚至你会爱上她,而不仅仅是因为她的大长脖子大长腿。我找不到合适的形容词来形容钟秋,但是就是那样的一种感觉理想中的爱人就应该是这个样子的,靓丽的外部形象自不必说,知性、成熟富有才华、懂得生活,有情趣,我认为这是一个完美女性的形象。虽然Yuki的爸爸说这是一个谁都瞧不上的女人,活该她孤独!但是你仔细品味一下的话,你会觉得钟秋就像是一坛陈年老酒一般味道浓郁醇厚,又像莲花一样可远观而不可亵玩。

  《暗恋时代》中的两个人恩怨纠缠了半辈子,却依然像一个陌生人一样,明明很爱,明明很在乎,却都装得毫不在意,也只有在这个故事里感受到那种“丧”的感觉,两个人一般的颓废绝望!如果故事中没有男主的那封信的出现的话,这个故事显得就太单薄了一些,那封信才是整个故事的点睛之笔吧!

  当故事不再像故事,而真正演变成一种真实生活经历的时候,你会慢慢的喜欢上它。对于秋微的文字,你会发觉你在看的不是故事,就像是一个活生生的人在一个个方块字之间演绎着自己的生活与爱情。那一个个冷冰冰的文字都像是活过来了一样,生动活泼

  书得封面上有三句话,基本可以完美的诠释三个故事的精髓所在。你的一生中,一定会有一个人几乎成了你的爱人,在他之后你才是最好的你,这是在说钟秋;爱是一个人的事,爱情是两个人的事,既然时光如此短暂,就让暗恋慢慢延长,这是对黎浩然和熊猫女一错二十年的感叹;我们差一点就在一起了,可惜,差一点;还好差一点,这是对李艺三十五岁时爱情来临与失去做的最好的注脚!仔细想想,在这三句话里,我们莫不是也可以找到自己的影子吗?

  《几乎爱人》读后感(三):几乎爱人

  今天才收到的这本几乎爱人,意外惊喜,只因为封面的一句:你的一生中,一定有个人几乎成了你的爱人,在他之后,你才是更好的你。在恋爱中,我总是吃亏,并不觉得是福气吃一堑长一智,事后反思,是我的相貌过于老气,还是脾气太臭,在爱情中吃过一次亏,才能下次更加珍惜。

  《几乎爱人》是秋微的新作,小说里面有三个中篇故事,讲的都是爱情故事。在爱情中,总有时间是想说而不能说的时候,看看书中的悲喜离合,想想自己的故事,突然就像遇到了另一个自己,替他着急,为她可惜。秋微说女人要好看,她的小说也好看,追求美的人都会喜欢。在煽情的文字中,展现了许多爱恨哀欢的情感,似咖啡,似浓茶。

  秋微的语言简单直抒胸臆言简意赅,书中经常出现金句,她一句简单的话会直击你的内心,让你幡然醒悟。“接纳是最好的温柔”,告诉你打开自己的内心,走出去,不要逃避自己。温柔的劝你,不由自主的就听进去了。

  秋微收到了许多杂质目的追棒,她是作曲系毕业的,追求美的一切,她的文字是美的,故事是美的,把她对生活的理解放进了对小说人物形象里面,伤感之余感叹我要是她就好了,我会怎么怎么样,融入进了角色。

  她有自己的电台节目多才多艺,做的时间也很长,深受大家的喜爱

  书中有一个情节,我没有过“缺乏”的经验,所以对什么也没有过度的“贪图”。我也没有被压抑的经验,所以也不会对外面的世界过度好奇。他被父母行为教育尊重规则的人。做功课一贯可以是因为父母的规则。初中时便跑到男同学家里做客,和男同学拥吻,妈妈看到了当场控制不了的大笑,嘲笑十六岁的他们接吻的生硬,还亲自示范,这是大家都喜欢的奇葩父母了吧。我看到这里有点小小的羡慕她。

  王朔写过一句台词社会就是一帮人在那里装,你不装,早被打出脑浆子了。因此大多开始装,装不能认输,装不能任性,装不明白装糊涂。伍锦程把她一个三十五岁的女人装成了小女孩,从此内心柔软

  这就是秋微的小说,希望有机会关注更多的作品,很棒。

  ɖ��|6���

  《几乎爱人》读后感(四):一点悲剧,几多美感

  在我人生最多愁善感的少女阶段我喜欢在影视里追求极致的伤感,时至今日,我印象最深的电影画面之一,还是《天若有情》的最后,刘德华一边拭血一边载着身披白纱的吴倩莲向教堂飞车而去,以及他离开后吴倩莲赤脚在空无一人大街上绝望地狂奔。那一刻,我的感情在《追梦人》的配乐下瞬间膨胀到无边无际,而后彻底崩盘。

  世间的故事,虚虚假假,真真实实,都要在某些悲剧面前,才能博得人们同声一哭。而从艺术角度来说,悲剧本身就具备着崇高的美感,为了得到这种美感,我们愿意承受在欣赏过程中必须经历的悲伤、畏惧、怜悯和痛苦。

  然而,这种悲剧的美感,并不常常能遇见体会。粗劣的作品,总是为悲而悲,甚至不惜破坏故事的内在逻辑和人物性格,对这种强情节的追求,最可怕的后果之一便是美感的丧失。

  《几乎爱人》算是我近期看的最有美感的一部作品,在悲剧的内核下覆盖有一层不哗众取宠精致。然而,这种“悲剧”不似生死沉重,而更多是被命运推着亦步陷落的某种情感的无望。

  这是一部由三个故事组成的中篇小说集,主题是爱情,一篇比一篇更浓烈,一篇比一篇叫人欲哭无泪,这种欲哭无泪,作者在封面用了一个词,叫“丧”,可以说是十分精准了。成人世界的爱情,少了许多声嘶力竭的哭闹,只在许多必然的无果里,弥漫出了无法说明的无奈沮丧

  第一篇《几乎爱人》里的母亲,是个热烈通透女子,爱舞蹈爱源氏物语,也爱金钱爱怼人,会说“人一辈子都要崇尚美,崇尚心动”这样的诗语,也会说“爱钱有什么不好?钱能让人自由”这样的大俗话,不曾缺失过什么,因此也没有对什么有过分的欲望,她兀自地盛开和孤独着,对世界保持着清冷的疏离感。一个四十多岁的女人,活得热闹而不世俗,孤独而不寂寞,是叫人羡慕的。

  这个故事可以拎出许多有美感的部分,比如她和羽生庆太那段“友达以上,恋人未满”的跨国关系,比如安坐于伊豆的静谧神宫,比如所谓“既然生如朝露,但愿有始有终”的唱喟,但于我而言,最美的还是姿态,无论是母亲的,还是庆太的,即使并不全然地被生活善待,也在不抱怨中活出了寂寂的美丽

  日本人说“樱花七日”,真是叫人伤感,世间好物大多如此,而尘世感情也如缤纷的樱花一样,真正的好时光不必长久,已经足够叫人惦念。

  第二篇叫《暗恋时代》,乍看之下我对这个标题不满意的,纵然暗恋是浩大无边的情绪,但它始终是一种私人化的心情,带着某种怯懦小气,而“时代”这个词又是如此宏大,把这样一小一大的两个词组合起来,有某种违和的怪异。看完之后,又觉得,也许这是作者的有意的考量,把一种非常个人的情绪在时间和空间上漫漫拉长,拉长至二十年,拉长至超过半生,至此,它终于配上了“时代”二字。

  这是一个很明显向茨威格《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致敬的故事,一个女人年幼时期宿命般地遇见了一个男人,从此把自己的一生都投注在对他的爱恋里,而对方对此一无所知。这样的故事,无论如何逃脱不了悲剧感,但《暗恋时代》还是和《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不同,后者带着一点“直男癌”式的自以为是,一个女人的不计回报、不敢叨扰的无边付出,在某种程度上是男性自我想象胜利,会让某些女性微微地不快;而《暗恋时代》的女性视角比较悲情,即使几番错过,即使从未被记起,我也并不觉得女主人公是“可怜”的,她用她的方式爱了一个人,仅此而已。而其中的挣扎、苦痛、失落、遗憾,在纯粹的无解的热烈的爱面前,都成了美丽的一部分。

  第三篇《爱,不由自主》是三个故事里最长的一个,看得出来作者写得很用力,视角转移到了职场,和职场相关,必然是现实向,在人物的刻画上花了许多心思,因此出现了许多千姿百态的“脸”,然后,在这些脸里,有一张脸跳脱了出来,清晰了起来,它和你四目相触,天雷地火。

  这个故事的美,在于一种可能,这种可能是,一个人无论到了哪个年纪,都可能和真爱相遇,哪怕最后的结局是“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梦亦如电”。

  人生无悔则会无趣,因此几乎的爱人才成为了心口永恒的朱砂痣,一点殷殷的红,是永远的挑逗。

  对于从来都偏爱悲剧作品的我来说,读这样一本书是过瘾的,它让人沉溺在一种你明知是负面的却无法自拔的情绪里,我认为厉害的故事应该如此,沉浸于情绪,而不是故事本身。这种情绪会让你恍惚,让你分不清这究竟是美丽的哀愁,还是哀愁的美丽。

  《几乎爱人》读后感(五):从那天起我竟调乱我左右

  ——以前总以为,人生最美好的是相遇。后来才明白,其实难得的是重逢……

  “有些人,没有在一起,也好。”这是《莫失莫忘》里的话,对《几乎爱人》也甚为贴切。我对你,这一生,哪个可比,我与你,差一点,永远一起。

  感谢作者拯救了我的词不达意,大概是秋微每本书的共通的独特之处了。

  第一篇《几乎爱人》里Yuki酱做着我这个年纪乐于且向往事情:找自己,而钟秋活成了我对年近半百的女性所有的幻想:仍有心头的朱砂痣床头的白月光。好似羽生庆太作为soulmate注定没有在一起才是最好的happyending才是老天爷的成全。

  书中第二篇《暗恋时代》里对大学的描写虽有点倒嚼的小气,但又是那种心服口服、感同身受的怨念。我在一个很差的地方学电影,所以我什么也没学会。蔡康永说过,不好的学校用来谈恋爱也不错,只可惜这一点我也未能得偿所愿,所以我成了一个有真女文青悲剧命运的冒牌女文青。大学前我还有一群一样“热爱电影”的好朋友,至少会隔三差五的谈个电影,换本书。会喝酒抽烟形式主义叛逆,也仰望星空谈过人生理想。而大学里整天跟着一群现实主义小女人吃吃喝喝,听她们抱怨学校和男人,我还真就恍惚了什么是梦什么是现实。 暗恋,一直是个美好又辛酸的词,我二十年的人生里还未能容下像熊猫小姐这样一段旷世的暗恋,有些艳羡那种含蓄而深邃带着东方美的爱情。但转念一想,算了吧这种爱情看看就好,活成秋微小说的人也太惨了吧,“几乎”“暗恋”“不由自主”三篇标题都没那么坚决,都有那么一线希望,可这一生最折磨我的从来不是绝望而是希望呀!

  第三篇《爱,不由自主》里小艺过成了我想象中“完满”的样子:要有一技之长,要受过伤害然后要尝过世界上最甜的爱情,要归来孑然一身。小艺的事业是公认的成功,二十几岁遭遇过第一次怀孕和“潜逃”的大叔,经历过心里的张皇和“金属绞在肉里”的剧痛,然后经历了限量版爱情,和限量版的失去。我信小艺那种 我也曾把光阴浪费甚至莽撞到视死如归,只因爱上你才渴望长命百岁 的感受,也信小艺对艾姐的祝福是真的说不出口的;我相信伍锦程说的不论发生什么我都不会离开你是真的,倒不是他有多相信永远吧,只是当时当刻,我只想和你一辈子,而人生的有趣就在离别亦是真的。

  书终归还是表达了一个人,说了书的这么多还是想要聊聊作者。

  微姐是第一个带我见识“好看”的重要性的人,不是单纯涂脂抹粉的好看,是生活的精致,是做事情的妥帖,是从来不会用力过猛而露出狰狞的面目,极尽优雅。

  而除了舞台上谈笑风生的秋微,大抵再也没有比得上《几乎爱人》里的她更“好看”更让我神魂颠倒的。

  我是喜欢看分享会现场的秋微,你也知道的,舞台这种东西充满了欺骗性。灯光的折射和背景的渲染联合作假,是红唇,是笑眼,是指甲划过纸张的风情,是轻启朱唇的动人,是蹙眉沉思一瞬间的画面的静止。我也喜欢单纯地沉溺在《几乎爱人》的文字中,她每写一句,你看到的都不是一句话,而是这个女人二十年来的经历,是她谈过的每一场恋爱,是她的每一次热吻,是她喝过的每一杯咖啡,写错的每一个别字,发生的每次争吵以及翻过的每一个白眼。

  林夕写说:从未跟你饮过冰,零度天气看风景,所以我没有被你改写一生,怎配有心事。我可是被你重新书写过的人呀,怎么能不好好过一生。我是个健忘的人,有很多事我都忘记了,但还记在银川,第一次新书分享会见她那天,她现在玻璃橱窗前,金色的阳光洒在她的长发上,我偷拍着她的背影,她偶眺窗外,没有发现我,但我却看得到那双弯弯的眼睛里有片柔光。古人说 凿壁偷光,我偷的也是一束光呀。

  这是篇书评,是自白,也是表白。我一直和秋微的书恋爱,和书里的人生离死别,你知道的,恋爱的人愿意夸恋人却几乎没有愿意分享这种“好”的吧。秋微和她的书之于我就是如此,我愿小心收藏在心尖,甚至某一闪念自私的小恶魔,多希望据为己有无人分享。但昨晚闺蜜突然激动跑来跟我说:你为什么从来没有送过我秋微的书。问得我一头雾水,她在接下来一个小时表达了喜爱和兴奋后埋怨一句:“你要是早点让我看过她的书我或许会早点过成自己喜欢的样子”

  所以,才想分享给你,遇见永远都不太晚,愿你成为见过“爱”的人

几乎爱人链接戳

  《几乎爱人》读后感(六):对的时间对的人

《几乎爱人》秋微著

  知道秋微,是因为戴军,他曾经不止一次在节目里说起秋微,说起这个“会作词会填曲,会写文章会做生意,会开快车会喝二锅头,会唱歌的谜一样的女子”。小时候我是戴军的歌迷,后来他在江苏卫视的一档综艺节目,风靡了大街小巷,俘获了不少江苏妹子的心,而他本人也算是现实版的励志哥吧。呃,有点跑题,我只想表明,爱屋及乌,让戴军交口称赞的人,想必真的很好。

  后来我特地的去听她的电台,看她的节目,读她的文字,发现她确实很好。她学识渊博,谈吐得体,知书达礼,气质优雅,的确堪称“才女”,然而,仅此而已。因为这个圈子中这样的女子太多太多了,她的故事和文字尚不能引起我的共鸣。

  是的,那时候的自己太年轻,读不懂她字里行间隐藏的,或落寞或骄傲或清醒的情绪,因此,我错过了她。只是在别人偶尔提起秋微这个名字时,会有片刻的失神。

  这一错过,就是好几年,直到今天,再次捧起了手中的这本《几乎爱人》,我突然发现,我喜欢她笔下的每一个故事,理解故事里每一个人。许多年前的求而不得,竟然这么轻易地就直达我的内心。

  这本《几乎爱人》书各和秋微的人一样,简单直白,没那么多弯弯绕绕。几乎爱人,顾名思义就是差一点就成为了爱人。这本书讲述了三个虽丧却也很浩荡的爱情故事,“人生如梦,际遇无常”,私以为,她们都没能在对的时间遇上对的那个人。

图片来自网络,侵删

  《几乎爱人》是我最喜欢的一个故事。Yuki的母亲钟秋几乎活成了我想要成为的样子,最欣赏她对钱对爱情的态度——“看到机会就积极争取,拥有的时候相当珍惜,缘尽失去的时候该放手就放手”。她也有年轻任性的时候,可她总能在一团乱麻的关系中,很好地保持她自己的模样,那种世人皆醉唯我独醒的疏离感和孤独感,有种天山雪莲般的清透。很羡慕她和庆太的感情,似友情、似亲情、似爱情,这世间大概没有比她活得更清醒通透的女子了吧?然作为一个母亲,我也欣赏她对Yuki的教育,睿智开明、奖惩并重,以身作则。

  都说暗恋是一个人的兵荒马乱,《暗恋时代》中的熊猫小姐,将她的暗恋从十岁澎湃到三十多岁,或许还会一直进行下去。明代的汤显祖曾说过“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深”,王菲也曾唱过“只是因为在人群中多看了你一眼,再也没能忘掉你的容颜”,我想熊猫小姐与黎浩然戏剧般的相遇,大概也带了点宿命般的味道吧!只是谁也没想到的是,她一直都存在黎浩然的生命里,她眉心的那粒朱砂痣怕是要永久留在他的心中了。

  在看《爱,不由自主》时,我一直将李艺脑补成秋微的模样。看她如何从职场小白,一步步成长为一个雷厉风行叱咤风云的职业女性。秋微用她多年的从业经历道尽了影视圈各种内幕,看得我血脉偾张欲罢不能。在此背景下,一个大龄女强人却遇到了今生的灵魂伴侣,甜蜜的生活即将开启。岂料生活就像一部狗血剧,就在你以为一切柳暗花明的时候,它跟你开了一个天大的玩笑,从此,她失去了一个深爱的人。恋爱需要过程,失恋也需要过程。所以,当李艺领悟到“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时,她终获得了真正的自由。

《滚滚红尘》歌词摘抄

  上面的三个故事,无论是如知己般神交已久颇具默契的钟秋和庆太、还是如宿命般纠缠半生的熊猫小姐和黎浩然、抑或是一见钟情的灵魂伴侣李艺和伍锦程,他们几乎成了爱人,几乎,就是没有。

  不过,没有也没关系,因为——

  有些人不属于你,但遇见了就很好。

  正如我时隔几年再度遇到秋微,无论多久,你也总会遇到那个人。

  这样也很好,不是吗?

  最后我想说,我也很喜欢朴树,喜欢了好多好多年。

  《几乎爱人》读后感(七):叹人间美中不足今方信

  我发现,我喜欢的作家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那就是都读过《红楼梦》,并深受其影响。视《红楼梦》为古今奇书,一入红楼深似海,再也走不出来,情陷其中,难以自拔。

  比如张爱玲,她说人生四大恨事之一便是“红楼未完”。还有亦舒,一套戚本大字《石头记》,手不释卷,“数十年如一日,反正没有其他嗜好,香茗一杯、沙发一张,吁口气,趁着这奈何天,伤怀日,寂寞时,翻开那怀金悼玉的《红楼梦》”。

  内地的女作家中,秋微也是典型的一位红迷。从前读她的作品,便总有种熟悉而亲切的感觉,那是相似的审美所引发的心理上的共鸣。喜欢《红楼梦》的作家写出来的文字,都带有一种烟花散尽后的灰心与厌世感。就如元妃所做的那首被贾政视为谶语的灯谜:一声震得人方恐,回首相看已化灰。

  秋微的小说,从《莫失莫忘》到《几乎爱人》,字里行间,无不弥漫着这种气息。我不觉得这是“丧”,“丧”是一种主动的自嘲,带有戏谑的成分,试图借着一种表面的“心灰意懒,烂泥扶不上墙”表达对自己的珍爱,嗯,我堕落着,也快乐着,酒足饭饱,不思进取,这样的人生,挺好,我很满意。

  而秋微的小说,通篇都在说着“通透”。是水熄了火,土掩了水,风吹散土,山阻挡风,人移走山,时间消磨人,而心又战胜时间,当心空无一物,便无边无涯。

  《莫失莫忘》的书名取自贾宝玉那块通灵玉上刻的字:莫失莫忘,仙寿恒昌。借以表达告别与分手的最佳状态。

  《几乎爱人》也恰如其名,三个中篇,三个迥异的故事,无不述说着“得不到”之悲苦与“放得下”之怡然。

  在序言里,秋微说,“我是看《红楼梦》长大的,盛筵必散像一个天生的刺,长在我心底,时间长了,业已和我的人生观合而为一,时常隐隐作痛,这真是福祉——疼痛的存在,令人确定心神的存在。

  于是,带着这样的心境,她赋予故事中的每位女主人公以独特的人生观,她们都活得很积极很尽兴,但骨子里,又充满绝望。这种绝望又不是消极,而是薛宝钗式的”空而无我”。宝钗是个在“找”和“执”中参透看破的人,生性平和,又没有妄想,这就意味着她不会有破灭感,清醒明白,无求无喜,一切有度。

  第一个故事《几乎爱人》中的妈妈,身上就有宝钗的影子。在别人看来天塌下来的大事,她都如冷香丸一般,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她爱读《源氏物语》,爱它包裹在故事里的,只能意会不能言传的物哀。

  物哀一词来自日本,指心有所感,真情流露。它只崇敬美,崇敬动心,并不去论断其是非,也不以对错去考量。

  拥有这样特质的人,便能活得单纯而自在,你无法以世俗经验去推测她的动机,只任万物自生,如天观世。不去驾驭生命,不论好坏,只论清浊。

  这篇小说是秋微在东京创作的,她特意选择这个城市,也是为了充分吸收日本美学文化中的某种空灵感。简、素、一期一会,以黑白灰为主色,都市霓虹与寺庙、佛塔、梵音和谐共存,有西装革履,也有和服浴衣,木屐声脆响,既淡雅舒适,又轻柔绮丽,与冷酷、前卫、时尚、摩登的现代建筑,各自为政,又互相映照。

  第二个故事《暗恋时代》,比之《几乎爱人》的空寂感,则多了些喜剧色彩。故事中的女主人公,性格颇多洒脱,像《倾城之恋》中的白流苏,遇到一位可怕可爱可怜的对手,造化弄人,兜兜转转,擦身将过未过,一回头,恍悟太迟。但是,那又如何呢?

  “我是俗气之人,对于分别,我既无眼泪,也不懂沉默。”

  颔首合十,珍重再见。

  这不也是一种“莫失莫忘”的宝贵姿态吗?

  如果也以一个日本词汇来定义,那就是“洒落”。指一种素质高、品味好的主义。追求一点心思,一点享乐,对“流行”有选择权,而非它的奴隶。活得舒适、逍遥、快活,不理会他人的感觉和意见。

  洒落不是落,而是升,对生活的提升,对所有物事抱有“大惊小怪”的欢愉,懂得抓住瞬间的快乐。

  第三个故事《爱,不由自主》,作者写得最为用力,似乎要把这一生的起跌悲喜,全部集中在短短几年时间内发生,这就使得读者在阅读过程中,像在看一部快进的电影,五十分钟,从序幕到终章,小艺和伍锦程已结束了半生之缘。

  久赌必输,久恋必苦。所以,秋微才会让每个故事中的主人公迅速走到结局吧。她们的爱情不是指甲,剪掉可以重新再长出来。她们的爱情是牙齿,失去之后永不再来。

  当初爱得有多甜蜜,失去时就有多痛苦。

  想要熬过这一关,只有为“失去”重新注入意义。

  失去一个深爱的人,也就同时失去了令人备感折磨的恐惧,这是一种尘埃落定的认命,让你明白无情乃暮鼓晨钟当头棒喝,事过境迁,不放无益。

  虽然一切皆定数,但心境已截然不同。

  做人,若有这点见微知著的小聪明,既来之则安之,便能平安过一生吧。且听《石头记》中茫茫大士和渺渺真人对那顽石所说:“红尘中有些乐事,但不能永远依持,况又有美中不足,好事多磨八个字紧相连属,瞬息间则又乐极悲生,人非物换,究竟是到头一梦,万境归空。”

  一本小说,三个故事,似可参透人生了。一生只那么一堆筹码,时间有限,无论如何,参透最重要。

  《几乎爱人》读后感(八):人生最美不是相遇,而是重逢

  我极少会写相关关于爱情的文章和评论。因为自己确实是个感情迟钝的人。不知道怎么去叙述。

  年少时的爱情很美好,也很纯真,一起憧憬未来,一起爱的死去活来,因为太过美好毫无瑕疵,所以这样的感情只能承受美好的一切,不然一点瑕疵就摧毁了所有的山盟和海誓。

  长大后的爱情,参杂了太多成分和小心翼翼,相反工作事业上的难题难不倒自己。唯独感情可以把自己的意志摧毁的淋漓尽致。长大后,你会觉得,一个微风的午后,一个夕阳的傍晚,一个美好的背影,和一个难忘的回忆。你都会觉得,如今的自己,怀恋当初的恋情。可是你忘了,时间走了,原地等你的人也不在了。

  在如今的社会中,把爱挂在嘴边的年轻人比比皆是,但是大部分人都不太懂爱一个是怎么回事,因为拿出放大镜和尺子,觉得对方一定要按自己的方式和准则对待自己,或者拿别人的伴侣来进行对比来衡量一个人到底爱与不爱。我觉得这种爱真的是很悲哀的。因为你以为的不一定都是你以为的。

  真正的爱不是太多的甜言蜜语,而是我懂你的欲言又止,你也懂我的喜极而泣。是在我说想你的时候,你也刚好真的在想我,不是你爱我的美貌,也不是我痴迷你的俊朗,而是在不为人知的时候,我理解你的脆弱保护你的不足,真正的爱就是像全世界宣告我是为你护短的人。真正的爱就是所有人都遗忘放弃了我,你还义无反顾的相信帮助我。真爱其实就是和你在一起很心安。

  《几乎爱人》这本书籍作者阐述感情最后恰当好处的心理柔软。所以真爱不是美好的,而是经历了一切还要在一起的人。

  我突然想起我以前写的一篇文章,那年,我一不小心弄丢了你,后来沧海桑田我好想你。好希望我的某一个人生际遇,你在哪里等我,给我一个久违的拥抱。人生最美不是相遇,而是重逢!

  《几乎爱人》读后感(九):爱情丧的刚刚好

  几乎爱人》三个故事都带着丧气,但都丧的刚刚好。

  第一篇同名故事《几乎爱人》中新潮妈妈,放过周遭人也放过自己的活着。一般的女人发现自己老公有外遇总能整出很多花样来,要么闹老公,要么闹第三者,最起码会嫌弃小三吧,故事中的这个妈妈却让人意外,不哭不闹不上吊,接纳果断离婚成全,果真是接纳是最好的温柔,感觉到幽兰般的清香。妈妈与日本牧师相知相遇,一般大家都以为有下文,可就是没有,不按常理出牌,让我们读的人看的好过瘾。对呀,是几乎爱人,几乎成了爱人,可就是没有,有点小遗憾,可是就是会觉得是那么的刚刚好。

  第二篇故事《暗恋时代》是那么长情的一个暗恋。七次的相遇,前六次在暗恋方的记忆里都很轰烈但在被暗恋方记忆里都是淡淡的,第七次突然的转笔,有点幸福来的太突然却戛然而止。这诡异般的笔调带点丧又是丧的恰到好处的刚刚好。

  第三篇故事《爱,不由自主》是三个故事中唯一一个让我看的会想继续要他们好下去的一个故事,他们大龄的相知相遇又灵肉合一,为什么就不能好下去呢?当看到回过头来写在医院遇到安慰的那个陌生姐姐时,我惊呼完了,那个陌路人一定是男主角的前妻。。。好调皮的设计!但就因为是前妻,所以看着看着就接受了,因为是前妻,所以这种丧又丧的刚刚好。

  《几乎爱人》读后感(十):恋人未满

  几乎爱人  成年人的爱情和青春年少的爱情不一样,不是非要有那些波折的桥段,不一定非要男的痴心,女生千万种的作,成年人更多的是惺惺相惜或者仅仅是身体的吸引,都可以成为在一起的理由,又不一定非要在一起,所以慢慢越来越多的人对于多元的爱情状态越来越宽容,也有了大房心态这样的词汇。但事实上,真的爱情是什么?作为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解释。像我这样世俗到不行的女人,喜欢的还是能嘘寒问暖,日夜相伴,一日三餐,即使粗茶淡饭也是蜜里调油的感觉,对于我这样的人,什么刀光剑影,剑走偏锋的爱情我都不向往,我也觉得自己智商不够,不能胜任花式爱情。  看看秋微所写的《几乎爱人》里面的各种爱情的形式觉得真是很有戏剧性,也是很值得寻味的。那种恋人未满,友情过剩的知己鄙视那种商人的婚外情,也许是艺术形式上的爱情看不起世俗的爱情的一种代表吧,还有很有意思的是两个互相暗恋的人,却各自有自己的心事,即使身体熟络到不行,还是不能挑明彼此的心路。很好玩的一种现象,像是大家都有自己的舞步,展示了最美的舞蹈,生活在自己的世界,即使对面是自己灵魂的伴侣也不能在一起共舞的感觉。书中的三个故事都是没有在一起,明明相爱却不能在一起,是缘分不够吧,但是恰恰是这样的遗憾,反而更美,其实有时相爱这件事是经不住时间的,最美的爱情正是那得不到的人变成了明月光,变成了朱砂痣,得到的人就是在岁月的蹉跎中变成了一地鸡毛的黄脸婆和大肚子秃顶男人。  最后一个故事是最感动我的,我们被自己的眼光所限制不相信一见钟情的爱情,但是这个世界上是真的有这样的爱情,可惜的是,这个灵与肉都和谐的爱情也没有修成正果,爱情不到最后一刻,谁知道结果呢。真是唏嘘不已,我记得金庸老先生娶了胡茵梦,看到仙女出恭的情景就不再抱有幻想,就觉得喜欢的女人爱情给了她就好了,婚姻过日子还是那个熨贴的人互相搀扶,说不定还能有白头到老的机会呢。 《几乎爱人》里的故事之所以动人,因为里面的爱情都是我们想要的样子,里面的爱人都是我们想爱的人,你梦里想见的,你想到她就会开心,这些爱情如果成长成美好的果实,会不会还有人记得它娇媚的花朵的样子呢?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