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乎爱人》读后感10篇
《几乎爱人》是一本由秋微著作,中信出版集团出版的软精装图书,本书定价:42.00元,页数:304,文章吧小编精心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几乎爱人》读后感(一):命中注定 爱过就好
秋微的这本新书出版之前,她曾让大家选书名:《当我们分别》还是《几乎爱人》。我选了《几乎爱人》,就是喜欢这个名字,让人觉得这简单的四个字里蕴含着不简单的故事,而故事也并不会像《当我们分别》那样,在还没有开始之前就被那么明显地的赋予了离别的悲情基调。当书名最终确定为我喜欢的《几乎爱人》后,更加多了一份对这本书的期待。
《几乎爱人》里的钟秋,从她说出的话和教育子女的方式都能看出,这是一个头脑和内心有内容的女人,也就是这样的女人,才能被庆太称为知己。就像廖一梅在《柔软》中所说的:“在我们的一生中,遇到爱,遇到性都不稀罕,稀罕的是遇到了解。”钟秋是懂庆太的,因为她,庆太看清了自己,成为了更好的自己。我想,没有什么比成为更好的人更能检验一份感情的价值了。如果可以,两个人一起,做对方更好的彼此;而如果只是生命中的过客,那就学会释然,心怀感恩的一个人向着更好的道路上继续前行。
《暗恋时代》里,熊猫小姐和黎浩然,从孩童时代就出现在彼此的生活和精神世界里的,却又像两条平行线,二十年的里的七次偶遇,每一次在秋微的笔下,都显得那么的巧妙,让人觉得这是偶然中的必然。而第七次也是最后一次的相遇,像是两人将这二十年心中积蓄的所有情感的迸发与释放,张力十足。有些时候,当你与某一个出现在你生命中人,有了一段无法被取代的交集后,你会用某种特别的方式表达出自己的情感,哪怕这不为对方所知,都不再重要,因为那点滴的瞬间早已因经历而变得永恒。
熟悉秋微的读者都知道,她的每一部小说里,都会有一个人物名叫“伍锦程”,她就是用这种方式表达对金城武的喜爱的。所以,看到《爱,不由自主》,我一直期待着伍锦程的出场。果然,这一次,这样的一个人物,很“秋微式”。李艺和伍锦程,两个相爱的人,在快要携手开始人生新的篇章时,被命运开了一个大大的玩笑,不得不分开的同时也让人不禁感叹:人,有时候在命运面前是多么的渺小。任其捉弄,却束手无策,毫无还手之力。失去挚爱的痛,或许只有那些真正经历过的人才会懂。痛,那就把一切都交给时间吧,时间会抚平伤痛,时间也会让爱慢慢释然。爱与失去,永恒在活着的人世间。
拜伦的《当我们分别》中有这样一句话:“如果我们再相逢,时隔经年,我将何以贺你?以眼泪,以沉默。”其实,当你经历了,蜕变了之后,便会明白,无论眼泪,还是沉默,甚至不再相逢,都已不那么重要。所有的相遇都是久别重逢,一切都是最好的安排。你的一生中,一定有个人几乎成了你的爱人,在他之后,你才是最好的你。有些人,不属于自己,但,命中注定,爱过就好。
《几乎爱人》读后感(二):爱情丧的刚刚好
几乎爱人》三个故事都带着丧气,但都丧的刚刚好。
第一篇同名故事《几乎爱人》中新潮妈妈,放过周遭人也放过自己的活着。一般的女人发现自己老公有外遇总能整出很多花样来,要么闹老公,要么闹第三者,最起码会嫌弃小三吧,故事中的这个妈妈却让人意外,不哭不闹不上吊,接纳果断离婚成全,果真是接纳是最好的温柔,感觉到幽兰般的清香。妈妈与日本牧师相知相遇,一般大家都以为有下文,可就是没有,不按常理出牌,让我们读的人看的好过瘾。对呀,是几乎爱人,几乎成了爱人,可就是没有,有点小遗憾,可是就是会觉得是那么的刚刚好。
第二篇故事《暗恋时代》是那么长情的一个暗恋。七次的相遇,前六次在暗恋方的记忆里都很轰烈但在被暗恋方记忆里都是淡淡的,第七次突然的转笔,有点幸福来的太突然却戛然而止。这诡异般的笔调带点丧又是丧的恰到好处的刚刚好。
第三篇故事《爱,不由自主》是三个故事中唯一一个让我看的会想继续要他们好下去的一个故事,他们大龄的相知相遇又灵肉合一,为什么就不能好下去呢?当看到回过头来写在医院遇到安慰的那个陌生姐姐时,我惊呼完了,那个陌路人一定是男主角的前妻。。。好调皮的设计!但就因为是前妻,所以看着看着就接受了,因为是前妻,所以这种丧又丧的刚刚好。
《几乎爱人》读后感(三):犀利着文艺
若不是赵子琪在微博上疯狂打CALL推荐这本书,孤陋寡闻的我可能我真的错过了秋微。
将信将疑地从亚马逊上买回了这本《几乎爱人》,一共讲了三个故事,翻了几页就被同名短篇小说《几乎爱人》里酷酷的“我妈”吸引住了。
“女人啊,一得好看,二得有钱—爱钱有什么不好?钱让人自由。只不过呀,大多数人就止步在爱钱这儿了,因为自由是个高级的事儿,不是所有有钱人都知道怎么自由。有钱的蠢货多,但,那不能赖钱啊是不是?这个道理太深奥,你以后慢慢领悟,先有钱再说。”
不尽感叹,如果自己没有这样犀利而坦然的妈,那就试图以后做这样的妈吧。
“可惜,我是个胖子。
胖子不论做什么都很难显得酷。”
一个青春期的女孩,一份带着自卑的旷日持久的暗恋…总觉得似曾相识而又随风而去。
若不是秋微文字的提醒我早忘记了自己曾经也是那个没有信心相信自己被喜欢的人喜欢的别扭矫情的小女生。
第三个故事《爱,不由自主》,职场女性的迷思。究竟什么能令一个女性感到幸福?
作者的追问也是我的追问。
而唯有“爱与失去,永恒在活着的人世间。”
《几乎爱人》读后感(四):有些人不属于自己,但遇见了也好
你的一生中,一定有个人几乎成了你的爱人,在他之后,你才是最好的你,我们才是最好的我们。这本书,是送给每一个等待爱与被爱和相信爱的我们。 爱是一个人的事,爱情是两个人的事。既然时光如此短暂,就让暗恋漫漫延长。秋微用三个“丧式爱情故事” 温柔地告诉你,我们并不孤独。 在这本书里,他和她于陌生的异国相遇,是知己,是神交,是一生所爱,但他们没有在一起;他和她于宿命的窄巷相遇,纠缠半生,浩荡起伏,但他们没有在一起;他和她于污浊的职场相遇,一见钟情,灵肉合一,但他们没有在一起…… 这些他们,几乎成了爱人。 正如张皓宸所说:在某种程度上,《几乎爱人》这本书是在讲“失去的艺术”:遇到人生挚爱,而后失去。我常说人生就是被遗憾与收获填满的,我无法说明这究竟是幸运还是不幸,但或许所有的失去和差一点,往往让爱有了意义,在这个过程中,我们抵达了另一种圆满。 几乎,就是没有。没有也没关系,因为——有些人不属于自己,但遇见了也很好。
《几乎爱人》读后感(五):“很下饭”的书
书开篇讲“知己”,知己必然是默契的,你懂得我没有说出的话,同时带着善意理解了我说出的话,久别重逢,依然如故。作者秋微讲过的“几乎爱人,几乎家人”
“看,晚霞是紫色的。Yuki,你妈妈最喜欢紫色。我也是。”
书的第二篇讲一个胖女孩的“暗恋”,一个在被孤立中长大的女孩和一个遭受过霸凌的男孩。他们一次又一次的短暂“偶遇”,也仅仅到偶遇而已,男孩总不记得女孩。看过秋微姐推荐的《年轻的教宗》,也特别喜欢这句“什么时候爱最美丽,是失去时抑或发现时”,秋微姐的书字里行间的幽默和时不时精致的总结,点到为止,好像这两位男女主人公之间的缘份。
书的第三篇,还没看,待续,这是一本看下去不累的书……
《几乎爱人》读后感(六):从那天起我竟调乱我左右
——以前总以为,人生最美好的是相遇。后来才明白,其实难得的是重逢……
“有些人,没有在一起,也好。”这是《莫失莫忘》里的话,对《几乎爱人》也甚为贴切。我对你,这一生,哪个可比,我与你,差一点,永远一起。
感谢作者拯救了我的词不达意,大概是秋微每本书的共通的独特之处了。
第一篇《几乎爱人》里Yuki酱做着我这个年纪乐于且向往的事情:找自己,而钟秋活成了我对年近半百的女性所有的幻想:仍有心头的朱砂痣床头的白月光。好似羽生庆太作为soulmate注定没有在一起才是最好的happyending才是老天爷的成全。
书中第二篇《暗恋时代》里对大学的描写虽有点倒嚼的小气,但又是那种心服口服、感同身受的怨念。我在一个很差的地方学电影,所以我什么也没学会。蔡康永说过,不好的学校用来谈恋爱也不错,只可惜这一点我也未能得偿所愿,所以我成了一个有真女文青悲剧命运的冒牌女文青。大学前我还有一群一样“热爱电影”的好朋友,至少会隔三差五的谈个电影,换本书。会喝酒抽烟形式主义叛逆,也仰望星空谈过人生理想。而大学里整天跟着一群现实主义小女人吃吃喝喝,听她们抱怨学校和男人,我还真就恍惚了什么是梦什么是现实。 暗恋,一直是个美好又辛酸的词,我二十年的人生里还未能容下像熊猫小姐这样一段旷世的暗恋,有些艳羡那种含蓄而深邃带着东方美的爱情。但转念一想,算了吧这种爱情看看就好,活成秋微小说的人也太惨了吧,“几乎”“暗恋”“不由自主”三篇标题都没那么坚决,都有那么一线希望,可这一生最折磨我的从来不是绝望而是希望呀!
第三篇《爱,不由自主》里小艺过成了我想象中“完满”的样子:要有一技之长,要受过伤害然后要尝过世界上最甜的爱情,要归来孑然一身。小艺的事业是公认的成功,二十几岁遭遇过第一次怀孕和“潜逃”的大叔,经历过心里的张皇和“金属绞在肉里”的剧痛,然后经历了限量版爱情,和限量版的失去。我信小艺那种 我也曾把光阴浪费甚至莽撞到视死如归,只因爱上你才渴望长命百岁 的感受,也信小艺对艾姐的祝福是真的说不出口的;我相信伍锦程说的不论发生什么我都不会离开你是真的,倒不是他有多相信永远吧,只是当时当刻,我只想和你一辈子,而人生的有趣就在离别亦是真的。
书终归还是表达了一个人,说了书的这么多还是想要聊聊作者。
微姐是第一个带我见识“好看”的重要性的人,不是单纯涂脂抹粉的好看,是生活的精致,是做事情的妥帖,是从来不会用力过猛而露出狰狞的面目,极尽优雅。
而除了舞台上谈笑风生的秋微,大抵再也没有比得上《几乎爱人》里的她更“好看”更让我神魂颠倒的。
我是喜欢看分享会现场的秋微,你也知道的,舞台这种东西充满了欺骗性。灯光的折射和背景的渲染联合作假,是红唇,是笑眼,是指甲划过纸张的风情,是轻启朱唇的动人,是蹙眉沉思一瞬间的画面的静止。我也喜欢单纯地沉溺在《几乎爱人》的文字中,她每写一句,你看到的都不是一句话,而是这个女人二十年来的经历,是她谈过的每一场恋爱,是她的每一次热吻,是她喝过的每一杯咖啡,写错的每一个别字,发生的每次争吵以及翻过的每一个白眼。
林夕写说:从未跟你饮过冰,零度天气看风景,所以我没有被你改写一生,怎配有心事。我可是被你重新书写过的人呀,怎么能不好好过一生。我是个健忘的人,有很多事我都忘记了,但还记在银川,第一次新书分享会见她那天,她现在玻璃橱窗前,金色的阳光洒在她的长发上,我偷拍着她的背影,她偶眺窗外,没有发现我,但我却看得到那双弯弯的眼睛里有片柔光。古人说 凿壁偷光,我偷的也是一束光呀。
这是篇书评,是自白,也是表白。我一直和秋微的书恋爱,和书里的人生离死别,你知道的,恋爱的人愿意夸恋人却几乎没有愿意分享这种“好”的吧。秋微和她的书之于我就是如此,我愿小心收藏在心尖,甚至某一闪念自私的小恶魔,多希望据为己有无人分享。但昨晚闺蜜突然激动跑来跟我说:你为什么从来没有送过我秋微的书。问得我一头雾水,她在接下来一个小时表达了喜爱和兴奋后埋怨一句:“你要是早点让我看过她的书我或许会早点过成自己喜欢的样子”
所以,才想分享给你,遇见永远都不太晚,愿你成为见过“爱”的人
几乎爱人链接戳
《几乎爱人》读后感(七):相对自由论:真正的伤害永远来自了解和在乎的人
That's what I'm talking
《几乎爱人》读后感(八):“久别重逢的相遇,不仅是人,也有可能是一种心情”——《几乎爱人》。
在北京开往上海的高铁上,听着音乐,打开电脑包准备赶文件的时候,无意间从包里看到一本之前放进包里却没时间翻看的新书。秋微的《莫失莫忘》我没有看过,说实话,我自己不怎么看现当代活着的人写的东西……所以对这个作者也没有任何认知。正好几个小时的高铁时光,有本书看看总比玩手机或者拼命工作好多了。
几乎爱人,书名就取得如此虐心,都担心要是快失恋的人看是不是肯定得哭?“丧失爱情”也不知道什么时候开始流行,但是确实每个人都有那么几段很“丧”的记忆。能够说成“丧失爱情”说明主人公至少是看开了,放下了,如果还说不出这个,估计还有怨念在心。
“友达以上,恋人未满”,不执念于拥有,更关注去成就对方,不求回报,不顾自己。就像书中第一个故事一样,在离婚后都被误会曾经婚内出轨的女主人公,也不过是对那个异国男子别有深情。超过了肉欲的界限。都说谈恋爱都是从肉欲再渐渐上升到精神欲望的,不过也有极其稀少的直接升华到精神欲望。
几乎爱人里面可能有每个人曾经谈恋爱的身影,但是在故事中却能疗愈那些没有在一起的心结,或者解开心中的愧疚和悔恨。
“既然人生如朝露,但愿有始有终。”——《源氏物语》
“久别重逢的相遇,不仅是人,也有可能是一种心情”——《几乎爱人》。就像作者秋微说的,我们不要被自己的执着带去了其他地方,没有归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