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书海寄余生》读后感10篇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读后感 >

《书海寄余生》读后感10篇

2018-03-26 21:04:01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书海寄余生》读后感10篇

  《书海寄余生》是一本由赵小斌著作中央编译出版社·朗朗书房出版公司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49.80元,页数:255,文章吧小编精心整理的一些读者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书海寄余生》读后感(一):书中日月

书虫兄的书房图,我的梦想

  初识书虫,源于他的书虫散书,惊叹于他藏书读书之卷帙浩繁,对于每个爱书人而言,那都是一席流动盛宴

  一边抢他的散书,一边把他的豆瓣日记一篇篇翻过去,喜欢那样淡然流畅文字,喜欢字里行间遮掩不住的对书的极大热爱,后来,每次看到他更新日记,都迫不及待读了又读。

  所以,得知书虫《书海寄余生》出版,惊喜期待。豆瓣私信联系到书虫,买下一本,却迟迟没有打开读。

  原因是,有了宝宝之后,读书时间松散无序,十个月大的她对书表现异常浓厚兴趣,一旦我打开书,立马咿咿呀呀爬过来抢着翻阅。所以,一直不想在这样的情况下读喜欢的书。

  昨日哄完宝宝睡觉,终于有时间打开《书海寄余生》,看到凌晨两点,一气呵成酣畅淋漓,口齿噙香。

  不仅仅与书之间的缘分,更是与家人之间的拳拳深情,爱煞了这种在淡然文字里,流动的香气回味无穷

  都说每个人长大后的性情习惯都能在童年里找到影子。从记事起,我对书就有一种异乎寻常的热爱,之所以说异乎寻常,是因为出生于农村父母亲友皆为面朝黄土背朝天的朴实农民,一辈子不曾主动拿起一本书,但偏偏到了我这里,除却读书,什么也不爱。

  在这样的家庭环境下,读书其实是一场幻梦,不仅仅是经济条件不允许,更是父母对读杂书的一种本能深恶痛绝,在他们看来,读好课本是我的唯一任务,至于课外书,完全浪费时间。

  所以经历了太多不堪回忆的童年,比如好不容易攒到的零花钱买书却全被撕毁;比如冬天夜里打着手电筒在被子里看书被发现,直接穿着单衣拎到外面罚站,大病一场;比如一旦考试不在第一第二名,就会被全部归罪于“看杂书”。

  而这也是,一直到现在,我对爸爸妈妈都心怀隔膜的直接原因,也是我后来直接选择远嫁的因素。那时候,最大的梦想,就是读想读的书,离这个家远远的。

  幸而后来遇到一个好老师,在初中高中学业繁重的情况下,还帮我从教师图书馆一次次搬回一摞摞的书,随我去看,也是他一次次跟爸妈联系,让他们不要再束缚打压我的爱好。那是我对书的欲望第一次得到满足,足以一生感激

  从小对书的极度匮乏,导致成年后对书的极度贪婪

  老公专门留了一个房间给我做书房,而我也就不客气肆无忌惮迅速把书房填满,而且,没有选择,不论版本,只要是书,我都想占有,简直是一种心理疾病

  怀孕后,跟老公商量,离开那个偏远的小城镇,搬到苏州吧,就算是为了给宝宝一个稍微高一点的平台。于是,双双从银行体制里辞职,义无反顾来到苏州,从头开始代价是差点跟父母决裂,以及离开了我那良莠不齐的书房或是书库。

  宝宝八个月时,在苏州定居,有了个小小的窝,我又开始寻思自己的书房,一方面这边房子太挤,不再有那么大空间,另一方面之前实在没有什么选择,有些书简直不忍直视,而且路途迢迢,搬家诸多不便,所以,除了带一些常读的,其他都得重新填充了。

  无奈的是,老公实在不爱读书,且有点洁癖,之所以容忍遍地书,实在只是因为我喜欢。房子小,又有了宝宝,家里更显逼仄,所以也开始限制我买书了。

  读完《书海寄余生》,又多了一张欲购书单,想着,该怎么跟老公说呢?

  所有的爱书人,或许情感上都是相通的,这也是为什么,读书虫的文章会有那么多激荡于心的情绪,会有那么深入肺腑的感动

  想起之前看过余秋雨一篇《藏书忧》,无比歆羡,真的是一场甜蜜忧伤

  《书海寄余生》里有一段村上春树的小语,摘抄在此,作为这一篇不合格的书评的小结吧:

我想真正爱书的人,哪怕是到了可以用手机阅读时代,也仍然要继续买书来读。世间大多数人也许会随波逐流,涌向当时最便捷的媒介,但不论设么时代,也的确有人并非如此

  《书海寄余生》读后感(二):同是爱书人

  我的豆龄不长,比起豆瓣的元老级人物bookbug的十二年差太多了。bookbug是我在豆瓣上关注的第二个友邻,是看了他首页上的文章才关注的,当时觉得深有同感,心心相惜。后来发现bookbug居然散书,而且不乏精品,就更加佩服其为人了。 得知bookbug出书了,挺开心的,本来想双十一和其他的书一起买,结果等到双十一的时候签名本已经买完了,只好买了普通的。让我欣慰的是,书的品相很好,没有折角,作为一个爱书人,每次网购图书的提心吊胆的,生怕书撞着折了。忍着油墨味,用了两个晚上,差不多看完了。非常羡慕bookbug能有那么多藏书,看了《书海寄余生》才知道是他小时候书籍匮乏,后来经济自给了就疯狂买书。我当然知道这种感受,我父母和bookbug一样,没有喜欢看书的,父亲会看网文,不过我觉得那不算书。我虽然启蒙早,一岁多就会背唐诗了,可是当我年龄见长,也越来越爱看书,买书的欲望更加强烈后,父母却很反对我买书看书,一是怕我多花钱,二是怕我耽误学业。小学的时候,我偷偷攒了钱去买书,很怕父母发现,通常是买了书,把书装在袋子里,放在门口,两手空空的回家,在趁父母不注意 ,把书拿到房间里,放在床底。上初中后经济稍微自由了些,可以买些书,不过大规模的买书是不可能的。我有一个好朋友,常常让她父母买的书,然后借给我看,我非常非常感谢她。再就是去图书馆,不过总觉得书还是放在自己家心安。对书求而不得的感受,bookbug和我都深有体会。 书里其他的篇目我也很喜欢,很羡艳bookbug能有这么好的女儿。因为我小时候还没有绘本,家里也没有好看的连环画,每每在书店看到都很想要,不过是买不了的,希望我以后有个孩子也能给他买大套大套的连环画和绘本。

  《书海寄余生》读后感(三):好饿的书虫

  记得今年八月的书展上,无意中看到了范用先生编著的一本《买书琐记》,里面收录了现当代一些作家关于买书的小事。我随即拍了一张照片传给书虫,调侃道:这本书不会是你写的吧!怎想没过多久,他写的“买书琐记”,也就是这本《书海寄余生》问世了。作为一个执着的爱书人,能有一本自己写的书,这确实是一件值得欣慰的事,很为他高兴

  《书海寄余生》读后感(四):书之爱——与《书海寄余生》有关故事

  爱书之人,大抵从小都有一种愿望,盼着某天书房里的小书架上能有一本署着自己名字的书,我自然也不例外。所以虽然没出过书,但第一次在报刊杂志发表豆腐块、第一次看到自己的文章收在某本书话合集中,都曾有过一种或浓或淡的激动。不过到底不是自己写的书,也和情结无关。当然也并非完全没有机会印象中很多年前就有混在出版社的朋友找我说,花钱买个书号加上自己包销出一本玩玩儿,但那肯定也不是我的夙愿。所以,当去年夏天,朗朗书房的编辑小许风尘仆仆地在东单的写字楼下把一纸出版合同放在我面前时,我知道,离夙愿得偿只有一步之遥了。

  说起和小许相识,还是要和她操刀的第一本书《灯火夜微明》开始,那正好是我的小友——时在人大附中读高三的田海遥的处女作。她新书付梓后,我在自己的公号“书人书事”上写了《西风识字到田家,书海余生一梦遥》一文祝贺,其实这句我胡诌的诗句标题似乎也暗藏了这些未来的玄机。海遥在朋友圈转发后,小许作为她的策划编辑,自然也就认识了我,并且在集中阅读了我公号上的很多文字后,选择了我作为新的出版对象

  签合同时需要提前确定书名,我毫不犹豫就写了“书海寄余生”五字,自然是得自东坡先生那阙脍炙人口的《临江仙》:“小舟从此逝,江海寄余生。”一字之差,却因“余”字简繁之别又多了一层含义:除了与东坡词中所寓之“餘生”外,“余”还有“我”之意。因此,很多初看书名就跟我说太过老气横秋的朋友,其实是大可放心的:“书海寄余生”,不管是剩余之“餘”,还是“我生”之“余”,都代表我与书为伴、相爱一生的态度

  《书海寄余生》读后感(五):已将余生寄与书

  初闻书虫大名,缘起豆瓣小组“买书如山倒,读书如抽丝”的一个置顶帖子,汇总了豆瓣读书最多的人。寻着链接一位一位大神观摩,感慨偌大的豆瓣果真是卧虎藏龙,深感自己阅读量的匮乏。

  因为毕业后回家乡工作周边很少遇到共同喜好的书友,可以相互交流感想,或是推荐书目。索性关注了诸位的豆瓣,看着大家都购书分享以及书评,来筛选自己感兴趣的书单。当时的我并未真切了解到藏书与读书的差别。一来因为阅历尚浅,在意的总是读书量的多少,觉得自己还在知识的储备期;二来刚刚回到小县城工作,工资微薄,着实难以整套购入大部头书籍,只能以阅读兴趣为主来选择购入书目。所以我应该是属于版本一概不究,只在意其内容的读者吧!

  在豆瓣呆着,总能看到很多友邻加入作家行列,出版属于自己的纸质书籍。往往这些书籍我总会一时间购入,虽然很多都已在日记或者公众号里读过,但总有一点偏执地认为纸质拿在手中,着实与透过屏幕阅读感觉不同

  近些年随着读书量的增加,慢慢地也有了很多自己的心得。期间,也阅读了很多书话类书籍,总觉得其中掌故虽说很有趣味,但前辈们寻访的古籍着实与我有些距离感。书虫的书话却有着浓浓的生活趣味,所言之事也渗透着作者对家人与书籍浓郁的情感。这本集结成册的《书海寄余生》当真担得起作者所言的“书人书事”。

  《书海寄余生》分为四卷,卷一人书俱老,分享书虫藏书的琐事。书海无涯,藏书人总是难掩心头之好,遇见心心念念,什么时候据为己有,置于书房之内方可心安。经年累月书籍积攒犹如漫河之水,淹没家中所有空隙,居者已无立足之地。人这一世,相携终生的是家人,在这央央书海之中,能有家人如此相伴,着实令人羡慕。看到虫嫂孕期所读之书,依依幼年的小小书单,想及腹中宝宝,看来我也应该为自己即将出世的孩子准备一个属于他的小小书架。无论是父亲的行李箱母亲的缝纫机,哥哥铅笔盒,亦或者妻子的衣帽间,藏书人虽然醉心于与书相遇的欣喜,却总需要家人给予的一方温存,无论何时何地,都是心灵最隽永的依托。

  卷二书窗漫笔以及卷三西书风景类似于书虫的搜书读书笔记,相继第一次接触这了文章还是购于香港的麦田出版社的《日本古书店手绘旅行》,作者池谷伊佐夫在介绍日本各地古书店之余,将所搜集书目一一罗列,虽然对所列书籍云里雾里,却依然能感受到作者罗列之时的喜悦之情。相比较而言书虫的讲解更加生动,从自己与作家的书缘出发,多年来的不断寻访,亦或者曾经的意外之喜,让我读之也随之欣喜,更伴有些许的羡慕之情。

  卷四书卷多情也是我最喜欢的题材,各地的访书笔记。我虽然出门不多,但却每到一处也是极尽所能的寻访书店,想象自己与书籍的一次次偶遇。大学期间只身跑去温州,只为一睹当时的蜗牛沙发书屋真容。每次去香港也都在同行人歇息的夜晚,从佐敦步行至西洋菜市街。逐一去拜访二楼书店,一点一点地搬回想购之书。读到书虫的《香港访书记》一文,总是习惯性的在脑海里回忆书店的方位,想象田园书屋的格局,以及坐于收银台的老人,总想再去。这也是每次读访书记的乐趣所在,未去迫不及待想出发,已去在脑中不断回想,总觉还是差那么一次,或者恨不得每天徜徉其中。

  书虫的这本书我是一口气读完的,释卷看表,已近凌晨1点。脑中就在回想自己与书结缘的历程,这一路回首起来还是有许多乐趣值得玩味,经历起来却也觉得日复一日也已这么多年了。我所生活的小城仅有一家新华书店,虽然电商对于实体书店的冲击巨大,但是身居小县城的我还真是着实要感谢电商,让我能与时俱进的与书友们交流读书,但是我真的很喜欢,很享受在实体书店的空间中流连。

  之前在十年木匠的签名档看到一段话:“谁将和我一起回忆?藏书即为我生活中重要的乐趣和意义之一。那些从各地搜寻而来,各个年代出版的书籍,多年后,仍然会犹如列队站立在我书架上。而你,和那些远方的景物却不能!”也许对于爱书之人,书就是这样永恒存在,未来也不会感到孤单,因为已将余生寄于书。

  《书海寄余生》读后感(六):书虫的真情

  豆瓣著名的书虫bookbug的书话终于变成纸质书,刚好当当2-1活动,这本签名书也就收下了。

  虽然以前在豆瓣每篇都读过,不过,作为纸质书读起来,似乎感受并不一样。也许是同样对书的爱,在豆瓣读的时候更多地关心的是其中有关的书;周六一口气读完纸质书,感受到的却是一个书虫的真情:对父母、哥哥、恋人爱人)、孩子、书友的真情。

  一、本书印象

  当初知道bookbug的书由中央编译出版社出版,且使用16开本,心中还是有许多嘀咕的。一则中央编译社出书杂乱,编校质量参差;二则对大开本的书一直不感冒,占地方,不便放入书架。

  不过,拿到书时,觉得这些嘀咕都是多余,反而印象是:排版大气,用纸考究,内文与图片排列细致,是中央编译版少见的制作。

  当然,这与本书选用大量bookbug藏书照片有关,大量彩色照片的使用使16开本显示出一般16开本书所不具有的优势:照片与开本相得益彰。

  至于编校质量,读完全书,个人觉得仅有不超过4处错误。这在当下,差错率应该很低了,可以忽略不计。

  二、书虫的真情

  这是读完全书个人的感受。

  在本书中,虽然几乎每篇都与书有关,但更多的是袒露出的对父母、哥哥、恋人(爱人)、孩子的真情,细碎而真挚,几乎可以说随处可见。不管是父亲的行李箱,还是爱人的衣帽间、企鹅的书箱,处处显示出浓浓的情意。

  《书海寄余生》读后感(七):书和家人

  关注作者已经很久了。尤其相册里面有套张爱玲皇冠典藏精装版让我垂涎三尺。一直想去哀求作者忍痛割让,我知道这只能白费功夫,那段时间一直满世界的去寻找这套。但都徒劳无功。

  从当当那到了签名版。当看到作者开始写家人的时候,看到一半的时候,我把书合上,开始想到自己的童年和自己的家人。他拥有一个幸福的家,父母,哥哥,爱人女儿,就像《教父》里面唐说的那样,家人的概念。读到作者说自己家人时,我就开始回忆自己的过去,母亲也很爱书。我继承了母亲的基因。大多的积蓄用来买书。虽然说自己的藏书跟作者比起来只能是九牛一毛。我这辈子也希望像他一样,能够坐拥书城。现在我的书也越来越多,母亲嘴上虽然说不要乱花钱买书了,但是却给我父亲说,看到喜欢书她心里感到很欣慰。我儿子没有出去花天酒地,打架闹事,吸毒赌博,单单喜欢书,我就很高兴了。我突然感到自己没有像母亲了解自己那样去了解她。也可能是书吧,让我自己更想要去理解她的苦衷了。

  我每天唯一的快乐,就是去淘旧书市场,逛孔网,当当,京东,亚马逊什么的。这让我每天都充满了乐趣,当然也有不守信用的卖家发给你不符合描述的书,你满意答应给你退货,但你也得去因对麻烦还有付出几块钱的邮费。乐趣和麻烦都会有的。这就是淘书。每次母亲来我这看到我很多书,都会说,又买书什么书了。让我拿回去看看呗。我每次也会心疼不忍的说,妈,这本是绝版,妈,那本是精装版。母亲都会说,那我不看了,下次记的给我买几本故事会吧。

  《书海寄余生》读后感(八):关于书和人的那些事

  #读书.11.月.2#2017年11月13日,看毕《书海寄余生》。纸张很好,装帧很漂亮,插图也很美,很多书影,不足的是封面稍嫌花了点,插图书影不是很合文字的介绍,而且我手上这几本好几页文字重叠,看不清楚。书分四个部分,第一部分说家人,满满的爱意,父亲那旧旧的行礼箱,妈妈的缝纫机,答应老婆的衣帽间变成了自己的小书房,给女儿置办的小书架,搬家时叹曰“书到搬时方恨多”,简直是深得我心啊,最后作者做出了散书的决定,把对自己没用的书转给那些有需要的人,对于我这样的守财奴,那是万万不可能。第二部分写写书人,写张爱玲、沈从文、林语堂、董桥等等都不错,除了说书的版本还说了些对书本身的看法,害我转手买了套推荐的《英华沉浮录》,但鲁迅没写好。第三部分写外国书,还是重在版本上,又被忽悠买了套新星出版社的精装插图注释版《福尔摩斯探案全集》,入手后居然少了两件赠品,还好京东问都不问就换货了。第四部分写书店写签名本写买书写散书。这本书的好是读来轻松事事与书有关不学究,坏就是讲版本多谈内容少。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