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幸好,没人注意到我》读后感10篇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读后感 >

《幸好,没人注意到我》读后感10篇

2018-03-26 21:55:01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幸好,没人注意到我》读后感10篇

  《幸好,没人注意到我》是一本由丽芙•玛丽特•韦伯格著作,平装出版的2017-9-25图书,本书定价:224,页数:,文章吧小编精心整理的一些读者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幸好,没人注意到我》读后感(一):羊群与孤狼

  幼时,我们就被教导,要怎样成为一个乖孩子,见人要打招呼微笑,要有礼貌,尊敬长辈,礼让兄长,爱护幼弟,藏起自己锋芒,磨去尖爪利牙,卷起自己的棱角,这样才能更为群体接受,成为羊群中不出挑不引人注意的小咩咩。

  再有了自我意识以后,常常自问,只是为了更好地融入群体,不成为另类,不成为格格不入存在,那原本的我呢?那个倔强的不想与大家都觉得正确世界潜规则和解的我呢?那个特立独行思想与众不同的我呢?如同,主角一样,有一段时间,自我矛盾,争取过去扮演乖宝宝,但,最后总是不太成功

  也许,我就是那不多的,孤狼。不愿意斩断利爪,拔去尖齿,摇起尾巴的孤狼,我不愿意成为大家眼中应该成为的样子,所以我成为了异类。

  但世界如此之大,总该有些不一样的固执孤独的倔强,这样才有趣不是吗。

  也许,我会在茫茫雪地上遇到另一头,与我结伴而行,嘿,谁知道呢。

  《幸好,没人注意到我》读后感(二):成长代价

  这是一本由挪威作者丽芙•玛丽特•韦伯格所著的被挪威文化部评为2014年最佳青年读物的一部书。全书描写了一心想要逃离原生家庭女孩在奥斯陆读大学后的一系列生活常态,其间的迷茫,孤独,被排斥和不被认可的隐痛,想必每位经历过成长之痛的朋友都都会深深体会得出来这种感受。书中的女孩状态是一部分年轻人活灵知现的代表,沉郁的、压抑的充满了反叛的气息,而所幸的是丽芙•玛丽特•韦伯格对处于这种状诚的年轻人还是仁慈的和满怀希望的,作者最终给了女孩子一个准确的定位,一个算是美好结局。相比于前几日看的《戴着手套眼泪》的凄凉苦痛,《幸好,没人注意到我》是由绝望走向希望的历程沉闷生活里的亮色,因着这亮色,终于找对了人生方向

  池莉的一部小说《一去,永不回》也有其相似观点。原生家庭里感受不到爱与温暖孩子,最终义无反顾永远离开,走向未知未来幸运的是,没有迷失,也没有成为社会黑暗的殉葬品。书页上廖廖的几笔简笔画,轻易文字沉重带来轻松气氛。文与简图的相辅相承亦是值得注意之处。丽芙•玛丽特•韦伯格说,“我深信没有会喜欢我人物,他们肯定会觉得她太怪了。”这话,在读者我的眼里却带来另一番意味,丽芙•玛丽特•韦伯格创造出了一个具有独特性格的女孩子,这女孩不随波逐流,不媚俗,不迷失本性,哪怕面临身无分文忍饥挨饿境地都不出卖自己,这点便值得敬佩和让人尊重。作者丽芙•玛丽特•韦伯格以文字记录下一些思想火花,一些触动灵魂的社会事件并通过创造出的这样一个独特的年轻女孩来警示本应是社会未来希望的学子们:生活中并 不总是迷雾,心怀希望就会找到属于自己的正确方向。前进的路上,来自陌生人眼光语言,真不值得让珍贵生命去空耗。以坦然态度面对,以积极心态解决困难束缚心灵的“心魔”,活出有尊严有价值的独特自我。

  法国作者圣埃克苏佩里在《小王子》一书中说,“所有的大人曾经小孩子,不过,他们很少有人记得罢了。”(All grown-ups were once children -----although few of them remember it .)在看到年轻一代成长起来的过程中,我们也许看到年轻人的不懂事,坏习惯,忧虑等,也会很焦虑,很着急,但是另一方面也告诉我们自己,需要从他的身上反观自己,因为我们也曾经是这样成长起来的,这些都是成长的必然代价。

  《幸好,没人注意到我》读后感(三):一个”无可救药“女孩的逃学流浪

  本书来自挪威女作家丽芙•玛丽特•韦伯格的作品,并且是她的处女作。这本小说被挪威文化部评选为2014年最佳青年读物。这个时代里最孤独的生命之歌,一个“无药可救”女孩的逃学流浪记。作者在写本书的时候表现得很焦虑,焦虑的原因是初入大学,经济压力和对未来的迷茫而焦虑。

  《幸好,没有人注意到我》这个书名感觉到一些奇怪莫名其妙,这个世界一个人突然消失也很正常。这么大的学校,少一个或许不会被注意到。但一个人的存在,必须得到大家的肯定,想要做的这一点,确实不容易。本书的女孩遇到问题选择逃避,让人感觉到了一丝的无奈,也许你是她也会感到害怕。放弃也是正常的表现,但人生中会遇到很多大事,我们必须正确面对。一味选择逃避是错的,这样的人生将变得一团糟。

  我们都会有学习的压力,很多孩子想过逃学来解压。只是碍于父母老师的压力,不敢这么做而已。本书故事里的女孩选择了逃学,因为她第一天上学,错过了开学典礼。原因是她面临新的环境开始产生焦虑,不知道自己到底需要什么,感觉特别迷茫。就这样违背了最初想通过上大学来改变命运初衷,开始在社会上混日子。放弃自己的梦想,到处流浪的日子是无法想象的,但她就是这样做了。内心一直相信的美好未来,瞬间化为乌有

  本书从序中作者就表达了写本书的目的,因为压力大,她不知道何去何从,唯有写作可以让她内心释放。书中的主人公也同样处于这样的压力中,因为害怕放弃上大学的机会,对于自己的未来而感到焦虑。主人公的焦虑严重到让人觉得有趣。在一个像挪威这样有着良好的社会福利保障体系国家,她真的那么多需要担忧的吗?也许不需要,但无所成就羞耻真实的,而羞耻是很痛苦一种感觉。我想作者也有这样的感觉,所以才写了这本书。

  本书的故事有点滑稽内容有点让人无法理解,读了作者写本书的初衷。我才明白,原来放弃原本上大学的机会,惶恐不安的她来到社会上,想找到一份合适工作艰辛。稀里糊涂的交了男朋友,却不明白知道想要的人生,感到特别的无助。她的人生就这样过下去,我觉得有点失望。人生没有了最初的目标,到底该怎么做?这是一个很大的问题。如何去选择你的人生关键在于自己的内心。

  《幸好,没人注意到我》读后感(四):【抢鲜读】 “正常”是最大的美德

  我已经很老了,老到已经不再适合看岩井俊二、塞林格和《猜火车》,老到已经无法欣赏任何带有朋克、金属青春迷惘忧伤这样属性文艺作品,老到对冬日下午两点的阳光、生命的方向、真实的自己等等这些关键词都已经失去兴趣,而我也并不在乎。

  “图雷是一个‘运行中的’正常的男孩, 他使我显得完整

  “他使我显得平常,又正常”

  “我对正常很满意”

  终有一天,你也会知道“正常”不是一件容易的事,需要付出千辛万苦的代价与辛劳才有资格评价为“正常”。主人公“我不适合所有的人”——这样的结论真是自私懒惰标新立异实在太容易,我行我素也是最省力的生活方式,不断地强调个性和自我,也不过是年轻人彰显自负的把戏。

  颓丧、绝望的青春姿态,也只是在青春时期才略带美感,稍再长大一点,这样的姿态便是个标着惊叹号的笑话

  作为一个“很老的人”,只想说一句:好好往“正常”的路上奔去吧,那一点儿都不轻松,也一点儿都不可耻。古云此日足可惜,吾辈更应惜秒阴。

  《幸好,没人注意到我》读后感(五):它是值得注意的

  和一般的小说不同的是,《幸好,没人注意到我》采用的是日记体的格式,虽然没有明确的日期分章节,但是一小篇一小篇的布局,给读者的感受是比较轻松的。在这个快速阅读的时代,这样的写作方式是跟得上人们的阅读习惯的。

  有的篇幅甚至简短到只有一句话,就好像写了一句无关紧要的旁白或是一句富有哲理的话,然后留下大量的空白留给读者去天马行空

  这个故事里的女孩不出彩,应该说很普通,她长相普通,家庭背景普通,没有特别的能耐;但是她又特立独行,开学第一天就逃学,也许是为了早早地逃离离异的父母,所以搬家到奥斯陆,在这里,结识了男友,又很快分手,接着是独自的生活,以及后来的寻找工作。

  一连串的故事,淡淡地讲述着,文章始终以第一人称自说自话的方式道出这位女孩平淡却又稀奇古怪的思想和心理。她和那个叫眼镜儿的男孩共养着老鼠,立志做动物保护者。她是个奇怪的人,行为诡异,让人猜不透她的真实想法,没人会注意到这样一个女孩,但是青春期时候的我们不也是这个样子吗?总会有着一些别人猜不透的行为,叛逆、不喜交际、想要逃离什么,却又看不清自己。

  那些参天大树上好像长着密密麻麻的眼睛,一直盯着你,但是你却说没有人注意到你。那是因为你只想生活在自己的世界里,不去理会任何人的眼光和想法。在年轻的时候,就想放弃一切在别人看来美好的事物,包括学习、工作,想做一些自认为很不错的事,但是没有人可以理解,还自以为自己做着的这些事别人都不曾注意到。

  这种体裁和主题的书我读过的并不多,所以,对这样的内容分外充满好奇。与其说她是一本类似自传体的小说,倒不如说它是一本心理书更确切些。年少时那些奇怪的想法、诡异的行为,揭示的就是青春的放荡不羁

  该书的可取之处是第一人物的心理描写以及人物对话神态表现很细致,读着文字仿佛眼前浮现出这些画面,那自嘲的语调,和讽刺式的描写手法,不无彰显着叛逆期的自我封闭。从这位女孩的身上,我们仿佛也看到了自己的内心世界,想要逃离,想要与众不同,却又总在隐藏自己。

  虽然有些情节、有些思想,我们不同苟同,但是会被挪威文化部称为有趣又内涵丰富的小说、被评选为2014年最佳青年读物的它,分明也道出了当下青少年内心的迷茫和不安分,以及当面对各种措手不及时内心却坚定做出的抉择

  《幸好,没人注意到我》读后感(六):一个女孩的逃学流亡流浪记

  我不是一个很丧的人,虽然偶尔敏感多愁,但是并不会全然对生活失去兴趣和希望,也有傻乐的一天或者是精神充沛的时候。所以我初看这本书,前半本是看的很忧伤很压抑的,这本书很丧,前半本尤其是。因为我的敏感,所以开始的时候,主任公的一些小心思和小沮丧,我都能感同身受。虽然我并没有深深的理解,为什么一定要在开学第一天就逃学。

  有人说这本书是挪威版的《麦田里的守望者》,我觉得也是女版的《麦田里的守望者》。不知道你们有没有看过《麦田里的守望者》,这本书讲得就是 16岁的中学生 霍尔顿·考尔德 从离开学校到纽约游荡的三天时间内,并借鉴了意识流天马行空的写作方法充分探索了一个十几岁少年的内心世界。读这本书的时候我对主人公的留下了很深的印象!《幸好没人注意到我》跟《麦田里的守望者》有些类似,都是这个时代里最孤独的生命之歌,只不过这一次是一个无药可救的女孩的逃学流亡流浪记。这本书获得了挪威文化部评选的2014年最佳青年读物。

  故事的主人公害怕被人注意,因为她深知他所拥有的一切终将失去,这是一个多么悲观的心理。这本书的封面设计非常的独特,封面上有很多长满眼睛的树,都在注视着一个小女孩,而这个穿黑裙子的黄发小女孩,头顶上有一片乌云,正在下着雨,这些雨,又像是上天的怜悯,又像是女孩子太过于敏感的内心,虽然只有她的背影,但是也展示了她的内心,在她心中觉得周围的一切都在注视她,即便是没有眼睛的树也睁着眼睛。

  故事的主人翁,以上大学为一个契机,想要脱离周遭。她自己并不是像在外人说的上大学是要提升自己以便于在社会上生存,而认为上大学最重要的就是逃离之前的生活,可以从头开始,而开学的第一天,主人公就开始了逃跑。她也曾试着从积极的角度,去思考,坐在单人沙发里,望着窗外,尝试专注的寻找他生命中美好的事物,所有的那些他做到了的事,可是作者怎样都想不起来。逃学后,她开始了自己的街头生涯,她过着糟糕透顶毫无希望的生活,行为诡异,常常成为人们的笑柄,她如此特立独行,与众不同,但我们却能从他身上看到自己.

  这是一本让你阅读时捧腹,回味时酸涩的成长小说,推荐大家阅读!本书的作者是利弗玛丽特韦伯格,喜欢对这本书或者是对作者感兴趣的人,可以去查一查作者的其他作品。

  《幸好,没人注意到我》读后感(七):可怜之人的可恨之处——评丽芙《幸好,没人注意到我》

  挪威女作家丽芙•玛丽特•韦伯格的处女作小说《幸好,没人注意到我》的确是一本特立独行的书,读者只能从一个失败浑身能量的青年女子努力寻找尚可取之处,就象在浓荫之下费力寻找叶缝中的那一丝太阳光亮

  内容很简单,讲的是一个青年女子去首都上大学,因为错过了新生欢迎仪式结果就不敢去上大学了,只好在租的房子里混日子,偶然结识的男朋友,因为忍受不了她的怪脾气而分手。费用拮据之下,她不得不去打工,还在打工的餐馆里懒得要命,最终也是干不下去了。邂逅同一栋楼上的租户,意外发现了自己照顾老鼠的特长,准备与新男友去做动物保护者。

  就故事情节而言,真的是乏善可陈,西方的一些小说大都是家长里短的唠唠叨叨个没完,而这个小说连这些也没有。通篇都是第一人称似的心理活动,心理描写至少要占到篇幅的二分之一以上。分的章数倒不少,有时候一句话就是一章,几个字也是一章,在这方面还稍微有点新颖感,不同于一般小说的长篇幅章节。

  说这个女主涉世未深情有可原吧,可人们都要经历这样的阶段,根本不会出现几个象女主这样的人。令人很奇怪的是,就因为迟到错过了新生见面仪式,就从此不再去上学了?这算是哪门子道理。即使是再自卑再内向再自闭再抑郁,也不可能到了大学一天课也上不了啊。

  可能相对于女主而言,只是想离开她原来所居住的地方,离开早已离异的父母,可她在首都走投无路之下,还是父母双双前来解她之威。还有去社会保险处让人给她介绍个工作,又是挑三拣四,这也干不了哪也干不了,致使干个餐馆服务员的活也是难心可意,一副生无可恋的样子。

  这样的人物写出来有何意义?每个人可能都会有软弱孤独伤心的时候,但也不可能都表现得象书中女主这样满满的负能量。或许唯一一点可取之处就是,作者把人们处于人生低谷时的那种颓废更加夸张地表现出来了。

  只是可怜之人必有可恨之处,象书中女主这种自卑自恋固执懒惰的人,哪一点不是让人可恨的?如果这样的人需要可怜,那么爱心还有什么用?如果不能从自身进行改变,哪里还会有上帝派来的诺亚方舟呢?

  《幸好,没人注意到我》读后感(八):无处可藏

  多年前,我和一个外国朋友聊天。聊到我曾经参加的辩论比赛,告诉他,我总是高票被选为辩论选手。朋友很诚恳地说,他觉得我更适合动脑子出主意,而不是上台亲自去说。我默然。参加过几次辩论比赛,班级内的、年级的、学院内的,几次都是票选的选手,而我几乎总是票数最高的一个。不知道为什么,朝夕相处的同学都觉得我喜欢雄辩,其实我从未主动报名参加过辩论比赛,倒是这个相处不过月余的人,一句话戳到我心窝,——我其实更喜欢做些幕后的工作。

  可能很多人会觉得这本书的主角很废柴,这本书很夸张。但我就像前言中作者说的那个女孩一样,觉得自己很像书中那个“我”:在一个时期内,我不想引人注意,不想和人交往,恨不得把自己深深地埋起来,想从此消失。。。。。。我不知道我是比她强,还是不如她。至少她在申请工作的时候还敢一再拒绝对方的offer,只是为了找到一个远离人烟的工作。很多时候,我接受人家的善意,是我觉得在不伤害对方心意的情况下拒绝对方的善意要找一堆理由太麻烦。身边的人觉得我矫情,我甚至不想解释。理解的人自然会理解,剩下的人不重要。

  书中的“我”,是为了逃离之前的生活,任她的生命之球随意滚动。而我们的焦虑很多时候是为了无法实现自己的目标或者别人的期许。于我,是因为早年很多事情都很容易,而人家对我的期望慢慢越来越高。但别人的期望并非我的理想,我的理想很简单,很单纯。对我的理想而言,我属于over-educated。可是已经over了,我不能回到从前。像老话说的“水往低处流,人往高处走”,我已经走到半山坡了,如何去向人解释,其实我只想呆在山脚?即使在北欧那样的高福利国家,她都如此焦虑,我们更焦虑又有什么奇怪呢?

  可是,无论我们怎样想逃离,我们都无法逃离。我还是在人群中生活,照样天天和人说说笑笑。书中的“我”,如愿以偿地找到了一份偏远的公路餐厅的工作,每日可能面对的人除了几乎不会出现的客人外,就是一个一直在地下室呆着的老板。“我”很满意这样的局面,直到有一天,老板弄了一群人来搞杂志、开party,其中甚至有前男票和他怀孕的现女友。那群人中有一个眼镜男碰巧和“我”住在一座公寓,偶然之中“我”因为帮他抓老鼠发现了自己照顾非人类的天赋。最后,我和眼镜男决定搬到偏远的地方,去一个宠物商店打工。那是作者第二本书《还好,没人需要我》的故事。

  书的封面是一个女孩的背影,她的头顶是一片下雨的云,周围是长着眼睛的树林。任我们如何逃离,都无法真正地离开别人的注意。但有时候,我们真的需要一个安静的角落,自己呆一会儿。

  《幸好,没人注意到我》读后感(九):【尝鲜版】一无是处的我

  幸福的人生都是相似的,不幸的人生虽说是各有各的不同,但是也有一个普遍的共同,那就是,没有成为自己希望成为的人。有些人似乎生来就是成功人士,很早就知道自己想要什么,也知道自己的长处是什么,更清楚如何在人群中找到属于自己的光彩耀眼的位置,能够时刻保持清醒自知的微笑,恰到好处的露出八颗洁白闪亮的牙齿。

  而有些人,就是做不来。

  小的时候听家长的话,一门心思好好学习天天向上,每门功课的成绩都很好,似乎拥有无限光明的人生道路。然而随着年纪渐渐长大,发现自己不知道什么时候就成了一无是处的人。没有明确的目标,甚至是根本就没有目标,自然也就谈不上要如何去实现目标。每天好像都是昨天的简单重复,没有任何的进展,甚至就是原地踏步或者退步。没有好身材,漂亮脸蛋,没有擅长的事,没有男朋友女朋友,就连狐朋狗友也谈不上。日复一日,父母不停的告诉你,现在你已经是个大人了,要对自己负责,要有自己的人生,可是你就是TMD找不到方向,找不到位置,找不到属于自己的调调。

  越是这样,越是时时刻刻被无数的眼睛关注着。不论走到哪里,都没有一个清静的可以好好喘气的地方。人们评论你,指责你,拿你说事,提起来就叹气摇头,一副恨铁不成钢,小时了了大了未必如何如何的样子。没有人能够了解你,就连你自己也不知道自己到底是个什么样子。蓬头垢面,灰心伤气,却又好像一副挑三拣四的神气。首先是找不到工作,继而发现,找到工作之后也不喜欢做不好,不知道意义而在。对,就是TMD不知道工作有什么意义,做或者不做有什么意义。

  所有的人都在说,人生的意义在于找到自己的价值和位置。可是对我们这种迷茫又焦虑的人来说,一眼望去这个世界上根本就没有给我们准备的位置。我们的存在又有什么意义?这个世界如此广大,多一个或者少一个人,有什么意义,有什么分别?这份根本就无足轻重的工作,做或者不做,有什么分别,有什么意义?难道我的人生就要在这种毫无意义的服务行业中磨损浪费掉吗?问题是,如果不这样,还可以怎样?属于我的空间和方向究竟在哪里?为什么每个人都用自己以为是的看loser的眼光看待我?!

  我不是loser。

  那我又是什么?

  为什么我总是这么的痛苦这么的焦虑这么的不知如何是好?

  上帝就不能给点通俗易懂的指点吗?我是说,如果上帝存在的话。

  二十几岁,人生才刚刚开始,却已经像迟暮的老人,绝望而悲催。

  上大学的那天,或者大学毕业的那天,对于有些人来说,是人生第一次真正意义上的碰壁。头破血流,梦想化为灰烬,只剩下一无所有丧失了自信的一个勉强可以从生物学角度称之为人的东西。毫无防备的走向了社会,第一个照面就失魂落魄,从此就成了失去语言表达能力的哑巴。无处可以诉说,没有人愿意倾听。只能一遍遍的自言自语,在一个狭小的空间里,时间停滞,存在感为负值。

  幸好,幸好,没有人注意到我。

  这本书写的就是这样的人,这样的生活。

  二十几岁,生活才刚刚开始,大雾弥漫,无所适从。

  越来越多的研究报告说,父母的离婚行为,不会对孩子造成我们以为的那种严重精神伤害。如果婚姻确实是不幸的,折磨的,还不如痛快的了解,给彼此解脱,也让孩子解脱,不用再在一个混乱的残暴的不稳定的没有信任感的环境中遭受身心的虐待。没错,离婚确实是有益的解脱,可以摆脱过往,重新开始美好的生活。但是这只是对大人来说,而处在夹缝中的孩子来说,家不再是家,这个世界上,再也没有一个自己可以安身立命的存在之地。父亲有父亲的新生活,母亲有母亲的新生活,忽然之间,自己就成了多余的人。原来那理所应当时刻陪伴在身边的人,可以一起吃饭一起看电视一起哭一起笑的人,忽然就成了在电话那边说上几句不咸不淡的话或者只有当你生大病住院才会匆匆出现又匆匆离去的人。人生就是这么的随意。那么,成功,或者不成功,又有什么不同?

  通篇读下来,似乎只是一个搞笑又不太正常的孩子的内心世界。她对待自己都是如此的不负责任,上了大学,却没去上过课,搞得连助学贷款都申请不到,眼看着就要断炊挨饿,却还对工作挑三拣四。这样的人,似乎注定了就是问题人生。不去努力争取,不去努力规划,每天都在想些没用的东西,这样下去,怎么能够正常的生活?作为读者,哀其不幸,怒其不争。

  作者在序中谈到了为什么会写这样一本书,说到放大了矛盾,夸大了感受,让主人公替自己去体验所有担心成为现实的噩梦。确实,这样无所成就的人生,无论是梦中还是现实都会带来无法形容的焦虑和压力。山就在那里,就堵在那里,问题是要如何才能翻过去,或者绕过去?当四面都是山的时候,哪个方向才是出口?哪个方向接下来的路才会是坦途?

  没有答案。

  “球继续在滚。如果仅仅因为球滚动的方向与之前的预计有所不同,就相信人已经找到了正确的方向,那无疑是幼稚的。它不过是换了方向。生命之球经常会这样。它总会再这样的。”

  看似空洞的人生,其实有很深刻的内涵。至少,能说出这样话来的人,是清醒而有头脑的。至起码是活在现实的空间里。而那些看似华丽耀眼的人生,揭开华丽的帷幕,掩盖的极有可能是散发着腐臭的荒凉。

  那些口口声声说和孩子有代沟的父母,都应该好好的读读这本书,想想当初的自己。然后再来评论自己的孩子,以及他们的生活方式,价值观,世界观,人生观。

  身为家人,是不是应该提供更多一份温暖,耐心,爱护,而不是疏远和缺席?

  有些人确实会长大成混蛋,越大越混蛋。但是就算是天底下最大的混蛋,也是某某人和某某人的孩子,不是么?

  那么,是不是可以这样说,这些混蛋的父母,其实更混蛋?因为没有人生下来就是混蛋。

  书的结尾,主人公用和当初上学来时截然不同的心情,拉着当初轻轻现在重重的箱子,又一次登上火车,朝着另一个方向出发。经历过了这些,她已经能够更加容易的面对生活。虽然从下一本书的名字来看,未必一帆风顺事事顺遂。只是这份勇于出发的心情,已经脱胎换骨。

  最美好的人生,不就是已出发,在路上吗?

  《幸好,没人注意到我》读后感(十):没人注意的青春

  没人注意的青春

  青春这个永恒的话题中,曾产生许许多多的故事。青春是美好的,它象征着年轻、阳光、力量,年轻人被认为是八九点钟的太阳,充满活力和朝气;青春又常常伴随着迷茫和徘徊,时代发展中的青年人并不是顺风顺水,也会在思维中突破,在叛逆中成长。真实的青春中,有热烈奔放,也有羞涩恐惧,有昂扬向上,也有自嘲和绝望。在当下各种丧文化盛行的时代,青春的丧似乎又掀起了一股对青年人关注的热潮。

  丽芙•玛丽特•韦伯格的这本《幸好,没人注意到我》描写了一个奇怪的女孩,一个独特的女孩,一个思想丰富被外人看起来怪异的女孩,她把自己的人生比作一个球,朝着四面八方的不确定方向,可以到处滚来滚去,也可以完全静止不动。从高中毕业,终于来到奥斯陆读大学,远离了父母的唠叨,拥有自己的的小空间,虽然这个公寓被女孩形容成鞋盒,但它承载着女孩大部分的时光,也见证了女孩思维和生活的变换。

  女孩的思维天马行空,她不好胜,甚至对人际关系的处理产生了莫名的恐惧,喜欢封锁在自己的可以控制的包围圈中。能不与人交谈就不交谈,能不认识别人就不认识别人,她觉得学校的生活无趣,糟糕透顶,毫无希望,这样,她在开学的第一天,逃学了。逃学后,虽然交往了一个男朋友,由于性格的差异等中种种原因,分手是必然,分手让她更加自由和自在。之后,她开启了自我放逐的生活,想怎么过就怎么过,拿着助学金生活了十个月,直到弹尽粮绝必须自理更生,找到一份餐厅的工作。

  她的工作简单又机械,她的思维与众不同,她时常碎碎念抱怨生活,时常又与自己谈判缓解压力,她明白生活有起起落落,她想用做简单直接的工作满足自己的温饱问题,她又善良的帮助别人抓小老鼠,在眼睛男的夸赞和相处中,那个自诩为怪胎的女孩变得又无比的正常起来。其实青春就是这样,我们每个人在年少青春期的时候,都有各种不同的想法,想要按照自己的方式生活,在外界和自己的内心看起来怪异,与众不同,但那显然不妨碍别人的生活,并且只有在自己亲身经历过后,才深知命运的正确行使方向。青春充满着不确定性,这也是青春的魅力所在。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