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给孩子讲宇宙读后感10篇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读后感 >

给孩子讲宇宙读后感10篇

2018-03-28 21:10:02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给孩子讲宇宙读后感10篇

  《给孩子宇宙》是一本由李淼 / 王爽著作,博集天卷/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39.00,页数:160,文章吧小编精心整理的一些读者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给孩子讲宇宙》读后感(一):让小孩子初识宇宙,从此书开始

  在我小的时候,对于天文学知识是很抵触的。有关于天文学的纪录片不看,和天文学有关的书籍不瞧,甚至连看动画片也极尽可能的不去看和太空有关的。现在想想看,当年的我就是这样极端

  原因放今天我自己都觉的可笑,竟然是因为我害怕。那时年纪小,在被告知宇宙是无边无际时,心中不免在想如果连太阳系在宇宙中都如大海中的一滴水,那么人类又算是什么?这种无限大无限小的对比让我心生恐惧,从而开始了我童年时对天文学的强烈抗拒。

  如果那时我是一只井底的青蛙,那我肯定是那种永远蜷缩在井底的,既无知,又胆小

  说到底,还是对宇宙理解不够多啊!当年适合小孩子们看的有关于宇宙的科普读物实在是不算多。

  现在的孩子们比起我小时候自然幸福了许多。有各种适合不同年龄阶段孩子阅读的书籍可供选择

  《给孩子讲宇宙》这本书看起来十分的厚实实际上的页数并不算多,总共有一百六十页左右,这样的篇幅,对于正在上小学的孩子来说不会因为篇幅过多而产生畏难情绪

  全书由四个部分组成,分别讲述地球是什么样的?宇宙是什么样的?宇宙是怎么起源的以及宇宙会不会有末日。该书从我们生存的地球开始讲起,进而引申至地球所在的宇宙,又将宇宙的前世今生一一讲明。

  既然是讲述给孩子们听的,那么其中的内容语言一定不能够太过于晦涩难懂。这一点此书的作者做的还是相当的不错的,单从这些构成部分的名称来看,此书的内容表述应该是相当清晰且有条理的,没有过多深奥的内容在里面。看上去仿佛是作者在为这些小读者们讲述一个个有关于宇宙的生动有趣故事。加上所配的珍贵的宇宙图片以及艺术性的插画,使得该书作为一本孩子们认知宇宙的启蒙书来讲,是相当合适的。相信孩子们在阅读完此书之后,会对神秘的宇宙产生好奇之心,而不是想当年的我那样心生恐惧。

  《给孩子讲宇宙》读后感(二):让孩子疯狂爱上科学 不能错过物理学家李淼给孩子讲宇宙

  《给孩子讲宇宙》这本书的作者是李淼、王爽等大科学家,这是我看的他的第二部给孩子讲物理科学的书籍,上一本是《给孩子讲量子力学》。因为是一个系列的书籍,这本书的设计延续了上本的特征图文并茂、深奥的知识趣味讲解,有知识、有料,更有科学家逸闻趣事以及有延伸补充科学知识。孩子们对地球、宇宙、世界末日等问题疑惑,在这本书可以得到满意的解答。

  全书分为4讲,并且每一讲后面都附有延伸阅读知识,延伸阅读更准确的对前面的知识起到了补充与拓展。第一讲是地球是什么样的;第二讲是宇宙是什么样的。第三讲是宇宙是怎么诞生的。第四讲宇宙会不会有末日。四讲的内容从点到线再到面,从小处着手到大的视觉,给人一种震撼感觉

  地球、太阳、月球、火星、木星、银河系……不知名星系组成了宇宙,把人类和地球放在整个宇宙中才知道我们有多么多么渺小,正是渺小的若干个我们才组成了浩瀚的宇宙。

  微信的登录画面上有个孤独小人看着一个蓝白相间的大圆球漂浮在茫茫太空之中,这其实来源于一张真实的图片,名叫蓝色弹珠,是阿波罗17号飞船的宇宙员在1972年在太空拍摄的。这个悬浮在太空中的大圆球就是我们的地球全貌。前面这段文字是书中第一页的第一段文字,用这个我们熟悉的图告诉孩子地球的模样。然后又讲述了人们没有科学知识的时候对地球的认识,现在看来很有趣,但那时候大部分的人是这样认识地球的。

  我国古代人对地球的认识是“天圆如张盖,地方如棋局”“浑天如鸡子,地如鸡中黄”。就是说,天像一个圆形的大伞,笼罩在像一个正方形棋盘平摊大地上。天像一个巨大鸡蛋壳,里面包裹着像蛋黄般的大地。印度人认为,大地是被驮在大象的背上,而四头大象又站在一只大海龟的身上。还有人反对说大地是有海龟塔的样子,大地是被一只一只的海龟驮着。我们的大地竟然是这样的。

  古人的猜想都是错误的,大科学家李淼用飞机绕地球飞行证明了地球是圆形的,又讲述了第一个证明地球是圆形的人亚里士多德的科学故事,以及后来众多的科学家对地球知识的研究探索,科学家们知道了地球是圆形的,他们又在探索地球为什么是圆形的?地球这个球有多大呢?这些问题都用严谨有趣的科学知识展现在书中。

  地球是一颗蓝白相间的球星弹珠,也是一粒悬浮在茫茫太空中的微小尘埃。茫茫太空就构成了宇宙。科学家这样告诉我们,宇宙它是一片跨越了数亿光年的广阔空间,没有任何中心;里面至少包含了2000亿个星系和200万亿颗恒星,而这些物质还非常均匀地分布在期中。宇宙里的这些星系和恒星是什么样的?他们是怎样发现的?宇宙是怎样形成的?很多的问题都在第二讲第三讲中。

  我们人类预设过世界末日的情形地震、海啸、人类无处可逃等。这些归根到底说的是地球的末日。宇宙有末日吗?宇宙末日会是怎样的?从科学理论角度来说宇宙是有末日的,但是也不要担心这个末日离我们还很遥远,或者在未来科学更发达的时候,人们会对宇宙又会有很多的探究,宇宙也许不会有末日的。

  《给孩子讲宇宙》读后感(三):不错的科普书

  记得小时候,总喜欢父母,我从哪里来的,父母总是回答得含含糊糊,说我是从外婆家里来的。后来长大一点,亲戚送给我一本关于地球生物科学的科普书,有关地球什么样子,人类如何演变出来的还有当时的最新科学技术,像克隆什么的,书名已经记不清楚了,当时觉得很有趣,看了很多遍。

  现在,有了自己的孩子,希望他以后问的问题我尽量能给他科学合理解释,无意中看到这本《给孩子讲宇宙》,下意识相信孩子会喜欢,想要给孩子屯着。作者李淼是中山大学天文与空间科学研究院院长及筹建人。

  以前,总觉得关于宇宙,关于天文无理学,是非常深奥的东西。但这本书却让我改变以前的想法,因为是主要给孩子的科普读物,有趣第一。厚厚的纸张,有很多精心挑选的插图,增加趣味性,浅显易懂的语言,让我这个小白也看得十分起劲。可以看出,作为中国顶尖物理学家的淼叔,非常善于将复杂的理论简单化,同时也可以看出他的初心,想要把天体物理这类科普知识传播给我们的下一代

  虽然是写给小孩子,但内容却一点不含糊,既有趣,又有料。全书分为四部分:地球是什么样的;宇宙是什么样的;宇宙是怎么起源的;宇宙会不会有末日。向我们详细描述了人类对宇宙的研究历程——地心说,日心说,宇宙无中心说……让小朋友了解到人类对宇宙漫长的认知过程。对于书中一些概念性的东西,作者也会有意识去不时总结,很贴心

  同时,作者在描述科学家对天体的研究时,也讲那些科学家的轶闻趣事,如哈勃是吹牛大王、斯穆特爱钱、爱因斯坦曾经高考落榜,而且是联邦工学院物理系历史上第一个没找到工作毕业生……使全书读来一点也不枯燥。每一章完了之后都有延伸阅读,很喜欢这部分,就像以前历史教科书上的小字,很有趣味性。

  另外,书中不单只是科普性的东西,还有一些科学家哲思类的文字,让孩子了解科学的同时,也了解了这些科学家的思维想法,启发孩子思考

  总之,很喜欢这类科普作品,既学到科学知识,又不会觉得枯燥。让即使对这方面知识一无所知的人也能有所收获

  《给孩子讲宇宙》读后感(四):种下一颗智慧种子

  因为是面向小朋友的,所以只分了四大部分,分别是一.地球是什么样的;二.宇宙是什么样的;三.宇宙是怎么起源的;四.宇宙会不会有末日。现在的小孩子认识电子产品使用时间远远早于父辈,因此第一章开篇就从他们日常生活中接触到的微信入手,展现了地球的全景图。列举了中国古代、古印度等历史上人类对于地球的不同认知,追溯了人类自古寻求了解地球的故事,又通过形象具体实验实际求证真实的情况。并用简短的不失趣味性的故事介绍了相关的科学家和伟大的历史人物,如亚里士多德、麦哲伦等。初步了解了地球是一颗漂浮在宇宙中的蓝色球体后,知道了它的周长、引力作用等。我们的视线又被引入了太空之中,人类科学家不满足于自身星球的探索,而是希望了解外星是否有文明存在,于是有了NASA的“大旅行”计划,将“地球之声”通过旅行者号探测器带入太空中。通过探测器拍摄的照片,我们也再一次确认了地球是什么样的?“它是一颗蓝白相间的弹珠,也是一粒悬浮在茫茫太空中的微笑尘埃。”第二章讲到了地心说与日心说之争,要了解地球,认识到地球在太阳系、宇宙中的地位,这场争论是必须了解的。通过日心说取代地心说的过程,告诉了我们:只有通过实验和观测,才能判断一个科学理论是否正确。时至今日,科学家发现了更为广阔的宇宙,日心说也不再正确,人类因为眼界寿命的局限性,对于科学的认知的局限性也是必然的。但是人类对于真理的追寻是无尽的,哈佛大学天文台的女性团队也给我们以鼓舞,在当时性别平等年代,她们的努力成就是极为不易的。第三章提出了宇宙的产生,目前的解释是由于一场大爆炸,而且宇宙还在不停的膨胀,是哈勃发现了星系间距离越来越远,从而得到这样的结论神奇的宇宙还出现了黑洞,所有的一切都会消失在其中。很多科幻电影提出了虫洞,电影中的人物穿越虫洞完成星际穿越,但目前天文学家还没有在宇宙中找到虫洞。第四章有关宇宙的末日。从地球的发展来看,曾经有过生物大灭绝,宇宙末日也存在可能性

  本书面向小初中孩子,用简洁又不失逻辑的语言叙述宏大的宇宙理论。其中为了增强趣味性,特意加入了相关科学家的趣味轶事,在学习之余对他们的为人处事也有了解,有利于帮助小朋友加强记忆。每篇开头都从小孩子的角度提出问题,带着问题进入阅读。内容穿插了解释说明的插图,更具形象化。即使是幼儿园大班的小朋友,也可以通过亲子阅读、观赏插图等进行学习。篇章后还设置了延伸阅读,满足不同需求,不同年纪的小朋友。作为一本儿童科普书籍,大人也可以通过此书获知很多知识。比如宇宙的由来,黑洞的原理,虫洞是什么等等。

  因为是具有深厚科学背景的作者,又针对特定的阅读人群,因此内容浅显易懂,逻辑清晰,可以引发孩子对于物理科学的初步兴趣引导孩子将眼光投向无限广大的宇宙,不局限于眼前的小世界,建立个更大的世界观

  《给孩子讲宇宙》读后感(五):但愿我们讲给孩子的不止是科学

  关于地球是不是圆的,孩子的一次回答令我印象深刻,他说,我只能相信地球是圆的,因为我也看不到地球,我要是能飞到太空去看看,我可能更相信地球是圆的,还有很多为什么也能得到解决。他说的倒也实在,其实我们又何尝不是这种感觉呢?很多被公布的宇宙现象,其实,单凭我们的想象无法达到真正的认知。通过图片、镜头片段也只是印象加深一点,并没有身临其境的感觉,所以宇宙的概念,就普通人的认识而言,是即客观主观的。

  小男孩游戏玩耍时,常谈到的宇宙飞船外星人等,许多待验证的前言科学理念,遇到自己无法虚构的情节他自然会问你。比如宇宙飞船可以降落公路上吗,可以像直升飞机那样灵巧吗?到底怎么找到木星,它上面有水吗,人能住在上面吗……

  于是我们自然会想到借助科普书,来帮助孩子认识宇宙。《给孩子讲宇宙》这本书我起初因为作者是著名物理学家,把书设想成偏理论性的科普书,是学者范儿类的。但读着,慢慢就体会到讲的亲切感。因为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故事,每次关于宇宙的探索都有一段曲折奇妙的过程。讲他们的故事就是讲人类发现地球是什么样的,宇宙是什么样的过程。有人物、有趣事、有科学观测的技术让孩子明白,关于宇宙是什么样的,不是凭空想象出来的,而是靠我们已有的科学前辈科技发展进步,前仆后继,不断验证得出的结论。虽然无法展示鲜活的全貌,但我认为至少可以帮助孩子先认识科学态度

  《给孩子讲宇宙》这本书讲述了宇宙被探索发现的过程,主要人物有柏拉图、亚里士多德、麦哲伦、牛顿、卡尔摩根、阿基米德、伽利略、勒梅特、霍金、弟谷、开普勒看到这些名字可能会想到很多记得不太劳的物理学原理被发现的故事。

  记得以前看到一个故事,一只生活在南极企鹅,一直认为自己生活在地球的顶端,他很担心北极的动物会倒吊着走路,那样会很不舒服。所以它想去看看,地球是什么样的。结果,它到了北极,看到冰熊和海象像它们一样自然生活着。于是它通过这次旅行明白地球是圆的,而且地球肯定有一种法力,保护着地球上生活着的所有的动物和人。这就很容易理解葡萄牙航海家麦哲伦的旅程,不但证明地球是圆的,顺便证明了地球的四分之三是海洋。接着再理解砸到牛顿的那个苹果,就不难了。

  《给孩子讲量子力学》是宇宙这本书的姊妹篇,很遗憾我们还没有读到这本。读完《给孩子讲量子力学》再来读《给孩子讲宇宙》就显得容易的多了。比如虫洞这个概念我还是有点囫囵吞枣的感觉。

  关于地球是圆的说法,是现在的小孩子已经当做常识所了解,只是不明白为什么而已。不像我们小时候,我也不止一次像那只企鹅一样,担心过美国人是否会倒吊着走路,但从电视镜头看他们的生活,再自然不过。可还是无法想象在圆的地球上生活很多人的那种空间感。

  那么我们看看作者还带给我们哪些常识;微信登陆页面那副图片,源自一张名叫蓝色弹珠的图,就是地球的全貌;

  荷兰一家眼镜店的老板发明制造了人类的第一架望远镜,通过伽利略改进后,天文学观测如鱼得水;

  太阳系的许多行星有个共同的运动规律他们只围绕太阳做平面运行;

  宇宙的起源是源自宇宙大爆炸;

  世界天文学中心——哈佛大学天文台也被称为“皮克林的后宫”,皮克林研究团队1913年的合影,如果你看了,就一定会认识到女性对天文学的贡献不可小觑;

  知道吗?我们生活的世界并不是一张纸片。纸片是二维的,我们的世界是三维的,很高级吧;

  总是占头条,却没几个人真正知道的引力波,书中也提到了。

  地球上多次大规模的生物灭绝事件,动物灭绝事件到底有多恐怖你知道吗?真不是一般的恐怖啊!

  我觉得最有趣的还属宇宙大爆炸的观测和推理过程,这就是关于天文学的研究方式的真实写照。天文学常常需要通过观测,记录变化,经过长期的观测和记录才可以对比出内在的规律和变化特征。这看似是科学态度,其实也可以借鉴为生活和学习态度。尤其是记录孩子成长过程,可以培养自己认识生命和世界的真相和特征。不仅仅是天文学需要长期的观察和记录,任何学问恐怕都会因此受益,虽然坚持是很难的,我倒真想试试。

  《给孩子讲宇宙》读后感(六):科普要从孩子开始

  在20世纪初,当“德先生”和“赛先生”在中国大地上搅起千层浪的时候,那就意味着民主思想、民主政治和科学思维开始在近代中国萌芽、生长,直到今天中国的科技发展,虽然总体水平还不够靠前,但在一部分领域已开始处于领先地位。但科学不能只是象牙塔里的宠儿,也不应该满足于能够创造出巨大的物质成果和精神财富;更为重要的是,科学思维应该成为全体中国人具备的思想基础之一,应当激励着更多的孩子从小就喜欢科学、向往科学,并在未来的学习和成才过程中成为各方面的科学之才,这样才能成为一种良性循环。在这一方面,科普可不仅仅是在讲故事,更是在传道、授业、解惑的过程中,教育和引导更多的人走上崇尚科学、反对蒙眛和迷信之路!

  正因为如此,在看到由国内顶尖物理学家李淼教授与王爽全著的《给孩子讲宇宙》一书时,虽然明知道这仅仅只是一本写给孩子的科普启蒙书,但却又情不自禁地想到,其实家长们更应该给孩子更早地一点地读一读这本书,先把这些知识掌握了,再引导孩子一起来阅读和学习。这样,既丰富了自己的知识结构,又给孩子作出了很好的示范,这样最终效果不是会更好一些吗?!

  自从意识到地球并不是宇宙的中心之后,人类就开始不由地睁大了自己的眼睛,不断观测着,也不断思考着地球以及人类在整个宇宙中的位置以及作用。到今天,我们已经知道了,地球,虽然贵为太阳系八大行星之一,而且是太阳系中唯一的生命宜居星球;但放在整个银河系、本星系群直至宇宙之中,却实在算不了什么!但人类实在不必因为地球以及人类在宇宙中的位置和作用的巨大落差而神伤,相反,也许还应该感到有些许幸运!毕竟,就至今的人类认识水平和察觉到的事实来说,地球至少还是太阳系中唯一的生命宜居星球,人类更是地球上具有出类拔萃的智慧和创造力的生命形式!在新的事实被证实之前,人类还可以暗暗沾沾自喜上一段时间!

  《给孩子讲宇宙》这本书是著名物理学家李淼写给孩子的一本宇宙学普及读物。在这本书里,通过“地球是什么样的”“宇宙是什么样的”“宇宙是怎么起源的”“宇宙会不会有末日”这四个孩子们最关心的问题,李淼教授在深入浅出进行讲解的同时,更想要告诉孩子们的是,从古至今,人类都未曾停止探索自己栖居的世界和抬头仰望可见的浩渺星空。从一个又一个猜想开始,到从用太阳光测算地球周长,到用电磁波证实宇宙起源……不仅人类认识自己、认识宇宙的手段和水平在不断提高,而且人类也越来越理智,越来越具有一种雄心壮志。即使人类未能成为宇宙中最智慧的生命形式,即使如今人类的文明在宇宙文明、星际文明中也许真的不值一提,但人类依然可以为自己走过的道路而感到骄傲,并且为未来假以时日更为高超的科技水平而期待!曾经,凭借一系列偶然原因以及自己的努力,人类从动物界中脱颖而出;在未来,人类也可以凭借自己的聪明才智走得更远!

  并且,在《给孩子讲宇宙》这本书中,还难得地配不不少精彩纷呈的艺术插画以及更多珍贵的宇宙图片。文字、图画,从两个方面能够帮助孩子们张开想象的翅膀,去神秘又迷人的宇宙中“实地”看一看、感受一番!可想而知,人类认识自己、认识地球、认识宇宙花费了很长的时间,也走过了不少弯路;也许今后这一条道路仍然不会平坦,仍然需要经历一条也许会更长、更艰难的认识和探索之路!但这些无疑都是非常值得的!孩子们也一定会明白这样的一个道理,并且如果能够因此而激起他们的雄心壮志的话,无疑才是最值得期待的一个效果!只有“江山代有才人出”,人类才能因此而走得更远!宇宙再浩渺,也终不及人类的认识水平的深度和广度向前推进的速度!更不必说,未来在星际旅行成为现实的时候,一切的一切还会更值得期待和玩味!

  所以,加油吧,孩子们,只有从此刻起加倍努力和拼搏,未来才会是你们的……

  《给孩子讲宇宙》读后感(七):和孩子一起了解宇宙

  似乎每个人在孩童时代都对宇宙充满了好奇,会不会有外星人?会不会有大怪物?地球上现在还有恐龙吗……我的孩子有时就会问一些稀奇古怪的问题,想想,自己也是从那时候过来的,仍记得小时看的纪录片关于地球、月球等星体、小行星互撞等现象时的一些片段。人类对于宇宙的探索也从未止步,一代又一代的科学家们用尽毕生思考宇宙的奥秘。

  从“地心说”,到“日心说”,再到“宇宙大爆炸”,一个个惊人的理念与发现诞生了,这是宇宙研究的发展史,也算是人类智慧的发展史吧!

  李淼先生在出版了《给孩子讲量子力学》之后,又出版了《给孩子讲宇宙》,用通俗易懂的语言方式为孩子进入浩瀚宇宙打开了大门。在读这本书之前,我也读过了几本讲解宇宙知识的书,但是对于一个文科生来说,有些内容比较晦涩、难懂,但是李淼老师的这本《给孩子讲宇宙》就不同了,就像在给孩子讲故事一般告诉孩子一些关于宇宙的基本知识,小学、初中的孩子应该都能感兴趣阅读。

  本书共分为四讲,分别是“地球是什么样的”、“宇宙是什么样的”、“宇宙是怎么起源的”、“宇宙会不会有末日”,我想这四个问题也肯定是孩子们最想知道的问题。在这些内容中,作者如数家珍般地进行了细致的解说,语言风趣幽默,在讲到一些科学家、物理学家时还附带他们的照片,让小读者们对他们有个了解和认识;另外,作者还针对一些理论内容配有一些具体的图片,让小读者通过这些图片领会这些理论;当然,还有小朋友更喜欢看的彩色图片,更加直观地了解到星体、星云的样子。

  宇宙充满了太多的奥秘与知识,还有太多的奥秘等待着人们去发现,也许发现奥秘的人们就在这些孩子当中呢!作为家长的我们,现在就跟孩子们一起看这本书了解我们浩瀚的宇宙吧!

  《给孩子讲宇宙》读后感(八):振动孩子探索宇宙的翅膀

  马斯洛在晚期提出的心理健康标准中,第一条就是个体要有充分的安全感。近年来,在国内的亲子教育界,也越来越重视对孩子安全感的培养,这充分反应了社会和家庭教育理念的进步。

  当然,安全感的内涵和外延很丰富,但对年幼的孩子及其家长来说,这点相对还是好达成的,因为孩子的认知比较有限,父母及家人的认可、肯定和鼓励,以及所创造的安稳的外界环境,都可以给孩子充分的安全感。但随着孩子长大,特别是十万个为什么的阶段,不乏让家长烧脑的问题,如果处理不够圆满,可能会造成小小的隐患,而聪慧的家长,不但能够将问题化解,更能引导孩子去主动深度探索,强化孩子解决问题过程中获得自信、满足和安全感,更能激发深度探索欲望。

  面对每天能够见到的日月星辰,孩子们常常问题多多,虽然有很多神话传说故事还在时代传承,作为家长我们都知道其“仅仅是故事”,少有真实,更无科学性。

  最近,中山大学天文与空间科学研究院院长李淼教授的科普新书《给孩子讲宇宙》正式出版了,这是继,畅销科普书《给孩子讲量子力学》之后的又一力作,个人认为这本书比前一本书更具有针对性、传播性,因为通常关心“量子力学”的孩子年龄上应大于关心“宇宙”的个体。

  《给孩子讲宇宙》沿袭了《给孩子讲量子力学》的写作风格,朴素的语言,简介的表达,以时间为主线(这是问题从初级向高级发展的必由之路),串起伟大科学家的故事,娓娓道来,从微信登录的入口的画面开始,讲述了“地球是什么样的”、“宇宙是什么样的”、“宇宙是怎么起源的”到“宇宙会不会有末日”,生动形象的讲述了千年宇宙探索风雨、无数学者心血历程,再现了以众多科学家为代表的人类对栖身之地及眼睛可以不可以看到的浩瀚星空的艰苦探索历程:认识论一再变革,技术一再发展,二者的螺旋推动下,人类的视野越来越久远,也更加明确了当前人类在地球、太阳系内的绝对安全,以及未来还有足够人类突破地球乃至更大宇宙的安全距离。

  一本好科普书,用简朴的语言说清复杂知识或大道理:坐飞机旅行,能够证明地球“肯定是弯曲的,而不是平坦的”;亚里士多德根据月食断定地球是圆形的,麦哲伦大航海“证明了我们脚下的大地的确是球形的”,用牛顿经典力学证明大地处于“引力能最小的球形状态”,地球的周长等于950次马拉松(一次马拉松等于105圈中学操场)......

  一本好科普书,用诙谐的语言讲清科学家的肉胎凡身:吹牛大王“哈勃”,毕业就失业的爱因斯坦,创始观测宇宙学并不入正堂的勒维特女士......

  一本好科普书,能勘误更能激发后世之人的美梦雄心:砸醒牛顿的苹果并不存在,荷兰老板偶然发现引出“第一架望远镜”,无数的跨界奇才如罗素、勒梅特等推动人类进步,“暗淡蓝点”让人心胸豁然开朗,更有N个八爪鱼的腿脚那么多的“延伸阅读”......

  对于人类而言,宇宙外延的无疆探索,也是一再进阶追求“安全感”,作者在最后给我们吃了定心丸:“在最坏的情况下,宇宙甚至有可能在167亿年后就遭遇毁灭”,地球存在已久46亿年了,按照这种方式估算成人的生命阶段,地球刚刚“大学毕业”的年级,何忧可有?

  2017年9月25日,本书开篇提到的“微信欢迎界面”更换了,换成了“我国新一代静止轨道气象卫星风云四号A星拍摄的地球气象云图”,如果能够在本书付印之前,也许能够弥补一下我国科学家贡献的欠缺,虽然以前我们没有做到,但我们已经在赶来的路上,有今天的科学家,更有此书熏陶的无数孩子们......

  《给孩子讲宇宙》读后感(九):一起探索

  从古至今,人类都未曾停止探索自己栖居的世界和抬头仰望可见的浩渺星空。

  每个人在孩童时代都对宇宙充满了好奇,会不会有超人?会不会有外星人?地球上现在还有恐龙吗……不到三岁的孩子有时就会提出类似莫名其妙的问题。想想,自己到现在仍然对宇宙充满的世界充满了好奇与,人类对于宇宙的探索更是从未止步,一代又一代的科学家们用尽毕生思考宇宙的奥秘。

  《给孩子讲宇宙》这本书是著名物理学家李淼写给孩子的一本宇宙学普及读物。在这本书里,李淼教授用朴素的语言,简介的表达,以时间为主线,串起伟大科学家的故事,深入浅出地讲解了“地球是什么样的”“宇宙是什么样的”“宇宙是怎么起源的”“宇宙会不会有末日”这四个孩子们最关心的问题,生动形象地讲述了千年宇宙探索风雨、无数学者心血历程,再现了以众多科学家为代表的人类对栖身之地及眼睛可以不可以看到的浩瀚星空的艰苦探索历程。

  自从意识到地球并不是宇宙的中心之后,人类就开始睁大了自己的眼睛,不断观测着,也不断思考着地球以及人类在整个宇宙中的位置以及作用。从一个又一个猜想开始,到从用太阳光测算地球周长,到用电磁波证实宇宙起源……人类认识自己、认识宇宙的手段和水平在不断提高。从“地心说”,到“日心说”,再到“宇宙大爆炸”,一个个惊人的理念与发现诞生了,这是宇宙研究的发展史,也算是人类智慧的发展史吧!即使人类未能成为宇宙中最智慧的生命形式,但人类依然可以为自己走过的道路而感到骄傲,并且为未来假以时日更为高超的科技水平而期待。

  在《给孩子讲宇宙》这本书中,精彩纷呈的艺术插画以及更多珍贵的宇宙图片帮助孩子们张开想象的翅膀,去神秘又迷人的宇宙中“实地”看一看、感受一番!宇宙充满了太多的奥秘与知识,还有太多的奥秘等待着人们去发现,我们作为宇宙中的一份子,孩子作为人类未来的主导者,有必要更有义务去学习去探索去发现去找寻……那么,让我们和孩子一起出发,通过这本书一起了解我们浩瀚的宇宙吧!

  《给孩子讲宇宙》读后感(十):科学其实并不那么深奥

  文:薇薇爱阅读

  记得小时候总是会有各种各样的问题, 长大后才知道人们给这样的孩子取名“十万个为什么”。 为什么阴天会下雨啊, 为什么天上有那么多星星啊, 宇宙到底有多大啊?

  如今自己也有了孩子, 类似的十万个为什么有时候也难倒了我,关于浩瀚无边的宇宙, 其实知之甚少。 地球是什么样子的呢? 是一个圆形的球体, 那么为什么人们会觉得自己在平坦的地面上呢?地球围绕着太阳转, 那最早的时候的地心说又是怎么回事儿呢?

  《给孩子讲宇宙》是一本读给孩子听的关于宇宙的故事。

  地球的照片,是在1972年阿波罗17号登月的时候,宇航员在月球上拍摄的一张照片, 隔着遥远的距离看到的地球,是一颗蓝色的星球, 这张照片也被命名为“蓝色弹珠”, 现在我们用的微信上那个登陆界面的地球的照片就是这张照片了。

  其实最早期的人类都认为我们生活在一片宽广不见边际的平地上, 太阳每天从东边升起,从西边落下, 作为宇宙的中心,太阳、月亮、星辰都是围绕着地球旋转的。 而随着科技和航海事业的发展, 人类完成了环球航行, 印证了地球是一个圆形的星球, 而随着阿波罗17号登月, 人们远距离的观察到了这颗我们居住的星球是一颗美丽的星球。

  人们对于宇宙的探索并没有停止, 他们继续的探索其他的星球,在太阳系的其他星球试图找寻其他星球曾经有生命的痕迹。

  在这本书中,关于地球是什么? 宇宙是什么的问题都能得到解答, 是写给孩子的一本很不错的科普读物。

  类似为什么在现在距离很远的大洋彼岸有着相同的物种, 这就是地壳运动的结果, 原本链接在一起的大陆由于地壳运动而逐渐分开,最终被大海隔开, 最早期的人类也是穿过没有分开的大陆,去到新的地方。

  科学是非常神奇的, 也是有趣的。 并不是那么的难以理解的科学理论和观点。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