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岁月满屋梁》读后感10篇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读后感 >

《岁月满屋梁》读后感10篇

2018-04-02 20:00:06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岁月满屋梁》读后感10篇

  《岁月满屋梁》是一本由许岚枫著作,江苏凤凰文艺出版社出版的精装图书,本书定价:46.00元,页数:253,文章吧小编精心整理的一些读者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岁月满屋梁》读后感(一):可叹那段烽火岁月

  存在于沉思和觉醒之间的一线缝隙,有段旧梦,谓之民国。 那真是一座惹人流连的戏台!人才辈出命运多舛。一支妙笔追不上烽火岁月本身,单将那些名字放到一起,就够了!梁思成、林徽因徐志摩、金岳霖、沈从文、张兆和、钱钟书、杨绛、陈寅格、唐筼、周培源、胡适、张充和……哪一个不是耳熟能详,哪一个不是大名鼎鼎?他们或出身名门望族,才华横溢,或本是平民百姓,却凭自身不懈努力,成为人中龙凤。然而生逢乱世,终难独善其身,每个人的命运都被大局主宰,存亡、进退、爱恨、取舍,人性暗淡光辉躲藏于时代锋利的剑刃下,苍凉别离抑或温情相守,皆成宿命作者情书写15篇传奇人情感掌故,让我们或激情澎湃、豪情万丈,或感动流泪、柔情似水,或仔细思索感悟至深。

  书中这些才子佳人,大多家世显赫。梁思成是梁启超的长子。林徽因的祖父是林孝恂,进士出身,历官浙江金华、孝丰等地。父亲林长民毕业于日本早稻田大学,擅诗文,工书法,曾任北洋政府司法总长等职;叔叔林觉民。张充和四姐妹的曾祖是晚清名臣张树声,曾任两广总督。乃父是民国教育家张冀牖(吉友),曾以毁家创办苏州乐益女校,提倡新式教育而名噪一时。陈寅格出身世家,祖父是清末名士,官至湖南巡抚,父亲陈三立,号“散原老人”,以诗文闻世。钱钟书出生于江苏无锡的一个教育世家,伯父钱基成,父亲钱基博(子泉),叔父钱基厚(钱孙卿)。杨绛的家世居无锡,是当地一个有名知识分子家庭。父亲杨荫杭曾是最早反清革命运动人物之一,之后又成为上海著名律师母亲唐须荌则是一个大方贤惠,身上具有中国传统女性美德同时也是一个有知识的传统女性。 ……

  他们是天之骄子,有着得天独厚条件典型富二代、官二代!而且天资聪颖相貌堂堂。即可吃祖宗,又可靠颜值。可是,他们偏偏还拼才华,无一不在学问上刻苦努力精益求精!女性尤其如此!

  永远保持大家闺秀风范的张家老四张充和,打小被过继给叔祖母。养祖母对小充和溺爱有加,自任启蒙老师言传身教大家闺秀的风范。稍后,养祖母花重金延请吴昌硕的高足、考古学家朱谟钦为塾师,悉心栽培她,还另请举人左先生专教她吟诗填词。张充和天资聪颖,悟性甚高,4岁会背诗,6岁识字,能诵《三字经》、《千字文》。充和如是10年,闭门苦读《史记》、《汉书》、《左传》、《诗经》等典籍。

  “一身诗意千寻瀑,万古人间四月天”的林徽因是家中长女,可母亲因没生儿子而不得宠,父亲又娶二娘,接连生儿子。小小的她早早看清一个冷酷事实:如果她不够优秀,在这个大家族里没有任何地位,她将会和母亲一起被摒弃!于是她加倍努力,成为“父亲最宠爱的孩子”,改变自己的命运。 寒门出贵子。沈从文、梅贻琦都是其中的典范。世家也好,寒门也罢,最为难得的,是这些人高尚人格、一心为国、专心做学问办教育的执着,令人肃然起敬!他们都曾留学国外高等学府,完全可以过上闲适舒服的上等生活。可是,在祖国危难之际,他们无一例外毫不犹豫选择回国。历经战火纷飞,几度在国家政治运动沉浮,但他们初心不改,作出了他们最大的贡献!他们就是我们中华民族脊梁! 儿子班级下周举行“在英雄旗帜成长主题队会,我觉得,这些才子佳人,都是民族的英雄! 这本书侧重描写的是他们的情感逸事。他们真挚爱情痴情,令我感动!谁不渴望一生一世一双人!可是一双人要处一世,仅仅凭爱情是完全不够的!从他们身上,我们能学到更多的包容退让、自强、自爱

  《岁月满屋梁》读后感(二):民国英才谱,交颈鸳鸯

  《岁月满屋梁》的腰封上有这样一句话:“一支妙笔追不上烽火岁月本身,单将那些名字放到一起,就足够了”。

  “林徽因八岁的时候,父亲又娶了一位程姓太太,是个上海女人,很会说话,又接连生了儿子,很快便赢得了林家的一致喜欢。 得宠的程氏二娘与她亲生的孩子住在宽敞明亮的前院,而林徽因的母亲则几乎被整个林家遗忘,和林徽因被安置在相对阴冷狭小后院。在林徽因的童年记忆里,母亲的形象总是和怨言泪水联系在一起,她几乎不记得母亲的笑容。 在这样的家庭里长大,林徽因一生都对封建思想深恶痛绝。她厌恶男子的“三妻四妾”,也不愿做恭顺谦卑的“贤妻良母”。长大后,她只要想到自己的童年,就会无比渴望一段完整的独属于她的爱情。”

  ——许岚枫 《岁月满屋梁》

  看到这样的文字描写,民国的特别之处已经一目了然,诚如我早前说的那样,民国是传统与现代,落后先进交融贯通最特别的年代。当然,民国的才子佳人,也因这段文字拉开了时代的帷幕

  “有段旧梦,谓之民国”。一提起民国,多少才子佳人的故事已经耳熟能详,民国是一座惹人流连的戏台。星斗辈出的西南联大,实乃一折压轴。那时的才子风流多情,才女清高却难得,登场唱罢,一众公子名媛做着新浪潮的梦。然而生逢乱世,终难独善其身,每个人的命运都被大局主宰,存亡、进退、爱恨、取舍,人性的暗淡与光辉躲藏于时代锋利的剑刃下,苍凉别离抑或温情相守,皆成宿命。

  逸事,情事,家国事……

  痴者,悔者,傲骨者……

  世纪洪流裹挟着数不清的文人轶闻,悄然点缀于国学鼎盛的历史时期。当繁华落尽后,返璞归真时,山河那头的动荡岁月早已化作扬尘,静静地伏在檐梁之上,等待来人

  看到作者许岚枫的介绍:“电影编剧。喜安静阅读光影,白茶清欢无别事,一蓑烟雨平生。”也许,真的是这样心境下的人,才更喜欢民国的历史,才能细致了解民国的风韵吧!

  读过《岁月满屋梁》后,发现这就是“一部民国英才谱,满眼交颈鸳鸯情。”

  《岁月满屋梁》读后感(三):那是爱情应有的样子

  这是我读过的写民国人物最最真实的一本书,里面很少风花雪月,所有人都在真实的生活,日夜交替,茶米油盐。每一对固然给后人留下很多或唯美凄美的爱情,但在当时于他们而言,不过是寻常日子。不过在那个烽火岁月大背景下,也恰恰是这些看似寻常的日子,在经过时间的洗礼以及众人传颂后,便都有了让人怀念资本

  梁思成与林徽因这一对已经在中国建筑史上成为了不能忘记的符号,他们那生死不渝的爱情更是让人羡慕,作者在本书写他们的时候更多是落在日常琐事平平淡淡之中更显深情。我佩服的地方与作者有些相似,那就是林徽因最后选择了一个可以用一生来回答该怎样去爱的人,而不是一个浪漫理想诗人。我钦佩徐志摩的才华,但我看不起他在爱情方面人品

  我喜欢沈从文和张兆和的爱情,那是在一封一封书信沉淀出来的感情,那是有着时间空间作为辅助的相思。但是二人没有相知,这是悲伤源头。作者在这里通过他们的二人几十年的变迁说透了这一点,让人感慨

  梅贻琦与韩咏华的爱情更像是命中注定,所以二人一生都那么从容,不争不燥;张充和与傅汉思则有点互相爱慕的是灵魂,二人超越了国籍国界的爱情,给了张充和一生的安稳;周培源与王蒂溦让人知道什么才是爱情最美的样子,没有波澜,一生淡然,岁月在这样的爱情面前,一败涂地;钱钟书与杨绛的爱情是经历过战火与世情双重考验的,所以更让人崇敬,也更让人心疼,但更让人知晓夫妻意义;陈演恪与唐筼是不离不弃与相知相守的爱情,你的眼睛看不见了,没有关系,还有我,你走不动路了也没关系,还有我,后半生两人悲惨遭遇却更见爱情的不易;胡适与江东秀,四个字,娶妻娶德,而这二人中间还有一个曹诚英,爱上一个人有时候没有理由,所以她为胡适孤独一生;汪曾祺与施松卿二人的爱情平淡的让人诧异,但谁说名人的爱情一定要惊天动地?所以这便是人间最好。

  金岳霖与林徽因,这一段我不知道该怎样去评价,我看红了眼睛。作者也从此开始写了些民国完美爱情背后的第三人甚至第四人,但是因为这些人的真性情,却怎么也让人反感不起来,爱就是这样没有道理,爱就是这样可以天长地久,就如金岳霖,在林徽因逝去29年依旧记得叫上旧友一起来家吃酒,只因为这天是她的生日,这样的爱情,叫守望。

  这本书陆陆续续我读了很久,对于书中民国时期的爱情有了更深的认识,他们或炙热或清冷,都让人无比向往,也是看完这本书,我才又开始相信爱情

  《岁月满屋梁》读后感(四):情缘旧梦犹可叹

  民国时期在传统与新文化运动的冲撞中,造就了一个个炫目的传奇人物。《岁月满屋梁》的作者选取了这些人物,都是令人称道的人物。这些才子佳人的故事,因着更多的戏剧性,将人的情爱演绎成了人性的典范样本。就可依此反观普遍人性,体察寻常人生中的情感变迁,从另一个角度去透视他们作为卓越成就者的文化思想遗迹,解读出他们的不凡的人生之路。在这本书中可以寻出当年这些才子佳人们踪迹来。 

  《岁月满屋梁》这本书中讲述的民国时期的名人的爱情故事,他们才情四溢,有才自然有情。书中既有胡适与江冬秀,也有林徽因与梁思成等等。民国时期的女子满身的荷风细雨清雅,感情细腻情真意切。他们与艰难的乱世寻找爱情,风尘喧闹,爱恨相拥。是一生一世的情牵,在最好的年纪爱上最爱的人,姻缘始终,命里注定。他们和他们所在的时代一样充满了矛盾高贵平和,脱俗而市井,风流而坚守,孤傲而谦卑。他们的爱情结局,大都犹如优伶独自在台上甩着水袖。看似繁华,其实散场过后,便是死寂一般的落寞忧伤

  林徽因与梁思成是最被人言说的爱情,这段爱情婚姻,因林徽因这个才华横溢的美貌女人而被人铭记,更因为这个婚姻外有着痴迷的等待者而被人言说不断。

  沈从文与张兆和应该是最老实却又霸道的爱情了,沈从文爱上了自己的学生张兆和,可又讷于言辞,于是就展开了情书攻势,一天一封,雷打不动。所以沈从文这个非常顽固年轻作家,凭着一股韧劲,经过近四年的努力,终于将张兆和追到了手。沈从文与张兆和相差八岁之多,在贵族家庭长大的闺秀张兆和与在文学上的造诣已经很深的沈从文结秦晋之好,在中国文坛上也引起了不小的轰动。

  胡适和江冬秀的爱情在包办婚姻中是最幸福,江冬秀,一个裹着小脚的女人,与胡适想象中的婚姻相差甚远。他也抗拒过,不过胡适并没有抗争到底,而是很快妥协了,接受了母亲的安排。胡适很快适应了这场包办婚姻,并与江冬秀越过越和睦

  陈寅恪和唐筼是最迟到的美好爱情,两人一见钟情,陈有大才,唐亦巾帼不让须眉,很快步入婚姻殿堂一代大儒年近四十才找到自己的家。

  钱钟书与杨绛是最心心相印的爱情,两人郎才女貌,在相遇之前却从未谈过恋爱,而一碰上就一见钟情并携手终身呢这对文坛伉俪的爱情,不仅有碧桃花下、新月如钩的浪漫,更融合了两人心有灵犀默契与坚守。纵然斯人已逝,而杨绛先生的深情依旧在岁月的轮回中静水流深,生生不息

  《岁月满屋梁》书中这些故事展现出民国时期人的情感生活画卷,为我们讲述了他们尘封已久的故事,展现出一幅生动、细腻、感人的民国爱情画卷,演绎出时代的烟尘、命运的迁徙、爱情的悲欢。书中的人物故事雕塑充满了纯真感情,我们读他们多么美好的感情故事,回味这些人物爱情的美好,感悟人生

  《岁月满屋梁》读后感(五):河山总在我梦中

  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民国不仅是个政客你方下台我登场的时代,更是才子佳人情深意浓的时期。

  站在一百年后的时点,回望民国中的男男女女,我们才发现爱情是可以穿越时空的,那些海誓山盟并不会随着风云变幻而消逝,而是在岁月的磨砺下变得更加清晰。无论是我们熟知的林微因与梁思成,他们尽管颠沛流离,但心中始终充满的是对配偶忠诚热爱,充满的是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追求,还是我们忽略的朱自清、陈竹隐,他们尽管可以做到不为五斗米而折腰,宁可守住清贫,也要把正义仁爱撒在前行的路上。

  作为一代过客,他们留下的不是墨宝之类,而是精神财富,在各自的专攻领域中想凡人之所想,急凡人之所急,他们并不标榜自己是名流,要在上层社会中混个模样,但是他们严谨作风朴素的精神确实感染了当时当世的人,也为当时当世的人所称颂,为他们写下历经百年而不朽的文字,为我们的后人有了追随的灯塔。

  书中举了十五对伉俪,有些是我们熟悉的,有些是我们仍然陌生的,但唯一的共同点,他们不再拘泥于物质,而是升华为精神,之所以会拥有这样的格局,一方面是其生活的时代有关,毕竟兵荒马乱,朝不保夕,他们即使有别墅豪车,也很难做到独善其身,另一方面是因为这个时代的他们已经经受了近七十多年的屈辱,在列强的船坚炮利后,他们觉得青春的价值或者存在的意义就是为这个时代的平凡人做些什么,而中国向来是和谐乐感的民族,因此他们自动自发地成为了引领时代的精神领袖。

  作为精神领袖,他们并不孤单也不骄傲,因为他们本来就是长在一团污泥中的荷花,用其皎洁的身姿去标识自己的清高,如果用学术的语言而言,他们是“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正因为自身无时无刻不生存在名缰利索中,是不自由不独立的,所以他们要用自己的努力去打破这些陈规陋习,去唤醒黑屋子里的人。

  西南联大,在中国近代教育史上,可以说是不幸中的万幸,由于中国地大物博,有纵深,才让这群知识分子有了生存的土壤,他们可以说在列强的侵略下,已经没有力气拿起武器走上战场,但是他们有骨气,有思想,有觉悟,通过他们的“鼓动”必然会让越来越多的热血青年走到一线,作着还我河山的奋斗!

  《岁月满屋梁》读后感(六):民国爱情—悠悠岁月情意绵长

  民国爱情—悠悠岁月情意绵长

  今天拿到这本可爱的精装书,封面的话语和名字已经很触动我了。就像腰封上写的,“一支妙笔追不上烽火岁月本身,单将那些名字放到一起,就足够了”。那些名字正是我对民国最感兴趣的地方。当时高中,文科班,班主任老师就经常给我们讲一些关于林徽因、梁思成、沈从文等等那些大豪的风韵往事。他们的文章出现在课本上、试卷中总是一种方式展示真性情。可最让我动容的是他们作为血肉人的浪漫爱情。总是说诗人懂浪漫,其实文化人也是如此。他们的谈吐幽默、深情款款,似乎穿过民国烟雨,款款走来。民国的女子优雅端庄、知性可爱;民国的男子浪漫幽默、儒雅风流又深情款款。

  林徽因的童年我之前并不熟悉,当时还有些嫉妒这个女人,为什么能得到那么多男人的爱,其中的梁思成、徐志摩、金岳霖。一个人的性格形成于他的童年,童年的冷酷现实让她更加早熟,要强的性格,出类拔萃又锋芒毕露。梁思成宠她,如此甜蜜美好。水火交融、彼此互补,这应该是最好的爱情了吧。至于徐志摩,他的品行我是不喜欢的。但他也是可怜之人,10年前,为林徽因离婚,10年后,他因她而死。只能说惆怅无比。

  对沈从文印象深刻的是他当时被打压住在穷乡僻壤,他写信给别人(可能就是三三),说:“这边风景独好,你若来。。。”当时就对他苦中作乐的率真特别有好感。张家四姐妹虽然出身名门望族,嫁得也如此幸福,但是却没有架子,包括张父的开明,都尤为可爱。张允和的一个“允”字,便是他们的一生。一句句的“三三”,让人心动不已。胡适在里面也扮演了一个可爱的角色。不过,虎耳草,他是拥有了的。一生在这样的感情中,虽然自卑,但也应该有些幸福的,就像他抱着三三的第一封来信时开心的哭泣。

  梅贻琦和韩咏华之间的爱情之前倒是没有听说。故事里的梅贻琦一副谦谦君子,温润如玉,如此形容他,怕是不能再贴切。永远的温和平静,韩咏华对他更多的是仰慕和敬佩。他们的爱情虽然平淡,美好地似乎没有甜蜜,举案齐眉,不知道,梅贻琦对韩咏华有多少爱。可能是责任和担当吧。他会不会知道曾经的10岁小女孩那么喜欢他?有点心疼。一本正经的男人。不过,他的校长角色作出的贡献无人能否认。“梅夫人”呦。。。

  泛滥的少女心,我何时会遇见你?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