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创造圣经的城市》读后感10篇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读后感 >

《创造圣经的城市》读后感10篇

2018-04-02 21:07:01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创造圣经的城市》读后感10篇

  《创造圣经城市》是一本由罗伯特•R.嘉吉著作,海南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CNY 58.00,页数:308,文章吧小编精心整理的一些读者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创造圣经的城市》读后感(一):《圣经》城市解析

  这本《创造圣经的城市》是以《圣经》中所提及到的城市来帮助我们了解《圣经》的历史。可以说很少有影响力比《圣经》还强大的书了,在国外几乎人手一本,其中有很多传说,我看这本书不是因为我是教徒,而是这些故事真的很有趣。本书揭露了很多事实,还有那些神话故事的背后,通过这些可以了解到当时的历史背景。看过《圣经》的人,不一定知道这本《创造圣经的城市》中的故事,这本书就像是一本工具一样,帮助人们解读《圣经》。

  《圣经》就像一本字典一样,它不是一个人,在一段时间,一个地点完成的,而是经过时间不断做修正。这本书记录着历史的发展,对于历史学家和考古学家等,这本书成了很不错的参考文献。很多故事本身很有趣,其背后的创作过程更加有趣,这本书揭示了哪些改变故事发展的主要事件,看过本书之后,读者对于《圣经》的理解完全刷新,这也帮助原著发挥到了极致

  这本书十分具有历史依据,书中的配图都是实地的拍照,很多历史古迹如今都还存在。《圣经》中的内容可见都是有依据的,近东地区对于《圣经》的影响巨大,书中不仅提及了真实的古迹,还有作者对于这些记录看法,因为作者对于这些历史的研究十分专业,并不是门外汉。作者也十分顾虑读者,在书中他没有用那些专业术语来讲,而是用所有人都能看懂的语言来讲述。

  书中第一座城市是比布鲁斯,也就是圣经的意思,毫无疑问,这里一定就是最适合《圣经》开始的地点。书中列举的十四个城市不代表所有,这些只是具有代表性的,影响力最大的几个城市。从宏观到微观,每个点都紧紧相连,也包括原著中出现的那些典故与人物的大体细节,书中都有提到。

  我以前读过《圣经》原著,因为之前没有过任何接触,读起来十分无聊,索性就放下了。如今看了这本《创造圣经的城市》,我对原著的认识完全改变了,因为这本书让我从一个彻彻底底的门外汉,直接步入了专业人士行列。我个人建议没看过这本书与原著同时看,但看其中的任何一个可能都很难看懂。人类文明在书中得到了完美体现,这些历史是震撼人心的,也只有真正去研究它们才能体会到其中的魅力

  《创造圣经的城市》读后感(二):《圣经》和14座城市

  《圣经》,即便是在基督人数并不多的中国,也几乎是无人不知无人不晓的一部著作。不知道你之前有没有疑惑过:《新约》和《旧约》到底有什么区别?为什么《圣经》中有那么多种福音书?《圣经》到底是犹太民族宗教经典还是基督教的?《圣经》是谁写的,又是怎么产生的呢?

  和世界上大多数经典一样,很多东西,我们都知其然,并不知其所以然。因为,在通晓文字的那天,这些东西就这样存在了。偶尔会浮光掠影,知道与不知道并不影响生活,那么如此说来,罗伯特•嘉吉教授真是算钻牛角尖的人了,因为这本《创造圣经的城市》就是一本探究“其所以然”的书。

  如果真的探究《圣经》的来历、历史渊源,恐怕一本书是写不下的,这也不是一个人能做完的工作。本次罗伯特•嘉吉选择的媒介是“城市”,通过城市的变迁来外围地解决一些《圣经》存疑。

  书里写了14个城市,除了三大宗教圣地耶路撒冷之外,其他的13个城市可能对读者来说都很新鲜。虽然它们作为城市可能闻名遐迩,但是和《圣经》扯上关系,用它们的历史交叉《圣经》诞生的历史尚属首次。这段“城市之旅”可谓是趣味盎然。在这趟路程中,罗伯特•嘉吉也尽量摒弃学术写作,大体上来说,只要是普通读者都读得明白,也很容易读进去。如果你对考古和历史感兴趣,那看这本书简直就是一种享受了。

  当然了,这不代表你读完之后,疑惑尽解。比如对于我来说,反而疑惑更多了。爱因斯坦不是用大圆和小圆来代表了知识边界,如果并不知道一些,也就可能不知为不知了,偏是读了一点之后,才知道,不知道的越来越多,对于这些城市和《圣经》背后的故事越来越感兴趣。

  看《冰与火之歌》的时候,就对欧洲的历史感兴趣,如果结合本书的阅读,就会发现在西方世界,乱伦,以及屠城这些简直普遍不过,而且上帝也不是那么“慈悲为怀”的,比如说某个人(记不住名字)碰了约柜一下,上帝就立刻要了他的命;上帝似乎对巴比伦也有着刻骨的仇恨。说起来,上帝也是民族主义的,毕竟,他最初是慈悲本民族的,异族的妇女他会轻佻地污辱其为猪,似也和中古世纪以及维斯特洛大陆上的世界观暗合。当然,世界发展到今天,我们可不是要批判过去的野蛮黑暗,只是觉得,如果读的进去历史,会更能理解一些文学艺术作品。没准,再过千年以后,后人还会觉得我们落后愚昧呢。

  如今,这些和《圣经》有关的城市还存在着,只是在着千年的历史长河中,它们也曾繁荣也曾寥落,也曾熙来攘往也曾黄沙覆盖,也曾和平也曾战火纷纭。正如《圣经》,它并不绝对,虽然上帝承诺守护耶路撒冷,但是真正能守住的,还是人。虽然人们传说《圣经》是上帝的话,字字珠玑,但是流传和翻译的过程中,也在不断地修改。没有一成不变的,城市也好,《圣经》也罢。

  但是人类又是这样的伟大,不管是什么样的际遇,最后总有文学艺术留存。说起来,还是人类的文学艺术更加历久弥新呢。

  《创造圣经的城市》读后感(三):创造圣经的城市

  这本书是考古学、宗教史和历史的混合体,通过介绍14个与圣经有关的城市在圣经演变过程中的作用,厘清了圣经的历史和正典过程,值得强推,起码看完这本书,我又列了一大串扩展读物清单,兴趣被激发起来了。

  腓尼基的推罗、西顿和比布鲁斯、乌加里特、尼尼微、巴比伦、米吉多、雅典、亚历山大、耶路撒冷、库姆兰、伯利恒、拿撒勒和罗马,14座城,或提供圣经书写工具,或影响圣经故事。我印象最深的是汉谟拉比法典对圣经律法的影响。其中提到法典中记载“人若弄伤另一人的眼,人们就要弄伤他的眼。人若打断另一人的骨,人们就要打断他的骨。”而《出埃及记》中第21章有类似律法:“如果有别的损害,你就要以命偿命,以眼还眼,以牙还牙,以手还手”,这与新约中提倡的“人若打了你的右脸,连左脸也转过来由他打”迥然不同。在读经过程中,我常有这样的疑惑,旧约中的上帝与新约中的神截然不同出处大概在这里。旧约受当时律法的影响更血腥暴力,而到了新约时代,上帝已不仅仅是犹太人的神,在感召更多人的过程中,那些更有个性的、更刺激言语已经渐渐被温和与隐忍所替代。

  书中提到的圣经成书过程中纳入的大量希腊哲学元素也很有意思。比如提及《传道书》是最明显记载希腊哲学的例子,传道书从未将神称为耶和华,其开头经文极出名:“虚空的虚空,一切都是虚空。”这句话放在犬儒主义或斯多葛主义里也毫不突兀。神的话语也许真的不能用人类语言记载,在信徒眼中,圣经是信仰的皈依,在历史学家眼中,它更是宝贵的考古文献。于我而言,它是心灵依靠

  读书笔记之一:

  1、腓尼基:

  1)腓尼基,迦南北部的闪族城邦,统治地中海东部与迦南北部。是公元前2000年末到公元前1000年初经济最繁荣的文明之一。这些迦南的腓尼基城邦在数个地中海岛屿建立殖民地,包括居比路(塞浦路斯)、克里特、西西里岛、马耳他、撒丁岛、伊维萨岛,主要的三个港口城市比布鲁斯、推罗与西顿,最著名的殖民地是迦太基(即现今北非突尼西亚首都突尼斯市)后成为腓尼基首都。迦太基古被称为布匿。公元前264年-公元前146年,罗马与迦太基发生过布匿战争,迦太基战败后没落。

  2) 比布鲁斯:公元前1200年-公元前1000年,腓尼基定都比布鲁斯,后又迁都推罗。古代的纸莎草纸是经由比布鲁斯出口到爱琴海的,因此此城被冠以纸名。圣经的英文Bible由此而来。腓尼基人还创造了用来攥写圣经的工具,即腓尼基字母。腓尼基字母曾是迦南民族的主要书写字母,《圣经》的希伯来经文是用腓尼基字母与方角亚兰文字母撰写的。

  3)推罗与西顿皆位于现今的黎巴嫩境内,均是古代的腓尼基港口城市。推罗于公元前1000年取代比布鲁斯成为腓尼基首都,公元前333年,首府又迁移到迦太基(今突尼西亚)。圣经中经常提到推罗,将其称为苏尔Sor。耶路撒冷圣殿建造时依赖推罗提供建材与工匠。推罗王希兰与大卫、所罗门有盟友关系。

  2、乌加里特古城:邻近腓尼基,其叙事文献与宗教文献所记载的内容深切的影响了圣经故事

  1)埃尔 ‘El,乌加里特诸神之父,圣经中埃尔偶尔等同于希伯来上帝(耶和华),偶尔又指源于乌加里特的外邦神明

  2)亚舍拉’Asherah,埃尔的妻子,圣经也数次提及亚舍拉,通常都连带提到巴力。

  3)巴力哈达,巴力Ba‘al是乌加里特诸神之王,也是暴风雨之神,即是战神,又是丰收之神。《出埃及记》第19章第19节指出耶和华的声音也是雷声。巴力在迦南全地与古代以色列境内都极受欢迎

  3、尼尼微:

  1)亚述帝国分为古亚述时期、中亚述时期也新亚述帝国时期。古亚述帝国,公元前2025年-公元前1809年统治美索不达米亚北部。阿希塔国王重建古亚述帝国,该帝国延续到公元前1451年才灭亡。亚述王阿达德尼拉里二世(公元前911年-公元前892年统治)在位时代表新亚述帝国兴起。《圣经》里提到的亚述就是新亚述帝国。与北国以色列和南国犹大同时存在。亚述巴尼拔王于公元前627年驾崩,尼尼微大城随后便惨遭灭绝。巴尼拔的去世代表新亚述帝国的灭亡和新巴比伦王国的兴起。

  2)尼尼微:萨尔贡二世战死沙场后新亚述帝国首都迁往尼尼微。它位于希底结河东岸,对岸是今伊拉克北部城市摩苏尔。继任国王西拿基立让尼尼微成为当时全世界宏伟的城市之一。当时尼尼微是亚述统治天下象征,代表外邦统治,对于第二圣殿期(公元前530年-公元70年)的犹太人而言,尼尼微象征外邦迫害。

  3) 所罗门王之子罗波安Rehoboam在位期间,北方的10个支派脱离以色列联合王国,组成了北国以色列。罗波安后来只统治两个支派,即小支派便雅悯与犹大,同时将国家取名为犹大。考古证据指出,以色列国与犹大国都曾是亚述的附庸国。 从公元前10世纪末到公元前7世纪末,亚述一直是古代近东地区的主要帝国,它主宰了迦南,亚述国王萨尔贡二世于公元前722年毁灭以色列国首都撒玛利亚,进而终结以色列。后亚述曾围攻南国犹大王希西家的耶路撒冷,但耶路撒冷却神奇的幸存下来,《列王纪下》18-20章有记载。

  4、巴比伦:

  1)古巴比伦城坐落在今伊拉克境内的希拉Hillah。

  2)现代学者认为,《创世纪》提到的通天塔是受古代美索不达米亚金字形神塔或古代神庙的敬拜高台所影响。

  3)巴比伦经历过两个统领天下的辉煌时期。巴比伦第一王朝从公元前1830年-公元前1531年,因《汉谟拉比法典》闻名,许多人认为它影响了许多圣经律法。古巴比伦王朝兴衰后一千年,巴比伦落于新亚述帝国手中。在亚述王巴尼拔逝后,巴比伦人在迦勒底部落首领那波帕拉萨尔领导下反抗亚述帝国。圣经提到的巴比伦其实是新巴比伦帝国时期,从公元前626年-公元前539年,统治美索不达米亚及近东地区近一个世纪。那波帕拉萨尔是新巴比伦帝国的开国君主,他儿子尼布甲尼撒二世重建了巴比伦城,是公认的新巴比伦帝国最伟大的君主。

  4)巴比伦于公元前598年围攻占领耶路撒冷,立西底家为犹大王。后西底家反抗尼布甲尼撒二世,巴比伦再度围攻耶路撒冷,30个月后被攻陷,铲平耶路撒冷和圣殿,犹大人被流放至巴比伦成为巴比伦之囚。

  5)《耶利米哀歌》专门哀悼单一事件:巴比伦人毁灭了耶路撒冷。《希伯来圣经》与基督教《旧约》都收录《耶利米哀歌》

  6)公元前539年,波斯王居鲁士大帝(圣经中称其为古列)在巴比伦北方的俄庇斯之战中终结了新巴比伦帝国,建立波斯阿契美尼德帝国。

  7)巴比伦虽然是摧毁圣城圣殿的城市,但在公元最初几个世纪中,它却是犹太人学习信仰的地方

  5、哈米吉多顿:

  1)米吉多是“神全能者的大日”聚集征战之地,被视为世界末日之地。在古代经常成为以色列为了维护经济与政治利益而与外邦征战之地。

  2)以色列首任国王扫罗及其子约拿单皆死于米吉多的耶斯列山谷犹大最后一位伟大国王约西亚也战死在米吉多。

  6、雅典:

  1)在希腊化时期(公元前332年-公元前167年),希腊哲学与宗教思想深切影响犹太教,使其分裂成各种教派,同时扩展传统观点,从重视现世到纳入来世的永生。

  2)希腊文化能影响圣经是因为亚历山大大帝,他征服过地中海与近东地区,将希腊文化传扬到耶路撒冷。

  3)在古代羊角代表权力。亚历山大大帝是单独兴起的征服者,因此圣经用一只独角兽来象征他。

  4)希腊哲学对圣经的影响:

  A、斯多葛主义:芝诺于公元前第三世纪在雅典创立,特点是不表达喜怒哀乐,《使徒行传》17:18记载,使徒保罗曾与斯多葛学士争论

  、犬儒主义,苏格拉底弟子安提西尼创立,推崇简约生活,某些学者认为耶稣与保罗批评财富权势是受犬儒主义影响

  C、伊壁鸠鲁学派,由伊壁鸠鲁于公元前第四世纪创立,认为人生理想是追求快乐。《使徒行传》17:18指出保罗曾与其学士争论

  D、柏拉图主义,后期的新柏拉图主义者将其二元世界观纳入基督教,从中解释世界一分为二:其一是上帝居住的天堂,其二是凡人生活的尘世。

  E、新柏拉图主义,神秘的柏拉图主义,起初是反对基督教的。早期神学家希波的奥古斯丁将新柏拉图主义的“太一”重新诠释为《约翰福音》第一章提到的“道”logos

  5)《希伯来圣经》中《传道书》是最明显记载希腊哲学的例子。保罗书信引述了许多希腊作家的言论。

  6)《新约》多处记载希腊神祗与冥界地名。最常使用Gehenna(地狱)来表示地狱,该词是希伯来文欣嫩子谷的希腊化词语。欣嫩子谷从耶路撒冷西南方延伸至大卫之城南方,在该处与汲沦谷相交。迦南人与某些以色列人在欣嫩子谷用火焚烧儿女献给众神祗,此地后来被视为受诅咒之处。

  7)独立于身体之外的“灵魂”概念是希腊思想影响晚期犹太神学与后来基督教神学的结果。希伯来字nefesh一开始仅指活物,后来才被理解为希腊字灵魂的希伯来同义词。

  7、亚历山大

  1)以希伯来文撰写的《希伯来圣经》是在亚历山大城翻译成希腊文的《七十士译本》,许多次经也是在这里成书。有了亚历山大城,《希伯来圣经》才能超越波斯时期的犹太教而传世。

  2)亚历山大城一直是古希腊、古罗马和拜占庭帝国统治埃及时的首府,知道公元641年回教徒占领该城后才开始没落。

  3)次经是收录于《七十士译本》,却没被纳入《希伯来圣经》正典的经书。包括《多比传》,《犹滴传》,《以斯帖补篇》,《所罗门智训》,《便西拉智训》,《巴录书》,《耶利米书信》,《亚萨利雅与三童歌》,《苏撒拿传》,《比勒与大龙》《玛拿西祷言》《诗篇151篇》《玛喀比传上卷》《玛喀比传下卷》《玛喀比三书》 《玛喀比四书》《以斯拉续编上卷》

  8、耶路撒冷

  1)犹太教与基督教都将耶路撒冷视为思想、政治与神学中心。大卫曾在此登基为王,所罗门王亦如此。犹大王希西家从耶路撒冷起义反抗亚述。约西亚推行改革而发现律法书。耶路撒冷是希律王居住之城,更是拿撒勒人耶稣死亡、复活之地。

  2)安息日是休息和崇拜的圣日,这天不能使用照相机照相。

  9、昆兰

  1)《死海古卷》是20世纪最伟大的考古发现,是在昆兰遗址附近的洞穴发现的。

  2)《死海古卷》比现存最古早的圣经抄本更早一千多年,乃是目前所知最古老的《希伯来圣经》抄本。

  《创造圣经的城市》读后感(四):《圣经》是怎么来的?

  我们都知道《圣经》在西方文化中的重要地位。这本《创造圣经的城市》是想回答一个看似简单的问题:“《圣经》是怎么来的?”这个问题是2004年在给著名女影星妮可基德曼抛给作者的,本书作者化了十多年来思考和探索,于是才有了一本书。

  这本书的角度是比较新颖的,它不是讨论先知或圣经,不是单纯从文本出发来讨论。而是另辟蹊径,主要从探讨与圣经中有关的古城。书中穿插了很多生动活泼的个人见闻,讲述了一个个迷人的有关圣经中的故事。本人的作者是一位爱荷华大学古典文化与宗教研究教授,撰写过《穿越时空探索昆兰》等著作。而且作者不是一个纯粹的书斋学者,而是有非常丰富的实地考古经验。他曾上过十几部电视纪录片,包括CNN《发现耶稣》系列节目,以及历史频道《圣经揭密》系列节目,也主持过国家地理杂志的纪录片《书写死海古卷》。在本书中读者也可以看到不少珍贵的第一手的照片,这些图片包含遗迹、古物、工艺品、挖掘现场、古战场、卫城、昆兰洞穴、教堂、神庙,以及精美手绘地图等。

  本书除前言和结论外,共分为11章节。作者选了十四个城市,逐一讨论每个城市是如何影响、塑造圣经的内容的。这十四个城市分别是:腓尼基的比布鲁斯、推罗、西顿,乌加里特、尼尼微、巴比伦、米吉多、雅典、亚历山大、耶路撒冷、库姆兰、伯利恒、拿撒勒和罗马,这样是安照时间顺序来依次展开的。

  《创造圣经的城市》读后感(五):城市隐藏的历史密码 ——《创造圣经的城市》的另类视角

  城市隐藏的历史密码 ——《创造圣经的城市》的另类视角

  看过的西方历史书其实没有很多,基本上都是近些年到了大学之后穷极无聊看的《世界史》一类的,历史类的小说也多是一战二战时期的为多,毕竟这些历史文科生是必考题嘛;但是关于宗教的历史其实是不能绕过去的一块解读城市的密码,因为毕竟留下来最多的历史建筑,在东方是庙啊寺啊,西方就会是教堂一类的——人们总是敬畏信仰本身,虽然我们中国人总是被说成是“没有信仰”,但是如果不知道信仰是什么,其实当我们走出去看看的时候,还是会蛮费劲的。

  刚好六月份去了意大利玩,看了很多博物馆和教堂,而罗马帝国和文艺复兴的历史,其实很多人都听过,至少是在文艺作品当中看到过,而亲眼见到宗教本身的魔力,为了巩固信仰和信众信众的力量所缔造的奢华、精美和无法复制的用心,应该说,就会让人想要了解这背后的凝聚的能量。

  《创造圣经的城市》讲的是圣经的诞生过程,作者作为一个知名的学者,当然是要用我们说的那种跳脱了崇拜的客观的眼光去看待历史形成过程当中《圣经》首先作为一部犹太人的不完全的史实而不断变迁的过程,这个过程当中,我们见到了宗教在形成过程当中的融合,宗教的起源的那种“庞涓死于此树下”类型的中国人心知肚明的“天有异象”式的来源,以及宗教能够成为影响世界的宗教的与统治者的意志以及统治需要的相关性,以及文字上有意无意的释义问题。

  作为一本西方作者写的读本,当然你如果没有读过《圣经故事》之类的简要概述版本,并不是天主教信徒或者基督徒的一般读者还是有点难以读懂本书当中的段落的,这点上面其实还是要事先预习一下的;但是这本书如果脱离了内容去看,其实也是一本帮助我们理解我们自身的那些历史文化名城以及城市文化底蕴之间的相互关系的参考,简直就是一个巨大的模板等待我们代入嘛。

  其实出去玩之前已经参看了不少历史书的我,还是会有对很多小点不理解的地方;所以本书一类的学者对西方文化历史及城市发展背景的脉络梳理,对于背包客和自由行爱好者也是一个很好的参考,毕竟你需要自己去理解你所遇到的城市;当然《创造圣经的城市》对于中东游、欧洲游、北非游之类的更加有帮助——至于是否真的要去中东和非洲,这真的是一个很难抉择的问题啊。

  y 林怿 2017-6-29 22:23:36 写于御庭园

  《创造圣经的城市》读后感(六):寻访圣经的故事

  寻访圣经的故事《创造圣经的城市》

  《圣经》我们都知道,圣经故事我们也比较熟悉,可是这本书到底是怎么产生的,怎么流传的,我们却几乎一无所知。

  这本书的作者前往产生《圣经》之地,去寻找答案,《圣经》之地就是人类文明史的新月地带,这里孕育了四大古国之一的古巴比伦。和古埃及、古希腊、古中国相比,古巴比伦对于我们来说是最神秘的。古巴比伦的历史也是最模糊不清的,因为这片土地至今四分五裂,没有一个统一的国家,各国之间至今战火纷飞,考古学家历史学家都很难在这片土地上开展深入研究,即便是已经存放在博物馆中的文物和名列世界遗产的古迹都可以随时被摧毁。这片苦难深重的土地上不要说研究和发展,就是和平都依然没有到来。

  在作者的书中也经常会看到,偷偷的穿越在以色列和巴勒斯坦和黎巴嫩之间。到处可以看到荷枪实弹的军人。不要说研究,就是想要去旅行都要冒着很大的风险。

  作者探访了十几座古城,有的延续至今,有的已经成为荒漠,有腓尼基、尼尼微、巴比伦、米吉多、雅典、亚历山大、耶路撒冷、昆兰、伯利恒、拿撒勒、罗马。

  对于一个不是基督徒的中国人来说,看这些历史,看这些城市,其实比较陌生,可是跟着作者走进去之后,却总是能发现和自己原来知道的东西能够进行衔接,比如昆兰我们不熟悉,可是昆兰发现的死海古卷却世界闻名,那是世界上发现最早的《圣经》版本,正是以色列建国那年发现的,被认为是一个奇迹。还有伯利恒,那是耶稣出生之地,我们熟悉圣诞节,那里就是圣诞的地方。至今留有圣诞教堂,留有一个圣孔,据说是耶稣出生的马槽子所在地,可是作者却发现没有任何考古证据能证明这里是耶稣出生的地方,甚至《圣经》里也没有详细的记载。还有亚历山大,那是圣经中出埃及记里面的城市,这段历史是真实的还是来自虚构。还有罗马,是罗马人把耶稣当作异教徒杀害,后来也是罗马的君士坦丁大帝把基督教作为国教,《圣经》才传播到世界各地。

  提到《圣经》我们都把它当成经典,当成一本传奇,却很少去想这本书其实也是由普通人写成,并由普通人传播开的,当这一历史被一点点的还原,我们将看到一个更加真实的《圣经》,看到一个更加真实的基督教,看到一个作为人的耶稣,看到一段真实的历史,虽然距离这个目标还有很漫长的路要走,但是这本书无疑为我们打开了一扇门,不过想要走进去,一定要做好各种知识的准备。里面好艰深。

  《创造圣经的城市》读后感(七):形而上的宗教与世俗学问的悖论

  春节期间,读了《创造圣经的城市》,挺有启发。《创造圣经的城市》作者罗伯特•嘉吉是美国爱荷华大学古典文化与宗教研究教授。过去二十多年来,在地中海沿岸和中东地区参与多项宗教考古项目,对该地区的情况非常熟悉。他撰写的本书,从地理角度解读犹太教、基督教和伊斯兰历史,角度独特,别有趣味。

  作者从自己亲身到达过的地中海沿岸十四个城市,腓尼基的推罗、西顿和比布鲁斯,乌加里特、尼尼微、巴比伦、米吉多、雅典、亚历山大、耶路撒冷、库姆兰、伯利恒、拿撒勒和罗马,作者借助考古遗址、文物、废墟和遗物,当地历史典籍,以及和圣经文字的对比,带领读者探访耶稣诞生地、亚述帝国、米吉多战场、雅典卫城、昆兰洞穴和罗马城,穿越数千年的时光,试图寻访和揭示圣经典籍背后的历史真相。

  本书里的一些观点挺有趣:

  埃尔 ‘El,乌加里特诸神之父,圣经中埃尔偶尔等同于希伯来上帝(耶和华),偶尔又指源于乌加里特的外邦神明。

  公元前1000年,腓尼基定都比布鲁斯,后又迁都推罗。古代的纸莎草纸是经由比布鲁斯出口到爱琴海的,因此此城被冠以纸名。圣经的英文Bible由此而来。腓尼基人还创造了用来攥写圣经的工具,即腓尼基字母。腓尼基字母曾是迦南民族的主要书写字母,《圣经》的希伯来经文是用腓尼基字母与方角亚兰文字母撰写的。

  《创世纪》提到的通天塔是受古代美索不达米亚金字形神塔或古代神庙的敬拜高台所影响。

  福音书的内容并非一致!光伯利恒便足以说明这点。福音书是不同作者从不同角度针对不同读者书写,从中反映耶稣生平的不同面向。

  犬儒主义,苏格拉底弟子安提西尼创立,推崇简约生活,某些学者认为耶稣与保罗批评财富权势是受犬儒主义影响。

  柏拉图主义,后期的新柏拉图主义者将其二元世界观纳入基督教,从中解释世界一分为二:其一是上帝居住的天堂,其二是凡人生活的尘世。

  新柏拉图主义,神秘的柏拉图主义,起初是反对基督教的。早期神学家希波的奥古斯丁将新柏拉图主义的“太一”重新诠释为《约翰福音》第一章提到的“道”logos

  《希伯来圣经》中《传道书》是最明显记载希腊哲学的例子。保罗书信引述了许多希腊作家的言论。

  《圣经》本身并不神圣,赋予神圣的是人。《圣经》只是一本书,但它“因为”人而“被”人撰写。《圣经》之所以神圣,并非它的文字神圣,而是信仰上帝的人“尊重”它。

  保罗利用希腊与罗马哲学的语言来重塑犹太教与基督教信息,使其更容易让外邦接受。。。若没有雅典与希腊化,犹太教与基督教根本无法跨越罗马帝国的巴勒斯坦,而传扬到外邦。

  古人敢于同上帝搏斗,幸存之后写下感想,最终创造了《圣经》。由是观之,《圣经》不是一本律法书,属灵的刀剑,或者与上帝对谈的电话。它是记录虔诚信仰者对自身遭遇的观点。

  《圣经》不是活文献,它的文字是死的。《圣经》唯有被“翻译”、“诠释”(了解作者要传达的真实意义)、“考虑”、“评估”,以及被信仰虔诚的人“经历”其中真理,它才能真正发挥力量。

  《圣经》是让我们了解人类历史,而不是让我们彼此仇视,互相残杀。我们应该省思《圣经》人物做过的决定,不要重蹈他们的覆辙。。。。无论天主教徒,新教徒与东正教徒,或者犹太教徒,自然神论者,世俗人道主义者或无神论者,大家都应同意人该遵守基本的规范(正义、慈爱与虚心)以及应该善待别人(喂养饥饿者、让赤身裸体者有衣服穿、接待陌生人,探视病人)。

  。。。。。。

  上面最后一段文字是本书的结语,感同身受。 环顾我们的身边世界,如此多的悲剧和灾难,大多数都源于我们内心的阴暗面影响,但“万法唯心”,其实,只要我们时时反省和审视自身,心怀谦卑和慈悲,常常纠正自己错误的言行,这个世界会越来越好。

  当然,从另一角度而言,无论如考古学等世俗学问的考古手段如何严谨,随着时间的推移,千百年前的历史事件的发生痕迹会越来越模糊,试图从有限的考古资料,包括文字卷宗里发现严谨的,环环相扣的证据,以证明某个历史人物的真实情况,往往是不准确的。尤其是,形而上的宗教遗址,涉及神迹和某些不可思议事件的事件,更不一定是我们世俗学问所能证明和证伪的。

  但无论如何,回顾千百年来直到如今,有无数人在对宗教经典中的某个问题争论,仇视,甚至残杀,我们都应羞愧,我们都应该时时反省,这些人间悲剧的发生,我们遵守了上帝或真主的教导吗?

  《创造圣经的城市》读后感(八):《圣经》里的事,说是就是,不是也是

  “叮叮当,叮叮当,”每年的12月24日,圣诞老人总会驾着雪橇,在每一个孩子的长筒袜里装满礼物。要问圣诞节是一个什么节日呢,就会有人告诉你,圣诞节是基督耶稣诞生的节日。但是如果再进一步地追问,耶稣生在哪个地方,就会有不同的答案。有人会说基督生于伯利恒,也会有人指出耶稣生于拿撒勒。

  人们曾经被教导,认为伯利恒是耶稣的诞生地。然而,《马克福音》和《约翰福音》却不曾说耶稣和伯利恒有关,唯有《马太福音》和《路加福音》提到耶稣诞生时,才将他与伯利恒相提并论。这好像回答了耶稣出生的问题,但马上会引出另外一个问题:“耶稣出生后住在哪里?”为什么会有这个问题困扰呢?因为马太和路加的说法有出入。

  美国人罗伯特嘉吉是一个考古学者,在他的著作《创造圣经的城市》里,专门有一章讲述伯利恒与拿撒勒。在这一章中,作者对比了马太和路加的说法:马太指出,耶稣出生于伯利恒的约瑟和玛利亚的家中;路加认为,耶稣与家人住在拿撒勒,因为要进行户口登记,玛利亚是“暂时”前往伯利恒。

  我们该如何看待两种不同的说呢?在《创造圣经的城市》这本书里,罗伯特嘉吉经过考察 对比后承认,耶稣如何诞生,其实是众说纷纭。但我们要知道福音书为什么要将耶稣与伯利恒牵扯在一起。因为大卫后裔的以色列诸王皆出生于伯利恒,而耶稣若是弥撒亚和犹太人的王,“即使”是拿撒勒人,也必须诞生于伯利恒。

  福音书的内容并非一致!光伯利恒便足以说明这点。福音书是不同作者从不同角度针对不同读者书写,从中反映耶稣生平的不同面向。

  罗伯特嘉吉,是美国爱荷华大学古典文化和宗教研究教授,他撰写了这本《创造圣经的城市》,引领读者逐步探索14个著名古城,详述他们自《圣经》成书过程中扮演的角色,以及对于《圣经》的创造和发展所产生的重大影响。

  推罗,西顿和比布鲁斯等古代城市协助创造了《旧约》和《新约》,腓尼基提供纸张,创造字母以及衍生出英语单字Bible (圣经)。乌加利特这座古城里埃尔率领的诸神经过调整以后被归入希伯来上帝耶和华。

  尼尼微这座亚述帝国的都城,象征亚述对于以色列和犹大的霸权统治。不仅提供《圣经》的书写题材,更衍生出《圣经》的主要神学观点。亚述于公元前722年占领玛利亚并灭掉北国,但是刻意放过南国。编写《圣经》的犹大国文士便认为,他们诅咒北国确有其事,因为上帝偏爱南国,让他们得以幸存。

  出土于尼尼微古城的西拿基立棱柱,证实了《圣经》的两项说法:亚述的确攻过耶路撒冷,而“耶路撒冷确实幸存下来”!西拿基立既没说自己“毁灭”了耶路撒冷,也没说他杀了希西家,反倒说他让希西家自囚于耶路撒冷,“犹如笼中之鸟”。这便证明他只围攻耶路撒冷,却没有毁灭它。

  所以“上帝保佑圣殿耶路撒冷”竟是失败者的自我安慰:犹大国是被上帝挑选的子民,让《圣经》赞誉耶路撒冷为上帝唯一居所。然而,上帝却不这样想。“上帝”主宰一切,想拯救谁就拯救谁。

  在巴比伦这一章,全新的细节足以震撼每一个读者。按照《出埃及记》和《摩西十诫》来说,以色列是上帝给予犹太人的应允之地,但这更像是一个神话。真正奠基犹太民族以及《圣经》的真实事件是“巴比伦之囚”。

  公元前587年,巴比伦国王尼布甲尼撒二世攻陷耶路撒冷,下令彻底拆毁耶路撒冷的城墙,又当着国王西底家的面杀死他所有的子嗣,让他在亲眼看到大卫王的血脉彻底断绝之后,弄瞎他的眼睛。然后将以色列所有贵族,工匠和国王赶到巴比伦做苦工。史称“巴比伦之囚”。

  雅典是希腊文化的发源地,也是欧洲文明之光被点亮的地方。保罗利用希腊与罗马哲学的语言来重塑犹太教与基督教信息,使其更容易让外邦接受。我们可以说,若没有雅典与希腊化,犹太教与基督教根本无法跨越罗马帝国的巴勒斯坦而传扬到外邦。

  希腊的哲学和宗教思想(特别是独立的灵魂与死后生命)在希腊化时期,深刻影响犹太教。犹太教和基督教便提倡“现世”的道德生活,如此“来世”方能获得永生。因此,我们可以说,雅典提供了犹太教与基督教的“灵魂”概念。

  公元前331年,亚历山大大地在尼罗河三角洲西部的最顶端建造亚历山大,古亚历山大图书馆在2200年前曾是知识中心。它不仅是西方与近东最大的知识库,在源远流长的历史中,更成为知识的象征,代表明智善断,意义深长与亘古流传。《圣经》这部记载犹太教历史与宗教信仰的圣典竟然没有名列到当时世界的伟大著作。当犹太人逐渐改说希腊文时,犹太文士便逐步将《希伯来圣经》翻译成希腊文的《七十士译本》,而改编的地点就在亚历山大。

  耶路撒冷这座城市被犹太教和基督教视为思想,政治与神学中心。大卫曾在这里登基,所罗门王亦如此。犹大王希西家从耶路撒冷起义反抗亚述。耶路撒冷更是耶稣死亡,埋葬与复活之地。无论基督教的信奉者或是诋毁者,双方皆承认基督教起源于圣城,然后改变了西方世界。

  昆兰是个不知名的城市,但是在这里发现的《四海古卷》却是20世纪最伟大的考古发现。《死海古卷》的出土不仅改变了人们对《圣经》的看法,更撼动了《圣经》的内容!这些书卷影响深远且极具争议,它提供确凿的证据,指出《圣经》从很早以前就经常被更改内容。

  罗马可谓是世界上最重要的城市。罗马帝国征服了地中海之后,境内的巴勒斯坦便成为基督教的发源地,继而影响整个西方世界。罗马的确是将耶稣钉上十字架的重要推手,然而,这个古城让使徒保罗撰写了总结福音的重要典籍《罗马书》,甚至于决定哪些书可以纳入我们今天熟知的《圣经》。

  罗马不但曾经摧毁耶路撒冷和圣殿,更将基督教定位国教。让基督教的《圣经》得以成型。罗马的历史更与犹太教,基督教与《圣经》密不可分。

  在《创造圣经的城市》一书中,罗伯特嘉吉结合考古发现与《圣经》记载的故事,分享了《圣经》创建的过程。这部人类历史上伟大的经典,并非一人,一时,一地就可以完成,而是经由历代无数作者之手增补编辑,内容述及古代帝国的兴灭与近东城市的兴衰,其成书过程也堪称人类文明发展的缩影。

  在本书的结束语,作者罗伯特嘉吉也做了意味深长的总结。我们必须牢记,《圣经》本身并不神圣,赋予神圣的是人。《圣经》只是一本书,但它“因为”人而“被”人撰写。《圣经》之所以神圣,并非它的文字神圣,而是信仰上帝的人“尊重”它。

  《圣经》不是“活文献”,它的文字是死的。《圣经》唯有被:“翻译”“诠释”“考虑”“评估”以及被信仰虔诚的人“经历”其中的真理,它才能真正发挥力量。

  信徒总是会分派别,为了永远无法证明的问题而争论,斗争和残杀。《圣经》是为了让我们了解人类历史,而不是让读经者批次仇恨。我们应该省思《圣经》人物做过的决定,不要重蹈他们的覆辙。我们要将《圣经》是为记录人类活动的编年史,而非引领未来言行举止的法律框架。《圣经》告诉我们古人如何自我调整来应对挑战。我们应该从中汲取教训,面对未来的相同挑战。

  当我读完这本《创造圣经的城市》,正好是在圣诞平安夜,万里之外的耶路撒冷正因美国总统特朗普的言论,再一次面临战争的威胁。借助窗外的万家灯火,祈求世界和平,人人平安。

  《创造圣经的城市》读后感(九):穿越时空的记忆,遇见圣经的故事

  作为世界上销量最多的书,《圣经》不仅仅是一本宗教读物,更是一部旷世文学巨著,对世界的影响极其深远。读懂圣经,才能理解信仰,而想要读懂《圣经》,就必须得了解成书的背景知识,特别是地理知识。你可知道,腓尼基、巴比伦和耶路撒冷不但是圣经中史诗故事的背景,更是神圣的代名词。探寻这些城市,不仅仅能够帮助我们了解圣经及其人物的活动背景,也有助于我们了解今天的圣经是如何被创造出来的。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