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少爷 三四郎》经典读后感10篇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读后感 >

《少爷 三四郎》经典读后感10篇

2018-04-03 21:33:01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少爷 三四郎》经典读后感10篇

  《少爷 三四郎》是一本由【日】夏目漱石著作,九州出版社出版的精装图书,本书定价:45.00元,页数:352,文章吧小编精心整理的一些读者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少爷 三四郎》读后感(一):青春

  《少爷 三四郎》其实是著名日本作家夏目漱石的两部作品编辑部放到一起,是用两个青年不同成长经历探索一种感悟人生轨迹

  《少爷》 讲述的是从都市少爷到乡下教学大胆揭露教育界的黑暗,打碎知识分子虚伪面具的半自传体小说;而《三四郎》是作者著名“三部曲”中的第一部序曲,被喻为漱石文学中最出色的青春小说。小说描写主人公三四郎从一个乡下毕业高中生成长为一名东京大学生的所见、所闻、所感,以及他的心路历程

  两部作品无一例外的,都是从主人公的生活经历来从更深层次展开对社会现实批判以及对人生真义等的探求。

  从城里来到乡下的少爷,有了区别懵懂少年时期的草率和天真,更多了一份对世事的洞察和城府,而从乡下来到城里的三四郎,懦弱胆小,却因为所见和经历,逐渐成熟和成长为一个彻底的大人。而有趣的是,我们从大师笔下表面看的是简单、生活的小品,实则暗藏背后的却是深刻道理大智大慧

  也许,我们不该苛求生活给予我们的坎坷难堪,应该如少爷和三四郎一样,在不断的适应环境中历练出一颗成熟而坚强的心。作者通过此书对社会的批判,对知识分子虚伪面具的揭露,包括对种种腐朽虚伪的坦诚挖开。

  《少爷 三四郎》读后感(二):精神世界的“桃花源”

  《少爷 三四郎》这本书收录了夏目漱石的两部作品,虽然这两部的创作年代并不一样,但是他们在某种意义上有着相似地方,同为他乡之所遇,所以放在一起也并没有不妥。《少爷》相比《三四郎》创作更早,两部一起读更能体会夏目漱石早期作品到慢慢沉淀积累文字变化

  《少爷》我看过傅羽弘版本的译本,个人感觉比这本全新的译本文字要优美一些也更精炼一点,日本文学本身就赘述,可能这本吴纪伦翻译的版本想要先给读者真实阅读体验吧。

  《少爷》的主人公“少爷”有着直爽,鲁莽的性格,小说以第一人称叙述开篇就讲述了他从小因为这种性格所付出代价诙谐之中也注定日后也会吃这种怪脾气的亏。读者通过他的搞怪事迹不免悄悄与自己对比,或多或少都会和自己的一部分重合。夏目漱石笔下的少爷,仿佛就像还未形成社会意识的我们。少爷眼中黑黑白白的世界,全部跃然于纸上,和现在到处宣扬的高情商八面玲珑交际花不同,少爷那木讷人情世故也是夏目漱石心中另一种层面的“桃花源”。

  都说社会才是真正的学校,在这里我们学会圆滑学会奉承,学会从事物的表面看到暗中默默涌动的真实利益关系,我们每天的精力大多都被迫浪费在人情世故上,这种“多一点真诚,少一点套路”的灰色幽默也做成表情包以防尴尬使用。在社会这所学校里我们仿佛永远也毕业不了。我们的底线原则被一次次刷新,也很难遇见像豪猪和少爷一样即使辞职也要解一口恶气的硬气。

  在真实的社会,小地方的恶确实是比城市肆无忌惮,越小的地方越是仗势,边缘地带,天高皇帝远让人性也被暴露的一览无余。书中,从老师的暗中操作学生的肆无忌惮,作恶不分大小强弱,小小的学校就是社会的缩影,做到不忍气吞声也不仗势欺人反而成了另类显得格格不入。希望我们能秉持初心,一点一点改变畸形的社会。

  《少爷》的电影也趁热看了,虽然失去了文字独特细腻,但是在画面表达上更具张力,个人感觉这部电影的改编还算成功,感兴趣的童鞋不妨一看。

  《少爷 三四郎》这版全新译本装帧不错,书的最后还收录了夏目漱石的生平年谱,不知道出版社后续会不会出版夏目漱石其他的作品,如果能出一整套这种新版精装又要剁手收藏了。

  《少爷 三四郎》读后感(三):一千日元上的夏目漱石

  夏目漱石在日本受重视程度无需多言,只要看他们在一千日元上夏目漱石的头像,就可见日本大众对他的敬重。而他的《我是猫》更是排在世界名著之列。这位比中国鲁迅还要早14年出生的日本文豪,文风朴实,是一位具有鲜明现实主义倾向文学家。他的很多作品都触及当时社会的本质,对现实生活中庸俗丑恶现象,以及日本“现代文明”所带来的种种弊端,作了尖锐讽刺和深刻的批判,对利已主义进行了无情的鞭挞。这一段对他的评论倒是和鲁迅先生的辛辣、讽刺当时社会的黑暗颇为相似。可见一位世界级的文学家,必然有着深邃的社会责任感,有着忧国忧民的大情怀

  夏目漱石的这本书收录了他的两部作品:《少爷(哥儿)》和《三四郎》。这是两部人物角色和性格相反,但是同样描述当时社会存在问题,进而抨击日本在社会进程中,过渡盲目引进西方文明,造成社会虚浮的现况。据介绍,这两部小说也有一定程度的自传形式,也是夏目漱石后期作品里比较写实的两部。

  其中,《少爷》里的男主角有着直率、鲁莽、心地却是比较善良正直个性。少年时,因为淘气,在家庭里倍受忽视和厌恶,只有帮佣阿婆阿清对他十分宠爱,因此他与阿清的关系已经超出主仆关系,近乎相依为命的婆孙亲人年少轻狂的“少爷”,最终在家庭失去地位迫不得已偏远乡下教书,于是故事展开了……鲁莽率真的性格,让他在乡下教书过程中,经常莫名其妙地被教师和学生戏弄,形形色色的乡下学校教师团体,并不是想象中的和睦,几个小人物也要勾心斗角。正像初出茅庐小子,步入社会必要经历的一场磨难一样,在这样一种环境,“少爷”逐渐成长。其实,我在初看这个故事的时候,感觉所有人物创造单纯。比如:校长“貉子”就是一个侃侃而谈,却又虚与委蛇的假正义;“红衬衫”是一个彻头彻尾的奸诈,阴险好色,却总装好人的“笑面虎”;陪酒郎是一个“狐假虎威”的阴险小人。只有老实巴交的“青南瓜”和表面粗鲁,内心侠义的“豪猪”,才是真正代表较为正义的一方。虽然,这里涉及的人物较少,性格也比较单一事件也并不复杂。但是,夏目漱石用一种很简朴的描述手法,将这个故事写得很有讽刺意味,略带一些幽默和漫画画像感,让人不自觉地融入其中。当然,毕竟是近百年前的作品,很多的描述,不能直观地感受出来,很多深层次的东西,比如对日本当时国情和众生相揭露的方式,虽然书中是用简朴的语言描写的,刚接触时,阅读起来还是有一种事无巨细“拖沓”的感觉。但是,我也承认那只是我把它当成故事急于阅读时,必然感受到的艰涩。这就应了那句老话,“外行看热闹,内行看门道”。如果要想感受这本书的妙处,是要做一些功课的。比如,结合时日本国情,作者本身的经历,文中所表达的情感,故事创作的结构和语言风格,也许在这种有预习的前提下,才能越读越有味道。只是不知道现在盛行读“快餐文学”的人,还能不能静下心来,为读一本书去做功课呢?

  还需要做一下补充,这本书里“阿清”这个出场不多,却贯穿首尾的小人物,让我感同身受,也让我想起已经过世的亲人,渐渐将自己也融进情景之中,沉默良久。

  事不赘言,《三四郎》篇幅要略长于《少爷》,但同样是写一个少年求学的故事,不同的是,三四郎是一位从乡下到城市读书后,所经历的改变。(巧的是,我也有过同样经历),从性格上他不同于“少爷”的鲁莽直率,带有一个乡下人到城市固有的谨慎,懦弱。这应该算是一本青春小说,只是在现实中,同学“野野宫”“与次郎”、老师“广田”和心仪的女孩儿“美弥子”,各自代表着一种思想环境。在盲目模仿“西方化”大环境的影响下,在日本当时所受到冲击和变化。如果细读的话,每个人物也同样都值得推敲和琢磨。

  夏目漱石的代表作《我是猫》,是我很喜欢的一部小说,因为有它的阅读经验,所以,这两部小说读起来并不感觉艰难,年代感消失很多。又因为与书中人物有一定的相同人生经历,让我又有了一定的亲切感。我觉得现在的文学发展,也应该好好珍惜过去作家的认真执着,需要培养一下社会责任感,摒弃当今世界的浮躁,认认真真地写好文字。社会的现况在一些有良知和责任感的笔下,才能流传百世,熠熠生辉。即使不能写出好的文字,最起码也要用认真的,尊重心态来好好阅读他们的作品。也许他们的年代性与我们的现代文明有很大的差距。但是,当你读的书够多,你就会发现历史有很多惊人的相似,而且科技发达,潜在的危险就越大,不知道有没有书友与我同感!

  《少爷 三四郎》读后感(四):社会是个大染缸

  《少爷 三四郎》的作者是一位日本作家,夏目漱石,本名夏目金之助,1893年东京帝国大学(现东京大学)英文系毕业,因受好友正冈子规等人影响而开始写作,代表作品《我是猫》《少爷》《心》《明暗》《草枕》等。夏目漱石在日本近代文学史上享有很高的地位,被称为“国民大作家”。他对东西方的文化均有很高造诣,精擅俳句、汉诗和书法。写作小说时他擅长运用对句、迭句、幽默的语言和新颖的形式,对人物心理精确细微的描写开启了后世“私小说”的先河。

  《少爷 三四郎》这本书其实是讲述了两个故事,《少爷》讲述从都市少爷到乡下教学,大胆揭露教育界的黑暗,打碎知识分子的虚伪假面具的半自传体小说;《三四郎》则描写的是从乡下到都市,少年大学时代的青春彷徨和淡淡爱恋,进而引发出因潜意识的伪善而造就的人生。《少爷》以辛辣幽默的手法揭穿成人世界“伪善”,《三四郎》则结合了现实的讽刺性与自在的缥渺虚幻。《少爷》相比《三四郎》创作更早,两部一起读更能体会夏目漱石早期作品到慢慢沉淀积累的文字变化。

  我们看到的都是译本,毕竟我是不懂日语的,译本我看过其他版本的,也忘记是谁翻译的了,之前大学的时候在图书馆看的,但是总体感觉,这本书翻译的会稍微好一些,在文字的处理上会更优美些。

  《少爷》讲了一个刚刚大学毕业的没落贵族之后,为了生计所迫到了乡村学校去当老师的经历。而《三四郎》则讲一个刚刚考上大学的乡村少年进城求学并恋爱失败的故事。从此等内容来看,一个是从城市到乡村,一个是从乡村到城市,看似是不同的道路,然而经历的心路历程却有类似之处。

  都说社会才是真正的学校,这句话流传至今是有道理的,学校里我们是温室的花朵,除了学习,可以做其他的事情,但是毕竟我们还是受管制的,就算出事了,一般都是小事,或者是可以兜着就过去了的事。然而,步入社会之后,就是个大染缸,没有人会真正告诉你应该做什么,应该怎么做才是对的,只有自己在不断的失败、挫折中学习,不断的跌倒、爬起,慢慢的进步,在这样的过程中,很多人可能就会走了歪路,有的人通过自己或者旁的好心人的帮助回到了正轨,但是还是有相当一部分人不回头的走近黑暗的路途中去了。尤其是小地方的人,天高皇帝远的,发生了再大的事情,也没有地主厉害,随便瞎糊弄一下就可以毁掉一个人的前途

  刚步入社会的人们,希望我们在这样一个社会中,能够不忘初衷,不让社会改变我们最初的目的,让我们慢慢融入社会,而又不被社会所完全改变,这样很难,但并不是不能做到的,秉持初心。

  《少爷 三四郎》读后感(五):少年的迷茫

  《三四郎》把人的世界分为三类,一类是在远方,飘着明治十五年前的香气;一类世界里有一栋长着青苔的红砖建筑;另一类灿然如春般荡漾的世界。这其实也是作者看到的,内心的表达,无论在《少爷》还是《三四郎》,甚至《我是猫》、《虞美人草》中都表现着社会不同阶段的小人物,不同成长中的迷茫、执着。而在本书《少爷 三四郎》体现出少年时期对复杂社会、人与人之间的迷茫、懵懂、单纯。

  作者夏目漱石,日本文坛称其为国民大作家,代表作《我是猫》、《心》等。《少爷 三四郎》由两部小说组成,都是在讲述少年时期对未知社会的探索,体会到了人性的狡诈、虚伪的不同嘴脸。无论是《少爷》还是《三四郎》都带有笔者的自传色彩,家庭背景影响内心渴望都体现在作品里。在内容上,《少爷》展示着各种人的恐怖嘴脸,“我”单纯的性格在环境中显得格外的“傻”,分不清好与坏,处在迷茫中。《三四郎》一个乡下的男青年到京东读大学,踏上不知的世界,遇到形形色色的人,自卑、彷徨,甚至遇到爱情也退缩了。在写作风格上,延续着夏目漱石的风格,刻画小人物的生动形象,批判与讽刺。

  《三四郎》展现着成长中的迷惘。三四郎从乡下去往大城市东京,他体验了不同的人类世界,思念家乡的自己;遇到了不理世事、专研于知识世界的广田和野野宫;浮夸、花花世界的次郎、美弥子等人。三四郎的自卑、迷茫、懦弱,注定了与暧昧关系的美弥子没有好的结果

  相比《三四郎》,我更偏爱《少爷》,在《少爷》中依旧看到了三种不同人的世界,一种人群是“我”,离开家乡东京,远走乡下,带着单纯的心去教书,本以为是块纯粹的地域,结果发现就连教育的领域也是复杂、龌龊的地方。丑陋的嘴脸、冷漠的人、欺诈的人都存在。一种人群应该是古贺子君,保留着一颗单纯的心,看起来有些窝囊,轻视一些行为,想改变却无能为力,只能选择默默承受。他的个性正处在《我是猫》中苦沙弥与迷亭中间,代表着穷苦又清高的知识分子。第三种人就是那些恶俗的人,红衬衫、陪酒郎,笔者用这样的词代替他们,已经说明了对他们的厌恶,没有真心,玩弄单纯的人,用金钱、权力打压他人。看似表面是好的,其实内在是最坏的。“我”有时也在迷惘,分不清好与坏,这只是一个小的领域,却是个龌龊不堪的地方。但在《少爷》中,存在着另一种温暖,“我”与阿清的主仆情,其实更是祖孙情,只有她给了少爷无尽的爱,也是作者现实的渴望。

  《少爷 三四郎》描绘着人的各种“相貌”,成长中遇到的彷徨、迷惘,告诉我们要用心看人,勇敢向前。

  《少爷 三四郎》读后感(六):谁都有初入社会年少无知时——评夏目漱石《少爷 三四郎》

  夏目漱石是日本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的国民作家,据说日元一千面值上印的正是夏目漱石,在日本国内的地位相当于中国的鲁迅。这本《少爷 三四郎》是《少爷 三四郎》的两个中篇合集。

  之所以放到一起,想来这两个故事还有异曲同工之处,只不过道路不同,但都展现了年轻人涉世未深的那种迷茫和探索。可能这也与夏目漱石早年的经历有关。

  《少爷》讲一个刚刚大学毕业的没落贵族之后,为了生计所迫到了乡村学校去当老师的经历。而《三四郎》则讲一个刚刚考上大学的乡村少年进城求学并恋爱失败的故事。

  从此等内容来看,一个是从城市到乡村,一个是从乡村到城市,看似是不同的道路,然而经历的心路历程却有类似之处。

  《少爷》中的“我”,虽自觉还有大城市的荣光,但到了乡村中学却是水土不服,不仅与同事们搞不好关系,认为这些人都在欺骗他,而且面对捣乱的学生时毫无办法,除了恼羞成怒别无他法。最终只得败退回城。

  《三四郎》中的小川三四郎,则是善良而有些自卑的,面对新生活尚有些不知所措,被与次郞欺骗借去生活费不还,面对美弥子不敢大胆表露心扉,最后表白时却无疾而终,想要融入上层社会却无门路。

  这两部小说,其实并非以情节取胜,并没有多少曲折离奇的故事,更象是对于生活经历的叙述,除了一些日常活动外,大量地辅之以心理描写,以表现主角内心的思想活动。真实细腻地描述出了离开原有生活环境,到了一个新的环境里仓促适应的不安定感。

  这种感觉,无论处于哪一个时代,都会或多或少地在世人身上呈现。虽然夏目漱石描写的是远在一百多年前的场景,但于今天看来,仍有着一定的现实意义

  每个人在进入社会的初期,总会有一个适应的过程,没有哪个人天生是社会活动家,个别自来熟的除外。然而在进入社会以后,每个人的发展并不同,不是指事业的发展,而是指品行的发展,有些人变得圆滑玲珑,有些人变得尖酸刻薄,有些人墨守成规,有些人善良如初,更多的人是变得中庸。

  无论怎样,回望初入社会时,可能多数人都会感叹那时的年少无知,如果拿今天的见识放在初入社会时,可能会对今时今日的影响不可同日而语了。然而时光一去不复返,唯有时间不可倒流,无论你有什么样的过往,那都是命运。

  《少爷 三四郎》读后感(七):可贵的年少轻狂

  《少爷 三四郎》的作者是被誉为“国民大作家”的夏日漱石先生的短篇小说合集,收录《少爷》、《三四郎》两部夏目漱石广为人知的具有自传性质的青春经典小说。出版社把这两部小说收录在一本书里出版的行为如果仔细揣度则很是有趣。两篇小说在题材和背景方面有相似的地方,书中的主人公都是二十多岁初入世事的青年人,且都有东京有着关系,不同的是“少爷”中学毕业离开家乡东京去四国任教,而“三四郎”是从九州到东京上大学,这大概是源于作者是东京人,或者是出于对家乡的爱而在写作中也常常心头绕无法割舍的缘故。

  书的第一篇是《少爷》,篇幅对比《三四郎》来说较短,同样是写同时代的青年,读《三四郎》的感觉与读《少爷》截然不同,没有读《少爷》时的那种轻快和酣畅。从文学的角度看,《三四郎》的文学性要更强,但读《三四郎》时会有更强烈的代入感,我们在很多时候也都是“stray sheep”——迷途的羊,年少时也曾深深爱过一个轻易相投但我终不会表白,她也终不会选择我的“美弥子”。基于惰性和逃避,我更喜读第一篇。

  “少爷”性情耿直,用作者的原话说是鲁莽性子,可在我看来却有几分豪气、洒脱和调皮,也是由于主人公这样的性格和性情使得这篇小说读起来很滑稽轻松,让人在读的过程中很愉悦。少爷毕业后乘坐火车、转船,再转人力车,一路千里迢迢跋山涉水地从东京来到位于穷乡僻壤的任职学校报到。在到达目的地找了小旅馆后,因为听人说过出门要给小费,否则就会受到怠慢,在周身只剩下十四元的时候居然给了店家五元的小费,要知道他谋到的差事的月薪也才是四十元。给在入职第一天,听到校长“做学生楷模、当个全校师表、治学之余还得以德化人……”等一套冠冕堂皇的训话后,“少爷”答说无法做到,竟要把聘书还给校长。关于入职时领导煞有介事的训话这个情景应该很是平常,并不会因为地域和时间的变换而有太大的不同,但是我想无论是一百年前的日本,还是现在的某处,对于此情此景,绝大多数人的应对方式应该是唯唯诺诺、曲意逢迎,纵是心里已经问候对方家仙人了,但嘴上也会口口称是吧。而“少爷”心口如一的真性情与“大多数”的心口不一截然不同,带来了强烈的对比和反差,读到这里像是借“少爷”之口说出来自己不敢说的话,很是有酣畅淋漓之感。凭借第一印象给每个同事都取了一个外号,这整篇小说主要讲述的是“少爷”大胆揭露学校的黑暗管理,与同样有正气的“豪猪”老师联手打碎知识分子的虚伪假面具,而后辞职回到了东京。

  《少爷 三四郎》读后感(八):夏目漱石——不止“今夜月色真美”

  正文开始前,先感谢斯文在兹小站发布图书征评活动,这次撰写的书评是夏目漱石的《少爷 三四郎》。

  首先评价一下这本书外观给我的初印象:

  图书封面外页纸张质感非常好,扉页也是选用了纹路精美的纸质,触感非常好。硬皮书面是全白色的,封面中央是烫金的家纹图案,非常精致,捧在手中如获至宝。(但是取下书的外页把书带出门以后,发现白色的封面被蹭脏了,非常可惜。)

  这是第一次读夏目漱石的作品,居然不是从《我是猫》开始读起,我也算是比较奇特的一个读者吧!

  先从《少爷》开始说起。

  这个故事讲述的是名门之后的少爷在父母离世,哥哥卖掉祖屋(当时长子拥有唯一继承权)后,学习了数学并到偏远乡下中学任教的职场经历。

  除去前一两章介绍之外,后面的章节情节都是在学校舞台上展开的。一开始,主人公“少爷”就给办公室其他老师取了绰号,后文也继续用这些绰号来叙述。

  综看整个故事,虽然是多年前的文学作品,但是描述的情节无不跟现代职场相照应。一开始,新任教师“少爷”被学生捉弄,某个同事指出另一个同事的不是,挑拨离间,到后来单纯的少爷发现一开始说其他人坏话的那个同事才是表里不一的小人。

  具体的故事情节就不展开描述了,整个故事大概120页的篇幅,故事性、可读性很强。故事的结局说主人公揍了坏蛋出了一口恶气,也离开了这个是非之地。

  读到这里,我不禁问自己:所以这就是坏人的下场了吗?但回头细想一下,人与人交往中有苦说不出的情况也的确很多,大概这也是现实生活的无奈吧。

  这部小说中另外有个非主线人物被作者多次提及,就是少爷家的帮佣阿清。据文中所述,阿清是个富贵人家出生的小姐,因为家道中落才会到别家帮佣,所以待人处事的方式也始终符合大家闺秀的要求。阿清在少爷口中只是个普通老太婆,但家里最疼爱少爷的也就是阿清了。她对少爷的品格多加称赞,可以说是我们现在所说的“非常具有正能量的人”了,在少爷成长过程中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虽然少爷在家不受父母重视,但终究没有变成太坏的大人,我觉得这绝对少不了阿清的功劳。最后结局少爷搬回东京和阿清一起生活,没过多久阿清就去世了。阿清一直期望看到的少爷居住在富贵的宅邸中,结婚生子的场景最终却没法看到了。纵然遗憾,其实也未尝不是一个最好的归宿,不是吗?

  再说说第二个故事《三四郎》。

  与《少爷》所描绘的小乡下虚伪的世俗环境不同,《三四郎》讲述的是来自熊本的单纯的高中毕业生三四郎来到东京上大学的经历。

  一开始作者着力描写了两个细节:东京复杂的电车网络与池塘边邂逅的女孩。这两点突出反映了相较于三四郎的家乡熊本更为复杂的生活环境和相比成年以前更复杂的对于女性所产生的心理活动。

  整个故事比较重要的一个章节描写了三四郎在遇到池塘边的女孩以后陷入的一种“浑浑噩噩”“心不在焉”的状态。在这个状态下,他想象了自身所处的“三个世界”:儿时成长的世界;此时来到东京遇到的人组成的第二个世界;结婚以后有了妻子的第三个世界。

  这三个世界的描述非常具有文学性,辞藻也用得恰到好处,让人忍不住一读再读。对此,在序言中,译者更用了“现实的讽刺性和自在的虚渺”来形容。

  在阅读的过程中,一开始感觉这“三个世界”的描述非常神奇,其内在涵义非常丰富,并非一次阅读便能理解透彻。尽管如此,这也让我联想到了很多当代年轻人的生活状态,尤其是拼了命地挤进大城市的年轻人的心境,怀念过去,立足当下,展望未来。

  在故事中后段透过不同人物交往、讨论的情节描写,展现了新时代文化、艺术、科学的发展,以及新旧时代思想的激荡。虽然故事也多次提及三四郎对“池塘边的女孩”美弥子小姐的恋慕情愫,但我认为这个故事最精彩的还是这些通过社会群像的描述进行的对当时时代、思想、社会情形的映射。

  这篇文章相较于《少爷》,引用了更多外语词汇和外国文学家的姓名、作品名称,甚至加入圣经故事,也可见作者文学功底之深厚。

  总的来说,这本书把两部夏目漱石先生写作经历中重要的小说集合成册,能够充分展示其不同时期不同的写作风格和观念价值,对于想要了解日本文学或了解夏目漱石先生作品的读者来说,是一本非常值得一读的作品。

  《少爷 三四郎》读后感(九):长大后的世界

  这本书收录了《少爷》《三四郎》两个小说,均为青春经典小说。本书翻译吴季伦,李孟红。

  作者夏目漱石,本名夏目金之助,日本作家、评论家、英文学者。代表作品《我是猫》《少爷》《心》《明暗》《草枕》等。之前只读过他的《我是猫》印象颇深。

  耿直的人,即使和他吵架心里也痛快。《少爷》讲的一个是都市少爷到乡下教学的事情。这个都市少爷是个鲁莽的性子,为此这个少爷从小就吃了不少苦,放现在来说就是少根弦,看看这个少爷做的事情:只因别人说他胆小,就从区区二楼跳下去;炫耀西洋小刀锋利,却将自己手指切伤。诸如此类的事情,举不盛举,所幸这个少爷健康成长下来。直到少爷去乡下当老师,冲动的后果啊。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有江湖的地方,就有故事。学校,就是一个江湖,学校就是一个有故事的地方。少爷的性格断定了,在这个有故事的地方,必然也活得精彩。跟随少爷看到那个时代教育界的黑暗,毕竟总有阳光照不到的地方。这或许和作者的经历有关,作者和少爷一样,一毕业,就进行学校任教,真正见识到了知识分子的面目后面,那更加让人恶心的虚伪面孔,真善与假,都戴着不同的面具,讲着别人的故事,说着自己的事,亦有个称这个故事为半自传体小说,不过很喜欢少爷里的性格,虽说鲁莽,却不失真性情,虽然看到黑暗,却仍是热爱生活。

  与家人关系的冷淡,造成陪伴少爷的是一名叫阿清的仆人,总将少爷当成孩子,一心向着少爷。从她对少爷的宠爱,私下给的糖果和东西,以及在少爷成长后,依然无条件的相信,也补足少爷在家里缺少的关爱。童年里作者寄养于别人家,而后回家亲生父母家所过的幸福日子极短暂。可见每一个故事或许都是作者故事的升华。

  人就在不断的选择的矛盾中,戴上面具,焚烧过去,武装自己。《三四郎》则一个是从乡下到都市的故事。这是个关于青春期对于爱情和对于未来的彷徨和迷茫的,以至于心里造就的另一种面孔。整个故事,都飘荡着青春期,对于朦胧爱情,对于美好事物的追求感,想要接近,却又怕碰触而受到伤害。在一切不确的中,就先将自己保护起来,这种伪善很奇特在存在于其中。作者在故事中,有许多事件周围的事物的重点描述,比如学校里的“银杏树从彼端渐次随坡而下”景色,以及校园建筑物的细致描写,“两方的建筑都是细长的窗上有尖尖的三角形屋顶突出”等等,都让整个故事更加立体,更加引人去读下去。更是赞的是文中有许多英文词汇,亦可以看作是作者本身爱好英文,有些则是可以看作是年轻人对彼此喜欢的人的某种试探。青春期的爱情,永远是美好的。

  这二个青春小说,比较有代表性。两个小说各有千秋,各有特色,作者对人物心理描写非常细腻,人物的前期中期及至后期,都存在不同的变化,是环境让他们在成长,让他们变化。现实不能改变,唯能改变的结局,就是由作者在故事里抒写结局。

  《少爷 三四郎》读后感(十):他们,是夏目漱石笔下的时代异端儿

  说起来惭愧,在阅读夏目漱石这本《少爷 三四郎》之前,我知道他是日本国民大作家,却还没阅读过他的作品;我知道夏目漱石是他的笔名,却不知道“漱石”原来取自中国《晋书·孙楚传》中的“漱石枕流”;我知道他在文学方面的成就,却不清楚他在英文和汉学方面的造诣。

  阅读《少爷 三四郎》,一方面是觉得经典作品还是有必要阅读一下的,一方面则是因为《少爷》于2016年改编成电视作品后,二宫和也饰演的率真朴实、单纯而富有正义感的“少爷”深深吸引了我,然后愈发想要拜读一下原作。果然,《少爷 三四郎》并没有让人失望。

  这本书包含了夏目漱石《少爷》和《三四郎》两个中篇。不管是少爷还是三四郎,他们多半有着良好的家世,却不被家人重视和喜爱,他们的内心是孤独的,他们都在渴望亲情的温暖。这一点很像作者夏目漱石本人,作为在夏目家排行第八的幺子,他出生后一度寄养在别人家,两岁时便被过继为严原家的养子,此后因父母感情不和以及养父的工作变换而经常迁居,十岁才回到亲生父母身边,但依然没有得到父母兄长们的爱。所以不管是少爷还是三四郎,这两个人物中,都有夏目漱石本人的影子存在。

  少爷是从都市东京到乡下四国当一名中学的数学老师;三四郎是从乡下熊本到都市东京求学的大学生。《少爷》讲述了当中学数学老师的少爷在学校与同事与学生相处的各种“斗智斗勇”的故事;《三四郎》描写了大学时代的青春彷徨和淡淡的爱恋,但两个故事中,有一条线却是相似的一致——那就是虚伪时代中,隐藏在不同外衣下的内在情感,总有一些人用一种伪善的方式对待着身边的人,也总有一些人真诚地面对身边的人。或许正是因为如此,九州出版社的编辑才将《少爷》和《三四郎》两个故事放在一起出版吧。

  相比之下,我更喜欢少爷,是因为他直率而倔强的性格,故事一开端为了证明胆子大直接从二楼跳下;为了试验刀是否锋利直接用它划伤了自己的指甲;我更喜欢少爷,是因为在他家呆了十年的女佣——疼爱他的阿清,出场不多,但会在父母兄长都嫌少爷是横行霸道的牛魔王的时候,唯一一个还当他是宝的人,一直把他当成最重要的人,全心全意爱着他;我更喜欢少爷,是因为他的感恩之心,最终他回到东京,找了个房子圆了阿清的梦,两个人住在了一起。

  “一个拥有独立人格者,愿意躬身答谢,这可是比黄金万两更为珍贵的致敬呢!”

  在《少爷》中,我印象很深刻的一个片段,是关于“一分五厘钱引发的战争”。

  由于教导主任红衬衫和陪酒郎的暗示和作妖,少爷因为搬家问题误会了豪猪,于是决定归还豪猪请自己喝的冰水钱——一分五厘钱。少爷觉得自己不能平白无故让豪猪请喝冰水,不管是现在还是将来终究还是要还的。而豪猪面对这“迟到”归还的钱,明显非常生气,觉得他收下钱的话,少爷必须得搬家。两人因此陷入了争执、冷战,友情的小船即将彻底翻船。

  但是让少爷没想到的是,在下午的会议中,所有人都在少爷留守校园时发生的“寄宿生暴动事件”中,站在了红衬衫这边,认为学生犯错是老师的问题时,只有豪猪站在了少爷这边。他觉得“教育的问题不单单是传授学问,与此同时,亦要培养学生高尚及正直的武士情操,摒除其鄙俗、浮躁、粗暴的恶劣习气”。但同时,豪猪也批评了他留守时擅自离校的失职。正是因为豪猪的一番话,少爷才没有被开除离开学校。

  当少爷意识到豪猪不是坏人,而红衬衫才是歪魔邪道的时候,那一分五厘钱已经成为了横亘在他和豪猪之间的厚墙。庆幸的是,后来豪猪发现自己也误会了少爷,便向他道了歉。于是少爷收起了放在桌上的一分五厘钱,两人之间的隔阂也因此消失了。

  “一分五厘钱的战争”结束了,虽然一些伪善的人为了自己的利益从中作梗,但两个正直的人却因为彼此的坦诚和真实,解除了误会,加深了情感。少爷和豪猪都是拥有好秉性的人,不伪善,敢爱敢恨,他们的行动完全依循着自己的喜好。

  对于少爷而言,只要行得正坐得端,就不怕受人暗算。但现实却告诉他,受人暗算是防不胜防的,但真相也终有大白的一天。所以,他依然没有改变自己的处世之道。

  在这里忍不住想提一句,虽然和原著有所不同,改编的影视作品中,最后因打架事件而不得不离开学校的少爷和豪猪,他们在离开学校之际,打了教导主任红衬衫一拳的不是豪猪而是少爷。但那一拳真叫人解恨,怎一个爽字了得。

  在乡下的教学虽然只是短短的一段时间,但冒失而耿直的少爷在学校这个社会中,就像是时代的异端儿,自由地按自己的方式生活着。虽然不确定他是否会给这个伪善的社会带去多少改变,但至少他的存在,本身就是改变的开始。

  《少爷》也好,《三四郎》也好,或许看起来他们与别人格格不入,但如此真实的他们却是现实的讽刺者,让人感受到了他们与众不同的魅力。

  另外,我很喜欢本书编辑的用心,因为在两篇小说结束之后,还收录了夏目漱石生平年谱,有助于读者全面了解这位伟大的文学家。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