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快速阅读术》读后感精选10篇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读后感 >

《快速阅读术》读后感精选10篇

2018-04-05 21:36:02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快速阅读术》读后感精选10篇

  《快速阅读术》是一本由【日】印南敦史著作,中信出版集团出版的精装图书,本书定价:39.00元,页数:144,文章吧小编精心整理的一些读者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快速阅读术》读后感(一):读完这本书,我只用了40分钟

  俞敏洪每次演讲都会提到,大学四年时间,他读了800多本书,正是那些书,开阔了他的眼界,让他认识到读书的快乐用处

  知乎上有人酸溜溜的说,读的多不消化也没有用。只比拼量,却没有质,都是徒劳。

  可是,你怎么知道人家没有质呢?

  你以为一年看十本书,就像是吃饭馆小菜,精致可口。人家一年300本,都是窝头咸菜。可其实呢?你的几道小菜根本就填不饱肚子,读过就忘,身体里也并没有存下什么东西,人家吃的是满汉全席,取其精华去其糟粕,读过的书藏在气质里,变成了他的血和肉。

  当然,之所以有人会这么认为,是因为他没有掌握看书的方法。 怎么读书才能读的又快又好呢?

  《快速阅读术》的作者印南敦史,是作家、书评家、自由撰稿人编辑,每年要读700多本书并写书评。在书里,他总结了几点快速阅读的方法和我们分享。

  1 关于选书

  读书最重要的呢,就是要涉猎广泛,不要只选择自己喜欢的书。这样才能丰富自己视野,达到读书的目的。印南敦史说:“读书的妙趣,就在于产生兴趣的那一瞬间。”

  《快速阅读术》中的阅读方法主要适合一些商业书籍或是时下新书,像小说散文类的书籍是无法做到快速阅读的。要养成快速阅读的习惯,就要多读可以快速阅读的书。作者建议,每周读6本书,提前定好一周的读书计划,商业书、新书和小说、散文的读书比例在9:1。也就是说两周时间读12本书,一到两周的时间读一本小说。可以把小说放在周末的时间来读,当做周末的放松和消遣。

  你有没有过这样的体验,自己每天包里都塞着一本书,好像一直在读,可一直也没读完,还安慰自己说,这叫读的“细致”。实际上,那书都放在包里一个月了,读到后面的时候,前半截的内容你恐怕都忘了大半,连书的整体内容都概括不出来,还说什么在读书呢。

  所以说,如果你真的做不到每天一本的话,读每本书的时间也不要过长,最长不要超过十天。这样,你才能以最好的状态面对每一本书。

  2 跳读

  对于读书,很多人觉得,细细品味,慢慢读才能更好的理解书中的知识。 可真的是这样吗?

  我们习惯了上学时候的读书方法,每一篇课文都要一字一句的斟酌,理解作者的意图明白他背后的含义。可是更多时候,我们读的书没有那么多的背后含义,他就是表面意思,根本不需要你一字不落的慢慢咀嚼。通读速览,知道一本书整体讲的是什么就可以了。

  读书不是一项任务,需要你一字不落的完成,它更像一场探险,等着你去发现书中精髓。这样读书才会更有趣,也更轻松

  所以在读书之前,先阅读目录,小标题把握整本书的框架和作者的构思。然后看每部分开头和结尾的5行,其他部分一带而过。这就是所谓的“跳读”。你可能开始会有点不习惯,总觉得会落下点什么。其实这就像看动物,一头长颈鹿,你只看到了头和脚,身子被盖住了,可你也能知道他是长颈鹿。看书也是同样的道理。 商业书籍里,我们最先要看的就是每个章节每个段落的小标题,这是作者对于书中内容的精华提炼。然后再从中选择你最感兴趣、最想关注的内容去读。 这就好比让你看一个excel表格,整体看一遍表格,然后问你表格中的内容,你一定说不出来,但是如果你提前知道要去表格中搜索什么内容,打开表格就可以轻而易举的找到。这就是印南敦史提出的“关键词搜索式阅读”,它能够让你大幅提高阅读速度。 读书时还要注意,书中很多的举例都只是为了论证观点,也就是小标题的论据,这些都可以一带而过甚至不读。

  如果你还是过不去心里那道坎,非要把全部内容都看一遍的话,就要注意随时变换速度。小标题、作者的观点要细读,其他的内容速览,知道个大概其意思就可以了,没有必要一字一句的读完它。这样做的效果就是,你不仅阅读速度提高了,还能更清晰的抓住这本书的脉络一举多得。你会发现,比起长时间一字一句的把自己埋在书里, 这样读书,你会更容易记住书里的内容和知识。

  3 “一行采集,一行评论

  《快速阅读术》中,印南敦史建议我们,要像听音乐一样读书,让文字流进脑海。然后像呼吸一样,既有吸,也有呼。既有输入,也有输出的去读书。

  俗话说得好,好记性不如烂笔头。读书的时候,把令你心动的句子、段落,记录下来。把那些你认为好的内容随时摘录下来。在这里,作者还建议,不要一字不落的摘抄整个段落,而是尽量短小精悍的把内容提炼为一句话来记录,他称之为:“一行采集”。甚至最后,你还可以从中挑出最精华的一行记录下来,作为书的“一行精华”。

  读完一本书,这些摘抄下来的内容就是你读过书后,消化吸收的部分,也是书中最值得你记录和记忆的部分。

  说完了“输入”,我们再来谈谈“输出”。

  到底要怎么输出呢?《快速阅读术》中,印南敦史教我们在读完书后,针对刚才“一行精华”的内容,及时把你的感想,把你看过书后的心情,产生的共鸣记录下来。他管这叫“一行评论”。

  这样做,可以让你在回味这本书的时候,仅仅靠自己的这一段评论就能回忆起书中的内容和当时看书时的心情和想法

  读书就像探宝,用各种线索,找到宝藏。你读的越多,快速阅读的能力越强,找到宝藏的能力越高,找到的宝藏就会越多,越快乐。

  读过的书会垫在你的脚下,让你到达前所未有高度,看到从未见到过的风景

  《快速阅读术》读后感(二):快速阅读不成术

  由于看的是电子书,所以这本书到底有多少页,有多少字,都不是很清楚,唯一能确定的是,这本书很薄,照我估计,字数也绝对不会超过十万,甚至连五万都不够。若不是因为这本电子书是付费读的,我甚至都会怀疑,自己看到的可能不是全本。

  因为字数少,所以读起来很轻松,再加上有“快速阅读”四个字来做暗示,所以可以很快就读完它。

  本书的作者号称每天读两本书,每个月六十到七十本,每年搞定七百本书。我在闲的时候,每天两本也可以做到,每月六十本就非常困难了,每年七百本的读书量则是绝对无法达到。没办法,就像有个朋友所说的,读书最大的成本就是时间。我可以抽出一整天来读两本书,甚至可以读三本,但是我绝对抽不出一个月甚至一年来按照这个速度来读。相信像我这样的读者朋友还有很多,作者也想到了这点,他甚至来为这种情况找到了解对的办法。作者说,我们不必像他这样,每天读两本书,我们只需要在一天当中,固定一个时间来读一会儿书就可以。哪怕是半小时,甚至十分钟也可以,关键是每天都去读,把这件事情当成一个习惯。这个建议是相当好的。把每天读书当成吃饭睡觉一样,印到我们的骨子里,这绝对是个好习惯,而且收获也相当巨大

  说到收获,作者也为这两个字进行了讨论。我们总有一种观念,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但是读书不能太功利,有的时候我们还应该带着一种快乐的心情去读书。其实这一点很好理解,在当今社会,还能够坚持读书的朋友们,除了是专业的书评人或者工作需要之外,大多都是因为爱好而去读书了。因为读书能够给我们带来快乐,所以我要读书。只有这样的读书才是最纯粹的,最容易坚持的。当然了,在快乐读书的同时还能提升自己,得到黄金屋和颜如玉,自然是件更好的事情。

  本书称为《快速阅读术》,既然是一种术,那自然是要讲述快速阅读的方法。不过我感觉他讲得太过笼统,读完之后的收获并不是很大,依然不知道如何提高自己的速度。对于书中提到的那种略读的办法,我觉得不是很靠谱,毕竟不是所有的书都可以略过许多内容来读的。而且作者的快速阅读术并不适合所有的书籍,只适合一部分刚刚上市的新书,至于小说类和专业类书籍,则完全不适用。这一点,是令人相当失望的。

  《快速阅读术》读后感(三):读书追求的是收获而不是量。

  按照此书所给的方法,我半小时就读完了。

  读书,追求的是质量,是收获。你快速翻了一百本本书,还不如别人深入地读一本书,这样,还有什么意义吗?

  读书的追求,就该立足于“你能收获多少“上面。

  我看书,常常是从头到尾一字不落地看,因为害怕遗漏了关键的信息,就有种“错过一百万”的悔恨遗憾之感。其实,这样效率极低。因为一本书中,不可能,也做不到字字如金。

  我的想法是,除了文学作品,其余的工具书,就该快速掠过,在感兴趣的地方标志,稍后再回头看,做总结。也就是该书所说的“流水式阅读”

  具体方法如下

  1.仔细阅读序言和目录(建立框架,大致了解此书说的是什么,解决什么问题。)

  2.仅读开头和结尾的5行。(抓重点,进一步了解该书。)

  3.确定了关键词后再阅读,

  4.使用多种阅读节奏阅读。

  《快速阅读术》读后感(四):流水式阅读,颠覆你对阅读的认知

  当代著名作家秦牧在谈读书时,提到阅读要“牛嚼”和“鲸吞”的方式并行。对书采用“牛嚼”式阅读,吃透它是大家普遍接受的一种阅读方式。而“鲸吞”式阅读,好像就被大家给忽视了。也难怪,毕竟从小在课堂里,我们受到的就是逐字逐句的“牛嚼”式教育。提到努力读书,不由自主地就把大脑切换到小时候逐字逐句阅读的场景

  可是,每一本书都逐字逐句的读真的行得通吗?国家新闻总署发布的数据显示,全国共有出版社580多家,一年出版的图书有40万种左右。这么多书,一字一句的读,读一辈子也别想读完。而错过了真正的好书,不就很可惜

  作者印南敦史在《快速阅读术》中提供了一种鲸吞式阅读方法——流水式阅读。强调快速跳读,聚焦对自己最重要的知识。作者本人也是采用这种方法,使自己由读一页要5分钟的磨蹭鬼变成一年可以读700本书的高手

  一、 为什么要进行流水式阅读?

  01、 时间不够用,精力跟不上

  房价那么贵,物价那么高,随便街上抓个人问问,“每天还读书吗”,保不准人就骂你“神经病”。每天累成狗,天天瞎忙就为混个肚圆。你问我还读不读书,读你妹!也是,现在大家压力都那么大,能静下来读书的有几个人?要还按学生时代的那种读法来,几天恐怕都难读几页,更别提能从中学到知识了。可是不读书,不提升思维,天天活得跟解放前纺织厂女工似的,也不行。那怎么办呢?

  《快速阅读术》中为我们提供了几个时间管理的方法,大家不妨试试

  (1)每天在固定时间阅读,推荐晨读。都说一个行为坚持21天就可以形成习惯,虽然刚开始阅读的时候会给自己找各种借口,像什么“明天就开始”“今天好累”什么,但是如果是在固定时间,这种坚持也会变得简单

  (2)首选可以快速阅读的书。一开始的时候就读大部头的书籍有点自己找抽的意思,我曾经意识到阅读量少得可怜的时候,马上就想到要把四大名著重读一边。结果一年过去了,《红楼梦》前八十回我都没有读完,跑去和朋友说,大家见怪不怪。“都是这样的”。所以,做一件事,有目标是好的,但要量力而行,别随便“夸海口”,饭要一口一口的吃,慢慢来比较快。

  (3)同时读几本书。从我的经验来看,没多少字的书一次性看完就得了,但是字数很多的书不妨考虑一起读,不然今天读这本,明天读这本,后天还读这本,光看书名就够烦的。

  02、好书难求,唯有多读

  市面上的书这么多,但真正需要反复咀嚼的其实没多少。日本读书大师大岩俊之曾经就说过,大部分的商务类书籍,80%的内容都是围绕着20%的精华而展开。所以掌握流水式阅读的方法,广泛的多读,不断地去聚焦20%的知识效率会更高。《快速阅读术》中为我们介绍许多关于多读的好方法:

  (1) 选择可以快速阅读的书,以一天一本为目标,坚持六天。多余的一天干什么呢?可以专门用来读不适合快速阅读,需要反复咀嚼的书。比如故事性的小说。要是看刑侦类小说采用了流水式阅读法,当看到某某某成了凶手时,心里一定很懵逼吧。

  (2) 打破兴趣壁垒,不要只读自己喜欢的书。《说邪》中记载一个故事,曹操下属杨修向张松展示曹操写的兵书,“松宴饮一看便能暗讼”说的就是张松一顿饭的功夫就把曹操的兵书给背下来了。而张松本人并不是武官,而是出身师爷。能达到这样的水平,除了记忆好,和平时广泛的阅读是分不开的,你以为的毫不费力其实是别人背后的好努力。

  (3) 去图书馆,逛书店实在不知道有什么书可以读的时候,去实体的书店或图书馆也常常会有新发现。同时,图书馆/书店会为了创造读书的氛围在布局上有很多精心的设计,会很容易激发人阅读的欲望。

钟书阁(来自网络)

  二、 如何进行流水式阅读?

  流水式阅读和翻书有本质的不同。翻完了书,你脑子里只落得个“白茫茫一片真干净”,流水式阅读结束后,你至少邂逅了1%的精华,GET到了书的精髓。为了避免流水式阅读最后沦为“随便翻翻”,《快速阅读术》向我们提供了三个流水式阅读的步骤:

  (1) 明确阅读目的。

  比方说,我看这本《流水式阅读》就是为了知道怎么进行流水式阅读,那我对书中其他我已经知道的部分,就不用再看一遍了。

  (2) 读序言和目录。‘

  读序言可以方便我们了解书中的重点是什么,作者写这本书解决了哪些问题。

  看目录可以帮我们迅速了解到书的结构,以及对个人来说最重要的地方。

  (3) 有技巧的跳读。

  准备好上面两个步骤后,关注关键词,对自己想要的信息做主动的筛除,勇敢的舍弃不必要的内容。

  如今生活节奏日益加快,我们又身处信息爆炸的时代,对书进行有选择的,流水式阅读,会使阅读不再是生活中的一件难事儿。

  《快速阅读术》读后感(五):为什么有的人一年能读700本书,而你却不到7本?

  前段时间,新闻上报道个一大学生一年读完了700多本书,很多网友纷纷惊呼,“700本书?开什么玩笑!我7本书都读不完呢!”

  的确,一年读700本书,相当于每天平均要读2本书,对于很多人来说,真的是无法办法想象的事情。

  2015年世界读书日发布的关于中国人阅读量的调查报告显示,平均每个中国人读的纸质书是3本,电子书是4本,总共加起来也就7本,而日本人的平均阅读量是40本。这说明绝大多数中国的人阅读量是非常低的。

  那么,同样是人,为什么有的人一年能读那么多的书呢?究竟是什么造成了这种巨大的差异?

  《快速阅读术》的作者印南敦史原来也是一个慢读者,一开始他读一页甚至要花5分钟时间,但当他掌握了读书的技巧之后,他平均一个月要读60本书,一年读完了700多本,至今已经坚持了10年,也就是说他已经至少读完了7000本书,是不是很惊人?他究竟是怎么做到的呢?

  在这本《快速阅读术》中,他分享了自己多年经验总结的读书方法。可以说,这是一本曾经不擅长阅读的人在经过大量的读书实践并取得了丰富的经验之后,为渴望提高阅读能力、并克服自身缺陷的人提供的高效阅读工具书。

  1、流水式阅读法

  印南敦史认为,很多人阅读量低是因为他们执着于仔细阅读的传统观念,并且认为这种读书方法可以让他们记得牢。比如说小时候养成的逐字逐句读书法,这样的读书方法显然会导致阅读速度缓慢,阅读量低,而且读完之后照样会忘记绝大部分,更不适合工作忙碌的成年人。

  其实,读书的真正意义并不在于“复制100%”的原文,而在于“邂逅1%”的收获。如果读书仅仅意味着把全部的内容装进脑子里,那么读书就变成了一件很没有意义的事情。

  我们可以想一想,曾经读过的书,可能大部分都已经忘记了,能记住的也就其中的一两句话或者某个片段,但正是这一两句话或者令人印象深刻的片段给我们带来的感动却永存心间。

  造成我们认为阅读缓慢的原因,不在于能力的问题,而是对读书的认识不正确。一年读7本书和一年读700本书的人,他们的根本差别在于是否能够摆脱仔细阅读的束缚。

  印南敦史不仅是书评人和作家,还是一名音乐DJ和音乐评论人,他认为读书和听音乐很相似,我们听音乐的时候并不会刻意地去记住它的旋律和歌词,而是任由它如同流水般流淌进自己的耳中和心底。这是一个非常轻松、愉快且自然的过程。尽管并不曾刻意用力,但其中某一两处动人的旋律和歌词,依然会触动到我们,并久久留存于记忆之中。

  受此启发,他提出了流水式阅读法。就如同听音乐一样,让书籍内容从心中”流过“,只要“流过”便有意义。在如今网络信息大爆炸的时代,这种阅读方式无疑可以帮助我们实现高效率读书。

  2、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

  说到读书少,很多人将此归结为自己工作忙,没时间,但真的是这样吗?毕竟每个人的时间都是一天24小时。印南敦史认为,大多数人之所以读书少并不是因为没有时间,而是因为没有养成有规律的阅读习惯。读书在他们看来只是一件可有可无的事情,但如果你想通过读书提升自己,就要把读书融入到生活规律之中,就像我们每天都要吃饭、睡觉一样。

  因此,我们可以养成在同一时间阅读的习惯,比如说清晨或者睡前一小时,都是很适合读书的时间。开启读书模式以来,每天晚上睡前,我都会看一会儿书,睡前的这段时间基本上不会被其他事情干扰,而且读完一两章的书再入睡也特别踏实和安心。

  其次,养成阅读习惯要以“可以快速阅读的书”为主。印南敦史将书籍可以分为三种类型:不必读的书、无法快速阅读的书、以及可以快速阅读的书。

  “不必读的书”并不是否定这本书的价值,而是说要选择当下对自己有用的书,阅读不适合自己的书是浪费时间,所以不必读。“无法快速阅读”的书包括小说、随笔、漫画、绘本等。这些书最精华的就是情节,因此是无法进行跳读的,就像我们很少用快进的方式看电影一样。像工具书、商务类的书就属于“可以快速阅读”的书籍,有选择性地阅读并不会造成理解的障碍。

  那么是不是只读可以快速阅读的商业书和工具书就可以了呢?当然不是,印南敦史建议这两种书都要读,而且应该同步进行。它们大致的比例是9:1,也就是说可以快读阅读的书占九成,无法快速阅读的书占一成。读书就像吃饭一样,也要讲究荤素搭配、营养均衡。在大饱口福的同时,更要学会细嚼慢咽。

  3、学会跳读

  说到快速阅读,关键是要学会跳读。但有人会问,跳读会不会导致自己错过重要的内容呢?怎么判断哪些部分可以跳读,哪些部分不能跳读呢?

  首先我们要明确既然是可以快速阅读的书,那么一定是可以跳读的,而且不会影响阅读效果。商务类书籍原本就是为了让读者能够在短时间内快速阅读而编写的。

  要学会跳读,能否合理利用小标题是关键,小标题揭示了每一小节的内容,所以如果看了小标题之后,觉得没必要阅读或者不想读,就可以毫不犹豫地跳过去。

  判断是否可跳读内容的三个标志:

  一、为区别其他同类书籍而加入的作者自述。

  商务类书籍以及一些工具书有时候会加入过多的作者自述,讲述很多关于作者本人的经历和成就等等,一方面是作者的表现欲使然,但根本目的是为了吸引读者阅读和购买。所以,当我们希望缩短阅读时间的时候,这一部分可以舍弃。

  二、引入的案例或者经历。

  一般来说,论证的过程都是首先抛出一个观点,然后再给出一些案例来论证,最后再总结,回到观点。中间的案例或者经历都是辅助的支撑材料,即使我们跳过不读,也能够理解作者的观点。尤其是在作者举出的案例过多过长的时候,就要学会大段跳读。

  三、渲染期待和危机情绪的夸张表达。

  有些商务类书籍中,常常充斥很多为了吸引读者而撰写的煽情的文字,比如说,读过这些书,你的人生将会怎样,这些内容非常空洞,没有什么实际有内涵的内容,这部分直接略过。

  最后,印南敦史还介绍了提高阅读速度的几个方法。

  步骤一:仔细阅读序言和目录。合理利用序言和目录是确保高校阅读的铁则。序言一般会介绍一本书的写作目的和背景,以及大概内容,有助于我们了解一本书的写作意图和内容。所以读书之前,先读序言可以帮助自己判断自己是否真的需要这本书。

  有时候,仅凭序言还无法判断,那么就需要结合目录。目录是整本书的框架和论述过程,是作者和编著精心构想的最佳结构层次,所以读懂了一本书的目录往往会让我们受益匪浅。通过目录,还可以选出自己需要阅读的章节。

  步骤二:仅读开头和结尾的5行。作者认为在每一个话题和章节的开头,一般都会提出要论述的主题或观点,尽管篇幅可能长短不一,但一般来会所都在5行左右。结尾的时候再次总结和回顾作者的观点和主张。中间的论证案例可以忽略跳读,即使这样也可以完全轻松把握整本书的整体结构和推进。

  步骤三:确定了关键词之后再阅读。用关键词搜索是为了只获取自己需要的信息。比如说,当你关注的是阅读的速度和技巧的时候,翻阅书的时候就留意提到的这两个重点地方。关键词搜索有助于帮助我们大幅度提高阅读的速度。

  步骤四:使用多种阅读节奏阅读。快速阅读并不意味着从头到尾都要快速阅读,即使是商务书或者工具书,虽然很多部分需要快读,但其中的核心的观点依然需要我们仔细阅读并消化。印南敦史认为,阅读的时候要注意调整阅读节奏,有意区分浓淡,才能避免阅读感受过于单调,而陷入茫然拖沓的刷字阅读状态。

  掌握了正确的读书观念和快速阅读的技巧之后,印南敦史从一个读书非常慢,读一页甚至要五分钟的人,最后成为了一个月读60本书,一年读700本书的读书大咖,并从一个默默无闻的广告公司职员逆袭成为了知名的书评人和作家。

  也许有人会认为这是因为他的阅读理解能力很强,其实他并非天赋异禀,甚至可以说毫无优势,因为小时候的一次意外,他的头部被摔坏了,从此阅读能力和理解能力都受到了影响。很多人嘲笑他“脑子摔坏了”。

  可以说,印南敦史20岁之前的人生一直是灰暗的。但当他开始大量读书之后,他的人生却像开了挂。从平凡人到作家,读书真的改变了他的命运。

  我们常说读书是改变自己成本最低的方式,一本书的成本平均在30块左右,只相当于一杯咖啡的价格,但很多人的命运却因读书而改变,如果你掌握了正确的读书方法和技巧,读书确实能改变命运。

  如果你希望提高自己的阅读效率,成为读书达人,或许你应该记住一点:读书的时候,你就是主角,所以尽管自我一点,甚至任性一点。

  《快速阅读术》读后感(六):如何用20-30分钟读完一本书?

快速阅读术7.1【日】印南敦史 / 2017 / 中信出版集团

  前几天读一篇文章提到钱钟书先生,众所周知的钱先生博览群书,许多书籍的内容能够整段整段的背诵出来。

  而我们大多数人的体会却是:很多书,我们读得再仔细,读完把书一合上,很多细节是想不起来的。或者过了一周,再想这本书的内容,竟然能够想起的不过一两个场景或者一两句话而已。

  后来看到日本一位书评人印南敦史说,对于一本书他只需花20-30分钟阅读,然后花60分钟撰写书评。他说阅读一本书,并不在于“复制100%”的原文,而在于“邂逅1%”的收获。读一本书只为遇见一行文字。所以这样一来阅读是不是就感受轻松多了?

  持有这个观点的书评人有多厉害呢?他曾经是一个慢读者,从1页读5分钟到一年读700本书。是日本专业的书评人,每月要为将近60本书撰写书评。这些数据是不是很惊人?那他是怎么样做到的呢?

  写印南敦史写了一本叫做《快速阅读术》的书专门来介绍自己的速读方法。很值得想要提高速读能力的我们学习。

  在《快速阅读术》一书中作者把自己的快速阅读方法称为流水式阅读。简单的说就是读书要像流水一样从心里流过,而无需花费太多时间通读细读。因为无论怎样的通读细读,一本书能够让我们记住的往往只是一两句话,一两行字。既然如此,我们只要确定关键字句,去书中搜索它们即可,就偈作者说的:“只要流过便有意义”。

  在介绍流水式阅读的技巧之前,作者首先提到一个阅读习惯的问题。我们难以实现快速阅读,很可能是因为我们的阅读习惯不好。比如阅读的时候读到重点字句我们喜欢在书上画线。但实际上线画过之后,我们几乎不会再重复阅读,所以这并没有实际意义。所以在这里作者提倡一种阅读方法叫呼吸式阅读,用以解决我们一些不良阅读习惯,并保证在阅读的同时对一些关键词,核心内容记忆深刻。呼吸式阅读,就是把吸气比作读,把呼气比作写,记笔记,摘录重点字句。做到边读边写,这样对于书的内容是不是很容易记住了?

  这里可以用四句话来总结呼吸式阅读的方法步骤,一行采集;一行精华;一行评论,最后是自我评定读书足迹。感兴趣的朋友可以找出《快速阅读术》这本书来详细学习。

  好,在学会呼吸式阅读之后,便可以熟练运用它从而提高我们的阅读速度了。怎么来提高呢?作者详细跟我们介绍了流水式阅读的技巧步骤。

  提高阅读速度的重点在于,在掌握呼吸式阅读之后,如何运用它,做到真正的流水式阅读。

  流水式阅读实际学习和操作起来都非常的简单,只要我们用心,很快就能掌握这种方便快捷的速读方法。我们可以用只读小标题的跳读的方式来快速获取书中核心内容。阅读一本书的序言和目录。并据此确定定义该书核心内容的关键词。接下来我们只需在“一目十行”的阅读当中去搜索关键词。

  通过序言和目录,我们可以确定书的重点内容,作者的写作意图,书的结构框架,并因此而确定我们阅读的顺序和阅读的重点章节。从而更好的控制阅读速度与时间。

  看到这里是不是恍然大悟,原来读书是要先读序言和目录的!以前我们读书是从来不读序言和目录的,而是迫不急待的直接翻过这两部分,进入书的正文。所以从现在开始改掉这种错误的阅读习惯吧。

  需要再次提醒的是阅读的同时不要忘记前面提到的呼吸式阅读的方法,边读边写,摘录重点内容,写下读后感、评论。

  当我们能够熟练的运用流水式阅读之后,我们的速读能力自然会慢慢提高。就能够有更多的时间来读更多的书籍了。

  所以在这本书里作者还专门为大家介绍了实现多读的方法。比如制订阅读计划。以一周为大单位,提前做好下一周的阅读计划,包括每天需要阅读的书籍。并且坚持做到当天的书当天必须读完。今日事今日毕嘛。

  在《快速阅读术》一书里作者还介绍了选择书籍的技巧,书籍的获取渠道,整理书籍的方法,都非常的实用,值得我们借鉴并运用到实际阅读当中。

  这本书通过作者的亲身经历,向我们介绍了一种简单有效的速读方法:流水式阅读。正如作者说的,阅读一本书,我们只需要找到那“一行精华”并为已所用。而掌握了《快速阅读术》这本书的精华——流水式阅读,我们便完全可以轻松的将自己的阅读能力提升到完全让人意想不到的高度。甚至同样也可以象作者一样,只需花20-30分钟的时间来阅读一本书。

  (图片来自网络)

  《快速阅读术》读后感(七):不值得读的快餐书

  这本书几乎没有阅读价值,作者粗暴投机的观点我无法苟同。且不说作者不厌其烦地在书中述说自己工作上的成功,强调自己每天读一本书,每月60本,每年700本,十年7000本,自己写了书评的书就会大卖,网上书商都会免费给他寄书等等,多次重复提及,实在难免炫耀之嫌。满足于这种阅读方式,还扬言要坚持十年,实在幼稚粗浅至极,难以想象此书出自五十知天命的作者之手。作者每月要撰写60篇书评(称每篇只用60分钟就能完成),在这样的高压条件下,作者提出的方法论仅是为完成这一工作而得出的方案,他哪里来的自信将它作为普遍方法大肆推崇?而且书中很多说法实在误人子弟,只片面看到自己的成功,极其不负责任。

  书中说保证阅读量的选书规则是:首选能快速读完的书。Excuse me?这跟“胸口碎大石诀窍——不要用石板,要用石膏板”什么区别?本身能快速读完的书就大都是内容浅显、营养含量低的快读书籍、畅销书籍、通俗读物,请问这样换来的阅读量有意义?用来向人吹嘘“我一年读700本书”吗?书是读给自己,不是读给别人看的。

  更不能容忍的是,书中对“想要认真阅读”这种态度的鄙薄,好像读书的价值只在于速度,还堂而皇之地说“为提升修养而读书”“为某个目的而读书”是个无聊的命题,从这就已经可看出每年读700本确实没有提升到作者的修养一丁点儿。而按照这个理论作者为了工作写书评而读书也是个无聊的事了,就想问作者自己打脸疼不疼?

  本身这就是个浮躁的时代,是该人人反省不读好书而沉迷于文化垃圾食品,只关心量无脑读完一本又一本,而很少思考读书的质量、效果、收获等问题。本书却反其道而行之,鼓吹“书籍千人斩”的辉煌,只以读完为目标,还认为“酒肉穿肠过,佛祖心中留”,这是何等的狂妄。而书中提及的笔记法也流于形式实操性低,没考虑到不是所有人都像他那样坐在桌旁准备写书评,所以拿个小本边读边抄,那手里没有小本没有笔就没法读书了?我已经可以肯定作者的7000本书中全是这种畅销电车半小时读物(他自己也说了少选择文学、小说等有情节的书因为不能大肆跳读),敢问里面可有一本代表了人类智慧与文化结晶的经典?我想应该是没有,毕竟每月都被网络媒体约稿书评的书,肯定都是新书商品嘛,这里面也是书中糟粕最多的区域,比如这本书本身,它已成了现代出版业社会责任心低下的一个典型反面教材。

  ----------------碎碎念分割线---------------

  因为实在太烂,读的时候心情很不好,但是自己买的跪着也要读完,越看槽点越多,为了不要更多人读它所以分享了书评。如果对笔记读书法有兴趣,推荐一本奥野宣之的《如何有效阅读一本书——超实用笔记读书法》,其中的方法论跟这本相似,但是三观端正的高配版,干货量是这本的三倍。虽然也属于快读书籍,但作者确是个爱书之人,介绍的方法详实有效,一定能够帮到你。

  《快速阅读术》读后感(八):每年读700本书的书评人,手把手教你快速阅读心法

  每个月读1-2本书是我正常的阅读速度,每次看到网络上提到“一小时阅读术”时都会感叹阅读速度的天差地别,心中还会冒出疑问“这种阅读方式真的靠谱吗?”,《快速阅读术》帮我找到了答案。

  这本书的作者印南敦史,曾在广告代理公司工作,担任过音乐撰稿人、音乐杂志主编,现在为生活骇客、新闻周刊书评人。通过这本书讲述自己是怎么提高阅读速度,从1页读5分钟提高到每年读700本书。

  一、带着问题阅读

  翻开这本书前,我思考作者将如何展开快速阅读的秘密,并提出了一下三个疑问:

  “快速”阅读的方法是什么?

  这种方法和之前主题读的“阅读类”书籍相比,有哪些不一样的方法?

  有没有提及读完书巩固的问题?

  二、这三个细节,需要你了解

  1、目标读者

  不满意目前的阅读量和阅读速度,想提高自己阅读速读的人

  2、适用范围

  工具类、商务类书籍,不适合小说、散文等故事情节紧密的书

  3、分析读书慢的原因

  ①、执着于“一字一句、准确理解”的仔细阅读

  ②、期望100%掌握一本书的内容,对一次阅读效果期待过高

  ③、受学校教育的影响,把读书当做一本正经的学习过程

  三、快速阅读的核心——流水式阅读

  什么是流水式阅读?

  成年人读书早已摆脱学校里一本正经的态度,此时读书的目的是获取知识、提高技能或修身养性,整个过程应该是美好、放松的,作者在书中提到应该享受读书的过程,就像听音乐那样,让书籍内容从心中“流过”,只要“流过”就有意义,这也是流水式阅读的核心。

  流水式阅读是和存储式阅读截然不同的方式,存储式阅读期望逐字逐句读完一本书后,100%掌握书中内容,这种方式容易让我们陷入买了书提不起兴趣阅读的泥沼,最终把这些书束之高阁。这种阅读更像是应试教育的后遗症,沉重的枷锁牢牢锁着了阅读者的兴趣,使他们渐渐失去读书的乐趣。流水式阅读正是摆脱这种枷锁的阅读方式,不求100%掌握,只求邂逅最美的1%,尽情享受与书共处的时刻。

  怎么达到流水阅读的效果呢?

  3.1、培养阅读习惯

  ①、每天同一时间读书

  这一点上我和作者有共鸣,每天早晨5点半到七点钟是我的读书时间,清晨起床后头脑清醒,收到的干扰非常少,这一整块时间的阅读效率非常高。

  ②、首选可以快速阅读的书

  前文提到这套阅读方式非常适合工具类和商务类书籍,所以锻炼快速阅读时,避免选择故事性、关联性较强的书籍。

  ③、每天阅读的书不同

  如果每天只吃白米饭,时间久了即便再爱吃大米的人都会痛苦,读书也是一样,长时间阅读一本书,也会产生厌倦心理。与其拖拖拉拉阅读10天,时间太久遗忘了共鸣内容,不如花一个小时快速阅读整本书,全神贯注把握这本书的全貌。

  3.2、提高阅读速度的技巧

  ①、仔细阅读序言和目录

  在微信读书看到本书时,为了判断是否要花时间阅读,我首先读了序言和目录部分。

  读完序言,了解到作者从1页5分钟的速度提升到一年阅读700本书,这本书就是以作者的经验为出发点讲解如何提高阅读速度。到底是哪种理念阻碍了我的阅读速度,作者的阅读心法是什么,怎么改变智能手机时代养成的粗略阅读习惯——这些都是序言部分传递的本书思路,也将是整本书的核心思想。

  看完序言,我又翻了目录,大概了解这本书将从剖析读书慢的原因、养成阅读习惯、有效阅读等方面展开,“流水式阅读”、“呼吸式阅读”的字样引发了我的兴趣,我决定阅读这本书。

  ②、仅读开头和结尾5行

  商务类和工具类书籍通常采用开篇提出观点,中间通过事例论证观点,结尾再次确认观点的结构,在这种结构中阅读开头和结尾的内容就能把握这个章节的整体结构。通过阅读开头和结尾5行内容,就可以帮助我们判断是否要跳读该章节。

  ③、确定了关键词之后再阅读

  读完序言和目录,我锁定“流水式阅读”、“呼吸式阅读”两个关键词,阅读时我就直接定位这两个关键词所在的章节仔细阅读,读完后有种豁然开朗的感觉。通过这两个关键词,我就将书中重要和不重要的内容区分开了,重点读完这部分重要内容,我就了解了整本书的重要。

  ④、使用多种阅读节奏阅读

  读书也分轻重缓急,仔细阅读时采用1倍速度,快速阅读就可采用1.5倍、2倍,甚至5倍速度跳读。

  3.3、读了容易忘记?——呼吸式阅读法

  如果把读书比作吸气,那么输入内容就是呼气了,一吸一呼之间,消化吸收书中的内容。前面提到的“流水式阅读”帮助我们体会吸气的喜悦,下文的“呼吸式阅读”则帮我们感受呼气的舒畅。

  呼吸式阅读是指“三个一行”:

  ①、一行采集:边阅读边摘录,采用“页码,书名,最喜欢的一句话”的格式记录下阅读过程中与你产生共鸣的句子,这些句子不要太长,将摘录内容短小精悍地控制在几行之内的最合适。

  ②、一行精华:阅读一本书,只为与一行文字邂逅。反复阅读摘录内容,邂逅这本书最打动你的那一行文字。

  ③、一行评论:记录自己为什么会对那一行精华有共鸣,及时把这种想法记录下来,不要让自己遗忘阅读时体会到的感动。

  为了回归自我阅读足迹,还可以以12本为单位,定期回顾精华和短评内容,这种回顾可以帮助我们找到自己的阅读偏好和阅读方向,更重要的是看到自己已经阅读过这么多书,坚持阅读的成就感会鼓励自己继续阅读。

  四、总结

  阅读不应是苦行僧般的修行,更应像听音乐般美妙,作者提倡“流水式阅读”方法,让书的内容在大脑里像音乐一样流淌。为了达到这种境地,书中总结了工具类或商务类读书的快速阅读方法,在阅读本书时我践行了书中提到的“流水式阅读”、“呼吸式阅读”方法,早晨用了56分钟时间读完这本书并践行了其中快速阅读方法,亲测有效。

  《快速阅读术》读后感(九):一年阅读700本,你也可以

  以前如果有人告诉我,他一年可以看几百本书,我绝对不相信,认为他吹牛吹上天了。因为我读书很慢,打开书,从头开始一行一行往下读,还常常走神。手机也放在书桌上,眼睛不经意瞄到时,手就不听使唤地拿起、按亮、划开屏幕,发现微信朋友出现小红点,一定会把它消灭。就这样,300页的书,需要一周阅读时间。所以怎会相信别人一年读那么多书。

  最近因为工作关系,需要大量阅读,以往的龟速阅读可不顶用了,怎么办,为什么我读得这么慢呢?

  《快速阅读术》的作者印男敦史明确指出,拿起书就读和阅读环境不佳就是造成慢读的原因。他还补充一点,仔细阅读也是慢的原因。读者最期望能够整本书得内容牢记下来,因此放慢速读,以免错过了什么。其实,想通过仔细阅读来记牢书里的内容是行不通的,因为“阅读速度与理解程度、记忆效果并不成正比”。我也曾经跌入过这样的误区,认为慢读等于吸收多,结果证明,慢读只等于多花时间,没有因此而多记牢书的内容。

  而且,慢读容易让人走神。另一本涉及阅读的书《沟通圣经》就证实这一点:由于眼睛看字的过程慢,比大脑的思维还慢,于是大脑开始找别的事情来做,比如做白日梦。

  慢读的原因找到了,但对于慢读者,有什么容易操作的办法提高阅读速度呢?所幸,《快速阅读术》的作者坦承自己也是慢读者,但现在他每个月撰写60篇书评,也就是说每年看700本书以上。

  作者写道,读书是为了邂逅1%,而不是100%。我们可以回忆一下,一年前看过的书,现在还能想起多少内容?

  作者有自己独家速读秘方。首先是把书籍分成三类。

  1.不必读的书

  2.无法快速阅读的书

  3.可以快速阅读的书

  不必读的书,可以理解为不适合自己的书。如果是误买的,既然已经浪费了金钱,就不要再浪费时间去阅读;无法快速阅读的书很好理解。小说、诗词、历史、哲学等就不适合快速阅读;可以快速阅读的,比如这本《快速阅读术》,就可以按照书里列出的方法来实践速读。

  练习速读,先选书,选出可以快速阅读的书,然后尽量一天读完一本书。这一点我深有体会。总结出速读的技巧后,我先进行扫读,就是把目录,小标题,黑体字,每一章的第一句话等等先扫过一遍,对书有个大概的了解,基本上30分钟就完成了。这时,自己想起身喝杯水,刷刷手微信,过一段时间再继续走下一步。等我休息够了,再回头看书,结果刚才扫读的内容基本已经在大脑里清空,又得重新扫读一遍。

  几次经验之后,我决定扫读完马上进行下一步。

  作者提出一个观点,也是他的体会。“用一小时快速阅读书籍,能够使其核心要点更加深刻地留在记忆力。相反一边寻求共鸣,一边阅读,花费一个月读完的书,最后的感受往往会是不知道这本书到底写了什么。”换言之,为了使书的内容深刻印在大脑里,快速阅读比慢速阅读的效果好很多。

  但是要更久的记忆,做到这一点还不够。跟其他速读术作者一样,印男敦史也提倡大家为了加深记忆,要输出,即把内容写出来。但跟别人不同的是,他提倡的写,不是大篇幅的输出,而是“一行采集,一行精华,一行评论”。

  一行采集是摘录笔记,作者提议把看到的佳处随时记录下来,只要开头标明页码,摘录的内容以短小的词汇句子概括起来。读完一本书之后,再回顾所摘抄的内容。

  一行精华,顾名思义,是在摘录笔记中找到出“最精华的那一行”,也就是作者前面所说的,邂逅那1%。

  随即对“一行精华”进行“一行评论”,阐述对那一行产生共鸣的原因。

  这对懒癌患者简直是一大福音,不用写那么多字。

  作者提出的这种“一行”记录方式,不建议在书里划线、写字、做记号。他的理由是,尽管划了线你也不会在重看。我似乎被他说服了,但转念一想,做“一行记录”和划线并不冲突啊,况且有些习惯一时很难调整。其实他不在书里划线、写字的理由是,保持书的干净,万一这些看过的书要处理,卖到二手书店,被购买者发现他的笔迹,他会很尴尬。我猜他一定是位可爱的强迫症者。

  学习《快速阅读术》,提高阅读速读,还能防止做白日梦,提高效率,这样美好的阅读体验,谁能拒绝?作者用这种方法一年阅读700本书,你也可以。

  《快速阅读术》读后感(十):今日书,今日毕

  一周6本,一个月25本,一年300本,进入一种“多读生活”的状态。希望自己能养成阅读的好习惯,虽然我原本的计划是一周1本,一年五十本。

  之前看梁文道的节目,觉得很不可思议,如何能做到每天把厚厚的书读完,看到作者的阅读速度可谓惊人了,一年七百本。虽然读书不在于数量而在于质量,但量变会产生质变,多读书,且高效阅读,还是挺符合当下生活节奏的。

  过去的自己读书总是一个字一个字看,速度特别慢,一本书放了一个月还没看完,也没有再读下去的欲望了,便换成下一本,这种坏习惯,导致看书进度特别慢。现如今每天一本书,专注高效,且有成就感。“今日书,今日毕!”把拖延症从阅读习惯中抹去。

  作者给的一些读书建议对于我而言不太实用,跳读一般用于公务员考试特别赶时间的情况下才会使用,但有些建议还是挺实用的,例如,阅读兴趣之外的书,不能局限于自己喜爱的类型阅读,涉猎范围广一些,或许能从中找到更多乐趣。

  抱着13岁的心态,在书的海洋里徜徉,以好奇的眼睛和海绵的吸收力,探寻未知的文字旅途。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