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知日·枯山水》读后感精选10篇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读后感 >

《知日·枯山水》读后感精选10篇

2018-04-05 21:43:01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知日·枯山水》读后感精选10篇

  《知日·枯山水》是一本由茶乌龙 主编著作,中信出版社出版的2017-5图书,本书定价:平装,页数:,文章吧小编精心整理的一些读者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知日·枯山水》读后感(一):别样的风景

  《知日》是部期刊读物,每期按时出版都有个特色的专题,系统性地讲述着日本某一方面文化元素。这期就着重破析有着传统文化色彩的庭园风景:枯山水文化。

  提到庭院提高风景,自然让读者联想起池水,联想到假山,联想到太湖石,联想到中国的故宫,联想到苏州的园林,或许还能联想起《红楼梦》里的大观园。

  回头再来看看枯山水,日本的庭园风景。其更多地位寺庙之内,主要有砂和石组成,没有池水,却同样有很美妙的风景。想想“枯”的含义,不就代表“枯竭,没有”的含义么?枯山水,原来就指枯竭的山水,没有山水的风景。

  日本讲究禅学文化,禅宗佛教在1192年从印度经中国传到日本。僧人荣西在日本建起了第一座禅寺。禅宗佛教吸引着武士阶层,成为武士们简朴的象征,并且迅速渗入到日本生活中。它引发了茶道,对简朴的审美,强调极强的自制力。可以说,禅是日本的灵魂。有别于传统的寺院,在寺庙建设中,枯山水对庭院的设计进行了禅学方面的整合,有山有水的庭院被抛弃,而枯山水的设计却得以充分展现。这种沙石的组合,运用隐喻和顿悟,是对僧者的空与有、虚与实作出心灵的观照。

  自然,在这种枯山水设计,对称性失去了意义,和西方所追求平衡有了思想上的矛盾,不过这种艺术却挺符合日本文化,当禅寺从房间里向外欣赏,小小的窗口或是各式的门窗,枯山水景色的欣赏别有番滋味。、

  京都东福寺光明院从庭西侧房间所见的景色与从北侧房间的景色对比

  《知日·枯山水》读后感(二):天地为衣 枯山水

  【以砂为水,以石为山,以景喻禅】

  #13;   “枯山水”一词最早来源于日本最古老的庭园典籍《作庭记》,依从和响应自然,是这种庭园的核心思想,也是日本人独特的自然观。淡泊调性,质朴动人

  #13;   无论是日本还是中国,在那个时代,一座精致屋舍的建造,不仅仅是用来住人,更重要的是表达主人处世之道,这座屋舍不是死的,它是活人的精神寄托

  #13;   在写下这篇书评之时,正好看见了一则新闻,上海某处记录在册的古迹以八千万的价格买出,被买家私自拆毁,似乎要新建出一座高楼大厦来。这份精神于是就此泯灭了,也许还能在照片中找寻到它存在过的意义,但后世人们已无法身在其中感受它了。

  #13;   我想,这也是笔者尽心思作出一本《枯山水》的寄托所在了吧,古人留给我们东西,某一天可能突然消失了,因为并不是每一个人都欣赏并乐于守护人的智慧

  #13;   “于无池无遣水处立石,名曰枯山水”枯山水庭园中没有一滴水,却能以抽象方式表现出自然山水,它是日本庭园最具代表性的美学,也是一场心灵的修行。

  #13;   之所以喜欢《知日 枯山水》这本书,是因为它的内容非常的有条理且详尽,这里的详尽是指大方面覆盖性的详尽,无论是时间线还是人物线,你可以再从很多地方深入了解下去。而且,编者同样很具有创新性,有自己的一些独特视角,整本书在结构视野,设计方面也非常精致,插图选的也很吸引人。

  #13;   关于枯山水,提到非常多的一个词是静寂,然静寂之后紧接着的是灵动,于小见大。枯山水之中,禅意是作为一个重要存在的,所以也是心灵的修行。

  #13;   笔者提出了一个问题,认为哪里是枯山水在你心中的代表,有人说日本京都,东福寺龙安寺方丈庭园,也有人说私人布置的小型隐室,还有人说家前的荒地。

  #13;   我想枯山水真正的寓意,是带给人心宁静的地方即可吧,有人需要大的氛围,有人只凭自己的一颗心。

  #13;   我是一个不爱出门的人,但很喜欢接触对我来说新的有意思的东西,这本书所展现的如是,也许,因为这本书,我会真的想去见识一下日式枯庭。

  #13;   《知日 枯山水》,一本很用心的书,正如《知日》系列特集的每一本一样,值的一读。      

  《知日·枯山水》读后感(三):庭园山水“枯”之形态

  说到庭园,都会第一时间想到中国的园林艺术,上学内阵子就在叶圣陶老人的《苏州园林》中感受江南古典园林的艺术造诣和文化内涵——假山池沼、林木花草、花墙幽廊、雕门镂窗,每一处景致都无不展示着典雅优美意境深远的古风古韵与中国人秉承的生活审美情趣,园林是让人有“如在画图中”的美妙体验而被能工巧匠赋予生命。而之于日本的庭园,其中有一种形态脱离了世俗之美,演化成禅宗思想为精神核心的庭园模式,这便是枯山水。“知日”书刊系列第42期《枯山水》就为我们详尽介绍日本这一独有的庭园艺术形态。

  枯山水,顾名思义在“枯”的用意上,“枯”亦可意为“假”,枯山水也是假山水。枯山水是将自然风景以石组与砂砾的形式表现出来的庭园形式,石为山、砂做水,用静止的石砂模拟山水,砂的铺设加以流动线条,好似水波荡漾,无声似有声,在狭小空间结合留白与借景,打造四季变化和至极宁静超脱之感。如果单说庭园形式上的改变与中国园林相比,也尽可意为退而求其次的园小无水的尴尬解释单调的原石色彩和简洁的搭调,也便落个素淡清静。可形式并非如此解,重要的艺术形式都在于意境的表达,枯山水与中国园林形式上是完全不同,之于价值观体现也相悖甚远。

  在镰仓时代,佛教传到了日本,中国的禅宗思想得到了武士阶级和庶民阶级的支持与响应,禅寺在这一时期大量的兴造,日本的庭园因此因缘产生了枯山水的形式。在常人理解,无水无花的庭园可以作为“不活”之解,水滋养万物,花则体现生机,枯山水的庭院却恰恰相反舍弃了水与花。禅宗讲求坐禅、冥想、修行和探索心性,花是会产生情绪植物,而水也会激起心里波荡,作庭师打造的是一种与禅宗的世界观一致,表现手法抽象而写意,以景喻禅的形式。在日本的思想文化中有一种诧寂的美学意识可以辅助我们理解此模式。诧寂在日本人理解可以说是一种不言而喻的美,人与自然的融合是极为重要精神信仰和自然流露的表达,物哀消亡之美也让世间万物的存有都饱有一丝禅意——“从闲寂古老中感受到的美”正是此意。可以说一个民族一个国家都有会有专属于自己人民所特有的气质,大和民族就独有这种残酷哀伤孤寂特质,以至于在历史文化艺术宗教信仰中都有所重要体现,枯山水作为日本庭院的最高造诣也指向于此。

  《枯山水》这期知日书刊还为我们介绍了日本的几位枯山水作庭大师,通过他们的采访谈话,对于枯山水的个人经验的理解和对禅思的解读,使得这样的艺术形式更为深化和完整,“静寂而灵动,幽玄而纯粹”是摄影家内藤忠行的诠释,枯山水本身就是生命力的反面,它代表着世间一切的喧嚣与改变都将趋于死寂,它的存在是在体现思考人类命运的最终结,终归无圆满完全的事物存在,砂石的漩涡状也体现于此,轮回涅槃,体悟生命真谛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