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国民教育通识读本》读后感10篇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读后感 >

《国民教育通识读本》读后感10篇

2018-04-06 21:37:02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国民教育通识读本》读后感10篇

  《国民教育通识读本》是一本由扈永进著作,江苏凤凰文艺出版社出版的904图书,本书定价:89.00,页数:2017-4,文章吧小编精心整理的一些读者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国民教育通识读本》读后感(一):通识教育,给智慧插上翅膀

  文/初晓

  如今的社会,是一个文字泛滥的社会。且看看微博微信、知乎、简书等等平台,任何一个平台都是用文字堆积,于是阅读似乎变成了家常便饭事情,拿起手机就可以。但习惯碎片化的阅读,一个人就很难静下来心来读一本书。去年的《我是演说家》冠军熊浩的一篇演讲《为时代发声》,说的就是阅读的事。

  他在演讲中这样说:“老子的《道德经》五千个字,卡夫卡的《变形记》三万个字,那些最晦涩的,比如像黑格尔的《小逻辑》三十万字。”人每天刷微信朋友圈阅读的字数岂止是五千个字,若是能够专心的读一些书本,受益的程度自然比碎片化阅读来的高。那么,如何走进阅读的大门?在这里,我认为《国民教育通识读本》就是不错选择

  这是一套书,《国民教育通识读本》由知名教育学者、2011年中国教师报“非常教师”扈永进主编,其中包括《天下哲思》《文学意义》《科技之光》。在书中,作者深入浅出的解读了哲学、文学、科技三个领域伟大思想,这其中包含了国内外经典作品,对于中学生甚至是大学生来说,都有极大的参考价值。对于生活中普通人来说,也可以通过这套书来扩展视野了解世界

  《国民教育通识读本》其中之一《文学的意义》,由22位当代著名学者对22本不同书籍进行分析评论,这些书籍皆是出自名家之手,比如莎士比亚、曹雪芹、安徒生、列夫·托尔斯泰等等中外著名文学大师。当然,还有一些古人留下来的经典史诗,譬如:《诗经》、《荷马史诗》等等。这些文学大师用其独到的眼光写就了一部部作品,即便过去很多年,这些作品的思想却从未改变

  阅读哲学可以让人学会思考,因此在《天下哲思》一书中,编者选取了书23篇能够展现哲学思想的文章,这些文章主要展现了一些哲学巨匠的重要思想,譬如:柏拉图、康德、尼采、达尔文、罗伯特·罗素。我们经常在各类书籍中看到他们的名言,每一句都折射出他们伟大的思想。如今,在《天下哲思》一书中,这些人的思想经周国平、王蒙等学者的专业解读,即便是不了解哲学的人,也能够读懂。

  科技的力量,我想很多人都见识到,自从第一次工业革命开始至今,人类生活完全变换了模样。许多我们认为不可能实现梦想,一个个实现。《科技之光》一书中选取了包括爱因斯坦、牛顿、霍金、图灵及众多诺贝尔奖获得者在内的多篇著作,这些著作涉及到物理化学生物等等各方面。薛定谔《生命是什么》一书,让人开始思考生命究竟是什么,而人类何其聪慧,从生命个体一直研究到组成生命个体的遗传基因,这看似很神奇,却有极其重要的意义。保罗·狄克拉帮我们叩开了反物质的大门,霍金带领我们了解宇宙的起源,谁能说这些知识枯燥的?至少,我不这样认为!

  当然,《国民教育通识读本》一套书中,每一本书后面都附有编者亲自书写的编后絮语、精彩快读、背景介绍以及延伸阅读等模块。这便给人提供了阅读的方向,让人在阅读一些书目时能够延伸阅读一些相关书目,为阅读提供了便捷,也为人打开了一扇知识殿堂的大门。

  纵观历史长河中,文学、哲学、科技等作品层出不穷,这是一代伟人留下的智慧结晶,而能入选《国民教育通识读本》的经典书目,更是经典中的经典,这对于初级阅读者来说,是极大的帮助。始终认为,阅读就应该从经典开始,尤其是在当今社会,似乎任何人都可以写书,但是很多书看起来很美,却没有营养。阅读这些书目,不仅浪费时间说不定还会将阅读者带入歧途。

  阅读,对一个人很重要,对一个国家同样很重要。知识,本来就是一代代传承的,可现实中,还是有一些人对知识不屑一顾。但如果你真的翻开《国民教育通识读本》,说不定你的想法就会改变。其实,阅读是非有趣的一件事,与伟大思想者交流思想,何乐而不为

  《国民教育通识读本》读后感(二):来一场头脑风暴——读《国民教育通识读本》

  文/凡悦颜

  “在现代科学技术登场前十多个世纪,中国在科技知识方面的积累远胜于西方”,这是致力于研究中国科学技术史的英国人李约瑟在著作中提到的,当时的丝绸之路,除了传播丝绸、陶瓷、茶叶物品外,还有科学技术。既然中国古代对人类科技发展做出了很多重要贡献,那为什么科学和工业革命没有发生在近代的中国?

  如此犀利问题,在《国民教育通识读本》中数次被提及。与通识教育并列的是专业教育,众所周知,中国文化自古很注重“实用性”,对专业教育的重视程度远远高于通识教育,换句话说,比起探索世界本质人们对知天意而后求福避祸更感兴趣。当然这也和科举制度和应试制度对人们的束缚关系

  然而随着全球化时代的到来,掌握通识迫在眉睫。编者扈永进通过梳理古今中外的通识精华,整理出《国民教育通识读本》,通俗易懂、有趣有料,旨在让大家了解人类知识的主要领域,知其然也要知其所以然,最重要的是,通过阅读学会知识迁移,方便在现实中灵活运用。

  全套书分《文学卷》、《科技卷》和《哲学卷》,每本由20来个主题构成,编者在每篇开头部分精心设置了“精彩快读”和“背景介绍”板块,让读者可以快速进入状态;在每篇的结尾部分设置了“编者絮语”,对某个观点进行深入解读,并提供了延展阅读书目,以方便读者更深度的了解。

  之所以称这套书为一场头脑风暴,主要是每个主题都是出自专家、大家,他们针对具体问题进行阐释,提出了不少引人深思的新观点,丰富读者的知识与经验同时,也提升人生格局

  《文学卷》主要通过名作展开,从《诗经》到四大名著,从《荷马史诗》到拉美式孤独。书中强调要多角度看待经典,阅读时要多思考,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三国水浒是人心地狱》一文中,刘再复就犀利的指出当代很多人将厚黑学作为官场商场“qian规则”,这种做法是不可取的。国人将《三国演义》与《水浒传》作为经典的同时,更要学会辨识其中的伪道德和伪形的义,不能为达目的不择手段,更不能一味推崇“兵者,诡道也”。

  经典就是要常读常新,阅读中要学会知识迁移,经过时间的考验得出来的经验很多时候具有普遍性,至少会对我们的生活有所启发。比如由《诗经》引发的关于爱情的探讨,所谓爱情就是不问值不值,真爱可以无视世间交易法则,爱情之所以区别于调情,就是爱情把平凡变伟大,而调情则将独一无二的人打入芸芸众生对象是谁也没什么区别。现在社会,人心似海,大家都变的警醒,所以也就产生了距离感。

  不管是读作品,还是了解一个人都要将其放到其所处时代,时代大背景会影响人的行为以及作品的发展方向,中国的孔子、庄子如是,希腊文学和外国文学亦如是。

  《科技卷》则从微观到宏观,从个人到国家无不享受着科技带来的便利,让读者惊叹科技的力量。当初抱怨天气预报不准,而现在即便是大晴天,也会考虑听从天气预报的建议带把雨伞,这就是科技的进步。全书从三大革命、四大文明谈起,经力学、相对论、宇宙大爆炸,一直到当今的基因治疗和VR虚拟现实,其间除了肯定科技的伟大,也时刻不忘从人文角度进行关怀科学家相信事实实事求是,不能过分夸大研究成果,而对于那些受时代与技术限制提出理论,要有勇气提出质疑,敢于推陈出新。与此同时,也不能忘记良知。书中提到“自然科学家的态度决定人类文明的命运”,随着科技的进步,轻而易举就可以结束数十万人的性命,所以人类要寻求和平办法解决争端,不要打着爱国名义损害人民利益

  《哲学卷》则通过解读老子、庄子、孔子,以及达尔文、笛卡尔、休谟等人的理论,以时代背景为基础,来深入探讨哲学层面的问题,其间的辩证思维无处不在。书中不但为“人不能两次踏入同一条河流”等寻找理论依据,也提出了很多振聋发聩声音。比如王蒙在《老子的帮助》一文中提出了“价值歧义”一词,价值会制造偏执,比如古代妇女为守节而自杀就是当时社会的价值观念引发的“杀人事件”。哲学具有其两面性,老子所说的“大道废,有仁义,智慧出,有大伟”,于读者而言也是一种警醒。

  知识有其相关性,比如文学卷提到了孔子,哲学卷也提到了孔子,站在“礼崩乐坏”的大时代背景下,理解孔子的喜怒哀乐也就很容易了。还有书中提到的“庄周梦蝶”,庄子所处的时代可用血流成河来形容,日子沉重的,梦却是轻盈的,由此引发的关于“逍遥游”的多角度思考,庄子的逍遥游,是真正心灵上的自由,还是由于现实而选择“退居内在城堡不得已之举,书中没有明确论断,但编者肯定庄子的原则性,他区别于同时代的商鞅, “不愿拿原则做交易”,或许就是庄子的良知。

  整套书通过具体的案例将主题细化,让通识融入到读者的生活中,接触这些改变世界的重要思想,了解其形成的背景,进而举一反三,历史有其相似之处,阅读中深入思考,构建自己认知框架,对今后的学习工作都将有所助益。

  《国民教育通识读本》读后感(三):科技进步到了今天,是不是“又”到头了

  本文关键词:科学、思考

  预计阅读时间:5分钟

  美剧《绝命毒师》里的毒师沃尔特·怀特,在毒圈里给自己起了一个“艺名“——海森堡。后来的剧集中海森堡”大放异彩“,成了扬名黑白两道的大毒枭。那沃尔特为什么给自己起了海森堡这个名字呢?真的海森堡又是谁呢?

  其实这个名字意义非凡,海森堡是德国物理学家,获得过诺贝尔奖,是“不确定性理论“的创造者。他还有一个身份——纳粹首席科学家,但是他不是纳粹的同盟,利用职务之便,他延误了德国制造原子弹的时间,直到纳粹倒台。

  毒师给自己起名海森堡,一是说明自己的水平很高,二是他和海森堡一样,有着复杂的身份和心理斗争,他本身就是“不确定性“的。海森堡这个名字贯穿全剧,如果我们不知道海森堡是谁,对理解剧情都会有不小的障碍。所以,多了解了解科学史意义重大啊。《科技之光》就是这么一本科技类通识作品,各个时期和领域里的科技大牛悉数登场,更有宏观的科技发展史的介绍,例如:中国创造了四大发明,但工业文明为什么没有在中国发生?

  整本书读下来,会让我们形成属于自己的科学观。对我来说,以前总觉得在科学的发展上,我们好像已经到达了尽头,各种理论都已经完善了。拿物理学来说吧,现在物理学的发展已经到了可以解释整个宇宙的程度,也就是科学家在地球发现的各种原理公式,已经可以适用于宇宙的发展,量子力学的发展甚至已经可以解释宇宙大爆炸。

  但是《科技之光》里的科学发展会让我们看到,人们经常觉得科技已经到头了。没有日心说的时候,科学家研究地心说也获得了不少成就,但对于相对正确的日心说来说,那些成就都成了零。即便是物理学也一样,当经典物理学以力学、电动力学和热力学为基础确立以后,很多人觉得物理学已经到了尽头。普朗克的导师就跟他说,物理学已经没有前途了,学点儿别的吧。好在普朗克没那么干,否则他就不会发现“非连续性“,而连续性恰恰是经典物理学的基础。这个发现开始了对经典物理学的颠覆。

  接着薛定谔又提出了电子的分布式随机的概率事件,这样一来以因果论为前提的经典物理学,被彻底否定。接着就是刚才我们提到的海森堡,提出了不确定性原理。因为对于电子的概率分布,我们是不可能准确测量的,所有测量的结果只是测量本身的结果,而不是电子的真实状态,也可以说电子没有什么真实状态。

  不确定性说起来简单,理解起来是要有一点点哲学思维在里面的。不管怎么说,量子力学让物理学的马车有跑了起来。但科技到了今天是不是“又“要到头了呢?我们经常可以听到一些关于技术进步的消息,但那都是基于信息技术的进步,科技的理论范围内基本上没有什么重大突破。我们什么时候听到过物理学的重大突破?就算前段时间比较火的”引力波“,也只是得到证明,理论早就在了,算不上是重大突破。

  但是,从趋势来讲,我觉得科技是永远到不了头的,就像海森堡的不确定性原理一样,我们对未知的探索都是主观的,真正客观存在对我们来说永远都是神秘的。科技对于很多人来说可能感觉比较枯燥,但《科技之光》作为一本通识读物,可以深入浅出的让我们了解一下科技的发展历程。就像《时间简史》的广告语说的:读得懂读不懂都有收获

  另外,多了解了解通识好处很多,起码你知道海森堡是怎么回事儿,看《绝命毒师》的时候你就会理解沃尔特复杂的内心到底反映了什么。知道科技和那些人名背后的故事,多一个看世界和生活的视角,估计在小范围内的聊天中,也可以大杀四方,引崇拜的眼神无数。

  推荐:《科技之光》

  ——END——

  我是削寒,状态管理践行顾问

  让我们一起:思考未来&践行当下

  《国民教育通识读本》读后感(四):读天下哲思,品先哲智慧——评《国民教育通识读本》

  偶然读到扈永进编写的这本书《天下哲思》,使本来对中国古代哲学思想感兴趣的我,又陷入了对古今中外哲学的深入思考。

  这本书收录了哲学方面思辨的23篇文章,其中有些是哲学大家的文章,有些是后代作家对前代哲学家的思考与评论。该本书将中西方有名的哲学家主要观点进行了详细阐述,包括苏格拉底、柏拉图、亚里士多德、康德、尼采在内的西方思想家与老子、孔子、庄子、墨子等有代表性的中国古代哲学思想家形成了强烈的碰撞,其中有共通的朴素的辩证法思想,也有对于唯物与唯心的激烈交锋,可谓是一场盛宴。

  西周末年,春秋初,大周传统礼仪制度受到诸侯称霸并起的影响,礼乐崩坏,倡导无为思想的道家和仁政思想的儒家先后出现。一个避世,一个入世,究竟哪个思想是有效的。治大国若烹小鲜的老子告诉我们,上善若水,宠辱不惊,名利不过是过眼烟云,时间的纷争最终改变不了宇宙恒久不变的道理,小国寡民听上去是桃花源,但大道至简的道理就是这样。孔子的仁思想是儒家思想的开端,也影响了中国几千年的历史文化,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仁者爱人,批判的是暴政和对于人民的压榨,给渴望实现统一的统治者提供了一剂灵丹妙药,只有推行仁政才能获得拥戴,一味的军事攻伐,难以守住基业。当时间进入战国时期,在道儒两家进一步发展的同时,我们欣喜的看到包括墨家、法家在内的一批思想家开始站了出来。书中有一篇对墨子思想的研究深深吸引了我,要不是汉朝以来的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墨家也许会占上风。墨家深受诸多思想家的推崇,他的思想除了与儒家相通的,兼爱非攻以外,更重要的是强调知行合一,他的思想实用性更强,兼相爱,交相利,让我们更多的是想到更好的进行合作,其在军事上的发明值得诸多人去学习。

  在大约与老子、孔子同时期,西方思想世界闪耀着古希腊三杰“苏格拉底、柏拉图、亚里士多德”,其代表的更多的是朴素的哲学思想,与东方纷乱的背景大致相同,三杰依然处在一个战乱不休的环境中,更多的是推行善的思想,像柏拉图描绘的《理想国》,人对世界的理解往往只是世界某一个方面的幻象,洞穴里观测到的景象很难代替外界真实的世界,更多的斗争其实是对世界没有充分了解,是一种不成熟的表现。西方早期的思想家给人感觉更多的是代表着一股清高的劲,比如第欧根尼,当遇见亚历山大大帝时,却以一句不要挡住我的阳光,将这位驰骋亚欧大陆的统治者搪塞了过去,这位崇尚节俭的生活在木桶里的哲学家,也许是在倡导我们要回到那个至简的时代,不要让名利阻碍我们远望的眼睛。

  哲学是一门非常有智慧的科学,我们不能简单的以意识形态来认为辩证唯物主义就是正确的,形而上学和唯心论就是错误的,形而上学和唯心论中也有许多值得吸取的营养,而他提供的往往是思辨的另一个方面。哲学思想是没有统一答案的智慧,他是爱思考的人们不断提升的阶梯。

  《国民教育通识读本》读后感(五):解放生产力的力量

  明天又要到了一年一度的高考了,中学生们在努力了三年之后,终于迎来了检验自己的时刻,虽然高考离我已经远去将近十年之久,但是想起那段时光还是可以让自己热血沸腾不已,因为从小到大的时光里,高中时期是我最认真的学习的时期,作为理科生,以及大学之后的工科专业,让我学习到了很多的科学理论知识,也有很多机会亲身实践科学实验,再到研究生期间参与的项目锻炼,更加能够切身感受到,科学已经在不知不觉中影响着我们的生活,虽然短暂时间内也许你不会发觉,但是回想十年前的生活方式与现在相比,你会发展科技对我们生活的改造是如此巨大。 最初的科技出现的时候并没有我们现在一项新技术那么复杂,它所解决的也是一些很简单的事,比如一种新型生产工具的发明,灌溉技术的发展,风能等能源的利用,还有生产工具的改进,这些简单的科技进步使人类一步步的提高着自己的生存能力。技术不断进步,剩余食物不断增多的结果是使新的祭司集团的出现成为可能,而新的祭司集团又对技术的进步和经济的发展起了促进的作用,文字就是祭司们出于记事的需要而发明出来的,而文字的出现加快了科技的推广,科技和文明的结合使得人类社会变得更加高效,更加有条理。 作为中国人来说,我们一直以文明的发祥地而自豪,也为我国古代“四大发明”为人类社会进步所做的贡献而骄傲。造纸技术的发明和改进使人类有了更加方便记录文明的方式,也因为我国最早发明了造纸术而使中国文明一直延续至今,避免了同其他文明一样中断衰落的命运,纸张作为记录文明的文字的载体,决定了文明保存、传承的命运。而印刷术的发明对科技知识的普及更是居功至伟,它使更多的人有机会接触到文明。造纸术和印刷术的结合,使科技可以传播到更遥远偏僻的地方。火药的发明则直接改变了这个世界,当然我们虽然发明了火药,但是对它的使用方式上却并不合格,可见,不同的使用方法可以让科技有不同的面目,指南针的发明可以让人类远洋,人类的足迹遍布了发现的所有陆地。“四大发明”是中国对这个世界科技发展的贡献,而如何使用它们,物尽其用,则是世界对它们最好的回答。 如果说古代科技的发展和文明的产生主要集中在东方的话,那么近代科技文明的产生则是属于西方世界。无论是牛顿三大运动学定律的提出,以及达尔文进化论的提出,爱因斯坦的相对论和霍金的宇宙大爆炸理论。这些如同遍地开花一般的科技进步都是发生在西方世界,其直接结果就是促使了三次工业革命的产生,这几次直接影响世界生产力的事件让人类享受到了越来越多科技成果的甜头,也因此促进了更多人去贡献自己的力量,使科技的进步发展持续下去。

  《国民教育通识读本》读后感(六):心灵解码

  国民教育通识读本——文学卷

  心灵解码

  ——《文学的意义》读后

  □曹 辉

  五月末去杭,遇一友,有相谈甚欢之感,心下惜之,但并未经常联系,就让这美好留于心。遇到这本《文学的意义》,亦让我有此感,怎么可以如此相知呢?合适的文字,合适的我,系列中的这本《文学的意义》放在最后来读,有我的小私心,因为最爱,所以放到最后来品,这是我的习惯。或许不对,可是我愿意有这最后的惊喜和享受。

  文字是情意的载体。闫红的文字,曾读过一些,无一例外的喜欢,有调侃有真谛,有洋洋洒洒有温润如玉,有细腻有粗犷,一个女人,能如此率性的文字,这就是她予红尘精神上的恩赐。她的读《诗经》读出别样情趣来,读得雅中有俗,读得心事微动,读得呓语淋漓。她也通过解读,告诉世人爱在荒烟蔓蔓年代的值得与欣喜。闫大才女从诗经卫风木瓜入手,一提笔一嫣然,一行字一巧笑,一段落一俏兮,从“投我以木瓜”,天马行空就到了男神潘安,从“匪报也,永远以为好也”,水到渠成就扯上了大款美女修成婚姻正果的京城段子。人生的伎俩,四两拨千金的主,警醒的时时与他人保持距离的世人……爱情到底抵不过真金白银的岁月沧桑。可是,你信吗?真爱就是不问值不值得,一问了,就是错。

  黛玉的敏感,是我少年读红楼就滋生的心绪。一个寄人篱下的女子,敏感是她不得不的自我成长。爱情也是一种试探中不断认可深化的慢性毒药,可惜,黛玉服食上了瘾,戒不掉的红尘一梦。“谑浪笑敖,中心是悼。”这就是黛玉一直反感的,她要的是一份真,一份不容质疑的真爱。宝玉给不给得起呢?

  闫女郎大笔一挥,又由诗经写到了张爱玲的《倾城之恋》,这个鬼丫头,捷才如斯,简直像把文字的剑舞得密不透风,成为一流剑客,读者直呼过瘾,她自己定也是自得洋洋了。调情不是夫妻的事,而是情人的事。真正的夫妻间,有种地彼此的爱和尊重,哪怕戏谑,亦有爱的成份在,不是相互轻谩。而一场香港的沦陷,几乎毁掉一个城市的同时,成就了他们的爱情,这是怎样的魔力?这样的爱情,因共同经历过生死,也就自然相依为命,成为融入彼此的彼此。但是,爱情的伟大,不是消失了调情,而是调情成为生活的小砝码,偶尔一用,亦有其爽。就爱情调情间的狭路相逢,闫红说爱情的那一方受伤,这就是天经地义了,谁付出谁认真,谁自然就受伤,谋生亦谋爱的这个愈来愈复杂的世界,不管男人还是女人,都不易。

  用内视的眼发现这个世界的美和丑,这需要功力。岁月有古老的过去,也有青春期。对梦的复制,是个漫长的过程。一本绝对值得细读的书,书中的精彩如果都说出来,那还有什么勾引人去读的念头?因此,此就第一篇略作小饵,后面的文字盛宴,想读的,自行去吧,会晤也需要缘分。

  在时间无涯的荒野中,我们都无法避免地既败给了命运,又败给了时间,如是,还有什么看不开的呢?何妨把书打开,让清氛成全视觉和精神的双重悦意吧!

  2017.6.3

  《文学的意义》

  作者:扈永进选编

  南京:江苏凤凰文艺出版社

  2017.4第1版;G634.303

  ISBN 978-7-5399-9835-0

  39.80元;217千字;19印张;1/16开本

  我思故我在

  ——《天下哲思》读后

  □曹 辉

  “我思故我在。”读本好书,可惜读得不够细致,好在也算浏览并思之。

  久闻“人不能两次踏入同一条河流”,有些愣愣的某些时候,想个中的原由,也想一些始终想不明白的心事。说人类史就是冲突与奋斗的历史,想赫拉克利特的时间是个玩骰子的儿童,儿童掌握着王权;想“那些没有灵魂的家伙,不管在社会上多么风光,仍是一副丑相”这闪着光亮的话;想精神洁癖的人如何活于世间……

  赫拉克利特是个晦涩哲人,他曾说,如果幸福在于肉体的快感,那么牛找到草料吃的时候便是幸福的,这话的含义隐隐有价值的相对性,隐隐又高于。庸众不解其思,道不同何以为谋?对牛弹琴当然没意思。赫拉克利特呢,他是个最早把宗教归于个人内心生活的思想家之一,他更喜欢在独处中与神交流,因为他觉着多数人的灵魂是蒙昧的,倒不如与自己的心交流。人虽在场却不在场的情形,原来就是一种世俗常态?!

  用睡和醒作譬的人生道场,其实就像王阳明的龙场悟道一样,都是顿悟,心的活动状态当然复杂,与佛家类似,与道家类似,与一切纠葛相牵系。世界从来就没有一个稳定的核心,我们个人也没有,都是变数,都是动态。遗憾的是,人类最坏的本能就是对权力和成功的偶像崇拜。掷骰子的儿童,如果只论输赢,自然费心费力,倘或输了也不甘心,谁其实不是在某一次掷骰子的手势中旋生旋灭呢!

  誓为知己者死。嗯,如是呢,就要“努力让那些精致的耳朵听懂每一句话,决不让那些粗糙的耳朵听懂”,这种自爱,这种精神上的自重,这种固执,都是标准的哲人个性。“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如是观,这就是《金刚经》的渗透了吧,你看,只要你够聪明,别说哲学,什么都是触类旁通的呢,好玩得很。

  相对而言,更喜欢中国的古代哲学,喜欢老庄,喜欢《道德经》,喜欢逆向思维的小可爱,喜欢道法自然的懵懂与渐悟,喜欢功成而弗居的淡定,喜欢精神核心的构建过程中的思想博弈。如果你想明了为什么苏格拉底、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的传人们成了现代科技的引领者,老子孔子和释迦牟尼的后裔却式微了呢?答案不在我这里,在你个人的探求中。

  可笑的是,今人有种盲目崇拜心理。觉着古人先哲无论怎样,都是对的,包括圣人之怒,都有耀眼的光环,这就不令人赞同了。人之为人,普天之下根本没有完人,圣人伟人也就是相对那么一说,他们在某一领域方面的成就,并不能代表他们人生全部的绝对优势正确。

  像那个“不要挡住我的阳光”的穷哲学家面对一代大帝的自若泰然,这个世界虽在阶层,但某种程度上还是保持了它的知味观公正。庄子的逍遥游思想,是种根除对或名的执取之心的引化,人活着,就要学会无法以拥有的东西不去企求。可是,我们还得在做庄子这样眼极冷,心肠极热的人。当然,我们还可以学学庄子骂人的技巧,学学他安于贫困生活中不肯“学成文武艺,售与帝王家”的不拿原则做交易的倔强。

  某些历史画面,能穿越岁月的废墟,跑到眼前来的神奇,就是思想的蒙太奇,而思路决定出路,想法决定做法。不信,自去检验吧。

  2017.6.3

  《天下哲思》

  作者:扈永进选编

  南京:江苏凤凰文艺出版社

  2017.4第1版;G634.213

  ISBN 978-7-5399-9793-3

  39.80元;217千字;19印张;1/16开本

  国民教育通识读本——科技卷

  驰眸科技意未央

  ——《科技之光》读后

  □曹 辉

  有些时候,有些人就能成为朋友,据说是因为磁场相吸。有些时候,有缘之遇的人与书籍,亦然。

  得三本国民教育通识读本,先选了自己兴趣以外的一本来读,做事习惯愈来愈喜欢的情绪使然,其实科技在现实生活中的比重很大,但我素不喜,我是个有着一颗浪漫的心就生于现实的身心相悖的人,这是我的悲哀,但我改变不了,也据说,如果不能改变世界,不妨改变自己来适应这个多变的世界。

  因书是自己兴趣之外,是以读书也就循着了自己的兴趣捡自己钟意的来谈,意在读闲书的闲娱时光,对得起自己。这是个很残酷的世界,平时工作生活很不易,读个书再为难自己,那真是傻到家了。好在不想发表,也没想如何如之何,就是读了,读过,有痕,于是有了如下所记。

  技术之于人类文明,从来是个宏观的大课题。普及的知识点,就是人类文明的进程是伴随着三次重大的生产力革命展开的,这就是国际上公认的所谓“三次浪潮”之说:“农业革命为人类历史上的第一次湿法,工业革命为第二次浪潮,而今天正亲历的信息革命则是第三次浪潮。美索不达米亚是古希腊对两河流域的称谓,它是农业革命的发源地。

  “四大发明”是中国的骄傲,也是世界瞩目并受益的大益处。但有谁知道,最早提出“四大发明”概念的不是中国人,而是处于资本主义工业革命时期的西方社会。古代的中国人创造了“四大发明”,今天的中国人想以古人的成绩来做自己脸上的粉,似乎不大妥当,有能耐不借助于前人,而是自己闯出点儿大的名堂来,也类似什么“四大发明”之今日版的现象来,能吗?想想看,身为后人的我们,社会外因如此优越,我们发明了什么呢?没发明也就罢了,我们非但没做出超越或赶上古人的成绩,未能领先,还落后下去,这是怎么回事

  工业革命没有在中国发生的原因,肯定有人思考过,至于答案,却不见得能够洞见。技术需求不足和技术供给不足,都是原因。经济学家认为,中国的没落,主要由于技术供给不足引起的。后期,中国由于缺乏科学指导,技术创新就出现了瓶颈。近代西方科学昌明,给技术创新提供了良好的氛围,而中国因科举制度阻碍了科学发明。这种条件下,中国产生科学几乎是不可能的。世界的普世规律,很具有代表性,像某种程度的金科玉律。人类因自我的存地,而不像从前那样盲目信神拜佛。

  震撼于某些蚂蚁养奴隶的本能,便是社会的一个缩影。蚁奴当然是大多数,和人类社会是一样的,只是种族不同而已。载欣载奔的不仅是人类,也包括所有生物。接受达尔文学说的道德顾虑,这是非常具有挑战的话题。

  一只羽翼未丰的小鸟遇到前所未有的科技风暴,际遇如何,全在自己的态度之中。想要更多认识这个世界,眼睛不够用,心也不够用,还有时间,也不够用,这可如何是好?

  读一本书,读出时光的匆匆来,还读出自己的无知来,有点儿意思。

  2017.6.2

  《科技之光》

  作者:扈永进选编

  南京:江苏凤凰文艺出版社

  2017.4第1版;G634.73

  ISBN 978-7-5594-0032-1

  39.80元;200千字;18.5印张;1/16开本

  《国民教育通识读本》读后感(七):向科技工作者致敬

  选修理科的我,偏偏喜欢上写作。记得读高中时,因为转学要离开就读的学校,与老师分别时,数学老师语重心长的对我说,你转学后改学文吧,你更适合学文。在学好数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的年代,选学文无疑是最尴尬的一种选择,最后我没有听从老师的建议,还是硬着头皮学了我最不擅长的理科,结果自然更尴尬。后来工作了,不知不觉我还是从事了自己擅长的专业,而且一直工作到现在。可见,不管你做什么,千万别违背了自己的初衷,做自己最擅长的才能走得更远。

  接下来与大家分享的《科技之光》是“国民教育通识读本”系列之一,按照编者的话说,本书介绍了人类史上对科技文明与进步起到举重若轻作用的天才大师的经典巨作,以及最新科研技术创新,解读这些发明的历程及对人类的贡献,无论对中学生或大学生,都能开拓其视野,有利于养成国际性、批判性、创新性的思维。是一本能够让你探索文明,打开世界,预见未来的书。我刚读完《文学的意义》,所以对于编者充满敬意。此次再翻开其《科技之光》,更是对那些天才大师们肃然起敬,所以才发了一通感慨,对那些立志学好数理化的前辈们,也产生了敬意。因为有了他们的执着和创新,才会有了现在日新月异的变化,特别是科技发展所带给我们人类的无形财富。记得十年前,我就想联系到老家的同学,可惜分别太久了,早就失去了联系,容貌、生活环境都变了,当时觉得再次相见几乎不可能。可这两年,随着手机功能的不断强大,微信功能的上线,没想到很快就让曾经苦苦的思念变成了大团圆,联系到的同学都是激动万分,幸福满满,就连我父亲的同学都通过微信联系上了,那可是50多年分别后的再一次相聚,我想他们会比我们还要兴奋、还要激动,如果没有研发,没有创新,没有新科技,恐怕所有的思念都仅仅是思念而已,我们真要感谢默默无闻的科技工作者们,是他们让我们感受到了科技的伟大。

  写到这里,我还得说一些题外话,前不久播出的《最强大脑》,就增加了人与机器之间的对抗,虽然机器与人各有胜负,但也让我们联想到,科技已经取代了很多需要人工才能完成的工作,而且还会更精密,更准确地完成。如南方出现的无人工厂,如体育界盛行的人机大战,如飞跃太空的载人宇宙飞船等等,都在展示着科技的力量。因为我们不是其中的创造者,所以很难体会到最前沿的科技,就如坐井观天的青蛙,只有看到惊喜时才会瞪大眼睛。庆幸的是,有一群精英,他们不断地去探索这个领域,才让我们不断感受其中的奥妙,惠及其所带来的成果,这是我们的福分。据说《最强大脑》中的机器人小度已经开始协助警察破案了,而且让失散多年的一家人重新团聚,这就是科技的力量。

  《科技之光》秉承哈佛大学的教育理念,选取了包括爱因斯坦、牛顿、霍金、图灵及众多诺贝尔奖获得者在内的多篇著作,更有相关领域专家的精彩解读,让读者能够以开拓性的思维重新认识人类科技发明。这不简单的是一本科普读物,实际上它是让更多怀揣梦想的科技工作者们,发奋图强,像这些天才发明家一样,成为对人类进步作出突出贡献之人。我现在读懂了父一辈所秉持的理念,学好数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不是让我们单单靠学数理化混饭吃,而是通过自己的努力,将数理化转换成科学技术,造福人类。只有喜欢,才能拥有,如果像我一样,早早就被排除在科技领域之外,那就只能做一些慨叹和羡慕的事情了。当然我还能做一名传播者,让更多处在朦胧期的孩子们,找到属于自己的科技之光,展现自己的才华。

  书中自有黄金屋,说得一点没错。人的潜能是无限的,不要过早地给自己贴上不行的标签,天才的科学家们并非出生就是天才,他们之所以成为天才,是因为他们有一颗钻研的心。他们敢于否定前人,敢于创造所谓的不可能,哪怕无数次失败,哪怕他们这辈子没有完成自己的夙愿,但是一代一代科技工作者,就是这样执着地实现着人类的梦想。我们最应该向他们致敬,不管是成功的还是没有成功的科学家们,你们都是人类的骄傲!

  《国民教育通识读本》读后感(八):遇见有思想的老师是福气

  早上在地铁上看到一段梁启超传记里的文章,说是有社会情怀、人文情怀的人,为了孩子能“幸福的度日,合理的做人",鲁迅曾提出三点建议:一是理解,二是指导,三是解放。时至今日,做父母的恐怕很少有人是不肯理解和解放自己儿女的,但如何指导他们,“养成他们有耐劳作的体力,纯真高尚的道德,广博自由能容纳新潮流的精神,也就是“能在世界新潮流中游泳,不被淹没的力量",却是个老大的难题。

  由于新兴文化较多,文化传统便被割裂,精神道德信仰陷入虚无,父母在孩子面前基本丧失了话语权,即教育子女的合理性与合法性(完全归结为孩子的逆反心理是不对的,是社会在推卸责任),在这种情形之下,父母作为人生第一个老师的资格自然是形同虚设,全部让渡给只重知识教育的所谓幼教(所谓不输在起跑线上),家教传统既失,学校教育又在高考指挥棒的引领下放弃了人格培养的目标,于是,所谓“幼者本位"发展到今天,便只剩下了子女对生活的享受,对权利的要求,没有了对传统文化的遵循,而这套书籍的作者——扈永进,正是一位在教育事业上不断追求着的教师,这套书的内容先不做评论,单说扈老师本人,去看了看他的微博,有很多篇日记,是一些从生活的细节来思考的教育的细节,有一篇很有意思,说的是扈老师的老婆在淘宝上买了煲汤的原料,店家寄来的除了汤料还有一些贴心的免费赠送的独立密封袋、龙眼荔枝,以便需要分装留存的时候使用。

  于是,扈老师就想到现在的教育,说“教育就是服务喊了很多年了,怎么就不见传说中的服务者从神坛上下来,心怀谦卑地履行服务呢?说穿了,是没有真正建立起一整套服务为王的教育机制。甚至,连服务对象都没搞清楚。甚而甚之的是,一些个学校及其教育者,在21世纪的今天,还死死把持住传说中的意识形态制高点不放松,俨然一副君临天下傲视芸芸学子的样子。服啥子务呀?老老实实听我的吧!

  核心意思在于,必须把市场机制引入教育。民办学校里,学生爸妈直接掏钱买单。公办学校里,学生爸妈通过纳税买单。他们干嘛买单?购买教育服务呗。我们这些吃教育饭的从业者——教师与校长,都修过教育学的。似乎好像,书里并没有提及教育必须为学生服务”,哈哈哈,也是很有意思的想法啊。

  所以说,这样一位为了有着深厚的学识功底的教师,带着他普世的价值观精心编撰的一套书籍,怎么会不值得一看呢?既然是通识教育,那就真的该是人人都阅过,相信有一天,你也会从中收获颇丰。

  《国民教育通识读本》读后感(九):了解点科学知识

  哈佛大学把教育分为两部分:通识教育和专业教育。通识教育“旨在培养学生成为一个‘负责任的人和公民’”。而在我们国家,却普遍重视专业教育、忽视通识教育。在学校里所学的知识也多为应试教育做准备,我们机械的背诵四大发明有什么,但对四大发明为世界带来的发展有什么了解很少。作为为我国国民准备通识教育系列书籍之一的《科技之光》,主要介绍“人类历史上对科技文明与进步起到举重若轻作用的天才大师的经典巨作”,让你对世界科技的发展史有一定了解,更深入学习科技对人类文明的推动作用。

  小时候初次接触学习我国古代四大发明,很是骄傲和自豪,指南针、造纸术、印刷术、火药,由我国的先辈发明,然后传至世界。如果没有这些发明,世界的文明进程不会这么快。然而这么多年,对四大发明的了解也仅限于这些肤浅的表面,它们具体怎样推动世界的发展不得而知。

  通过《科技之光》书里的介绍才知道,中国是四大文明古国里唯一传承延续至今的,这离不开造纸是的发明。纸的发明大大方便了知识的记录,让一代又一代的文明得以不间断的传承;

  印刷术的发明让知识文明在更广的范围内传播,促进了知识文明的繁荣;

  火药的发明改变了世界的格局,也启发了气缸发动机原理,促进工业革命的到来;

  指南针的发明让人们不再拘泥于方片之地,而是扬帆远航探索未知的世界,发现新大陆,让世界融为一体。

  我国的应试教育让我们过于重视分数,对所学的知识不求甚解,这也是我国与其他国家的差别。近几年我国推行素质教育,不再唯分是论,通识教育是一个很好的提升方法。通过通识阅读,让我们越过课本简单的知识,去深入了解更多的背后的内容,开拓我们的视野,养成国际性、批判性、创新性思维,摆脱“学习机器”,变得更有自己的主张和见解,积极的去探索文明、打开世界、遇见未来。

  《科技之光》带来的不仅仅是人类科技文明的知识,更打开我们的视野、让我们主动去思考、去探索发现。学习知识不是浮于表面,而是要把知识置于它所处的时代中。我们要不仅知道万有引力定律、相对论这些科学的存在,也要深入了解这些科学对人类文明发展做出的推动贡献有哪些。主动去学习、去思考,生活不是只有升职加薪,还有更高的精神层面追求。

  《科技之光》作为“国民通识教育系列”之一,为我们展现人类史上伟大的科学发明,与科学对话、学科学知识、提科学素养。

  《国民教育通识读本》读后感(十):科学可观可感

  这部《国民教育通识读本》包括《天下哲思》《文学的意义》《科技之光》三本,涵盖了哲学、文学、科技领域的知识,让我们在日常中领会通识教育的妙处。

  其中,《天下哲思》介绍了柏拉图、康德、尼采等巨匠的学说及周国平等学者的专业解读;《文学的意义》介绍了莎士比亚、卡夫卡、曹雪芹等文学巨匠的作品;《科技之光》介绍了爱因斯坦、牛顿、霍金、图灵等科学家的学说和成果。

  这套书目的在于让人自发地爱上阅读、享受阅读,与其他所谓的科普读物相比,本书更具有理性与专业水准,不会仅仅罗列知识,而是试图把事情的原本面貌呈现出来,引导我们思考,让我们明白学科或者某一学说的走向,在科学求索旅途上更顺遂的前行,其中,对于科学和真理的不懈追求是我们永恒的选择。

  我们每个人对世界的认知,是如此的不同,为了不断得认同这世界,或者说,被世界认同,我们就需要不断地学习,来充实自己。本书呈现的许多理论或许对我们来说,是全然陌生的,不符合我们的认知,但却是事物本来的样子。

  拓展阅读视野,除了对众多著名学说的介绍外,更有专业的审读分析和延伸推荐,力图呈现精彩而原汁原味的人文学科、社会科学、自然科学和技术等多个领域的知识,从而更好地认识现代世界的社会力量、历史力量和思想力量。

  通识教育从来不是要求精通荷马、柏拉图或亚里士多德的某一个方面,而是通过大量有效的阅读去接触那些改变世界的重要思想。让知识和自己结合得更加紧密。

  本书的文字很有那种我们中学学过的科学小品文的风采,比如讲“虚拟现实头盔”的那节,文章从詹姆斯·卡梅隆执导的好莱坞科幻巨片《阿凡达》切入主题,从片中主人公利用高科技手段将自己的意识注入一个新躯体内进入一个崭新世界的构思到讨论是否成为现实的可能性,在对科学知识的掌握和了解的基础上,我们得承认,是虚拟世界与现实世界接轨的科学基础,更加认识到科技让我们的生活愈加美好。

  之前学习哲学及物理知识,完全是以背诵和考试为目标的,并不能体会到趣味盎然的感觉。而这本书的作者力图很好地结合西方和东方文化,使之产生了奇妙的融和。其实不论现如今我们生活在如何的时代,对科技发展历史的回顾都是必不可少的。作者对于世界科学发展史的进程是驾轻就熟的,更难能可贵的是,在枯燥的理论领域,作者以翔实丰富的内容为基础,采用简明通俗的手法去描绘某一学说或成果。

  本书逻辑清晰,在如此精简的文本里,几乎可以一窥某一领域的学科全貌。科学从来就是鲜活的,是可观可感的,而非拗涩的学术著作。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