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马克思的事业的读后感10篇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读后感 >

马克思的事业的读后感10篇

2018-04-08 21:19:02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马克思的事业的读后感10篇

  《马克思的事业》是一本由韩毓海著作,中信出版集团出版的精装图书,本书定价:69.00,页数:525,文章吧小编精心整理的一些读者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马克思的事业》读后感(一):系统了解马克思主义——《马克思的事业》有感

  lue编辑

  马克思主义,相信身为大陆中国人中的一员,对于这个应该不陌生吧。因为我们从小学开始就已经在接受关于共产主义社会主义爱国主义教育中学政治书上对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还专门用了很长的篇幅来进行介绍,在历史课本上谈到的中国近现代史,对于民国之后中国共产党成立发展壮大,也提到了马克思主义.......可以说从以上的这些种种可以看出马克思主义对于我们国家是有着非常重要意义,但是对于我们每个普通人来说是不是也是这样呢?

  可以说这个问题对于不同年龄不同对象的中国人来说使用者不尽相同回答的。例如对于老一辈尤其是参加过红军的人来说,可以说对于马克思主义是相当熟悉的,对相关的重要观点以及讲话甚至可以做到倒背如流的境地;对于在党政机关工作领导干部或则其他理论工作人员来说,对于马克思主义的前世今生,甚至发展也能讲的头头是道;但是对于其他大部分普通人来讲,尤其是没有经历过之前的那些艰苦岁月的80,90甚至00后们,可以说马克思主义对于他们来说是比较痛苦的,为什么这样说是因为大部分人之所以要学习马克思主义,不是因为对其感兴趣,而是因为学校升学考试等是必须要考的,所以很多人为了一个好的分数也只能去死记硬背,对于马克思主义本身可以说就没想过要去深入的了解。甚至在改革开放的今天,有些人深受西方等国家意识形态影响,对于马克思主义也产生了歪曲的理解,认为中国不再需要马克思主义等言论也屡屡可以看到。

  究竟马克思主义是什么?究竟我们国家现在还需要马克思主义不?可以说想要回答这些政治意味相当浓厚的问题时(不怕被查水表的前提下),我们首先应该对马克思主义产生的来龙去脉进行深入而系统的了解,并且结合我国的发展实际才能勉强回答上来。但是这个过程可以说是相当枯燥乏味的,对于“背书”已经害怕的人们来说,想要祖宗到这一点还是非困难的。所幸的是,在看到这本由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韩毓海编著的《马克思的事业》就能够为我们系统解读马克思及其思想提供很便捷的路径

  在本书中作者从马克思思想的两个方面,分为“批判世界”和“创造新世界”两大部分。第一部分中讲述了马克思其思想提出的起源,可以说这与我们平时在政治书上看到的不一样的就是作者在这里详细的卢梭,康德以及后面的黑格尔等人的思想首先进行了梳理,并进行对比,当然在谈到这些前人思想的时候,作者还将当时的社会背景进行了详细叙述,而不是单纯的抽离出来进行理论探讨。

  例如在谈到卢梭的思想的时候,作者就提到了18世纪的重要政治主题之一的‘资本劳动为争夺知识发明而斗争’,而在这一重要的政治主题之下,当资本与知识相结合,新的阶级也就开始诞生了,而传统的资本家想要垄断科学技术那应该怎么办?具体表现是什么?而这一切卢梭的理论已经够无法完全合理解释这一切,马克思则对这一切进行了探讨并据此提出了自己看法。在这里我们不仅可以看到科学技术的出现对于人类社会发展的促进作用,也可以看到资产阶级究竟是怎样通过利用科学技术这把利剑来成功的将社会各阶级和各领域进行分化。在那个时期,资产阶级的形而上学已经战胜了朴素的唯物论,而马克思恰逢此时提出了自己的理论,即马克思主义,可以说这是一个划时代的理论。

  当然在看到这里,可能理论不深的人对于什么是形而上学又不太明白了,所以作者接下来就详细的探讨了“资产阶级与形而上学”,可以说这样的结构安排,对于普通读者来说也能够很好的理解马克思主义的诞生大背景。

  综合本书的内容来说,马克思主义在我们国内是很有存在必要。书中也已经明确的回答了我们,中国目前的改革开放并不是走资本主义道路,马克思主义也并不是否认拒绝资本。而是针对资产阶级本身进行斗争。可以说资本本身并无属性,不管是社会主义的中国还是资本主义的美国等西方国家都能使用资本,关键是看使用资本的对象以及最终目的是什么。而这些对于很多人来说已经是想不明白了,建议每一位中国读者都应该读一读,看一看本书,彻底地了解一下何为马克思主义,这样才能对我们的先辈选择走上这条道路有一个更加清晰全面的了解,这样才不容易呗‘别有用心’的人所误导。

  《马克思的事业》读后感(二):思襟想辔意绪生——《马克思的事业:从布鲁塞尔到北京》读后

  思襟想辔意绪生

  ——《马克思的事业:从布鲁塞尔到北京》读后

  □曹 辉

  学生时代的专业会计,因此学过政治经济学,彼时不能理解政经,学来全是死记硬背,像读天书,居然也毕了业,成绩不错,真是天佑我也。最近读了几本关于政治方面的书,竟未感觉枯燥,相反还读得颇觉受益,尤其《马克思的事业:从布鲁塞尔到北京》,令我有种将社会主义这个概念发生到发展重新梳理一遍的味道,极有思想质感

  倒不是看该书推荐说“中纪委读书活动推荐阅读”字样,而是一种本能邂逅,也可能与自己对中信集团的题材有了偏爱?不管怎样,蛮喜欢换种此前不同阅读内容和风格的书来读,这在我,不仅是种思维的转换,也是种思想的趋向成熟。这本书的序诗可以说是个特例,用的是诗歌体,有点文艺范儿,语言着实文艺,“让剥夺者与被剥夺者成为兄弟,是不可能的”,“信用成为欺诈者的特权,劳动则成为劳动者的宿命”,这话漂亮到不仅是文艺范儿了,带着深邃的普世价值,也让我们透过历史的光阴与告知的双眸对视,了然些什么。那就是,读马克思的书,不是简单地为了完成“规定动作”,而是一种灵魂归属。马克思说“动手”的时候,他所说的“动手”并不仅是指劳动,还有“革命”和“人民专政”。共产党人不屑隐瞒自己的观点和意图,目的只有用暴力推翻全部现存的社会制度才能达。因为,无穷的远方,无穷的人们,都与我有关。或者,也可说:马克思之前的西方学问,都通向马克思,而马克思之后的西方思想,都是从马克思重新出发的。马克思思想点燃了无路可走的中国。在世界范围内继承、发展了马克思《资本论》的是列宁。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新中国成立的前后30年不能互相否定。

  “批判旧世界”是该书的上篇。此篇精彩处在篇首毛泽东《在省市自治区党委书记会议上的讲话》中几句:我劝在座的同志,你们如果懂得唯物主义和辩证法,那就还需要补学一点它的对立面唯心主义和形而上学。还说,斯大林有许多形而上学,并且教会许多人搞形而上学。对补学对立面这一观点,真令人佩服,了解对手,战胜对手,这就是毛泽东的战略。这篇主要介绍卢梭。但颇有意味地写:马克思是大知识分子,是无比杰出、深邃的学者,但是,人们却把他称为“世界无产阶级的伟大导师。”马克思主义并非横空出世,它首先是欧洲现代新文明产物启发马克思的欧洲思想“先躯们”,首推卢梭。卢梭最早认识到:现代社会的兴起乃是与社会分化和社会不平等联系的。童年的读书经历,“7岁时的烛光最终变成了《社会契约论》这一照彻全人类数个世纪的灯火。现代科学思想则诞生于北欧的工匠文化。“人民”这个概念是卢梭在《社会契约论》中发明的。金钱是资产阶级胜出的关键。卢梭10岁成为孤儿,学艺种种皆无所成,被定义为蠢。卢梭其实一点儿不蠢,他这朵天才奇葩只不过是开花较晚而已。卢梭一辈子靠抄乐谱为生,哪怕他成了整个欧洲思想明星之后,还是靠抄乐谱混饭吃。1749年,40岁的卢梭以参加勃艮第公国的年度征文《论科学与艺术复兴是否有助于使风俗日趋纯朴一举成名。卢梭预言清王朝必将垮台。

  “马克思与康德”是上篇第二章。伊曼努尔·康德,1724年出生于普鲁士哥尼斯堡的一个马具匠家庭,比卢梭小12岁。康德是半个俄罗斯人,原因是他的出生地哥尼斯堡虽曾划归民主德国,但后来直到现在,则属于俄罗斯。康德性格两面性是他突出特点,既保守,又革命。康德和卢梭出身相同,都是工匠的儿子,但时代不同。康德这个工匠的儿子从自己的阶级中分离出来,成为“知识分子”,这也可以说是时代的进步。他不再是卢梭那种“劳动公民”,而是“学院公民”。康德首先是个伟大的“综合家”,他包罗万象的思想体系似乎说明了一切,也可说什么也没说明。不曾踏出哥尼斯堡半步的康德,他思想的革命性来自“仰望星空”。马克思继承了康德的“星云学说”。康德是典型的德国“专家式教育”的受益者。为人类的活动立法,这是康德的志向。但他是个多病之身,天生胸腔塌陷,一生都为健康担心,作息生活非常规律,这也是了长寿的原因。从手工劳动者——马具匠阵营中脱颖而出的“知识分子”康德,对其产生决定性影响的的人物是休谟。相对于休谟来说,卢梭对朗廷的影响才是毕生的。康德的书桌前一直挂着卢梭的画像。康德说,最令人惊叹和敬畏的是“我头上的星空和我心中的道德法则”。这句话,一举划分出两个迥然不同的领域:一个是内心的道德法则,另一个则是浩瀚的星空。毛泽东正是在这个意义上成为康德杰出的后继者。恩格斯说,康德之所以伟大,就在于他开创了这样一种微发现观察自然”的方式自然界的一切归根到底是辩证地而不是形而上学地发生的;自然界不是循着一个永远一样的不断重复的圆圈运动,而是经历着实在的历史。

  上篇的第三章是“马克思与美国”。马克思在“资本论》中阐述了这样的观点:只有当战争金融结合在一起的时候,资本主义才能把全世界踩在脚下。而美国恰恰是这样做的。美国虽历史不长,但发展速度蛮快。加里·纳什在其权威著作《美国人民》中指出,美国文化的深厚基础种族宗教,种族意识和宗教意识深刻地瓦解了美国人的阶级意识。他认为,移民因缺乏阶级认同基础,容易成为“个人主义的乌合之众”。弗洛伊德说,如果世界上真有一个马克思所说的那种“资产阶级社会”的话,那么,它就是美国,在那里人们唯一的理想就是发财,全社会一致崇拜的唯一的“神”就是美元。美国生活方式对人类未来而言似乎是种灾难。美国霸权的基础,就在于美国拥有为世界制定价值标准投资法则的权力,当今世界,美元就是“世界货币”,美国因此成为资本主义世界的霸权和“教父”。美联储无疑是世界上最大的信用垄断者。长于谋划,勇于树敌,敢于当头,借助这些,在短短20多年,美国终于利用它“世界债主”的地位换取了“世界霸主”的地位,从而打造出一个“美国时代”。但是,美国的穷兵黩武不仅逐步耗尽了美国的未来,也最终耗尽了资本主义自由世界的未来。如果借助王国维对形而上学乃“色空”的定义,通俗来说,资本主义本质其实就是“买空卖空”。有意思的是,金融危机源自美国内部,暴露出美国所依赖虚拟经济模式“病在腠里”,“善剑者死于剑下”,美国就是自食其果,是为它自己所发明并擅长的金融债务生物所伤。

  “创造新世界”是本书下篇,上篇若是大序幕,下篇就是精彩的正文。下篇之首引用毛泽东《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说马克思主义在开始的时候受过种种打击,被认为是毒草。说我们可以批评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因为科学真理是不怕批评的。第四章的标题是“马克思与恩格斯”。小时曾看过《资本论》,倍觉无趣。现在对了解作者,颇有些沧海桑田之慨。马克思最通俗的阐释者是恩格斯,马克思在恩格斯的《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书的前言中老实客气地指出:这不过是“科学社会主义的入门”。恩格斯的“资本家”身份是他的懊恼,大可不必。恩格斯只是欧洲产业工人阶级运动的领袖,而马克思则是全世界劳动人民的伟大导师,这着实公允。马克思是思想家,恩格斯是天才的管理者,也是杰出的企业家。思想家的雄心是改变人类。其间有个人物值得一提,他叫罗伯特·欧文,他形成了新拉纳克小针,这是人类历史上第一个工人社区时间是1800年1月1日。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社会的诞生就是在苏格兰,欧文管理下的新拉纳克小镇,包括后来他欲建立的“新和谐”社区,由于种种原因,都夭折了。欧文却失败了。他的无私和他的财富,成为他付出终结,最后的他,一无所有,一穷如洗,回到老家威尔士,曾经的富甲天下变成两手空空,怀揣着对美好和谐新世界的憧憬说说《资本论》这本书,如果说马克思有什么缺点,就是他的书写得少了普世化,有些深奥难懂,受众面小,而且太长。《资本论》第一卷只是入门教材经过二卷过渡,马克思在第三卷中,才开始真正论述什么是资本主义。基于这一情况,为何没有个搞政治的文人,缩简《资本论》,或像中国古文译文一样来实现对《资本论》的解读呢?如是,期待着!《共产党宣言》说:共产主义的特征并不是要废除一般的所有制,而是要废除资产阶级的所有制。”无产阶级专政的要害,就是工人阶级要摆脱被支配的命运,学会支配社会再生产领域。没弄懂这个道理,第一个无产阶级政权巴黎公社倒在了血泊之中。

  一直以为列宁就是列宁,今天才知,原来列宁不是他的真名。下篇五章,讲述的是“马克思与列宁”,尤其在开章详细介绍了列宁的身世。弗拉基米尔·伊里奇·乌里扬诺夫,1870年生于俄国辛比尔斯克,列宁,是他从事革命活动时的化名。列宁家世颇有悲剧色彩。其父是开明的政府官员,55岁时死于脑溢血。其兄萨沙品学兼优,彼得堡大学生物学专业,在父亲去世后一年多,因参与暗杀沙皇行动曹逮捕,时年21岁。列宁的姐姐也因此受到牵连,被流放。要是我们能静下心来读一读列宁的作品,估计会很得益处。都说他的《怎么办》是篇雄文,还有列宁于1916年在卢梭家乡瑞士写的一生中最重要的著作《帝国主义是资本主义的最高阶段》,就是这篇文章,标志着与马克思主义并驾齐驱的列宁主义的诞生。真牛!列宁是当之无愧的政治达人。“环顾人类世界,我们会发现有一个民族总是烈士辈出,却很少出叛徒,这就是伟大的俄罗斯民族。后人对列宁的定义是:好丈夫,好女婿,大孝子,真君子。列宁年轻时戒烟,也是他人格的彰显。彼时他母亲批评了他,列宁想到母亲独自操持家庭的辛苦,从此戒烟,而且一辈子再也没有抽过。这种自律,就是他在政治领域成功的底蕴。“霸权”这个词是意大利共产党总书记安东尼·葛兰西率先发明的。列宁支付中国辛亥革命,支持孙中山,列宁说,当时真正具有革命性的,乃是亚洲和中国争取民族解放的进步力量。这是思想家政治家的眼光问题。不管人们怎样批判列宁关于“在一国建立社会主义”的诊断,事实是,在苏联存在的近70年里,列宁主义把一个建立在农奴制度上的落后国家,改造为世界上唯一可以抗衡整个资本主义世界的伟大现代化国家。当然,我们还要懂得,无产阶级的革命是暴力,无产阶级的统治也无法回避暴力。“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我们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

  “政治是不流血的战争,战争是流血的政治。”马克思与毛泽东”就显得不那么晦涩了。因为毛泽东是新中国的“红太阳”,这是中华民族的骄傲。马克思的《资本论》讲到的680个人物中,只提到一个中国人王茂荫,说他提出国家向商人(徽商)借款,由商人来管理货币发行的主张,但他的主张被皇帝否绝了。读此轶事,对王茂荫产生了极深厚的兴趣,若谁谁专门写一本王茂荫的读本,估计也是极有看点的。马克思说,资本的原意是“头”,它真实的意识就是“人头税”。对马克思来说,是金田起义一声呐喊,给欧洲和世界送来了革命,而率先提出“中国道路改变世界”的人,就是马克思。人民英雄纪念碑上的其中一幅浮雕,描绘了太平天国运动中的金田起义,而这种历史叙述的“合法性”,来源于马克思的《中国革命和欧洲革命》。世界范围内,真正继承马克思思想重要转变的是毛泽东。因为毛泽东的社会主义是以一场土地革命为先导的革命。斯大林不看好中国毛泽东领导的中国革命,倾向于蒋介石。斯大林说,中国是封建社会,中国最进步的阶级 是资产阶级,中国只能进行资产阶级革命,共产党要给资产阶级帮忙,不要添乱,历史事实给斯大林一个无法自圆其说的现实演绎。毛泽东领导的土地革命意义深远,以弱胜强的结局,竟然胜利了。这“竟然”,着实出乎斯大林预料之外。“时来天地皆协力,运去英雄不自由”。苏联分裂,原因在腐败,其实也是在思想层面的政治教育的弱化导致的结果。这是我们大国当引以为戒的。毛泽东以“中国一定可以赶上和超过美国”的雄心革命,倒转了500年来居于支配地位的世界边缘政治结构。

  “掌上千秋史,胸中百万兵。”保家卫国是一项责任庞大的任务,要宠辱不惊,要审时度势,要客观公正估计全局和自己的态势。毛泽东说,自从找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历史就找到了自己的“头脑”,中国革命者就找到了自己的“机关枪”,毛泽东的历史视野,很有魄力,不愧一代伟人。通过几代人的努力,让思想笑出声来,敢教日月换新天,这份胆量,也是新中国的新气象的源泉!不是吗?

  2017.4.7

  《马克思的事业:从布鲁塞尔到北京》作者韩毓海 中信出版集团17.25印张

  2017.3第1版390千字69.00元A81

  ISBN978-7-5086-7122-2

  《马克思的事业》读后感(三):马克思的事业:从布鲁塞尔到北京(第2版)

  本书于2017年3月由中信出版社出版,严格来说,这其实应该算是第2版。2012年8月,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曾出版过此书。相较于第1版,在第2版中,韩毓海老师至少作出了60处的修改,增加了大量新内容同时也删减了一些部分、更正了相关史误、修改了错别字、调整行文使阅读更流畅,这堪称是做学问的典范。

  《马克思的事业:从布鲁塞尔到北京》和《五百年来谁著史》、《一篇读罢头飞雪:重读马克思》、《重读毛泽东,从1893到1949》等一样,是韩毓海同志的又一恢弘力作。全书分为上下两篇,上篇是“批判旧世界”,包括三章,即“马克思与卢梭”、“马克思与康德”、“马克思与美国”;下篇是“创造新世界”,也包括三章,即“马克思与恩格斯”、“马克思与列宁”、“马克思与毛泽东”。相较于第1版,第2版中还增加了序言和附录,其中序言是结合党的十八大之后的加写,附录是根据作者在《文艺理论与批评》2008年第1期和第2期发表的《“漫长的革命”——毛泽东与文化领导权问题》修订而成。

  全书以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历史发展为主题,以唯物主义与形而上学的斗争为主线,创新性地展示了马克思主义学说诞生150年来所经历的波澜壮阔的历程,重申了马克思主义学说在人类思想史上的核心地位,为我们呈现出一个伟大而鲜为人知的马克思。本书从马克思的视角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等现实重大问题。

  书中联系社会实际,对“价值”、“社会生产和社会再生产”、“商品属性”、“资本”等经典概念进行了深入浅出地解读。这些重新解读的概念更适应当今中国的国情,有助于读者更好地理解中国目前所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

  在写作文体和文风上则延续了典型的韩毓海风格,旁征博引,融文、史、哲、政、经、法于一炉,打通学术文体与党政文体,文风磅礴大气、鲜活生动,马克思主义在作者的笔下显得可亲可近,马克思主义的来龙去脉、前世今生跃然其中。

  这本下了很大功夫的学术著作,可谓:“环球视野、中华气派、人民立场、学者深度”,是一部不可多得的好书,值得一切追求真理的人阅读学习。强烈建议与《一篇读罢头飞雪:重读马克思》一同阅读。

  《马克思的事业》读后感(四):面对时代的挑战马克思主义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200年前,有一位伟大的人物诞生在这片土地上,他是无产阶级的精神领袖,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先驱,他写了《资本论》、发表了《共产党宣言》,没错他就是卡尔·马克思 ——马克思主义的创始人。而100年后,他的思想又成为俄国“十月革命”的指导思想,推翻了资产阶级领导的临时政府,建立了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因此马克思主义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到如今社会的发展,它也具有极高的历史意义。

  关于马克思的人生经历以及他对人类做出的贡献,我们从中学历史课本里了解颇深,却极少谈及他的一些重要思想,或许是那时的我们尚不能理解其深奥的观念,故教育部在大学统一开设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主要阐述马克思主义的科学体系和本质特征和物质世界的本质规律,以此帮助现代青年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从而提升自身修养。这对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国家,也显得尤为必要,为了更好的讲解马克思主义的与时俱进,著名思想文化学者、北大教授韩毓海历时5年,结合当下国情,回归马克思本源,从理论过渡到实践,写就《马克思的事业》一书,重现了马克思主义真理在无数次斗争里逐渐发展壮大的历程。

  书中分为两个部分,“批判旧社会”和“创造新世界”,即以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历史发展为主题,以唯物主义与形而上学的斗争为主线,在重温马克思主义经典文献的基础上,追溯了卢梭、黑格尔、康德等思想家对马克思主义的启蒙思想,进而分析了列宁、毛泽东、邓小平等政治领袖对马克思主义的传承与发展,郑重点明了马克思主义在人类思想史上的核心地位,及其所具有的深刻现实意义。作者联系社会实际,以独特的角度解读了马克思主义与时俱进的发展,它是如何适应现代社会的需要,又将怎样促进世界的进步,从而呈现出一个鲜为人知的马克思。

  的确,若是没有马克思,人类将永远饱受资产阶级的剥削、压迫,甚至无法认清人类不平等的原因所在。书中提到“谁掌握了“社会再生产领域”,谁垄断了社会法则和价值评判准则,谁就能反过来支配“物质生产领域”,从而就能决定生产什么、生产多少、为谁生产。”对,这就是现实社会,发展中国家总是在辛勤的劳动,借以积累属于自己的财富,然而财富的价值并不由发展中国家说了算,其话语权掌握在西方发达国家手里,因此西方国家永远是发达国家,而发展中国家只能拼命的追赶,总存在看似近在眼前实则相距甚远的距离。哪怕我国正实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可还是要依托国际大环境的改变,即改革以国际金融秩序为核心的全球再生产体系,包括我国在内的发展中国家才有希望进一步缩短与发达国家的距离,但要实现这个目标还需要较长的时间……

  如上,作者从马克思的视角解析了许多当今中国和世界面临的问题,当然,相对来说,这也是一个个机遇和挑战,如何利用马克思主义的指导意义,抓住社会发展的命脉,审时度势的适应时代的潮流也是每个人都应该思考的。

  《马克思的事业》读后感(五):读懂马克思

  在我们这个社会主义国家里,可以说,卡尔·海因里希·马克思这个名字已经家喻户晓了。作为马克思主义的创始人之一、第一国际的组织者和领导者,被称为全世界无产阶级和劳动人民的伟大导师,无产阶级的精神领袖,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先驱。他是伟大的思想家、政治家、哲学家、经济学家、革命家和社会学家。

  他创立了广为人知的哲学思想为历史唯物主义,其最大的愿望是对于个人的全面而自由的发展。他还创立了伟大的经济理论。就他个人而言,在他的著作《资本论》中,马克思确立他的阐述原则是“政治经济学批判”。马克思认为,这是“政治经济学原理”的东西,这是“精髓”,后来人可以在这个基础上继续去研究。马克思认为资产阶级的灭亡和无产阶级的胜利是同样不可避免的。他和恩格斯共同创立的马克思主义学说,被认为是指引全世界劳动人民为实现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伟大理想而进行斗争的理论武器和行动指南。

  可以说,没有马克思,就没有社会主义。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韩毓海历时五年深入调查研究马克思的一切资料,为我们揭晓马克思和马克思主义的全貌,带领我们回归马克思的本源一探究竟。本书由上下两篇构成,上篇以“批判旧世界”为题,从马克思主义的启蒙者:卢梭和康德的思想对马克思主义产生的影响入手,分析马克思主义的根源所在。而卢梭对于马克思主义诞生的影响,是指他的著作《社会契约论》,卢梭认为:现代社会的兴起乃是与社会分化和社会不平等相联系的,而金钱是资产阶级胜出的关键。还有“人民”这个概念也是在这本著作中被第一次提出来。伊曼努尔·康德,这位德国古典哲学的创始人、唯心主义、德国古典美学的奠定者同样也对马克思主义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包括他的《纯粹理性批判》和“星云学说”。美国,则是一个证实马克思思考的存在,从这个资本主义国家从无到有与飞速发展中,我们可以看到马克思在《资本论》说的:“只有当战争与金融结合在一起的时候,资本主义才能把全世界踩在脚下。”美国向我们展示了马克思的“预言”,用资本来称霸世界,而在这个过程中,美国也逐渐暴露出它的局限来,资本世界的极限,就快要到了。

  下篇“创造新世界”则是开始总结马克思主义从无到有和发展壮大的故事,这也才是本书真正的精华所在,马克思和恩格斯二位思想家创作《资本论》、发表《共产党宣言》。。。到列宁开始实践马克思主义,建立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到毛主席开始对马克思主义实践,进行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改造。。。马克思主义从无到有,从空想到实践再到进一步的中国化完善等等,马克思的思想真正完整展示在我们的面前,可以说,这本书是了解马克思思想和马克思主义的必读入门书,推荐对马克思有兴趣的各位读下。

  《马克思的事业》读后感(六):马克思的事业——人类解放的长征

  新世纪前夕,由英国剑桥大学文理学院的教授们发起,就“谁是人类纪元第二个千年第一思想家”进行了校内征询和推选,调查结果令人诧异,马克思高居榜首。随后,英国广播公司以同一问题在全球互联网上公开征询。一个月下来,汇集全球投票结果,仍然是马克思高居榜首!震撼了全球各界人士。 自苏东剧变以来,国际共产主义运动进入低潮期,马克思作为无产阶级的精神领袖和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先驱,能在共产主义事业的低潮期获得如此高的殊荣,自有其特别之处。 当代中国作为马克思主义的坚决拥护者与践行者,对于马克思的研究自然不会少。近期由中信出版集团出版的由韩毓海所著的研究马克思的中文专著《马克思的事业——从布鲁塞尔到北京》继其2014年作品《一篇读罢头飞雪,重读马克思》再受热捧,并再入中纪委读书活动推荐阅读书目。 韩毓海何许人也?业内人士或许并不陌生,但外行读者恐怕会觉得陌生了。韩毓海,北大中文系教授,曾任纽约大学访问教授、东京大学教养学部特任教授。入选中学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北京市新世纪社科理论人才百人工程、北京宣传文化系统“四个一批”人才。其作品曾获多种奖项,并深受社科类图书爱好者的青睐。 全书分为两个篇目,分别对应着马克思主义的两个方面:批判旧世界和创造新世界。在上篇《批判旧世界》中,作者论述了马克思主义的起源。卢梭、黑格尔等人作为马克思思想的源泉,在书中自然少不了笔墨论述。卢梭和黑格尔等大思想家作为马克思的先师,对马克思主义的形成发挥了重大的影响。马克思主义这一新学说的提出,无疑是马克思等人站在了无数前人的肩膀上,经过自己的深刻思考以及种种实践后再艰难分娩的。在书中,作者也将卢梭、黑格尔、康德等人的思想与马克思的思想作了深刻对比,并论述了马克思思想与其先师们思想的异同。在进行思想对比时,韩教授并非简单地进行理论讲述,而是结合了当时的社会背景,在大背景下的对比,更能凸显马克思思想的深邃性与长远性。 在下篇《创造新世界》中,作者论述了马克思主义理论与实践结合发展的历程。恩格斯作为马克思的一生挚友,在马克思生时与他一同创立马克思主义的学说,在马克思去世后整理马克思遗稿,并进一步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韩毓海教授在书中重点讲述了恩格斯结合不同于马克思生时的时代特征,对马克思主义经济学方面的发展,并在最后总结出了社会主义对工人阶级提出的全新的要求——必须学会支配社会再生产领域。在下一章,自然便是列宁对于马克思主义的继承与发展。列宁对于马克思主义的发展,重点还是在于政治领域。列宁领导十月革命成功在一个落后的资本主义国家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无产阶级专政的国家。这对马克思主义中关于无产阶级革命发生在高度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论断形成了挑战,但更重要的是,十月革命丰富了马克思主义中关于无产阶级的斗争学说。在最后一章,作者自然而然提到的便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命运。十月革命的一声炮响,为中国送来了马克思主义,这对国弱民穷、倍受屈辱的中国而言,无疑是一种福音。毛泽东作为马克思主义的坚决拥护者,在动荡不安的革命年代中逐渐成长起来,并对马克思列宁主义作了更进一步的发展,发表了《矛盾论》和《实践论》。同时也带领中国人民走出了一条不同于布尔什维克的革命道路,逐步开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程。如今,中国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走上了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并向着最终实现共产主义社会的目标不断前进。尽管前路坎坷,但我们终须有这样一个目标,并为这个目标不懈努力。 在当代中国,由于受到西方意识形态以及中国“文革”次灾害的影响,马克思主义受到很多人的质疑。尤其是部分青年学生,更容易受到片面信息的蛊惑,不知不觉中就沦为了西方“和平演变”的阶下囚,对马克思主义产生了怀疑,甚至否定马克思主义,认为马克思主义已经过时,进而对党和政府的统治产生不信任。这着实对中国未来的发展构成了严峻挑战。毛泽东寄希望于造就“一代新人”,希望他自己青年时代“改造中国与世界”的宏愿能在他身后得以继续。如今看来毛泽东的事业是否已经失败,任何人都是无法断言的。 马克思的事业与中国的事业一脉相承,这一事业,对于中国而言不是一朝一夕所能成就的。对于世界而言,犹需更多时日,马克思的事业是一个无法预测艰险的事业,要实现它,需要人类共同进行一场看不到尽头的长征之旅。 韩毓海教授的这本《马克思的事业》,确实给我带来了无穷无尽的感想,愿读者能从书中探求出自己想要知道的答案。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