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十三层空间读后感10篇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读后感 >

十三层空间读后感10篇

2018-04-08 21:58:02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十三层空间读后感10篇

  《十三层空间》是一本由[美] 丹尼尔·加卢耶著作,四川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20.00元,页数:2017-5-1,文章吧小编精心整理的一些读者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十三层空间》读后感(一):也許我們真的見過,在另一場人生

  最初吸引我的便是這句。

  更幸運的是,與譯者相識。

  那是個沉靜的男孩

  比起內容,不如先聊聊翻譯本身。

  也許因為相識,字間總能探查些情緒。

  狡黠的,抓狂的,較真的,難過的。

  可這帶著滿滿心情的譯本最震撼我的

  莫過於純粹到能問出味道年代感。

  電影垻裡聽著身後放映機艱澀的轉帶聲,畫面的忽明忽暗照出前排女士的高帽上繡著的虞美人,旁邊男士拿著手套和禮杖優雅尋找著自己座位。那份獨屬於作者的年代感。

  年輕的譯者將扎實的文字能力內化成一部分自己,再帶著這部分自己隨著故事曲折。文字隨著故事鮮活起來,帶著強烈的個人特色,帶領讀者一同推敲前行。

  回到內容,不想包含關鍵情節,所以似乎只能說 人們從未停止傷害某人 欺騙某人 告別某人 但仍會瘋狂的愛上某人 保護某人 思念某人 既是有緣的人 到底躲不過相遇的那天 就像緣淺的人 無論挨到哪天 都逃不過分開的時刻

  與其說人性,不如說人心

  連AI都知道,既然人死終不可控

  那必得講究些活法

  這是一場遊戲,也是你的一生

  《十三层空间》读后感(二):一本被遗忘殿堂级的赛博经典

  这注定是一部应该被称为伟大的科幻小说,但是确实一部被我们深深遗忘的科幻经典。

  在100多年的科幻发展历史中,不同时代的不同的科幻作家,以着不同的视觉:或深刻,或戏谑,或神经方式来像我们呈现出他们眼中的宇宙世界,他们用一种超越常人眼光敏锐社会洞察力去思考叙述。从“黄金时代”到“新浪潮”再到“赛博朋克”以及再后来的“slipstream”和“新怪谭风格”,太多太多的科幻作家被送进了名人堂,同时也有非常多的作品在这100多年中被尊为经典。这些殿堂级的科幻作品无疑是一座座里程碑,提醒世界和后人他们所标识和开创的伟大时代。其中,威廉.吉布森所代表的“赛博朋克”成为了上世纪后期最为亮眼的科幻流派。在威廉.吉布森的神作《神经浪游者》出版之前,另一位科幻作家弗诺.文奇已经出版了后来被科幻界称为“划时代作品”的《真名实姓》。和文奇相比,吉布森是唯独醉心于这种风格创作的科幻作家,而文奇的风格和视野似乎更加多变和复杂。这也是吉布森后来被公认为“赛博朋克”领军人物重要原因,当然再后来,就出现了被称为吉布森和菲利普.迪克混合体的巨怪尼尔.斯蒂芬森,他的“后赛博朋克”创作进一步拓展了这一类型题材的扩展和延伸。当我们思维镜头摇进21世纪后,我们似乎已经肯定忘记了一本比《真名实姓》还早20年诞生的科幻小说《幻世-3》,当然缺少译介的原因,我们也对一个名叫丹尼尔.加卢耶的美国科幻作家并不熟悉。他一生中创作的科幻小说并不多,也没拿过任何奖项,最靠近的一次是输给海因莱因一票未获雨果奖,那本小说名叫《黑暗宇宙》(Dark Universe)。但是恰恰是这位科幻作家,在他所处的那个疯狂时代,写下了这部伟大的科幻小说。“伟大”是不应该滥用的,尤其在浩渺的科幻世界中,无数多的作品都似乎喜欢戴着“伟大”的冠冕行走江湖,但是真正的伟大应该定义为那些开创了一个时代,震撼了一代人心的作品。而眼前这本《第十三空间》,是足以撑得起“伟大”这个称号的。

  本书原名《幻世-3》,因为1999年好莱坞改编翻拍的电影名叫《第十三层空间》,所以出版社也就借这个机会以同名电影的名字出版了这部被遗忘了许久的经典小说。封面采用的是“赛博朋克”风格科幻小说惯有的套路:雨、逼仄的楼房、荧光电气充盈的街道——总之就是九龙城寨的不同翻版。自从《神经浪游者》奠定了这个场景套路后,在很多赛博朋克风格的小说和电影中,都非常喜欢使用这种场景设定。似乎这更符合一个“混杂了技术、伦理道德以及最底层情绪的彼此矛盾充满争辩的混合体”。

  如果这本书的中译本是在《真名实姓》和《神经浪游者》之前引进的话,其评价应该比现在更高。但在现在已经有些赛博朋克审美疲劳大众眼中,这本书依旧是一本精彩稳重的作品。对于赛博朋克,太多的人喜欢得不得了,也有太多的人认为基本上无法阅读下去,尤其是你面对的是一个在叙事情情节搭建上不那么顾及读者感受的作家,例如威廉.吉布森。这就是为什么在豆瓣读书的很多关于赛博朋克的科幻小说,尤其是威廉.吉布森的作品下,打分都是两个极端,要么欢喜得不得了要么就是不忍细读。个人认为,文奇的《真名实姓》谈不上是“赛博朋克”的开山制作,因为在它之前已经有了这本《第十三层空间》,但是《真名实姓》更像是一个分水岭,把还保有传统“黄金时代”叙事风格的“赛博朋克”和完全建立了“独立的暂新的叙事风格”的“赛博朋克”区分开来。在这之后的“赛博朋克”,技术信息量更为密集,叙事方式更加碎片化和细节化,人物和故事看上去更独立,尤其在这个新的赛博朋克时代中,科幻小说的故事更为的自我和个性化。而《十三层空间》依旧保持了“黄金时代”的那种故事性和叙事方式,1964年的创作依旧看得出来受到了深深的传统科幻小说创作的影响。这种影响是积极的,因为对于更为大众的读者群而言,故事的阅读性本身是远远高于后来的赛博时代的小说的。这些带着“黄金时代”烙印的创新性的科幻小说,可能没法登在《wired》上,但是《故事会》的受众群体似乎更多。

  小说有三个最让人难忘的点:1.群体意志个体意志,这个要素成为了后来几乎所有敌托邦小说、Youth(青少年)幻想小说以及赛博朋克小说的标配。这种继承了《1984》、《美丽新世界》和《动物农场》的故事元素,成为了后来这一类型小说的标志性符合。2.意识来源——回归到最著名哲学问题“我们是谁?”“我们从哪里来?”“我们将会去哪里?”我们的存在本质和原因是什么?是也是千古谜题,而作者的眼中,我们仅仅是一群数据和电荷脉冲信号。3.时间空间重叠。这在《盗梦空间》以及日系的梦幻镜像派风格的小说中体现得尤为突出。不是是幻梦还是现实的这种时空堆叠,一层套一层的效果向来是人们一直乐此不疲的。

  另外,不得不说的就是小说的创作年代。1964年。冷战正进行得如火如荼的年代。臭名昭著的麦卡锡主义偃旗息鼓不久的时代。那还是个电脑还是晶体管组装机的时代。而全世界更多地方还不知道计算机为何物的时代。 那时候还没有《黑客帝国》,还没有弗诺.文奇的《真名实姓》,还没有威廉.吉布森领导的赛博时代,还没有菲利普.迪克的那些狂野作品,还没有《盗梦空间》,更没有《黑镜》,也没有金敏和日系的梦幻镜像派的小说和动画片,但是已经有了这本牛逼无以复加的小说。记住,1964年的小说,这是一部1964年的小说。科幻小说最大的魅力和让人细思极恐的地方不仅仅在于那些精彩刺激充满幻想张力的情节,更多的时候是在于那些伟大科幻作家创作故事时候所处的年代,这帮人就像是故事中的“操作员”或者“告密者”,他们以一种超越了时代的视野和叙述方式去解释这个世界和宇宙的运行。那种震撼才是让我们内心始终记住这些科幻经典的重要原因。

  正如作者所想象的那样,我们的世界的发展是需要存在着一些和上界联系的“观察者”、“操作者”甚至是“告密者”。这样的话,我们的世界的推进——尤其是被那些天才们推动的原因,似乎就是因为这些天才更大程度上不是来自于我们的世界。而他们的存在意义就是使得我们人类社会的发展进展得更快。这和后来的很多外星人小说所体现出的哲学思辨是类似的。

  这位伟大的作家虽然已经离开了40多年,就像他笔下的那个世界中的主人公一样,就当成他成功地跨越了界面,进入到了上界的世界中,继续着他的幻梦人生。

  作为一部被遗忘了许久的科幻小说,这部小说值得被再度关注赞美,当然丹尔尼.加卢耶也值得被大家重新肯定和缅怀。这是一个本应属于他的褒奖。

  的确,这是一本值得被称赞为殿堂级科幻经典的小说。

  以上。

  《十三层空间》读后感(三):今年读的科幻小说里最精彩的一部

  这张封面似曾哪里见过,因为书名里有空间两字,就搜索了一下“盗梦空间”,果然,和《盗梦空间》的宣传画很相似高楼林立下人从中一个孤单背影,但《盗梦》没有中文的招牌。到这里不得不吐槽这个封面两下:一个是故事从头到尾没有一丝中国元素,这些中文招牌莫名其妙;另外一个,作者用了传送带的设定代替了传统的城市马路

  关于书名——十三层空间,我开始没搞懂为什么起了这么一个中文名,是不是要胜过《盗梦空间》的六层空间,此书的英文名——“simulacron-3”,中文意思是——“幻世3”,这个名字才贴切整则故事呀,读了姚海军的序言后方才明白

  翻译得很流畅。这是今年我个人阅读的科幻小说里最精彩的几部之一,五星之作,虽然只有200多页,一段阅读时间就能看完,但短小精悍。不剧透,很好读很精彩,如果所有赛博朋克小说都这样就好了。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