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不上班的理想生活》的读后感10篇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读后感 >

《不上班的理想生活》的读后感10篇

2018-04-09 21:15:02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不上班的理想生活》的读后感10篇

  《不上班的理想生活》是一本由梁龙蜀著作,北京时代华文书局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39.8,页数:240,文章吧小编精心整理的一些读者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不上班的理想生活》读后感(一):因为不喜欢,我换了一种活法

  五年前,当我想开一家咖啡店,原因非常简单,没有其他更合适事情做,也刚好有机会可以动手把脑海中的设想变成现实,像一个一直想要芭比娃娃的小女生,这个时候终于有机会窝在家里给她做件漂亮衣服、陪她玩耍。

  我的内心愉悦的,有种踩棉花一样轻松,甚至是微醺的快乐,即便时间停止在那一刻,也觉得一切安好,没有任何与他人产生联系需要,也无须讨好任何人。墙面的颜色自己确定沙发样式我来确定,吧台的位置在哪里,甚至连书架上放什么书都由自己来确定——从无到有打造一个空间,建立一个有着浓浓个人特色的小世界

  开这样一家咖啡店,我的初衷是什么?是挣钱吗?

  时至今日,即便关掉这家曾经让我骄傲自豪的咖啡店,也不觉得过去五年来它存在意义是挣钱——现在想来,更准确地说法应该是,造一个地方安心待着、休息,直到找到想要继续往下走的路。

  所以难怪,对面老板诧异地问我,你不担心吗,你不焦虑吗,不着急短时间内带来生意熬过生存期吗?我的反应出乎意料淡定:新的尝试适宜不慌不忙,你若盛开,清风自来。

  所以难怪,按照做生意的手法兴高采烈印了传单,却没有十分的意愿将它们发出去,骨子里我还是更期待出现在这里的人,是这样一个你。

  所以难怪,明明知道玩桌游的客人会给店里带来更多的收益,但想到他们可能带来的吵闹和“破坏力”,不太会拒绝人的我也是会鼓足了勇气说一句:“抱歉,没有桌游。”

  如果说在梦境中的人,头脑感性接管,而理智没有机会发声的话,我最初开咖啡店的状态更像是对这种状态的一见钟情。于是,在后来理智回来一些,我花了整整两年的时间来思考这个问题:为什么想开一家咖啡店?

  我不知道你有没有面对过这样的情况,一股脑儿觉得在合适的时机做了个合适的决定,但往前推进却越来越觉得动力不足开始回忆自己踏上这段旅途的初衷。诚然,这样的过程并不喜悦,是在自我确认,而为什么会需要确认呢?因为怀疑

  你看,就跟谈恋爱一样,“我想要”和“也还好”这两个词就决定了你在这段关系中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开咖啡店的这五年来,很多人看到我在店里游哉悠哉喝咖啡、阅读写字、跟朋友们交流思想,但只有极少一部分人知道除却这些,我还有在网上找新鲜原料,半夜还在洗杯子、倒垃圾的操劳。用母亲的话说,她一直希望我把店关掉的原因很简单,不想看见我这么辛苦,我原本可以更轻松快乐地生活

  我知道,可是我当初选择了这样的方式,所以这样的辛苦是我需要付出代价,我愿意。

  所以,是什么原因,让你没有选择相对轻松地找一家咖啡店,而要费劲地开一家咖啡店,你对它还有怎样的期待?

  我希望它可以是一个温暖的地方,需要的人来到这里,大家可以用心相处,相互影响,更快乐地生活,大家“17”幸福才是真的幸福,所以它的名字叫“17幸福8”。

  如果说,开一家咖啡店和要营造一个地方让大家在这里用心相处相互影响变成对立面,你会保留哪一个?

  这是一个很难选择的问题,我原本觉得我是有能力将二者融合在一起的,如果非要成为对立面的话,我坚持选择后者,因为后者才是开咖啡店的原因。回想五年之前,我在北京奔忙,跟大多数人一样渴望赚更多的钱,拿更高的职位,过物质条件更好的生活,可忙碌的生活没有让我觉得开心,与好友相约见面,同在一个城市,却也要至少提前两周约定见面时间;与父母相伴,只有赶在长假、春节,因为没有时间,因为买不到票;在首都一场恋爱,我听过许多狗血的相亲故事,我有一套在哪里的房,有一辆多少万的车,有多少钱的存款,你愿意跟我交往吗?

  我幸福吗?

  我很忙,但是我不幸福

  我周围的朋友们幸福吗?他们或许感受到自己成长的快乐,却不觉得幸福。

  我们真的要将时间和生命浪费在别人的肯定眼光中吗?又或者你为何需要这样的肯定、欣赏甚至是羡慕,这些对你来说,真的重要吗?

  如果没有那么重要,你为什么要上着不开心的班,见着不愿见的人,做着不想做的事,并在这样的过程中蹉跎生命呢?

  我只是想找一条路和方法,看看生活有没有另一种可能性,看看我们是不是真的如此不幸福——所以我换了一种活法。我们并不处在真空的环境中,为了确定你是否坚信你的选择,选择之后,难免会经历更多的诱惑考验。咖啡店的最初,是一个人的探索,到后来,慢慢汇聚成了一群人一起探索,当一群人在精神世界里畅想遨游,了解自我、肯定自我的时候,往往就会成为更多人无法接近和了解的群体,如果没有找到更好的沟通桥梁,这里会变成一个少数人的乌托邦。上路探索,是需要走的路。

  很多时候我们说,坚定的内心,对成就事业,对做人都很重要,我们知道坚定是一种可贵品质,更为重要的是,你是否知道你要坚定的是什么?

  探寻的过程,往往最考验人。每一次寻找,似乎都是一次对心灵的拷问,你确定这是你要坚守的东西吗?每一次动摇,都在瓦解自信。每一次坚定,都会更加坚定。若你想逃避,很正常绝大多数神经末梢的

  本能反应,是遇见痛,就往回缩。

  只是,逃避了,你找不到的依然找不到,你不知道的依然不知道。

  我用了五年的时间,终于明白自己想要坚持的是一种被很多人理解为“不接地气”,却对我异常重要的东西:积极影响力有意思的是,我用咖啡店的外壳包裹了这样一种理念,期待在这家小小的咖啡店,除了提供好喝的咖啡以外,还有走心的人,走心的交流和走心的活动——如果咖啡店是一个人,身上扛着这么多所谓意义,他累不累?他扛得起来吗?

  如果你都觉得累,那就存在一种可能性,你没有找到那个激发起创业激情的本尊。利用上面的问题案例来问我自己,同样的时间精力下,相比较研发一款超级好喝的咖啡,还是组织策划一场更有影响力的活动,我的选择第一反应就是后者。抱着这样的心态,如何能够开好一家正儿八经的咖啡店呢?尤其当中间想要有所兼顾,或者想拼命去成为一家真正的咖啡店的时候,自己都会觉得哪里没对,即便理智上明白应该如何去做,情感上始终无法全力投入

  但有没有另一种可能性:与其竭尽全力改变自己的不擅长,何不纵情燃烧我的热爱

  《不上班的理想生活》读后感(二):不上班的理想生活,比上班辛苦多了

  1、

  梁龙蜀是个女孩子的名字,朋友们都很亲切称呼她为龙龙。

  几年之前,她还是个北漂。

  人生目标和很多人一样——渴望赚更多的钱,拿更高的职位,过物质条件更好的生活。

  然而,与在同一个城市的好友约见,要提前两周约定时间;与父母见面也只能趁着长假,春节。

  身边的人形形色色,有着狗血的爱情故事,我有一套房,有一辆车,有多少存款,你愿意和我结婚吗?

  她不喜欢这样的生活。

  她想要换一种活法,看看生活有没有另一种可能性。

  于是,她开了一家咖啡店,在成都,叫“17幸福8”,简称178,谐音“一起幸福吧”。

  然而,这不是结尾,而是开始。

  2

  她曾经用两年的时间去思考为什么要开一家咖啡馆

  然而这家小咖啡馆开了五年就关闭了,转型成了龙门院幸福·幸福工作室,主打个人成长的沙龙与过程,兼卖咖啡。

  她把自己思考的事情,自己遇见的故事集结起来,写成了一本书,就叫《不上班的理想生活》。

  这些文字都是她在店里悠哉悠哉喝着咖啡,和朋友聊着天,慢慢写起来的。

  市面上太多贩卖“开店很美好”的文字。相对那些文字,她笔下有些赤裸裸,她把开店这件事写的有点痛苦

  当然,她没有过多地描述,半夜还在寻找新鲜原料,洗杯子,倒垃圾的操劳。

  那不算是痛苦,痛苦的是,她把开店当成了创业,当成了一步步探寻理想中自己的媒介。

  这大概和她的性格有关系,她把生命零数,星座神秘学挂在嘴边。

  她是月亮大白羊。这在星座学里代表理想主义,也代表不畏后果,把理想化为现实的精神能量

  有人说,178是一个很平常的咖啡馆,这家店最大的亮点就是它的老板娘

  这是一个“不务正业”的老板娘,咖啡馆开在大学边上,却没有设置学生们热爱的桌游。

  她举办一个又一个沙龙,读书会,电影会,星座塔罗占卜,哲学心理学

  本来是来喝咖啡的人,却意外获得了一场心灵的探寻。

  这对开店者可不是一件好事。她本来是一个卖咖啡的,最后却不能好好做咖啡。

  她也曾试着在大众点评上做营销,试着贩卖下午茶。但是她最后还是放弃了,这不是她的“核心产品”。

  她说:没有核心产品,核心产品不是你所擅长,你没有持续的动力推陈出新,无论它曾经是多么美好,

  也终将是昙花一现,黯然枯萎。

  3、

  尽管不知道她北漂的时候做的是什么工作,我暗自猜测应该和互联网相关。

  《不上班的理想生活》分了两个部分,第一个部分是她开店的经验分享和心路历程

  第二个部分是在开店过程中遇见的有趣的人,有趣的故事。

  在第一个部分里,她反复提到:核心产品、用户匹配市场风险。这很互联网,也很鲜活,甚至比第二部分的故事还要鲜活。

  为了追寻打造她的核心产品,178咖啡馆被关掉了,变成了龙门院幸福工作室。

  个人心灵成长的沙龙与课程才是她的核心产品,是她愿意开心地做下去的事情。

  从辞职开店,到生命中理想的生活,她前前后后走了几年的时间。

  4、

  不止是一个人跟我说过想开一家店。

  书店、咖啡店、甜品店、客栈早餐店、深夜食堂,甚至是便利店。

  闺蜜豆浆去丽江旅游,回头就跟我和盐盐讲:我们以后去丽江开客栈吧。

  她还问了客栈老板,这家客栈两层九间房,09年租的,15万一年,他们租了20年,

  现在都要35万了。

  我立刻跟腔:

  在杭州梅家坞玩的时候,觉得那边的人太幸福,自己家的房子,两层。

  开着小茶馆,维持维持生计依山傍水,接待接待来团建的苦逼公司狗。

  闲着没事的时候,就最在家门口小溪边,嗑瓜子,晒太阳。绣球花在旁边开得正好,猫趴在阳光处睡的香。

  惬意吗?惬意极了,想想都微醺。

  想过这样生活的人太多,但是大部分人依旧停留在格子间,按部就班的生活。

  开店,不上班,理想的生活。这三个词组叠加起来,令人艳羡,也令人畏惧。

  不上班,开个小店,是有了一定的自由度。但是,这距离理想的生活还很远。

  不上班,面临的是经济来源的断层。

  开店,这是一场创业,你只会比上班更加辛苦。

  在过上理想的生活之前,面对的,往往是经济和精神上的双重碾压。

  这世界上,令人兴奋的是理想主义,它有着青春热血,有着对这个世界的所有的美好想象

  最令人沮丧也是理想主义,生活大锤之下,谁不曾被调教地小心翼翼。

  可是,生活从不曾阻挡谁选择。如龙龙在书里所说:比生活更重要的,是生活方式的选择。

  是的,不上班的理想生活,比上班辛苦多了。

  但是你依旧可以选择这条,荆棘鲜花并存的道路

  个人公众号:走调的歌(zoudiaodege)欢迎关注

  《不上班的理想生活》读后感(三):一家小店的故事

  或许,很多人都幻想过,不上班的生活。以我自己为例,我就一直想着开间自己的店,或者靠自己码字也能养活自己,这样的人被称为自由职业者。我想过开书店,开咖啡店,开首饰店,,,后来锁定,想开一家花店。这是所有女生的梦想,或者说文艺点的女生爱做的梦。

  不上班的生活,虽然可能没你想象的那么清闲,但绝对和上班是另外一种感受。为自己工作,是很有成就感的事。有一天,你不再听别人批评你,安排你,你开始主动地去做,为每一次努力后的进步开心,开始体会到,累并快乐着含义

  本书的作者,梁龙蜀,是一个文艺的女青年,她做公益,搞培训,开小店,从“17幸福8”到龙门院.幸福工作室,一步步接近理想的自己,遇见未知的自己。她和自己喜欢的一切在一起,她的咖啡店,定期举办与心灵成长和品质相关的沙龙,而她自己,也坚持读书写字和旅行,享受自由的快乐。我相信,别人的自由,一定是也付出了很多的,在每一个用心生活的人,都值得被认真对待

  开店容易,守店难,本书要告诉你她自己的一些经营之道。自由不是你想做什么就做什么,而是不想做什么就可以不做什么。本书篇幅也不多,总共两部分,,前面告诉你一些开店的经验和自己的一些想法,后半部大部分在写在她的咖啡馆发生的故事,他们的人生,她们和咖啡馆发生的链接。这样的生活真美。有志同道合的朋友,一家咖啡馆把大家聚在一起,从陌生到熟悉。一起做各种有意思的沙龙,举办各种有意义的活动,一起谈谈说地,聆听彼此的故事。

  不上班的理想生活并不是什么都不做,而是为自己做,做自己喜欢的。太慵懒也并不是好事,人总要忙一些,但你知道你不再是瞎忙。咖啡冒着热气,咖啡馆里的人生活得也热气腾腾的。我们毕竟是犯人,生活免不了的庸俗日常,有烦恼,有欢喜,有爱情的甜蜜也有苦涩,好在有一个树洞一样的地方听你倾诉。

  什么叫幸福?幸福就是做着自己喜欢的事情,身边有和你志同道合的朋友。

  《不上班的理想生活》读后感(四):这样的理想生活,不容易

  书中说,比生活更重要的,是生活方式的选择,书中讲述的那个女孩是一个年轻有活力的姑娘,步入社会后做公益、搞培训、开小店,从“17幸福8”到龙门院•幸福工作室,一步步接近理想的自己。现如今经营着分享幸福和咖啡的小店,定期和朋友们举办与心灵成长和品质生活相关的沙龙;平时坚持读书、写字、旅行,享受自由带来的快乐。她用自己的爱好和坚持,把不上班的生活过得充实美好。书本的简介让我们都羡煞不已,平凡的我们,几乎所有的人都得上班,除了那些所谓的富二代等确实可以过着无忧无虑生活的人,然而我们都不是这些人,我们都会普普通通的大众,很多时候,我们都会受到现实的羁绊,使得我们的理想变得那么的遥远,使得生活变得那么的乏味,使得我们变成了生活中的行尸走肉,只会朝着多数人走过的路向前进,只会被迫听着周遭人的对错评价,渐渐地我们没有了来时的想法,渐渐地我们也变成了某一个人的周遭人,毫无顾忌的评论者别人。

  诚然,不可否认的是,不上班的理想生活是多么的令人羡慕。

  本书作者梁龙蜀,就是这样一个年轻富有活力,又很幸运的把生活过的理想化的女孩,步入社会,不像我们一样,按部就班的过着平凡人的生活,而是把理想努力的现实化,做自己喜欢的事情,选择了自己喜欢的生活方式,不断的为理想生活化而奋斗。刚开始的路程是艰难的,但是毕竟她不断的努力,坚持下去了,现在的她开着咖啡店,定期举办沙龙会,真是个令人羡慕的生活,她用自己的爱好和坚持,把不上班的生活过得充实美好。书中她说:“比生活更重要的,是生活方式的选择。”

  像作者这样生活,我们除了羡慕之外,我们能不能做到呢?其实是可以的,虽然之前我也说现实的残酷就是会渐渐地把我们的理想磨平,变得像行尸走肉般活着,但是我们依然可以过着自己理想的生活。我们大多数人都对自己生活的现状并不是十分满意,但是却很少主动的去改变什么,总是有诸多的借口让自己不断的懒下去,例如没时间,工作忙,习惯了,或者会跟比我们差的人去对比一下,就觉得现状其实也还不错,就这样一天推着一天,日子慢慢的过去,当我们遇到比我们好的人的时候,就像作者这样的生活,就会发现,我们好羡慕他们的生活,为什么他们能够这样完美的生活着,为什么他们过的都是我理想中的生活,那曾经我一度认为不可能实现的生活呢?是的,还是有很多人,过着我们理想中的生活,那是什么让他们实现了呢?是勇气,是不断向前、不断改变现状的勇气。我们擅长了让自己的思想和跟眼下的现状不停地纠缠、较劲,却很少行动!而作者正巧通过这本书告诉了我们,朋友们,别再懒惰下去,别再跟自己较劲了,时间不会等我们,美好生活不会自己跑到跟前,真正需要的是我们的勇气。

  正如作者说的:“当你真心想做一件事的时候,其实没那么难。愿你也能有勇气去改变,去承担,找到对的那条路,去过你理想中的生活。”

  《不上班的理想生活》读后感(五):比生活更重要的,是生活方式的选择

  文/初晓

  相信许多人心中都有一个小小的梦想,或是做一名背包客,想去哪里旅游就去哪里旅游;或是安静的守护一片花的海洋,闲暇之余散步其中;或是只想过安安稳稳的生活,每天睡到自然醒。当然,也会有人想要和本书的作者一样的生活方式,开一家咖啡店,悠闲的坐在窗前,任由阳光洒落下来,翻开一本喜欢的书,细细的品味咖啡,也品味了咖啡一样的人生。

  本书作者梁龙蜀,就是这样一个年轻的女孩,做自己喜欢的事情,选择了自己喜欢的生活方式,并为自己的选择而奋斗与努力。她放弃了稳定了工作,选择自己的最爱,经营了一家咖啡店,从做咖啡开始,她用心经营,做读书、电影分享会,搞培训,在追求的路上一点点摸索,终于从“17幸福8”到龙门院•幸福工作室。如今,如今她经营着分享幸福和咖啡的小店,定期和朋友们举办与心灵成长和品质生活相关的沙龙;平时坚持读书、写字、旅行,享受自由带来的快乐。她用自己的爱好和坚持,把不上班的生活过得充实美好。她说:“比生活更重要的,是生活方式的选择。”

  《不上班的理想生活》读后感(六):你与理想生活之间,还隔着什么?

  最近在读《不上班的理想生活》。

  书名有些取巧,很多人都不想上班,我就是其中之一。

  仔细读下来,发现内容却很实在,这是一个经历过纠结、追求自由、再经历创业的人,把自己的心路历程,倾囊而出给还在路上的读者。理想生活,每个人理解都会不同,书度过之后,我思考一个问题,不上班,就会有理想生活吗?你与理想生活之间,是否只隔着一个“上班与不上班”的距离?于是,随机问了几个朋友。

  A君

  她已从企业内退了,彻底不用上班了,老公有自己的生意,赚不大,但也够富裕,她可优渥地生活。朋友圈里经常会晒些恣意的生活片断,吃的每一顿有些情调的饭、喝的每一次浪漫的茶、出门去旅游的天天汇报,总之,不上班了,也不用为生活担忧了。

  也基本上,属于人生的夕阳阶段了。这个“不上班与理想生活”的相关性,对她而言,并不是一个课题。理想生活是个什么状态呢?她说,“年轻时会经常想,等退休了,我要好好享受生活,大约这个就是实现理想了吧。”

  只要真觉得满足和快乐,这也是到达彼岸的一种方式。

  君

  她还在上班,孩子上小学二年级,经济处于积累阶段,没法停下来不工作,也不想每天挤地铁去上班,但是由不得自己。

  她还算是文艺女青年,文笔也不错,写些小诗,清新自然。但是,困惑常在,“我写这些有什么用呢?我越来越觉得生活更强大,会把我填满,教育孩子,买车买房,总归你不能说我追求世俗吧?大家都是这样的,对吧?”

  “理想生活?就是不上班,也能赚钱吧。不上班,才能有我所设想的风花雪月吧,可是没有经济基础,也是做梦吧。”

  C君

  她是一枚90后,走在跳槽的路上。90后的人们,被很多人说有个性,不想工作了,或者工作不如我意了,就炒老板,或者干脆自己做老板创业吧,开间咖啡馆?开间书吧?这些都被很多90后玩剩下了。

  她说,“不上班,还有理想生活,这话没毛病,可是能解决我们的拧巴吗?”

  拧巴的人有理想的生活吗?话题似乎转了一个方向。

  这是年轻人。年轻意味着理想的梦还在,年轻也表现着可以为理想而行走的旺盛生命力,年轻也体现在不轻易与世界和周围环境和解,还拧巴着。

  这拧巴的时候和拧巴的地方,会持续一些日子。工作不如意,情感不顺利,眼里没权威,看得上的人由衷钦佩的人不多……时刻赞同这句话,“我得跟这个世界好好谈谈”。

  相比之下,我的世界观已经很老很老了。我觉得,不走出自己的拧巴,是不会走上理想生活之路的,如果始终跟世界较劲,跟自己较劲,不去看看别人的世界和关心别人的冷暖,是不会放松到包容一切人生的高度,所以,拧巴自己和关爱他人,这之间是有接续关系的,不知道这年轻人会不会懂得这里的先后次序。

  但是,在90后面前,我这些观点会被理解为鸡汤,听着伟大,落不了地的。

  所以,索性,我没说。

  生活终究可以过成你想要的日子,关键是你得想清楚要什么,拧巴也是在找方向,方向永远比努力更重要。

  这算不算是一句鸡汤呢?

  D君

  70后的他,带了一个几十人的团队创业,对这个问题很觉奇怪。“不上班?还理想生活?想什么呢?”

  “我现在每天都恨不得长在办公室,要想很多事情,也更要处理很多事情,我最需要的是鼓励自己坚持下去。我也知道你们所说的’放下’,可是我放不下!团队的精神需要你去鼓舞,项目需要你去开拓,我哪里有时间想不上班的理想生活?”

  热乎乎的话,有点乱入,文不对题。我却听的认真。

  “从创业开始,我就没有了想这些问题的时间,最早,我体会到创业激情之后,更多的是要认清方向,可是剪不断理还乱的煎熬,真不是个滋味。我就去健身,苦练中磨练意志,也是逼自己。现在健身已成生活习惯了,我却愈发觉得自己有时候挺孤独的。”

  “我不知道如今这些努力,是不是用在一个对的方向,经济上我有了一些基础,车子房子也都升级换代了,但我还是想让自己变得更加强大一些,理想生活?我希望自己能有一些爱好吧,有事业有能力了,我不愿意被下属说成是个无趣的人。”

  --------

  这个话题可以继续问下去,每个人都有每个人的理解,不上班与理想生活之间,并不存在单一逻辑关联,这个问题,有着幼稚的光亮。同样,理想的生活与现实的生活,也不存在单一对立关系。现实生活是理想生活的根基,在现实生活里用一个更高的目标去指引生命,就是靠近理想生活的一个步骤,有着理智的光辉。而这一方面的力量,作者在书中的最后,梳理了出来。

  我们追求的其实并不只是追寻理想生活的方式,而是抵达彼岸前的一种内心笃定。也许你与理想生活之间,隔着的就是自己内心的一种笃定,有了,即便是每天朝九晚五,也会一如既往,没有,即便可以不上班,即便去创业,也还是会焦虑。

  《不上班的理想生活》读后感(七):创业的诗,不在远方,在身边

  创业的诗,不在远方,在身边

  文/ 荀冠龙 速途网COO

  “这是我的第二本书,讲的是我创业失败的总结,以及失败成这个样子还要继续坚持的原因---嘿嘿嘿,能不能请荀老师继续给写个书评?”

  这个自称的“失败者”,是一个被很多人成为“龙姐”的姑娘梁龙蜀,很多年前我在报社工作时她是一个“不起眼”的实习生,毕业后做过公益项目,做过北京的大报记者,5年前离开北京回成都开了个“17幸福8”的咖啡店。

  她所说的失败,就是这个店关了,她转型做了一个关于幸福和咖啡的工作室,定期的沙龙和课程,用时髦的话说,她玩起了社群经济。

  她写的第二本书的书稿,我是在参加完绿公司年会的高铁上看完的。柳传志、马云们关于未来10年中国经济将何去何从的辩论画面就像铁路两边的风景一样,逐渐消散。而一个默默无闻的创业者在5年中,如何用心的把自己咖啡店的每一个客人都变成“故事”的画面,却像一首首诗一样,从天边来到眼前。

  这本书里讲述了这家咖啡店里很多关于客人们爱恨情“仇”的故事,一个客人不顾父母的反对去拉萨开旅馆的故事,两个情侣客人的好基友和好闺蜜如何成为好情侣的故事。。。。。。故事本身是否精彩不重要,重要的是一个咖啡店的老板娘,能用心记录了这么多客人们的心理纠结和成长,姐分明开的不是店,是人性情景剧的直播间。

  梁龙蜀在这本书里是这样介绍这5年的:“我用了5年的时间,终于明白自己想要坚持的是一种被很多人理解为‘不接地气’、却对我异常重要的东西:积极的影响力。我用咖啡店的外壳包裹了这样一种理念,期待在这家小小的咖啡店,除了好喝的咖啡外,还有走心的人,走心的交流和走心的活动”。

  5年前,还没有遍地的“万众创新大众创业”,我还没有成为一个新媒体创业者。在这个咖啡店刚成立不久,我利用出差的间隙去参观了那家小店,一个不起眼的小楼里,一个不起眼的角落,有一个不起眼的咖啡店,那时不知道这个小店会发生这么多的故事,也不知道这个店的老板娘能坚持5年,最后找到新的事业:关于幸福的分享和培训。

  上个月参加湖畔大学第二期开学典礼的时候,校长马云在开学致辞中说,湖畔大学将重点研究关于失败的案例,成功不可复制,但失败却有章可循。不过,马云也坦诚,做企业做了这么久,没有什么幸福感,他羡慕有些企业做的不大,但是很快乐。

  应该,梁龙蜀就属于这样的创业者,做咖啡还是做培训,外壳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创业者有没有一颗诗意的心,每天的失败与困惑,就是近在身边的诗。

  如果身边的诗都发现不了,去了远方,又有什么意义?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