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个人的体验读后感10篇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读后感 >

个人的体验读后感10篇

2018-04-14 21:04:01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个人的体验读后感10篇

  《个人体验》是一本由[日]大江健三郎著作,猫头鹰文化·浙江文艺出版社出版的精装图书,本书定价:45.00元,页数:336,文章吧小编精心整理的一些读者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个人的体验》读后感(一):活着

  以前觉得诺贝尔文学奖世界文学最高奖项,总为一些好的作家不能获得诺奖而唏嘘。从近两年的的颁奖对象让我的看法发生变化,诺贝尔文学奖不代表文学,也不代表该奖就是世界文学最高奖项,优秀作家更无须用诺奖来肯定。我现在感觉诺贝尔文学奖更像个书单,推荐一些优秀的作品供个人取舍、阅读。对于早期的那些奖项获得者,在人们心中才是无可争议的,这本由大江健三郎著作的《个人的体验》使他荣获第11次“新潮文学奖”,这本书首版于1964年,全书共110千字。

  可能是文化差异吧,人们总是想接触一些新鲜事物,所以对于那些离我们生活太过相近东西我们总是提不起兴趣。这给我的感觉就是商业电影艺术电影的区别,只不过人与人追求的东西不同,所以你无法评定一些作品的好坏。人一旦出名,就会变得浮躁,一开始坚定信念之类的东西,很可能被外界物质改变。随着时代的进步,这种变化也逐渐加快,所以说当代的很多作家都还没到巅峰就已经陨落了。

  大江健三郎经历战争,这本小说以广岛为背景,就是那个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遭受原子弹袭击的城市。无数受到核爆炸危害而残损的生命让大江健三郎震惊,他谴责战争的残忍,也由衷地为那些受到侵害的无辜生命而悲哀。这场战争给当地居民带来的灾难不仅限于那一代人,他们的后代还要面临辐射的危害,这种勇气是难得的,但是广岛的居民们大都具有了这种勇气,这也是促使大江健三郎创作本书的重要原因之一。他写书,目的不是贪名图利,而是为了给更多人带来难得的勇气,他是这种勇气的传播者,有时也是创造者。

  本书的主人公鸟在最初选择逃避,这是一种人类本性中的软弱,但是人类终究逃不过命运,他唯一的出路只能是会去寻找那个孩子,并且为他付出所有的爱。这个人物一开始给读者的看法就是一种软弱无能,是最令人讨厌的角色,但是在我们面对这种抉择时刻,我们会如何选择?鸟所经历的转变过程,是一种将小我升华为大我的信念,这也是具有人性就注定无法逃避的事实,其实这条路是唯一的。

  这本书让我想到了余华的《活着》,虽然内容完全不同,但是书中的主人公的最终目的都是为了生活,他们所追求的生活是灵魂上的,而不仅限于肉体

  《个人的体验》读后感(二):一场曲折痛苦心灵炼狱

  就好像是误入了一个精神患者内心迷宫,在阅读此书时,被其中断断续续的内心独白搞得晕头转向,“鸟”的性格特征实在卑微得如向人乞怜一般,可是又不敢于面对暂时难以消解的人生危机,逃避....堕落...沉溺.....这便是故事的开局背景。

  大江健三郎深得哲学家萨特存在主义思想影响,其对精神的探索和人生体验的思考自他一开始创作普通剧本就已出现,并且联系标志政治事件社会冲击,反复借作品中对命运无奈渴望解脱小人物抒发出对灵魂归属焦虑

  “1963年,他的长子大江光出世,婴儿的头盖骨先天异常,脑组织外溢,虽经治疗免于夭折,却留下了无法治愈的后遗症”(百度百科)

  可以想象得到,这段无比伤痛的经历,给了学习文学已久的大江健三郎一次重新思考人生的机会。身为人父的他,渐渐地,减少了在之前作品中不断喷薄出的愤世嫉俗,而是积极凭借自己文字带给自己也给世人更多救赎力量

  《个人的体验》也即为大江健三郎亲身的真实体验。

  他通过象征性叙述赋予“鸟”心灵炼狱般的体验,不断沦陷,不断自我堕落后脑中又持续闪烁对弃子的牵挂忧愁多感又消极,遇事极其敏感胆怯,连鸟自己也不得不承认这一绰号最他来说是在合适不过。然而,懦弱犹豫,从一开始种下劣根,到最后演变成对自己所犯下迂腐行径的不断惊忧,那一点点自我审视的灵魂之光,给了他走出这场幼稚青春的希望。

  新版的腰封上有这样一句话:面对突如其来的人生灾厄,我们该如何继续自己的生活

  但是这并不是一本前半部分书写年少无知逃避苦难,后半部分就突然清醒走向光明的普罗大众励志读物。

  假如抱着寻找人生指南心态指望从鸟身上猎取对抗苦难的捷径结果是只能失望了。

  说来有趣,放眼现今的图书市场各种各样教你如何走出人生低谷教你过好完美人生的鸡汤书心灵指导层出不穷屡见不鲜朋友圈难辨真假的“我有一个朋友”的故事不断蹭上了热点。谈过几场爱情20岁出头小姑娘便忙着宣扬爱情语录事业稍有进展自命不凡,不分青红皂白向大众传播馊透矫情心灵鸡汤鲜肉作家,在我看来都是匪夷可笑的。

  大江写下《个人的体验》时也不过28岁,这世上不可能人人都是大师本也没有相较的必要,但是28岁时就能通过亲身所遭的厄运将自我与命运的交织剖析得如此精妙清晰,虽然大江稍带晦涩的内心体验时而让阅读进程变得停滞缓慢,但并不会削弱这种微弱化的人性描写直达人心效果

  落寞苍白的青春,被动婚姻地位,再加上决定性的窒碍:残疾婴儿的出生,所有这些无力改变的难言之隐,不仅意味曾经旺盛的青春梦想--去非洲展开探险之旅成了泡影,更让这个像鲁迅笔下阿Q般平庸男人,那仅有的虽平淡却也凑合能过的人生也没法消停了。

  他预示到将来会有多少可怕难题交给作为一个不合格父亲的自己。

  “害怕,担忧,一心想选择逃避,可我毕竟是个孩子的父亲啊”!

  无法顺利从道德困境私欲矛盾中脱身,鸟只能如曾经纵情酒精天堂般钻入旧情人火见子的温柔乡,用性与酒精麻痹自己,沦陷于关押自我的蜜罐。两只青春洋溢的小蜜蜂 再次相遇,即使是被蜜糖黏住也是何等开心,不再飞舞,无法自拔。

  如同躲在洞穴中的老鼠,得益于暂时没有强光的侵扰,自得其乐,深信落入的洞穴是强大的庇荫所。此时无人知晓的黑暗对鸟来说好像屏蔽掉了一切负担压力

  只有睁开眼睛发现,黑暗只不过是屏蔽掉了自己的双眼,有苦难言,如鲠在喉。

  不可思议、难以理解、令人唾弃,大江的内心体验和精神世界是如此真实惊人,非亲身经历过,实在是难以想象怎么写出这样露骨罪恶的自我炼狱。

  性与政治,虽然不是值得传颂标榜的文学主旋律,但如果因为主观好恶就将这部分从一个伟大作家思想的文学架构中拿出剔除,怕也会让文学大失所韵。

  怀揣着离奇曲折的情绪和心态,鸟最终还是回头上岸,愿意面对这种种难堪的一切,同意给孩子实施手术,并陪伴孩子生活下去。

  一路阴沉、时而令人窒息的内心独白终是找到了出口,鸟微弱的人性之光,在最后几页的迸发并不强烈,但也让人释然。

  虽然结局有点突兀。

  我写的也有点突兀。

  鄙俗、歧视的“鸟”这一外号,摆脱了。但是鸟的性格最后并没有完善很多,那斗争已久,内心的痛苦和不可言状的落寞也许并没有完全消失,也没有出现美满家庭团圆式的结局。

  可是谁说人生每一场经历和体验的终点就意味着一定是要完美

  谁敢断定经历磨难锻造后必会浴火重生

  这也许是鸟最后回头的时候,心之所想吧,当他愿意接受这一切的时候,已经开始真正成为一名父亲了。要知道,做一个稳重的父亲,远比做火见子的浪荡情人难得多。

  接受必须接受的,面对必须面对的,既然并没有什么一劳永逸的结果,就让那些一时半会难以消除的心灵杂质在那吧,这不该成为逃避人生的理由

  就好像,并不是一尘不染的水质才有鱼的出现,并不是夹带淤泥和砂石的河流就不值得被观赏和留念。

  雅俗共赏

  滚滚前进的时代碾压过的人,

  也一样

  一场并非完全正能量,却同样引人深思的炼狱之路。

  《个人的体验》读后感(三):赤裸坦白

  赤裸的坦白 评大江键三郎《个人的体验》 这是一部写一个父亲面对刚出身有残疾的儿子时的内心挣扎。 文中到处凸显这位父亲对突发事件内心的走向,及其反转,都刻画淋漓尽致结合作者的亲身经历,也抚养了一个手术后乃有智力障碍的儿子,是否可以认为主人公“鸟”所经历的挣扎和锐变,恰是作者内心最真实的写照呢。 未曾抚养过孩子,可能不能更深刻地理解,身为“鸟”这样有残疾孩子的父亲真实面对的问题,那种遇事的彷徨现实的压力。 非洲地图之旅,对鸟来说,似乎有着别有深意。 当他步入婚姻开始,便渐渐觉得梦想变得匪夷所思异乎寻常遥远,甚至认为孩子的降临将完全阻断他对梦想的追逐。可一个有脑疝的残疾儿子的出现,让他内心又生出了一丝丝的渴望,期待他的衰弱,他生命的终止,可又不敢自己动手,甚至不敢面对自己内心的龌蹉,害怕自己希望孩子死去的想法暴露,怕接触人们异样眼光,对他的谴责。 于是,他开始逃避。希望借酒消愁,可以忘记所有的烦恼。跑到火见子的住宿,寻求安慰。不再关注国家时事,不在乎职场生涯,似乎周边的一切都可以抛开。 可在浑浑噩噩中,在梦境中,最初那美好的梦想,都似变了模样,不再是昔日期待的美景,倒是更像一场杀戮,他不停地奔跑,却怎么也摆脱不了野猪的围攻,更映射了他在医院里面对医生护士情景和内心。 然而,他的逃避,一开始就存在。在婚姻开始之初,在那四个月的酒醉里,放弃研究生义务,抛开工作和学习之时。在他看来家庭和梦想之间的平衡被打破之时,便已经开始了他的逃避。 特别是和火见子的接触,虽然清晰地看清了自己内心的想法,却和同样逃避现实的火见子一起,只不过是两个可伶的人聚作一团,抱团取暖而已。 反倒菊比古的出现,有了反转。深思,菊比古在他过去的那段时间里,是不是正代表了鸟最无畏的时候,不怕困难,不认输。再次相遇,菊比古的出现,让他开始自我反抗,不再自欺欺人勇敢地站起来承担自己的责任。 全文对鸟的心理描述刻画得淋漓尽致,说他人不敢说,揭示内心的丑陋,亦像作者对自己的独白,写出他在面对自己儿子时的全部过程,亦坦坦荡荡,不是什么人都有的那份果敢和勇气。

  《个人的体验》读后感(四):我觉得鸟只是个连坏人都不敢做的怯懦之人

  结局不喜欢 中间好拖沓 我觉得鸟配不上这么好的结局

  整个过程中鸟的妻子对于鸟存在的意义像是一种背负。 可是鸟才是其妻子一家的背负,一个占着便宜还想着逃离去非洲的鸟。

  在结局里鸟以后却会被冠以慈父的名目,而这之前火见子对他的包容和性上的付出,他却又轻巧地逃离了,这对其他人是不公平的。

  孩子宛如是他用来证明自己的一个工具,最后一刻,他只是怯懦了吗,他像是逃脱不了女制片人和外交官的质问,因为不愿意做个坏人吗?他觉得火见子是在误导她,就一口气返回去了,去接受那个孩子。他心里那股不知道怪谁给他一个这样畸形的孩子的气愤,就这样找到了出口。开始却让火见子去承受他的不安委屈,甚至是终于找到借口的再酗酒和性,最后还是火见子来承受他的指责。然后他像是一身轻松地去做个慈父还是顺从的好丈夫

  《个人的体验》读后感(五):这样不知恬耻守护的究竟是怎样的自己?

  对于这本书的背景和由来我就不多说了,我并没有比在看这篇文字的你更了解什么。 首先吸引我的是这个故事的主题,围绕着一个“麻烦”所展开的主人公的一系列自我冲突。一直以来我都对这类矛盾主题的文字所吸引。这当然也是根据我个人的体验而产生的,所以写下这些东西可能也会和别的文章有点区别。 鸟 “无法避免” “无法避免”地结了婚,酗了酒,醒来后人生犹如战后一样,一片荒芜。 “无法避免”地做了爸爸,还是一个畸形儿的爸爸。 孩子畸形是对鸟的羞辱和重负,同时也是一种解脱,让鸟看到了逃离的可能性,所以鸟就在这样的感情中一直纠结着,煎熬着。 另一个鸟,火见子。 读后回忆整篇小说,感觉火见子就是鸟的另一个自己。一个在平行世界里留给“另一种选择/可能性”的自己。火见子是从丈夫去世后就完美地对现实世界进行筛选然后再生活,精心地守护者自己的人。鸟也表示过希望火见子是自己妻子的这类想法。他们彼此间的吸引也是因为他们的相似性,他们一起能够更好的安慰彼此,能够更好的逃离…… 另一个鸟,菊比古 中学时代跟着鸟屁股后面的一个GAY,在他们的一次行动中软弱的菊比古想要放弃结果被鸟抛弃了的朋友。菊比古也可以说是一个在平行世界面前做出了另一个选择的鸟。鸟的妻子把孩字——那个鸟打算放弃的孩子取名叫菊比古(这肯定不是偶然啦)。行文到97%的时候也是因为跟菊比古的重逢,被菊比古的话唤醒了那个酗酒后沉睡的自己,鸟终于做出了选择。 文章里还多次出现了笑,各种不同的笑。这一点也挺让我感到有兴致的。甚至觉得笑才人是最丰富的表情,有什么是笑无法表达的感情吗?你确定还有比笑更适合这个感情的表情吗? 这样不知恬耻守护的究竟是怎样的自己? 鸟是在这样的自问中做出的选择。 这个问题也同时深深地打在了我的心上,可以说我对这篇小说的所有期待在看到这句话的时候就满足了。在我不断的逃避生活、逃避爱情、逃避婚姻,对自己渐行渐远的梦想和越来越说不出口的执着里,我从没有意识到问自己这样的一个问题。只是无法自拔(无法避免?)地沉浸在一种毫无希望的希望中,同时过着一种半隔绝的幻想生活。 我有了答案,但更加认清楚自己的软弱并不能让人变得勇敢。 如果我是鸟,那么我肯定会和火见子去了非洲,最后再次上演那一幕……

  《个人的体验》读后感(六):忍耐才是生活的本来面目

  越来越觉得读书要读对时候。过早的读完一本好书,以为自己读懂了,实际上就是错过了。我记得去年看完多丽丝·莱辛的《第五个孩子》,在书评中提到《个人的体验》这本书,因为两者的情节和主题惊人的相似——都是因为畸形儿的出生打破了原有的平衡,最后所有人里外不是人,要么忍耐,要么敬而远之。

  当时我是这么理解的,但是直到看完大卫·林奇的电影《橡皮头》,那种畸形儿的视觉冲击力让我明白,我以前的理解还是太浅了,这实际上是一个永恒的难题。最近的新闻中也有产房事故,虽然不是畸形儿的问题,但是依然牵涉到选择——到底要不要剖腹产,最后成就一场悲剧。舆论场的反应令人心寒,键盘侠们自行脑补了大量子虚乌有的臆测,于是悲剧又变成了一场互不示弱的闹剧。看来中国的舆论场还在发育中。

  读书除了要读对时候,还需要掌握一定的方法,比如要想初步进入一个作家的创作世界,至少要先读2到3本该作家的作品,而且最好是从传记开始。拿我来说,我是先读了大江健三郎的自传性随笔集《在自己的树下》才开始认真看他写的小说。他的小说有一种被卷入巨大窒息绝望不可复返的强烈漩涡的感觉。虽然我没有先天不足的孩子,亦没有用奇怪方式自杀的友人,然而,某些细致到如荒漠上某一粒砂砾一样的体验描写还是带来击中人心的共感。

  那本随笔集中也曾透露过,1963年,先天性头盖骨异常且有智力缺陷的长子光的出生,给了大江健三郎一次重新思考人生的机会。自此,他不再愤世嫉俗,而是积极凭借自己的文字为世人找寻出路。此后对广岛遭原子弹轰炸地区的走访,更增加了他在文学创作上的深度。同年,他发表了长篇小说《个人的体验》。

  也许每个人都曾思考过这样一个问题:面对突如其来的人生灾厄,我们该如何继续自己的生活?这个问题似乎很深奥,但很有吸引力,大江也在积极地思考这个问题,并根据亲身经历创作了《个人的体验》,与其说是虚构情境下对自我的审视,不如说是对自己寻求救赎的深刻记录。

  故事的主角鸟,不止身材样貌像鸟,连性格也如鸟一般不愿被束缚,正是这样的个性,让他认为婚姻就是一道枷锁,而孩子的到来便是要将他完全锁住。因此,他从未有即将为人父的喜悦,更是毫无做父亲的自觉与担当,对孩子的诞生充满紧张,甚至可以说焦虑。直到孩子的到来,先天性的残疾,哪怕治好也很有可能是植物人,他不知如何面对,懦弱的逃离了这可怖的现实。他一头钻进旧情人火见子的温柔乡,沉迷在酒精和性里无法自拔,或者说离开了这两样东西,就要不可避免的想到被抛在医院的孩子。

  和所有看上去生活美好却选择自杀的人一样,肉眼所能看到的东西,并不足以支撑一个人的存在。

  “我不清楚脑中的结扣是什么,如果有一天我清楚了,我会克服它,我会后悔地说,和这愚蠢无聊之物牵连上之后,我的人生停顿了好几年!反之,如果向它投降,把它当作自己的全部人生而走向自我毁灭,那么那时我也能渐渐明白那结扣的本来面目吧。不过,那时即使明白了,对我也没有意义了。”

  按现在的说法,鸟就是个渣男,对家庭没有担当,对婚姻不忠诚,但换个角度想想,我们身处那个境地,又有多少人不会逃避,敢于直面惨淡的人生?鸟的表现实际是大多数人的选择,可鸟真的能不管不顾的一走了之,去梦想中的非洲探险吗?答案当然是否定的,他无法逃避良心的谴责,那毕竟是他的亲骨肉,怎能轻易割舍,埋藏的父爱逐渐破土而出。

  在作者细腻的笔触下,鸟的矛盾与煎熬,展现的淋漓尽致,真实而又合乎情理。我想读者在阅读的过程中,也会随着鸟内心的不断挣扎与拷问,而备受考验。庆幸的是,鸟终究还是承担起了父亲的责任,接受命运带来的挑战,用最多的爱回馈给可怜的孩子。

  最后幡然醒悟的鸟,如果按存在主义的说法就是顺应世间的恶。可是大江或者日本人的关注点永远不会像法国人那样形而上,他们总是更局限更狭隘更特定私人的生存困境——

  “即使是在个人的体验里面,只要一个人渐渐深入那体验的洞穴,最终也一定会走到看得到人类普遍真实的近路上。”

  所以鸟的故事,从一开始非洲地图出现的时候就打动了我,希望,理想,方式,另一种生活,虚幻。这条线索贯穿了整部作品,无论是作为意象的运用还是作为线索的推进都非常迷人,最终火见子去往了非洲而鸟留下,见到菊比古后爆发的突然而迅猛,目前看来似乎是大江作品里少见的正面力量,感觉他还是软了一点下手不够狠。我知道,伪装的逃避才是最终态,这和勇敢无关,毕竟忍耐才是大部分人的本来面目。

  《个人的体验》读后感(七):一念一世界

  新闻上总是时不时出现,新生儿因为出生缺陷被遗弃。也有始终对自己有缺陷子女不离不弃。

  没有经历过这样的事情的我们,很难想象要经历多大的思想斗争才能狠心将自己的孩子抛弃。或者下了多大的决心,生活很大可能会随之改变,而义无反顾接受自己有缺陷的孩子。

  事情发生后的,鸟直接选择了逃避。酒精,找旧情人慰藉。辗转反侧,旧情人火见子犹如心理对立面的小恶魔,慢慢诉说直接放弃孩子的种种好处。放弃,可以得到自由,可以去非洲旅游。接受,可能得到一个智障的孩子,拖累自己一生。

  结尾在与自己年轻时的朋友几分钟的交谈下,找到了自己。略显唐突。但是我觉得恰到好处,顿悟一般。有些人生的选择不就是那电光火石的一瞬间吗?

  一念一世界,一顾一人生。

  只有真正成为智力障碍儿童的父亲,才能创作出这样的作品。

  《个人的体验》读后感(八):生活的风暴接连不断,不如试图抗争下去

  这是一个可以使人感到那不断下沉再试图挣扎又下沉,读着读着感到一丝压抑,最后又忽然变得很正能量的故事。可能是和我的这些年来的心里路程很相像吧,这个点就是颓废与希望,未来的日子还是灰色的晦涩的,大概这是生活原本的样子。而为了自己的私欲逃避一些人生路上不得已遇到的坎坷,那是不负责任的。即使是实现了梦想,或换来的是更大的虚空。这本书要讲的事情很简单,虽然鸟突遇的生活难题可算作上天的不太公平,但挫折是每个人都会遇到的,现实和理想总是不相容,面对现实的无奈和困境,你该怎样去面对呢?

  鸟真的是一个符合他名字气质的主角,需要挣脱束缚,渴望自由。不想被婚姻所裹住,不管有没有这个孩子,他面对生活可能会有的困苦都是不积极的,他害怕梦想被现实所打败,对未来的生活总不太有信心。正在这个时候,他的儿子出生了,还是个残疾孩子,随时有死亡或智力不全的问题,这对于鸟来说是更大的难题,是巨大的冲击。

  面对残疾的孩子,面对残酷的现实,本来就害怕梦想不能得以现实、对于未来有种种不确定的鸟,选择了逃避,也就此开始一场游走在内心的黑暗隧道的体验,这条隧道极其容易走到尽头的,如果他愿意去拉开那张幕布的话。他在现实里,找到了一个看起来安全的地方,那就是火见子的怀抱,通过性爱和酒,迫使自己不去想婴儿的事情,以此来逃避现实。在此之前,就是鸟结婚之后的一段时间,他也喝酒宿醉了很多天。这从一定的程度上就应对了面对出生之后的残疾婴儿他所表现出来的消极和沉沦,这是对待这件事他必然会选择的路径。毋庸置疑,他是自私的人和没有责任感的父亲。

  是的,鸟连斗争都不愿意,只想着破罐子破摔,想着孩子不能成为阻止他梦想前进(欲望实现)的绊脚石,未来漫长的生活不止是黯淡无光,居然还有层层叠叠的负担与苦难,不能这样,利己主义的观点一直在他脑子里挥之不去,但他知道这样的想法是不应该的,实在有违常理道德底线,他也会感到痛苦,为自己有这样的想法而无比羞耻。不断的内心的挣扎着。在这本书阅读的过程中,还是很能冲击读者的感官的,如同炼狱一般的反反复复,如果你的生活里哪怕是充满了一些无奈,无论是小绝望还是大绝望,便觉得和他一起继续纠结着人生中的痛苦的选择。这样的个人体验,是大多人都有过或长久或短暂的自我纠结,自我说服,也是自我成长。

  对于最后的结局,我觉得很理解,也许是旧人旧事在给予他警告,他想起了曾经的一次逃跑,想到了生活的意义。更是在伤害孩子这件事上,看着孩子的哭泣,唤醒了鸟的父性。成长并不是一瞬间的,但选择踏出那一步就是一个新的开始。想到,现在的医学发达了,如果鸟提前知道他的孩子生下可能是有缺陷的,他肯定是不会要的。那这一场内心的挣扎还会存在吗?综上所述,我觉得会的,即便没有这些大事情,生活中的困难仍然要时不时的像一卷风一样的袭击而来。必须“忍耐”,欣然接受生活里的困苦,哪怕风吹雨打,总不能老像一朵蔫了的花。

  这本《个人的体验》是94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大江健三郎的代表作,这部作品也和他的真实生活息息相关的,在他27岁那年,他的长子出生,头盖骨先天异常,脑组织外溢,和小说中鸟的孩子的状况是一致的,并留下了无法治愈的后遗症。所以我们可以看出,鸟所面临的困境就是作者大江健三郎在很长一段时间里所产生的内心苦恼。鸟对于生活的拷问、对有这样一个孩子所感受到的痛苦与无措,是大江健三郎的真实体会。也可以说正是因为这个孩子,他才能写出这样一部优秀的作品。

  现实中的大江健三郎并没有因为长子的缺陷而怏怏不乐,从此走向颓废的边缘,而是把这样的选择放置在小说当中。他在于展现个人的痛苦体验之外,希望通过作品用以小见大或以大思小的方式表达对于人类的不可预知的或普遍的现象的认同。无论大社会,还是个人心理;无论是时代的变迁让人无法适应,还是家庭生活中突如其来的巨累;无论大灾难,还是小困惑。那历经种种时因惧怕而产生的退缩是极不可取的。也许你会经历和鸟一样的漫长的心灵拷问,也许你总会知道逃避深处还是虚空恐惧。我也是这样认为,不管到哪里,人生的痛苦是一样的,现实的荒诞感也是真切的。那你要问生命甚至是社会延续下去的意义在哪里,可能就是不断都遇见你所要面对的,必需要你负责任的东西,然后顺着正确的路走下去,最真实的感受就是所谓正确的。

  《个人的体验》读后感(九):灾厄面前,不要逃避,请勇敢

  相信看过《朗读者》的读者,对秋爸秋妈并不陌生,他们有对双胞胎儿子秋歌秋语,本是幸福的一家,没想到两兄弟在2岁时双双查出了自闭症,没想到孩子9岁时,秋歌又患上了白血病。这对年轻的父母来说,简直天都要塌了,但他们没有像常人所想抛弃两个孩子,没有指责抱怨导致离婚收场,而是选择面对现实,互相鼓励支持着对方一起承受对孩子的责任,这也是最让人敬佩的。 或许大家认为我之所以提这个故事,是想提醒大家生活需要勇气,可是让你们失望了。了解秋爸秋妈的故事后,我总在思考一个问题:面对突如其来的人生灾厄,我们该如何继续自己的生活?这个问题似乎很深奥,想必很多人不会刻意去思考这个问题,而和我一样还有一位诺贝尔文学奖得主——大江健三郎,他也在积极地思考这个问题,并根据亲身经历创作了《个人的体验》,与其说是虚构情境下对自我的审视,不如说是对自己寻求救赎的深刻记录。 故事的主角鸟,不止身材样貌像鸟,连性格也如鸟一般不愿被束缚,正是这样的个性,让他认为婚姻就是一道枷锁,而孩子的到来便是要将他完全锁住。因此,他从未有即将为人父的喜悦,更是毫无做父亲的自觉与担当,对孩子的诞生充满紧张,甚至可以说焦虑。直到孩子的到来,先天性的残疾,哪怕治好也很有可能是植物人,他不知如何面对,懦弱的逃离了这可怖的现实。他一头钻进旧情人火见子的温柔乡,沉迷在酒精和性里无法自拔,或者说离开了这两样东西,就要不可避免的想到被抛在医院的孩子。 按现在的说法,鸟就是个渣男,对家庭没有担当,对婚姻不忠诚,但换个角度想想,我们身处那个境地,又有多少人不会逃避,敢于直面惨淡的人生?鸟的表现实际是大多数人的选择,可鸟真的能不管不顾的一走了之,去梦想中的非洲探险吗?答案当然是否定的,他无法逃避良心的谴责,那毕竟是他的亲骨肉,怎能轻易割舍,埋藏的父爱逐渐破土而出。在作者细腻的笔触下,鸟的矛盾与煎熬,展现的淋漓尽致,真实而又合乎情理。我想读者在阅读的过程中,也会随着鸟内心的不断挣扎与拷问,而备受考验。庆幸的是,鸟终究还是承担起了父亲的责任,接受命运带来的挑战,用最多的爱回馈给可怜的孩子。 在我看来,这本小说总体比较压抑,在阅读的过程中给人极大的震感,我们一方面厌恶鸟的所作所为,另一方面又无可奈何的理解鸟的做法。这就是社会现实,不止一个家庭面临如此绝望的境地,放眼全国、全世界,无数个家庭在遭受煎熬。现在可以回答之前提出的问题:面对突如其来的人生灾厄,我们不应逃避现实,唯有勇敢地面对,希望才有可能降临。

  《个人的体验》读后感(十):勇敢面对不幸

  上帝有一片苹果园,每次上帝会摘下一个苹果都会吃光,那样的苹果像是身体上完美的人,也有的只咬了一口就会丢弃,那个被丢下的苹果就像世界上从出生身体上有缺陷的部分的人们。不幸的人在这世界上总会遭遇比常人不幸的遭遇,那样的境遇是很多人都无法体会,或者不同的体会的感觉。人有生老病死,就看你怎么去面对这样的人生了。

  大江健三郎,日本著名作家,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他的作品《饲育》获得第39届芥川文学奖

  《个人的体验》获第11次“新潮文学奖” ,《洪水荡及我的灵魂》获第26次“野间文学奖”等等。1994年,获得诺贝尔文学奖。主要作品:《广岛札记》、《万延元年的足球》、《饲育》、《个人的体验》等等。

  整本书读起来有些压抑,部分总给人一种绝望的感觉,“鸟”人如其名,他就像里鸟儿那样的渴望自由,想去非洲大陆探险,实现自己的梦想,可惜的是自身婚姻枷锁牢牢套牢了他。婚姻这些年彻底改变他,年年轻轻的他就如同中年似的模样,身体瘦弱,面容憔悴,颓废,自身力量就像40岁人一样,在游戏厅被一群欺负的人欺负,他的表现就如同丧家之犬一样。

  大江健三郎的先天性头盖骨异常且有智力缺陷的长子光的出生,给了一次他重新思考人生的机会,儿子的病情给了他一次巨大的心灵冲击,在此之前他根本没有关注的这样的人体缺陷方面的话题,在走访原子弹轰炸地区,更加让他看到了许多不一样的人性方面,更让他有了深刻的思考,个人体验也是他体验了这一切的痛苦和绝望的不幸。

  鸟对于自己的残疾的孩子出生,是非常难受的,尤其在医生和护士的无道德的嘲笑下,他的内心也是崩溃和愤怒的,对于孩子来到了这个世界他都没有一丝当父亲的喜悦感觉,他内心空荡荡的和冷漠的,甚至是恐惧的。他没有担起一个做父亲的责任,麻木的逃避现实的生活,甚至去了情人那里放荡的生活,用酒麻痹自己的神经,梦想的崩塌彻底让鸟对生活觉得了无希望,对于自己的孩子甚至产生希望能够衰弱的去世,这样阴暗的一面让人感到一丝丝寒冷和害怕。但是鸟内心的良心道德还是战胜了这一切,他还是接受手术的建议,去接受这样的残疾孩子,他也战胜了这一切的给他带来的恐惧感,他会接受一切父亲的责任。

  人生总有很多不幸的的地方,有人逃避有人接受这样现实,这样痛苦的过程,不论是肉体上的还是灵魂上都给人给来一种创伤,但是我们得勇敢接受这样的不幸,逃避更会让人看不到一丝的希望,只有勇敢面对,才会迎接希望的明天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