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拜占庭帝国读后感精选10篇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读后感 >

拜占庭帝国读后感精选10篇

2018-04-15 21:32:02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拜占庭帝国读后感精选10篇

  《拜占庭帝国》是一本由[美] 拉尔斯·布朗沃思著作,中信出版社·新思文化出版的精装图书,本书定价:48.00,页数:373,文章吧小编精心整理的一些读者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拜占庭帝国》读后感(一):读后感

  终于消灭了《拜占庭帝国》,作者写得好,而且翻译的也有水准,朗读起来,不吃力。虽然去过土耳其,但是对土耳其的历史只知道皮毛,完全不知道伊斯坦布尔是世界中心好几百年。一代代的君主将军诸如,君士坦丁,查士丁尼,贝利撒留,希拉克略,狄奥多西造就了拜占庭帝国的辉煌;一批批民族诸如日耳曼人,匈奴人,斯拉夫人,诺曼人,萨克逊人,蒙古人,突厥人,土耳其人见证了拜占庭从如日中天到日落西山:从戴克里先将罗马一分为二到末代皇帝君士坦丁十一世神秘传说;从拜占庭到君士坦丁堡到伊斯坦布尔;基督教的蓬勃发展,东正教和天主教的分裂和纠缠,抵挡伊斯兰文明的入侵欧洲数百年,十字军几百年东征谱写了拜占庭帝国(罗马帝国)的历史。不过我有个问题想不明白,虽然说是拜占庭帝国,但是也经历了十多个王朝,并不是同一血脉代代相传,这样而言,千年拜占庭也只是一百年的治乱循环史;相比中国的历史,中国难道不应该称为华夏帝国n千年,为什么没有这样称呼呢?看样子,我还要多学学历史。

  《拜占庭帝国》读后感(二):帝国的衰落

  1.拜占庭帝国中间是地中海,四周都是强敌,并且每一个行省因为地中海的隔离而难以互相支援。因此,它的外交政策采用的是“联盟敌人的敌人”来对付敌人。为此,还专门成立情报机构。 2.贸易是拜占庭帝国的经济命脉,关税贸易税是主要的财政收入。十世纪时,东西两个方向的强敌同时入侵,为获得敌人的敌人支援,帝国付出了降低关税的代价。从此以后,越来越多的国家这么要求,关税越来越少,帝国经济命脉动摇,帝国走向衰落。 3.为了抵御侵略,拜占庭帝国实行“军政合一”制度军人执掌地方政权。到了后期,地方军事贵族势力越来越大,出现土地兼并,小农经济被破坏,征兵困难,军事也走了下坡路。 4.综合上个方面因素,拜占庭帝国衰落了。

  《拜占庭帝国》读后感(三):时间空间,经济,政治,文化

  1.在北方日耳曼人的入侵下,古罗马为躲避侵略,一分为二。东罗马帝国即后来的拜占庭帝国。从公元4世纪到1453年,延续一千多年,同时期,西欧处于中世纪,中国处于魏晋南北朝到明朝时期。 2.拜占庭帝国地跨亚非欧三大洲,环绕地中海,领土分散。因此,时常受到四面八方的侵袭,领土面积确定。 3.拜占庭帝国在欧洲东部,堵住了东西方的直接接触,后来兴起的阿拉伯、土耳其想入侵西欧却被它挡在“门”外,从这个意义上讲,拜占庭帝国拯救了西方文明。 4.中世纪西欧,总体上“部落化”,没有统一强大领导,教权钳制思想。而东边的拜占庭帝国则完美传承了罗马的中央集权制,国家统一调度,国力发展,是世界强国。 5.拜占庭帝国处在亚洲欧洲的交通枢纽上,商业贸易是其经济命脉。贸易使拜占庭帝国积累了大量财富,拜占庭金币也成了世界货币,“丝绸之路”的终点即是首都君士坦丁堡。后来,威尼斯人抢走贸易主权,整个国家几何式衰落。 6.拜占庭帝国文化上“东西交汇”,是东西方文化相互传播桥梁。西欧处在中世纪的黑暗时正是拜占庭帝国保存了古希腊古罗马帝国文化,后来的文艺复兴复兴的正是这个文化。可以说,没有拜占庭,就没有今天的西方文明,就没有今天的世界。

  《拜占庭帝国》读后感(四):浅尝辄止的入门书

  基本上和看过的作者的另一本书《诺曼风云风格差不多,都属于超入门级别的,浏览完一遍基本上能有一个大概的了解,但是想要再深入一点的探讨或者思考不行了,书里也没有这些内容,也许是因为这本书源于作者的播客吧。该讲到的都能讲到,不过基本上也就是蜻蜓点水程度,如果对于拜占庭没什么了解,也不想做一个深入了解的话,这本书还是一个不错选择的。另外,和《诺曼风云》相比,拜占庭的历史要书写的多得多,本书由于篇幅所限,不能全部写上,而且也许也是因为拜占庭太过于辉煌,作者对拜占庭也很偏爱,这本书明显主观的东西不少,看的时候自己分辨吧。。书里还有一些错误和值得商榷的地方,不过基本上都是译者和出版社的问题了,中信拿了不少好书版权,但是出版的时候能用点心么。。。

  再就是说说书的内封面吧,内封面是著名的镶嵌画《查士丁尼皇帝及其随从》,查士丁尼可谓是拜占庭历史上最伟大帝王,画中站在中间的他恰好处于书脊处,身着象征高贵血统的紫袍,手上捧着装盛圣水的器物,表情威严自信。在查士丁尼的左手边,是身穿白、黄色衣服的大主教马克西米尔,他手里捧着一个象征基督教的小十字架,衣服上还画着一个十字图案。再右边是两个助祭者,一个手里拿着精心装饰的《圣经》,一个提着教会使用的油灯。而查士丁尼右手边的人则是拜占庭名将贝利萨留,查士丁尼能够重新征服了地中海世界,光复古代罗马的辉煌,可以说基本上都是拜他的南征北战所赐。而他的右边则是另一名将纳尔西斯及拜占庭军队。与这幅画相对应的还有一副《狄奥多拉皇后与侍从》,画中正中就是奇女子,查士丁尼的皇后狄奥多拉.

  《拜占庭帝国》读后感(五):《拜占庭帝国》书摘

  拜占庭对欧洲文明非常重要,拯救西方文明者,而且对于西方文明的发展非常重要。

  【播客】拜占庭十二帝

  这本书相当于西方版的《明朝的那些事儿

  ART一、关于这个庞大帝国的知识坐标

  罗马帝国的一个时期:大致4世纪-1453(中国魏晋-明朝)界定了中世纪

  中央集权制

  对贸易的依赖性非常大,所以威尼斯崛起后就不行了

  光荣属于希腊,伟大属于罗马

  2世纪开始,罗马帝国开始衰弱,此时北方的日耳曼开始崛起。

  几个世纪后,扛不住日耳曼人的侵扰,4世纪东迁,东罗马帝国,即拜占庭。

  直到被土耳其人灭国。

  然后西回的拜占庭人让西欧人又重新意识到了古代的伟大文艺,开始了文艺复兴。、

  古罗马——西欧中世纪/拜占庭——文艺复兴

  拜占庭在中世纪成了保护欧洲的东大门,保全了欧洲文明。

  领土:那时地中海是罗马帝国内海,领土经常会变,你得问哪个时期的拜占庭的领土

  政体:中央集权制,有皇帝

  日耳曼人并不是单一的民族,而是有多个不同的部落,如法兰克人、央格鲁撒克逊人...

  所以中世纪西欧就是封建的(分封建国),中世纪是征战的一千年

  而相比之下,拜占庭就能比较好地保护文化、发展经济

  贸易(是交通枢纽),农业

  拜占庭金币那会儿是国际货币

  丝绸之路其实在后期的终点就是在拜占庭首都

  但过度依赖贸易也不行,那会儿战乱不断

  后来贸易资源收到冲击,那么帝国开始垮了。

  中西文明碰撞建筑风格、文化融汇中西

  相比于西欧,保留了较好的教育体系,对于西方文化(古希腊古罗马的思想)的传承及其重要。

  ART二:影响国运的三条线

  【外交战略

  不同于传统的外交形势

  复杂的地缘政治,中间是地中海,四周都是强敌(波斯,日耳曼,宝嘉尔人,威尼斯,斯拉夫人,阿拉伯),传递信息非常困难

  中国的地理形势:易守难攻,主要就是北方。

  概况:合纵连横

  1善于结盟:尽可能多地拉拢朋友。蛮族事务

  还曾派遣唐使让唐朝一起打阿拉伯

  武力和战争不是驱赶敌人的唯一方法

  封官许愿

  但是外交总是有代价的。

  【经济主权】

  多了一点特殊处:对贸易的依赖特别严重

  就在地中海沿岸

  东西方的贸易枢纽

  后期的两股势力崛起对拜占庭的影响很大:诺曼人(海盗)+突厥人(游牧)

  出卖经济主权联合西欧小邦国(如威尼斯)对付二者

  皇帝艾利克谢对威尼斯减免关税对拜占庭国内经济的破坏非常严重

  养虎为患

  【内部权力结构

  拜占庭不适合用文人治国的制度

  军区制-军人将领统领一方

  早期:大区总督制

  希拉克略废除大区总督制,整编军队,改军区制,从而加强了军事实力,带来了贸易繁荣

  但军区制在后期又成了地方割据,各自为战

  ART三:1453-君士坦丁堡之战

  到底怎么发生

  这场战争改变了整个亚欧格局和历史的局面

  十字军东征臭名昭著

  十字军严重破坏了拜占庭的中央集权

  君士坦丁11世虽然知道国力不如奥斯曼,但是仍然拒绝了穆罕默德二世改换国都的要求。荣耀之战!

  君士坦丁堡代表正统

  所以强大的奥斯曼帝国一定要取得法统的合法性。法统之战!

  【双方实力

  奥斯曼:陆上10万+海上舰队

  拜占庭:7千人,其中2千还是雇佣兵(地方部队根本抱不成团)

  力量对比如此悬殊,但居然还支撑了几个月

  因为拜占庭首都3面环海,城墙非常坚固

  穆罕默德搞到巨型火炮

  那时只能寄希望于西欧,毕竟都信仰基督教,且拜占庭是东大门

  不过,西:天主教;东:东正教

  且刚好那时西欧各国自顾不暇

  更重要的是,国内各民族不和谐,希腊人至上,后期塞尔维亚人等居然还倒戈了

  终于,5-29,星期二,总攻日

  全民礼拜,皇帝最后演讲

  皇帝死于战中

  拜占庭的知识分子涌入西欧,带来了欧洲的文化反思,于是有了文艺复兴。

  而陆上交通被破坏,且航海技术不断提高,西欧开始向西边的大西洋进行探索,于是迎来了大航海时代

  土耳其和俄罗斯都以罗马帝国的正统继承人自居,这也是为什么俄罗斯和土耳其还总是斗气的原因

  《拜占庭帝国》读后感(六):被淹没在历史长河中拯救“维纳斯”的英雄们——拜占庭帝国,拯救西方文明的东罗马千年史

  版权归作者所有,任何形式转载请联系作者。

  作者:Mars(来自豆瓣)

  来源:https://www.douban.com/note/637456761/

  何为“历史”?史,在汉语中有姓的含义,更多则指自然界人类社会的发展过程;历史,即经历的过程,刻板印象下更多指向人类社会的发展过程。有人读史为了明智,有人读史为了明理,有人读史为了研究~我即非科班出身,更加不信时光倒流之说,我读史的目的比较单一,所谓美人爱英雄,我就是奔着英雄去的~So,当我读完这本书之后,已经完全被书中各类英雄所打动:暴躁的,善良的,单纯的,幼小的,年长的......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在风雨中称霸,魅力非凡~

  历史的魅力在于它的真实性和规律性都有迹可循,在历史的长河中不乏优秀领导者,但是却没有一个时期,如拜占庭时期一样,一个帝国可以被称作一个时期,一个帝国可以承载数以万计杰出英雄,一个帝国甚至承包了整个欧洲大陆的信仰~多么恢弘磅礴!

  在拜占庭帝国的历史中,有如凯撒般的君士坦丁大帝,在武力称霸的同时,更加精通战争中的外交战术,使帝国达到空前繁盛;也有如拿破仑般的戴克里先,戎马一生毫不停歇,并创立了另一个帝王,多么奇怪逻辑思路;更有战火下,试图走出闺阁的妻室们,但也许是因为生于战火中,拜占庭帝国帝王的妻子们或者贵妇们拥有很多男子般的坚毅,甚至有些擅长指挥作战~崇尚力量也拥有智慧的斯拉夫民族,在拜占庭时期鼎盛繁荣着,在这个繁荣且战乱的年代,某些人性极端化,复杂化,且真实化,值得大家用心体会,毕竟,我们幸运生活和平年代~

  《拜占庭帝国》读后感(七):东罗马帝国的荣光

  “欧洲中世纪三部曲”第三本《拜占庭帝国》,简述了自3世纪罗马帝国戴克里先分立西罗马和东罗马以来,以每一任皇帝为中心的东罗马帝国历史,让我对历史脉络有大体了解,但对于东罗马帝国政治军事体制的变革、艺术文化的发展、基督教内部纷争几乎无涉及,还需要阅读相关书籍再深入了解。除此之外的感受还有,中信出版社的翻译太烂,买中信的书一定要慎重又慎重。

  在书评中,我坚持把拜占庭帝国称为东罗马帝国,一是更符合历史,二是罗马帝国的荣光让我无限向往。“‘拜占庭’这个术语是完全现代化的发明创造…我们所谓的拜占庭帝国事实上是罗马帝国的东半部分,从332年君士坦丁堡的建立到11个世纪之后的陷落(1453年),其人民始终自认为是罗马帝国的子民。”(PⅩⅥ)东罗马帝国的荣光在于,“西方文明的繁荣有极大一部分都要归功于这座博斯普鲁斯海峡上饱受鄙夷的城市。超过一千年的时间里,这座都城伫立于此,作为东方伟大的堡垒,守护新生的、混沌的欧洲世界,之后,自诩的世界征服者们前赴后继地对这城墙发起了进攻。如果拜占庭帝国不曾存在,进攻的伊斯兰大军将会在7世纪横扫欧洲…然而,拜占庭所带来的馈赠并不仅限于军队的力量。当文明的光辉在遥远的西方爱尔兰修道院逐渐暗淡之时,文明的火种却在君士坦丁堡的土地上熊熊燃烧,时而蓬勃,时而平缓,但却始终燃烧不灭。拜占庭最伟大的皇帝,查士丁尼大帝,带来了罗马法——时至今日大多数欧洲国家的法律基础,工匠们创造了拉韦纳辉煌绚丽的马赛克镶嵌艺术,以及圣索非亚大教堂的辉煌建筑,学者们为我们带来耀眼的希腊和拉丁经典,这些经典在西方的黑暗时代几乎被彻底湮灭。”(PⅩⅦ)

  一、历史的串连

  戴克里先:将罗马帝国分为讲拉丁语的西罗马和希腊文明更根深蒂固的东罗马,建立四帝共治。威尼斯的总督府一角有褐红色斑岩制作的四帝雕像——戴克里先、马克西米安、伽列里乌斯和君士坦提乌斯一世。

  君士坦丁大帝:与马克森提乌斯争取权力的米尔维安大桥战役前夕,天空上闪耀着巨大十字架和IN HOC SIGNO VINCES(凭此神迹,助你征服),受此神谕取得战争胜利。君士坦丁在313年与李锡尼共同颁布《米兰敕令》(Edictum Mediolanense),承认在帝国内部所有宗教信仰的自由,使基督教成为合法宗教。325年主持召开了尼西亚公会(阿利乌派),讨论基督三位一体问题,颁布《尼西亚信经》,确定基督与圣父是homousios。君士坦丁堡建立成为帝国的新都城,君士坦丁在临终前接受阿利乌派主教洗礼,成为第一位加入基督教的罗马皇帝。

  狄奥多西:允许哥特人在西罗马境内定居,并让帝国军队“蛮族化”。391年基督教成为罗马帝国唯一合法正统的宗教。

  查士丁尼大帝:书封面就是意大利拉韦纳圣维达莱教堂中查士丁尼及其随从的镶嵌画。编纂了《查士丁尼法典》,对外征服光复了许多曾经属于罗马帝国的土地(贝利萨留),包括北非、意大利、西班牙,地中海再度成为罗马的内海。采取削弱、压制贵族阶层的政策,这“使得东罗马与西罗马又多了一点关键性的不同…在那些分裂、多变的王国中,没有任何一个对贵族势力的渗透采取相应对策…拥有广大土地的贵族阶级在过去的几个世纪中瓦解了不止一位皇帝的权力,掀起无数小规模的混乱争斗,使一切团结对外的力量都化为乌有。在两派混战之时,夹在中间遭受苦难的永远是贫困大众,被封建领主牢牢控制在手掌之中,与他们的土地日益紧密地捆绑在一起。君士坦丁堡则正好相反,为了最高利益,必须在最大程度上将贵族阶级限制在监督范围内,确保社会的经济的高度稳定,保证人民权益,这样才能让整个帝国的财富和力量稳步增长。”(P93)

  如果民主和中央集权是相对的政治模式,民主在当今被认为是先进的政治模式,那中央集权是落后的吗?西欧中世纪封建领主相对独立自治,被认为是当今民主的历史基础,但在历史长河中,限制贵族权利的中央集权在很长时间内被认为是先进的,如上述观点,甚至在西欧迈入近现代的过程中,英国、法国、德国等主要大国都经历了中央集权化的过程。

  希拉克略:来自北非迦太基的僭越者,取得了对波斯帝国漫长战争的胜利,但胜利的代价是两败俱伤。叙利亚和埃及重新归入了罗马帝国版图,但其始终坚持基督一性论(被正统基督教认为是异端),使得基督教内部纷争卷土重来。此时(七世纪),阿拉伯半岛上的伊斯兰崛起,穆斯林军队灭亡了波斯帝国,突破罗马帝国防线,占领了叙利亚和耶路撒冷。希拉克略的继承者“没有足够的能力将权力紧握手中,对伊斯兰世界的进攻发起有效的反击。到了这个世纪中叶,对抗敌军威胁的良机彻底丧失”(P151),伊斯兰横扫小亚细亚、北非、埃及、西西里、西班牙,占领了基督教会五大宗主教区的安条克、耶路撒冷、亚历山大。

  伊琳娜:此时(800年),查理曼大帝建立法兰克王国,由教皇(利奥三世)加冕成为神圣罗马帝国皇帝。通过加冕暗示教会是比国家地位更高的权力机构,拉开罗马教廷和世俗君主争权的大幕。

  狄奥菲雷斯:九世纪在向斯拉夫地区的传教中,罗马教皇派出传教士法兰克,君士坦丁堡牧首佛提乌派出修道士圣西里尔与梅索迪乌斯,西里尔创立了斯拉夫字母。“通过使拜占庭文化脱离希腊语的束缚,佛提乌将帝国的影响力扩大到更广阔的地区,因此在极大程度上增强了拜占庭世界各个不同地区之间的联系纽带。”(P185)

  君士坦丁七世:罗斯人基辅公国的统治者奥尔加皈依基督教,将东正教的种子播撒在俄罗斯土地上,1453年君士坦丁堡被伊斯兰攻陷后,俄罗斯继续罗马帝国的荣光,第三罗马。(见《维京传奇》)

  尼斯福鲁斯·福卡斯:牧首拒绝将抵抗穆斯林而牺牲的战士封为神圣的殉道者,断绝了圣战士的产生,同时也带来了对未来十字军东征东西方不同的态度。

  巴西尔二世:妹妹与罗斯人弗拉基米尔联姻,建立了维京人雇佣军瓦兰吉卫队。(见《维京传奇》)

  阿利克塞一世:1085年塞尔柱土耳其人攻陷安条克,1087年攻陷耶路撒冷,1095年阿利克塞一世特使与罗马教皇乌尔班二世会面后,乌尔班二世在法国克莱蒙城外发表演说,自此,十字军东征拉开了大幕。第一次十字军光复了安条克(见《诺曼风云》,诺曼人博希蒙德)和耶路撒冷,建立了拉丁十字军王国。

  阿利克塞三世、四世、穆泽福鲁斯:第四次十字军东征,威尼斯主导进攻、掠夺、占领了君士坦丁堡,拉丁十字军王国统治了57年,东西方基督教彻底分裂。

  米海尔八世:拜占庭帝国重归正统。“自1300年前的盖乌斯·马略时代以来,雄鹰一直是罗马帝国的象征…皇帝在旗帜上添加了一只金色的双头雄鹰,头上分别戴有皇冠——一个头代表临时首都尼西亚,另一个头代表君士坦丁堡。每一个看到这面旗帜的人都会在心中升腾起自豪感,认定拜占庭是跨越两个大洲的伟大帝国,目光同时注视着东方和西方。”(P300)统治期间(十三世纪),他“与阿拉贡的彼得三世取得了联系,策动他入侵西西里。彼得三世顺利驱逐了安茹的查理,然后将西西里划归自己名下”,西西里王国属于阿拉贡的势力范围。

  君士坦丁十一世:1453年,君士坦丁堡被奥斯曼土耳其攻入,灭亡。

  “拜占庭长久以来对伊斯兰世界的抵抗最终以失败告终,但帝国已经坚持了如此漫长的时间,并且也获得了无数伟大的胜利。君士坦丁堡的宏伟城墙已经延缓了伊斯兰大军进军欧洲的脚步长达800余年,为西方争取了前进发展所需要的宝贵时间。当奥斯曼大军席卷拜占庭帝国时,欧洲的发展正达到顶峰,伊斯兰大军不久将在维也纳的城墙之下退缩,奥斯曼帝国最终将放弃对欧洲的觊觎。

  君士坦丁堡的陷落或许令罗马帝国的最后遗迹也销声匿迹,但拜占庭的学术之光却是任何事物也无法扼杀的。难民纷纷涌入欧洲,带来了希腊与罗马文明残留的璀璨瑰宝。第一缕人文主义的光辉照亮了西方的灵魂,而西方也以最强烈的热情张开双臂迎接拜占庭赐予的珍贵馈礼…这些行动导致了一场复兴运动,也就是后人所称的著名的‘文艺复兴’,在这一阶段,西欧世界重新寻回了自身的根基。

  另外一些流亡者逃到了俄国,最后的自由东正教大国,试图重新追寻拜占庭帝国的梦想。众多广阔的北方土地上的国王已经沿用了拜占庭的字母系统,以及东方的灵魂…这些国王以‘沙皇’(Czar)自称,及‘凯撒’(Caesar)的斯拉夫语形式——同时以双头鹰作为自己民族的象征。拜占庭艺术与当地的艺术风格融合,继续在整个巴尔干及北方地区发展繁荣。俄国人也未曾忘记曾经沐浴的君士坦丁堡的荣光…他们深深陶醉于拜占庭的辉煌,甚至后世的领袖也是如此。这片广阔土地上的人民视曾经的辉煌记忆为宝贵财富,将历史的变迁当做深刻的教训,时至今日,这片土地仍然对西方充满怀疑和质问,就像克里姆林宫上空飘浮的阴云”。

  二、基督教 v. 伊斯兰教

  土耳其、叙利亚、伊拉克、巴勒斯坦等现代国家,似乎自古以来就有很深的伊斯兰信仰。但事实上,这部分疆域真正全面被穆斯林统治还是在奥斯曼土耳其崛起、东罗马帝国灭亡以后,离今天也就五百多年。为什么从亚历山大大帝开始希腊化的小亚细亚,拥有古希腊、古罗马文明的小亚细亚,会成为伊斯兰的深绿地区呢?通过阅读《拜占庭帝国》,我认为有两个原因:

  一是基督教内部的纷争。西方罗马的天主教,普世的基督教;东方君士坦丁堡的东正教,正统的基督教,更不要提阿利乌派、基督一性论等在基督教内部被视为异端的分支。一神教最大的弊端,在于对不同观点人(异教徒、同一宗教内部不同学说信徒)的迫害。北非是阿利乌派,小亚细亚是基督一性论,信徒们即使属于基督教,但因为教义有违正统,而被视为敌人,遭受到残酷的压迫。穆斯林进攻时,他们更倾向于投降。再加上第一次十字军东征,西欧的天主教圣战士们攻入耶路撒冷而不加区分的屠城,第四次十字军东征,同为基督徒的威尼斯人占领、掠夺君士坦丁堡。这些都加剧了东西方教会的分裂和仇视。在穆斯林大举进攻之时,基督教不是放下内部纷争一致对外,而攘外必先安内,罗马天主教皇要求东方牧首俯首称臣之后才在军事上给予东方支持。因此自始至终,都是东方站在抗击伊斯兰教的一线,最终失败。

  二是东罗马帝国和波斯帝国(萨珊王朝)间漫长战争,给穆斯林可趁之机。战争一方面极大消耗了国力,另一方面也给人民带来了沉重负担。当一个巨人倒下,另一个巨人奄奄一息时,穆罕穆德和四任哈里发领导下的穆斯林新生力量,以战争征服的方式传播伊斯兰教,而两个巨人再也没有力量阻挡伊斯兰的蔓延。如果东罗马帝国和波斯帝国以一种势均力敌的平衡相处,或许伊斯兰教不会以一种摧枯拉朽之势席卷小亚细亚、埃及、北非,或许当今世界就会有另一种面貌。

  《拜占庭帝国》读后感(八):读后感&重要人物整理

  关于拜占庭帝国 拜占庭帝国可谓是一个十分有趣的国家,一方面我们将其归为西方的文明圈,而另一方面在西方人眼中却又将其视为东方的异类。作为夹在东西方文明之间的国度,拜占庭则起到了文化缓冲和桥梁的作用,同时它也传承了自己的传统,形成了一种独一无二的文化。可惜的是拜占庭没能存活到今天,在其灭亡之后,土耳其在巴尔干和小亚细亚推进伊斯兰化,而西方则在文艺复兴里发展出自己的文化,世界被单纯的二元化了,属于拜占庭的特色文明则被彻底遗忘 现如今我们想找一个拜占庭文明的继承者都很难得到一个令人满意的答案,俄罗斯,南斯拉夫,希腊都仅仅是拜占庭文明的一丝皮毛。必须要承认的是,拜占庭文明断代了。如今我们会发现想学习拜占庭历史非常困难,就是因为我们对拜占庭的文明太过陌生,这种陌生甚至超过对于年代更早的古罗马和古希腊。原因很简单,罗马和希腊的历史是西方人书写的,他们从自己的文明出发反向寻源,写出了我们所熟悉的希腊和罗马,但是他们同时也忽略了其孕育出拜占庭文明的那些因子 西方和拜占庭,就好像从罗马出发的两条渐行渐远的线,一条开出了威尼斯,英国,美国的花朵,另一条则走到拜占庭戛然而止。学习拜占庭的历史,有助于我们更好的学习罗马,探索西方文明发展过程中所遗失的点滴 如果仅仅看拜占庭的发展,会发现它和中国历史上的宋朝有很大的相似之处。拜占庭熬过了罗马灭亡的黑暗岁月,保留了文明的种子和帝国东半部;而宋则是结束了唐灭亡后的混乱,继承了唐的文化,保留了唐的南部领土。罗马的西部被日耳曼蛮族占领建国,而唐的北部则被契丹,女贞等蛮族统治。宋需要面对的辽,金,蒙古都是后者灭掉前者,再成为宋的新敌人,而宋眼看着一个个敌人被打垮却无法统一北方;拜占庭的情况也类似,东方的敌人从波斯变成阿拉伯,再变成土耳其,自己却始终无法平定东方,就连北方也有保加利亚和罗斯轮番亮相,不知道拜占庭和宋是否可以称得上是同病相怜 不过如果看国家结构的话拜占庭要比宋复杂得多,首先拜占庭的皇帝继承就不像中国那么严格,有实力的人很容易就能成为皇帝,血统的重要程度要弱化很多,追其根源还是要谈到罗马的继承规则。如此一来拜占庭就仍会存在一批贵族和皇帝争权,这其实很像中国有些朝代的军阀,比如董卓,不过相比较而言,中国军阀把持朝政并不常见,而拜占庭的贵族问题则是贯彻始终的。换句话说,拜占庭的中央集权强度不如中国,但相对于它的西方那些还停留在封建制的兄弟们,拜占庭的中央集权就已经很成功了。另一方面,贵族阶级的存在也让拜占庭不必要面对让中国很多朝代头疼的地方割据问题,同时那些将军们的篡位也给那些腐朽的拜占庭朝廷重新焕发活力的机会,而不用付出中国改朝换代那样巨大的代价。可以说,中国朝代普遍短命,而拜占庭却能存活数千年,这与它的皇位继承制度是脱不了干系的 与同样处境的宋不同,拜占庭的军队似乎要强上很多,这恐怕也是因为拜占庭并不担心军阀割据,因此也就不害怕军队会有什么威胁。其独特的地理位置还使得它发展出了一支强大的海军,如果拜占庭和宋一样,只需要防御一个方向的压力,那么我们有理由相信它会做的比宋要更好。可惜的是,拜占庭几乎四面全是强敌,东面是最可怕的敌人波斯、阿拉伯和土耳其,北面有保加尔人和罗斯人,西面还要担心天主教的十字军,而在南面则要面对威尼斯,热那亚,比萨和诺曼人的海军。所以我们经常看到的是拜占庭的统治者在几个势力之间周旋,国家军队也在各个战场疲于奔命 对于我们这些东方人而言,很新鲜的一点在于拜占庭的宗教问题,这在我们的历史里是从未出现过的,但是在拜占庭乃至西方世界的历史中都有及其重要的影响。一切要从阿利乌派说起,也许很多像我一样的东方人无法想象为什么一个简简单单的“和子说”居然会成为西方救援拜占庭的鸿沟,为什么并派会这么困难。当然,宗教问题远远不是咬文嚼字层面上那么简单,为了方便我们理解,不妨把它看做一种意识形态的冲突,或者更简单的,一种文化的冲突。正如我之前所说,拜占庭文化实际上是一种独立于西方和伊斯兰文化的“第三”文化(只是没有保存到现在),而我们东方人长久以来的理解是天下只有一种文化,汉文化,除此以外所有的国家都应归结于“蛮族”一类。反观西方世界,三种文化并存,拥有文明的国家不会轻易被同化,三种文明间保持了一种微妙的平衡,而这些文化的直观表现就是宗教冲突。因此为什么拜占庭的人民不愿意接受天主教呢?除了第四次十字军东征的阴影以外,他们不愿意放弃自己的文化也是很关键的一点 关于本书 本书的脉络非常清晰,以时间为线索,从戴克里先一路向下讲述到君士坦丁十一世,在内容上也算得上详略得当,事情说得明白,同时也不枯燥。在关键人物的刻画方面做得也很到位,作者会给有些人专门写上一两段的评语。但是对那些伟大的皇帝做错的事却鲜有批评之词,我读完本书以后感觉每个皇帝都可以用好或者不好来评价,这点在我看来是本书的瑕疵,尽管作者很客观的把皇帝们的那些失败之举罗列在了字里行间,感情色彩上却总能分出个黑白来。也许这样写的好处是方便读者阅读吧,对主要人物有一个清楚地感情倾向会让我们读书的时候不觉得枯燥,然而这样做不好的地方在于读者会对人物印象有余,对历史记忆不足,尤其是在读其它历史书籍的时候会保留着先入为主的概念,这也可谓是有得必有失吧 另外本书的地图似乎是少了一些,只有开图几页有疆域图,因此书中一些战役的关键地点找起来就不那么轻松。相对于本书封面的精细,我们有理由期待书里会有几页彩图,这对于那些想了解拜占庭精美马赛克装饰和东正教圣像的读者而言是十分重要的 本书的一个亮点在于书下注释的恰到好处,大多数注释都不是枯燥的解释说明,而是跟本书内容相关的一点点延伸。把这些内容放到书下即会让人觉得内容丰满,也不会显得结构过于松散。盐野女士曾经提出“森林和树木的问题”让她感到为难,看了本书的注释以后我似乎是找到了一种解决之道 附:重要人物和事件整理 身份标识 R:罗马皇帝 WR:西罗马皇帝 ER:东罗马皇帝 HR:神圣罗马帝国皇帝 By:拜占庭皇帝 Q:拜占庭皇后 fBy:拜占庭女皇帝 Ni:尼西亚皇帝 La:拉丁帝国皇帝 ge:将军 mi:大臣 eu:宦官 cr:工匠 up:起义者 P:罗马教皇 CP:君士坦丁堡牧首 ca:红衣主教 pa:牧师 (以下标识大写表元首,小写表非王室成员) Pe:波斯皇帝 Hv:匈可汗 WG:西哥特王 EG:东哥特王 Va:汪达尔王 Ar:阿拉伯哈里发/埃米尔/苏丹 Bu:保加利亚可汗/沙皇 Se:塞尔维亚沙皇 Ro:罗斯沙皇 Tu:土耳其埃米尔/苏丹 No:诺曼王 Ve:威尼斯元首 Mo:蒙古可汗 En:英格兰王 Fr:法兰西王 Si:西西里王 戴克里先(R) 统一罗马 四帝共治 重组官僚体制(十二教区) 迫害基督教 退位(首位皇帝) 君士坦丁(R) 统一罗马(米尔维安大桥战役) 基督教合法化 阿利乌派(《尼西亚圣经》) 迁都 西部封建制度 死前受洗礼 尤利安(R) “叛教者” 平定高卢 统一罗马 迫害基督教 波斯战争(失败) 最后一位异教皇帝 狄奥多西(R) 《哥特条约》 基督教为国教 受洗礼 向教皇妥协 统一罗马 霍诺留(WR) 处死斯提里科 阿拉里克(EG)洗劫罗马城 狄奥多西二世(ER) 修墙 利奥(P) 与阿提拉(Hv)谈判 利奥(ER) “色雷斯人” 清洗阿斯帕尔 北非战役(惨败,巴西利斯库斯(ge)) 摆脱满族控制 芝诺(ER) 复位(巴西利斯库斯(ER)) 永远摆脱满族控制 进攻意大利(狄奥多里克(EG)) 罗慕路斯·奥古斯都(WR) 西罗马末代皇帝(奥多亚克(WG)) 查士丁(By) 修复政教关系 查士丁尼(By) 收税(卡帕多西亚的约翰(mi)) 立法(特里波尼安(mi)) 尼卡暴乱(狄奥多拉(Q),贝利撒留(ge),纳尔西斯(eu)) 圣索菲亚大教堂 东方战场 反击波斯(贝利撒留(ge),库思劳(Pe)) 北非战场 收复马格里布(贝利撒留(ge),盖利默(Va)) 意大利战场 收复西西里(贝利撒留(ge)) 收复那不勒斯,罗马,米兰(贝利撒留(ge),维提格斯(EG)) 收复意大利全境,击败法兰克军团(纳尔西斯(eu),利贝里乌斯(ge),托提拉(EG)) 西班牙战场 收复科尔多瓦(利贝里乌斯(ge),阿塔那吉尔德(up)) 色雷斯战场 抵御匈人入侵(贝利撒留(ge)) 黑死病 希拉克略(By) 篡位(福卡斯(By)) 教会捐款(塞尔吉乌斯(CP)) 东方战场 伊苏斯战役 掠夺阿塞拜疆 重创波斯(沙欣(pe),库思劳二世(Pe)) 巴勒斯坦,叙利亚,埃及被阿拉伯人占领 色雷斯战场 保卫君士坦丁堡,抵御阿瓦尔人(圣母玛利亚) 把真十字架带回君士坦丁堡 卡里库尼斯·赫利奥波利斯(cr) 发明希腊火 利奥三世(By) 君士坦丁堡战役(重创阿拉伯海军) 反对偶像崇拜,毁坏圣象 基督教内部危机 君士坦丁五世(By) “背负骂名者” 恢复小亚细亚和巴尔干的部分领土 九场胜利战役 反对偶像崇拜,毁坏圣象 宗教论战 黑死病 丕平献土 伊琳娜(fBy) 尼西亚会议(第八次基督教会议,也是最后一次) 恢复偶像崇拜 残忍杀害自己的儿子 首位女皇帝 多次军事行动失败 查理曼(HR) 首位神圣罗马帝国皇帝(利奥三世(P)) 计划同伊莲娜女皇结婚(失败) 克鲁姆(Bu) 杀死尼斯福鲁斯一世(By),并用后者的头颅做酒杯 狄奥菲雷斯(By) 拜占庭文化复兴 修建金角湾一侧城墙 扩建、改造皇宫区 军事行动鲜有成功 佛提乌(CP) 向斯拉夫人传教(圣西里尔(pa),梅索迪乌斯(pa)) 创造西里尔字幕(圣西里尔(pa)) 基督教分裂矛盾加剧 米海尔三世(By) “酒鬼” 伊拉克,埃及战场取得成功(巴达斯(ge)) 巴西尔一世(By) 杀死巴达斯(ge),篡位 建立海军 东方战场 收复塞浦路斯 萨罗尼克湾海战(尼克塔斯·奥利菲亚斯(ge)) 意大利战场 收复巴里,达尔马提亚,伦巴第 叙拉古沦陷 修复,新建教堂 晚年精神错乱,干涉儿子婚姻,死于狩猎(蹊跷) 利奥六世(By) 疑似米海尔三世之子 重修《查士丁尼法典》 安葬米海尔三世(ER) 色雷斯战场 联合马扎尔人 保加利亚联合佩切涅格族击败马扎尔人 保加利亚夺回巴尔干 西西里战场 西西里全境沦陷 东方战场 收复亚美尼亚西部 进军幼发拉底河 消灭阿拉伯海军 四段婚姻(宗教介入) 罗曼努斯(By) 篡位者,皇帝的岳父 与保加利亚和谈(西蒙(Bu)) 立法延缓富人阶级的土地兼并 东方战场 进军亚美尼亚,占领梅利泰内(约翰·库祖阿斯(ge)) 黑海战场 消灭罗斯舰队 死后权力交还给君士坦丁七世,自己前往修道院 君士坦丁七世(By) “生于紫室者” 东方战场 夺取幼发拉底河西岸,远抵安条克(尼斯福鲁斯·福卡斯(ge),约翰·齐米斯西斯(ge)) 色雷斯战场 击败马扎尔人 俢宫殿 具有很高的文学和艺术素养 东正教传至基辅罗斯 罗曼努斯二世(By) 经济文化复苏(约瑟夫·布林加斯(eu)) 东方战场 收复克里特岛(尼斯福鲁斯·福卡斯(ge)) 收复叙利亚,洗劫阿勒颇(利奥·福卡斯(ge),尼斯福鲁斯·福卡斯(ge),约翰·齐米斯西斯(ge),赛义夫·道莱(Ar)) 疑似被妻子杀害 尼斯福鲁斯·福卡斯(By) “萨拉逊人的苍白死神” 篡位(约瑟夫·布林加斯(eu)) 迎娶前任皇后(狄奥法诺(Q)) 东方战场 进军奇里乞亚(约翰·齐米斯西斯(ge)) 征服塔尔苏斯 攻陷阿勒颇 收复塞浦路斯 收复安条克和埃德萨 色雷斯战场 联合基辅罗斯灭亡保加利亚(斯维亚托斯拉夫(Ro)) 没收大量教会资产 被妻子和侄子杀死 约翰·齐米斯西斯(By) 与前任皇后阴谋杀死皇帝,篡位 平定叛乱 巴达斯·福卡斯叛乱,巴达斯斯凯勒鲁斯将其平定 色雷斯战场 击败罗斯军队 东方战场 占领巴格达 击败摩苏尔酋长国 占领巴贝克,贝鲁特,大马士革 太巴列,阿卡,该撒利亚,的黎波里投降 被毒死(巴西尔·利卡潘努斯(eu)) 巴希尔二世(By) “保加利亚屠夫” 平定叛乱 巴达斯·斯凯勒鲁斯叛乱,巴达斯·福卡斯平叛,二者单挑,前者被击败 巴达斯·斯凯勒鲁斯再次叛乱,同时巴达斯·福卡斯也叛乱 巴达斯·斯凯勒鲁斯与巴达斯·福卡斯组成同盟 巴达斯·福卡斯背叛巴达斯·斯凯勒鲁斯,并将后者囚禁 巴达斯·福卡斯被击败,与皇帝单挑,被击杀 巴达斯·斯凯勒鲁斯被释放,继续叛乱 巴达斯·斯凯勒鲁斯与皇帝和谈,叛乱被平定 逮捕巴西尔·利卡潘努斯(eu),亲自执政 改革土地法案,没收贵族土地 色雷斯战场 围攻索菲亚,失败 图拉真之门战役,中伏,溃败(塞缪尔(Bu)) 常年洗劫保加利亚城市 贝拉西察山谷战役,大胜,残忍处置战俘 保加利亚第二帝国灭亡 东方战场 保卫阿勒颇,安条克 占领的黎波里 与罗斯联姻(弗拉基米尔(Ro)) 东正教成为基辅罗斯国教 组建瓦兰吉卫队 没有留下继承人 米海尔·凯鲁拉里乌斯(CP) 致函教宗,内容触及“和子说”(利奥九世(P)) 侮辱教宗特使(亨伯特(ca)) 被革除教籍(亨伯特(ca)) 将罗马教廷逐出教会 基督教分裂 罗曼努斯四世(By) 曼齐克特战役,溃败,皇帝受辱(阿尔普·阿尔斯兰(Tu)) 贵族叛乱 内战 阿历克塞一世(By) 篡位者 达尔马提亚战场 都拉斯战役,失败(吉斯卡尔(No)) 再次进攻,失败 联合威尼斯,再次进攻,胜利(博希蒙德(No)) 再次击败诺曼军队(博希蒙德(No)) 东方战场 安条克,埃德萨沦陷 小亚细亚,叙利亚几乎全境沦陷 十字军东征开始 十字军在安条克,埃德萨,的黎波里和耶路撒冷建国 收复尼西亚,以弗斯,萨迪斯,费拉德尔菲亚 控制安条克 外交 鼓动南意大利叛乱 与威尼斯联盟 威尼斯在金角湾建立殖民地,允许其自由通航,大幅度下调关税 与罗马教会交好,推动十字军东征(乌尔班二世(P)) 与塞尔柱土耳其和谈 赋予比萨同样的权利,制衡威尼斯 约翰二世(By) “美男子” 多瑙河战场 击败匈牙利 东方战场 击败亚美尼亚,俘虏其王室 外交 维护十字军国家秩序 土耳其达尼什曼德王朝成为拜占庭属国 打猎中意外去世 曼努埃尔一世(By) 东方战场 占领安条克 第二次十字军东征失败 奥塞法隆战役,大败 巴尔干战场 吞并波斯尼亚和塞尔维亚 地中海战场 击败威尼斯海军 外交 十字军国家臣服 塞尔柱土耳其成为拜占庭属国(没有趁机消灭土耳其) 逮捕帝国内所有威尼斯人(恩里克·丹多洛(ve)) 威尼斯臣服 阿历克塞二世(By) 塞尔维亚独立(斯特凡·尼曼雅(Se)) 达尔马提亚,波斯尼亚被分离 安德洛尼卡(By) “昏君” 推进中央集权 极其残忍 伊萨克二世(By) 爱奥尼亚独立 爱琴海众多岛屿独立 巴尔干全境独立 十字军战事 耶路撒冷沦陷(萨拉丁(Ar)) 第三次十字军东征(巴巴罗萨(HR)) 解散帝国海军 被篡位,双眼被刺瞎 阿历克塞三世(By) 篡位,囚禁伊萨克二世(By)及其子阿历克塞四世(By) 十字军战事 第三次十字军东征(“狮心王”理查(En)) 第四次十字军东征(恩里克·丹多洛(Ve)) 君士坦丁堡防御战 逃跑,带走皇冠,遭到流放 君士坦丁堡沦陷 后背叛阿历克塞·穆泽福鲁斯(By) 阿历克塞四世(By) 逃离阿历克塞三世(By)的囚禁 在扎拉加入第四次十字军东征,劝说十字军进攻君士坦丁堡,许诺重金报酬 十字军东征 占领君士坦丁堡(恩里克·丹多洛(Ve)) 加冕皇帝,释放父亲伊萨克二世(By) 无力兑现向十字军承诺的报酬 十字军准备再次进攻君士坦丁堡 被投入监狱,后被弓弦勒死 阿历克塞五世(By) 篡位,勒死阿历克塞四世(By) 组织君士坦丁堡防御战,分发食物,加高金角湾城墙 君士坦丁堡沦陷(恩里克·丹多洛(Ve)) 君士坦丁堡遭到洗劫 继续抵抗,后被阿历克塞三世背叛 被十字军从狄奥多西纪念柱顶端抛下处死 狄奥多尔·拉斯卡利斯(Ni) 在尼西亚登基为拜占庭皇帝 尼西亚成为拜占庭复兴基地 蒙古击败塞尔柱帝国(成吉思汗(Mo)) 基督教传向蒙古 米海尔·巴列奥略(Ni) 借助热内亚海军把威尼斯逐出爱琴海 收复君士坦丁堡(阿莱西奥斯·史特拉特高普洛斯(ge),鲍德温二世(La)) 拜占庭复国 米海尔八世(By) 拜占庭复国 修复君士坦丁堡 文化复兴,科学发展 设计双头鹰旗 希腊战场 击败伊庇鲁斯僭主国,迫使对方臣服 色雷斯战场 成功抵御包及利亚入侵 地中海战场 与西西里王国交战(安茹的查理(Si)) 外交 试图促成教会统一(格里高列十世(P)) 利用法国国王限制西西里王国的军事行动(路易九世(Fr)) 策动金帐汗国灭亡保加利亚 被新任法国教皇逐出教会 策动阿拉贡入侵西西里(彼得三世(Ar)) 唆使西西里叛乱 奥尔汗(Tu) 占领以弗斯,布尔萨,尼西亚,尼科美底亚 拜占庭在小亚细亚仅剩特拉比松和费拉德尔菲亚 约翰五世(By) 试图叛乱夺取皇位,后陷入舆论危机 市民阶级革命,屠杀贵族 借土耳其的帮助卷土重来,成功夺取皇位 土耳其军队渡过达达尼尔海峡,洗劫色雷斯 黑死病暴发 巴尔干战场 地震震塌加里波利城墙 加里波利沦陷 阿德里安堡沦陷 土耳其进攻塞尔维亚和保加利亚(穆拉德一世(Tu)) 马里查河战役塞尔维亚大败,马其顿沦陷 达尔马提亚,波斯尼亚被洗劫 科索沃战役塞尔维亚溃败(斯特凡·拉扎尔(Se)) 塞尔维亚沦陷 巴尔干全境沦陷 外交 皇帝改宗天主教 拜占庭沦为奥斯曼土耳其属国 曼努埃尔二世(By) 安纳托利亚战场 帮助土耳其平定费拉德尔菲亚叛乱 迎娶塞尔维亚公主(海伦娜·德拉加塞斯(Q)) 东方战场 安卡拉战役,土耳其溃败于蒙古,苏丹受辱(巴耶济德一世(Tu),帖木尔(Mo)) 蒙古洗劫费拉德尔菲亚 奥斯曼土耳其崩溃 外交 向土耳其宣战(巴耶济德一世(Tu)) 向西欧求援 苏莱曼(Tu)向拜占庭称臣 苏莱曼(Tu)被穆萨(Tu)击败 支持穆罕默德(Tu)击败穆萨(Tu),随后前者统一土耳其 拜占庭再次沦为土耳其属国 与新苏丹交好,和平得以维持 穆罕默德一世(Tu)突然去世,穆拉德二世(Tu)继位 支持土耳其内部叛乱(穆斯塔法(tu)) 再次煽动土耳其内部叛乱 穆拉德二世(Tu)放弃进攻君士坦丁堡 拜占庭再次沦为土耳其属国 希腊战场 成功保卫君士坦丁堡(巴耶济德一世(Tu)) 希腊大面积沦陷 趁土耳其内乱收复色雷斯,萨洛尼卡 穆拉德二世(Tu)登基后再次围攻君士坦丁堡 萨洛尼卡,伯罗奔尼撒遭遇袭击 成功保卫君士坦丁堡 在科林斯地峡修建“六英里城墙” 约翰八世(By) 希腊战场 萨洛尼卡沦陷(穆拉德二世(Tu)) 外交 签署并教条约 得到十字军支持 巴尔干战场 匈牙利组建十字军(拉斯洛(Hu),亚诺什·匈雅提(hu)) 十字军征服保加利亚 塞尔维亚十字军撤退 瓦尔纳战役,十字军溃败,国王战死 十字军彻底失败 君士坦丁十一世·德拉加塞斯(By) 在伯罗奔尼撒的米斯特拉登基 希腊战场 利用匈牙利十字军对土耳其的牵制收复雅典和希腊北部 十字军失败后土耳其突袭希腊(穆拉德二世(Tu)) 雅典沦陷 六英里城墙倒塌 利用土耳其进攻达尔马提亚的时机整顿南部希腊 君士坦丁堡保卫战(穆罕默德二世(Tu),朱斯蒂尼亚尼(ge),乌尔班(cr)) 君士坦丁堡沦陷 拜占庭帝国灭亡 1453年5月29日凌晨4时,土耳其突破圣罗曼努斯门,君士坦丁十一世率领军队向土耳其发起最后冲锋,土耳其方面宣布其死亡,但没有找到他的遗体

  《拜占庭帝国》读后感(九):拜占庭帝国:最后的罗马帝国

  罗马帝国,西方最伟大的帝国。建立于公元前27年,在公元395年,罗马帝国分裂为东罗马帝国和西罗马帝国,公元476年,西罗马帝国灭亡,而在公元1453年东罗马帝国(拜占庭帝国)灭亡。历史上无数人研究罗马帝国的灭亡原因,那么是什么原因引起罗马帝国的灭亡及分裂?

  罗马帝国的分裂不得不说和戴克里先有关,为了广大的帝国便于管理,他任命了帝国的副帝,将帝国一分为二。理论上,帝国仍然统一,不可分割,事实上东西两部分却面临着截然不同的命运,维系两个部分的宽泛的纽带依然将今日的东欧西欧分割成截然不同的两片土地。分割所带来的后果在两个世纪之后依然不甚明朗,但戴克里先的这一举动显然已经将罗马与拜占庭世界一分为二。戴克里先的举动从后来看是弊大于利,由于他开创了二帝共治,进而发展为四帝共治。总体而言越往后,越混乱。

  在拜占庭帝国的整个历史中,帝国主要面临着宗教的分裂、蛮族的入侵、波斯的威胁以及后期的土耳其的崛起。在其整个东罗马帝国中,之所以能延续近千年时间,因为历史上出现了一些力挽狂澜的人物。他们的出现不但把帝国在错误的地方纠正回来,还不断的改革和征服。在整个拜占庭帝国中最著名的可以说是查士丁尼和他最伟大的将军贝利萨。在查士丁尼被平民包围时,正是伟大的贝利萨解救了他。正是由于贝利萨才有了后来的“查士丁尼大帝”。

  罗马帝国的衰落到了后期也是不可避免的了,各种各样的问题全部聚集在一起,即使在末代皇帝的领导下依然没有也是无力回天。东罗马帝国的末代皇帝很像明朝的崇祯皇帝,可以说他们生不逢时,即使有心改革也已经晚了。1453年土耳其人攻陷了君士坦丁堡。东罗马帝国灭亡了。

  《拜占庭帝国》读后感(十):【书评人俱乐部】缘来,你是如此陌生

  对于欧洲中世纪,我们真的了解不多。前些日子参加了【书评人俱乐部】的活动,并有幸获得了《欧洲中世纪三部曲》之一《拜占庭帝国》。

  说真的,对于这段历史,不仅是我,而且是很多国内同胞对此都很陌生。既然是陌生的,所以一切都感受到很新鲜。历史在我看来,对于今天而言,重要意义在于借鉴,“以古鉴今”永远要重于“以古讽今”。我几乎用了三个小时通读了此书,产生了三点感想:

  一是拉尔斯·布朗沃思是个会讲故事的人。尽管很多史实已经消失在无穷的星空中,但是他能够见微知著,以小见大,讲的不仅仅是史实,而是在每一段历史中人的存在感与奋斗的方向。

  二是这本书打破了英雄史观,一向以为西方是英雄的国度,在写作历史的过程中也少不了对英雄的膜拜与吹嘘,但是这本书打破了陈见与常规,写了很多平常人的平常生活。

  三是这本书有点主题先行的意味,如书名所示“拯救西方文明的东罗马千年史”,因此我们也就知道了最后的历史仍然是无法拯救的,只能是纪念,并在纪念中找寻今天以及未来!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