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人间食粮》读后感10篇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读后感 >

《人间食粮》读后感10篇

2018-04-17 21:19:02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人间食粮》读后感10篇

  《人间食粮》是一本由安德烈·纪德著作,云南人民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32.00,页数:184,文章吧小编精心整理的一些读者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人间食粮》读后感(一):我们一直对纪德误解太多

  初读纪德的作品,也终于对纪德略有印象

  李玉民曾说他身上有着背德者,异端,反动,叛逆,撒旦,魔鬼,巫师等标签,他笔下人物都那么怪,让人无法捉摸,肯定不是什么善类。就连纪德本人也说,“我是异端中的异端,总受各种离经叛道思想的深奥隐晦和牴牾分歧所吸引。一种思想,惟其不同,才引起我的兴趣。”(《人间食粮》)传记文学作家莫洛亚也称纪德是,“声望极高的神圣的魔鬼。”这样一个倍受争议的人物,为什么还“声望极高”,还让人有兴趣研究?他宣扬:“幸福属于那些在世上无牵无挂 的人,他们总是流动,怀着永恒热忱到处游荡。我憎恶家园家庭,憎恶人寻求安歇的所有地方,也憎恶持久感情,爱的忠贞……”是不是很不对劲,很不对主流品味。然而他又说,“生命美好部分往往被幽禁了,要行动,就不必考虑这行为是好是坏。要爱,就不必顾忌这爱是善是恶……总之,不要明智,要爱……”

  青年纪德继续说,“什么支配、占有、追求,何必分得那么清楚。我的心毫无布防。一个光身的孩子,就是我的欲念。鸟儿唱歌,就是我爱情声音”,“人类爱自己的襁褓,可是,只有摆脱襁褓,人类才能成长”,“你应当到现实生活中去寻求食粮”。是为人间食粮。纪德善辩,又善变,他总是站在自己的对立面,不断驳斥自己的上一部作品,就像一个精神分裂症患者,也让人怀疑他的身体里藏着多重人格。是了,纪德非常雄辩,他总是占据人群中心滔滔不绝,用自己经久不衰青春饱满热情取悦于人,让这难以匹敌的热情投影在他人身上,他的全身心精彩表演的本身已让人沦陷,至于演出什么内容,谁真的在乎;是天使,是恶魔,谁在乎。不墨守成规个性张扬而勇敢,热情自信,以及迷惑性----这也便是纪德的魅力了。

  在《人间食粮》中,纪德虚构了一名叫纳桑奈尔的人,以毫无顾忌,毫不腼腆激情投入到给这个假想人物的文字写作之中。纪德一段段文字并不完全系统,更像是语录体,围绕着人生零零碎碎。纪德本人写作初衷是想给疲软而矫柔造作的文坛带来一些清流,想让“文学更接地气,想让它赤脚大地上,感受泥土气息”,这也是书名由来,像盐成为人类生存必不可少之物。

  事实上,许多在纪德所处的年代看来很出格,很叛逆的思想如今看来都有些稀松平常,热情而激情四射的纪德放到现代,就是一个专门写青年励志书的网红。也肯定是。纪德善于以饱满的热情,繁复的意象如同意识流一般构筑属于他的理想世界,一如《人间食粮》,似诗似歌,也似散文情绪蒸腾,又似一封封情书。“我看到新的一代人上升,旧的一代人衰落。我看到,这浩浩荡荡的一代人上升,那么欢心鼓舞,走向新生活。”

  人们一直对纪德误解太多,纪德不过是一个积极向上努力活出率性的勇敢青年;一个胸中有美丽花园诗人;一个歌颂大地,歌颂乡村,散步荒野自然主义者。

  《人间食粮》读后感(二):这本书十年中只卖出500本,读完就丢掉吧,然后走向诗和远方

  那一年,安德烈·纪德47岁,他朋友儿子阿勒格莱16岁。

  那一年,纪德对阿勒格莱一见钟情,两人在瑞士度过了短暂的美好时光。这让他尝到了一生中唯一一次甜蜜真爱

  不过,当纪德返回法国时,妻子玛德莱娜给了他沉痛一击。玛德莱娜在妒忌绝望中,焚毁了纪德写给她的所有信件。而这些信件是纪德最好的作品。这件事也彻底粉碎了纪德所谓“理想爱情”的幻象。

  安德烈·纪德

  在苦闷的性与爱的冲突中,纪德变得更加懊恼,这甚至逼死了他挚爱的妻子。于是,他再次选择了出发和离开,在漫漫旅途中寻找纯粹的生命体验,感受一切真实事物。“从随便什么地方出发,离开你所在城市你的家庭、你的卧室和你的思绪。”在《人间食粮》序言中,法国作家纪德如是写到。

  值得一提的是,《人间食粮》首版于纪德28岁之时。尽管时光流过近20年,但横亘在纪德内心欲望不降反升,这也是他生命最深处的整个世界,真实、冲动,不受约束、不计后果

  而《人间食粮》写的便是这种“欲望”——

  是食粮挑动出的饥饿感,

  是纯粹的感官世界,

  是爱、自由快乐

  是走进无涯荒野,走向生活的无数种可能

  是追随自己的内心,按自己的意愿度过一生。

  一、抛开生活中所谓的优越感,满怀激情地走进人世间美好的事物中

  《人间食粮》写于纪德大病初愈之时。

  1893至1894年间年轻的纪德前往北非游历,不幸在埃及染上了绝症肺结核。他万分绝望,自以为命不久矣,但结果奇迹般地恢复了健康。于是,在写《人间食粮》时,他以漫游非洲为线索,描摹异国风情,抒发人生感怀,表达出激越的热情,热忱地拥抱生命。

  但当时欧洲文坛大行矫揉造作之风,万马齐暗,《人间食粮》这种“接地气”的文风与其格格不入,没有一个评论家谈及它,这导致书出版后彻底失败。十年中,这本书只卖出500本。但在一次大战之后,这本书不胫而走,风靡西方,让人们感到振奋和鼓舞,成为众多青年人的枕边书,并影响了好几代人。

  书中,纪德虚拟了一系列人物。

  梅纳克和纳桑奈尔。梅纳克唤醒了纪德的流浪之心,而纪德也要引领纳桑奈尔飞向辽阔原野。因为一切美好真实的事物,都散落在莽莽的大自然里,都生长在我们的旅程中。一路上,你能看见沐浴在晨光中的广袤田野是多么纯美,你能在蔚蓝的湖泊中摇荡波光,你能对每一丝明媚清风的爱抚而微笑……你会抛开生活中所谓的优越感,满怀激情地走进人世间美好的事物中。

  “去行动吧,不要评价行为是好还是坏。去爱吧,不要担心是劫还是缘。”纪德呼唤着。行动也许消耗着我们,但也让我们焕发出自身的光彩,也让我们的灵魂更加炽热地燃烧。我们读到海边的沙滩是多么柔软远远不够,还要光着脚亲自去感受。因为一切没有直观感受的知识都没有用处。

  这就是欲望,一种源自爱的欲望。

  一切事物因为有爱而色彩斑斓,一切美好的事物也因有爱而更有光彩。

  二、永远心向远方的人才是幸福的,心灵也将获得解脱

  如果陷入等待和沉睡之中,大地和天空对我们不再有任何意义

  如果周围的环境和你越来越像,或者你越来越被周围的环境同化,那你就再也无法从中获得什么益处了。

  永远别回头品尝昨日的甘露

  永远不要在未来找寻过去的影子

  到远方去吧。幸福就像路边的流浪者一样,随时随地都有可能出现在你眼前。你可以像纪德般,在任何地方休息,睡在田地里,睡在平原上;看见黎明掀起涌动的麦浪,乌鸦从山毛榉树林中飞起;清晨在草地上用露水洗脸,在初升的太阳下晒干被露水打湿的衣衫;偶遇赶着牛车的人们,唱着庆祝大丰收的歌谣满载而归

  你还可以通过飞行的姿态辨认出昆虫,根据鸟鸣判断出鸟雀的品种,从女人在沙滩上留下的脚印揣测出她们的容貌;可以体验到所有形式的生命,比如鱼类的生命、植物的生命。你可以成为一个伟大的诗人,对万物和谐了然于心。生命中这样美好的瞬间是不可替代的。

  纪德说,“所有那些我们可能会去生活的远方!都是幸福自由生长的地方!”

  是啊,天亮了,打开一扇门,到辽阔的原野上去吧,去探寻未知的美丽天地吧,去近距离观察每一样事物吧。在我们心向往之的远方,我们的心灵将获得解脱。

  我们相信光明已经来临。

  三、生活有千百种可能,你要去寻找自己的生活

  “丢掉我的书吧,千万不要在这本书中寻找满足感”,纪德在《人间食粮》的“尾声”中告诫到,“生活有千万种可能,这本书仅仅描述了其中一种。你要去寻找自己的生活。”

  是的,有人喜欢流浪者的生活,喜欢放牧人的生活。

  是的,有人喜欢把卧室当成最安全的避难所。

  纪德在书中阐述的观点并非真理,也不要相信有人能够为你找到你所希冀的真理。“现在丢掉我的书吧。从书中解脱出来吧。”纪德反复说着。毕竟行万里路的纪德,最终还是回到了法国故乡,因为漫漫旅途让他明白,走到哪里都逃离不了这个世界。我们仍要面对日复一日的生活。也诚如他所言,我们要因读了《人间食粮》而对自己产生兴趣,继而对其他一切都有了更大的兴趣。

  换而言之,我们要保持对生命的热爱,保持对一切美好事物的强烈求知欲望,去走自己最喜欢的那条路,把自己塑造成天地万物中那个不可取代的人。

  “生活不止眼前的苟且,还有诗和远方的田野。”许巍的歌声在深夜里不断悠扬此时此刻,一颗滋味浓郁果实落在了我充满渴望嘴唇上。这是生命的意象。

  微信公众号:每天为你读书(mtweinidushu)

  《人间食粮》读后感(三):历尽山河不足,仍忆当日风月

  这是我今年读过最难读的书,之前尝试读过一次,可惜没有成功,中道崩殂。第二次读的时候多次昏昏欲睡,等睡饱后再赶快趁着精神头读下去。其实这一次也想放弃的,心中一直有个念头告诉我,我不适合读这本书,但我又想趁着年末赶快读完,凑完计划。于是我采用了一个特别方法——速读,这本书实际文笔优美,应该仔细品味,可我就是很快地读完了。

  所以这到底是一本什么样的书呢?我至今还是说不明白,在我速读完后,其实对大部分内容是记不清的,但却对其中的感情尤为记忆深刻。纪德在书中那种对生活的爱、热烈洋溢的爱弥漫在字里行间,他毫不吝惜自己的感情,四处挥洒、尽情宣泄。他让人们放下书本,然后出发。就像一个对世界充满憧憬年轻人不满足于书中对世界的描述,或者认为书中的文字限制了这个世界,于是他要自己出去走走,看看这个世界。就这样,他兴奋地、迫不及待地向别人讲述着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感,毫不节制、毫无保留地表达自我。是的,我读着本书的感觉就是这样,他需要向一个人倾诉,于是有了纳桑奈尔,整本书不过是写给纳桑奈尔的信。但是信又不准确,尽管是大段大段的文章,我更认为他写的是诗。因为他的思想是那么的开放心绪是那么的飘忽不定,随想随写,自由而美好。

  但纳桑奈尔也不过是他虚构的,他实际上还是在说给自己听,而这些话也不过是近乎梦呓的喃喃自语。他去了很多地方,虽然我不知道他是否真的去过,但他就是迫不及待地将这些地方的事讲出来,讲给纳桑奈尔听,讲给自己听,讲给你我听。“永远不要在未来找寻过去的影子。每时每刻都是全新的,把握住每个瞬间吧,不要为快乐事准备什么。”这就是一个年轻人,一个去追寻快乐、拥抱欲望的人,一旦决定出发,就会丢下一切,把握当下。就像纪德在序言中说的,这不过是他青年时候的作品,里面的价值观不可能陪伴一生,人的想法会变,但他知道的是要追随自己的内心。是的,尽管不是每个人都要出发,但一定要追随自己的内心。

  最初知道这本书是在衡中的语文范文里,《人间食粮》和《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堪称两大引用标准书籍。十篇作文有九篇会引用这里的话,九篇里又有八篇会在开头结尾用上。当时的我对《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和《人间食粮》的态度截然不同。对前者,在书名和尼采的双重作用下,莫名觉得高大上,而对于后者,在那里学生不乏有引用白落梅、安意如这类垃圾话语情况下,尤其是见到安德烈·纪德这个名字时,默认划为了地摊文学的范畴(特意查了一下,龙应台写过一本书叫《亲爱的安德烈》,对龙应台及其作品的不屑使我看到类似的名字时,就主观上先给了一个坏印象)。后来不知道过了多久,又是什么机缘巧合,我再次接触到了这本书,然后发现这是一本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写的书,我必须要为我的愚蠢无知忏悔,于是我买了这本书。

  这本书没有那么容易看下去,就像《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也不是那么好读一样,我是不相信衡中有多少人读完过,但这却不妨碍他们在作文中做出一副熟悉样子随手引用。这是一件可悲的事,一个作家不以人格作品传世,却以某几句话活在作文中。我不由地想到鲁迅先生在《“题未定”草(六至九)》中写的,“譬如勇士,也战斗,也休息,也饮食自然也性交,如果只取他末一点,画起像来,挂在妓院里,尊为性交大师,那当然也不能说是毫无根据的,然而,岂不冤哉!”“还有一样最能引读者入于迷途的,是‘摘句’。它往往是衣裳上撕下来的一块绣花,经摘取者一吹嘘或附会,说是怎样超然物外,与尘浊无干,读者没有见过全体,便也被他弄得迷离惝恍。”“自己放出眼光看过较多的作品,就知道历来的伟大的作者,是没有一个‘浑身是‘静穆’’的。陶潜正因为并非‘浑身是‘静穆’,所以他伟大’。现在之所以往往被尊为‘静穆’,是因为他被选文家和摘句家所缩小,凌迟了。”我相信安德烈就是这样一个被“凌迟”了的作家,不过很可惜,尽管鲁迅先生明白这个道理,尽管近来鲁迅热度不减,只言片语在人们之间流传,也改变不了他被“凌迟”的现实。在我看来鲁迅先生有两大不幸,一是被捧上神坛,二是形象被窄化。正是因为一个人被窄化,才更容易被捧上神坛。一个人有高度,同时也应该有宽度、厚度,才是一个真实可触的人。

  说着说着就偏了题,最后还是拽回来吧。纪德自己说“这是一本关于逃避和解脱的书”,可这本书却教会我要热爱生活,就像书中说的,“当你读完这本书时请丢下它,然后出发。”

  看不懂又有什么关系,就像去游历美景,不必记得什么景观古迹,结束行程后,躺在大床上,坐在书桌旁,仍有着那天的微风和阳光可回味就足够了。

  2017.12.26

  《人间食粮》读后感(四):欲望、感知、快乐和瞬间

  纪德的这本《人间食粮》看得我是欲仙欲死、头晕脑胀。想起自己看尼采和屈原的感觉。不过还是尼采和屈原的感觉更好看一点。《人间食粮》名为之游记散文,真是深得以前老师教导的所谓形散而神不散的精髓。主要通过梅纳尔克和纳塔纳埃尔对话的形式描述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感。感觉想看懂的话还是要反复看几遍,深深玩味一番。我就不自量力,在这里抛砖引玉,谈谈自己的读后感受。 “但愿本书教你关注你自身超过这本书,进而关注一切事物超过你自身。”这是作者纪德在序言、引言、结束语里面反复强调的一句话。就拿这个当我们解读这本书的钥匙吧。 欲望,在书中反复出现。忍耐饥渴,最后一次性释放,享受这种快感。能这种意象,让我想起不知在哪看到的说罗马人的生活:拼命吃,吃饱了把呕吐出来继续吃,吃已经变成为吃而吃了,而不是看作一种维持生机的手段或者无节制的满足自己的口舌之欲。纪德所说的欲望与此种行为有何不同?主要是目的不同吧。“总受欲望的驱使走向新的境地”,新的境地也就是人生新高度,人生新发展。人要全面发展,何为动力?唯有靠欲望支撑了,不让自己的欲望得到满足,为何要发展? 感知,是人生存的基础。靠感知才能与周围环境互动。唯有感知才能让身体的欲望得到满足,才能让身体得到快乐。要了解上帝(真理)感知也是基础。上帝存在于万事万物之中。眼耳鼻舌身意,种种感知器官,只有经历过,才能沧海难为水。 快乐,人生的真谛。人生苦短,如果没有快乐,人活世间还有什么意义?一切都是为了快乐,纪德把生活的目的定位于快乐。 瞬间,一切都是瞬间,生活就是由一个个瞬间组成的,把每一个瞬间过好,人生也就充实了。纪德反复强调要抓住瞬间:“我感觉自己生活在一种不断更新的瞬间。”这个瞬间我更熟悉的表达是当下,不由想起孔子所说的“仁远乎哉,我欲仁,斯仁至矣”。抓住瞬间,就是要把自己的全身心投入到每一个瞬间,活在当下。玩的时候全身心去玩,调动自己的全身心感知去享受。工作的时候也要全身心投入,心无旁骛。看到瞬间我为何会想到孔子的那句话呢?因为在这个瞬间,你可以表现很好,成为一个仁人,但下一个瞬间呢?这就要修养了。“一个人做点好事并不难,难的是一辈子做好事,不做坏事”,都是同一个道理。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