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私房书》的读后感10篇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读后感 >

《私房书》的读后感10篇

2018-04-19 21:34:02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私房书》的读后感10篇

  《私房书》是一本由简媜著作,九州出版社出版的224图书,本书定价:25.00元,页数:2016-11,文章吧小编精心整理的一些读者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私房书》读后感(一):静心听书

  这本书分为了5章,可这5章却不为文章,而是如作者所说:以时间为轴分为5札,在不断的春夏秋冬交替里,不同的札记分别上演了不同的故事

  第一札 与岁月同等心跳 是在岁月的流光里观赏着美,欣赏美学蜕变

  第二札 险滩 是在叙说着文学风骨魅力,这一章对我记忆尤深,此札的用语时而跌宕宏伟,时而婉转低回,每次读这一札都会像一口在我灵魂里的铜钟被深深地撼动,给予我心灵上的触动

  结尾的三札,分别是 寸土 远山有灯 旧字,这三札仿佛是作者对自我世界,自我精神的反复揣摩,这三札不仅仅时而掺杂着对旧人的怀念,对过往事件思考反省,更有着对于生与死得自我感觉,文学永垂不朽的三大主题:美 生 死 在此书之中也都以作者个人观点表达淋漓尽致

  相比较其它散文,简媜这部书却不似散文,更是一部随笔,却也更像是作者心里所想的心得,此书相比较以往其他作品,对我个人而言,少了些许寄情,多了些激情,更有穿插着对于当下作品的几句评论

  此本《私房书》不管是在笔法,还是在意境上都有所超越,有所联想,这些联想有时运用于生活中细小之事,所表达的意义却都像在枯叶下面隐藏得松茸,就比如起书中所说:乡下人趁农闲在稻埕搭草寮养菇,偶尔也上山采菇。养的菇为活计,采的菇煮水充饥。给人看的文稿是养菇,不给人读的,是采菇。

  然而对我而言这本书却不易阅读,在嘈杂人间,若是一个激情四射,热火朝天的人可能会读不下此书,这本《私房书》应该在内心平静时候细细品,而不是心烦意乱时泛泛读。此书在众多的意象里细细品味这本书,就是在兮兮的品味一个人的世界。

  我始终羡慕作者能有一双多么美丽眼睛,不,是多么会发现美丽的眼睛,在轻缓得语调中像一股清流,即使这本书有些许激荡得地方,但这依然没影响到此书的格调。一段段简练的文字,不似一本书更像得是作者的私房话,这私房话用唯美得意包罗万象,这是一部值得仔细阅读的书。

  《私房书》读后感(二):乍见琉璃

  简媜是那样的作家,惯于像史诗那样壮阔昂扬声势浩大叙述,像戏剧那样尖锐激烈辗转叹息地叙述,像诗歌那样轻盈明朗旋转跳跃地叙述,像散文那样平坦坚实回甘有味地叙述,像小说那样沉郁绚烂井喷式爆发地叙述。

  她的《四月裂帛》全然是一首铿锵流丽的史诗,当年初见其文的我惊为天人日日瞻仰,记忆之深刻甚而达到张口即出的地步。此后读她的书一发不可收拾,只觉篇篇皆有壮烈与婉柔之处,如她笔下木棉,壮的时候轰轰烈烈摔成一个死字,柔起来清清淡淡,好似无话可说。《女儿红》折边里写她笔下一贯摇曳恣纵,自成风格,其血色旺盛过人,却始终维持着一种从容学院气息,可谓精准

  现在再看《私房书》,便觉固然称不上她功力深厚的作品,却是我所读过的简媜最接地气的一回。《水问》里的她少女情愫青涩缥缈,《女儿红》里的她血色旺盛摇曳恣纵,《只缘身在此山中》里的佛法求缘更不用说,简媜的书从来适合焚香品茗阅读,端得无话可说。然而《私房书》却书如其名,更像是,某时某刻,某种叙述的欲望上来,私心想要诉诸文字,又懒于长篇——她在我印象中一向是个高产的作家,故看到这样的札记,许多未成形的吉光片羽,竟莫名有几分亲切——

  好似晴空之中乍见琉璃,忽然窃喜,忽然悲哀

  因为谁都有过这样的时刻,某一个瞬间,像深海中的鱼类迫不及待地噼噼啪啪吐出柔软摇曳的水泡一样突然、突然之间就,充满了强烈的叙述的欲望。这种叙述的欲望,它本身就有颜色、有味道、有形状、有感觉。它也许是一缕旧衣物气味,一个似曾相识符号,也许是一句歌词一行玩笑,也许是某一日的地铁上,突然闪现的一个引人遐想面孔——有时候,它是一缕尘埃,轻且飘渺捉摸不定,在某一个时刻突然降临心头,然后弥漫得到处都是,让你陶醉并且熏熏然,不知所止亦不知所终;有时它又像是一枚突然砸下来的石子,砸得人头破血流,四顾不知所措;又或者是一尾鱼,在手心里扑哧扑哧着就不见了——

  然而,更多的时候,你希望它是一本书,条理分明井然有序样子,可以循着索引一页页啪啦啦地翻开,然后,小声地骄傲地,逐行念出声来。

  ——它曾经是,我心中的琉璃,不忍舍弃的吉光片羽,心灵工程日夜动工的辙痕,人情文事之间辗转徘徊的浮绘,布满星空精灵偶尔敛翅书写,灵光满地。

  人们总以为,作家必得将笔墨落在某些实处,某些绵密之处,某些寂然而不清冷之处,去最大限度地贴近生活,拨开浮云表面的冗杂泥絮,扎进生活的骨髓里,贪婪地吸尽每一滴浓稠如墨的血液。这样看来,《私房书》讨巧的形式似乎算不得严肃的文学作品,但我愿意将其理解为裸露的、未经打磨的灵感,被记录下来的有形状的叙述欲望,形状斑驳的各色琉璃,字字句句充满了乍见之喜,就像——

  就像两只透亮的水晶匙铿登一声,太过干净句子,唯有作为札记,孤零零地惠存。

  有时候我想象作家的内心活动丰盛玫瑰,内心的树,明亮园林。怎样用一种简明的语言道出花朵打开的每一个细微声响,像是河水一样长流不息的痛苦暧昧,无望的等待,远处笔立的值得亲近的建筑。生活是很多个这样的夜晚过去,新的黎明来临,然后又是夜晚。在这样无边的广阒里,人会陷入一种美丽矛盾;既清楚自己的心不可能属于此地,不可能久留任何地方,又渴望温暖年轻在风中跳动心脏。就是这样:你站在大地上,但是你渴望着星空——渴望更为丰饶的生命

  《私房书》可能是,这样一种美丽矛盾的综合体,有时徘徊于云端,有时在世间逡巡。有时你看她不厌其烦地写云:“今天的云懒懒的,像一名女人摊晒在染青被上。”“天空满了锦衣绣襦,水淋淋地叫缠着。”

  有时她又一本正经感慨人事,形容一人淡,说的是“像秋凉出门,忘了长衫换短衫”,形容一种物是人非,竟也恰切得无话可说:“难堪的是,峰回路转之后,发现昔日歃血为盟的人,已在路旁奄奄一息。”

  有时长篇写到一半,开始撒娇犯懒:“不想写了,想慵懒度日,与云翳说谎。看到案上一叠齐整雪白的稿纸却又怦然心动。好像有人将春田犁得那么美丽,我不得不惭愧地插秧。”

  有时又突如其来地、认命一般地,写起了札记:“有些迫不及待的短句,突然在天空的云尾挂单,在沐浴的澡盆闲荡,在晾衣的衣架跌落……我不知道如何收留它们,只好都记下来。这些不速之客。”

  我最喜欢的一段,是种种不需闭眼即能勾勒出的平淡情状:“常常想起非常久远的小事,像一片枯黄的竹叶飘在井池上,如何慢慢浸软,像燃薪之时,灶头冷锅如何吃进第一口热。不知道为何想起这些,记忆也像一条无所不容的溪河吗?季节风之后,翻出沉淀着的光和影。”

  乍见之琉璃,晴空之中,它何等美丽。

  《私房书》读后感(三):再读简媜,那留白有一些也满了

  这里有关创作,她说从事创作可有三个阶段,一阶从流自然,礼赞乡园;进阶体会历史,省思民生;三阶化做尘土沉埋于时间,抛开万物,如星般恒留。再读简媜,折服徜徉在文字背后的思考,那“噙着清泪的文学”是不变的制度,如生与死的规律长恒。

  这本札记里所提及的三阶各有着墨,不乏有写景绘季节山色的小段,如:“昨夜的云是白的,靛空踢了被,云大块地游移。昨夜的星像银屑,月是半枚下弦,像殷商传下来的青铜镜。看着,耳边仿佛有人击敲。”我们读到她的文字是活的,赋予性情灵动可爱;下笔惜炼,不加赘累。文学素养思想境界合起来,化而成这般字句珠玑。

  于民生事事多有提及的《好一座浮岛》看过之后,对简媜的了解果真是片面了。书中她下笔犀利着实让人印象深刻,看不惯之人一一落得灰头土脸麻木不仁城市人,欺世盗名的政客纷纷丑陋现身,不留情面,批判讽刺之余看出她关怀责任。《私房书》自也有多历史民生之事,只不过更为清描寡淡,或悲或喜都也自然,看破不说破,尽管如此,也藏不住剑鞘留下的锋芒

  再者就是创作的最高境界了,那是脱离常态的,是客观本质的存有。我想在一切我们的话题讨论之中,贯穿在话语里的都会是我们的个人经验塑造出的意识形态来解析周遭的问题。文学与科学是有同理的,也说明于此,是不在于感情色彩基调上的丰富,而站在公理之上的表达,谁能说的上是对与错,时间涤荡这一切。

  《私房书》里,她把每一句都化为箴言,她穿过了曲径通幽处,参透了禅房的经文,即便她并不在意宗教信仰,用回味深省的文字留给每一个滩头上的人。“纵浪大化中,不喜亦不惧”,陶渊明的情怀被她也玩改了一番,她说:“忽然窃喜,忽然悲哀”窃喜自己在大化流变的世界“摊成稿纸,让岁月前来点苔”;悲哀这世界并非理想美好,生存其中不喜不惧的情怀,难能立世。她不想留下关于自己的事情,所以不会有她的传记。而关于自己,她在《寸土》里有写到:“夸父逐日、誓鸟填东海、愚公移山,都是寻觅寸土之下的寸金。我也从这个角度看我。”

  这里书中有很多留白她愿意留给读者,再读简媜,那些留白会慢慢写满。这些札记中我最爱的一句也出自《寸土》 :

  “把远处的星光化成近处灯火的人,永远回不去星子。”

  《私房书》读后感(四):冷记忆

  “在自己面前,需要有无限的时间开始思考,需要有无穷的能量做出一个最小的决定。”法国哲学家鲍德里亚在《冷记忆》里这样写道。面对生活种种,简媜和鲍德里亚做了类似的事情,不仅同样用散乱的词句包裹忽隐忽现的灵感,还结集成册化为一本薄薄的私房书。

  这本私房书收纳了三百三十二个思想碎片,既有文学绘述,又有哲学沉思,可以说这是专属于简媜个我的“冷记忆”。在书中,她谈论自然大化或者一朵小小的云、生命无常或者一份潜在的姻缘,创作心得或者一杯早晨的暖茶。就像摄影师相机留住瞬间,简媜用纸笔把独处的岁月和梦写得永恒

  正如简媜写到的,“看这些札记,更知道他们之所以成为他们。”读起《私房书》,也更能了解在散文创作之外的简媜。一九八七年九月到十二月,简媜不过二十六岁,她有着这个年纪常有的敏感困惑,或是去见迟暮友人时的犹豫不舍,或是对楼上顿足之人的无奈接受;又或是面对山野游云的自在悠闲,或是思考社会未来勇敢预言。这么说来,这分明更像是简媜的微博,并且也的确不能被称为作家的创作,而首要的是身在造化之中的人的语言。

  她念及旧情:想起以前爱过的人,像从别人的皮箱里瞥见自己赠了去的衣服,很欢喜的一件,可惜不能穿。

  她提到美:美是无法收留的,最美的是面对神秘宇宙时泫然欲泣的心情;最美的是近乡的那一霎情怯。至于,想要纵身自焚去爱的一人的情操,已不是美之一字能指涉。

  她描述夜空:昨夜的云是白的,靛空踢了被,云大块地游移。昨夜的星像银屑,月是半枚下弦,像殷商传下来的青铜镜。看着,耳边仿佛有人击鼓。

  她写到存在:一粒稻谷嵌在黄泥上,犹能导出整个夏天的酷热;一粒橘掂在掌中,还称得出全年雨水重量。一个人平平凡凡地活过了,一万个人平平凡凡地活过了,人类的史册才能逐字逐句写下去。最单纯的存在里,常能照见宇宙运行的足印。

  她谈及父亲:从束手无策到现在与大化偕走,能做的,只有一副不净不垢的心肠。若果事实无可挽救,他真的必须遭此横逆,让我做他的眼、他的杖,走最后一段不厚不薄的路。

  这些句子像温婉的箴言,又像无题的诗歌,松散装点在每一页的下部,其上的空白留作我们的评说。它们无头无尾,破碎美好,但又能从中拼凑出简媜山居生活的景象

  晒着太阳,喝着茶,我读完了这本《私房书》。简媜的文字具有穿透性,关于生命与生活、自然与现实、人情与人事的简单勾勒,时隔二十几年来看,依然有着文字沉积后勃发出的生命力。合上书,我恍然有了这样的错觉

  世界是否早已经破碎,若不是,必定是简媜将它们逐个打碎的。

  2016.12.18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