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好一座浮岛经典读后感10篇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读后感 >

好一座浮岛经典读后感10篇

2018-04-21 20:04:02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好一座浮岛经典读后感10篇

  《好一座浮岛》是一本由简媜著作,九州出版社出版的312图书,本书定价:38.00元,页数:2016-10,文章吧小编精心整理的一些读者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好一座浮岛》读后感(一):弱水三千,好一座浮岛

  经常在读者一类的杂志上见到简媜老师散文,甚是喜欢。喜欢她的文风,喜欢她的句子中的睿智态度记忆深刻的是“像每一滴酒回不了最初的葡萄,我回不到年少。”,还有“深情即是一桩悲剧,必得以死来句读。”。这次读到她的《好一座浮岛》,亦是欢喜

  评论这本书,说兢兢战战是夸张,但是感觉,像一位学生,评论教授的书一样,中气不足。我先说下对书名个人见解吧,就想被应试教育语文考试有些题目要求的那样,浮岛实指应是台湾,虚指呢,人的一生好似一座浮岛,在光怪陆离物欲横流社会漂浮。社会在发展同时,也会出现一些问题两岸皆是如此。这本书,是简媜老师对于这些年自己在台湾所看到的一些不理解,甚至痛恨的事情,来了一次梳理与讽刺

  我感觉简媜老师在回想这些事情,怀着疑惑,甚至生气复杂的心情,说一句:“好一座浮岛”。

  请注意,我没有用叹,用的是说 这本书的封面以及封面语我大部分认同喜欢的。比如,“文字一改往日的酒红丝绸质感,进入黑色麻衣时期”,但有一句,我只赞同前半句,后半句不认同。原文是:"她从一个成熟角度观察世事的沉浮,叹息人到中年的无奈。我觉得,以简媜老师的性情,就算知道,岁月流逝改变容颜,某些风气自己除了用文字驳斥之外也无能为力之外,也绝不会轻易的用无奈叹惜的字眼的。

  承认这是事实,但不会使用略显悲观的字眼。至少我读到的简媜老师。

  那我在这本《好一座浮岛》中读到了什么?

  嬉笑怒骂,不失风雅

  我觉得在评论自己不理解,不喜欢,甚至是痛恨的事物时候,能够冷静克制,并不容易,能够清楚表达自己的喜恶态度,有不失体态,亦是困难。简媜老师做到了,而且嬉笑怒骂,不失风雅。

  在“我有惑”的章节里,简媜老师依次写了肥软工程,有染等一些列自己对于对台湾的一些现象困惑。读来更像是时评,可是读罢却也让人忍不住要笑。比如她在肥软工程中说,“还好,我立刻清醒刀子般锐利的看穿了陷身于肥软工程的男男女女不止把钱捧出去,连脑袋也一并进贡了”她说女人活在别人的评价里,会陷入一种循环,最终是‘等你有办法白回来了,你也肥回来了’,怎么说呢,如此讲道理,读罢掩卷而笑。还有在有染中,写到,“没错,他要染你的头。当他开始介绍什么品牌''什么颜色时,你才恍然大悟人家真的只想染你的头。”这像是一种略带忧伤的调侃。开头的这些,讲的了现实情欲之类的事。简媜老师在文字尺度把握上,十分精准

  针砭时弊, 巾帼性情

  懂幽默代表不会生气。简媜老师也是一位性情中人。如此,她才会说新闻绯闻愈演愈烈,像一个大澡缸,她对此,深恶痛绝“”,又比如‘其实最爱这块土地的是 黑道和不肖民代一块土地剥三层,最后回填有毒金属医疗废弃物及垃圾。谁比他们更爱这块土地?肯定没有。用时下网络用语,这就是啪啪打脸的节奏啊。简媜老师对于当权政党政客的一些虚伪行为,毫不避讳的加以痛批。

  坦率坚持,冷眼热心

  简媜老师的坦率,是一种让人感到亲切天真坦率。就想他在文中提到的,他讨厌一个字。biang,认为是想象力匮乏头疼“非常”使用过度,认为用“非常娱乐”是一种非常非常没创意说法,她笑称自己这是把自己闷在发霉的文字仓谷里。我觉得这是一种文字洁癖。我觉得自己也有,但我毕竟是年轻人,跟数码等打交道的比较多,我对于网络流行语,部分接受,部分,坚决不说,就像上文的啪啪打脸,卖萌之类的,我还是偶尔会说的。

  虽是疑惑,却见态度。简媜老师的疑惑,更多的是作为智者不理解。时下太多人的不明智的行为,过度减肥,一味情欲,一窝蜂潮流。自己不应该做自己的主人吗?却简媜老师的态度。这也为我提供了参考意义解决了我的困惑。比如她对爱情的态度真正的爱情应该是蒸发的过程,当其结束......伤口虽痛,但不出恶言,不留秽字。如果不是真正的爱情呢?那么,就像啃甘蔗吧,甜虽甜,但有永远吐不完的渣渣。读来,一句话点醒梦中人。

  生若浮岛,隔岸观火

  简媜老师也是一位有着公共知识分子良知的。她有着隔岸观火的透彻,有着责任心所以她也气“我气自己生不逢时,成为后代子孙数罪这一段台湾历史时的沉默共犯”。她为此呐喊过,却仍有愧疚,这或许就是一个位卑未敢忘忧国的担当吧。

  人其实是一个多面体,书依然我能力有限,谈简媜老师的书,就谈这一章吧,因为此刻已然后劲不足。

  我虽年轻,但也经历了些许波折有感于此,用下面的话结尾了。

  沧海横流,生若浮岛,弱水三千,只取一瓢,个中滋味,只言”好一座浮岛“

  《好一座浮岛》读后感(二):生在“浮”时代

  文/河北小珊 评《好一座浮岛》

  初见这本书就被吸引了,简单的不能再简单的封面,方方正正写着“好一座浮岛”五个大字,到颇有一番“采菊东南下,悠然见南山”的怡然自得。不浮夸、不做作,返璞归真是我对这本书的第一印象。翻开书封,看到了作者的小像,银色头发梳得整整齐齐,身上的衣服也是得体大方整洁的很,俨然一副资深学者样子,那种心中自有分寸、不受外界干扰决心自信由内到外散发出来,让人心敬意

  之前没有读过老师的作品,因此在读书前做了一点点功课,简媜老师出生在台湾宜兰县一个叫做武罕村的地方,宜兰县三面环山,一面太平洋,而武罕村就隐藏在这山峦海洋之间,这里原野辽阔风俗醇美、人情浓厚俗话说一方水土养一方人,生活环境后天的生活经历成就了简媜老师真实的性情。

  《好一座浮岛》是作者积累十年的转型之作,她往日的作品一般都是清新温柔型的,诸如“认识你越久,越觉得你是我人生行路中一处清喜的水泽,几次相忘于世,总在山穷水尽又悄然相见,算来确是一种不舍”,亦或“若我看倦了风景,走累了路。你是否,愿意变成酒色的石头,让我把余生靠一靠”。而《好一座浮岛》却一改往日风格,用以犀利和幽默的眼光看待世事的浮沉,正如她在本书中提到:“我感觉这书进入黑色麻衣时期;入味,乃动了肝火之故,某些篇章甚至有焦味。”简媜以冷静的目光审视这个世界,以更锋利笔尖刻画这个时代,她从一个成熟的角度观察世事的沉浮,叹息人到中年的无奈。

  书中提到的这些发生在“浮岛”的诸多现象,其实并非是“岛上”的专利,在整个社会都是普遍存在的,比如当下社会女性减肥成风的现象,每个女孩子,不论胖瘦,都喊着减肥,在我生活的地方,减肥火爆到几乎每个乡镇都有至少一家减肥机构,点穴、拔罐、果蔬、牛奶各种减肥方法更是让你眼花缭乱说实话,身边减肥的多,最后达到满意的体形的少,正如书中所说,瘦下去了,胸就缩水了,或者皮肤暗淡松弛了,于是转身就要想办法丰胸、美白,历尽千辛万苦,该大的地方大了,皮肤也好起来了,又发现肉也跟着回来了。减肥只是个例子,在书中作者林林总总写了染发、房子等很多当下的社会现象。在这部作品中,不仅可以认识一个不一样的简媜,看到她眼中的这个时代,还能够阅读过程中听她充满幽默的吐槽,去更好的审视当下这个有些“浮”的社会。

  《好一座浮岛》读后感(三):弱水三千,好一座浮岛

  经常在读者一类的杂志上见到简媜老师的散文,甚是喜欢。喜欢她的文风,喜欢她的句子中的睿智和态度,记忆深刻的是“像每一滴酒回不了最初的葡萄,我回不到年少。”,还有“深情即是一桩悲剧,必得以死来句读。”。这次读到她的《好一座浮岛》,亦是欢喜。

  评论这本书,说兢兢战战是夸张,但是感觉,像一位学生,评论教授的书一样,中气不足。我先说下对书名个人的见解吧,就想被应试教育语文考试有些题目要求的那样,浮岛实指应是台湾,虚指呢,人的一生好似一座浮岛,在光怪陆离,物欲横流的社会漂浮。社会在发展的同时,也会出现一些问题,两岸皆是如此。这本书,是简媜老师对于这些年自己在台湾所看到的一些不理解,甚至痛恨的事情,来了一次梳理与讽刺。

  我感觉简媜老师在回想这些事情,怀着疑惑,甚至生气等复杂心情,说一句:“好一座浮岛”。

  请注意,我没有用叹,用的是说 这本书的封面以及封面语我大部分是认同喜欢的。比如,“文字一改往日的酒红丝绸质感,进入黑色麻衣时期”,但有一句,我只赞同前半句,后半句不认同。原文是:"她从一个成熟的角度观察世事的沉浮,叹息人到中年的无奈。我觉得,以简媜老师的性情,就算知道,岁月流逝会改变容颜,某些风气自己除了用文字驳斥之外也无能为力之外,也绝不会轻易的用无奈叹惜的字眼的。

  承认这是事实,但不会使用略显悲观的字眼。至少我读到的简媜老师。

  那我在这本《好一座浮岛》中读到了什么?

  嬉笑怒骂,不失风雅

  我觉得在评论自己不理解,不喜欢,甚至是痛恨的事物的时候,能够冷静克制,并不容易,能够清楚表达自己的喜恶态度,有不失体态,亦是困难。简媜老师做到了,而且嬉笑怒骂,不失风雅。

  在“我有惑”的章节里,简媜老师依次写了肥软工程,有染等一些列自己对于对台湾的一些现象的困惑。读来更像是时评,可是读罢却也让人忍不住要笑。比如她在肥软工程中说,“还好,我立刻清醒像刀子般锐利的看穿了陷身于肥软工程的男男女女不止把钱捧出去,连脑袋也一并进贡了”她说女人活在别人的评价里,会陷入一种循环,最终是‘等你有办法白回来了,你也肥回来了’,怎么说呢,如此讲道理,读罢掩卷而笑。还有在有染中,写到,“没错,他要染你的头。当他开始介绍什么品牌''什么颜色时,你才恍然大悟,人家真的只想染你的头。”这像是一种略带忧伤的调侃。开头的这些,讲的了现实的情欲之类的事。简媜老师在文字尺度的把握上,十分精准。

  针砭时弊, 巾帼性情

  懂幽默不代表不会生气。简媜老师也是一位性情中人。如此,她才会说新闻绯闻愈演愈烈,像一个大澡缸,她对此,深恶痛绝“”,又比如‘其实最爱这块土地的是 黑道和不肖民代一块土地剥三层,最后回填有毒金属,医疗废弃物及垃圾。谁比他们更爱这块土地?肯定没有。用时下网络用语,这就是啪啪打脸的节奏啊。简媜老师对于当权政党政客的一些虚伪的行为,毫不避讳的加以痛批。

  坦率坚持,冷眼热心

  简媜老师的坦率,是一种让人感到亲切的天真坦率。就想他在文中提到的,他讨厌一个字。biang,认为是想象力的匮乏,头疼“非常”使用过度,认为用“非常娱乐”是一种非常非常没创意的说法,她笑称自己这是把自己闷在发霉的文字仓谷里。我觉得这是一种文字洁癖。我觉得自己也有,但我毕竟是年轻人,跟数码等打交道的比较多,我对于网络流行语,部分接受,部分,坚决不说,就像上文的啪啪打脸,卖萌之类的,我还是偶尔会说的。

  虽是疑惑,却见态度。简媜老师的疑惑,更多的是作为智者不理解。时下太多人的不明智的行为,过度减肥,一味情欲,一窝蜂的潮流。自己不应该做自己的主人吗?却简媜老师的态度。这也为我提供了参考的意义,解决了我的困惑。比如她对爱情的态度真正的爱情应该是蒸发的过程,当其结束......伤口虽痛,但不出恶言,不留秽字。如果不是真正的爱情呢?那么,就像啃甘蔗吧,甜虽甜,但有永远吐不完的渣渣。读来,一句话点醒梦中人。

  生若浮岛,隔岸观火

  简媜老师也是一位有着公共知识分子良知的。她有着隔岸观火的透彻,有着责任心所以她也气“我气自己生不逢时,成为后代子孙数罪这一段台湾历史时的沉默共犯”。她为此呐喊过,却仍有愧疚,这或许就是一个位卑未敢忘忧国的担当吧。

  人其实是一个多面体,书依然我能力有限,谈简媜老师的书,就谈这一章吧,因为此刻已然后劲不足。

  我虽年轻,但也经历了些许波折。有感于此,用下面的话结尾了。

  沧海横流,生若浮岛,弱水三千,只取一瓢,个中滋味,只言”好一座浮岛“

  《好一座浮岛》读后感(四):撑起浮岛的柳条

只能用文学抵抗种种坠毁,即使所有仅只是持柳条搏猛虎之举,敬爱的读着,我也必须握紧柳条,迎面而战。别无选择,遂成此书。

  这是作者写在最后的话,也可知,这一座浮岛并非避世的乐园心灵净土,而是一个坚持真理,秉持公义的文人对将堕地狱人群的疾呼,这一座浮岛或许可以托起国与民的希望,也或许仍是螳臂当车,但是心中的激愤不能不一呼而出,若人人沉默,大概在沉默中爆发几率不大,在沉默中灭亡才是正经。

  台湾散文名家简媜,自一开篇便自嘲自己患了“不顺眼”这样一种似是无药可医的怪病,用他幽默戏谑的语调调侃着大为流行的减肥、染发、绯闻、凯蒂猫、流行词等等她看不顺眼的事物,是人过中年所以老人多作怪,还是社会的浮躁已经让我们渐渐习以为常,久居鲍鱼之肆不闻其臭,我想恐怕是第二种吧。

  其实社会出现的种种的问题不仅仅只存在岛上,但是对着种种问题似乎只见小人物俗称愤青的人在疾呼,而且往往三言两语后,走向人身攻击等层面。文人里,尤其是老成持重的中年人,似乎很少写一本书来表达自己的看法,发出自己的疾呼。简媜可谓斗士,当然台湾的斗士一直不断,李敖、陈映真、龙应台……可能这些人的观点有些不为我们所喜,但是他们的每一言都是因为他们对自己心中的国家和社会有着深深的热爱和殷切的希望,一如简媜。

  简媜在写作中大都是用戏谑讽喻的笔法在表达自己精神,比如台湾蔬果恩仇录,比如真理的死亡证明书,以物拟人,尽吐胸中不满,时世如此,怎能依然沉默!

  另有部分是作者的亲历,写来诙谐有趣,但是她想表达的思想尽皆融入其中,让人笑过之后不免陷入深思。比如房事恐怖片,房子漏水不知大家有没有经历过,似乎中国房屋建设还算不错,与台湾相比漏水不是很多,但是真要赶上了,怎一个闹心了得。比如我家因为是顶层,防水做的不好,导致墙壁总是返潮发霉,年年做防水年年漏,想要修正,不是一家一户的问题,可真是难啊。与这发霉返潮相比,作者遇到的房事显然更严重,漏雨已经需要在屋子中摆满盆盆罐罐,大修小修,工人换了一个又一个,问题却总也解决不了,甚至于有人到了拆房子的境地。另有作者朋友的闻粪事件,住宾馆事件,每件事都写的让人忍俊不禁,可是笑过之后,对着房子拙劣的设计与施工,对着相关人员不负责与推诿的态度,细思恐极。见微知著就是这样,小事已然如此,大事又好的到哪去?

  这世界已是浮岛,表面坚实内里空虚,而撑着浮岛未曾坠落的,是这些文人的良心。为了撑起浮岛,简媜一改往日清新温柔的笔锋,用戏谑和犀利刻画这个时代,用别无选择的孤勇,写就好一座浮岛。

  《好一座浮岛》读后感(五):岛上有你我的世界

  简媜,一位台湾的女作家,一个拥有着传统文化水土养分滋养的女作家,一个有着细腻笔锋的作者,用她独特的文字,刻画出了人生百态,心声之书。

  《好一座浮岛》是一部简媜散文集。在坐车的路上或者是夜晚打着一盏橘色的小灯,静静的品读的人生。简媜用她的人生经历和人生的色彩来为她的散文书写道路。她每一次的文字都是凸显着对于现代都市病态的世风人情,时时刻刻的都是书写着对于这个梦想的世界的想象,看他的作品,你能够体会在都市中,每一个人的无奈以及随波逐流,人情的冷漠,渴望宁静是作者厌倦了都市之后的一颗心,希望带着自己的思绪回到一片宁静的地方。

  《我有惑——四十岁“不顺眼”手记》中,有一个是作者很不喜欢的现象,每一个人都喜欢去减肥,不管是胖还是瘦,其实不是自身胖或者瘦,只是为了响应每段潮流,跟风而为,胖了瘦了,就是为了成为潮流的奴隶。没完没了的追求那所谓的潮流真的是自己真正的需要吗?

  回归到这几天很重大的事件,美国大选,一场政治的游戏,只是两个政党互相的吹嘘互相的给对方送去恶毒的语言,为了只是登上那个第一的宝座。这个口腔期的政坛,正如作者所说,口水多过汗水,汗水多过泪水,泪水多过血水。权力是春药、迷幻药、兴奋剂,仿佛只要沾一点“权力渣”也是高人一等的,因此玩政治是很多外国政治者的家常便饭,他们很多时候一些小事,身体状况,一张纸都会变成他们的攻击武器。这也许就是他们政治的“色彩”。

  《难以启齿的生活》 中讲述了大哥大的时代,在人人用哔哔扣的时候,每个人都为自己的哔哔扣响起的时候所兴奋,觉得我忙,这也是身份的象征。但是现在手机遍地的时候,每一个人都追求着新潮手机,换手机比换情人还普遍的状态,每一个追求时尚的孩纸甚至于债台高筑去买最新款的手机。每一个家庭聚餐时,家庭聚餐的成员都是低头族,用E时代的情感代替家人的交流。这是现在人世间冷漠的很大原因。茫茫人海中,你却不知我在你背后,而你却低头看着你手中的E世界—手机。

  散文的世界是生活的世界,是我们心声的世界,点起一盏灯,静静的品读不一样的文字……..

  《好一座浮岛》读后感(六):用文字涤荡人生的浮岛——《好一座浮岛》书评

  《好文笔是读出来的》一书中对简媜的散文推崇之极。对其文章留下评价特别高的评语“台湾的简媜是个将散文写得如诗一般惊心动魄的作家。她将女作家惯有的清丽婉约与一种瑰伟卓荦、磅礴丰沛的张扬生命力结合在一起,形成自己独具魅力的风格。”

  因为评语对简感媜兴趣起来,特地从网上浏览了她的成名之作——《四月裂帛》,惊叹于行云流水的诗样语言,毫不凝滞铺陈出人生经历的三段恋情。这是特属于女性的细腻笔法,就像红木酒柜陈列的名贵红酒,精致、典雅。

  可手边的《好一座浮岛》却是另外一种感受。少了往昔羽毛般的轻灵,多了寻常生活中的烟火气。

  “麦当劳来来往往的顾客、丢弃在垃圾堆的结婚照、闹市小贩的吆喝、不断漏水的房子”都被作者记录到自己的文字中。如纪录片,纤毫毕现展现台湾市井的平实生活。只可惜怕是用力过猛,年过不惑的简媜的笔触从少女时代的清新渐变为大妈的絮叨。

  正如作家在后记所言“这书进入黑色麻衣时期,恐是火候大了些,进而有些焦了。这本《好一座浮岛》是简媜的转型之作。

  提及简媜,想起了另一位台湾女作家龙应台。她早期的《野火集》针砭时弊,怒斥不作为官员和无良商家,还有沉默的民众。大马金刀般无禁忌的恣意评论,大开大合的文风看得酣畅淋漓,大呼过瘾。不过随着作者年岁渐长。作者开始回归到关注自己身边的人和事。有怀念父亲逝去的《目送》,有对孩子殷殷教诲的《亲爱的安德烈》。年过花甲的作家从大格局到小生活,越来越回归内心和周遭。

  而简媜则自述处于四十不惑,她的不惑在于对当下政局的不满,文字开始批判族群的割裂、蓝绿的对立,以及对弱势群体无助的悲悯。从琐碎生活向政治话题过渡。格局从小而大。比照看来,两位女作家文风的改变,很有意思。是否可以猜测两位作家人生际遇的不同所造成的。

  想来生活中,每个人都会遇到各类烦心事。工作、家庭、儿女。都可能是心烦的来源。人到中年既有对现状不满期望改变,又有对生活中种种羁绊的无奈。左右为难之间,似乎文字时最好的排解舒缓心情的方式。也许这就是为什么简媜当下的文字中不如早期作品轻灵,许是生活的磨砺下褪去了少女的诗意,多了生活繁琐的怨妇情节。可能这就是我们每一个的真实生活。没有诗意,只有烟火气。

  我们都处在时代漩涡之中,如一座浮岛随波逐流。没有看到水波停止那一刻。简媜用文字对抗生活,涤荡内心的块垒。而我们呢?

  《好一座浮岛》读后感(七):浮生若梦,为欢几何|《好一座浮岛》

  世事沉浮,像孤岛在浪潮中漂浮

  但你眼中的春与秋

  胜过我见过爱过的一切山川与河流

  在去往杭州的高铁上,我拿出简媜老师的《好一座浮岛》,封面简洁而典雅,我想象着简媜是怎样的一位女子。

  这是我第一次阅读简媜老师的作品,我不知道等待我的是怎样的文字。

  打开封面,看到简媜的相片,穿着灰色丝绸缎面上衣,花白的头发,站在书桌旁,一只手支撑着书桌。她知性而典雅,第一眼就喜欢上。

  相片下面是简短的作者介绍:宜兰冬山人,台湾大学中文系毕业,当代著名散文家。第一本书《水问》一经问世,获得文坛高度的肯定。简媜的文章风格摇曳恣纵,视野宽广,观察入微。思维敏锐深刻,发人深省。

  列车飞速行驶着,我捧着《好一座浮岛》,走进简媜老师的生命,沉浸在文字的世界里。

  妙笔生花,下笔有神

  阅读简媜老师的文字,最大的感受是,她笔下的文字活灵活现,很有生命力,生动形象的比喻随手拈来。

  四十岁很麻烦,学问、修为固然有点积蓄,但那本钱只够摸到上帝的腰围,没多大长进。

  年轻像一件薄薄的花衬衫,即使是恶寒天气也能招蜂引蝶把春天骗回来。

  四十岁不是,像穿着别人闷了两个冬天没洗的厚大衣,再怎么谈笑晏晏,就是有霉味。

  人与时间拔河,以白发为绳。

  这样的例子举不胜举。阅读着简媜老师的文字,仿佛进入了比喻的王国,平常枯燥的事情,在她的笔下,变得活灵活现,生动有趣。

  见微知著,生活小事趣味无穷

  即使是生活中再小的事情,在简媜老师笔下,也会显得异常有趣。不得不佩服简媜敏锐的观察力以及幽默诙谐的文风。

  《相会麦当劳》:几乎有一年半之久,我像个街头观察员,巡逻于文教区某三家麦当劳分店之间;它们是我的流动板凳,用来打发一至三个小时空档。

  《圣境出巡-菜市场田野调查》:忍不住觉得菜市场是装饰女性樊笼的蕾丝花边;每一日一把绿菜、几粒鲜果、一件奇巧小物软化了笼子铁条。

  《房事恐怖片》:我们为什么必须背负债务买房子、装修房子?想在房子里实践什么?房子代表安顿还是牢笼?这问题触及人的社会职能与生物本能的对立、冲突,值得探讨。

  简媜的文字,看似是在写日常的小事,实则在反映台湾普通民众的生活现状。虽然她写的是台湾的社会现状,我读起来也是感同身受。

  一位写作者,在写自己生活的同时,其实也是在记录社会,就像简媜笔下的台湾,我未曾去过,却能通过她的文字略知一二。而日后,我们的后代研究我们所生活的时代,也可以通过文字来想象当年的社会。

  针砭时事,知识分子的担当

  阅读着《好一座浮岛》,透过文字,感受到简媜作为知识分子的担当。“文以载道”,知识分子的担当在自媒体的时代被忘记或不屑。而简媜的文字无不体现着她对普通民众的关怀,对当局的不满。

  面对失业,她写道:“两脚各系一石墨,浮生里举步维艰”。怔怔地想,这社会、这时局、这年代是我完完全全不认识的,刹那间竟无半点亲切感乐观情绪热血精神,我仿佛被急冻了,僵坐于浮世一隅不知身在何处。

  写作者当有更大的情怀,更高的格局,这是我们需要向简媜老师学习的。

  而简媜的命运可谓坎坷,十三岁时父亲车祸去世,让她感觉失去了依靠,她感受到时间的急迫与家庭的分裂压力,简媜说过:“成长上碰到了一些挫败,就是我父亲过世。一场车祸夺去父亲。家中有五个小孩,标准的农村家庭,父亲是一家之柱又是独子,整个家庭陷入不可思议的困境。那时我年十三,这件意外带给我很深很深的冲击。我明白凡事要靠自己,即使父母也无法保护孩子一辈子。我会站在父亲的角度来思考,他想保护孩子,可是没办法做到。站在父亲的角度去看事情,再回到自己的角度时,我想:应该好好的规划自己,父亲在另外一个国度才不会担心。这是一个孩子在面临困境时一个自己解套的方式。我们乡下的生产力并不好,我想,一个女生一定要获得知识,一定要念大学,念大学才可能有出路,才会有好的发展。念大学就要考联考,上台北来读高中会好一点,所以我就到台北来。”

  “每一个人走上创作之路都不太一样,对我来讲,会走上创作的路,背后非常关键的因素,是死亡的感受,因为目睹过死亡掠夺一切的秩序,掠夺生命,让一切的谎言、诺言失效;死亡所带来一切惊吓之后,任何一个人都必须想办法自我复原,创作是我的复健之路。”

  文字可以调心,创作是简媜的复健之路,而写作也是我的心灵修复之路。

  《好一座浮岛》,拿着阅读,爱不释手,可以作为沈边书,随时拿起来阅读。

  而简媜的作品亦可以作为学习写作的素材,学习她的语言,比喻,文风,更应该学习她深厚的底蕴和写作者的素养。

  《好一座浮岛》读后感(八):把浮世望成眼睫上的尘埃

  一个平静的中午,办公室,两个中年女子。一个瘦子为了增肥在忍受着鸡腿便当,另一个很“丰腴”的在专心看剧边吃着苏打饼干。瘦子增肥不得气不过就脱口而出“欸,你干脆把你每天吃的饲料列一张清单给我,我看你轻轻松松就胖的好快”,这还不够,接着补刀“瘦是很痛苦的!”。这个毒舌瘦子就是四十岁的简媜 。

  写这本《好一座浮岛》的简媜 正步入四十岁的中年叛逆期,她一改往常清新的学院风格,用冷静的目光审视周遭,借助文字的力量让自己心中的焦灼有一个出口。写罢她还回头轻声问道:“你看到了吗?”这是一个棱角分明、个性鲜明的简媜。

  记忆回到五年前。那时的我渐渐疲倦于精心雕刻的事物,不再着迷于书店里崭新素净却又不失精致与华美的包装的书籍,开始迷恋旧书。旧书的情怀,就像时间把我们的视野慢慢褪成枯草色。我第一次读简媜的书,是从旧书店淘到的《烟波蓝》,放于书桌上,闲适就开始读来。

  《烟波蓝:简媜散文精品集》,2004年出版

  《好一座浮岛》读后感(九):一个“矫情”女人给这社会现状翻了一记大白眼

  简媜(jian zheng),台湾知名实力派作家,61年生于台湾宜兰县,这部《好一座浮岛》是她于2005年出版的一本散文随笔集子,时隔11年在大陆由九州出版社再版发行,有幸初次读到甚是欢喜。

  说简媜是实力派绝不为过,她的文风细腻出采,用词都很考究下工夫,别具风格,极有辨识度,书中时能见她写出一些芜杂拗口又逻辑缜密的长句就已够让人惊艳的了。笔尖叙述却又能行云流水般的阐明态度与志趣,转又让人觉得犀利辛辣,不留情面,似云藏有闪电,水冽有坚冰,“黑色麻衣”风采在此尽显。笔下的21世纪初台湾社会及政治众生相都被她以一个理性的观察者身份给看得通透了,她极善用有趣精准的比拟词汇交换概念,翻阅其中,满纸的双引号“蛮横”爬行,被她圈在其中的虚实对象只好任其“玩弄”于股掌之间,到头来也是无话可说,她说的实情实理,好不偏差。可执笔于文奈何这世事无常,年过四十,再回不了“花衬衫”了,她用文学抵挡世事坠毁,沉稳固守,即便如是持柳条搏猛虎,也要奋起迎之。

  她说这是一个破碎的镜面世界,你盯着哪个镜面看,决定于灯光聚集在哪一片。那些在其中麻木着被操控的偶人不会发觉到一切的不正常。她“看不顺眼”是因她处在“看风景的人”的位置,本身的世界就是充斥着令人厌烦又倦俗且慢慢迷失在大海上的一座浮岛,她从电视节目主持人写到办公室同事,从麦当劳写到菜市场,从市井百姓写到蓝绿政客,笔下的人都适应习惯了甚至热衷投入于这个社会,就算畸形发展,令人作呕也会“包容”,忘了生来的个人价值与操行本德。而她敏锐地看到了问题,她替“西瓜”出头,为“真理”喊冤,她尤其讽刺那些政客:“人不怕发现错误,怕只怕不能合理化错误。一旦合理化,即能扭转乾坤、就地合法。多亏了时下政客名流的这套独门秘法救了我……”。她抒胸中郁闷,用文字敲打唤醒众人,她是叛逆的!她说:不叛逆,不能开启一个新时代。

  我喜欢她在这本书中少有的写到爱情的这一小段:“真正的爱情应该是蒸发的过程,当其结束,只留下一般自己才能辨识的独特香味及将在日后浮现或消隐的记忆。爱情要走的时候,如持小刀划开双臂,让栖息在肉里骨里的小蓝雀一一飞回天空,恢复自由。伤口虽痛,但不出恶言、不留秽字。”

  这不只是简媜笔下的台湾浮岛而已,我想这个破碎的镜面也折射在我们的当下社会,让我们清醒理性过来,审视自己,做出改变。

  《好一座浮岛》读后感(十):喧嚣的都市里找到一片宁静

  不得不说书的第一句话就把我迷住了:“年轻像一件薄薄的花衬衫,即使是恶寒天气也能招蜂引蝶把春天骗回来。”这句话真好。

  既然青春留不住,当如何是好?有些事,真的是要等到,逝去的时候,才会真的想明白,比如现在的你,不如年少时能吃,能跑,能爬能跳。当时的青春,确实神奇,如年轻像一件薄薄的花衬衫,即使是恶寒天气也能招蜂引蝶把春天骗回来。美丽的一切,曾经围绕着你。

  这是简媜在四十岁的时候写的一篇文章,对应着“四十不惑”,简媜说她“有惑”。四十岁的“惑”,我们这个年纪也许还不甚了解,但是关于年轻和青春的一点点疑惑与体会还是有的。

  简媜,是1961年的,距离这篇40不惑的散文,已经有十年光阴了。不知会有一番什么样的新感悟。 台湾作家袁琼琼,在她主编的一本散文集《白日之梦》里这样评价简媜:简媜的早年写作,因为太出尘,被公认为不食人间烟火,但近年,笔路转变,虽红尘俗世,却依旧保有一贯的超然与睿智。她那篇《爱情是我在这世上唯一懂得的事情》,看似平平,却暗藏讥讽,那点隐威的讥诮,仿佛一抹似有若无的笑意,十分高明。

  台湾散文家往往天份极高,笔下的文字更是清新脱俗,出水芙蓉一般,确有大陆作家所不及处也,这大概与台湾没有发生文化断裂的革命有关,保持了传统文化的水土养分,故唯美文学在此地源远流长;雅者如余光中、张晓风、许达然等,皆为一代大家。近年来又冒出一些新生代散文作家,譬如简媜吧,其散文别具一格,可谓是女作家中的“异数”,洗尽铅华,独具慧眼,以卓越细笔,描绘人间生活情态,常有惕然惊心的刻画,令人如在盛夏平添一种寒意也。其虽为女性,但其文却有着男性作家所不及之大气。

  作者是台湾的作家,除了台湾美好的文学环境之外,作者自身的情操和性格也在文学中表现的淋漓尽致。她的《五月歌谣》一文写台北,却是这样的笔墨:“颓废的风自半空席卷而来,在夜空与灯海之间,翻飞的纸张,如末世纪最后一场大雪。”其颓废如此,对都市文明的冷漠与厌倦一目了然。城市真的让人如此厌倦吗?怀着深深的疑问我走出了简媜的散文世界。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