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任你行读后感10篇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读后感 >

任你行读后感10篇

2018-04-23 20:59:02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任你行读后感10篇

  《任你行》是一本由林夕著作,四川文艺出版社出版的精装图书,本书定价:39.50元,页数:222,文章吧小编精心整理的一些读者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任你行》读后感(一):从何时开始你也不怕离群。

  2009年前后,曾经一段时间特别的痴迷港台文化那段时间去了无数次香港,每次去都沿着一众中年文青的足迹大街小巷兜兜转转。欧阳应霁、马家辉、梁文道、林奕华、周耀辉,当然,还有黄伟文和林夕,以上大概就是我大学那几年的追星岁月,在旺角的二楼书店买他们的书,在先施广场买他们的碟,整天听黄耀明,陈奕迅,杨千嬅,还有那时候不计其数的港乐歌手

  还记得梁文道有篇文章提到那时间去参加香港书展的推介会,VCR一出来,台下两个妹子喊“林夕呀”,那两个妹子就是我和小羊。当时小羊要准备去美国升学,我要准备工作,两个人碰面的时候,都在讲林夕。那时候的我还在买CD,用翻盖的夏普手机,坐25个小时高铁从北京西站去香港,在黄金广场内分手,在时代门外再聚。那时候的网络也没有现在这么发达,能够遇见一个同好并不容易,我们从陌生人变成朋友,一起坐在红馆里面,看你六岁当天,已是我偶像

  然后一晃数年已过去。

  林夕依然是那个林夕,在明报写专栏,给歌手写歌词,二十几岁的我看二十几岁林夕《曾经》,而打开《任你行》,却又是一番风光。无端端想到《四季歌》里那句,“哪个爱做梦,一觉醒来,床畔蝴蝶飞走了。”

  这些年又咻咻的过去了,波波折折兜兜转转,今天的我,又遇见了昨天的你,你依旧是那个林夕,写着明报专栏,写着歌词,而我换了几份工作,从娱乐行业跑到4A,又去了出版社。中间和他隔着一段抬手就能碰触却又不远不近的距离,曾经在《曾经》中仰望你,如今在《任你行》里找到自己似曾相识,却未相知,但不知不觉,依旧和你一样,度过漫漫青春,最终独自远走世界天地

  一个人在新宿走过二丁目的时候,耳机里面放着的,依旧是“满街脚步突然静了”。在表参道买衣服的时候,心里想着的,依旧是“找不到归途迷失表参道”。站在东京铁塔上眺望的时候,脑中浮现的,依旧是“我们拥抱过东京最美丽的梦”。

  但凡未得到,但凡是过去,总是最登对。所以烈女永远不怕死,下一次走到富士山,想起的一定会是“谁能凭爱意要富士山私有”。

  《任你行》里面零零散散,又是一段过日辰。一个写的一手好文章的人,同时依然是地产小王子,他信佛,我还记得他家里客厅摆着的佛头,每次在古玩市场看见同款类似样子,都想起那张画面时光悠悠隔了七八年,回头望,还能记得当时的月光。逐渐的发现,原来不管是林夕或者是我,都越来越豁达和超脱。天地是个无边的牢笼,走来走去,选这选那,到头来也走不出已有的框架,所以就在这框架里好好玩耍,一起嬉戏到下世纪才算精彩

  依旧是今天的我看着昨天的你,但却多了几份“原来你非不快乐”的莫名洒脱。同样的走过了一些痛苦,一些惆怅,一些迷茫,一些沉默。还记得当天旅馆的门牌,也记得笑着离开神态,街灯照出一脸黄,微温的便当,最终,都变成了一个人的旅程。打开手机买张机票,定个酒店,天地那么大,从何时你也学会不要离群,从何时发觉没有同伴不行,当这个念头脑子轰然作响的时候,你与曾经,就真正的诀别了。

  打开书,喝一碗林夕“人到中年”之后秘制的鸡汤,承认自己的长大和变化潇洒的作别了青春,就告别了喧嚣热闹,不再怕孤独惶恐,不再怕寂寞失望,天地这么大,前路任你行,你要行去哪,你要怎么行,诸如此类的种种才是人生的必答题,然而试卷交了上去,也并没有什么,是真正到不了的了。

  从承认自己不再青春的时候,便是真正的,不怕离群。也便是真正的,任你行了。

  《任你行》读后感(二):轮回不已的出世与入世。

  ☑️我热爱夕爷的风格

  1散文都是取之于生活琐事以小见大,可见生活处处皆有情,感情细腻,触感敏锐,如:拍照为啥要笑;跟老人吃面吃出温情;犯太岁却焉知非福。2喜欢断句措辞,文字功底够硬,见解独到,如:纠得久了,结自然解;烦恼就是越烦越恼人;不能自生只能自灭。3反对肤浅,如很多人不是基督徒,却去过一个与自己毫无瓜葛的主的圣诞节。4茶禅一味,喜欢品茗读古书,修禅悟道。5万事万物,离不开平衡,包括健康。6热爱东坡居士,豪放潇洒,有自己独立人格。如首尾都引用苦为世味诱,品尽人生苦的源头;拍照为啥一定要笑,明明不开心,一大堆人在笑太玄乎了;自诩为独家村,以此暗示自己不愿刻意讨好,阿谀奉承。万千羊群,不会盲从,跟随内心

  感受需要孤独的自由,才有属于自己的感受。从何时你也学会不怕离群?我们总是从害怕寂寞,到享受孤独。独处的时候,这是你第二段人生,人的潜能会无限开发,你的内心也会前所未有开放接受事物之余,还会慷慨平和地与你坦白,让你知道,你的内心深处蠢蠢欲动的念。只有遵循内心想法的人,才有脱离匆忙赶路的羊群的机会,活得才格外自在,甚至不需要名利,一样奔放,一样自由。

  然而,人群却又总那么像羊群。不妨试问自己,从何时你也学会不要离群,这个时候,就是你第三段人生开启的时刻。无论你多么特立独行个性鲜明,从害怕寂寞,到学会享受独处,最后因为工作上下沟通,因为聚会话题世俗,因为朋友亲厚关系,你总要学会重回羊群中去。毕竟,我们身边,出世的羊群并不多。我们属于大部分看不透“空”的人,总是离不开人情世故,总是生起七情六欲,五蕴又炽盛,四大也不空,没有办法。能看透的,也只有参禅悟道的大师们。

  既然不是大师,入世时想出世,出世时却又要入世,这种轮回之苦,你我皆凡人,皆生于凡尘,要超脱,只有悟道修身。虽然,修行总是一辈子的事情!但!我!乐!意!心有林夕,我也是另一条独家村。

  《任你行》读后感(三):“独行侠”

  七年前标注过“看过”《原来你非不快乐》

  现在回想起来一个片段都不记得,好像以那时的经历,还不懂孤独,也没有在人群中逆行的想法,也就只存在初中生的打打闹闹,谁和谁更要好。这样看来,适当年龄阅读适当的书也显得尤为重要

  当看到《任你行》的时候,封面很喜欢,一只羊独立于羊群逆行,影子拖出长长的人型。“人群是那么像人群”。

  全书大致分为七章吧,每章大概十几篇小短文,两三页的篇幅,闲来读上那么几页。

  “世上有多少个缤纷乐园任你行” “从何时发觉没有同伴不行” “曾迷途才怕追不上满街赶路人” “从何时怕遥望星辰” “等遍所有绿灯,还是令自己疯一下要紧” “为何在雨伞外独行” “可以任你走,怎么到头来又随大队走”

  谈论了很多话题,是我们日常生活中时时刻刻能遇到的。林夕将那些生活中与朋友相处的轶事思考加工后编写出来,读起来我们就像面对答案书,重新面对自己思考而不可得的问题。那些人艰不拆的问题也勇敢的揭露,给你成为独行侠前行的勇气

  在与人交际中,是假面勉为其难的广泛交往惹得一身疲惫,还是与他人保持适当的距离。林夕写到:“人生的戏,若有太多角色穿插,主角都没有发挥的机会,剧情杂乱主题不清,情感单薄,必属烂片。”在初次见面就要“扫一扫”的时代,加了好友又要屏蔽朋友圈的关系,为什么当初还要踏入他人生活呢。我们突然就变得,了解他人的生活举动要通过朋友圈,而不是贴心交谈。熟聊的朋友也变成了线上网友的关系,是物理上的距离还是心与心的懒惰呢。

  在快速“造星“的时下,林夕犀利地指出:“别质疑那些偶像有何种特异功能让人迷倒,是有人享受被迷倒,才找个对象去提供迷倒。”在台下大呼‘老公’ ‘我要给你生猴子’的背后是渴望爱的输出抑或享受执迷他人的癫狂,‘偶像’尤其快速被更替的‘偶像’的一举一动更像是声色俱佳的刺激源,没有由内而外的魅力持久创造力,那具美丽皮囊换个他人一样能引发尖叫。

  如上林夕提出很多观点站在“主流行为语言的对立面,但他竟不感胆怯,更是写下那些思想鼓励哪怕稍微有这样一点思想的人们

  谁不孤独呢,谁都孤独吧。有人享受孤独,有人埋怨孤独又逃离到热闹的圈子里去。愿我们有闹哄哄的圈子也有享受孤独的勇气。

  “感受需要孤独的自由,才有属于自己的感受。”

  《任你行》读后感(四):原来,林夕不是文青装逼道具

  林夕名声在外,大众认可

  此前一直觉得林夕被文青拿来作为装逼的道具,因此对乐评书评动辄谈林夕有些本能的排斥。

  最近很喜欢陈奕迅,发觉eason的粤语歌比国语歌强过好几倍,广东歌佳作纷呈,主打写词者就是两个伟文——黄伟文、林伟文。林伟文就是林夕啦。

  再来豁然发现此前林夕出的几部书名均来自陈奕迅的歌词。譬如《毫无代价唱最幸福的歌》,来自陈奕迅成名作《我的快乐时代》中的“离时代远远 没人间烟火 毫无代价唱最幸福的歌”。而这本《任你行》则来自陈奕迅广东歌《任我行》。

  若说这首《任我行》,也是经典一首。旋律一如不少陈奕迅的广东歌,歌词绵密,旋律没有跌宕但起起伏伏很勾人,配上弦乐配器,于淡然中多了几分深情,非常适合一个人沉浸其中。

  于是,上网买来林夕的书,对陈奕迅的爱屋及乌吧。

  没想到,林夕可不是一个深陷小情绪的文青,他看得通透,和他沉默黑面的形象大相径庭

  比如他深知人世的混浊,所谓相濡以沫的相守,不过是“交换一下这混浊之物”。虽然他也朋友甚多,但他明白一些应酬不过是“一班人与一个人无所事事”的区别。再谈及人生打拼留名,他说“什么豹死留皮人死留名,都是送给极少数人的安慰,而用来恫吓大多数人,让他们循规蹈矩过活的。”

  他的超脱自如地闪现在俗世俗物中,没有半点优越感生命离不开混浊,没有回不了头这回事。这为自己活的状态,不是给人看的。看清楚,便随心。仍混沌也罢,自己不觉得受委屈就好,何必五十步笑百步呢。

  打破对林夕固有印象,不免上网找来访谈一睹真容。

  没想到他如此幽默、自嘲,情商很高。和书中字句背后透出的智慧呼应起来。

  这个夕爷。

  ————————————————————

  以下是《任我行》一书字句的摘录:

  1、别指望了,人只能为自己、为自己活着这一刻而活。演这场戏,就当没有录像,最好连观众都权当不存在。什么豹死留皮人死留名,都是送给极少数人的安慰,而用来恫吓大多数人,让他们循规蹈矩过活的。

  2、看看两条鱼相濡以沫的画面,那唾沫能有多清,然而不交换一下这混浊之物,还真不能生存。

  说清楚了,人清当然无徒;既然是清人,又何须要有徒?那么在乎同道中人,又能清到哪里去?清人与清人相处,应该会互相嫌弃对方打扰自己的清静清闲才对啊。

  3、相比起许多半老实际分子,未衰老先老成,未力争先妥协,没把握的事不沾手,没保障行动不加入;周梦蝶老先生一点都不老,只有青春长存的人,才会坐等得如此偏激,挨日晒挨得这样极端浪漫容不下计较,经不起世故。

  4、慧海禅师说:“一般人吃饭时不肯吃饭,百种需索;睡时不肯眠,千般计较。”吃饭时千般应酬社交,由地上交到线上,是以千般琐事盖过烦心事,堵塞了计较思索的机会,是以杂念淹没杂念的修行法。

  5、亦舒写悲,也是点到即止,这不是说写情绪写得肤浅,而是兵不血刃,没有用刀砍进心里,你还来不及沉溺,主角又发人深省地奉上自强箴言。

  6、读书乐趣第一,没趣而有用的,看了也是虚不受补,知而不能行,过目即忘,伤眼伤神浪费生命。

  7、拼经济世代,不是忙着生忙着死,就是忙得要死。

  8、仿佛一离时间睡觉,有人找也不晓得,就不能好好安心睡觉;连梦里都不敢面对空白

  《任你行》读后感(五):只能说还行

  《任你行》 好像没怎么看过香港作家写的文字,所以也不好说这书的风格是不是港式风格。有点悠闲轻佻,像是在某个周末的下午茶听某位损友吹水。喜欢他写的很多歌词,这是第一次看林夕的书,有点抓不住他的断句韵律,有时前后两句的主语不一,断句后一下子没接上,然后就要往回看,这样看起来太不舒服。不过这书好像也没太多的深奥繁杂的推理,数百上千字一篇,零零落落看下来,越想越觉得适合在慵懒的周末午后阅读。有些篇目读起来让人感觉是先立个假想敌,然后疯狂输出,让我联想到当年看每期《格言》开篇文章,就是把一句俗语成语的逆命题当成是题目,然后开写。听说林夕信佛,但在这书里也未引用多少佛偈,或者是我没看出来,他所想的佛偈,大概已经直白轻松的语言说了出来。

  《任你行》读后感(六):爱的坦荡

  因为和大多数人一样,喜欢林夕的词,所以才有兴趣读很久不读的散文,大概是原来看了太多散文,眼看那些火红的期刊,意气风发的人随时光暗淡下去,然后大概生存在这里越来越难,言语越来越稀薄,散文也便越来越荒芜。喜欢林夕的人,大概都知道他不快乐的爱情,之前,我以为他的文也如他的爱,带无法抹去的哀伤。因为答应把这本书送人,所以赶了两天的琐碎时间看完,最喜欢的是内地版自序,然后越往后越读出了点味道。最没想,他的心如此安定,带着我们长大后最期望的坦然,最没想,他爱的如此坦然,就好像浸在生命里与这爱共度余生。关于节日,他说:某年某个应该来的人来了,不该在的人也在;某年很想在的人不在,知道迟早不会再来的人,终于没再出现过。大概就是这样,每年的圣诞,新年,情人节,复活节,鬼节,中秋,都是个回忆的入口,好让我们一开口,就说,那年圣诞,然后怎样怎样。岁月长,衣裳无论厚薄,漫无目标回望,回忆也怕虚无。关于歌词,也关于文字,别那么讲究,不过是歌词一首,唱了也未必有人听到,听到的人也未必留意到歌词。对啊,我现在写的也一样,不过是满足自己的表达,写了也未必有人看到,看到也未必觉得怎样。

  《任你行》读后感(七):明明是个人,偏偏要做支羊

  多数文字都是NOTEBOOK

  可以学习一些粤语书面语

  没有手机的日几

  1. 为讨生活而牺牲了生活,对生命是极大的浪费。

  留下颇为便宜的眼泪。

  闷

  40 之后,我们的话题就转到他身上,对了,他就是太多朋友,所以太习惯有人在附近扰攘,尤其是有堆朋友在玩时,他不知道还好,一知道了便坐不住,觉得一个人在家是很闷很闷的惨剧。

  难怪许多失眠人,繁忙惯了,宁愿开着电视,在烦杂

  的噪音带领下,跟进着欲断难断的话题渐渐昏迷,也不敢

  数兔数数字听空调声音,那种单纯很接近空无。他们连睡

  前也唯恐与世间失去联络,怕的不是烦扰,而是单调;宁静

  与幽暗,不能诱惑他们睡意,在失去意识前,宁可流连在

  光影中,淹在生活的浊水里,而脑袋空白就像孟婆茶的可怕,

  人寐前会惊醒过来。

  失落2个半小时

  WHATSAPP的瘫痪

  那一夜,我看着双剔变蓝

  双剔变蓝

  手机WHATSAPP 的DOUBLE BLUE TICKS,两个蓝色√功能。 只要对方已读信息,两个灰色√号即变蓝。

  深夜的测试

  久不联系的朋友

  那是寂寞狂奔的速度,自然是我误解了现在社交的模式,

  是我心眼太多表错情,那可能不表示什么,对方马上回应

  不表示什么,不回也不代表什么。我只知道,很肯定,那

  晚的确已经颇晚,而那么多人,竟然都把手机放在眼皮底下,

  没离开过巴掌范围,没有一个错过一秒钟,一路立即马上

  蓝蓝蓝蓝蓝下去。

  这什么状况?这时分,他们的身边人呢?他们本来在

  看的书或者在听的歌在想的事呢?这时代,竟无一人专注,

  乐意为手机分神甚至守候。第一个立刻变蓝的人,我还说

  什么有缘,原来巧合的是问候,固执的是手机。

  那一夜,我觉得手机像有蓝魔附体,随时作祟。

  香港有许多精神,其中一种是以忙为荣,日理千机不上万,还怕有废废地之嫌,经常被发现是闲人一枚,于名声有损。

  都是被迫忙,忙是一条停下来就会衣食住行无以为继的可怜虫,有什么好炫耀?

  关于第三者插足

  有一种听来很曼妙的说法:拆散别人的家?别太看重你

  自己了。物必先腐而后虫生,堡垒从内部攻破溃败,若非

  他们两人关系首先出了问题,你就是硬挤进去也不过是个

  多余的人。

  多等一会儿,让房子先塌了,你就从破坏者变救灾

  英雄了,从“不被世俗理解体谅”的第三者变二三手用户,

  伟大的环保分子了。

  谈浪漫

  枯等的周梦蝶

  相比起许多半老实际分子,未衰先老成,未力争先妥协,没把握的事不沾手,没保障的行动不加入,周梦蝶老先生一点都不老,只有青春长存的人,才会坐等得如此偏激,挨日晒得这样极端,浪漫荣不下计较,经不起世故

  吸风饮露

  有个专修戒律的大师名为源律禅师的,向慧海禅师挑

  机’:“你们只讲禅的,修道用功否?”

  慧海禅师答:“用功。”源律禅师问:“如何用功?”慧

  海禅师答:“饥来吃饭,困来即眠。”源律禅师专门参研戒律,

  戒这戒那,大抵不服气你禅宗在吃饭睡觉中修行,便问:“一

  般人总如是,和尚跟他们有何不同?”慧海禅师说:“一般

  人吃饭时不肯吃饭,百种需索;睡时不肯眠,千般计较。”

  那源律禅师不必羡慕,吃饭时光吃饭、睡时专心睡也

  绝不容易做到。当代一行禅师曾提倡正念生活之正念吃饭

  法:让吃饭还原吃饭,不言语无杂念,只想此饭乃因缘合成

  物,从饭之自性想到自身。

  挑机 挑衅

  食盐多过你食米 倚老卖老生常谈

  对于年轻人的火

  火一旦熄了,也不是你要燃烧就能燃烧的

  洋兰

  命硬过政棍

  吃真是造王者 是最随身的业

  吃一个传说

  耗上大半天只为吃一个传说,所谓舟车劳顿中,保持安宁不焦躁,是很好的练习课题,但这考验不必自找。

  我是昏了头爱找死到不正常吗?不,这其实是正常不过的事。每到一个可能不会再有下次的地方,自自然然特别奋勇,铆足劲去体验,巴不得在有限时间内,耗尽体能与耐性去把城市的一切吸收尽。所以,往往很正常地做出了不正常的行为。例如,不止一次吃下明知不对自己口味的菜,在一些明知不外如是的地方转转。总为了开眼界长见识,而牺牲了自己的喜恶,忘记了凭经验去判断。

  何止在难得一到的地方难得地冒险犯难?就为了不甘心留

  一点遗憾,许多人不是一样买下了许多没什么意义的教训。

  明知那段讨论留言、那本书、那部戏、那个人,继续看下

  去缠下去,只是委屈了自己,仍然舍不得提早中断。好歹

  也是个经验?如无必要,累积那么多坏经验,不如争取有

  把握的好经验,到头来

  都是贪,连一个祸多于福苦多于乐的机会,都舍不得遗漏。

  Rest in pieces

  睡前良药 枕边书--奕舒 押韵

  到底是不是讽刺就不得而知了。

  写悲 也是点到为止 不是说写情绪写得肤浅 而是兵不血刃 没有用心砍进心里,你还来不及沉溺 主角又发人深省得奉上自强谏言

  民宿:换个陌生地重新做人

  喝下这杯中产味

  满足神经麻痹症:贱犯得太勉强了

  月剩族

  别有的用心,说不定很良苦。

  《任你行》读后感(八):清酒鸡汤

  我想读《任你行》是因为作者是林夕。对他的理解止步于他是一个词人,是很多歌星的御用词人。还记得郑伊健和赵薇演过的一部电影,在里面有一段男主(郑伊健饰)与女主(赵薇饰)爸爸的对话,两人就词人展开了简短讨论,本来是在说宋代词人,但郑伊健却说他最欣赏的词人是林夕。这是一个借用他名字引出的笑话,但却是我对林夕认识的开始。

  话题扯的有点远了,还是来说说这本书吧。这本书被定为散文集,但我认为它是林夕的随记,随想随记更合适对这本书的定义。他从生活中的点滴作为构文中心,然后对生活进行剖析,自省这样的生活方式,即使不对,也任自己这样走下去,似乎有些任性,不,这是随性!林夕用词简单,说的实在些,就是没有故意去修饰文字,看着书就像是他在对面跟你说话般,很舒服。而在字里行间中有些禅学的味道,些许是受《京都漫步》(它应该会是下一本我推荐的书)的影响,现在一提到禅学我总会想到清酒。所以,我才会认为这一碗鸡汤喝起来有些清酒的味道。

  总而言之,读完以后,让喜闹的我变得冷静了许多,当然,这种改变只是暂时的,每次读完一本书,都会为它整理一些情绪。

  林夕在众多随记中有一篇:梦是最刺眼的一面镜。有一死党要搬家去台湾,临走前打电话给林夕,并说不管怎样都要见一面。但林夕觉得没必要在紧迫关头才见,而且以后也有时间再聚,不过是台海一隔而已,因此之后并没有下文了,他也没有再联系到老友。些许是因为内疚吧,他做了与死党在一起聊天的“美梦”,醒来以后发现泪湿枕头。

  的确如此,梦总是在不断呈现出自己潜意识所想,有恐惧的,有期待的,或许是单纯幻想的……可是,如果将一切寄予梦中,那就太可悲了,不是吗?

  如果你变得急躁了,耐心渐减,那不妨看一看这本书,《任你行》,不想说它是生活中的一盏明灯,一个“摆渡人”,但若能让你在平凡生活中感受智慧,也不失为一件趣事。

  (by,独書坊)

  《任你行》读后感(九):敢不敢独自而行

  《任你行》,就算我没有听过陈奕迅的《任我行》,也知道金庸笔下的大侠,任盈盈的爹任我行。多么逍遥自在的名字,多么清高轻狂的名号。有没有向往过金庸笔下的武林世界呢?据说阿里巴巴就让每个人都选一位人物做自己的代号。马云马爸爸的据说是风清扬,不知这位任我行又是哪位大神级的人物呢?

  曾经追求孤独。曾经觉得独自一人背着包包,走遍大街小巷,唯一陪伴自己的就是不离开耳朵的耳机,这是多么潇洒的境界呢。曾经独自去书店;独自去博物馆;独自逛街;独自看病。没有什么是我自己解决不了的。我不需要任何人的陪伴。江湖之大,任我独行。我拒绝凡事愿意陪我的女伴,我享受孤独的自由。我爱空泛的双眸深处的那一点点的荧光,我爱那喧嚣之中静谧而不屑的身影,我爱那雨中独行的逍遥,我爱那雪后漫步的自由。我不怕独孤,我享受寂寞。我最爱在咖啡馆里看书,我最爱在公交车上听歌,我最爱独自去看一场电影,我最爱的是,我就是我,我只是我,我是你们永远看不懂摸不透的存在。

  可是,何曾几时,我开始习惯了群居,习惯了一进单位就跟一群人玩笑,习惯了打开手机就有人发来信息,习惯了不管去何处都带上一个跟屁虫,习惯了跟朋友约起吃饭。只是习惯了么?我开始有点点惧怕孤独,我开始希望有人能多陪伴我一会儿,我开始不那么独特,我开始不那么孤傲。我开始变得让自己不那么喜欢自己。

  可是,也许这才是世界。这才是我们终将面临的一切。如果我们可以孤零零的活着,但至少我们不想孤零零的死去。我以为是我们在的工作环境迫使我们选择合作,不能随心所欲。可是就算你是自由职业者又能怎样呢。林夕不一样需要参加不太喜欢的饭局,陪不太熟悉的人聊天么?问题真的出在工作或者是生活环境的变换上么?不是的。我们终究会改变,会不同。也许是成长,也许是退化。也许是适应社会,也许是被社会适应。陶渊明式的人生仿佛是远离尘世,其实不也是期待别人注意到他么?

  突然想起当年我的高考作文题目(很暴露年龄了啊):走自己的路,让别人说去吧!(但丁)常问路的人不会迷失方向。(谚语)要仔细听取别人提出的缺点,不要随便指责向你提出意见的人。(达.芬奇)相信任何人与不相信任何人,一样是错误的。以这些为材料写一篇文章。那时的我还是疯狂喜欢《百年孤独》里的雷梅苔丝的,那样的特立独行,那样的自由自在,是我追求的目标。那时候的我喜欢的是林黛玉,不在乎世俗的标准,只在乎自己在乎的爱情、爱好。所以我的观点自认是只相信自己,天下之大,任我行。

  可是现在呢?我被世俗腐蚀,甚至不那么想回到从前。我爱林夕的歌词,爱他歌词中的那一份逍遥自在。谁说爱人就该爱他的灵魂,否则听起来让人觉得不诚恳。是不是不管爱上什么人,也要天长地久求一个安稳?我爱疯了他的歌词,爱疯了那份逍遥自在与看破红尘。可是这样的逍遥在现实的柴米油盐面前,又如何能够维持淡定的心情呢。林夕的歌词总是自苦却淡然,而这本《任你行》,才淡淡的讲出了丝丝不那么淡然的感受,才让人感到了些些有血有肉的情感。

  原来不怪我自己看不穿呵,原来所有的看破都是对自己的保护啊。林夕,愿我能笑面一切,愿我的泪水无人能见。愿我永远是坚强的存在,愿我永远可以享受孤独。天下之大,任你行,你行不行?我不行。但我会试一试。试着不流泪,试着不伤心,试着把人生当做舞台,永远面带微笑,独自而行。

  满纸自怜题素怨,片言谁解诉秋心。

  《任你行》读后感(十):心中若无烦恼事,天空海阔任你行

  今天,你烦恼了吗?

  常言道:”不如意事常八九”,“可与人言无二三”,若是说起值得让人烦恼的事,确实是太多了——

  上学时候的学习成绩,与“别人家孩子”十余年如一日的PK,心里的那个人名花有主;

  上班之后的绩效考核,卷入办公室政治不堪其扰,又或者为可怜巴巴的工资涨幅永远赶不上房价涨幅;

  结婚以后呢?孩子的教育,父母的身体,隔壁的老王……

  似乎,我们这辈子注定没办法摆脱烦恼了?

  面对这个西西弗式的难题,夕爷却写道:“烦恼会解决烦恼。”

  “烦恼无尽,但未必会累积。有些会自行消失,因为只是一时情绪作祟,事过何止境迁,连烦恼什么怕都记不起来。如果是爱情科目,新的甜蜜未来的烦恼,会以意想不到的高效率送走旧烦恼,然后循环往复如是。

  烦恼方程式:面对接受解决,暂时无解,与之共处,直至融入体内,消化成粪便,排出体外。人心体积有限,其实容不了那么多烦恼,新的不来,旧的才不去。所谓念念不住,每见烦心事如过客,让它寄居一下无妨,一无妨,它就住不下去了。”

  常在想,一个娱乐圈的词人,如果在其著作中既不谈歌词创作技巧,又不说八卦娱乐往事,那还能剩下些什么给因为歌词而认识他的粉丝呢?夕爷一直在通过自己的书给出精彩答案。

  《原来你非不快乐》的精彩,在于夕爷直面“不快乐”,将苦痛解剖,从而找到真正的长久的快乐思考;

  《曾经》的精彩,在于夕爷“少年维特”岁月的忠实记录,为读者还原当年最真实的林夕;

  《人情·事故》的精彩,在于夕爷在人情与世故之间,抱着如三岁小孩的好奇心看大人的人间世;

  至于这一次的《任你行》,夕爷则是秉承自己以往特有的风格,讲述对“要做自己”和“忠于自己”的独家思考,近百篇禅理散文,和你聊聊生活中你我都不得不面对的自由、孤独与选择。

  夕爷当然不是神,他也有纠结的时候,比如在本书中他就曾谈到,他曾为一首近乎“完美”的歌词煞费苦心;也曾为不着边际的“穿越梦”曾经贪婪,如此这般云云种种。但终究,这些都还是过去了。

  “闲庭信步且笑看云卷云舒,宠辱不惊并冷观花开花落”固然极好,也是极高之境界,寻常人若非偶然寻得大智慧,安能如此?如若我们终究是要与烦恼终身为伴,不得不面对诸多自由、孤独与选择,不如身边多备些《任你行》之类著作,偶遇大智慧吧,所谓人生八苦,生、老、病、死、爱别离、求不得、怨憎会、贪嗔痴,本来可能没那么苦,有道修心,却也可以把很多事情变很简单,饥来吃饭困时眠,岂不快哉?

  所以,不如放下心中对复杂的恐惧,怕什么无穷尽的世事?偶遇一次大智慧,有多一份天空海阔任你行的欢喜啊!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读者发表的读后感】

查看任你行读后感10篇的全部评论>>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