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愿你道路漫长》读后感精选10篇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读后感 >

《愿你道路漫长》读后感精选10篇

2018-04-23 21:35:01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愿你道路漫长》读后感精选10篇

  《愿你道路漫长》是一本由王锋著作,浙江文艺出版社出版的精装图书,本书定价:39.80,页数:240,文章吧小编精心整理的一些读者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愿你道路漫长》读后感(一):与你一同成长

  【第23P】《愿你道路漫长》——王锋 给团团的一封信 亲爱的团团: 阅读这本书的绝大部分时间是和你一起度过的,我们都是刚刚才开始在这个家庭里扮演一个新的角色,在此也提笔为你写下第一封简短的信,以此共勉。 希望你做一个“哲匠”。既能畅游哲学海洋天马行空想象,亦能脚踏实地的锤炼技能,不畏道阻且长。如果你将来有个弟弟妹妹),ta将名知行,这是为父对你们寄托的衷心希望。 希望你在困境里依然保持微笑。为父一直认为:真正的牛叉不是随口能说出十件八件值得夸耀的事迹,而是前者,困境中亦不忧伤,面对困难,逆流而上。 希望你珍惜每一天。和你父亲走一辈子的是最疼宠你的妈咪,你最终将离开我们的身旁。但为父承诺你,和你在一起的时候尽量不虚度时光。 如果为父是神,将把青春安排生命的最后,与你一同成长。

  《愿你道路漫长》读后感(二):一颗温润的心(文/许知远)

  一颗温的心(文/许知远)

  是王锋将我带入了新闻业。

  1998年春天,北大南门外一家餐馆里,我第一次见到他。

  王锋斯文、寡言,至少看起来,很愿意听听我这个大三学生对这所学校看法。谈话结束后,我把自己写的一组文章塞给了他,它们是用宿舍刚刚购买的喷墨打印机打印出来的,常有油墨溢出带来的模糊

  不久后,我很意外地发现,我的名字与说过的某些段落出现杂志文章中,它于我是虚荣心巨大满足。未曾想到,我自此踏上媒体之路,他则成了我人生中重要导师之一。

  是他最初告诉我亨利·卢斯的理想:媒体不该是娱乐,而应是教育公众。他也和我说起过在武汉的迷惘青春,他每日在威斯康星大学图书馆里翻阅《纽约时报》的时光。他鼓励我更广泛地阅读与写作,一些时刻,还对我的才能做了不切实际的夸张。正是这种虚荣,最终促使我以写作为业。

  在一段时间内,我们是无话不谈的朋友。我们一起编过杂志,进行了一次失败创业,在深夜通电话讨论黑塞与连续剧《牵手》。他纤细敏感热忱,愿意袒露自己的无知脆弱,对陌生之物保持好奇,对真正的崇高美好之物充满向往

  在某种程度上,我们都充满了外省青年式的情结,总觉得自己成长于一个匮乏、局限的环境渴望那些更丰沛、辉煌激动人心世界,哪怕能少许接近也好。

  十六年前那次创业失败之后,我们变得有少许疏远,各自的生活轨迹变得不同。但在我的内心,他始终是最理解我的人之一。

  翻阅书稿时,我发现王锋一点儿都没有改变。仍是那颗敏感的心灵,仍愿意袒露自己内在的焦灼困惑,仍对缥缈之事有着莫名的渴望。你可以说,仍是一颗少年的心。

  它同时令人赞叹与沮丧。你可以说,岁月时代一点都没有将他磨损,身处这浅薄时尚工业多年,感受着时代的不断堕落,他仍在寻找令人着迷的感受力。是什么让他保持不变?可能是那种外省青年式的不自在,也可能是处于时尚业他坚持媒体理想,在媒体业中他又试图保持知识分子趣味,或者是来自个人更深层的压抑,让他有不属于任何一方的不自在,而这不自在让他保持了敏感。

  很多时候,他似乎仍是个可爱的青年。当然,很有可能,我这判断显得过分的、没有必要苛刻

  多年前的一个夜晚,我们曾讨论黑塞的小说《纳尔齐斯与哥尔德蒙》。一个是思考者,慎思、镇定却可能滑向干枯;另一个则陶醉于身体感受,到老年却终究感到经验的浅薄。我知道,王锋迷恋哥尔德蒙,却终身对纳尔齐斯保持着永久性的渴求。

  《愿你道路漫长》读后感(三):但愿你的道路漫长,充满奇迹,充满发现

  2008年底,我去单向街万达广场店去参加苗炜、困困和薛巍的一个沙龙,名字叫“做一个世界主义者”,苗师傅坐在台上,说为了这次活动特意洗了一个澡,我们坐在台下笑。

  单向街为这三位《三联生活周刊》的媒体人各出了一本书,我最早看完的是苗师傅那本,《让我去那花花世界》。印象很深的一篇是《但愿你的道路漫长》,来自希腊诗人卡瓦菲斯的《伊萨卡岛》。他在那篇文章中写到,“人生就是一次旅行,这个古老比喻是说,要把对外在世界的了解与内心的完善联系在一起。”这首诗我在赋格的书中也读到过,但有点忘了先后顺序。直到看到王锋新书叫做《愿你道路漫长》,第一个念头是,苗师傅不是用过了么?然后找回书架,发现是记忆出了差错,那只是当中的某个篇章

  所以直观的记忆并不是件可靠事情,但生活中有很多这样的不可靠,就像那家单向街书店已经关张移址,我还记得沙龙的名字,不过是因为网络上存有零星的记录。但有些东西却可以作为实据,就像印在纸上的文字,无论是看后不知道丢哪儿去的杂志,还是将杂志上值得保留的那些,汇总成留在书架上的某本书。

  《愿你道路漫长》是王锋在《智族GQ》卷首语的结集,这本杂志刚出版时给我的印象并不是slogan里写的那句“有型有款,智取不凡”,而是他们并不在乎文章有多长,因为总会有些版面登不完的文字,会被集中印刷在杂志后半部集中的某几页上,有时卷首也不例外,你要翻到最后,才能读完这位编辑总监这期想对你说的话。所以这本书里的文章也有长有短,有的会关于杂志本身,聊到同事工作,或是时尚行业,有的则看上去毫不相干,只是近期的某段体验或是感悟,相遇的人,看过的电影演出,读过的书,写出来都是一篇。很多主编写卷首会尽量与杂志本期的内容有关,例如他与封面明星交情,或是当期的专题如何如何,但王锋显然要随意得多。

  这样对待题材篇幅的随意,让你在阅读卷首语的当下,会认为这不仅仅是一本被定义为时尚或最顶尖生活方式的杂志,而是暗自会想,他们对待文字的慎重,让这一切更具意义。也在这些文章被单独收录成集时,会更加成立,因为它聊的是更广泛的生活,甚至人生。

  《智族GQ》创刊于2009年,这7年间发生了很多事,就连苗师傅都彻底离开了平面媒体,而王锋也在他的这第一本文集的后记中,深入谈了谈他眼中的杂志——

  “杂志的起落,是这个时代的一个隐喻。它既准确有力简单有效地构建这个时代的模样,又模糊暧昧,让你体会到没告诉你的更多,它是引导我们认识这个世界的桥梁,但不是世界本身。世界本身更加辽阔。”

  我曾在私下的场合和朋友说起,当下传统媒体行业的衰败,外部原因当然是其一,但更大的责任,却还在于媒体人自身,是否还拥有能够引导世界的壮志能力,尤其在某种看上去大势已去情景下,你会选择什么,坚持些什么,决定了你所在的媒体最终的走向,与岗位职责无关。在王锋这本新书出版之后,好朋友阿Sam对他进行了一次简短的采访,面对怎样看待越来越多人离开平面媒体这件事时,他的回答是那篇后记中出现过的八个字,“物来则应,过去不留。”

  《伊萨卡岛》的前两段写道——

  当你启程前往伊萨卡,但愿你的道路漫长,充满奇迹,充满发现。莱斯特律戈涅斯巨人,独眼巨人,愤怒的波塞冬海神——不要怕他们,你将不会在途中碰到诸如此类怪物,只要你高扬你的思想,只要有一种特殊感觉接触你的精神肉体

  这几句诗本身,已经说明了他们以及我们,为什么会喜欢“愿你道路漫长”这样一句口号

  《愿你道路漫长》读后感(四):同行的人执掌灯,互相照亮

  《愿你道路漫长》的每一篇文字,都来源于王锋为服务多年的《智族GQ》所撷取的卷首语的合集成书。读来的时候不经意间,通过这本书籍便勾起了对这本杂志的阅读欲望,在我看来,能够搭配这种卷首语的杂志,一定也是具有独特风格品味的刊物。

  书中的内容繁多,涉及的范围极其宽广,有和我们一起分享旅行见闻,也有和读者一起探讨人生意义的,或者是分享生活中的零星感悟的,还有关于解析社会熔炉的,抑或是有关情意绵绵的故事。王锋在每一篇文章中都释放者他自己的所感所想,但又用开放姿态吸引读来读出自己的感悟,他的文字充满了包容性,也给读者留下很大的思考空间

  其中有关于“人”这个词的思索和探究,这部分充分展现了作者的敏感的人文关怀,不仅是对于自己,也推及到了他人。就如同第一篇《尘埃》,其中就分享了有关于不同身份所人生经历差别,由此追溯出人生选择的导向,和个人生存价值探索,这篇简单的文摘当中揉搓了多种现实情节矛盾,如一辈子在外打工的远房堂弟,返乡之后所面临的田地尽失的尴尬;如同学W所选择的的另类看似悠闲舒适的人生道路;如放弃大好前程,选择回到父母身边尽心好友Z,让我不禁反思自己生活的轻松随意背后别人所承担的代价;作者在其中一句话总结的很好,想想这个世界上有那么多不一样的人和生活,也让人觉得人生辽阔。

  是啊,人生这么丰富多姿,道路还如此之漫长,若是就此盖棺定论,岂不是太过于草率。光是想想未来还有无数精彩等着,就觉得全身充满了干劲呢!

  还有的聚焦在生活点滴的发现,写出了打动人心的美好瞬间和生活方式的可能。讲述普通人生活中 的真实日子,就如同那句话,房子是租来的,但生活是自己的。看得出来,作者是比较讲究生活品味的人,而他也愿意将他的生活艺术和美的享受传递给读者。老话说得好,生活从来不缺少美,只是我们缺少发现美的眼睛,愿我们擦亮眼睛,不被这迷蒙遮了眼。

  一部分集中在表现作者所走过的一山一水中,作者走过的这些地方,都不是游山玩水散漫,而是带着一颗发现的心去寻找不一样的地方,而这些地方所赐予他的回报就在于给予他写作的灵感思维开阔

  作者的笔触从来不止限于个人感发,还有关于社会文化的比较和反思,其中一篇,王锋介绍了他和团队一起共事和成长的经历,但他更关注于同行人在其中的收获和满足,他对于别人的关怀和敏感都在其中淋漓尽致

  王锋的文字中有一种温润和平和,在摸爬滚打之后依旧保有着一份默默温情,阅读他的文字,在昏黄的日光灯下的夜晚,仿佛就像走在一条蜿蜒曲折的路上,我们一路同行,他的手里掌一支明亮灯火,我的蜡烛散发着微光,这前行的漫长的路,我们互相照亮。

  《愿你道路漫长》读后感(五):愿你道路漫长

  当你启程前往伊萨卡,但愿你的道路漫长,充满奇迹,充满发现

  一本我不曾关注过的杂志,从上大学开始,好像杂志就已经远离了我的生活,印象中最深的的还是初高中的时候,最期待的就是每周晚自习的时候新的杂志到你手上的那瞬间的欢悦,崭新的书,和不同的世界,似乎也可以通过文字和照片去感受更大更不同的世界。

  一个杂志主编,每期的卷首语,每期的文字都是温柔又充满力量,故事的开头娓娓道来,故事的结尾意犹未尽,之余你我,都会有不同的感受,但是啊,这个男人饱读诗书满腹经纶,古典文学,现代文学,诗歌音乐随手拈来;全世界不知道走过多少地方,每个地方的感悟写出来都好像让你也走了一遍一样,带着你的心灵和他一起走在路上,读书的好处之一就是可以从别人的故事里去感受另一个自己不曾走过的世界,有美妙有向往也有遗憾

  第一章写人生,第二章写文化风尚,第三章也城市,第四章写历史,第五章写价值观

  巴西里约热内卢的平民窟,伦敦黑,米兰时装周,凤凰山里的那个男孩,写信给他的读者,死亡诗社的感悟等,作为一本散文,一本随笔,一本自传,相当精彩。

  作者在GQ 7年,这7年,纸质媒体的衰落,新媒体的新起,在时代像快餐一样变化那么快的年代,还能坚守自己的内心,守护GQ的大本营,真是让人敬佩。

  选择了一条路,只希望是适合自己的那一条,更希望是正确的那一条,那么就算很远,又有什么关系呢?

  乔布斯说:“你无法预知未来的点滴,只能在回顾过往时串起过去的蛛丝马迹,所以你要相信,在未来,你所经历的点点滴滴都会以某种形式串联起来”

  愿你走出半生,归来仍是少年

  《愿你道路漫长》读后感(六):愿与你同行

  说来可笑,读这本书之前是抱有这样一个目的的:究竟现在这些活在精英圈层的中国文化产业的人究竟是怎样生活的?可能我对具体细节是感兴趣的,这也难怪,免不了八卦心理

  可实际读完了还是挺让我意外的,书中穿插的都是各种小故事心得感悟,不似我想的那么无聊。只是读完了有一种让我疑虑的地方,还有这种生存方式吗?

  是的,我说的就是这个问题,生存方式选择的问题。这是个大问题,一个我们内心都面对过的话题。如果哪天不再思考,那就是生命的终结,空余行尸走肉。

  书中的一段话让我对自己的选择更加坚定了:“所有的事只会在长远之后起效。正是那种对抽象的终极问题的兴趣,那种对灵魂、生命、美和死亡本身的好奇,在深度和广度上扩展了我对人世的理解,提升了思考问题的格局。即使深陷现实的泥潭,也始终意识到有一种高远存在,有一种更辽阔的价值存在,他们共同构成了我的一部分精神资源”。即使在这个物欲横流、思想令人窒息的时代,我们(包括我自己)还是有自己的机会去选择的,我们要做的,就是要志存高远、披荆斩棘。

  致我最爱的妻

  《愿你道路漫长》读后感(七):前方阳光正好,愿你我道路漫长……

  王锋,在看这本书之前,我对他一无所知,我不是《GQ》的读者,对时尚圈也缺乏了解。所以我完全没想到这本书能带给我如此多的感触。

  这是作者多年来在《GQ》的卷首语集合。对于一本杂志来说,卷首语往往意味着一本杂志的格调与灵魂。而这些往往都是主编来赋予的。每一篇文章都是一段生活,作者或伫立旁观或身处其中,都细细的咀嚼着再向我们传递自身的感悟。几十个片段集合成一本书,里面有很多瞬间都会带给我触动。

  其中关于人,关于生活,关于价值,关于哲学的各个段落都让我获益良多,但当我看到下面这段话时,感觉完全被套了进去,这说的就是我啊。

  “做时尚杂志十年,见识了太多从二十二三岁到三十多岁的年轻人,他们大学毕业,进入社会,头几年多半撞得头破血流,再几年摸爬滚打,负隅顽抗,然后渐渐上道。大千世界是禅堂,品性好、悟性高的会继续往前走,哪怕他已经不在这一行;也有纠结挣扎的,始终摆脱不了小小的自我,迷失在大大小小的陷阱里,十年后依然找不到方向和出路……如果说人生的初期,靠的还是聪明、才华和拼杀,越往后,决定一个人境况的,就应该是他的成色了。这成色,就是质感。”

  回想十年前,我也是杂志出身,那是一份享有盛誉的电脑普及类杂志,然而在时代的潮流下不可避免的停刊了。那时的我有着各种的劣根性:自命不凡、眼高手低、意气用事以及懒惰。所以当失去人生第一份工作后,对未来陷入了长久的茫然失措状态。每天窝在租住的小单间里,靠女朋友的三千元工资,过了两个月。最后找到一份比之前工资低30%的工作,开始了新一轮的厮混。是的,那时我依然不懂未来要怎么走,只是找个工作让自己有点收入。直到再一年多以后我有幸进入一家创业电商公司,遇到我真正在专业上的第一位leader,教了我很多。如果你能看到这篇文字,陈总,我说的就是你,平时我们一直嘻嘻哈哈,第一次在这对你说声谢谢。

  得承认,我是个情商不高,智商也不太高的人。后来的职场也走过一些弯路,所幸之前的积累让我有几分底气去试错。这些年依然有些笨拙的在职场拼搏,慢慢的结婚,生子,有了自己的车子,虽然只是最低端代步款,有了自己的房子,虽然是在六环外的郊区。在从业十年后,我才渐渐懂得了职场,也渐渐感受到了愈来愈大的压力。看到这段文字,才恍然自己缺的或许就是这份“成色”,这份“质感”。不想说太多,感谢妻子在落魄时对我不离不弃,感谢陈总对我职场的引导,感谢王锋这段文字让我理解了“质感”这个词。我本不是《GQ》的读者,但我现在愿意去买本《GQ》,只为读读新的卷首语。

  前方阳光正好,愿你我道路漫长……

  《愿你道路漫长》读后感(八):思想的碎片

  第一章写人生,第二章写文化风尚,第三章写城市性格,第四章写历史和社会,第五章写价值观。

  第五章是全书的精华,我尤其喜欢《那些无法衡量其价值的事物》这一篇,它回答了困扰很多人一生的问题,就像电影《死亡诗社》的台词里说的—— But poetry, beauty, romance, love -- these are what we stay alive for。 我们活着不就是为了感受世界上的美、爱和诗意的吗?如果这些东西不复存在,那么再发达的科技,再丰富的生活也都了无生趣,活着也就丧失了意义。

  不过前四章的文章参差各半,有的好像什么都说到了,然而实际上什么都没说,有的则视角新颖,见解独到。

  这本书是一个主编的卷首语汇集,其实也是他个人的内心世界。如果以一种读自传的方式去接近这本书,把它看成随笔集,那么读者会感觉亲切很多,如果把它当作思想录,那这本书确实满足不了读者的预期。虽然作者阅人无数,博闻强识,但写出来的东西还是浅了些,不能跟真正的思想家相比,就像作者自己在书中说的"那些无法衡量其价值的东西,保持对它们的关注和思考,不是为了做个思想家,而是希望与艰难世事更好地相处一生"。

  这些随笔能给读者带来许多新的体验与思考,并不一定要有多么深刻的认识,那些碎片一样的思想,是作者的灵感,也是他关乎这个世界的想象。读者阅读这些思想的碎片,这也不失为一次有趣的收获。

  作者的文笔确实不错,有深厚的人文学科功底,想必读了很多书,走了很多路,也见了很多事。然而我唯一的不满是一些文章对古诗词的引用太生硬了些,好的作品用自己的话说清楚就够了,不少古诗词让人频频出戏。

  下面是一些经典段落的摘抄,把这些文字分享出来,希望大家能在这些碎片中看到自己,看到生活的影子。

  莎士比亚在《麦克白》中说,生命“只是行走的影子”,道出了本质,即没有行走,就没有生命 。在他那里,所有的痛和罪恶都在行走的路上消解了,行走的意义并不是通向远方,而是我们完成疗治和救赎的过程——事情就是这样。 它(脚)虽然只占我们全身表面积的2%,却承载了100%的身体重压,人的成长和衰老都是从脚开始的。我们哪里知道,在身体的最底部,藏着这么本质的秘密? ——《一双脚能透露关于这个人的一切》 那年夏天,普鲁斯特在看到夏尔丹的静物油画后给自己的朋友写了一封信,信里说:“我之前从没意识到在我周围,在我父母的房子里,在未收拾干净的桌子上,在没有铺平的台布的一角,以及在空牡蛎壳旁的刀子上,也有着动人的美。” ——《理想生活》 山水画挂在墙上是艺术,离开水墨便是人生。 “看油画应该喝咖啡,看我的画最好喝茶。”谈到水墨,李华弍说,“西洋媒材的艺术作品,如同太阳一样光辉灿烂,震撼人心,而中国的水墨艺术,则如同月光,平静微妙,让人在安详沉思中吸取能量。” ——《山水》 小说家聚斯金德在《香水》里说:“人可以在伟大之前、在恐惧之前、在美之前闭上眼睛,可以不倾听美妙的旋律或诱骗的言词,却不能逃避味道,因为味道和呼吸同在,人若不死就有嗅觉。” ——《天香》 贫民窟是里约的伤疤,可也是这个城市,甚至整个南美拉丁民族本性的表征。身处硝烟之城、虎狼之地,想要生活得乐观自在,必须要依靠旺盛的生命力。拉丁民族热情奔放,狂野不羁,喜欢刺激与疯狂,他们跳桑巴、踢足球,走狗斗鸡,追求生命的狂欢,几百年里养成了追求自由、不畏恐惧的成熟心态,生活在这里的人,与生俱来就有面对危险的能力。这种生命力顽强的基因,甚至可以追溯到欧洲人发现南美大陆之前的印第安人身上。 启蒙运动中,卢梭将最美好的道德寄托于原始部落。因此,当年高更来到塔西提岛,发现这里的人们没有工业社会的精神压力,没有被金钱欲望玷污的观念,每天生活除了简单的食物,就是唱歌跳舞、追逐异性,或者无所事事的悠闲,这种乌托邦场景让文明的欧洲人产生了极为矛盾的心理:谁更快乐,“高贵的野蛮人”,还是鬼缩在金钱城堡里的自己? ——《上帝之城》 宋元之间的战争是中国历史上双方文明水平最悬殊的战争。一个是正向资本主义发展的封建顶期文明,一个是游牧民族刚刚退出原始时期的初期文明。战争的结果,是一个刚商业发达、经济繁荣、人们生活富裕的先进文明被落后的游牧民族所灭,民众遭到屠杀和侮辱、被国际史学界誉为“现代的拂晓时辰“的宋汉文明,过来几百年都没有恢复元气。 陈寅恪先生说:“华夏民族之文化,历数千载之演进,而造极于赵宋之世,后渐衰微……” ——《崖山之后无中国》 《纽约时报》说:“我们失去了聆听库珀的机会,关于信念、激情、品质与梦想,还有漫长的等待,那些生命的精髓才是时尚的本质。”——《你看上去很GQ!》 日常生活是个人的生活。在一个以“生产”为核心的社会里,职业、信仰、组织架构等要素赋予每个人更多的共性,占据了我们从生到死的一切;可现在的消费时代,休闲、享乐、个人趣味成为我们的日常生活。我们不用再被一个人的声音左右,不用看一本书和穿一种颜色的衣服,经济发展一个神奇般的后果就是极大地解放了个人,个性生活取代了集体的共性。波德里亚是第一个用“消费社会”来界定当代社会的西方人,他说:“如果有一样东西是马克思未曾想到的话,那就是释放、耗费、挥霍、游戏和最大限度的个人自由。” ——《日常生活的革命》 电影《死亡诗社》的台词: We don't read and write poetry because it's cute. We read and write poetry because we are members of the human race. And the human race is filled with passion. And medicine, law, business, engineering -- these are noble pursuits and necessary to sustain life. But poetry, beauty, romance, love -- these are what we stay alive for。 (书中是翻译的中文,还是觉得英文版更有韵味) 是古希腊开始追寻的哲学与美,是启蒙时代的自由与正义,是二十世纪的天体、物理与技术……这些大问题有一个共同点,它们都是对混乱繁复的现实世界的抽象和提纯,是廓清这个世界的核心构件和框架,它们是文明世界的精华,是无法衡量其价值的东西,保持对它们的关注和思考不是为了做个思想家,而是希望与艰难世事更好地相处一生。 ——《那些无法衡量其价值的事物》 《银魂》:“如果我是神,我希望把青春安排在生命的最后。” 现实的、我们正经历着的人生,有时候并不真实,并不代表生命的全部,再轰轰烈烈的剧情,可能也只是表层和碎片。生活在当下的我们,无法掌握事物更全面的关系、更深远的牵连和蕴藏,我们只能在事情过去以后,在远距离的观望中搭桥建梁,找到事物间隐秘的因果和机缘。直到那个时候,真正的生命才以更丰盛、更深沉的方式显现出来——就是乔布斯说的:“你无法预知未来的点滴,只能在回顾过往时串起过去的蛛丝马迹,所以你要相信,在未来,你所经历的点点滴滴都会以某种形式串联起来。” —《愿你出走半生,归来仍是少年》

  《愿你道路漫长》读后感(九):仍是少年

  “愿你出走半生,归来仍是少年”,前不久刚在微博上看到这句话,新世相就寄来了这本书,在一个雨夜开启它也实在应景。书中很多柔软而力量的句子,有些一语道破心中所想,有些却半知半解,Fervently wish your journey may be long,在道路漫长的人生不同阶段,回头去看应该都会有新的感悟。

  套用书里的话, “关于时间、自由和生命,那些抽象、模糊的命题,很沉重。平时熟悉的生活环境里,没有精力,也没空去想那些费神的事。”对于青年人来说,太早去思考这些超脱的话题似乎也不合时宜,“一种好高骛远超越世事的价值观”有什么用呢?作者说,对这些“无法衡量其价值的事物”的关注和思考,“不是为了做个思想家,而是希望与艰难世事更好地相处一生”。

  想起和朋友很多次“始于梦想,终于现实”对话,其实是有必要的,谈论这些“无意义”的东西,恰恰是为了在“有意义”的人生中笃定前行,只是次数不要太多,毕竟耽误写论文的时间,怀揣理想不是逃避现实,而是为了更好地面对和解决现实压力。

  结尾真是精妙啊,“仍是少年”,历经半生的艰难世事还能保留年少的善良和美好,出走乏善可陈的下半生时还能怀揣少年的勇气和激情;心向往之 ~~

  《愿你道路漫长》读后感(十):是生活美学,亦是人生哲学

  随笔集《愿你道路漫长》是作者王锋在《智族GQ》的卷首语精选(从2008年创刊起),书中谈人生,谈社会,谈身体,谈精神,也谈审美和情趣。王锋是《智族GQ》的编辑总监,曾任《男士健康》《时尚先生》主编。

  书的腰封上赫然写着“陈坤、蔡崇达、冯唐诚挚作序推荐”,令我没有在第一时间购买阅读。对于找一堆名人作序的书,我向来不以为然,甚至敬而远之。但这次破个例。因为最近被那篇《愿你出走半生,归来仍是少年》(《愿你道路漫长》一书的后记)打动了(据说该文几个月前就已经在朋友圈刷屏),加之曾长期阅读作者主编的杂志,更称得上《智族GQ》的粉丝,中意的杂志如此,想必杂志主编的文字也对胃口,于是就买书来读了。

  用了三个晚上的睡前时光看完。作为浸淫男性时尚杂志多年的资深媒体人,作者并没有在书中呈现“时尚进阶手册”之类样范,更多的是对广阔人世的思忖,对宏大时空的感慨,以及,对日常生活的观照。三篇序看下来,陈坤表现出精湛的文采,蔡崇达写得很认真,冯唐顾左右而言他(或者说玩了个抖包袱的技巧)。突然也想通了何以有这么多人写序,那恐怕是出版商的意思了。毕竟,王锋在时尚和杂志界堪称元老,但对于图书出版圈来说还是个新人。新人首作,自然需要捧场。

  除了序言,全书内容分五个部分,除了第三部分主题明确,写的是伦敦、巴黎、米兰、里约热内卢、伊斯坦布尔等城市的游历(侧重历史和人文)外,其余部分广涉“身体、物质和精神”,不一而足。比如,写音乐趣味:周云蓬、龚琳娜、朱晓玫、巴赫……写文学情怀:张岱、胡适、 《金瓶梅》、兰波、托尔斯泰、庄子……还写了纪录片《七年》和伯格曼,山水画和工匠精神,京都的禅和江南的乡愁,吃茶和桂香,游泳和瑜伽,T恤、衬衫和牛仔裤…… 总之,一个媒体人数十年的审美历程和精神世界跃然纸上,对于读者而言,阅读本书,即是一次检阅自身修为的过程。

  有几篇特别有感触。开篇《尘埃》,写W和Z截然不同的人生故事,字里行间充满对艰辛人世的体察,“很多时候,生活的价值不取决于你得到什么,反而在于你的牺牲、付出和失去”;还写了对衰老和死亡的理解,“一个人衰老很容易,长大却很难”。《流亡之地》写的是意大利港口城市的里雅斯特的传奇,作者循着《的里雅斯特》一书的指引来到这个“曾经的欧洲文艺青年乌有之乡”,普鲁斯特、司汤达、威尔第、马勒、弗洛伊德、席勒、托马斯·曼等名流都曾来这里,燕过留痕,作者最后总结道,“完美的游记文学就是这样,它有一种召唤性,召唤我们加入到作者的生命体验之中”。《教育诗》里,那个踌躇满志最后归于平庸的凤凰乡村少年的形象令人惋惜,他失去的是“改变自己心性和命运的机会”,也就是受到更好教育的机会,“好的教育不是给你知识和技能,它是你生命中的诗歌”;作者庆幸自己在青春期遇到一部好电影《死亡诗社》,进而感慨,“开阔的胸襟,良好的趣味,纯正的世界观,这种精神的开启对我们危机四伏的人生多么重要啊。它最终和时间一起,构成一个人的命运”。

  书名取自同名文章《愿你道路漫长》,那是作者在《智族GQ》五周年之际写给同事的感谢辞,的确可以看出,“与你同行的人,比你要抵达的地方更重要”。而“愿你道路漫长”,是出自一首叫《伊萨卡岛》的诗,“当你启程前往伊萨卡,但愿你的道路漫长,充满奇迹,充满发现”。

  最后回到那篇广为流传的后记。它打动我的,并不是那些关于人生哲理的“小金句”,而是回答了我——一个多年的杂志爱好者的疑惑:杂志的魅力究竟何在?“它没有报纸、网络那样新鲜和速朽,也不像书籍那样艰深沉重,它是对生活全面、均衡、浅尝则止的观察和考量”。“智识、情怀、懂得美和欲望、强烈的精神性、体面的物质感、更完整的世界观”,那是《智族GQ》的主题,更是千百年来人之为人的题中应有之义。

  (原载微信公众号:日常审美)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