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罪6》读后感10篇
《余罪6》是一本由常书欣著作,海南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CNY 42.00,页数:376,文章吧小编精心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曾自认为是铁杆“鱼粉”,不仅追书,连网络剧一起追,追着追着就觉得不对劲了,网络剧与书有所不同,故事不在重要了,反而演员火了,而且剧情有很多不合理的地方,漏洞太多,这反而影响了我读书的兴趣,后来干脆放弃网剧,独享追书。说心里话,还是对这部作品喜爱程度更多一些,因为喜欢,所以对作品要求更苛刻一些,也曾发过牢骚,对书中的一些情节提出过质疑,盼望作者脑洞大开,下一部更精彩,就这样,一路狂追到了第六部,我的意志力还是很强吧,这部著作就是常书欣著的《余罪》。
《余罪6》是第一季结束后,第二季全新的开始。说实话,第一季时,我觉得作者应该减少一些余罪聪明绝顶的戏份,毕竟现实如此,做任何事也不可能以一己之力就征服天下,况且余罪已成了神人,到哪里都能逢凶化吉,都能如鱼得水,都能大功告成,如果真有这样的神警,中国岂不是成了最有安全感的国度。即便作品可以有夸张的成分,为了刻画人物吗,但也不能太违背现实,要不然就显得有些假了。所以,很渴望第二季时,常书欣能够改变一下套路,让神警走下神坛,让更多的人物发挥其应有的功效,支撑故事的完整性,就如我们读金庸的《射雕英雄传》,我们不仅会记住郭靖、黄蓉,我们还能记住南帝北丐中神通,还能记住黄老师和欧阳锋,甚至连那些配角铁掌水上飘都能一并记住,这才是大师级的作品。而不是合上书,仅仅记住余罪一个人。我现在对常书欣的作品越来越挑剔,越来越希望每一部都能讲出更精彩的故事。新一季的开始依然离不开案中案,一次精英选拔竟意外参与到高速抢劫案侦破中,结果案中有案,又牵扯出一起网络赌博案,这些很现实的案例,写成故事自然有卖点。于是特别行动小组必须成立,选拔人员还是好的不来,孬的不行,结果又是五位“奇葩”凑到一起,余罪和鼠标大家都熟悉,不一一介绍,另三位是喜欢电子设备,不喜欢警察工作、考完注册会计师就准备离开警营的俞锋、曹亚杰及信息采集高手却是200斤重的胖妞李玫。我不懂的是为何有点特长的都不想留在警营,身在曹营心在汉的人怎会干好工作?特别是有一技之长的人往往都有个性,很难融洽的。不过,我们忘记了常书欣,他喜欢将这些人融为一个团队,而且还都能围拢在最不像警察的余罪身旁,这又回归到了最初的故事架构中,我不仅再一次为常书欣有些担忧。
余罪一直是一个比较有争议的人物,因为他学习时并不出众,虽然他智商很高,情商也不错,但他还有顽劣之性,这些都不适合生存在管理森严的警察阵营,但这个怕死的人却接二连三地平息了几起大案要案,自然要被人刮目相看。可惜的是,因为常书欣给余罪的定位简直是“五毒俱全”的一个人,即便建立丰功伟绩也无法登上荣誉殿堂,所以余罪一直徘徊在流言蛮语之中,却也乐此不彼,反而还会有一众人死心跟随,这倒是出乎我的意料之外,当然,我尊重作者的想法,如果不这样去构筑人物,那余罪早死一百回了,我们也就看不到接下来的故事,所以读故事还不能太认真,我们要用一种平和心态,去设想完美的结局,这样的话,便能与常书欣时刻同频共振了。
唯独不想看到的就是常书欣江郎才尽,把故事写得过于雷同,那样就不好玩了,就如这集故事网络赌博案中,卧底又是“小鱼”,好吧,就当“小鱼”还是一个经历过风风雨雨的雏吧,没人认识他,没人关注过他,甚至他会易容术。毒枭那里能进进出出,还是真正的雏,如今已经是老鹰了,怎么会玩不转这些低级的犯罪分子,还有那些精英们为其提供技术支撑,“小鱼”不成功都难。很明显常书欣又回到了新瓶装老酒的怪圈中,长此下去会掉粉的。还好的是,余罪终于能对感情专一一些了,否则,真让人弄不懂这个余罪到底是什么性格,如果用乐嘉的色彩性格分析法分析一下,余罪估计不算是人类,呵呵,是不是又吐槽了,没办法,喜欢的人自然不会一贯唱赞歌,如果没有达到自己的预期值,就会毫不吝啬地指出,虽然我知道有些晚了,因为常书欣的《余罪7》已经完工,但愿常书欣能够在接下来的故事中,有所改变,人物不是跌得头破血流,还能屹立不倒就是成功的,有时候,也希望看到一个活生生的人,真实的人。
《余罪6》读后感(二):再做卧底
第一次的卧底生涯,在余罪身不由已的陷入,或是被许处有意的牵引下,进入贩毒集团的内部;这次的卧底,则有些不同,应该是余罪的有意主动踏入。两次的卧底,有着鲜明的差别。或许,在经历过一段时间之后,余罪是有的喜欢上,或是爱上这份工作。
在1~5集中,感觉那更想是第一季的作品,连续五部小说,有着某种的连续性,基本上是在警校里的那群毕业生,在经历了城市生存考验后,走上了警察的各个部门。自然,主角是余罪,始终在不同凡响的破案中,带给读者意外的享受。
这部,感觉应该是第二季,之前的团队分散开来,在警队中重新吸收新人组成了五人团队。常与之人,感觉到想到的普通,没想到在正在的案件侦破中发挥出独特的才干。
只是,小说设置上感觉有个小缺陷,就是QQ的使用上。在警察登陆QQ查看嫌疑人的聊天记录时,嫌疑人应该能够得出号码被盗走的信息。感觉,在网络上聊天,或许使用游戏里的聊天更安全些(记得在那部图书内看到的)。使用QQ聊天,太不安全了,对于高智商的犯罪分子,或许应该有这个反侦查的手段。
这次最终涉及到网络赌博案件,并未侦破,留待到了下部。只是小说的结尾反馈出警察内有内鬼!案件的侦破,真的又要靠卧底余罪的帮忙么?或许还有其它的变化,也有可能在犯罪集团内部还有其他的卧底?非常佩服作者的写作思路的跳跃性,让读者阅读过瘾。
比如,在某次的案件分析中,五位队员纷纷提出破案的思路,而余罪直接跳出圈子,言道这次提供的分析案件是假案件。出题人很是认真的出题,而余罪直接把题目给破了。
很期待,这次卧底的案件,会是怎样的结局,也很是期待还会有怎样的写作新意。
《余罪6》读后感(三):余罪6简评
余罪系列的小说近来可真的很红,我的书的快递刚拆开,还没看完目录就被别人借去看了。这可能就是前一段时间余罪的网剧大火的原因吧。
余罪我没看过三四五,看了电子版的一二,再看了六,前面的话,感觉书写的不如拍的好,剧情紧凑,相当吸引人。老常肚子里还是有一点货的,尤其是对社会市井生活有些深入的体会,写出来的作品有着浓浓的市井气。
老常的缺陷是把握不好剧情的节奏,很多时候都是很长一部分太平淡了,没有高潮,作为一部网络小说,很容易就让人弃坑的。他的书结构性还差点火候,剧情有些拖沓了。
写卧底的小说,我没看过多少,但电影还是看过几部的。最喜欢的卧底电影是无间道和韩国的新世界,我觉得老常可以往那样的方向写。剧情转弯转的猛一点,多转几个弯,就自然而然的挖掘出了很多深层次的东西。
余罪写了很多本,老实说我做不到全部看完,老常如果写的不是网络小说,我建议他写完后把自己写的东西压缩一下,压缩成三本就会是个经典。可惜他写的是网络小说,写的还不按网络小说的套路来,能火起来也是运气的成分。
说了很多余罪的不好,其实这套书还是挺不错的。最起码我看是能有很多收获,那里面几个人物的塑造很值得称道。比如余罪鼠标许平秋这些人,很真实。老常的余罪虽然不能成为经典,成为热点也有些勉强,但依然值得一看。
我并不后悔看过余罪这套书,然而也不会看完这套书。评价四星,为了老常书里的那些情怀。
《余罪6》读后感(四):余罪与推理小说
《余罪》是常书欣的第五本小说,也是他写身创作的一个高峰。如果以推理小说的角度,要把余罪划分到哪一类呢?
《余罪》共有八卷,内容可谓包罗万象。从卧底扫毒开始,街头抓扒手,乡村捉偷牛贼,追踪悬案逃犯,连环抢劫涉黑赛车网络赌博团伙,警队内斗,捉赌,灭门案,禁毒局内奸,电信诈骗,感情诈骗,色诱勒索,到最后的金融诈骗案。读者随着一个个案件,不但见识到千奇百怪的犯罪,形形色色的罪犯,栩栩如生的警察群像,还勾勒出了一个中国社会中下阶层市井生态的风俗画。或者说,余罪其实是一部以警匪为主线的世情小说。
余罪的角色设定就很有趣,是一个《三体》的大史+《鹿鼎记》的韦小宝的混合体。
余罪和大史一样,是一个有大智慧的警痞,一身匪气心狠手辣胆识过人,经常越界办事。唯一不同的是,余罪还是看重人命的。我们完全可以把余罪看作大史的少年时代成长记。有意思的是,常书欣和刘慈欣都是山西人,是不是这两个相似的人物代表了山西某类型刑警的形象?
至于韦小宝,并不只是说余罪的艳遇,也不全是因为他的流氓警痞形象。常书欣在访谈中说过,他最喜欢的金庸小说是鹿鼎记,因为韦小宝没有任何武功,完全靠妓院学来的市井伎俩在皇宫如鱼得水。而余罪,一个警痞之所以成为余神探,靠的同样是他在底层摸爬打滚而来的,对中下层市井生态如同开上帝视角的洞察力,以及学生时代开始的大量犯罪实践。
余神探的人设另一个有趣的地方在于,他是一个不擅长破杀人案的神探。跟很多推理小说作家笔下的神探不同,余罪大部分时候面对的并非高智商杀人犯,而是一帮土炮狗贼婊子刁民奸商贪官和他们组成的犯罪团伙组织。例如毛贼有贼的江湖,偷牛贼有一个跨省的产业链,流莺组成的色诱勒索小队,特大连环抢劫案背后有一个涉黑网络赌博团伙,即使是公安内部也有不同的派系互相争斗。
这并不是指《余罪》的案件就没有技术含量,相反,里面的很多刑侦破案有着相当高的推理逻辑性,而犯罪手段和犯罪模式也有相当高的真实度和实用性。没有强行拉高逼格,不存在脱离实际的本格推理,也没有死抠人性心理的变态扭曲黑暗面,真实呈现中国社会的犯罪网络,才是《余罪》最成功的地方。
从这点看,《余罪》更接近当今欧美的硬汉派推理小说和日本社会派推理小说。但是,《余罪》并没有故作一脸忧郁压抑深沉,反而同他的精神师傅《鹿鼎记》一样,有种讽刺黑暗现实的嬉笑怒骂与自由洒脱。
《余罪6》读后感(五):贱人无敌——评《余罪6》
看过网剧《余罪》之后,对原著小说产生了浓厚兴趣。虽然网剧版中张一山饰演的余罪生动形象、入木三分,令人印象深刻。但我仍然相信文字描写呈现出来的表现力,一定能对余罪这个人物带来更加深层次的诠释。
《余罪》看的就是余罪。之所以《余罪》会受到欢迎和好评,主要原因就是余罪这个“贱人”人太“贱”。这种“贱”,每个人都能在自己身上找到,但不是每个人都敢表现出来。这种“贱”就是人们最原始而又登不上大雅之堂的一面。例如你喜欢吃大蒜,但你怕别人笑话你有乡土气息;你喜欢看荤段子,但是怕别人说你三俗;你喜欢邋遢的生活,但由于某种原因,你必须保持干净整洁等等。余罪恰恰释放了多数人心底隐藏的那个小恶魔,把自己最真实的一面,毫无顾忌,甚至歇斯底里的爆发出来。让读者看到余罪就想把自己带入余罪,在余罪身上寻找阔别已久的,只有在孩童时代才敢有的放纵和不羁。这种把自己内心深处的原始自己暴露在烈日之下狂晒的状态,看起来似乎有点过于浪漫且脱离现实,但这正是人们在当下社会苦苦寻找的快感。也正因为有如此难以置信的人存在,才有可能办成难以置信的事。
在《余罪6》中,余罪有了新的小伙伴,这些小伙伴个个身怀绝技,都是各自领域中的高手。但是当他们凑到一起,尤其是在余罪的带领下,原本正直的、纯洁的、单纯的都被余罪的“贱病”传染。而原本心不在焉的,事不关己的,在余罪的带领下,也都投入到了案件当中,找回了自己的初心,成为了称职的警察。为什么那些本来不贱的人,会被一个贱人所感染?正如同前面所说,每个人——包括书中余罪的小伙伴们都在寻找一种解脱和发泄的方式,因此他们才会从一开始与余罪不耻为伍,到后来的视余罪为偶像。
除了因为余罪是“贱”传染病携带者之外,让他的小伙们以及读者们心服口服的原因还有一点,就是余罪的忠诚和强大。
余罪能够成功混进犯罪组织内部成为卧底,成功被“大哥”信任,甚至想露馅都难,除了他融会贯通的市井哲学和与生俱来的痞子习性外——说白了还是“贱”,还有他强大的心脏和钢铁般的意志。每次余罪遇到生命危险的时候,他似乎从来没想过要暴露自己——尽管很可能暴露自己会死得更惨。但那绝不是他的本意,他用真实的自己来伪装自己,所以敌人看到的永远是真实的他,但是没人知道,这个人的内心深处到底在想些什么——除了许平秋。
许平秋明白一个道理,一个人表面上即便再不堪入目,再贱不忍睹,都不能代表他的内心世界。有些人可能恰恰相反——丑陋的外表下往往有一颗善良的心;花容月貌后面可能是蛇蝎心肠;贱到一定高度的人,往往有着不寻常的经历,这些经历反而会让他做出正确的选择,并且义无反顾,一往无前。
许平秋手里握着余罪的命脉,所以余罪只怕许平秋一个人(怕有很多种表现形式,余罪用的是骂老许)。幸运的是,这两个人都很聪明,而聪明的人从来都做正确的事——打击罪恶,除暴安良。
余罪与他的小伙伴们通过各种不同寻常的手段帮助警方解决了很多关键性的难题,这也是故事的一大精彩看点,每次读到余罪他们使用奇招、损招对付敌人,都让我觉得十分有趣。不过《余罪6》中的大案没有侦破,从故事的完整度看,多少有点遗憾。希望《余罪7》更加精彩。
《余罪6》读后感(六):我懂你的固执
经常听见人说行话。
所谓"行话",就是某个行业经常使用的术语。有些"行话"外行很难听得懂。
社会语言学把这种基于特定的语言社团的语言变体统称为"行话"。行话包括的范围很宽,不局限于某些特定行业、领域或职业团体。
百度百科里是这样解释的。每一行有每一行的门道,深入其中才能知晓其中的一些秘密。灰色地带就是那些秘密,知道却不说破,行家人也是自己悟出的这个理儿!
余罪的危险就是他又跳进了一个危险的圈子,那些早已形成的灰色地带就像一堵墙,打开它不仅仅需要的是无畏的精神,还需要谋略,更需要一份运气。
余罪只身范险,九死一生,打进了那些罪恶的行业,却依然游走在自己这正义的行业边缘,深思?余罪早已洞悉一切,他不想。
一个行业,有着一些约定俗成的规矩,而余罪一直是不按套路打破规矩的人,谁都明白,纵使三头六臂,领导也不会用他的,不是他不行,而是领导怕?除非他是孙悟空,你是如来。
终究是没有余罪。
有了也早已绝尘而去。
没有人成得了余罪,那得需要几世才能修来如此多的福报,才得以如此活着。
我也明白我的行业里为什么剩下的都是如此之人!
《余罪6》读后感(七):“表里”如一的余罪
收到朋友寄来的《余罪》6有一段时间了,但是我却一直没找到时间去看。今天终于静下心来看了四个小时一口气看完了。
感觉就是:我一点也不累,还能再看三天三夜!从来没有这么静下心来看这么久的书,畅快淋漓,好像找回了曾经读书的感觉!
初认识余罪,是从网络电视剧知道他,男主角痞痞的样子,幽默的言语吸引我加入了网迷行业.....
《余罪》6其实讲述的犯罪事情不是很多,最主要的一点是在讲述:余罪的变化!他好像变了,痞气中越发透漏着他的认真执着和聪明机灵!
与我认识的电视里的他变得不一样了,但是却变得越来越有吸引力了。我喜欢他面对雨靖的态度,着迷深爱,虽然知道如今的自己不能给她幸福,可是却在很努力朝着这个目标前进;我喜欢他面对安嘉露的态度,疏远淡漠,因为知道自己与她之间的距离和她内心中那个无可取代的人的位置,选择慢慢淡化两人之间的距离;我喜欢他面对假象斩钉截铁质疑的骨气,就算是领导也能勇敢说出自己的想法;我喜欢他面对罪犯是那份感同身受的感觉…………
《余罪》6让我看到了真正的他,在面对所有警察都束手无策的抢劫事件,他可以很冷静的看到事件的另一面,因为他一直是站在盗匪的角度观察整件事情的经过。虽然中途把几辆豪车都弄坏了,却也证实了他的想法,才使得事件有了突破性的入口!
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余罪很幸运遇到了许处长,他知道他很有才,不管在余罪眼里有没有组织纪律,他愿意给余罪所有的机会,让他施展自己。我想他才是最了解余罪的人吧!睿智如他一定知道真正的余罪是一个怎么样的警察!
有人说他很坏,很流氓,一点也不像警察,从他口里说的那些肮脏的话,他也不配成为一名警察!有人说他花心,总喜欢挑逗美女,哈哈...该怎么说呢,如果你还是这种想法,我希望你一定要看看《余罪》系列,因为你会发现一个不一样的他,一个真正“表里如一”的余罪!
《余罪6》读后感(八):余罪6简评
余罪系列,给人的感觉就是一旦拿起来,就不太愿意放下。从拿到书到读完,差不多用了6个小时左右。这样的感觉,并不是因为文字有多么的华丽,而是余罪的人物刻画非常的到位,给人非常强烈的代入感。总会跟着故事情节,去看看余罪会有什么贱贱的,不合常理,但又非常行之有效的方法。期待着他的“整盅”如果一定要用一句话来形容余罪的话,我会用的是“最喜欢你看不惯我,又干不掉我的样子了”。这句话用来总结余罪到现在的表现是最合适的,从在警校时候和解冰的冲突,到许处,再到林宇婧,安嘉璐,余罪给人的第一感觉就是非常看不惯,但就是拿他没有办法,随着时间的推移,总能给人眼前一亮,不得不服!
在最新的小说中,有一种似曾相似的感觉,精英选拔-崭露头角-卧底,结局是公安内部出现了问题,有内奸,让人非常期待下一部小说的问世。
《余罪6》读后感(九):Round 6
.
难道我注定是要给余罪每一本都写一个书评吗?《贩罪》4本,《巨人的陨落》3本,我也都只写了一篇,可谁让余罪是一本一本出的呢。正好赶上了我今年的计划。PS:好喜欢电视剧里林宇婧的那个妹子啊!
首先,我们来回顾一下前五本,第一本余罪初识大胸姐,第二本余罪调戏大胸姐,第三本,大胸姐呢?大胸姐呢?第四本,余罪睡了大胸姐,第五本,大胸姐人呢?大胸姐人呢?别问我为什么这么总结,谁让我对大胸姐还心怀爱意呢。
本书开篇许处又开始招兵买马了,这次还是和以前一样,净选些没人看中的奇葩角色。有电脑高手、有赚钱高手、有游泳健将、有混混老千,各路货色齐聚,看似牛逼哄哄,结果一个体能训练集体搞爬,关键时刻,还是得看余罪这群老家伙啊。
接下来的部分玩的是心理,一般来说审讯我们看的多好警察坏警察的套路,一个白脸一个黑脸,打一巴掌给以口糖。而这里,余罪在心理上的玩的比较深入,每次都把最烦心理的小九九全给勾出来,骂的体无完肤。每次搞得罪犯泪眼婆娑,恨不得把余罪当成自家人。防备在深的人也顶不住内心深处的一击啊。
审讯毕竟只是训练,真正的考验还需要实战。这里又出现了一个美女长官是什么情况?为什么这里的美女都是单身呢?为什么这些美女都围着余罪转呢?后宫文啊后宫文。刑侦一向都是套路+创新才能玩出新意。这个过程让我惊喜不是余罪,而是许处,姜还是老的辣啊,软硬兼施,各种套路玩的溜啊。
故事发展到第六部,如果继续停留在一个单独案件上,难免会落了俗套,在这一点上,作者让我们惊喜:一个原本单纯的抢劫案件,突然横插出一宗地下赌钱的黑幕,甚至还涉及到官商勾结,这可是大卖点。主角余罪更是非常合时宜的重拾了卧底的老本行。这才是正儿八经的余罪吗,警察?不是!混混?对咯。
可惜啊,刚刚抛出大鱼,第六本就结束了,第七本,come on!
《余罪6》读后感(十):《余罪6》评论-9分
时隔两个月,继续,余罪第六本!这真是一个爱恨交加的系列啊,因为我已明知它的套路,好人一定是要赢的,犯罪分子一定是傻傻的,小伙伴儿们是一定要配合余罪的光芒的!我其实非常期待能够打破常规,希望常书欣能换换汤药,可是我也知道,这不现实,必定还是老汤老药,不知后续还要有多少本。就算这套路已经演练了很多遍,可我依然被缠绕在这个套路里,不能自拔,看得还很起劲呢!这本封面是我喜欢的湖蓝色,五星力荐!
时隔一段时间,继续读着一个曾经的故事,会有亲切感,那些人物又历历在目了。这次重新组队,余罪相较于之前的故事,他成熟了很多,男一号当仁不让,想让也让不出去,只能他来。鼠标(继续捧哏),肖梦琪(新来的傻白甜),李玫(信息采集土肥圆),俞峰(电子商务+游戏大神),曹亚杰(电子设备专家),史清淮(小保姆+啥也不是)。
话说一个京城官员家的女儿在高速上被抢劫了,这能行嘛!查,必须查!抢富二代无所谓,抢官二代那可不行!原来这个抢劫集团作案已经两年多了,两年多啊!没人管!连环作案多起,异地高速,跨省潜藏,境外转账,一气呵成,非常完美。然而你们太不走运了,竟然敢抢京官的家属,假设说,你们抢的是普通老百姓,那谁爱搭理你们啊,能有人追究这个事儿嘛。这一切入故事的正题,我就对常书欣肃然起敬了,竟然写的这么直白,有点法国批判现实主义的架势了嘛!朋友们,要记住,生活中敢说实话的人,都是难能可贵的,都是值得敬佩的!
抢劫案查了个不清不楚,又引出了网络赌博案,一案套一案。夏天世界杯的时候,我也买过几场,感受了一下赌球,新鲜感稍纵即逝,小赢一点,赶紧就撤。蓝爷有点老傅的影子,再配个小三温澜,有点嘉文的影子,再配几个前前后后的马仔,这开赌局的不比贩毒的收入低啊,一个不小心,余罪又去当卧底了,这和第一本简直是情同手足啊!你们见过同一个小说自己内部的姊妹篇吗?可以来见识一下。
估计第七本也不远了,都是轻车熟路,结局还能有啥新花样吗?基本不可能!虽然我挑挑毛病,但我还是会继续看下去的,常书欣下的套儿,那就等同于是余罪下的套儿,余罪给你下了套儿,能有几个跑出去的呢。